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七年级生物上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3ee7a98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7e.png)
(2)撰写观察报告,提高写作能力;
(3)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Hale Waihona Puke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对生物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无脊椎动物的学习具备以下特点:
1.知识储备: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生物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些生物基础知识,但关于无脊椎动物的系统分类和特征了解有限,需要在本章节中进行深入学习。
(2)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生物进化历程,引导学生关注无脊椎动物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
2.教学新课:
(1)讲解无脊椎动物的定义、主要特征;
(2)介绍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引导学生学会分类;
(3)结合生物图鉴、实物模型等,让学生观察各类群的主要特征;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无脊椎动物类群,讨论其分类特征、代表性生物等。
(2)小组分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分享,介绍本组讨论的成果。
(3)教师点评:对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纠正错误,补充遗漏,巩固知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无脊椎动物的知识?
(2)学生回答:我们学习了无脊椎动物的定义、分类特征、主要类群以及代表性生物等。
(3)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无脊椎动物的丰富多样性,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保护我们的家园做出贡献。
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1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1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2d202a2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61.png)
有口无肛门。
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
知识讲解 知识点二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重难点) 2.扁形动物 (1)代表动物;涡虫
涡虫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 大多体长1~1.5厘米,背腹扁平。背面有两 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腹面有口,无肛门。
涡虫
知识讲解 知识点二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重难点) 2. 扁形动物 (2)其他扁形动物
蚯蚓是环节动物,身体呈长圆筒形, 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
蚯蚓
知识讲解 知识点二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重难点) 4.环节动物 (1)代表动物:蚯蚓
运动: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蚯蚓 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可以完成运动。 消化:肠壁也有发达的肌肉,肠可以蠕动。 呼吸:体壁可分泌黏液且密布毛细血管,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扁形动物中像涡虫这样自由生活的种类 很少,大多数扁形动物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 血吸虫 如血吸虫、绦虫等,它们的消化器官简单, 生殖器官发达。
绦虫
知识讲解
知识点二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重难点)
2.扁形动物 (3)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两侧对称; 背腹扁平; 有口无肛门。
两侧对称 经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 有一个切面能将身体分 为左右相等的两部分。
课堂练习 解析:题干中的①水母属于刺胞动物,②蜈蚣⑤蜘蛛⑧蚊子是节肢动 物,③河蚌是软体动物,它们体内都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 无脊椎动物;④青蛙属于两栖动物,⑥鲤鱼是鱼类,⑦乌龟是爬行动 物,它们体内都有脊柱,是脊椎动物。可见A正确。故选择A选项。
谢谢观看
脊柱
知识讲解 知识点一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重点)
像鲍(俗称鲍鱼)、枪乌贼(俗 称鱿鱼)这样,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 成的脊柱的动物,统称为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https://img.taocdn.com/s3/m/cf112225453610661ed9f43a.png)
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 蚯蚓可以改良土壤.
• 鱼类的饵料 • 影响人畜健康
• 医用与药用
大多数蛭类以吸取人或动物的血液作为 食物,对人畜有一定的危害。
采用医蛭吸取脓血以治疗病症的办法,
软体动物
• 结构: 种类繁多,形态差异较大。身体两 侧对称或不对称。身体柔软,分为头、 足、内脏团,体外有外套膜,常包有贝 壳,贝壳由外套膜分泌的石灰质形成。
作为食品的软体动物
返回
可观赏的贝类
河蚌养殖可得到珍珠
返回
节肢动物
棘皮动物
线形动物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 生活在土壤或水域中 • 一般为细线形或圆筒状,两头尖; • 有口有肛门。
结构特点: 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靠近前端有环带 生活环境 阴湿有腐殖质的土壤 运动 呼吸 肌肉和刚毛配合
体壁(分泌黏液保持湿润)(大雨 过后很多蚯蚓爬到地面上来。) 其他动物 水蛭、沙蚕等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两侧不对称软体动物:扇贝
两侧对称软体动物:蜗牛
两侧对称软体动物:章鱼和乌贼
• 生活环境:分布在淡水、海水及湿润的 土壤中。
• 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可食用:软体动物的某些类型的头、足都 是肌肉组织构成,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 (2)副产品:河蚌可产珍珠;可作为饲料或饵 料;也可装饰,用以观赏。 (3)危害人类:蜗牛以农作物为食;钉螺是吸 虫的中间宿主;船蛆等破坏海港建筑。
扁形动物
扁形动物代表动物
吸虫
涡虫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 身体背腹扁平,左右两侧对称 • 身体有了背腹、前后、左右之分 • 有口,无肛门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清单第二单元 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速记清单】(解析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清单第二单元 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速记清单】(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9ec4491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d.png)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二章动物的类群第一节无脊椎动物考点1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1.脊椎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如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
2.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如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
考点2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1.刺胞动物(1)结构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水螅、水母、珊瑚和海葵等。
(3)代表动物:水螅生活在淡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有触手,用于探寻和捕获猎物,体表有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刺细胞。
(4)生活环境:水螅生活在淡水中,大多数刺胞动物生活在海洋中,如海葵、海蜇等。
2.扁形动物(1)主要的结构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涡虫、血吸虫、绦虫等。
(3)代表动物:涡虫涡虫是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大多体长I ~1.5厘米,背腹扁平。
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腹面有口,无肛门。
(4)生活方式:扁形动物中像涡虫这样自由生活的种类很少,大多数扁形动物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如血吸虫、绦虫等,它们的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发达。
3.线虫动物(1)主要的结构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2)代表动物:蛔虫、蛲虫、丝虫等。
(3)代表动物:蛔虫蛔虫是线虫动物,雌虫长20~35厘米,雄虫比雌虫略短,主要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它的身体呈圆柱形。
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最外面是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发达。
4.环节动物(1)结构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2)代表动物:蝗虫、蜘蛛、蜈蚣、虾、蟹等。
(3)代表动物:蝗虫①身体分节:蝗虫的身体和附肢分节,头部有用于摄食的口器。
②外骨骼:外骨骼起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会限制身体的发育和长大,所以蝗虫需要蜕皮。
生物圈中的动物(知识点总结)
![生物圈中的动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edb9ee1a1c7aa00b52acbd6.png)
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知识点总结)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一、腔肠动物1.代表动物:水螅(1)生活环境:水草丰茂的池塘、河沟。
(2)结构:身体由口、触手、消化腔和体壁组成。
2.主要特征结构简单的多细胞动物,身体呈圆筒状,体壁仅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其它腔肠动物:桃花水母、海蜇、海葵和珊瑚虫。
二、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1.扁形动物(1)生活环境:多数营寄生生活。
(2)主要特征: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的多细胞动物。
(3)举例:涡虫、绦虫和血吸虫等。
2.线形动物(1)生活环境:通常生活在土壤或水域中,有些种类寄生在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内。
(2)主要特征:身体一般为线形或圆筒形,两头尖,有口有肛门。
(3)举例:秀丽隐杆线虫、人蛔虫等。
3.环节动物(1)生活环境:水中和潮湿的陆地。
(2)主要特征: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节构成,使运动更加灵活。
(3)举例:蚯蚓、水蛭和沙蚕等。
4)蚯蚓是如何运动的?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5)如何区分蚯蚓的前后端?根据环带。
靠近环带的一端是前端,远离环带的一端是后端。
(6)蚯蚓是如何呼吸的?它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体壁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4.蠕虫动物身体细长、左右对称、无附肢、能蠕动的动物。
包括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①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且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
②宿主:被寄生的生物。
三、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1.软体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柔软,外壳为贝壳。
贝壳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呈现年轮般的花纹。
(2)举例:蜗牛、河蚌、乌贼和宝贝等。
2.节肢动物(1)代表动物:蝗虫。
①生活环境:陆地飞行。
②形态结构:a.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
b.胸部具有三对足、两对翅。
c.体表有外骨骼,其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③生理:a.运动:用三对足、两对翅运动。
b.呼吸:用气管呼吸。
(2)主要特征:身体分部,足和触角节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https://img.taocdn.com/s3/m/5fc0d0007cd184254b3535e0.png)
水母
绦虫
绦虫,是一种巨大的肠道寄生虫,普通成虫的体长可以达 到 72 英尺。扁形动物门的 1 纲。全部营寄生生活。成 虫寄生于脊椎动物,幼虫主要寄生于无脊椎动物或以脊椎 动物为中间宿主。 绦虫(tapeworm)属于扁形动物门的绦虫纲(Class Cestoda)。该纲成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大多分节, 长如带状,无口和消化道,缺体腔,除极少数外,均为雌 雄同体。绦虫全部营寄生生活,成虫绝大多数寄生在脊椎 动物的消化道中,生活史中需 1~2 个中间宿主,在中间 宿主体内发育的时期被称为中绦期(metacestode),各 种绦虫的中绦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名称不同。寄生人体的 绦虫有 30 余种,分属于多节绦虫亚纲的圆叶目 (Cyclophyllidea)和假叶目(Pseudophyllidea)。这 两个目绦虫的形态和生活史有较椎动物的出现至少早于脊椎动物 1 亿 年。大多数无脊椎动 无脊椎动物化石 物化石见于古生代寒武纪,当时已有节肢动物的 三叶虫及腕足动物。随后发展了古头足类及古棘 皮动物的种类。到古生代末期,古老类型的生物 大规模绝灭。中生代还存在软体动物的古老类型 (如菊石),到末期即逐渐绝灭,软体动物现代 属、种大量出现。到新生代演化成现代类型众多 的无脊椎动物,而在古生代盛极一时的腕足动物 至今只残存少数代表(如海豆芽)。
生殖
无脊椎动物的繁殖形式多样。首先分为有性跟无性两种。有些动物, 如刺胞动物和寄生虫线形动物,有世代交替现象。如果动物是雌雄同 体,还会出现自体交配现象。 无性生殖常见的形式是出芽生殖。见于刺胞动物的无性世代。有性生 殖的特点是,生殖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完成。而生殖过程可以是由一 者单独完成,但更常见是两个个体通过各自提供不同的交配类型的生 殖细胞去共同完成。前者见于猪肉绦虫,它后部性成熟的体节会受精 于后一节体节。蚯蚓也会偶尔看到自身交配现象。 两个个体交配时,双方通常分别是雌雄异体的一方,(蚯蚓、蜗牛虽 是雌雄同体,但它们的交配时却只扮演一种性别角色)。无脊椎动物 的交配形式可谓千奇百怪。蚯蚓交配双方利用生殖带 (Clitellum) 分泌的液体粘在一起。一方的生殖带正对另一方生殖孔。一方的精子 从雄性生殖孔排出,顺着自身体表的自己精子沟到达对方精子袋 (Receptaculum seminis) 中被储存,等待与对方的卵子受精。
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17e15a2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5.png)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无脊椎动物的类群,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该类群的特征。
2.各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共同完善各类群的特征描述。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教师适时总结:这些生物都没有脊椎,它们属于无脊椎动物。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无脊椎动物的概念、特征及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详细讲解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包括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并结合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类群的特征。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无脊椎动物的分类特征及其主要类群的识别。
2.生物分类方法在实际观察、比较、分析中的应用。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丰富的无脊椎动物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多样性。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无脊椎动物的观察、分类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无脊椎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生物世界的热情。
2.通过学习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价值,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关爱生物、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任务,并汇报交流。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https://img.taocdn.com/s3/m/687128cd6137ee06eff9188c.png)
分组实验: 观察蝗虫 目的要求:说出蝗虫的形态特点。 材料器具:蝗虫、放大镜、镊子、解剖盘等 方法步骤:
1、观察蝗虫身体的分部情况 2、观察蝗虫身体胸部、腹部、和足、触角的 分节情况。 3、观察蝗虫足、翅的着生部位以及翅的特点 4、观察蝗虫气门的位置。
5、轻轻捏一捏蝗虫的身体,体会一下有 什么感觉?
腹部Ⅱ Ⅲ • 4(1)蝗虫的身体分Ⅰ 、胸部、 头部 三部分 • (2)胸部生有 3 对足和 2 对翅。 • (3)体表具有外骨骼 ,能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 的器官,并防止 体内水分蒸发 ,以适应陆地生 活 ④ 气门 (4) 为 ,是蝗 Ⅰ Ⅱ Ⅲ 虫呼吸时气体进出的 门户,相当于植物叶 气孔 表皮上的 。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海上学校
景占荣
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多以植 蜗 物的叶、茎、果实等为食,依靠腹 牛 面扁平宽大的腹足运动。
河 生活在江河、湖泊和池沼的水底, 以水中的微小生物为食,运动器 蚌
官为斧足。
宝 贝
生活在海水中,贝壳近于 卵圆形,表面有花纹,在 古代曾作为货币使用。
3.推测蝗虫气门的作用。
是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
外骨骼 4.蝗虫体表有_____,对蝗虫有什么
意义? 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 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蝉
蟋蟀
蟹
虾
蜈蚣
蜘蛛
蜜蜂
蝴蝶
蚕
蝎子
蚊
蝇
•节肢动物是生物圈中种类和数量 •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无脊椎动 •物。与人类关系密切
这一类动物有什么特征呢?(阅读P78) 身体分部,躯体、足和触角均 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 根据观察可知:
腹足 • 1、蜗牛的运动器官是_____ ;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https://img.taocdn.com/s3/m/e38126394afe04a1b171dea6.png)
五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外壳为贝壳。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河蚌
螺
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
有坚硬的贝壳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乌 软体动物
贼
有
内
壳
,
海 螵 蛸
鱿鱼
章 鱼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动物界最大的门类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蜈蚣Centiped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头部:触角分节,感觉器官,有嗅觉、 触觉作用。 胸部:足:3对,前足、中足、后足,均 分节,后足发达,适于跳跃。
翅:2对,前翅为覆翅,革质,狭 长、覆盖在后翅上起保护作用。后翅为 膜翅,薄膜状,柔软而宽大,适于飞翔。
气门: 2对,与蝗虫体内的气管连 接,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 腹部:气门:8对
• 多数营寄生生活。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血吸虫病
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由于血吸虫病流行十分严重, 造成疫区居民成批死亡,无数病人的身体受到摧残,致使田 园荒芜、满目凄凉,出现 “无人村”、“寡妇村”、“罗汉村” (腹水肚大如鼓)等悲惨景象。1950年,江苏省高邮县新民 乡的农民下水劳动,其中4019人患了急性血吸虫病,死亡 1335人,死绝45户,遗下孤儿91个,呈现出“万户萧疏鬼唱 歌”的悲惨景象。
物。
(2)当食物经过水螅时,水螅发出刺丝
1
麻醉食物,然后用[2 ] 触手 捕获食物,
经[ 1] 口,送入3[ ] 消化腔 内进行消
2
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经[1 ] 口 排出
3
4
体外。
(3)图中4称为体壁 ,由2 层细胞构成。
【2024版人教版生物七上同步练习】2.2.1 无脊椎动物(解析版)
![【2024版人教版生物七上同步练习】2.2.1 无脊椎动物(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cfb34476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1b.png)
第二章动物的类群第1节无脊椎动物板块导航01/学习目标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02/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03/课前导学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预习判断检测,及时效果验收04/课堂探究课堂知识探究,全面学会知识05/分层训练基础提升拓展,突破学习任务1.知道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理解无脊椎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2.了解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点:无脊椎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
学习难点:理解无脊椎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
➢基础感知—开心预习一、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1、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如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等。
2、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如刺胞动物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无脊椎动物的种类比脊椎动物多。
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1、刺胞动物:水螅生活在淡水中,大多数刺胞动物生活在海洋中,如海葵、海蜇等。
它们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扁形动物:扁形动物中像涡虫这样自由生活的种类很少,大多数扁形动物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如血吸虫、绦虫等,它们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3、线虫动物:除了蛔虫,线虫动物还包括蛲虫、钩虫、丝虫等。
它们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4、环节动物:蚯蚓、沙蚕、蛭等属于环节动物。
它们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多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5、节肢动物:蝗虫是一种昆虫,昆虫属于节肢动物。
蜜蜂、蝉、蝴蝶、蚊、蝇等都是昆虫。
除昆虫外,节肢动物还包括蜘蛛、蜈蚣、虾、蟹等。
节肢动物是种类最多的动物类群,它们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6、无脊椎动物中常见的类群还有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等。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大多具有贝壳,如河蚌、鲍、枪乌贼、扇贝、蜗牛等;棘皮动物生活在海洋中,因体表有棘而得名,常见的有海星、海蛇尾、海胆、海参等。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https://img.taocdn.com/s3/m/85130579168884868762d60e.png)
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
单细胞动物,是动物界最原始的类群。
腔肠动物
水螅、海葵、珊瑚虫、海哲
1、生活在水中;2、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有网状神经;3、体内有消化腔;4、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
猪肉绦虫、血吸虫
这两类动物多寄生生活,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退化,生殖器官发达。
线形动物
蛔虫
环节动物
蚯蚓、水蛭、沙蚕
身体由体节组成
软体动物
河蚌、蜗牛、乌贼、鲍鱼
身体柔软,有各种足。
棘皮动物
海星、海参、海胆
节肢动物
昆虫纲
蝗虫、蜜蜂
1、身体由体节组成,并且分部;2、体表有外骨骼;3、足和解角分节。
甲壳纲
沼虾、河蟹
蛛形纲
蜘蛛
多足纲
蜈蚣
脊椎动物的特征比较
类别
皮肤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生殖发育
被覆羽毛
心脏四腔
用肺呼吸,并且有气囊辅助呼吸,双重呼吸。
卵生
恒定
有喙无齿,前肢变成翼,骨中空,内充气体。
哺乳类
体表被毛
心脏四腔
用肺呼吸
胎生,
哺乳
恒定
牙齿有门齿、臼齿、犬齿的分化;体腔有隔;大脑发达。
体温
其它
鱼类
覆盖鳞片
心脏一心房一心室
用鳃呼吸
体外受精
用鳍游泳
两栖类
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心脏二心房,一心室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一般用肺呼吸。
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不恒定
爬行类
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
心脏二心房,一心室,心室内有不完全隔膜。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https://img.taocdn.com/s3/m/26c9cf17fad6195f312ba64e.png)
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 蚯蚓可以改良土壤.
• 鱼类的饵料 • 影响人畜健康
大多数蛭类以吸取人或动物的血液作为食物,对人 畜有一定的危害。
• 医用与药用
采用医蛭吸取脓血以治疗病症的办法,
今日收获: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1.腔肠动物
2.扁形动物 3.线形动物 4.环节动物
草履虫
1、下列不是腔肠动物的特征的是( ) C A是多细胞的 B有口无肛门 C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D都生活在水中 2、无脊椎动物最为显著的特征是 ( ) C A、他们都是由细胞构成 B、他们的体积都很微小 C、他们的身体内都没有脊椎骨 D、他们对刺激的反应都很灵敏 3、下列扁形动物的生活方式不是寄生生活的是( ) A涡虫 B绦虫 C血吸虫 D水螅
二、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是生物圈中种类和数 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无脊椎动 物,其外壳为坚硬的外骨骼。蝗虫 是一种常见的节肢动物。
观察蝗虫
头 胸 部 部
腹 部
气 气 门 管
胸部有: 二对翅和三对足。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回答问题:
1、蝗虫的躯体分为哪几部分?
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2、蝗虫的足、翅、触角各有何特点?这对蝗虫的生活 有何意义?
A
4、下列哪个不是环节动物的特点( ) A身体分节 B 体表干燥光滑 C体表有粘液 D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陆地上 A 5、下列哪一类群的 动物全部都生活在水中( ) A腔肠动物 B扁形动物 C线形动物 D环节动物
B
6、下列不属于蠕虫动物的是( ) A扁形动物 B线形动物 C环节动物
D
D腔肠动物
比较这四类生物它们的生活环境,以及消化腔的结 构特点
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优秀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优秀](https://img.taocdn.com/s3/m/1aac399b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21.png)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优秀
3、节肢动物与人类关系
v 供人类食用,例如虾 v 提供工业原料,例如家蚕 v 作为经济鱼类的天然饵料,例如鲱鱼 v 完成植物的传粉作用,例如蜜蜂 v 抑制害虫,例如七星瓢虫 v 能传播疾病,例如苍蝇 v 危害植物,如棉铃虫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优秀
八、棘皮动物
海胆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优秀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优秀
2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v 身体柔软 v 有外套膜 v 身体表面有贝壳(或被外套膜包裹的内壳)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优秀
3 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v 很多种类可以食用、药用。如鱿鱼 v 工艺美术业用
v 也有一些种类有毒,能传播疾病,危害农作物 如钉螺
v 损坏港湾建筑及交通运输设施, v 危害农作物和贝类,如蛞蝓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优秀
七、节肢动物
节 昆虫类 肢 甲壳类 动 多足类 物 蛛形类
蟋蟀
蜘蛛
马陆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优秀 Nhomakorabea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优秀
2 、节肢动物主要特征
v 1、体表有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 v 2、身体一般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节伸屈自
如。 v 3、体具成对并分节的附肢,运动灵活而有力。 v 4、有发达的脑、灵敏的感觉器官和独特的呼吸器
2、节肢动物具备的特征是 ( ) A、每个体节几乎都有一对分节的附肢 B、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 C、有发达的脑、感觉器官 D、以上特征都具备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优秀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优秀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优秀
2、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
v 体呈辐射对称,主要为五辐对称。 v 有真体腔,其中一部分形成特有的水管系统。 v 表皮下面有由中胚层产生的骨胳,常向外突出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86463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d.png)
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一、教材分析《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是继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之后,又一大生物类群的学习。
本节课作为《生物圈中的动物》的开篇,和第二节《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共同介绍了动物的主要类群,在此基础上介绍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最后总结动物的生活对其他生物及生活环境的影响,从而阐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是知识零散,学生不容易把握各种动物之间的联系,难以系统化。
二、学情分析通过第一章植物类群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于生物类群的学习过程有了总体的认识,学习的过程遵循了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同时针对某一具体类群则是遵循“由宏观到微观,由形态到功能,由个体到与人类关系”的逻辑展开,因此本节课则是将这两个规律再次实践,让学生掌握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特征的基础之上,将其思维由“植物类群”迁移应用到“动物类群”中去,实现科学思维中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的能力提升。
三、教学准备PPT,学案,实验材料,动物实物,动物标本等。
四、学习目标1.通过分组实验《观察水螅》,能概述腔肠动物的结构特点,形态特征以及捕食过程,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探究实践)2.通过归纳与概括,分析和综合,梳理出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异同点,进而初步感知动物类群“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关系。
(科学思维)3.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料,举例说出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环境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提升“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环境意识。
(态度责任)五、教学重难点重点: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特征概述难点: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特征区分概述和人类关系描述。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视频展示与人们密切生活相关的各种无脊椎动物,如海洋馆里的水母,海葵;饭桌上的海蜇,虾;肠道中的绦虫,蛔虫;土壤里的蚯蚓,蜈蚣;田野里的蝗虫,禅。
过渡语:同学们,上一章我们了解到我们周围植物的类群以及他们不可或缺的生理活动,有哪一位同学能帮我们回忆一下植物有哪些类群?如果能配上简要的类群介绍就更贴心了。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中考试题及答案)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中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fc9dc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2.png)
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1.青岛是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海洋动物种类繁多。
下列关于海洋动物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蛤蜊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和贝壳,属于软体动物B.海蜇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C.对虾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属于节肢动物D.鲅鱼通过头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属于鱼类2.石明决是一味珍贵的中药,其主要成分是鲍鱼壳,鲍鱼身体柔软,营养丰富,身体不分节,据此推测鲍鱼属于()A.节肢动物B.爬行动物C.软体动物D.腔肠动物3.下表中的动物,与其主要特征描述相符合的是()选项动物名称主要特征A 涡虫有体节B 蛔虫靠刚毛运动C 水螅身体呈辐射对称D 蚯蚓有外骨骼A.A B.BB.C.C D.D4. 生物的结构特征和行为表现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以下说我与这一现念不符的是()A. 蛔虫体表的角质层,适于生活在人体的肠道内B. 鸟类的长骨中空,适宜飞行C. 仙人掌叶为针状,适于干旱环境D. 鱼类用鳃呼吸,适于陆地生活5.下列对四种动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涡虫﹣背腹扁平,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无肛门B.蛔虫﹣身体由相似的体节组成,有口无肛门C.河蚌﹣身体表面有外套膜,用气管呼吸D.海蜇﹣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6.下列食物与其特征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对应正确的是()A 有茎和叶,没有真正的根,植物体下部附着海底岩石上的固着器属于假根可食用及提取碘、褐藻胶、甘露醇等工业原料。
素有“长寿菜”和“含碘冠军”的美誉B 有真正的根、茎、叶,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可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C 身体呈左右对称,体壁仅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可作为鱼类和虾类的饵料,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中D 身体有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身体两侧对称。
主要依靠体壁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缓慢地蠕动可用于疏松土壤A.A B.BC.C D.D7.如图中间阴影部分为四种动物的共同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营养方式都是寄生B.体内都有脊柱C.身体和附肢都分节D.前端都有口,后端都有肛门8.如表所示实验或探究活动中,相关操作与所要达到的目的对应,正确的是()名称操作目的A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将叶片放到清水中加热溶解叶绿素B 观察植物蒸腾现象将一盆栽植物放到密闭透明的玻璃罩内,放到在光下照几个小时玻璃罩内必有水珠产生C 观察蚯蚓用浸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保证蚯蚓正常呼吸D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保持细胞形状A.A B.BC.C D.D9.钉螺属于水陆两栖软体动物,偶尔会在林中看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 脊 二 腔肠动物 2 常见: 海葵 珊珊瑚虫 海蜇 水母 椎 3 与人类的关系:有利有弊 动 (1)身体背腹扁平,左右两侧对称 物 1 主要特征 (2) 身体有了背腹、前后、左右之分 的 主 三 扁形动物 (3)出现了中胚层,有口,无肛门 要 2 常见扁形动物:涡虫、血吸虫、猪肉绦虫 类 3 与人类的关系:有害无利 群 (1)身体细长 (2)消化管的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1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体表有角质层 四 线形动物 (4)体壁和消化管之间有原体腔
2、靠 湿润的体壁 进行呼吸。
3、身体 前 端有环带
像蚯蚓这样,身体由许多 相似的环状体节 构 成的动物,叫做 环节动物。 。
如:
沙蚕
水蛭(又叫蚂蟥)
P48 1、4、21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 身体由许多体节构 成; • 具有真体腔; • 大多为蠕动爬行。
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 蚯蚓可以改良土壤.
淡水涡虫
结构:头部背面有两个黑色的眼点,能感受一定
2 常见扁形动物:涡虫、血吸虫、猪肉绦虫
血 吸 虫
猪 肉 绦 虫
• 猪带绦虫病可引起患者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失眠、 乏力、头痛,儿童可影响发育。猪囊尾蚴如寄生在人 脑的部位,可引起癫痫、阵发性昏迷、呕吐、循环与 呼吸紊乱; 寄生在肌肉与皮下 组织,可出现局部 肌肉酸痛或麻木; 寄生在眼的任何部 位可引起视力障碍, 甚至失明。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背腹扁平,左右两侧对称 (2) 身体有了背腹、前后、左右之分 (3)出现了中胚层,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 扁形动物门中吸虫纲和绦虫纲动物则有很多种类 可寄生在人、畜体内,引起人、畜产生寄生虫病, 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事业带来极大的危害,造成人 类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猪肉绦虫:通过体表微绒毛直接从寄主的消化道内 吸收营养,人的病症为营养不良,腹痛,腹泻。 吸虫:口周围有吸盘,吸附在人体血管内,其症状 为寄主的肝脾肿大,消化道壁受损害,患者发烧、 消瘦,出现严重腹水,呕吐腹泻,重者死亡。
• 鱼类的饵料 • 影响人畜健康
• 医用与药用
大多数蛭类以吸取人或动物的血液作为食 物,对人畜有一定的危害。
采用医蛭吸取脓血以治疗病症的办法,
2 常见:蛔虫、钩虫、蛲虫
3 与人类的关系:有害无利
水蛭
沙蚕
蚯蚓
1、环节动物 结构特点: 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靠近前端有环带 生活环境 运动 呼吸 阴湿有腐殖质的土壤
肌肉和刚毛配合
体壁(分泌黏液保持湿润)(大雨 过后很多蚯蚓爬到地面上来。) 其他动物 水蛭、沙蚕等 与人类的关系
蚯蚓 1、蚯蚓通过 肌肉 和 刚毛 的配合使身体 运动,身体分节,运动更灵活。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1.腔肠动物
4.环节动物
2.扁形动物
5.软体动物
3.线形动物
6.节肢动物
一 原生动物
• 原生动物也简称原虫。原生动物门是动物 界最原始的一门,由单细胞所组成,故有 时也称它们为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的分 布是十分广泛的,淡水、海水、潮湿的土 壤、污水沟、甚至雨后积水中都会有大量 的原生动物分布,以致从两极的寒冷地区 到60℃温泉中都可以发现它们。说明原生 动物可以逐渐适应改变了的环境,具有很 强的应变能力。
• 原生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它们 的身体是由单个细胞构成,具有一般细胞 的基本结构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虽 然如此,它们有着一般动物所表现的各种 生活机能,如运动、消化、呼吸、排泄、 感应、生殖等。
7
8
1
5
2
3
池 1 常见原生动物 塘 1) 草履虫 里 的 2) 团藻 水 3) 钟形虫 滴 的 4) 喇叭虫 主 5) 变形虫 要 单 6) 毛口虫 细 7) 单胞藻 胞 生 8) 唇滴虫 物
6
4
2 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
• 身体微小,结构简单,整个身体由一个细 胞组成。
放射虫
疟
3 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 常见腔肠动物
海
水母
葵
珊
瑚 虫
海蜇
水螅
• 水螅是低等的多细 胞动物:它的体壁 是由外胚层和内胚 层两层细胞构成的, 在内胚层和外胚层 之间有一层没有细 胞结构的中胶层。 由外胚层和内胚层 围成的空腔叫做消 化腔,消化腔与口 相通,口周围有触 手。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
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 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 (1)沿海岸的珊瑚礁,能稳固海岸。珊瑚 礁可以制成石灰及水泥,以作建筑材料。 珊瑚也可作观赏及装饰用。 • (2)部分水母,例如海蜇,可供食用。 • (3)腔肠动物的刺丝囊对人体有伤害性, 甚至可导致死亡。
线形动物
• 线形动物的消化比扁形动物的完全,有口 和肛门,这在动物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线形动物大多数寄生在人、家畜、 家禽和农作物的体内,因此,危害人体的 健康,使农牧业生产遭受损害。
人蛔虫
2 常见线形动物:蛔虫、钩虫、蛲虫
蛔虫
钩虫 蛲虫
线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 可引致人体寄生虫病,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 亦寄生於牲畜及农作物体內,因而影响牲 畜的生长及农作物的收成。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细长
(2)消化管的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3)体表有角质层 (4)体壁和消化管之间有原体腔
1 常见原生动物1) 草履虫2) 源自藻3) 钟形虫4) 喇叭虫5) 变形虫
2 主要特征: 身体微小,结构简单,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是单细胞 一 原生动物 生物
3 与人类的关系:草履虫吞细菌,污水净化,疟原虫使人得痢疾 1 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 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二、扁形动物
水母
涡虫
形态:涡虫体长约10—15毫米,身体柔软,背
面灰褐色,腹面体色较浅,背腹扁平,左右对 称。身体呈柳叶状,前端略呈三角形,两侧各 有一个耳突,耳突有味觉和嗅觉作用。
强度的光亮,无视觉作用。在身体腹面中线的 后端近1/3处有口,口后为生殖孔。无肛门, 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仍从口吐出。涡虫身体不 分节,前端后端均无吸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