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第17课、第18课、第19课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
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目录
![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af43850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3.png)
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目录中外历史纲要(下)》包括九个单元,介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以下是每个单元的课程简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1课:介绍文明的产生和早期发展。
第2课:介绍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介绍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4课:介绍中古时期的亚洲。
第5课:介绍古代非洲与美洲。
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介绍全球航路的开辟。
第7课:介绍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和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8课:介绍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9课:介绍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0课:介绍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11课: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
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12课:介绍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第13课:介绍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4课: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
第15课:介绍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第16课:介绍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17课: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8课: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第19课:介绍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和变化。
第20课:介绍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新兴国家的发展。
第21课:介绍冷战和国际格局的演变。
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第22课:介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第23课:介绍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复习课件】-备课一本全之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教学设计与训练(人教部编版)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复习课件】-备课一本全之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教学设计与训练(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59ef4e4302020740bf1e9b0a.png)
含义 背景
表现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 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
非 和平 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①美国: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
几百个军事基地,以及以 美元 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和以 美国 为中心的资
本主义国际贸易体系,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美国认为它的民主制度和自由观念是
意义
①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 民族独立
的
斗争。②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③中国
提出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知识点2 “非洲年” 【2020年是纳米比亚独立30周年】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点1 欧洲的联合
①内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 工业 基础,采用最先进
西欧经济 原因 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 经济发展 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恢复与发
②外因: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马歇尔计划 的援助。
展
表现
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20
义威胁,要求国会拨款援助这两个国家。在演说中,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
政治
”和“极权政体 ”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 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 战
开
始。
欧洲复兴计划
马歇尔计划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资本主义 ”,即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001c623169a4517723a3ad.png)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16课冷战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杜鲁门主义的含义和影响;了解冷战对峙局面形成的过程;了解德国的分裂;了解北约与华约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概括出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表现,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的长期对峙,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和各国的发展。
教师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会使某些大国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会威胁到世界和平与发展【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冷战的发生、北约与华约对峙教学难点:冷战的含义、冷战发生的背景和杜鲁门主义的出台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历史照片《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教师出示材料: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
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斯大林师:同学们,请看历史照片《雅尔塔会议三巨头》,说一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苏三国是什么关系。
生:并肩作战的盟友。
师:斯大林的话说明了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同盟国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斯大林预感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同盟国的关系可能要发生变化。
由于意识形态和各自利益的不同,美国和苏联从战时的盟友转变为战后的敌手。
师:对。
第二次世界大战快结束时,美、英、苏等国分别控制了原来被轴心国占领的地区。
战争结束后,这些国家根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美苏对峙的局面逐渐形成。
那么,美、苏是如何对抗的?它们的对抗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一课——《冷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含义和冷战发生的背景。
归纳总结:(1)冷战的含义: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冷战发生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格局发生深刻的变化。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复习课件)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2a65715acfa1c7aa00cc77.png)
四、清朝的疆域 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 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 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五、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地管辖。 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 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 巩固。
表现: 1、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 一步强化。 2、乾隆帝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3、康熙、雍正和乾隆时大兴文字狱 文字狱的影响: 造成社会恐怖,推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
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严重阻碍了中 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一、开辟荆榛逐荷夷 1、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2、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3、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 4、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加强了台湾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 5、台湾府设置的作用: 的东南海防。 二、雅克萨之战 1、康熙帝时,反击沙俄。 2、1689年,经过平等协商,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 布楚条约》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 1、顺治帝接见达赖五世,修建西黄寺供他居住;封他 为“达赖喇嘛” 2、康熙帝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世 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3、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 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物。 二、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1、时间:乾隆帝时 2、设伊犁将军,管理新疆;派驻军队;设置哨所,加 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三、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乾隆帝时,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回到新疆。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郑和下西洋 二、戚继光抗倭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初中历史部编版:九下历史《全册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部编版:九下历史《全册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9dd4166d960590c69fc376cf.png)
部编版:九下历史《全册思维导图》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2课俄国的改革
第3课美国内战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13课罗斯福新政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6课冷战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部编版:九下历史《期末易混易错14条》
部编版:九下历史《全册复习提纲》
部编版:九下历史《两次世界大战比较》
部编版:九上历史《期末易错易混归纳》
部编版:九上历史《全册思维导图》,超级实用。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单元复习课件(42张PPT)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单元复习课件(4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6376c4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e.png)
发 展
义国家,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
与 (2)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
挫
折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2.表现
社 (1)政治:1947年,苏联成立“_共__产__党__和__工__人__党__情__报__局_”,以此控制
会 东欧各国;还加强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 主 义 家进行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的 (2)经济:1949年,建立__经__济__互__助__委__员__会___(简称“经互会”),
中国第 “一五” 一颗原
计划 子弹爆 完成 炸成功
1948 1949 1950 1953 1957 年年 年 年 年
1964 年
中美关 系开始 走向正 常化
1972 年
纳米比 亚独立
巴拿马 收回运 河区全 部主权
香港 澳门 回归 回归
1997 1999 年年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大单元建构
旧秩序的形成到终结
1947年 1947年 1949年 20世纪 1955年 1960年 1967年 1968年 20世纪80 1990年 1991年 1993年 1999年
3月 6月
50年代初
年代中后期
亚非拉 民族解 放运动
全面内 战爆发
中
国 1946 年
三大 中华人 战役 民共和 开始 国成立
万隆“非洲年” 会议
抗美 援朝
发 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
展 与
计划经济的轨道。
挫 3.中苏关系的发展 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交;1950年,
中苏缔结了《_中__苏__友__好__同__盟__互__助__条__约__》,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案 第5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案 第5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220a9fb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1d.png)
第5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16课冷战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知道德国分裂的过程,认识柏林危机;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与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概括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美苏冷战的相关史实,认识到美苏冷战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
为此,我们要坚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提高自身综合国力,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重点:冷战的背景及表现;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难点:冷战政策的表现。
【导入新课】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人民举国欢庆。
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联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刚刚开始的战争”——冷战。
【内容探究】一、冷战的发生1.多媒体展示并引导学生观察“世界政区图”,回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亚洲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内涵和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提示:冷战的内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主要原因: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3.材料展示: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政府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材料二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谈到杜鲁门主义的真实目的时指出:“我们选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的心脏的战略大门。
”教师提问:(1)材料一中的“自由国家人民”“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分别指的是什么?反映了杜鲁门怎样的主张?(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你认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有何影响?提示:(1)“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少数武装分子”是指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力量;“外来压力”是指苏联。
(完整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必修3册+选修4册)
![(完整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必修3册+选修4册)](https://img.taocdn.com/s3/m/254261d9e45c3b3567ec8bc4.png)
高中历史教材课程目录必修I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13课辛亥革命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第16课抗日战争第17课解放战争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6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必修II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5课开辟新航路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18课罗斯福新政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必修III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7课启蒙运动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探究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史小论文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17课毛泽东思想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第23课美术的辉煌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目录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第六单元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第2课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改革的后果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第3课明治维新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第3课百日维新第4课戊戌政变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2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第2课法国《人权宣言》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究活动课一撰写历史短评──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第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第1课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第2课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第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第3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1课英国宪章运动第2课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第3课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探究活动课二近代时期人民对民主的追求与斗争──学习编辑历史报纸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1课巴黎和会第2课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第3课华盛顿会议第4课维护和平的尝试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第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第8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探究活动课一世界大战的启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第2课冷战的开始第3课美苏争霸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1课朝鲜战争第2课越南战争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第4课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第6课两伊战争第7课海湾战争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第1课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第3课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探究活动课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目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探究活动课一追寻孔子的足迹第2课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第3课一代雄狮拿破仑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躯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2课圣雄甘地第3课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第2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第4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第5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探究活动课二春天的故事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第2课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第4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第16课 冷战 课件(共19张ppt)
![第16课 冷战 课件(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26eded5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a8.png)
?
美苏对峙的原因
材料一:到1945年,美国黄金储量占资本主义世界的59%, 工业生产总值占60%。1945年,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 海军和空军力量……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 此外,他还拥有原子弹,在核武器方面拥有绝对优势。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 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该采取美国制度。 ——杜鲁门
表面
欧洲复兴计划 援助西欧恢复经济
主要国家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荷兰 比利时 奥地利 丹麦 挪威 希腊 瑞典 瑞士
数额/美元
32.97亿 22.96亿 14.48亿 12.04亿 11.28亿 7.77亿 4.88亿 3.85亿 3.72亿 3.66亿 3.47亿
2.5亿
促进西欧 经济恢复
加强了美 国对欧洲 的控制
——《北大西洋公约》
北约
华约
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 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 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
——《华沙条约》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地图出自统编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人 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2月版,第77页
冷战的表现
政治 杜鲁门主义
共产党和工人 党情报局
经济 马歇尔计划
经互会
军事 北约组织
治目的,因此两国以及在地区冲突中的争端没有导致他们之间的直接军事冲
突,人类避免了一场核毁灭的灾难。
——刘金质《冷
战史》
材料二:1991年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曾写道:“苏联曾经是有用的
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
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二战后的冷战格局
![二战后的冷战格局](https://img.taocdn.com/s3/m/121b403a7e21af45b307a8aa.png)
德德国国的分分裂裂
英国占领区
苏联占领区
柏
林
法国占领区 美国占领区
危 机
德德国国的分分裂裂 柏林危机 爆发
美国援助欧洲的物资 通过飞机将援助物资空运到西柏林
德德国国的分分裂裂 柏林危机 结果
美、英、 法占领区
苏占领区
(德国分裂是冷战的产物)
欧洲冷战对 峙基本形成
三.军事:北约与华约对峙 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抗的冷战信号。“冷战”正式展开的重要标志是( A )
A. “杜鲁门主义”出台 B. 北约组织建立 C. “马歇尔计划”实施 D. 华约组织建立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主导的世界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D )
A.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②经济:马歇尔计划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 美元的援助,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 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目的: 控制西欧、牵制苏联
实质: 是杜鲁门主义的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 的步骤。
4.下列各项属于美苏争霸中美国所为的是(B )
①在古巴部署导弹 ②出兵越南 ③出兵阿富汗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④出兵朝鲜
军事基地及其他
30艘航空母舰,1 000多艘其他战舰, 拥有近500个海外军事基地;垄断原子弹
①二黄战金后储,备美国的经济、占军资事本主实义力世居界于3/4世界第一位
工业产值
占资本主义世界2/3
外贸出口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件(第四单元)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件(第四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6200893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e.png)
【C】
4. 对下图所反映的这一历史时期,解读最准确的是 A. 社会稳定,开放繁荣B. 局部统一,有利经济发展C. 南北对峙,遭受殖民侵略D. 割据混战,民族矛盾尖锐
【B】
西晋与东晋
西晋
建立
统一
衰落
灭亡
东晋
建立
事件
灭亡
266年,司马炎(晋武帝),定都洛阳。
秦修长城
西汉北击匈奴
丝绸之路的开通
“汉化”改革
5.恩格斯说:“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级的‘经济情况’,他们被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下列最能反映这种现象的是 A. 汉武帝“大一统” B. 北魏孝文帝改革C. 文景之治 D. 贞观之治
【B】
11.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下面示意图反映出的阶段特征 A.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 C.繁荣开放 D.国家统一
【B】
12. (2020北京)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 书法艺术成熟 B. 北方民族交融 C. 江南经济开发 D. 南北政权对峙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了西晋。
280年,灭吴,统一全国。
317年,司马睿,定都建康。
420年,东晋灭亡。
383年,与前秦进行了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
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西晋从此衰落。
五湖内迁和北人南迁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时间
民族
影响
北人南迁
时间
原因
影响
东汉、魏、晋时期。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错误】
材料中“司马氏骨肉相残”指的是八王之乱,七国之乱发生于西汉时期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106ca225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4.png)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一一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13课辛亥革命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第16课抗日战争第17课解放战争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附录一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三历史学习推荐网站后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发达的古代农业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3古代商业的发展4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5开辟新航路6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7第一次工业革命8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5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6大众传媒的变迁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7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8罗斯福新政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3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24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附录一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三历史学习推荐网站后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7课启蒙运动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17课毛泽东思想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20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第23课美术的辉煌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附录一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后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第六单元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第2课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改革的后果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第3课明治维新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第3课百日维新第4课戊戌政变探究活动课三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件附录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后记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2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第2课法国《人权宣言》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究活动课一撰写历史短评——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第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第1课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第2课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第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第3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1课英国宪章运动第2课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第3课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探究活动课二近代时期人们对民主的追求与斗争——学习编辑历史报纸附录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后t己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3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旷日持久的战争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第二单元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巴黎和会2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3 华盛顿会议4维护和平的尝试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3走向世界大战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8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探究活动课一世界大战的启示一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1两极格局的形成2冷战的开始3美苏争霸4两极格局的结束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2越南战争3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4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6两伊战争7海湾战争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1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2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3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探究活动课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努力维护世界和平附录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后记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探究活动课一追寻孔子的足迹第2课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第3课一代雄狮拿破仑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躯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2课圣雄甘地第3课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第2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第4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第5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探究活动课二春天的故事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第2课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第4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5第一单元历史和历史的“重现”第1课历史是什么第2课历史学是什么第3课历史学怎样“重现”历史第4课历史学有什么社会功能探究活动课一我们身边的历史学第二单元人类起源之谜第1课人从哪里来第2课人类进化的历程第3课寻找人类的祖先第4课人类起源在何方第三单元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第1课克里特岛的美丽传说第2课伊文思的惊人发现第3课克里特文明的“重现”第4课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第四单元二里头文化的探索第1课二里头遗址的发掘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第3课二里头文化与认识夏史第4课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第五单元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第1课“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第2课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第3课三星堆文化和古蜀文明第4课三星堆文化的未解之谜第六单元玛雅文明的消失第1课玛雅文明的发现第2课玛雅文明的历史第3课玛雅人的智慧第4课玛雅文明的假说第七单元大津巴布韦遗址与非洲文明探秘第1课穆塔帕王国与“黄金国”的传说第2课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发掘第3课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建筑与文物第4课谁创造了大津巴布韦文明探究活动课二走进历史博物馆附录一历史读物与网站推荐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三大事年表后记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6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2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第二单元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1雄伟的金字塔群2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新生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1雅典卫城和奥林匹亚遗址2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第四单元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1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2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第五单元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1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2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3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第六单元明清的宫殿、皇家园林和陵墓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宫2瑰丽的夏宫——颐和园3突显皇权的明孝陵4宏伟壮观的明十三陵第七单元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1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2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探究活动课本居住地区人文自然环境的考察和保护建议第八单元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1古雅的昆曲2昆曲的拯救和保护第九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1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2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附录后记。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https://img.taocdn.com/s3/m/0069d9e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28.png)
第三篇
社会主义的挫折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下列图片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从图中可以看出从哪一年 开始发生的? 结合课本85页说出“剧变”的表现与实质?
东欧剧变 1989年
表现: ①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 多党制 ②经济上:实行私有化的市场 经济
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苏联解体的过程
阅读材料,归纳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了什么后果?
进一步加剧社会危机,经济严重滑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加盟共和国分离趋势加强,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二战后苏联三位领导人的改革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 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
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多50%。
——陆南泉《苏联走近衰亡的勃列日涅夫时期》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对苏联的经济体制进行了一些局部性的改革, 但
对体制根本没有触动, ……重新强化了斯大林时期建立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陆南泉《走近衰亡———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研究》
(1)材料一反映勃列日涅夫改革中的重心是什么?这有何影响?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6课 冷战(美苏为首) 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一篇 社会主义的发展
目录 第二篇 社会主义的改革——苏联改革 第三篇 社会主义的挫折——东苏剧变 第四篇 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极大的消极影响。
——九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16课、第17课、第18课、第19课二战后世界的发展课时:主备人:审核人:审核时间:总第课时【课标解读】(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2)知道欧洲联盟。
(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4)解赫鲁晓夫改革。
(5)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6)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7)印度等国为例,简述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
(8)述战后非洲独立运动和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
(9)道中东战争,认识战后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能力提升】用表格的形式列出美国和日本经济发展变化的情况,学会根据图表、数据说明有关历史现象的能力。
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
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历史地图的变化,了解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概况,学习判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分析中东矛盾的原因。
【品行升华】认识到重视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改革必须符合实际,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曲折、艰巨以长期性。
认识到发展与和平的重大作用。
【中考导航】识记:欧洲联盟的建立时间和性质;20世纪晚期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
理解: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识记:二战后,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影响较大的改革有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和匈牙利的卡达尔改革;1991年苏联解体。
识记:印度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成就;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结束了非洲遭受欧洲殖民者长达500年奴役的历史;1999年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主权。
理解:二战后,导致中东地区矛盾复杂的主要因素。
【史海泛舟】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一)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1)二战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据霸主地位(2)经历了繁荣—危机—持速发展的过程。
(3)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部门(第一产业)比重下降,服务部门(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4)企业出现“混合合并”,大公司日益向经营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跨国公司飞速发展。
(5)90年代美国经济呈现信息化、全球化的特点,美国率先进入了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
(二)欧洲联盟的成立1、1993年11月欧洲经济政治联盟(欧盟)正式成立。
2、性质:欧盟是欧洲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经济实体。
欧盟的前身是1967年成立的欧洲共同体。
1999年欧盟正式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
欧盟侧重于经济合作,有利于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
这与战前的同盟国、协约国、轴心国及二战后成立的北约、华约等军事集团有本质区别。
后者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
(三)日本经济的发展20世纪晚期,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
(四)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三足鼎立局面:美国、日本、欧盟。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一)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主要改革1、苏联赫鲁晓夫改革评价:没有克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给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赫鲁晓夫改革归于失败。
2、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评价:倡导“民主化”、“公开性”,导致苏联解体。
3、匈牙利卡达尔改革评价:将市场与计划结合起来,取得一定的成效。
4、中国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中国改革的成功是因为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东欧剧变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发生剧变。
东欧剧变的实质:社会制度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三)苏联解体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苏联正式解体。
三、亚非拉国家的振兴(一)印度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成就1947年,根据英国提出的“蒙巴顿方案”,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
(“蒙巴顿方案”造成了克什米尔问题,成为印巴两国关系紧张的根源)印度独立后,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90年代后,实行经济“自由化”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大力发展高科技,科技水平和军事力量快速提升,信息软件产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综合国力有了较大的增强。
(二)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和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并成为亚洲“四小龙”。
(三)非洲国家的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长达500年的历史结束,殖民体系在非洲最终崩溃。
(四)1999年,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主权。
四、中东问题1、四大文明古国中有哪几个国家诞生于中东地区?答: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
2、世界三大宗教诞生于中东地区的有哪些?答:基督教、伊斯兰教。
3、中东地区哪一资源最丰富?答:石油。
4、中东战争的双方是谁?四次中东战争的影响是什么?答: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
历次战争使双方都意识到,都不可能用武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有相互承认对方的生存权,才有可能为中东地区创造和平发展的环境。
5、当前中东问题的焦点是什么?答:当前中东问题涉及的国家主要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其焦点是巴以之间的冲突与和谈。
【百家争鸣】思考: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1)长期的海外掠夺,资本输出,积累了资本。
(2)注重制度创新,如罗斯福新政,(3)吸引大量海外移民,补充了劳动力。
(4)本土没有遭受战火,并利用世界大战之机快速发展本国经济。
(5)本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并进行了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国家政治体制稳定。
(6)重视科技与教育,科技革命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讨论: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外部原因:战后科技革命的兴起;美国推动的民主改革;美国对日本的扶持等等。
内部原因:日本政府和人民的努力;只能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没有沉重的军费负担;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培养各类人才,重视科学技术等等。
6、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1)历史原因:犹太人掀起复国主义运动,要在巴勒斯坦建立国家,引起阿拉伯人的反对,民族矛盾激化。
(2)宗教矛盾激化。
(伊斯兰教与犹太教)(3)水资源与领土争端。
(4)大国插手和干涉,使矛盾进一步恶化。
【以史为鉴】问:美、日和欧盟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什么借鉴?(1)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2)保持社会的稳定,抓住发展机遇,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3)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4)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等。
(四)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给我们带来什么经验教训?(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说明了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曲折的。
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改革来逐步完善,必须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防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5)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7、你能为中东地区的和平进程提出一些解决法案吗?提示:(1)应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联合国宗旨,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2)应平等协商,通过谈判解决,不应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3)应在当事人之间解决,反对大国不公正地介入。
1993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前领导人阿拉法特与以色列达成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协议。
1995年拉宾被犹太极端分子刺杀,以色列强硬派上台拒绝实施和平协议;巴勒斯坦人的“人体炸弹”也连续不断,巴以和平之路任重而道远。
【穿越时空】【知识梳理】【小试牛刀】1、“日本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
”可见,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 大量进口原料B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C 美国的经济援助D 非军事化政策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主要特征是()A 高速度,低通胀B 高速度,低失业率C 社会矛盾缓和D 信息化和全球化3、二战后,美国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比重迅速上升的部门是()A工业部门 B 农业部门 C 建筑部门 D 服务部门4、小华想知道欧洲联盟的性质是怎样的,请你帮他定夺()A 经济组织B 政治组织C 军事组织D 经济政治联盟5、下列搭配不当的是()A 美国经济“黄金时代”—— 20世纪50至60年代B 20世纪80年代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德国C 1993年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欧盟成立D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重要领域之一——电力6、东欧剧变的实质是()A 改革失败B 更改国名C 共产党丧失政权D 社会制度变化7 、下列关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内容中,不包括()A 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B 社会制度变化C 国家更改名称D 独立主权丧失8 、导致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各国严重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的主要原因是()A 普遍进行改革B 普遍未进行改革C 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D 地区冲突加剧9、揭开苏联体制改革序幕的是()A 列宁B 斯大林C 赫鲁晓夫D 戈尔巴乔夫10、下列属于赫鲁晓夫改革失误的是()A 平反冤假错案B 限制保安机关的权力C 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D 全面否定斯大林11、二战后,欧洲社会主义国家照搬苏联模式,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其主要原因是()A 忽视本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B 苏联模式对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积极作用C 忽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D 苏联模式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的发展12、下列不属于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和匈牙利改革的共同点的是()A都想突破斯大林模式 B都没有突破计划经济框架C政治改革导致社会混乱,矛盾激化 D都导致独立主权的丧失1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表明()①社会主义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②社会主义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③西方国家决不放弃“和平演变”战略④社会主义的失败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14、巴拿马领导人曾说:“目睹一个外国国旗插在自己国家的心脏,谁能忍受这种屈辱呢?”这里的“外国”指()A苏联 B美国 C英国 D西班牙15、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是哪些宗教的共同圣地()A 犹太教、基督教、佛教B 犹太教、伊斯兰教、佛教C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D 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16、中东问题的关键是()A 印巴冲突B 巴以冲突C 两伊问题D 美苏争霸17、材料一:“今天,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坠落。
”——阿拉法特材料二:“我们注定要共同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让我们祈祷,我们共同告别武器的一天终会到来。
”——拉宾材料三:巴以极端势力一贯都是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极端方法来制服对方。
请回答(1)材料反映的国际冲突热点问题是什么?(2)“战则两伤,合则两利”,但中东和平之路艰难漫长,原因何在?(3)你能为此地的和平进程提供一些好的解决方案吗?【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