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 第4章 耦合电感元件合理想变压器
电路及磁路第三版第04章耦合电感和谐振电路
自感电压、互感电压与线圈总电压参考方向相同时: 自感电压总是正的, 互感电压与产生它的电流对同名端取向一致为正。
第四章
耦合电感和谐振电路
第四章 耦合电感和谐振电路
内容提要
1、耦合线圈的互感与同名端 2、耦合电感的串联,耦合电感的并联与去耦法 3、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 4、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
4-1 耦合电感元件
一、耦合线圈的自感和互感
第四章
耦合电感和谐振电路
11 L1i1 , L1称为线圈1的自感; 21 M 21i1 , M 21称为线圈1与线圈2的互感; 22 L2i2 , L2 称为线圈2的自感; 12 M 12i2 , M 12 称为线圈2与线圈1的互感。
第四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耦合电感和谐振电路
四、耦合电感元件 由实际耦合线圈抽象出来的理想化的电路模型,由 L1、L2和 M 三个参数表征,是一种线性二端口元件。
第四章
耦合电感和谐振电路
4-2 含有耦合电感的正弦交流电路
一、耦合电感元件 的相量模型 XM 称为互感电抗, 其 SI 单位为:Ω 。
U 1 U 11 U 12 j L1 I 1 j M I 2 j X L1 I 1 j X M I 2
第四章
耦合电感和谐振电路
3、耦合线圈之间的耦合因数 k 的大小与两个线 圈的结构、相互位置以及磁介质有关。 如果两个线圈紧密绕 在一起,则 k 值可能接近 于1。如图(a)。
如果两线圈相隔很远, 或者它们的轴线相互垂直, 则 k 值很小,甚至可能接 近于零。如图(b)。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
恒定电压:大小和极性不随时间改变; 交变电压:大小和极性随时间作周期性改变。
三、关联参考方向
关联参考方向:电流参考方向与电压参考极性一致。 关联参考方向: 规定:电流由高电位流向低电位。
关联参考方向
非关联参考方向
四、功率
设在 dt 时间内由a点转移到b点的正电荷为 dq,且由a到b 为电压降u,则 dq 失去能量,也就是这段电路吸收能量。
这段电路吸收的能量: dw = udq
dw dq =u 功率为吸收能量的速率: p(t ) = dt dt
关联参考方向:
dq i (t ) = dt
p (t ) = u (t )i (t )
非关联参考方向: p (t ) = −u (t )i (t ) p(t) > 0 吸收(消耗)功率;p(t) < 0 提供(产生)功率
k =1 K
式中,ik (t ) 为流出(或流进)节点的第k条支路的电流, K 为节点处支路数。 KCL是电荷守恒法则运用于集总电路的结果。
KCL也可以表述为: 对于任一集总电路中的任一节点,在任一时刻, 流出节点的电流的总和等于流入这个节点的电流 流出 等于流入 的总和。
KCL也适用于电路中任一 假设的闭合面。流出(或 流入)封闭面电流的代数 和为零。 i1 + i2 + i3 = 0
例 :图中电流均为2A,均由a流向b,已知u1=1V, u2=-1V,求两元件功率p(t)。若b图中元件提供功 率为4W,求电流。
(1) u=1V, i=2A p(t)=ui=1×2=2W>0 吸收功率
(2) u=-1V, i=2A p(t)=-ui=-(-1)×2=2W>0 吸收功率
(3) p(t)=-ui =-(-1)i=-4W i=-4A
耦合电感与理想变压器
ϕ12 ≤ ϕ22
(8.1-4)
电流i2(亦称施感电流)在线圈2、线圈1中产生的自感磁通 链和互感磁通链分别为
ψ 22 = N 2ϕ22
ψ 22 = L2i2
ψ 12 = N1ϕ12
ψ 12 = M 12i2
(8.1-5)
对于线性耦合电感,自感和互感磁通链都正比于电流i2, (8.1-6)
式中L2为线圈2的自感系数,M12是互感系数,单位是亨利。
ψ 1 = ψ 11 ±ψ 21 ψ 2 = ±ψ 21 +ψ 22
或
ψ 1 = L1i1 ± Mi2 ψ 2 = ± Mi1 + L2i2
(8.1-15)
“+”号表示互感磁通链与自感磁通链方向一致,互感起“增强”作 + 号表示互感磁通链与自感磁通链方向一致,互感起“增强” 号表示互感磁通链与自感磁通链方向相反,互感起“ 用;“-”号表示互感磁通链与自感磁通链方向相反,互感起“削 弱”作用。 作用。 +、-号的选择取决于两线圈中通入的电流的方向及各线圈绕向 号的选择取决于两线圈中通入的电流的方向及各线圈绕向。 +、-号的选择取决于两线圈中通入的电流的方向及各线圈绕向。
dψ 11 di1 dψ 21 di1 u11 = = L1 u21 = =M dt dt dt dt 注意, 的参考方向与φ 成右手螺旋法则。 注意,u21的参考方向与 21成右手螺旋法则。
(8.1-13)
个线圈通以交变电流i 亦在第1个线圈 ②同理,若第2个线圈通以交变电流 2,亦在第 个线圈 同理,若第 个线圈通以交变电流 两端产生互感电压u 两端产生互感电压 12,
耦合系数: 2. 耦合系数: 耦合系数用于描述两个线圈相互耦合的紧密程 度。定义为
ψ 12 ψ 21 k≡ ψ 11 ψ 22
重庆邮电大学通信学院课程介绍
《电路分析》课程简介Circuit Analysis一、课程编号:010104二、课程类型:课程性质:院定必修课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课程学时/学分: 48学时/3学分(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2.5学分,实践教学8学时/0.5学分)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三、内容简介:《电路分析》是控制类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电路的基本定理、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
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分析方法、定理和定律,并能灵活应用于电路分析中,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另外,在实践性教学方面,有配套的实验教学和自编实验教材。
自1986年开始就已实现一人一组做实验。
按大纲要求的实验开出率达100%,在保持一些必要的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外,还适当地增加了一些设计性实验或部分科研课题,亦有意识地设置了部分开放性实验。
目前所开实验如下:⑴ 实验室基本知识及万用表的使用;⑵ 线性网络几个定理的验证;⑶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⑷ RC电路的阶跃响应;⑸ RLC电路的阶跃响应;⑹ 元件参数的测量;⑺ LC元件基本特性的测量;⑻ RC网络频率特性的研究;⑼ 电路谐振特性的研究;⑽ RC双T网络带阻特性的研究。
四、选用教材:1、教材《电路分析》张永瑞杨林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2、参考书《电路分析基础》周围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年3、参考书《电路分析基础》李瀚荪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年《电路分析》课程简介(控制类强化班)Circuit Analysis一、课程编号:010101二、课程类型:课程性质:院定必修课适用专业:控制类强化班课程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其中理论教学56学时/3.5学分,实践教学8学时/0.5学分)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三、内容简介:《电路分析》是控制类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完整版)电路分析基础知识点概要(仅供参考)
电路分析基础知识点概要请同学们注意:复习时不需要做很多题,但是在做题时,一定要把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行整理复习,参看以下内容:1、书上的例题2、课件上的例题3、各章布置的作业题4、测试题第1、2、3章电阻电路分析1、功率P的计算、功率守恒:一个完整电路,电源提供的功率和电阻吸收的功率相等关联参考方向:ui=P-P=;非关联参考方向:ui<P吸收功率0P提供(产生)功率>注意:若计算出功率P=-20W,则可以说,吸收-20W功率,或提供20W功率2、网孔分析法的应用:理论依据---KVL和支路的VCR关系1)标出网孔电流的变量符号和参考方向,且参考方向一致;2)按标准形式列写方程:自电阻为正,互电阻为负;等式右边是顺着网孔方向电压(包括电压源、电流源、受控源提供的电压)升的代数和。
3)特殊情况:①有电流源支路:电流源处于网孔边界:设网孔电流=±电流源值电流源处于网孔之间:增设电流源的端电压u并增补方程②有受控源支路:受控源暂时当独立电源对待,要添加控制量的辅助方程3、节点分析法的应用:理论依据---KCL和支路的伏安关系1)选择参考节点,对其余的独立节点编号;2)按标准形式列写方程:自电导为正,互电导为负;等式右边是流入节点的电流(包括电流源、电压源、受控源提供的电流)的代数和。
3)特殊情况:①与电流源串联的电阻不参与电导的组成;②有电压源支路:位于独立节点与参考节点之间:设节点电压=±电压源值位于两个独立节点之间:增设流过电压源的电流i 并增补方程③有受控源支路:受控源暂时当独立电源对待,要添加控制量的辅助方程4、求取无源单口网络的输入电阻i R (注:含受控源,外施电源法,端口处电压与电流关联参考方向时,iu R i =) 5、叠加原理的应用当一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其它的独立电源应置零,即:独立电压源用短路代替,独立电流源用开路代替;但受控源要保留。
注意:每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要画出相应的电路图;计算功率时用叠加后的电压或电流变量求取。
《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
三相电源的表示方法
三相电源可以用相电压、线电压和相量来表 示。相电压是指各相与中性点之间的电压, 线电压是指任意两相之间的电压。相量是一 种复数表示方法,可以方便地表示三相电压 和电流。
三相负载
三相负载的分类
三相负载可以分为三相平衡负载和三相不平衡负载。 三相平衡负载是指三相的阻抗相等,如三相电阻炉; 三相不平衡负载是指三相的阻抗不等,如电动机。
基尔霍夫定律
总结词
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分析的基本定律之一,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详细描述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指出,对于任意一个封闭的电路,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基尔霍夫电 压定律指出,对于任意一个封闭的电路,绕行一周的总电压降为零。这两个定律是分析电路的基本依据,可以解 决各种复杂的电路问题。
详细描述
电压源能够在其两端维持一个恒定的电压值,而与流过它的电流无关。电流源则能够在其输出端维持 一个恒定的电流值,而与其两端的电压无关。这两种电源模型在电路分析和设计中具有重要应用。
04
电容与电感
电容元件
01
02
03
04
电容元件
是容纳电荷的元件,其基本特 性是隔直流通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电容的种类
包括固定电容、可变电容和电 解电容等。
重要概念
初始值、稳态值、时间常数等。
二阶电路的暂态分析
二阶电路
由两个储能元件(一个电感和一个电容)和一个电阻组成的电路。
分析方法
采用二阶微分方程描述二阶电路的暂态过程,通过求解微分方程得 到电路中各元件的电压和电流。
重要概念
固有频率、阻尼比等。
08
磁路与变压器
《电路分析基础》补充_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
i1
3. 耦合电感的同名端 为了在看不见线圈相对位置和绕法的情况下,确定互 感电压取正号或负号,人们在耦合线圈的两个端钮上标
注一对特殊的符号,称为同名端(• ,*) 。
1
i1 * N1 i2 * N2 N3
+ u11 –
+ u12 – + u13 –
当两个电流分别从两个线圈对应的同名端端子流入时, 互感电压的符号为正,反之为负。
1
+ i1 u1 –
2
+ u2 – i2
2. 耦合电感的耦合系数 k 一对耦合电感的电流产生的磁通只有部分磁通相交链, 而彼此不交链的部分磁通称为漏磁通。用耦合系数表征耦 合电感的紧密程度
定义:k M (k= 0~1 ) L1 L2
i1
k = 1时称为全耦合(紧耦合) k 值较小时称为松耦合 k = 0 时为无耦合(孤立电感) 全耦合电感一般采用双线并绕制作。
i1
L1
11 = N111 = L1i1
i1与11的方向满足右手螺旋法则 同时部分磁通穿过临近线圈2, 在圈2上产生互感磁链21
i2
L2
21 = N221 = M21i1
当线圈2也存
M21 —— 线圈1与2的互感系数
在电流 i2 时:
1 = 11 + 12 = L1i1 + M12i2 2 = 21 + 22 = M21i1 + L2i2
M
L1
L2
i1
i2
i = i1 + i2 解得 u, i 的关系:
( L1 L2 M 2 ) di u L1 L2 2 M dt Leq di dt
《 电路分析基础 》课程简介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简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71061中文名称:电路分析基础英文名称:Fundamentale of Circuit Analysis授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商务学时:72学分:4实验课时:上机课时:预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课程内容:本课程是计算机与电子通信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
本课程内容包括:集中参数假设下的线性时不变电路,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以此为理论基础的各种分析方法与等效电路的转换,网络定理,电阻元件,电容元件,电感元件,耦合电感与变压器。
以分立元件为主组成的直流电路,交流电路与电路的瞬态现象的物理概念与分析方法。
电路的频率特性与双口网络的分析方法。
-----------------------------------------------------------------------------------------------------------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商务学时数:72 学分数:4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电路理论的入门课程,是电子信息类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
它将重点阐述线性非时变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后续课程打下牢固的电路分析的基础,是电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但能获得上述基本知识,而且能够在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诸方面得到提高。
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篇总论和电阻电路的分析(24学时)第一章集总参数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4学时)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电路模型、理想元件的概念,线性与非线性的概念;2、电压、电流、功率参数的定义、计算及参考方向的概念;3、电阻元件、电压源、电流源及受控源的伏安关系;4、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定义和运用。
电路分析基础理想变压器的VCR及其特性
变压器的符号
返回
X
初级线圈产生的磁通Φ 11
I1 M
I2
次级线圈产生的磁通 根据条件(1) :
Φ 22
Us
U1
L1
L2 U2
RL
Φ11Φ21, Φ22Φ12
N1 N2
各线圈中的磁链:
11112N 1(Φ 11 Φ 1)2N 1(Φ 11 Φ 2)2 N1Φ 22221N 2(Φ 22 Φ 2)1N 2(Φ 22 Φ 1)1 N2Φ
L1
i1 R1
L1 M us1
L2
us 2
R2 i2
L2 M
us2
8 0 0 j1 2 0 0=9 6 j2 7 2
M
3 j4
X
解(续)
I11R1j(LU 1s1M)Z并 1
1000
200j100(24)96j272
1000 1000 0.3313.67A
296j72 304.6313.67
X
解(续)
I11
R1nn22U RRs221jjLL11
2001010500j200
1000 296j72
150j200
1000 0.3313.67A 304.6313.67
I1'1n2Rj2Lj1L1I11150j20j02000.3313.67
490 0.3313.670.2623.2A 553.13
i1
和i
2
。
i1
R1
k
R2 i2
M L 1L2 284H
u s 1 单独作用 Us11000V
Z并1
j M [R2 j ( L2 M )] j M [R2 j ( L2 M )]
电工基础- 耦合电感元件与理想变压器
+
+
ZL
U_1
U_2
Zin
(3)阻抗变换关系
Zin
=
(
N1 N2
)2
ZL
注意: 阻抗变换只改变阻抗的大小,不 改变阻抗的性质
例1:求图示电路中的U1、I2
1 I1 1:10 I2
+ 10 0°V_
+
+
U_ 1
U_2
25
小结:
● 互感现象
一线圈中的变化电流在另一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压
自感电压、互感电压、互感量
1. 顺串 a
L1
cM
L2
b
2. 反串 a b
L1
cM
L2
a
L1+M -M
c
L2+M
b
L顺串 = L1 + L2 +2M
a
L1 -M M
c
L2 -M
b
L反串 = L1 + L2 -2M
耦合电感的联接 3. 顺并
M
L1
L2
4. 反并
L1
M L2
L顺并 =
L1L2 – M 2 L1 + L2 – 2M
+
+
u_ 1
u_2
参数:N1:N2 (或 n)
相量模型:
I1 N1:N2 I2
+
+
U_1
U_2
2、特性
i1 N1:N2 i2
+
+
u1
_
u_2
参数:N1:N2 (或 n)
(1)电压变换特性 (2)电流变换特性
u1 u2
电路分析基础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
u1 M di2-
- dt+
i2
+
L2
+
M
di1
u2
- dt -
相量模型
I1 +
I2 +
U
1
jwL1
-
jMI2
-+
j+wjL2MI1U 2
--
i1
-
L1
u1 M di2
+ dt+
i2 +
L2
+ u2
M di1
- dt -
事实上,互感电压的极性 取决于磁通相互作用情况 若磁通相助,互感电压源 极性与流过电源的电流方 向一致(关联);反之, 则非关联。
返节目录
电路分析基础
例2 电路如图,已知 us (t) 10 2 cos2tV ,求 u2 (t)
解: 画出电路等效电源模型如图示
有
U S jL1I jL2I 2 jMI
+ us
I 0.5 900 A
-
U 2 jL2I jMI
I
300
+
u2 (t) 3 2 cos 2tV
U S
i 80 a 9mH b
+
L1 6mH
L2
us 4mH
-
c
+ 5F uc
-
Z
U C
j(L2 M ) j(L2 M ) jM
1
jC
I
1
jC
10 126.90V
I 80 a j(L1-M)
+
U S
j(L2-M)
M Lb
L2 Lb Lc
电路分析基础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
电路分析基础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耦合电感(mutual inductance)是指两个或多个电感器件之间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互感现象,其中一个电感器件的磁通变化会在另一个电感器件中感应出电动势。
理想变压器(ideal transformer)是一种特殊的耦合电感,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磁感应定律,将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之间按一定的变比比例转换。
在电路分析中,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经常被用来探讨和解决一些特定的问题。
下面将分别介绍其基本原理和应用。
1.耦合电感:耦合电感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当一个电感器件中通过的电流变化时,会在另一个电感器件中感应出电动势。
考虑两个简单的线圈,分别为主线圈和副线圈。
当主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在副线圈中也会感应出一个与主线圈中电流变化相关的电动势。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由一个耦合系数k表示,取值范围为0-1,表示两个线圈之间磁通的共享程度。
耦合电感可以用于共振电路、振荡电路等。
在共振电路中,当主线圈与副线圈之间有耦合时,可以通过调整耦合系数k来改变电路的共振频率,实现频率调谐的效果。
在振荡电路中,耦合电感可以提供正反馈,增强电路的振荡效果。
2.理想变压器:理想变压器是电路分析中常用的电气元件之一,其特点是无能量损耗、无电阻、无磁滞,能够以一定的变比将输入电压转换为输出电压。
理想变压器的基本结构由两个线圈绕制在共同的磁芯上组成。
理想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定律和电压平衡原理。
当输入线圈(初级线圈)中通过的电流变化时,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在输出线圈(次级线圈)中也会感应出一个与输入电流变化相关的电动势。
由于磁通守恒,输入线圈的磁通变化与输出线圈的磁通变化成一定的比例,从而实现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变比转换。
理想变压器可以用于电压调整、功率传递等电路。
在电压调整电路中,通过改变输入线圈和输出线圈的匝数比例,可以实现对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之间的调整。
在功率传递电路中,根据变压器的功率平衡原理,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变压器变比关系表示。
《电路分析基础》课件第5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感压降亦取负号;若一个电流从互感线圈的同名端流入,另一个电流从互感线
圈的同名端流出,磁通相消,互感压降与自感压降异号,即自感压降取正号时
互感压降取负号,自感压降取负号时互感压降取正号。
只要按照上述方法书写,不管互感线圈给出的是什么样的同名端位置,也
不管两线圈上的电压、电流参考方向是否关联,都能正确书写出它们电压、电
第5章 耦合电感与理想变压器 (本章共63页)
5.1 耦合电感元件 P2
一、耦合电感的基本概念
二、耦合电感线圈上的电压、电流关系
5.2
P15
一、耦合电感的串联等效
5.5 实际变压器模型 P51 一、空芯变压器
二、铁芯变压器
二、耦合电感的T型等效 5.3 含互感电路的相量法分析 P25
一、含互感电路的方程法分析
u2
L2
d i2 dt
+?
M d i1 dt
(2)判断电流是否同时流入同名端。
u1
L1
d i1 dt
?-
M
d i2 dt
u2
L2
d i2 dt
?-
M
d i1 dt
图(a)是。取“+”。
(2) 电流同时流入异名端。故取“-”。
第 5-9 页
前一页 下一页 回本章目录
5.1 耦合电感元件
关于耦合电感上电压、电流关系这里再强调说明两点:
前一页 下一页 回本章目录
5.1 耦合电感元件
此例是为了给读者起示范作用,所以列写的过程较详细。以后再遇到写互
感线圈上电压、电流微分关系,线圈上电压、电流参考方向是否关联、磁通是 相助或是相消的判别过程均不必写出,直接可写出(对本互感线圈)
电路分析习题:耦合电感、理想变压器电路和频率特性
u1
L1
di1 dt
M12
di2 dt
M13
di3 dt
u2
M12
di1 dt
L2
di2 dt
M 23
di3 dt
u3
M13
di1 dt
M 23
di2 dt
L3
di3 dt
2.列写图2所示电路的网孔方程,电路处 于正弦稳态。
* M12
解:互感化除
+
L1
* C.
uS
-
. L2
L3
发生并联谐振
I1 0
因而各支路电流与r2无关
A
L
r2 L
+
C
U S2
-
C
B
A.
rI 2 2
+
- r1
B
r1
+
U
-
S1
U S2 单独作用
U AB 0
发生串联谐振
I1 0
因而各支路电流与r1无关
I2 0
根据叠加定理,则原电路中各支路电
r 流只决定于 2 U S1 U S2
15H
60H
模型。
30 i1 k 1 60 i2
t 0 R1 *
30V
L1
* R2
L2
n 15 1 ,
R 180
60 2
15H
60H
iL (0 ) 0 iL (0 )
30 i1 i1 '
t 0 R1
*
30V
L1
60
* R2
电路分析基第4章 耦合电感元件合理想变压器
di2 Md1i dt dt
2020/2/20
图4-8 异名端相连的T型去耦等效电路
21
同样将以上两式经数学变换,可得
u 1 L 1 d d 1 M i t d d 1 M i t d d 1 M i t d d 2 L i t 1 M d d 1 M i t d i 1 d i 2 t
我们以后不再加下标,一律用M表示两线圈的互感 系数,简称互感。互感的单位与自感相同,也是亨利 (H)。 因为Φ21≤Φ11 ,Φ12≤Φ22 ,所以可以得出
2020/2/20
5
两线圈的互感系数小于等于两线圈自感系数的几何 平均值,即
M L1L2
上式仅说明互感M比 L1L2 小(或相等),但并不能说 明M比 L1L2 小到什么程度。为此,工程上常用耦合系数 K来表示两线圈的耦合松紧程度,其定义为
的耦合电感并联的去耦等效电路,分别如图4-9 (b) 和 (d)
所示。由图 (b) (d)应用无互感的电感串、并联关系,可
以得到同名端、异名端连接时耦合电感并联的等效电感
分别为:
2020/2/20
22
LM L L 1 1 M M L L 2 2 M M L L 1 1 L L 22 M 2 M 2 L M L L 1 1 M M L L 2 2 M M L L 1 1 L L 22 M 2 M 2
24
互感的作用可以在电路中用增添受控电压源来计 及,因此分析含耦合电感元件的电路时,常常使用回 路分析法。如图 4-10(b)所示。
图 4-10 空心变压器电路
由图4-10 (b) 所示的相量模型图可列出回 路方程为:
2020/2/20
电路分析耦合电路以及理想变压器
eL =
N
d
dt
=
L
di
dt
u= – eL = L
di
dt
二. 根据同名端确定互感电压的正负
如果电流的参考方向由线圈 的同名端指向另一端, 那么由这个电流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的互感电压的 参考 方向也应该由线圈的同名端指向另一端。
i1 M
L1
L2
+
u2
–
u2
M
di1 dt
i1 M
L1
–
L2 u2
U 2 jL2I2 jMI1
二、 耦合系数
i1在线圈L1产生自感磁链 Ψ11= N111= L1i1 在线圈L2产生互感磁链 Ψ21= N221= Mi1
1 i1
+
M
i2 在线圈L1产生自感磁链 Ψ22 = N222= L2i2 在线圈L1产生互感磁链 Ψ12 = N112= Mi2
Z12
Z22
Z22U s
Z12 Z11Z22 Z12Z21
I2
Z 21 Z11
0 Z12
Z21 Z22
Z21U s
Z11Z22 Z12Z21
Z21 Z22
I1
Z22U s Z11Z22 Z12Z21
Z11=R1+jL1 Z22=R2+ RL+ jL2 Z12= Z21= jM
I2 2 +
U1
jL1
+
1–´jMI2–
jL2 U2
+–jMI–1 2
U 2 jL2I2 jMI´1
一.耦合电感的VCR
1 i1
i2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感电压)的极性与产生它的变化电流的参考
方向对同名端是一致的。 这样,将互感电压模拟成受控电压源后,可 直接由图 4-4(d)、 (e) 写出两线圈上的电压,使 用这种方法,在列写互感线圈u—i关系方程时,
如果像图 4-4(c) 所示,设 i1 仍从a 端流入,而 i2 从 d 端流 出,可以判定磁通相消,那
么两线圈上的电压分别为
13
图 4-4 (b) (d) 磁通相助; (c) (e) 磁通相消
14
对于已标定同名端的耦合电感,可根据 u、i
的参考方向以及同名端的位置写出其 u-i 关系方
程。
也可以将耦合电感的特性用电感元件和受控电
i2分别由端纽a和d流入(或
流出)时,它们各自产生的 磁通相助,因此a端和d端是
同名端(当然b端和c端也是
同名端);a端与c端(或b 端与d端)称异名端。
图 4-4 同 名 端 12
有了同名端规定后,像图4-4(a)所示的互感线圈
在电路中可以用图4-4(b)所示的模型表示,在图4-4(b) 中,设电流i1、i2分别从a、d端流入,磁通相助,如果 再设各线圈的 u、i为关联参考方向,那么两线圈上的 电压分别为
5
两线圈的互感系数小于等于两线圈自感系数的几何 平均值,即
上式仅说明互感M比 明M比
小(或相等),但并不能说
小到什么程度。为此,工程上常用耦合系数
K来表示两线圈的耦合松紧程度,其定义为 则 可知,0≤K≤1,K值越大,说明两个线圈之间耦 合越紧,当K=1 时,称全耦合,当 K=0 时,说明两线 圈没有耦合。
第4章 耦合电感元件和理想变压器
4.1
耦合电 感元 件
4.2 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
4.3 空心变压器电路的分析
4.4 理 想 变 压 器
1
【本章重点】
● 互感线圈、互感系数、耦合系数的含义。 ● 互感电压和互感线圈的同名端。 ● 互感线圈串联、并联去耦等效及型去耦等效。 ● 空芯变压器电路在正弦稳态下的分析方法— 回路分析法。 ● 理想变压器的含义。理想变压器变换电压、 电流及阻抗的关系式。
【本章难点】
● 互感电压和互感线圈的同名端。 ● 空芯变压器电路在正弦稳态下的分析方 法——回路的概念 图4-1是两个相距很近的线圈(电感),当线 圈1中通入电流 i1时,在线圈1中就会产生自感磁 通Φ11,而其中一部分磁通Φ21 它不仅穿过线圈1, 同时也穿过线圈2,且Φ21≤Φ11。同样,若在线圈 2中通入电流 i2,它产生的自感磁通Φ22,其中也 有一部分磁通Φ12不仅穿过线圈2,同时也穿过线 圈1,且Φ12 ≤Φ22 。像这种一个线圈的磁通与另 一个线圈相交链的现象,称为磁耦合,即互感。 Φ21 和Φ12 称为耦合磁通或互感磁通。
当有互感的两线圈上都有电流时,交链每一线圈 的磁链不仅与该线圈本身的电流有关,也与另一个线
圈的电流有关。如果每个线圈的电压、电流为关联参
考方向,且每个线圈的电流与该电流产生的磁通符合 右手螺旋法则,而自感磁通又与互感磁通方向一致, 即磁通相助,如图4-1所示。这种情况,交链线圈1、2 的磁链分别为:
6
耦合系数 K 的大小与两线圈的结构、相互位置以及
周围磁介质有关。如图4-2(a)所示的两线圈绕在一起,其 K 值可能接近 1 。相反,如图 4-2(b) 所示,两线圈相互垂 直,其 K 值可能近似于零。由此可见,改变或调整两线 圈的相互位置,可以改变耦合系数K的大小。
图 4-2
7
4.1.2 耦合电感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中磁通相消,故互感电压与自感电压异号,即自感电压取 正号时互感电压取负号,反之亦然。
11
4.1.3 同名端
线圈的同名端是这样规定的:具有磁耦合的两线 圈,当电流分别从两线圈各自的某端同时流入(或流出)
时,若两者产生的磁通相助,则这两端叫作互感线圈的 同名端,用黑点“· ”或星号“*”作标记。
例如,对图4-4 (a),当i1、
i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若关联,自感电压取正;反之取负。 而互感电压 、 的符号这样确定:当两线圈电流
均从同名端流入(或流出)时,线圈中磁通相助,互感电
压与该线圈中的自感电压同号。即自感电压取正号时互感
电压亦取正号,自感电压取负号时互感电压亦取负号;否
则,当两线圈电流从异名端流入(或流出)时,由于线圈
等于穿越线圈2的互感磁链与激发该磁链的线圈1中的电 流之比;线圈2对线圈1的互感系数M12,等于穿越线圈1 的互感磁链与激发该磁链的线圈2中的电流之比。可以证 明。 M21=M12=M
我们以后不再加下标,一律用M表示两线圈的互感 系数,简称互感。互感的单位与自感相同,也是亨利 (H)。 因为Φ21≤Φ11 ,Φ12≤Φ22 ,所以可以得出
3
假定穿过线圈每一匝的磁通都相等,则交链线
圈1的自感磁链与互感磁链分别为ψ11 =N1Φ11,
ψ12=N1Φ12;交链线圈2的自感磁链与互感磁链分
别为ψ22=N2Φ22,ψ21=N2Φ21 。
图 4-1 磁通互助的耦合电感
4
类似于自感系数的定义,互感系数的定义为:
上两式表明线圈1对线圈2的互感系数M21,
8
由电磁感应定律,当通过线圈的电流变化时,线圈
两端会产生感应电压
式中 、
、
分别为线圈1、2的自感电压, 分别为线圈1、2的互感电压。
如果自感磁通与互感磁通的方向相反,即磁通相消, 如图4-3所示,则耦合电感的电压、电流关系方程式为:
9
图4-3 磁通相消的耦和电感
10
对以上磁通相助、相消两种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得出: 自感电压 、 取正还是取负,取决于本电感的u、
会感到非常方便。
15
4.2 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
4.2.1 耦合电感的串联等效
耦合电感的串联有两种方式 ——顺接和反接。顺 接就是异名端相接,如图4-5(a)所示。
图 4-5 耦合电感顺接串联
16
把互感电压看作受控电压源后得电路如图4-5(b)所
示,由该图(顺接)可得
其中
L=L1+L2+2M
由此可知,顺接串联的耦合电感可以用一个等效电感 L来代替,等效电感L的值由式上式来定。 耦合电感的另一种串联方式是反接串联。反接串联是 同名端相接,如图4-6(a)所示,把互感电压看作受控电压 源后得电路如图4-6(b)所示,由图(b)图(反接)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