第九章 酯和脂类
脂类代谢的合成与分解
减去脂肪酸活化时消耗 ATP 的 2 个高能磷酸键 净生成 106 分子ATP。
45
.
β- 氧化小结
1. 脂肪酸的β-氧化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2. 脂肪酸仅需一次活化,其代价是消耗2分子ATP。(活化在线
磷酸甘油的生物合成 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脂肪的生物合成
14
.
一、磷酸甘油的生物合成
15
.
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 脂肪酸碳链延长 去饱和生成不饱和脂肪酸
16
.
(一)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
脂肪酸合成的原料:乙酰CoA(主要来自线粒体内的丙 酮酸氧化脱羧、脂肪酸β-氧化和氨基酸氧化等反应);
粒体外) 3. 除脂酰CoA合成酶外,其余所有酶都属于线粒体酶(即β-氧化
的酶系存在于线粒体)。 4. β-氧化起始于脂酰CoA,包括氧化(脱氢)、水化、氧化(脱
氢)、硫解等重要步骤。 5. 每循环一次,生成一分子FADH2,一分子NADH,一分子乙
酰CoA和一分子减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46
.
生物素在羧化反应中起固定CO2 (以HCO3-形式) 和转移羧基的作用。
20
.
3. 脂肪酸合成循环
脂肪酸合成时碳链的缩合延长过程是一循环反 应过程。每经过一次循环反应(缩合、还原、 脱水、再还原),延长两个碳原子。合成反应 由脂肪酸合成酶系催化。
21
.
• 在低等生物中,脂肪酸合成酶系是一种由1分子酰基载体蛋 白(acyl carrier protein, ACP)和6种酶单体所构成的多酶 复合体。
第09章 生物膜
(二)脂酰甘油是甘油的脂肪酸酯
脂肪酸的羧基与甘油的羟基缩合、脱水形成 酯,即为脂酰甘油。
1. 脂酰甘油种类 单脂酰甘油 二脂酰甘油 三脂酰甘油(甘油三酯)
分子式
三脂酰甘油
Q0235301.mov
2. 脂酰甘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1)溶解度 不溶于水 (2)熔点
与脂肪酸组成有关。 (脂酰甘油俗称油脂)
蜡(浮游生物代谢燃料、皮毛保护) 2. 结构脂类(structural lipid) 3. 活性脂类(active lipid)
维生素A、D、E、K 类固醇:激素
脂肪酸
Q0272301.mov
第二节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
细胞的膜系统
任何细胞都以一层6-10nm的薄膜将其内含物与 环 境 分 开 , 这 层 膜 叫 细 胞 膜 ( 质 膜 plasma membrane).
3. 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有不同构象
烃链30度刚性弯曲
4. 脂肪酸的活化反应 脂酰CoA是脂肪酸的活化形式。
5. 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作用
自由基(radical): 具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 羟自由基( • OH )
过氧化作用对机体的损伤: 不饱和脂肪酸的减少影响膜的流动性. 引起蛋白质分子的聚合.
第九章 脂类与生物膜 (lipid and biological membrane)
脂类定义
是一类低溶于水而高 溶于非极性溶剂的生 物有机分子。
脂类种类: 1. 单纯脂(脂肪酸+醇类) 2. 复合脂(脂肪酸+醇类+非脂成分) 3. 衍生脂类
萜类、固醇类、维生素A、D、E、K
第一节 生物体内的脂类 一、脂酰甘油类(acyl glycerols )
第九章 脂类代谢
本章主要介绍脂类物质(主要是脂肪)在生物体内的分解和合成代谢。
重点掌握脂肪酸在生物体内的氧化分解途径—脂肪酸的β-氧化和从头合成途径,了解脂类物质的其它氧化分解途径和功能。
思考?第九章脂类代谢目录第一节生物体内的脂类第二节脂肪的分解代谢第三节乙醛酸循环第四节脂肪的生物合成第五节磷脂和胆固醇的代谢CR 2O CR 1O CR 3O 脂肪酸形成的酯。
多存在于植物的叶、茎和果实的表皮部分。
动物所产生的蜡有蜂蜡、羊毛脂等。
烃,虽不属于酯类,因其性质与蜡相似,也称为蜡磷脂酸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甘油脂肪的酶促水解甘油激酶磷酸甘油磷酸酯酶脱氢酶异构酶磷酸酶乙醛酸循环1、乙醛酸循环的生化历程2、乙醛酸循环总反应式及其糖异生的关系3、乙醛酸循环的生理意义植物种子萌发的脂肪转化为糖微生物发酵产物重新氧化的途径4、脂肪代谢和糖代谢的关系草酰乙酸顺乌头酸酶酶CoASH COO-CH2CH2羧化酶变位酶ATP、CO 生物素CoB甲基丙二酸单酰CoA 琥珀酰CoA酮体的代谢•酮体的生成•酮体的分解•生成酮体的意义脂肪酸β-氧化产物乙酰CoA,在肌肉中进入TCA 循环;然而在肝细胞中乙酰CoA可形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这三种物质统称为酮体。
乙酰乙酰CoAβ--氧化乙酰乙酸+乙酰CoAβ--羟丁酸脂肪酸的生物合成1、十六碳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2、线粒体和内质网中脂肪酸碳链的延长3、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自学)乙酰CoA从线粒体内至胞液的运转脂肪酸合酶系统(fatty acid synthase system,FAS)①②③④⑤⑥外围巯基⑥①②③④⑤ACP乙酰CoA:ACP转移酶④β-酮脂酰-ACP 丙二酸单酰CoA:ACP转移酶⑤β-羟脂酰-ACP SHSHACP •不同生物体中的ACP十分相似:大肠杆菌中的ACP是一个由7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热稳定蛋白质,在它的第36位丝氨酸残基的侧链上,连有辅基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
第九章脂类代谢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和固醇酯)的总称
第九章脂类代谢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和固醇酯)的总称。
因为脂肪是非极性分子,以高度还原和无水的形式存在,所以是高度浓缩的代谢燃料分子。
氧化1 g脂肪放出的能量相当于氧化1 g水合糖原所放热量的6倍,许多脂类含有维持机体健康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等,所以脂肪在体内主要起贮存和供给能量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作为生物体对外界环境的屏障,防止机体热量过多散失,也是许多组织器官的保护层;此外,脂肪还能帮助食物中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第一节脂类的消化、吸收和转运一、脂类的消化动物食物中的脂类主要是甘油三酯,同时还有少量胆固醇和磷脂,其消化主要在十二指肠中进行。
胃的酸性食物糜运至十二指肠时,引起胰脏分泌酶原颗粒和胆囊收缩,从而引起胆汁分泌。
1.三酯酰甘油脂肪酶它可水解甘油三酯(Triacyl glycerol)的C1,C3酯键,而产生二个游离脂肪酸和2 —单酯酰甘油。
2. 胆固醇酯酶(Cholesterol Esterase)它水解胆固醇酯产生胆固醇和脂肪酸。
胆固醇+ H2O —→胆固醇+ 脂肪酸3. 磷脂酶和磷酸酶可水解磷脂为甘油、脂肪酸、无机磷酸和胆碱等。
二、脂类的吸收上述脂类水解产物,在胆汁酸帮助下,在十二脂肠的下部和空肠的上部被吸收。
在肠粘膜细胞中,游离脂肪酸被转化成脂酰CoA,首先合成二脂酰甘油,然后合成三脂酰甘油,再形成质点直径为0.5~1.0 μm的乳糜微粒,被释放在粘膜细胞外空间。
它再根据分子大小和形状,分别进入肝门静脉或淋巴。
三、脂类的转运无论是从肠道吸收的食物脂类,或是由肝脏合成的脂类及脂肪动员出来的贮存脂肪,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才能转运到其它组织。
食物中的甘油三酯经小肠消化吸收,以乳糜微粒的形式转运到脂肪组织中贮存起来,也可运到肝脏进行改造和利用;在肝内经改造过的或由糖等其它物质合成的脂肪则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形式运至脂肪组织贮存。
当体内能源缺乏时,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再水解成自由脂肪酸,经血液运输至肝脏或其组织被氧化利用。
有机化学中的脂类与脂类的反应
有机化学中的脂类与脂类的反应脂类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大自然和人体中。
它们是由甘油与脂肪酸通过酯键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
脂类在生物体中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能量的储存、结构的维持以及信号转导等。
脂类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反应,进行结构和功能的调节。
本文将介绍有机化学中的脂类以及脂类的常见反应。
一、脂类的分类脂类是一大类有机化合物,其根据分子结构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分为三类:甘油脂类、磷脂类和类固醇。
1. 甘油脂类:甘油脂类是最常见的脂类,包括甘油三酯和磷脂。
甘油三酯是由三个脂肪酸通过酯键连接到甘油骨架上而形成的,它们是存储能量的主要形式,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的脂肪组织中。
磷脂是甘油脂类的一种,与甘油三酯不同的是,磷脂还含有一个磷酸基和一种亲水性的官能团,使其在细胞膜结构和信号传导中起到重要作用。
2. 磷脂类:磷脂类是一类含有磷酸基的甘油脂类化合物,包括磷脂酰胆碱、磷脂酯醇胆碱等。
磷脂可以通过酶促反应发生磷酸化作用,生成磷脂酸,进而在细胞信号转导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3. 类固醇:类固醇是一类含有苯环的大分子化合物,常见的有胆固醇、麦角固醇等。
它们在细胞膜组成、激素合成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二、脂类的反应脂类在有机化学中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反应,这些反应的发生可以改变其结构和功能。
以下将介绍脂类的一些典型反应。
1. 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是脂类中最常见的反应之一,它是通过酸催化下的酯交换反应实现的。
脂肪酸与醇在酸催化下发生酯键的形成。
例如,甘油与三酸甘油脂酸通过酸催化反应形成甘油三酯。
2. 水解反应:水解反应是将脂类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的反应。
酶催化下的水解反应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用于将脂肪酸从甘油骨架上释放出来。
此外,碱催化下的水解反应也可以用于将脂类分解为甘油和相应的盐。
3. 氧化反应:脂类在氧化条件下可以发生氧化反应。
例如,甘油三酯经过氧化反应可以生成脂肪酸和水的产物。
氧化反应可以通过酶、过氧化氢等多种条件实现。
第九章 脂类代谢
β-羟基-r-三甲基铵基丁酸
转运的条件 :
肉毒碱 (L-β-羟基-γ-三甲基丁酸)
——(脂酰基的载体) 肉毒碱脂酰转移酶 : 酶Ⅰ(肉毒碱脂酰转移酶 I):位于线粒体内 膜的外侧。催化长链脂酰CoA与肉毒碱合成脂酰肉
毒碱(acyl carnitine),从而使脂酰CoA入膜内。
第九章 脂类代谢
内容 第一节 生物体内的脂类及其功能
第二节 脂类的分解代谢
第三节 脂类的合成代谢 第四节 甘油磷脂的酶促降解与生物合成(自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脂类的生理功能 2.掌握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及能量释放 3.了解脂肪酸的其它氧化途径 4.掌握酮体的生成及利用 5.掌握脂肪酸的合成代谢
4. 识别、免疫、保护和保温作用。
5. 合成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类固醇激素、肾
上腺皮质 激素、维生素及胆汁酸等。磷脂代
谢中间物如甘油二酯、磷酸肌醇等可作为信号
分子参与细胞代谢的调节过程。
第二节 脂肪的分解代谢
一、脂肪的酶促水解
脂肪动员:指脂肪组织中脂肪在激素的调节下,被一系列脂 肪酶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并释放入血供其它组织利用的过程。 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都可以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浓 度升高,促使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活化,后者使无活性的脂 肪酶磷酸化,转变成有活性的脂肪酶,加速脂解作用。
(4)每个脂肪酸有通俗名、系统名和简写符号
其中棕榈酸(16:0)、硬脂酸(18:0)、棕榈
油酸(16:1 ,△9 )、油酸(18:1 ,△9 )、芥
子酸(22:1, △13 )、亚油酸(18:2)、α-亚麻
酸(18:3,△9,12,15 )、γ-亚麻酸(18:3,△6,
高一化学酯和油脂
醇和羧酸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脱水形成酯。
酯的反应
酯的水解、醇解、氨解、醇解反应。
02
酯的种类和性质
乙酸乙酯的性质和合成
乙酸乙酯是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难 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合成方法:醇和羧酸通过酯化反应生成酯,其中乙酸和乙醇 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化学方程式为:CH₃-COOH+CH₃CH₂OH → CH₃-COOC₂H₅+H₂O
某些酯类物质如胆固醇,摄入 过多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
风险。
酯和油脂对环境的影响与防治
01
02
03
污染空气
酯和油脂在高温下会分解 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 环境。
水质污染
将废弃的油脂随意倾倒进 河流,会导致水质污染, 影响水生生物的健康。
有害土壤
如果将废弃的酯和油脂随 意倾倒在土壤中,会破坏 土壤结构,影响农作物的 生长。
研究酯和油脂的意义
促进有机化学发展
酯和油脂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其结构和性质的研究有助于深化 对有机化学领域的认识和理解。
实际应用价值
酯和油脂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食品、药物、化妆品和塑料 等行业。对其合成和应用的研究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
酯和油脂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绿色化学方向
随着绿色化学的发展,酯和油脂的合成方法也朝 着环保、高效的方向发展。例如,研究使用绿色 催化剂、优化反应条件等。
低级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等)和高级酯(硬脂酸甘油酯 、棕榈酸甘油酯等)。
酯和油脂的性质与结构
酯的性质
低级酯具有芳香气味,高熔点,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高级酯通常为 液体或低熔点固体,具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有机化学》-酯和脂类
乙酸甲酯
CH2 CH3 CH3
苯甲酸甲酯
O C O CH2 CH3 CH CH2 CH3
乙酸丙酯
乙酸异戊酯
解 水 解 化 酯 化
19:46
二、 酯的性质
1、水解反应 酯的水解反应是酯化反应的逆反应。
RCOOR’+H2O 酯
水 解 化
RCOOH+R’OH
• 在足量的强碱作用下,酯的水解反应可以趋于完 全。 水 解 • R1COOR2+ NaOH R1COONa+ R2OH
19:46
四、油脂的酸败
1、油脂的酸败——大多数油脂因含不饱和酸,在空 气中久放易发生氧化反应,颜色逐渐加深且产生 一种难闻的“哈喇”味,称为油脂的酸败。 2、油脂酸败的条件——光、热、水等可加速油脂的 酸败。故贮存油脂时要做到干燥、避光、密封 保存。
19:46
第3节 类脂
1、类脂是指一类结构和性质类似油脂的化合物。重 要的类脂有磷脂和甾族化合物等。 2、磷脂属于含磷的脂肪酸甘油酯,其结构、性质与 油脂相似,磷脂水解后的产物为甘油、脂肪酸、 磷酸和含氮的有机碱四类物质。
R1COONa
﹢
+3NaOH
→
HC H2C
R2COONa R3COONa
19:46
肥皂的制备 1、原理 油脂在氢氧化钠等强碱作用下水解并与 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钠盐;高级 脂肪酸钠盐为肥皂的主要成分,故称之为 皂化反应。
19:46
肥皂的制备
3、实验现象
19:46
2、加成反应 ⑴加氢反应——称为油脂的硬化,目的是提 高油脂的饱和度。 ⑵加碘反应 ——衡量食用油脂质量的一个标 准。 碘值越大,油脂的不饱和程度就越高,质量 就越好。
第9章 脂类代谢
裂解为两分子乙酰CoA。
O O CH3CCH2CSCoA (乙酰乙酰CoA)
乙酰乙酰CoA硫解酶
O 2 CH3CSCoA
生成的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
《生物化学》(高职高专教材)(陆正清、柯世怀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 = = =
= = = = = =
= = = = = = = =
HSCoA
NADH,一分子乙酰CoA和一分子减少两个碳原
子的脂酰CoA。
化学工业出版社
《生物化学》(高职高专教材)(陆正清、柯世怀主编)
脂肪酸分解过程中净生成ATP的数量
一次-氧化可产生(17ATP):
1 FADH2,可生成 2ATP; 1 NADH+H+,可生成 3ATP;
1 乙酰CoA, 经彻底氧化分解可生成 12ATP。
合成原料:α-磷酸甘油,脂肪酸(脂酰CoA)
糖 分 解 代 谢 脂 乙酰CoA、NADPH; 肪 ATP、CO2及Mn2+等。 分 解 代 谢《生物化学》(高职高专教材)(陆正清、柯世怀主编)
主要组织器官,其合成部位主要在胞液。
化学工业出版社
脂酸的生物合成
产物:软脂酸 酶:脂肪酸合成酶系 乙酰CoA转运出线粒体
β-羟丁酸
O CH3CCH3
= = = = =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 = = =
= = = = = = = =
丙酮
《生物化学》(高职高专教材)(陆正清、柯世怀主编)
酮体的生成过程(肝脏)
两分子乙酰CoA在乙酰乙酰CoA硫解酶的催化
下,缩合生成一分子乙酰乙酰CoA。
乙酰乙酰CoA硫解酶
酯和油脂
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油脂是由高级脂肪酸跟甘油生成的酯, 叫做甘油三脂。
油脂
油脂的是油和脂肪的总称 人们食用的动物脂肪、植物油(花生油、菜 油、豆油等)都称为油脂。在室温下呈液态 的称为油,呈固态的称为脂肪。 油大多来自植物的种子,脂肪一般来自动物 体。 油脂的化学组成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油脂属于酯类。
第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酯和油脂
走进水果店,能闻到水果香味, 这种香味物质是什么?
酯
你知道吗?
生活中的酯类物质
含有:戊酸戊酯
自然界中的有机酯
含有:丁酸乙酯
第一节、酯
•一、 酯的结构和命名 •是酰基和烃氧基(-OR’)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O ‖ •通式: RCOOR′ RC-O-R′ •其中R和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不饱和 脂肪酸 9-十八碳烯 酸
CH3( CH2 )14COOH
CH3(CH2)7CH=CH(CH2)7COOH
硬脂酸
油酸 亚油酸 亚麻酸
9,12-十八二 CH3(CH2)4CH=CH CH2CH=CH (CH2)7COOH 烯酸 9,12,15-十 八碳三烯酸 CH3(CH2CH=CH)3(CH2)7COOH
(3)天然油脂大都为混甘油三酯,且 动、植物体内的油脂大都为多种混甘油酯 的混合物,无固定熔、沸点。
油脂中的高级脂肪酸
• 组成油脂的高级脂肪酸多数是含偶数碳原子的直链 高级脂肪酸,16-18最常见 种类 化学名 结构式 俗名 称
饱和脂 肪酸 十六碳酸 CH3( CH2 )14COOH 软脂酸
十八碳酸
脂肪的生理功能
1、储能供能 • 人体所需总能量的10%-40%由脂肪提供
• 脂肪燃烧产生大量热量 37.6KJ/g 是葡萄糖的 2.25倍 2、维持正常体温、防寒和保护内脏器官不受损 害 3、是脂溶性维生素A、D、E、K等的良好溶剂, 可促进机体对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第九章第50讲油脂生物大分子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制 Cu(OH)2
Cu(OH)2
水解 产物
□3 葡萄糖和果糖 □4 葡萄糖
甜味食物、制红糖
用途
甜味食物、制饴糖
和白糖等
— 11 —
— 返回 —
4.多糖——淀粉和纤维素 淀粉
分子式
□1 (C6H10O5)n
纤维素
□2 (C6H10O5)n
n 值大小 结构特点
水解最终产物
大 无—CHO
□3 葡萄糖
更大 无—CHO,有—OH
— 2—
考点一 糖类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考点二 油脂的结构与性质 考点三 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 考点四 核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热点微专题16
01 高考真题体验
— 3—
目 录
Contents
考点一 糖类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 返回 —
必备知识夯实 1.糖类 (1)组成和结构 糖类是由 碳、氢、氧 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大多数糖类的分子组成可
— 18 —
答案
— 返回 —
【解析】 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产生 CO2、H2O,为人体活动提供能量,故③的反 应为人体提供能量,A 正确;④的反应是葡萄糖在酒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反应产生乙醇和 CO2, 反应过程中没有水参加,因此不是水解反应,B 错误;淀粉化学式是(C6H10O5)n,相对分子质 量很大,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因此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C 正确;麦芽糖是二糖, 其分子式为 C12H22O11,D 正确。
□1 C6H12O6
果糖
CH2OH(CHOH)3 COCH2OH
二者关 官能团
系 —OH—C HO
—OH、 同分异 构体
— 6—
(2)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①生理氧化: C6H12O6(s)+6O2(g)―→6CO2(g)+6H2O(l)。 ②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发酵生成酒精:
脂类代谢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九章脂类代谢一、选择题(请将选择的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题号前面的括号内)()1合成甘油酯最强的器官是A 肝;B 肾;C 脑;D 小肠。
()2、小肠粘膜细胞再合成脂肪的原料主要来源于A 小肠粘膜吸收来的脂肪水解产物;B 肝细胞合成的脂肪到达小肠后被消化的产物C 小肠粘膜细胞吸收来的胆固醇水解产物;D 脂肪组织的水解产物;E 以上都对。
()3、线粒体外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是A 酰基转移酶;B 乙酰辅酶A羧化酶;C 肉毒碱脂酰辅酶A转移酶Ⅰ;D 肉毒碱脂酰辅酶A转移酶Ⅱ;E β—酮脂酰还原酶。
()4、酮体肝外氧化,原因是肝脏内缺乏A 乙酰乙酰辅酶A硫解酶;B 琥珀酰辅酶A转移酶;C β—羟丁酸脱氢酶;D β—羟—β—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合成酶;E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裂解酶。
()5、卵磷脂含有的成分是A 脂肪酸、甘油、磷酸和乙醇胺;B 脂肪酸、甘油、磷酸和胆碱;C 脂肪酸、甘油、磷酸和丝氨酸;D 脂肪酸、磷酸和胆碱;E 脂肪酸、甘油、磷酸。
()6、脂酰辅酶A的β—氧化过程顺序是A 脱氢、加水、再脱氢、加水;B 脱氢、脱水、再脱氢、硫解;C 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D 水合、加水、再脱氢、硫解。
()7、人体内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指A 油酸、软脂肪酸;B 油酸、亚油酸;C 亚油酸、亚麻酸;D 软脂肪酸、亚油酸。
()8、可由呼吸道呼出的酮体是A 乙酰乙酸;B β—羟丁酸;C 乙酰乙酰辅酶A;D 丙酮。
()9、与脂肪酸的合成原料和部位无关的是A 乙酰辅酶A;B NADPH+H+;C 线粒体外;D 肉毒碱;E、HCO3-()10、并非以FAD为辅助因子的脱氢酶有A 琥珀酸脱氢酶;B 脂酰辅酶A脱氢酶;C 二氢硫辛酸脱氢酶;D β—羟脂酰辅酶A脱氢酶。
()11、不能产生乙酰辅酶A的是A 酮体;B 脂肪酸;C 胆固醇;D 磷脂;E 葡萄糖。
()12、甘油磷酸合成过程中需哪一种核苷酸参与A ATP;B CTP;C TTP;D UDP;E GTP。
生物化学第九章脂代谢
SH
H2O
HOOCCH2CO-S CH3CO-S CH3COCH2CO-S
SH
③
CO2
④
NADP+ NADPH
2.线粒体中的合成
碳链的延长发生在线粒体和内质网中。与脂肪酸β-氧化的逆 向过程相似,使得一些脂肪酸碳链(C16)加长。 延长是独立于脂肪酸合成之外的过程,是乙酰单元的加长和 还原,恰恰是脂肪酸降解过程的逆反应。光面内质网中的延 长更为活跃。
酮体的生成
HMGCoA裂 解酶 CH3COCH2COOH
乙酰乙酸 脱氢酶
HMGCoA 合成酶
NADH+H+ NAD+
脱羧酶 CO2
OH | HOOCCH2-C-CH2COSCoA | CH3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 (HMGCoA)
CH3CHOHCH2COOH
--羟丁酸
CH3COCOOH
丙酮
酮血症?
5.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与脂肪酸的β-氧化相同,但需增加异构酶 和 还原酶:
(三)脂肪酸氧化的其它途径
1.奇数碳原子脂肪酸的氧化 如17个碳直链脂肪酸: 先经β-氧化至3碳的丙酰-CoA ,产生7个乙酰CoA和一个丙酰-CoA 。 丙酰-CoA经3步反应转化为琥珀酰-CoA然后进入 三羧酸循环进一步进行代谢。
第九章.脂代谢
生物膜的结构
脂代谢
脂类的消化、吸收和转运 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脂肪酸的氧化
脂肪酸的合成
甘油三酯的合成
胆固醇代谢
第二节 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一、甘油三酯的酶促水解
甘油三酯的分解是经脂肪酶催化逐步水解的。 组织中有三种脂肪酶: 甘油三酯脂肪酶(三脂酰甘油脂肪酶) 甘油二酯脂肪酶(二脂酰甘油脂肪酶) 甘油单酯脂肪酶(单脂酰甘油脂肪酶) 它们一步步地将甘油三酯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1)脂酰CoA的α、β-脱氢作用(脱氢)
脂酰CoA脱氢酶
R-CH2-CH2-CH2-C~S-CoA O FAD 脂酰CoA
H R-CH2-C=C-C~S-CoA FADH2 H O Δ2-反式烯脂酰CoA
(2)Δ2-反式烯脂酰CoA的水化(水合)
H O H 2O OH O R-CH2-C=C-C~S-CoA R-CH2-C-CH2-C~S-CoA 烯脂酰CoA水化酶 H H Δ2-反式烯脂酰CoA L-β-羟脂酰CoA
(二)饱和奇数碳脂肪酸的β-氧化降解 与饱和偶数碳脂肪酸的β-氧化降解过程基本相 同,只是最后产生的丙酰CoA的去路不同。
(三)不饱和脂肪酸的β-氧化
该过程与饱和脂肪酸的β-氧化降 解过程基本相同,只是不饱和脂肪酸 分子中含有顺式双键,所以在氧化过 程需要有另外的酶参加(Δ3-顺-Δ2-反 烯脂酰CoA异构酶)。
花生四烯酸(Cis)
20:4
2、甘油三酯的理化性质
(1) 溶解性∶不溶于水
(2) 光学活性∶当甘油C1和C3上的脂肪酸 不同时,C2为不对称碳原子,这时甘 油三酯具有光学活性(旋光性)。
CH2-O-CO-R1 R2-COO-CH CH2-O-CO-R3
9第九章 脂类的代谢(2学时)
(脂肪)
磷脂酶对磷脂分子的水解: 磷脂酶A1(B1) CH2OCOR1 CHOCOR2 O CH2O-P-O-X OH 磷脂分子 磷脂酶A2(B2) 磷脂酶D
磷脂酶C
二、脂肪的分解代谢 (一)甘油的氧化 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 甘油和脂肪酸氧化生成水和CO2
CO2+H2O
(二)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 1904年,Franz 和Knoop用苯基脂肪酸氧化试验, • 用苯基标记含奇数碳原子的脂肪酸,饲喂动物, 尿中是苯甲酸衍生物马尿酸。 • 用苯基标记含隅数碳原子的脂肪酸,饲喂动物, 尿中是苯乙酸衍生物苯乙尿酸(苯乙酰-N-甘氨 酸)。 结论:脂肪酸的氧化是从羧基端β-碳原子开始,每 次分解出一个二碳片断。
乙酰辅酶A 乙酰辅酶A的氧化 ----- 三羧酸循环
• 短两个碳原子的脂酰辅酶A,又经过脱氢、加水、 脱氢及硫脂解等反应,生成乙酰辅酶A。 • 一分子脂肪酸终于变成许多分子乙酰辅酶A。 • 乙酰辅酶A可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成CO2和H2O, 或进入其他合成代谢。
脂肪酸的β-氧化历程
开始 脱氢
脱水
双键易位
(三)脂肪酸氧化的其他途径
1.奇数碳脂肪酸的氧化 奇数碳脂肪酸经过反复的β氧化可以产生 CoA CoA 丙酰CoA,丙酰CoA有两条代谢途径:
(1)、 丙酰CoA转化成琥珀酰CoA,进入TCA。 动物体内存在这条途径,因此,在动物肝脏中奇 数碳脂肪酸最终能够异生为糖。
(2)丙酰辅酶A经其他途径变成乳酸及乙酰辅酶A进行氧化。
HMGCoA 裂 解酶 CH3COSCoA
限速酶
HMGCoA 合成酶
CH3COSCoA HSCoA OH HOOCCH2 C CH2COSCoA
酯与油脂
NaOH
NaOH中和酯水解生 成的CH3COOH,提 高酯的水解率
热水浴加热
水解反应 取代反应
低级酯存在于水果中
分子量小通常为液体的酯是具有芳香气味、 难溶于水、比水轻的液体,易溶于有机溶 剂。
酯的同分异构体:与饱和一元羧酸互为同分 异构体。
饱和一元酯的通式:CnH2nO2
与饱和一元酯互为官能团异构的有:
已知C为羧酸,而C、E都不能发
生银镜反应,则A可能的结构有( )
A、5种
B、4种
C、3种
D、2种
(2007 江苏)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溶剂、 增塑剂、香料、粘合剂及印刷、纺织等工业。乙酸乙酯的实验 室和工业制法常采用如下反应:
浓硫酸
CH3COOH+C2H5OH
△
CH3COOC2H5+H2O
药皂和一般的肥皂差不多,只是加进了一些消 毒剂;香皂一般是用椰子油和橄榄油制造,
并且加进了香料和着色剂,所以有散发出各种 香味和五颜六色的香皂。甘油是制皂工业的重 要副产品,甘油在国防、医药、食品、纺织等 方面,都有很大的用途。
肥皂去污原理
R COO 亲油基 N亲a水基
亲油基 亲水基
小结:
一有机物A可发生如图变化:
• 密度比水小,粘度比较大。
• 触摸时有滑腻感。
• 不溶于水,易溶于汽油、乙醚、苯 等有机溶剂。
思考:
1.花生油、豆油、猪油、牛油、奶油等 油脂与作为燃料的汽油、煤油、柴油是 不是同类物质? 2.怎样除去衣物上或手上的油污?为什 么? 3.根据生活经验和油脂这个名称,它应 属于哪类物质?
油脂的水解
我们现在用的肥皂是从工厂的大锅里熬出来的。 制皂工厂的大锅里盛着牛油、猪油或者椰子油, 然后加进烧碱(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用火熬煮。 油脂和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变化,生成肥皂和甘 油。因为肥皂在浓的盐水中不溶解,而甘油在 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大,所以可以用加入食盐的 办法把肥皂和甘油分开。因此,当熬煮一段时 间后,倒进去一些食盐细粉,大锅里便浮出厚 厚一层粘粘的膏状物。用刮板把它刮到肥皂模 型盒里,冷却以后就结成一块块的肥皂了。
《有机化学》-酯和脂类共29页
《有机化学》-酯和脂类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最新 酯和脂类
O R1 C OR2
NH2OH
O OR2
+H
NH2
NOH R1 C OR2
FeCl3
R1
C
酰胺
R1
NH2 + R2
NO C
—
OH
OR2
Fe3+
3
酯
异羟肟酸
异羟肟酸铁(红或紫)
氨解——鉴别羧酸衍生物
第二节 油酯
1)油 常温下呈液态,如花生油、芝 麻油、菜籽油,主要存在于植 物体内(含双键,不饱和)
三、油酯的生理意义 (三)提供脂溶性维生素(VA、VD、VE、VK)
食物中的脂肪含有各种脂溶性维生素A、D、E、K。同 时可促进食物中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长期缺乏油脂,可 造成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
(四)保温、保护动物内脏
油脂不易导热,皮下脂肪组织可防止热量散失,有保 温作用。内脏周围的脂肪组织有软垫作用,能缓冲外界的 机械撞击,保护内脏
二、固醇
2
O R1 C OR 2
+
H2O
NaOH
R1 COONa + R2
OH
临床应用——盐酸头孢他美酯的水解
盐酸头孢他美酯为口服的第三代 广谱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本品对链 球菌属(粪链球菌除外)、肺炎链 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对大肠埃希菌、 流感嗜血杆菌、克雷伯菌属、沙门 菌属、志贺菌属、淋病奈瑟氏球菌 等革兰阴性菌都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尤其对头孢菌素敏感性低的沙雷菌 属、吲哚阳性变形杆菌、肠杆菌属 及柠檬酸菌属的抗菌活性明显。
第三节 类酯
类脂:水解能生成脂肪酸的天然产物,例如磷脂、固醇
一、磷脂
磷脂是一类含磷的脂类化合物, 它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是 H2C 构成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 HC 存在于动物的脑、肝、蛋黄和植 物种子中。常见的磷脂,多属于 H C 2 磷酸甘油酯。其结构可用下式表 示:
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胆酸
胆
汁
酸
甘氨胆酸
的
结
构
牛磺胆酸
胆汁盐是胆固醇的氧化产物,极性构成外侧,疏 水形成内侧,构成一个胶质颗粒。
消化:小肠上段 脂类( TG、CH、PL等)
胆汁酸盐乳化
微团
胰脂肪酶、辅脂酶等水解
甘油一脂、溶血磷脂、 长链脂肪酸、胆固醇等
乳化
混合微团
吸收: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
混 合
扩散
小肠粘膜
微
细胞内
• 生物体结构物质 (1)作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几乎细胞所含的磷脂都集中 在生物膜中,是生物膜结构的基本组成成分。 (2)保护作用 脂肪组织较为柔软,存在于各重要的器官 组织之间,使器官之间减少摩擦,对器官起保护作用。
• 用作药物 卵磷脂、脑磷脂可用于肝病、神经衰弱及动脉粥样硬化的
治疗等。
脂质
生物脂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不同,其共同 的特点是不溶于水. 脂肪和油 (储存油脂) 磷脂和甾醇 (膜的主要成分)
脂肪酸的-氧化
-氧化作用的提出是在二十世纪初,Franz Knoop 在此方面作出了关键性的贡献。他将末端甲基上连 有苯环的脂肪酸喂饲狗,然后检测狗尿中的产物。 结果发现,食用含偶数碳的脂肪酸的狗的尿中有苯 乙酸的衍生物苯乙尿酸,而食用含奇数碳的脂肪酸 的狗的尿中有苯甲酸的衍生物马尿酸。
Knoop由此推测无论脂肪酸链的长短,脂肪酸的 降解总是每次水解下两个碳原子。
对健康的影响
死亡率高 发病率高 肥胖的生存悖论
肥胖的原因
饮食习惯 久坐的生活方式 遗传缺陷 医疗和精神疾病 社会决定因素
2.脂类的分类
脂肪 类脂
又称三酯酰甘油或甘油三脂
磷脂
甘油磷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类脂
类脂是存在于生物体组织成分中性质类似 于油脂的一类化合物,重要的类脂有磷脂 和甾体化合物(固醇)。它们在生物的生 命活动中起重要的作用。
一、磷脂 磷脂是一类含有磷酸基团的化合物,广泛 分布在动植物组织中,一切细胞的细胞膜 中均含有磷脂。磷脂主要存在于脑、神经 组织、骨髓、心、肝、肾等器官中,蛋黄、 植物的种子及胚芽中也都含有丰富的磷脂。 磷脂是含磷的脂肪酸甘油酯,性质和结构 与油脂相似。磷脂完全水解后可以得到甘 油、脂肪酸、磷酸和含氮的有机碱4种物质。 常见的磷脂有卵磷脂和脑磷脂。
第九章 酯和脂类
【学习要点】 1.认识酯和脂类的组成、结构、性质 2.知道卵磷脂、脑磷脂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3.知道甾体化合物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酯
一、酯的分类、结构和命名 酯是羧酸和醇脱水反应的产物。由无机 酸和醇反应生成的酯,叫做无机酸酯,由 羧酸和醇反应生成的酯,叫做有机酸酯。 本章主要学习有机酸酯,通常简称酯。
R1COOK
+
R2COOK R3COOK
若在碱性溶液中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 高级脂肪酸盐被称为肥皂,所以油脂在碱性溶液 中发生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 使1g油脂完全皂化时所需KOH的质量称为皂化值。 其大小与油脂的平均分子量成反比,可用来判断 油脂的平均分子量大小,并可计算一定量油脂转 化为肥皂所需要的碱量。 由高级脂肪酸钠盐组成的肥皂,称为钠肥皂,这 是常用的普遍肥皂。由高级脂肪酸钾盐组成的肥 皂,称为钾肥皂,它就是医药上常用的软皂。由 于软肥皂对人体皮肤、粘膜刺激性小,医药上常 用作灌肠剂或乳化剂。 油脂在不完全水解时,生成脂肪酸、甘油二酯和 甘油一酯。 脂肪水解后生成的甘油、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 油二酯在体内均可被吸收利用。
(二)化学性质 酯的化学性质主要是水解反应,生成羧酸和醇:
O R C O R′ + H2O R COOH + R′OH
酯在酸催化下的水解,是酯化反应的逆反应,但 水解不完全。在碱作用下水解时,产生的酸可与 碱生成盐而破坏平衡体系,实验证明在足够量的 碱存在时,水解可以进行到底
O ' + NaOH H 2O R C O R
CH2OH O
11
CH2OH HO
11
C
17
O OH
C
17
O
3
5
3
5
O
O
可的松
皮质酮
酯可以看作是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 烃氧基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一元酸酯的 结构通式为:
O R C O R'
R1COOR2
O ( R C
酯键
)
酯的结构通式
其中R1 和R2 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酯 的命名是根据生成酯的羧酸和醇的名称而 命名,酸名在前,醇名在后,把“醇”字 改成“酯”字,称为“某酸某酯”。例如: 乙酸甲酯 甲酸乙酯
1.性激素 性激素是性腺的分泌物,分为雄性激素和 雌性激素两类,对动物的生育和第二性征 有重要作用。如睾酮是雄性激素,黄体酮 是雌性激素。 CH C O
3
OH
H
O
O
睾酮
黄体酮
2.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哺乳动物肾上腺皮质的 分泌物。对体内水、盐、糖和蛋白质的代 谢有重要作用。如可的松、皮质酮等。
HO CH 3
12 17
HO CH 3
24
COOH
12
17
H3C
10 3 5 7
H3C
10 3 5 7
24
COOH
HO
H
OH
HO
H
胆酸
脱氧胆酸
三)甾体激素 激素是动物体内各种分泌腺分泌的一类具 有生理活性的物质,主要是控制生长、调 节代谢和性的功能等,按照来源分为性激 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两类。
(一)卵磷脂 卵磷脂又称磷脂酰胆碱。纯的卵磷脂是白 色蜡状物质,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成黄色 或棕色,卵磷脂不溶于水、丙酮,易溶于 乙醚、乙醇及氯仿中。卵磷脂在脑、神经 组织、肝脏、肾上腺及红细胞中含量较多, 尤其是蛋黄中含量较为丰富。卵磷脂与脂 肪的吸收和代谢有密切关系,具有抗脂肪 肝的作用,可用于防治脂肪肝。
R
C A B
D
2 1
C
D
A
B
环戊烷全氢菲甾
甾族化合物的基本骨架
三、医学中的甾族化合物 (一)甾醇 甾醇是一类饱和或不饱和的仲醇。在动物体内以 酯的形式存在,在植物体内以苷的形式存在。在 甾醇中最重要的的是胆固醇。 1.胆固醇 胆固醇最初是从胆结石中发现的一种固体醇,因 而称为胆固醇。胆固醇为无色或略带黄色的蜡状 物,,熔点148℃,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 等有机溶剂。正常人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为 2.82~5.95mmol/L,当摄入过多或代谢异常时, 它可从血液中沉淀出来,引起结石或动脉硬化。 在胆汁液中,若有胆固醇沉积,则形成胆结石。
非极性部分
脑磷脂
......
O- 极性部分
二、甾体化合物 甾族化合物又称为类固醇化合物,是广泛 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类重要的天然物质。 其独特的生物学性质对机体的生理作用又 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甾族化合物的基本结构 甾族化合物分子中含有含有环戊烷并氢化 菲四环结构,四环分别用A、B、C、D表示, 环上的碳原子按照固定顺序编号。 大多数甾族化合物甾C10和 C13上各连有一 个甲基,在C17上连有一个取代基,构成了 甾族化合物的基本骨架结构。
R
O C ONa+ R' OH
第二节 油脂
油脂是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
油脂是维生素A、D、E、K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的 良好溶剂,并能促进它们在体内吸收;
皮下和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维持恒定体温、保护 内脏及关节免受机械震动和冲击的功能
一、油脂的组成、结构和命名
由动物和植物中得到的油脂是多种物质的混合 物,其主要成份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
OCH2CH2 N
+
CH3
CH3 极性部分
卵磷脂
(二)脑磷脂 脑磷脂又称为磷脂酰乙醇胺,与卵磷脂并 存于动物机体各组织及器官中,尤其是动 物脑组织中含量较多。脑磷脂不稳定易被 空气氧化成棕黑色,可溶于乙醇,不溶于 乙醚。 脑磷脂于血液凝固有关。血小板内能促进 血液凝固的凝血激酶就是脑磷脂和蛋白质 组成的。
O CH3 C O CH3
H O C O CH 2 CH 3
乙酸异戊酯
O CH 3 C O CH 2 CH 2 CH CH 2 CH 2
苯甲酸甲酯
O C O CH 3
二、酯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酯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低级的酯为无色 有香味的液体,存在于各种水果和花草中, 如乙酸乙酯有苹果香味,乙酸异戊酯有香 蕉味,乙酸甲酯有波罗香味。酯可作为食 品和饮料及日用品的香料。高级酯为蜡状 固体。
(二)加成反应 1.氢化 不饱和的液态油通过催化加氢提高饱和 程度,可从液态的油变成固态的脂肪。这一过程 称为油脂的氢化,又称为油脂的硬化。氢化后得 到的固态油脂称为硬化油。硬化油不易被空气氧 化变质,便于贮存和运输,可作为制肥皂的原料。 2.碘化 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碳碳双键与碘的 加成反应常用来测定油脂的不饱和程度。每100g 油脂吸收碘的最大质量称为油脂的碘值。碘值越 大,油脂的不饱和程度越高。碘值也是衡量食用 油脂质量的一个标准。 医学研究证实,长期食用低碘值的油脂,容易使 动脉血管硬化。所以,老年人应该食用高碘值的 植物油油脂。
CH3
CH2
H3 C
CH
CH2
H3 C
2 1
CH2 CH
CH3
CH3
HO
胆固醇
2. 7-脱氢胆固醇 7-脱氢胆固醇是一种动物甾醇,存在于人体 皮肤中,当受到紫外线照射时可发生开环反 应转变为维生素D3。适当晒太阳是获得维生 素D3的最简单方法。
* 油脂从化学结构上,可看作是一分子甘油与三分子 高级脂肪酸酯化所生成的三酰甘油。医学上称作为甘 油三酯,俗称油脂。 *三酰甘油中的三个脂肪酸相同,称单三酰甘油, 三个脂肪酸不同则称混三酰甘油。
O O R CH2 O CH CH2 O O C O R
结构通式
CH2 O CH CH2 O O
C O
............................................................... O O CH2
.............
.....................
O ................... C R O R' C O C H ............................................ + CH2 O P OCH 2CH2NH3
Hale Waihona Puke C R O C RC R' O C R"
单三酰甘油
混三酰甘油
二、油脂的性质 油脂比水轻,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乙 醚、氯仿等有机溶剂。纯净的油脂是无色、 无臭、无味的物质,但天然的油脂,常因 含有色素和维生素而显不同的颜色和气味, 而且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一)水解反应 油脂是酯类化合物,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发 生水解反应。1mol油脂完全水解可生成1mol甘 油和3mol相应的高级脂肪酸。
H3C H3C H3C
H
CH3 CH3
H3C H3C
H H H
紫外 线
H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