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练图教案
捣练图 教学设计
![捣练图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1fc0a7a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48.png)
《捣练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对《捣练图》的赏析,不能仅仅看成是唐代妇女劳动生活的再现,画中人物的动作姿态,而应从传神的细节描写去探讨构图、色彩、透视等方面,从而认识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的教学新理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欣赏与评价,使学生掌握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欣赏评述的水平。
进而掌握方法去评述并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
三、教学重点:欣赏《捣练图》中细节的描写,并使学生掌握画家的构图、透视、色彩等方法。
四、教学难点:掌握欣赏《捣练图》的分析方法,去评述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及艺术和历史文献价值。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学具准备:收集来的资料、教科书等。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过程:
欣赏视频,来了解电视剧中的大唐生活和我们今天生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引出《捣练图》
(二)新授过程:
1、自学5分钟,回答老师的问题。
(1)《捣练图》的作者是谁?
(2)作者简介
(3)画面多少人
(4)画面的人在做什么?
2、分析构图。
通过图解图构的形式来了分解《捣练图》,从图解图构的形式的了解《捣练图》的构图呈现H型,来保证画面的稳固。
3、分析色彩。
4、通过《捣练图》来了解唐代的人物特点。
(三)课堂实践过程:
学生来跟课堂所讲,来分析另一部唐代的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并写出欣赏稿。
(四)展示和评价学生的欣赏稿
八、评价与小结:利用思维导图总结《捣练图》的特点,《捣练图》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
捣练图教案
![捣练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5c1e2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b9.png)
捣练图教案教案:捣练图教学主题:传统文化—捣练图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捣练图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其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幅绘有捣练图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
2. 向学生询问他们对捣练图的了解。
鼓励他们畅谈自己的想法和猜测。
二、学习(15分钟)1. 给学生讲解捣练图的定义和特点。
捣练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图案,是从古代仰韶文化中发展而来的一种装饰性图案。
2. 向学生介绍捣练图的基本构成元素,如曲线、花纹、线条等。
3. 展示不同种类的捣练图,让学生欣赏和感受不同款式的美感。
三、实践(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张捣练图作为参考。
2. 引导学生用铅笔或彩色铅笔在白纸上练习画捣练图。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根据参考图进行创作。
3. 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向其他小组分享他们的创作心得和感受。
四、总结(5分钟)1. 解释捣练图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捣练图在中国文化中被用于陶瓷、织物、建筑等方面的装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其他艺术形式。
扩展活动:1. 邀请学校美术老师或中华文化专家来学校为学生讲解和示范捣练图的绘制技巧。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艺术展览,观赏和学习更多关于捣练图的知识。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参与度和创造力的发挥。
2. 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捣练图的基本定义和构成元素。
注意事项:1. 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绘图工具和材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2.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彼此的创作心得和感受。
捣练图-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捣练图-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2bbe79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6.png)
捣练图-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材内容简介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材的第三章《人物与人像》中,集中讲解了人物头像和漫画头像的创作方法,包括构图、勾线、填色等技巧。
其中,捣练图是一种流行于墨西哥的涂鸦艺术形式,它的特点是简单粗犷、充满热情和情感表现力强。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需要通过实践学习捣练图的基本构成要素和创作方法,从而增强人物创作的感性认识和操作技巧。
教学目标1.了解捣练图的艺术形式和特点,了解捣练图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掌握捣练图的基本构成要素和创作方法,能够自主创作出简洁、生动和富有表现力的人物形象;3.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艺术创作的审美和感性认识。
教学步骤及方法第一步:认识捣练图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捣练图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墨西哥捣练文化的精神内涵和艺术风格。
第二步:分析捣练图的构成要素让学生自主构思捣练图的构图、线条和填色等基本要素,从而加深对捣练图的理解和感性认识。
第三步:实践创作捣练图让学生以黑色细笔勾勒出人物的轮廓,再用彩色笔填色,从而创作出一幅充满生命力和情感表现力的捣练图作品。
第四步:欣赏分析作品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和欣赏其它同学的捣练图作品,分析每幅作品的构图、线条和色彩等元素,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艺术创作的审美和感性认识。
教学评估及措施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创作能力,可以采取书面测试和实践创作评估的方式。
书面测试可以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形式,测试学生对捣练图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实践创作评估则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品质量,评估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备课教师需要提前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包括图片、视频和实物样本等,以便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捣练图元素和创作技巧。
此外,教师需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准备适合的习题和创作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捣练图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同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美术用品,如细笔、彩笔、无线堆积等,以便学生进行实践创作。
1.1(捣练图)教案.doc
![1.1(捣练图)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008b529c7e21af45b207a8c4.png)
课题《盛唐女性的生活一〈捣练图〉》礼县四中王进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2)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3)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4)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3、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2)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特别是唐代仕女画独特的艺术魅力;(3)了解唐代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教学难点: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一、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一、阅读浏览课文内容。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浏览课本图片,思考以下问题:1、课文有几大段?2、每段各说明了什么?3、说说你对《捣练图》及唐代仕女画的第一印象;4、阅读画家小传。
二、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解答问题分六组讨论上属问题;各组推荐一人回答;教师只解决学生答不全或答不上来的问题。
三、思考、讨论、分析、总结1、分组讨论(1)唐代绘画中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通过对《捣练图》的欣赏,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那些唐代历史、文化、生活习俗?2、各组集体分析、共同总结总结。
(1)绘画风格:A 形式为长卷B 所表现的都是劳动场面C 画面不画任何背景D刻画动态及细节描写(2)人物造型特点:A 衣褶颈间B容貌丰肥C 色彩柔丽(3)历史的必然《捣练图》中人物五官也是[Wj度概括和符号化的。
那细长[Wj 昂的眉毛既交代了妇女的地位和身份,又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状态。
那高度程式化的脸、鼻造型充分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主观认识。
这种高明的“意向造型”正是源于作者对社会生活和宫廷劳动妇女生命活力的深刻理解。
线从生命中流出,形是高于生活原形的符号化再创造。
每一局部无不倾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认识。
《捣练图》教案范文
![《捣练图》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ca2eaa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6.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捣练图》教案学科领域:美术年级:六年级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美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捣练图》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代绘画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关注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欣赏《捣练图》,了解作者张萱及其艺术特点。
2. 分析《捣练图》的构图、线条、色彩、人物形象等方面的特点。
3. 讨论《捣练图》所表现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4. 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创作一幅以生活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张萱及其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捣练图》。
2. 欣赏作品:让学生仔细观察《捣练图》,感受其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捣练图》中的人物形象、生活场景,讨论其艺术价值。
4. 实践环节:分组让学生进行合作创作,要求以生活为题材,体现绘画艺术的特点。
5. 展示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捣练图》,使学生了解了作者张萱及其艺术特点,培养了学生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欣赏能力。
在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合作,创作出了富有生活气息的绘画作品,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整体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注意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分析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捣练图》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艺术特点;分析作品的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
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关注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捣练图》的艺术特点。
2. 运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捣练图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捣练图](https://img.taocdn.com/s3/m/58e2133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1e.png)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捣练图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捣练图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捣练图,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捣练图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2)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3)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4)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3、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2)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特别是唐代仕女画独特的艺术魅力;(3)了解唐代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教学难点: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一、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一、布置课前学习任务。
教师要求学生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网页、网站,收集、整理和《捣练图》相关的信息资料。
(可制成读书卡片)二、播放影视剧《大明宫词》片段,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共鸣,对唐代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有个直观印象。
导入《捣练图》。
三、尝试以制作简单网页的形式学习《捣练图》及唐代仕女画:以网页设计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一)版块设计:学生在掌握一定制作网页方法和要求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网页版块组成。
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确定。
版块一:仕女画(相关文字、图片)版块二:宋徽宗赵佶(相关文字、图片)版块三:唐女性形象(相关文字、图片)版块四:画家小传(相关文字、图片)版块五:思考与讨论(二)围绕《捣练图》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实网页版块。
1、分组讨论以上前四个版块。
捣练图初中教案
![捣练图初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3c0ac6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c5.png)
捣练图初中教案年级:初中学科:美术课时:1课时教材:《美术》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捣练图》的作者、时代背景以及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 通过欣赏《捣练图》,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
3. 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捣练图》的艺术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的地位。
2. 学会欣赏古代绘画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并把握《捣练图》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将欣赏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捣练图》的作者、时代背景及其在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的地位。
2. 引导学生关注《捣练图》的题材,激发学生对古代绘画艺术的兴趣。
二、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捣练图》,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艺术特点,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分析《捣练图》的表现手法,如人物刻画、场景描绘等,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3.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捣练图》的欣赏心得和感悟。
三、实践与创造(15分钟)1. 教师提出实践任务:以小组为单位,从生活中选取一个场景,运用绘画手法进行创作。
2.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
3. 学生动手实践,进行绘画创作。
4.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建议和帮助。
四、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2. 教师组织学生对各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从创意、表现手法、画面效果等方面进行打分。
3. 教师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小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捣练图》的艺术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的地位。
2.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
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古代绘画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捣练图》,使学生了解了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捣练图欣赏教案
![捣练图欣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a17a1fb7360b4c2e3f6451.png)
《捣练图》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唐代人物画的欣赏和探究,了解初唐时期与中晚唐时期的审美特征。
2.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二:教材分析(重、难点)1.唐代人物画中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
2.通过《捣练图》美术作品的欣赏,理解更深层次的含义,唐朝政治统一,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的景象。
三:教学过程1.引入课题,《捣练图》,盛唐时期张萱的作品,真迹已经失传,现我们所见的是宋徽宗的摹本。
2.谈到唐朝我们能想到什么?(提问学生)618年唐高祖李渊推翻隋朝,建立唐朝。
①政治⑴唐太宗和贞观之治⑵武则天和武周政治⑶唐玄宗的“开元盛世”②经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③文学艺术唐代的文学艺术灿烂辉煌,博大清新*知识点:中国第一部系统的、较科学的绘画史著作为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3.了解唐代历史背景后,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学习《捣练图》①问:练是什么?答:丝织品的一种②问:《捣练图》是长卷形式作品,还有哪幅作品是长卷形式? 答: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③问:《捣练图》整幅画的内容?答:捣练、熨烫、和缝纫的劳动场面④问:此图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注重细节描写,请问有哪些细节描写?答:⑴四个捣练的妇女,左侧挽袖的细节⑵淘气的小女孩在练下面玩耍⑶左侧的妇女扯练时身体稍稍后仰这些细节符合生活的真实,又使构图不至于呆板4.《簪花仕女图》《三彩女立俑》《虢国夫人游春图》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5.总结全课,提问学生,唐代人物画造型的主要特点?人物表情微妙,神态从容,线条匀细,色彩艳丽,丰腴华贵。
四:小结《捣练图》是中国古代仕女画的重要代表作,它以中国传统长卷形式,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唐代仕女图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它对于了解唐代宫廷妇女的劳动生活,特别是她们的服饰,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捣练图-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捣练图-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37143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2.png)
捣练图-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绘画中的捣练图概念与作用;
2.学习中国美术史上著名艺术家的捣练图作品;
3.掌握选择素材、搭配构图、使用色彩的技巧,创作出自己的捣练图作品。
二、教学重点
1.传统绘画中的捣练图概念与作用;
2.著名艺术家的捣练图作品鉴赏;
3.捣练图的创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
1.捣练图的色彩运用技巧;
2.捣练图的构图要点。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引导学生认识传统绘画中的捣练图,并解释捣练图的作用和传统文化内涵。
2.学习素材
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凤、狮、虎等为设计素材,让学生了解这些图片符号在中国文化中的涵义。
3.捣练图的鉴赏
老师展示著名艺术家的捣练图作品,如董源的《虎山图》、李唐的《百骏图》、郑板桥的《临平闲居图》等,让学生欣赏名家的作品,体验传统绘画技法和审美。
4.构图和色彩的使用
分析捣练图的构图要点和颜色搭配技巧,教授制定构图和色彩方案的技巧。
5.创作捣练图
按照老师讲解的捣练图构图和颜色搭配技巧,指导学生创作自己的捣练图。
6.总结与展示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自己的作品,老师鼓励学生积极表现,维护学生的成就感。
五、教学评估
根据学生创作出的画作,老师给予对学生创作技巧和活动情况的评价。
六、教学资源
1.CAI光盘;
2.捣练图著名艺术家的作品集。
七、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在捣练图的色彩运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强调这个方面的教学;同时,学生创作出的捣练图还需要继续完善,我应该给予更多的指导和鼓励。
捣练图教案美术
![捣练图教案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a6fe40f7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96.png)
捣练图教案美术教案标题:捣练图教案-美术教学目标:1. 了解捣练图的概念和作用。
2. 学习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巧来创作捣练图。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捣练图的范例图片。
2. 不同的绘画材料,如铅笔、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等。
3. 画纸或画板。
4. 绘画工具,如铅笔、橡皮擦、刷子等。
5.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捣练图的范例图片,并解释捣练图的概念和作用。
说明捣练图是一种表现事物外貌和特征的绘画形式,可以用来记录观察到的事物或场景。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捣练图在美术创作中很重要。
探究:1. 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例如水果、动物或风景等。
2. 鼓励学生观察所选主题,并用铅笔在画纸上勾勒出主题的轮廓和基本形状。
3.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巧,如使用彩色铅笔进行上色、使用水彩颜料进行涂抹等,来创作捣练图。
4. 鼓励学生在捣练图中注重细节和阴影的表现,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和逼真。
展示与分享:1. 学生完成捣练图后,组织展示和分享环节。
2. 鼓励学生彼此欣赏和评价作品,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不同主题的捣练图,以提升他们的观察和创造能力。
2. 引导学生尝试使用更多的绘画材料和技巧,如素描、油画等,来创作捣练图。
评估:观察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创作技巧,以及最终的捣练图作品。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建议。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更多关于捣练图的知识,如不同的捣练图风格和艺术家的作品。
学生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绘画活动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绘画技巧和观察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充分的练习机会,以促进他们在美术创作中的成长和发展。
美术八年级上册《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教案
![美术八年级上册《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fe166c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02.png)
初中20 -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通过教科书或其它途径回答,并查找作者张萱及周昉、赵佶的生平及艺术特点。
可在课前安排学生通过上网或有关书籍收集更多资料。
(二)共同探讨,解读《捣练图》。
《捣练图》它以中国传统的长卷形式,表现了唐代宫廷妇女用木杵捣练、熨烫和缝纫的劳动场面。
1、这幅作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捣练、织修、熨烫三个场面,请问:画中共有多少个人物?2、画家十分注重构图的技巧,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注重细节描写,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把这些细节找出来。
(播放一段古典音乐)主要细节有:捣练部分四个妇女的朝向各不相同;左边那位妇女传神的挽袖动态;熨烫部分左侧妇女扯练时微微着力的后仰;中间熨烫妇女专注的神态;几个小孩的穿插,以及扇火小孩因怕热而回头等动作。
这些细节的刻画非常真实、生动而富有生活情趣,使互相对称的构图不致呆板。
3、人物的造型(丰颊肥体)及其衣着的设色,与同时期的女性人物雕塑和绘画的造型完全一致,是盛唐时期的典型风格。
请同学们比较教科书中那三幅同时期的女性形象的画作。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三)《捣练图》的艺术特色:1.构图形式(长卷式中国画往往采用散点构图的方式描绘生活情境。
)2.勾线填色色彩浓丽婉约、线条圆润挺拔3.人物造型(丰颊肥体)生动传神。
(四)画家小传:张萱,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平事迹不详,盛唐时的著名画家,开元、天宝年间(713-755)宫廷画师。
现存的宋人临摹的《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他的代表作。
三、学生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对比相同时期和不同时期女性的形象及服饰,畅所欲言。
教师再播放一组西方古代人物画作品,提出问题:《捣练图》与你了解的西方古代人物画相比有什么不同?同学们对这幅作品是否有新的、不同的认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如学生可能问:为什么唐代仕女画中的妇女都是“丰颊肥体”的?(教师启示学生从唐人和今人的审美标准进行比较。
捣练图教案
![捣练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52068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3.png)
捣练图教案第一篇:捣练图教案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2)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3)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4)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2)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特别是唐代仕女画独特的艺术魅力;(3)了解唐代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教学难点: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一、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常规检查,二.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宫廷自周朝开始就有宫蚕的传统,每年春季,皇后都会带领宫中的贵妇亲自养蚕取丝,织娟制衣的劳作,为的是彰显自己虽位居至尊仍不忘桑织,乃是立国之本的母仪,以此来倡导勤劳贤良的妇德。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捣练图正是生动的描绘了唐朝宫廷贵妇的劳作过程(1)、多媒体:播放问题1、这幅画的作者是谁?2、“练”是什么?“捣练”又是什么?3、什么是仕女画?4、这幅画藏于哪个博物馆?《捣练图》是盛唐时期张萱的作品,真迹已经失传,现在我们所见的是宋徽宗的摹本。
张萱另一幅作品是《虢国夫人游春图》,代表作是《簪花仕女图》。
宋徽宗: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书画皇帝,虽说他治国无方,但却对书画异常喜爱,堪称一代巨匠,与南唐后主李煜齐名,特别是在书法上独树一帜,现在仍有很多人都在临摹他的瘦金书。
“练”是一种丝织品。
“捣练”是指练织成时质硬,必须煮过,漂白,再用杵捣,才能柔软洁白。
唐朝时期商业的交流促进了练兴盛于劳动妇女生活之中,体现了当时长安城的包容性。
“仕女”是指中国古代宫女,后引申为美女。
“仕女画”是指以宫女或美女为题材的人物画。
这幅画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捣练图教学设计
![捣练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72ed0d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18.png)
《捣练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出自人美版8年级上册美术课本《捣练图》——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主要描绘了唐朝女性丝织劳动的场景。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唐朝女性劳动时候的动作姿态,其中有非常多的细节刻画,这幅画对比同时期的西方美术只去画那些宗教女性的题材,而捣练图却刻画了平民百姓的女性形象。
二、学情分析本课是欣赏课,通过作品深入了解盛世大唐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知道画家张萱,初步了解《捣练图》的表达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思考与讨论,在认识作品形式美感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中国画的审美情趣。
(三)情感与价值(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2)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特别是唐代仕女画独特的艺术魅力;(3)了解唐代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解决措施(一)教学重点知晓盛唐时期著名画家张萱和他的名画《捣练图》,了解《捣练图》的内容和表现手法。
(二)教学难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了解作品中的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以及作品的形式美。
(三)教学重难点解决措施理解作品捣练的制作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作品表现出仕女画的艺术风格和人物动态表现出的优雅祥和,并启发学生认识仕女画的艺术地位。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谈话导入师:什么是仕女画?“仕女”原指中国古代宫女,后引申为美女,中国古代绘画中以宫女或美女为题材的人物画称为仕女画。
2.视频导入真人版《捣练图》视频思考回答师:首先,我们来看一段表演,请问同学们,你们看得出来她们是在表演什么呢?学生讨论。
引入主题:《捣练图》(二)新课讲授1.作品分析(1)思考:《捣练图》可以分为几部分?照劳动流程划分画面场景,可以让学生在问题指引之下深入观察画面,得出画面分为捣练、缝纫、熨烫三组的结论。
这样的分组就在课堂中生成了新的问题,画面中在熨烫和缝制两组间出现了一个在炭盆边扇火的小丫鬟,她的工作难以被分入任何一组。
捣练图课程设计
![捣练图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692945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f.png)
捣练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捣练图》的历史背景、创作意图及艺术特点。
2. 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捣练图》中的主要人物、服饰、道具及表现手法。
3. 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美术术语,如透视、构图、色彩运用等,并运用这些术语分析《捣练图》。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分析、批判等方法,对《捣练图》进行深入的解读。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报告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捣练图》的理解和看法。
3. 学生能够模仿《捣练图》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画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生能够尊重并欣赏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捣练图》,认识到绘画艺术在传承文化、表达情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美术学科教学,以欣赏分析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对美术作品有一定的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程导入:《捣练图》作品欣赏,引发学生对古代绘画艺术的兴趣。
2. 历史背景:介绍《捣练图》的创作时期、作者及当时的美术发展状况。
3. 艺术特点:a. 构图与空间:分析《捣练图》的构图方法、空间处理。
b. 人物与服饰:探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服饰特点及其表现意义。
c. 色彩与线条:研究《捣练图》的色彩搭配、线条运用及其艺术效果。
4. 教学实践:a. 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观察《捣练图》,分析其艺术特点。
b.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捣练图》的各个方面,形成小组观点。
c. 报告与分享: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对《捣练图》的理解。
初中捣练图教案
![初中捣练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1d2350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3.png)
初中捣练图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捣练图》的内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展现的生活场景和人物情感。
2. 分析《捣练图》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文学作品。
4. 学会与同伴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捣练图》中的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
2. 理解作者通过人物情感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捣练图》的主题。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捣练图》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询问学生对图画的感受和认识。
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并导入课文学习。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捣练图》,理解故事情节。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展现的人物情感和社会现实。
三、合作学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捣练图》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拓展(10分钟)1. 学生发挥想象力,以《捣练图》为背景,创作一个小故事。
2. 学生互相分享创作故事,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捣练图》中的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捣练图》的主题,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捣练图》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2. 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画作,分析其中的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下周课堂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环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分析作品,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
在课堂拓展环节,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小故事,培养了创新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捣练图教案
![捣练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f5362e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9a.png)
捣练图教案题目:捣练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捣练图是什么,并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捣练图;2.学会制作捣练图,并能够使用捣练图进行实际操作;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捣练图的概念、制作方法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用简单的例子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向学生解释捣练图的概念和作用,并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
第二步:讲解捣练图的概念(10分钟)1.通过多媒体展示捣练图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解释捣练图的特点和用途。
第三步:制作捣练图(20分钟)1.向学生讲解捣练图的制作方法,并进行示范。
2.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使用软件或者纸笔进行捣练图的绘制。
第四步:实际应用(15分钟)1.以实际生活常见的问题为例,引导学生使用捣练图进行问题求解。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学会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捣练图。
第五步:总结和拓展(10分钟)1.学生与教师共同总结捣练图的制作方法和实际应用。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行选择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并使用捣练图的方法进行求解。
四、教学重点:掌握捣练图的制作方法和实际应用。
五、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绘制捣练图,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运用捣练图进行问题求解。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中制作捣练图的情况,评价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2.评价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捣练图进行问题求解;3.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2.捣练图制作软件;3.纸笔。
八、教学延伸:教师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拓展和实践,让学生体验到捣练图在实际应用中的强大功能,鼓励学生多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实践。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捣练图,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捣练图教案
![捣练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9a802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d.png)
捣练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捣练图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捣练图的制作方法;3.能够运用捣练图进行教学。
二、教学内容1. 捣练图的概念和作用捣练图是一种用于教学的图示工具,它通过图形和文字的结合,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捣练图可以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特别是对于一些抽象概念和复杂知识的教学,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捣练图的制作方法(1)确定捣练图的主题和内容在制作捣练图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捣练图的主题和内容。
主题应该与教学内容相关,内容应该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2)设计捣练图的结构和布局捣练图的结构和布局应该清晰明了,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出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可以采用层次结构、时间轴等方式进行设计。
(3)选择合适的图形和文字在捣练图中,图形和文字的选择非常重要。
图形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准确地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文字应该简短明了,能够概括所要表达的内容。
(4)制作捣练图在制作捣练图时,可以使用各种绘图软件,如PowerPoint、Visio等。
制作完成后,还需要对捣练图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确保其质量和效果。
3. 运用捣练图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捣练图来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具体操作如下:(1)引导学生观察捣练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捣练图呈现给学生观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捣练图中的各个部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讲解捣练图的内容在学生观察捣练图之后,可以对捣练图中的内容进行讲解,重点突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运用捣练图进行复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捣练图来进行复习。
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忆捣练图中的内容,或者通过问答的方式来进行复习。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和互动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入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捣练图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捣练图的制作方法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捣练图的制作方法。
3. 示范制作捣练图通过示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捣练图的制作过程。
3. 回到古代-捣练图(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3. 回到古代-捣练图(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4aa0e26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7.png)
3. 回到古代-捣练图(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感受古代绘画的魅力。
2. 通过欣赏《捣练图》,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表达古代绘画作品的特点。
3.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表现古代人物形象。
5.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
2. 欣赏《捣练图》,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3. 学习古代人物绘画的基本技法。
4. 创作一幅古代人物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欣赏《捣练图》,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学习古代人物绘画的基本技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古代人物画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古代绘画的兴趣。
(2)展示《捣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幅画描绘了什么场景?画中的人物有哪些特点?2. 新课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捣练图》的艺术特点,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引导学生分析画中人物的表情、动作、服饰等特点,体会古代绘画的生动传神。
3. 技法讲解(1)教师示范古代人物绘画的基本技法,如线条勾勒、色彩渲染等。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掌握基本技法。
4. 学生创作(1)教师布置作业:创作一幅古代人物画作品。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学生对古代绘画艺术的认识和兴趣是否有所提高?3. 学生是否掌握了古代人物绘画的基本技法?4.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5.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如何改进?六、课后作业1. 收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资料,了解其发展历程。
3. 回到古代-捣练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3. 回到古代-捣练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099e33d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c.png)
3. 回到古代-捣练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感受古代绘画的魅力。
2.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绘画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古代捣练的场景,培养学生的绘画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古代绘画艺术简介:介绍古代绘画的历史、特点及代表作品。
2. 捣练图作品欣赏:分析捣练图的作者、创作背景、表现手法及艺术价值。
3. 绘画技巧讲解:讲解捣练图中的人物、服饰、道具等绘画技巧。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幅捣练图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古代绘画艺术,培养学生欣赏古代绘画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古代捣练的场景。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古代捣练的场景,培养学生的绘画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捣练图PPT、捣练图作品及相关资料。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橡皮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古代绘画艺术简介,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绘画的历史、特点及代表作品。
2. 作品欣赏:分析捣练图的作者、创作背景、表现手法及艺术价值,让学生感受古代绘画的魅力。
3. 技巧讲解:讲解捣练图中的人物、服饰、道具等绘画技巧,为学生实践打下基础。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幅捣练图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总结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回到古代-捣练图2. 课题:古代绘画艺术简介、捣练图作品欣赏、绘画技巧讲解、学生实践、作品展示与评价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独立完成一幅捣练图作品。
2. 课后作业:学生收集其他古代绘画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写下自己的感悟。
3. 回到古代-捣练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3. 回到古代-捣练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f626a87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34.png)
3. 回到古代-捣练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捣练图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通过对捣练图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捣练图的基本构图和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捣练图元素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捣练图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捣练图的构图和表现手法。
3. 捣练图在现代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古代捣练图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掌握捣练图的构图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捣练图元素进行创新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捣练图图片、多媒体课件、捣练图临摹稿。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古代捣练图,引导学生关注其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古代捣练图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分析捣练图的构图和表现手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捣练图元素进行创新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总结捣练图在现代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捣练图的艺术价值。
六、板书设计1. 回到古代-捣练图2. 课题内容:- 古代捣练图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捣练图的构图和表现手法- 捣练图在现代美术创作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捣练图元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幅现代版的捣练图。
2. 要求:构图合理,表现手法得当,具有创新精神。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课堂讲解、实践操作和作品展示,学生对古代捣练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捣练图的构图和表现手法,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采用图片展示、多媒体课件、分组讨论等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方法较为恰当。
3. 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捣练图的艺术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能够运用捣练图元素进行创新设计,教学效果较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2)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3)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4)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2)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特别是唐代仕女画独特的艺术魅力;(3)了解唐代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教学难点: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一、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常规检查,二.导入新课:中国古代宫廷自周朝开始就有宫蚕的传统,每年春季,皇后都会带领宫中的贵妇亲自养蚕取丝,织娟制衣的劳作,为的是彰显自己虽位居至尊仍不忘桑织,乃是立国之本的母仪,以此来倡导勤劳贤良的妇德。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捣练图正是生动的描绘了唐朝宫廷贵妇的劳作过程(1)、多媒体:播放问题1、这幅画的作者是谁?2、“练”是什么?“捣练”又是什么?3、什么是仕女画?4、这幅画藏于哪个博物馆?《捣练图》是盛唐时期张萱的作品,真迹已经失传,现在我们所见的是宋徽宗的摹本。
张萱另一幅作品是《虢国夫人游春图》,代表作是《簪花仕女图》。
宋徽宗: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书画皇帝,虽说他治国无方,但却对书画异常喜爱,堪称一代巨匠,与南唐后主李煜齐名,特别是在书法上独树一帜,现在仍有很多人都在临摹他的瘦金书。
“练”是一种丝织品。
“捣练”是指练织成时质硬,必须煮过,漂白,再用杵捣,才能柔软洁白。
唐朝时期商业的交流促进了练兴盛于劳动妇女生活之中,体现了当时长安城的包容性。
“仕女”是指中国古代宫女,后引申为美女。
“仕女画”是指以宫女或美女为题材的人物画。
这幅画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2)、请同学们看《捣练图》,告诉老师当你第一眼看到这幅画时,觉得它像我们平时常见的什么?(从形式上进行引导)大家看他的形式像不像平时我们举行校内活动时操场主席台上挂的横幅?咱们今天看到的这幅画也属与横幅的一种,它叫做长卷,是中国画独有的构图形式,也称“手卷”、“横卷”。
长卷画面连续不断,多是横看的。
历史上还有一幅反应古代城市生活的长卷画,是哪一幅学生: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教师:它长528厘米。
(此时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3)、大家知道古人阅读长卷的先后顺序吗?学生:从右到左。
教师:大家是怎么判断的呢?学生:根据画面内容。
第一部分捣练,第二部分缝纫,第三部分熨烫。
教师:若下次同学们在不清楚画面内容时,可根据这个从右至左的阅读顺序常识来看画面。
好,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方向带着以下三个问题认真的看画面。
多媒体:出示三个问题。
1.画面上表现了几个人物形象?她们的服饰、发型、体态有什么特点?2.这些人物是用什么造型方法表现出来的?3.画面上都有哪些生活用具?共12个人物形象。
特点:高耸的发髻华丽的服饰丰满的体态(丰頬肥体)线条是传统工笔人物画的主要造型手段,《捣练图》线条细密灵动,线形畅达,疏密自然,准确地体现了人物的体貌与内心世界,如扯练的女子画家用准确概括的线条把女性的身姿动态勾画的优美含蓄而安详。
再如缝纫的两个人衣服纹理的勾勒充分发挥了线的表现力。
画中的熨斗形状像个勺子,应该是在斗内盛放炙热的木炭,熨烫。
火盆空心的设计,显示出古人的才智,通风性更好,促使炭火燃烧的更好。
炭火盆三层花纹不同,很精美,有火筷子加碳用,火盆边有提手,它可以移动,最下面一层仔细看是空的。
(4)、课外小知识:《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赏析。
三、教师总结《捣练图》是中国古代仕女画的重要代表作,它以中国传统长卷形式,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唐代仕女图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它对于了解唐代宫廷妇女的劳动生活,特别是她们的服饰,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捣练图》是对生活的艺术的再现,是“艺术”之捣练,它像一面镜子,从妇女的表情和动态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文化心理、思想状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文化价值。
留给我们的是无限丰富的经验和值得探究的课题,是无穷的启示和思考。
它就像带有无数历史信息的一座迷宫,吸引着众多的后来者去探寻。
它又像一颗恒星,至今仍散发着耀眼夺目的光辉而历久不衰,以它独特的人文价值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膜拜者。
四.板书设计捣练图一.仕女画二.作者三.作品介绍1.捣练2.形式3.背景四.唐代人物画特点五、课后反思在这堂课的设计中,应把握好每个环节的教学时间,教学中由于补充课外知识及学生发言踊跃占用了时间,故影响了后面教学环节的顺利展开,以至于快下课了,亮点还没有出现,一堂课中的精华部分没有展示,在今后教学中会将不必要的内容进行删减。
由于欣赏课的信息容量很大,所以更要求教师要精讲多练。
用精炼的语言将重点传达给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体验。
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授课时间:2012年3.5-3。
9班级:(1-12班)课型:欣赏课一、教材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欣赏评述"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判断的教学活动。
评述更着眼于对美术作品理解、评价的表达。
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的朴素的理解。
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
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即"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
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美术作品作为人的意识的物化形态,是美术家能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结果,它作用于社会。
美术作品的创作分再现性和表现性的两类。
再现性的艺术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形象逼真写实。
艺术家通过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形象,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以栩栩如生而称道。
表现性绘画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表达作者个人的主观精神,即思想、情感或审美理想等。
画面的艺术形象予以夸张、变形的处理,或予以荒诞的组合等,从而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表现性艺术中的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中,画面中所表现的艺术形象虽然与生活中的原型有很大差距,但仍是源于生活的,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会有绘画情感表达的形式感悟。
因而它不仅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二、教学思路: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是现实主义油画的经典之作。
学生都称赞这幅画画的好,但好在哪里,画面的艺术处理如何高于生活的,只要将"生活中的原型"与作品加以对照,再运用提供的相关艺术处理技巧的资料加以分析,学生就可以领会。
三、教学目标: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
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四、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教学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五、教学准备:教师:教材,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教材,查找和搜集相关资料,如各类艺术作品(实物、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部分学生亦可准备语言表演或肢体表演的节目。
六、教学内容及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安定课堂。
(二)导入。
1、影视欣赏:动画片《奔尼兔》片段2、思考比较:动画片中的兔子形象与生活中的兔子的异同3、点出本课重点,并板书"艺术生活 "(三)美术作品赏析。
1、国画作品《虾》(齐白石)①映示国画作品《虾》 (教材P4)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
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
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就拿他画的虾来说吧:人们都觉得画的像极了,虾体透明,会游、会跳动。
不过当我们拿画中的虾与生活中的真虾相比,它们又有很多不同。
②《虾》的艺术处理:齐白石依据真虾总结出极为简练的画法,使其所画之虾又不同于真虾。
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
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是充满生命力的在觅食游动的活虾,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③《虾》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
齐白石所画之虾的头与尾是俯视效果,腰身是侧视效果,是由两处最具虾的形象特点构成的。
正是由于画家集中和强化了虾的典型特征,所以他画的虾比真虾更具典型性,也更高于生活。
画家根据长期的观察,按照美的要求,把生活中的虾变成了艺术的形象,它离不开对象的特征,但由于画家的夸张和取舍,使观者对虾的生动活泼的印象更强烈了,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以美的享受。
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更在于寓于形象之中的情--充溢的诗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诱导、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爱。
2、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董希文)①播放《开国大典》影片片段。
②映示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
(教材P4)这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
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
1952年至1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
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
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③学生看教材P6,分小组讨论两者的差别。
④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⑤教师分析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油画《开国大典》艺术处理方法:--运用了油画表现手法,强调了空间感;--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减少了近处的廊柱,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直金秋丰收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