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艾灸篇

合集下载

中医学的瑰宝-艾灸疗法

中医学的瑰宝-艾灸疗法

中医学的瑰宝-艾灸疗法佛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徐劲松主任中医师艾灸疗法艾灸就是使用燃烧的艾绒,炙烤相应的穴位。

百草之中选择艾草的原因在于艾绒燃烧时温和持久,更重要的原因是艾绒燃烧辐射出的热能,其频率,波幅与冬日的阳光最接近,易于引起人体的共振,因而渗透性,穿透力特别强。

艾灸疗法艾草本身就是很好的中药,端午节屋外悬挂鲜艾草利用其芳香温热的性味来辟邪解毒。

生艾叶煎煮内服,可以温暖下焦,治疗妇人经痛带下,宫寒不孕。

焦艾叶或者艾叶炭可以止血。

《本草纲目》:“艾叶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

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合。

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其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

寒湿脚气人亦宜以此夹入袜内。

”古人把艾草命名为艾,也很有意思,艾就是爱。

艾灸时候温暖舒适通畅的感觉,的确和母爱的感觉一样。

艾灸的方法有很多种,目前常用的就是用点燃的艾条炙烤穴位,可以火头冲下,也可以火头冲上,有的在下面与皮肤接触的地方放上姜片。

或者把它挂在插入人体内的针的柄上。

古人一般把艾绒捏成很小的小窝头,直接放在穴位上点燃,称为一壮。

一般的治疗都需要几十壮或数百壮。

《类经图翼》:“神阙行隔盐灸,艾灸至三五百壮,不惟疾愈,亦且延年。

”还有用艾绒搓成绳,点燃以后快速烧灼相关穴位,类似于灯火灸,有的留瘢痕,有的不留。

这种传统的艾灸方法对人体的创伤很大,致使很多人望而生畏,艾灸逐渐衰落的原因之一。

艾灸时人的感觉犹如阳光普照,驱除阴霾。

人体体表或体内生长出的肿瘤,赘疣都是阴寒凝结而成,艾灸一到,立即枯朽瓦解。

晋朝的抱朴子葛洪先生的夫人--鲍姑,她和葛洪一起在广东的罗浮山炼丹行医,《鲍姑祠记》记述:“鲍姑用越岗天然之艾,以灸人身赘疣,一灼即消除无有,历年久而所惠多。

”在广州越秀山麓三元宫里,还设有鲍姑殿和她的塑像。

而传统艾灸的方法因为用时较长,疗程也比较长,加之施灸的时候需要有人看护,不象扎针以后大夫可以离开,还有有人不喜欢点燃时艾草艾草燃烧时的味道,甚至国外有的诊室有自动灭火系统,艾灸的烟雾会触发警报器,这些原因都限制了艾灸的发展。

[内科疾病]尿失禁的治疗方法 艾灸让你不再出糗

[内科疾病]尿失禁的治疗方法 艾灸让你不再出糗

[内科疾病]尿失禁的治疗方法艾灸让你不再出糗
关于尿失禁,相信很多人都会很尴尬,患者都希望能找到尿失禁的治疗方法,艾灸疗法就是其中一个。

通过对艾灸的研究发现,艾灸治疗尿失禁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艾灸治疗尿失禁的方法,及关于艾灸养生的名人语录,一起来看看吧!
艾灸治疗尿失禁的方法
尿失禁又称小便不禁,是指尿液不能控制,从膀胱经尿道自行外溢的一种病症。

本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尤以老年人及病后、产后体弱者为多,以白天为多见。

病因
尿失禁的病因可分为下列几项
①先天性疾患,如尿道上裂。

②创伤,如妇女生产时的创伤,骨盆骨折等。

③手术,成人为前列腺手术、尿道狭窄修补术等;儿童为后尿道瓣膜手术等。

④各种因引起的神经原性膀胱。

症状
小便失禁或频数。

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和充盈性尿失禁等多种。

取穴
肾俞、膀胱俞、关元、气海、足三里。

灸法
用温针灸,温灸也是家庭比较常见的一种灸法,操作方便简单,可分两个阶段,首先需要让患者俯卧,对背部俞穴及施灸,每穴温针灸3艾段,每段2.5cm长,时间10~15分钟后起针,然后再让患者仰卧,取腹部穴位及足三里,方法同上。

隔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艾灸方法大全

艾灸方法大全

百科名片艾条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

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

犹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

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简介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之一。

用艾炷为主熏灸穴位以治病。

艾灸分类:1.直接灸——化脓灸、非化脓灸。

2.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饼灸、黄蜡灸、硫磺灸等。

3.艾卷灸——艾条灸、太乙神针、雷火针。

4.温筒灸——铜制灸器。

通常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并不是这样。

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

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区别。

说艾灸的一种神奇的疗法,因为它的确有很多不同凡响之处。

首先,艾灸的疗效就十分神奇。

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

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

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

《庄子》记载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也是指用艾灸养生保健。

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历史艾灸条灸法的运用当起源千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

一、“灸”字考“灸”字,在现存文献中,以《庄子》最早提及。

如《庄子·盗跖篇》载孔子劝说柳下跖,碰了个大钉子,事后对柳下季说,“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

但“灸”的本字是“久”字。

如1975年于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奉墓竹简(法律文书)《封诊式·贼死》中载,“男子丁壮,析(皙)色,长七尺一寸,发长二尺,其腹有久故瘢二所”,此“久”即“灸”之本义,训为灸灼。

熏香疗法

熏香疗法

熏香(艾灸)疗法简介(一)释义:指使用经过重要秘制的艾条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

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理气血、调和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可见灸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此流传很广。

(二)发展历史:熏香疗法(艾灸)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

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艾灸是我国医学史上的文化瑰宝,起源于我国原始年代,在那个时候,聪明的人类便发现通过火的炙热来刺激伤患处,可以减轻疼痛,并且还可加速伤口的愈合。

后来,人们逐渐将火灸引用到医学上来,用以治疗更多的疾病。

普通的火热只能使皮肤表层灼痛,并无温煦散热作用,艾草是一种壮阳之草,是去病养生,固本正阳,扶正祛邪的一味良药,因此,人们将艾草制艾条或艾柱用于灸法,达到了不同凡响的神奇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

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

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

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

此外,艾草还有扶正避邪的作用,古代人曾用它插于堂中,用以避邪。

如今,随着人们对艾灸认识的逐渐加深,艾灸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踏入了现代健身保健的医学舞台,成为了现代养生保健的一颗闪耀的明星。

(三)熏香疗法的作用:温经散寒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

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

家庭常见病艾灸穴位对照表

家庭常见病艾灸穴位对照表
癫痫
鸠尾,风府,筋缩,内关,歉隆
风干性枢纽炎
直池,足三里,血海,肝腧
类风干枢纽炎
直池,足三里,八风,八邪
妇科艾灸篇
月经没有调
中极,关元,太溪
月经后期
关元,三阳接,气海
痛经
三阳接,关元,中极,合谷
关经
三阳接,关元,足三里,血海
经期头痛
百会,凤池,太阳,合谷,血海,三阳接
戴下病
黑环俞,气海,三阳接,戴脉
缓性盆腔炎
关元,子宫,三阳接,足三里,归去,肾俞,关元俞
乳腺删死病
乳根,阳陵泉,膺窗,膻中
乳腺炎
肩井,少泽,膻中,乳根,期门
功能性子宫出血
神阙,隐黑
子宫脱垂
子宫,气海,足三里,关元,三阳接
子宫肌瘤
气海,关元,子宫
子宫位子非常十分
三阳接,关元,足三里,子宫
性浓漠
大巨,膻中,乳根,气海,命门
没有孕症
关元,气海,三阳接,足三里
肺腧,太渊,三阳接,膏肓腧,足三里,太溪
胸膜炎
肺腧,内关,期门,阳陵泉,侠溪,膻中
膈肌痉挛
中脘,足三里,内关,巨阙
慢性胃肠炎
天枢,中脘,气海,上巨实
背痛
气海,中脘,内庭,脾腧
胃下垂
百会,足三里,中脘,梁门,关元
胃痉挛
天枢,中脘,梁丘,幽门
消化性溃疡
中脘,梁门,足三里,胃枢
肠梗阻
足三里,天枢,收沟,下巨实
家庭罕睹病艾灸穴位对于照表之阳早格格创做
艾灸证明
1、艾灸总的准则是哪里没有惬意便灸何处,再协同灸一些时常使用的穴位.
2、艾灸无需粗确的穴位定位,艾灸中只消知讲大概的位子即可
艾灸要领

艾灸适应症

艾灸适应症

艾灸治病病种大约在二百种左右,其主要适用病证如下:1.内科病证:感冒、急性细菌性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性腹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肝硬化、支气管哮喘、呃逆、慢性胃炎、胃下垂、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高血压病、流行性出血热、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肥胖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艾滋病、硬皮病、中风、遗传性共济失调、急性脊髓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雷诺病、红斑性肢痛、股外侧皮神经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不宁腿综合症、精神分裂症、癫痫、慢性肾炎、肾下垂、阳痿、功能性*不能症、精液异常症、恶性肿瘤、放射反应等。

2.外科病证:急性炎症、疖、指(趾)感染、急性淋巴管炎、颈椎病、骨折、切性腰扭伤、急性乳腺炎、褥疮、狭窄性腱鞘炎、肱骨外上髁炎、骨关节炎、慢性前列腺炎、骨结核、血栓性浅静脉炎、腹股沟斜疝、痔、直肠脱垂、输血输液反应、乳腺增生病、前列腺肥大症等。

3.皮肤病证:带状疱疹、白癜风、斑秃、银屑病、冻疮、神经性皮炎、寻常疣、黄褐斑、腋臭、鸡眼等。

4.妇产科病证:子宫脱垂、习惯性流产、外阴白色病变、胎位不正、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慢性盆腔炎等。

5.儿科病证:脑积水、流行性腮腺炎、婴幼儿腹泻、小儿厌食症、小儿遗尿症等。

6.五官科病证:近视眼、麦粒肿、单纯性慢性青光眼、老年性白内障、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内耳眩晕症、颞下颔关节紊乱症、复发性口疮等。

7.保健、戒烟、抗衰老、抗疲劳等。

灸法适应范围虽然广泛,但和其他疗法一样也有其禁忌症,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1)颜面部、心前区、大血管和关节活动处不可用瘢痕灸。

(2)禁灸和慎灸的穴位有睛明、丝竹空、瞳子髎、人迎、经渠、曲泽、委中等。

(3)妇女妊娠期、腰骶部和少腹部不宜用瘢痕灸。

(4)对外感热病、阴虚内热、*不足及邪热炽盛的病人一般不宜施灸。

艾灸

艾灸

艾灸疗法概述:艾灸疗法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腧穴,借灸火的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是古代医家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

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的治疗。

具有温阳补气、舒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其次,艾灸具有预防疾病,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艾灸对神经、血管均有调整作用;既能抑制功能亢进,也能使衰退的机能兴奋而趋向生理的平衡状态,对衰弱儿童有促进发育的作用,所以灸法的应用范围是很广泛的。

艾灸有哪些主要作用?1、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气血的运行,遇寒则凝,得温则散。

朱丹溪认为,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故一切气血凝涩而无热象的疾病,均可用温法治疗。

艾灸疗法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除痹的作用,以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

2、扶阳固脱,升阳举陷阳气虚弱不固,轻者下陷,重者虚脱。

艾叶性属纯阳,火本属阳,两阳相加,可益气温阳,升阳举陷,扶阳固脱。

《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伤寒论》也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故临床上阳气虚脱、气虚下陷等病症均可以用艾灸疗法来治疗。

3、泄热拔毒,消瘀散结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艾灸治疗痈肿的记载,《千金要方》中也指出灸法具有宣泄脏腑实热的作用,说明热症用灸并非是禁忌。

《医学入门》指出:“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而且在《医宗金鉴》中亦认为艾灸能开结拔毒,所以,“热症可灸”具有理论与临床依据。

气血遇寒,凝涩为瘀。

艾灸能温阳利气,气行则瘀散,血得温则行,故艾灸能消瘀散结。

4、防病保健,延年益寿“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学术思想,艾灸除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保健延年的功效。

《艾灸大成》中认为艾灸能预防中风,《扁鹊心书》中提出,人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等穴,能延年益寿,民间亦有“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之说。

夏至艾灸穴位

夏至艾灸穴位

夏至艾灸穴位【篇一:艾灸涌泉穴作用多多】艾灸涌泉穴作用多多笔者近来观察很多病人,给病人使用艾灸涌泉穴后效果最明显的就是改善失眠与调节高血压,同时对中风病人的恢复也有良好的作用。

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处,屈趾时凹陷处便是。

涌泉穴养生由来已久,至宋代已广为盛行。

在《苏东坡文集》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闽广地区很多人染有瘴气(疟疾),有个武将却多年安然无恙,面色红润,腰腿轻快,后来人们发现,他每日五更起坐,两足相对,热摩涌泉穴无数次,以汗出为度。

之后,很多人仿效此法,不仅很少得病,而且有多年痼疾的人也不治而愈。

涌泉穴又名地冲,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灸之可滋阴潜阳、宁心安神,有引火归元之妙;且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筋壮骨之功。

失眠,祖国医学称之为不寐,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

本症的病因很多,诸如情志内伤、思虑太过、房劳过度、惊恐伤肾、饮食不节等,以致阳不入阴、神不守舍。

治当温养诸脏、镇惊熄风、宁心安神。

高血压主要是阴阳失衡所致,调节高血压关键是调节机体阴阳平衡。

而艾灸涌泉穴正好能很好的温通血脉,引热下行,调和阴阳,使血压趋于正常。

艾灸减肥穴位图一、单纯性肥胖减肥取穴:1、大椎。

定位:第七颈椎棘突下。

主治:清热凉血,消炎解毒,对血燥瘀络不通或血液过于粘稠,而造成面部疾患有卓效。

2、腰阳关。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

主治:妇科月经失调,内分泌不平衡,臂部过于肥大及男阳痿、遗精。

3、中脘。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四寸。

主治:可增强胃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还可治疗胃痛、胃酸、哎吐等。

4、关元。

定位:脐下三寸。

具有强壮和保健身体作用,可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可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

5、居髎。

定位:在髋部,当髋前上棘于股骨大转子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对臂部和大腿部深层脂肪代谢有促进作用,可提高肌纤维的活力,同时要治疗腰痛和下肢痿痹。

操作:使用艾灸仪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时间:15-30分钟/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中医内科学如何运用针灸疗法治疗内科疾病

中医内科学如何运用针灸疗法治疗内科疾病

中医内科学如何运用针灸疗法治疗内科疾病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研究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而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瑰宝之一,在中医内科学中发挥着独特而显著的作用。

针灸疗法,是通过针刺或艾灸人体穴位,以调节经络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其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多种内科疾病。

首先,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如头痛、失眠、面瘫等,针灸疗法有着良好的疗效。

以头痛为例,根据头痛的部位和性质,选取相应的穴位。

如前额头痛,可针刺阳明经的穴位,如头维、合谷等;偏头痛则多取少阳经穴位,如外关、风池等。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能疏通经络,改善气血运行,缓解头痛症状。

失眠的治疗也是如此,通过针刺神门、内关、三阴交等穴位,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心神安宁,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针灸对于高血压、心律失常等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对于高血压患者,针刺曲池、太冲等穴位,能够平肝潜阳,降低血压。

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艾灸内关穴可以宁心安神,调整心律。

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等,针灸同样能发挥作用。

例如,感冒初期,针刺风池、大椎等穴位,可以祛风解表,缓解症状。

对于慢性咳嗽和哮喘,艾灸肺俞、膻中穴能够温肺散寒、止咳平喘。

消化系统疾病更是针灸疗法的常见适应证。

如胃痛,可针刺中脘、足三里等穴位,以理气和胃止痛。

对于腹泻,艾灸神阙、天枢等穴位能健脾止泻。

针灸还能调节胃肠蠕动,改善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

内分泌系统疾病中,针灸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通过针刺胰俞、脾俞、肾俞等穴位,可以调节胰岛功能,辅助降低血糖。

在运用针灸疗法治疗内科疾病时,需要准确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人体的疾病是由于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的。

因此,在进行针灸治疗前,必须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辨证,明确病因、病机,然后选取相应的穴位和治疗方法。

同时,针灸的操作也需要严格遵循规范。

针刺时,要注意针刺的深度、角度和手法,避免损伤重要的神经、血管和脏器。

艾灸治疗内科

艾灸治疗内科

治疗冻伤不可不试中医艾灸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

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

犹其对冻伤(冻疮)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

中医中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和茶网皇家礼茶【治疗】艾灸(之一)(一)取穴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艾卷点燃后,以雀啄灸法,直接将燃着端接触阿是穴,以每秒钟快速点灸2~3次为宜,患处有轻度灼痛或灼热感,但不会留下疤痕。

每次5~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7次为一疗程。

艾灸治冻疮位: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足三里穴。

方法:在冻疮局部先揉按5分钟。

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对准已发或将发冻疮处,各悬灸3~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色为度。

若冻疮在上肢或耳朵,必须加灸合谷穴3~5分钟;若冻疮在下肢,必须加灸足三里穴3~5分钟。

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

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用本法连续艾灸3天,冻疮不再复发药饼灸治疗硬皮病。

硬皮病系结缔组织的一种弥漫性病变。

以皮肤失去弹性而硬化,继而出现萎缩和色素变化为其特点。

临床上分局限性和系统性两型。

好发干20-50岁之青壮年,以女性多见。

本病与自身免疫机制失调有关,其确切病因不明,迄今国内外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本病在中医学中无相应病名,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可归属“皮痹”、“风湿痹“等范畴。

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皮癣”的记载,还提到了本病的转归。

如《素问·痹论》有“痹入脏者死”的论述。

说明本病日久可影响脏腑,甚至导致死亡。

隋代《诸病源候论》云:“痹者……其状肌肉顽厚,或肌肉疼痛……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

”对本病的症候和病因有进一步的认识。

宋代吴彦爱在《传信适用方》中形象地描述:“四肢坚如石,以物击似钟磐,日渐瘦恶。

”更接近于硬皮病的临床表现。

在治疗上,明代《医学入门》提出“初起强硬作痛者,直流风豁痰;沉重者直流湿行气;久病须分气血虚实,痰瘀多少治之”的治疗原则。

常见病症艾灸诊疗大全

常见病症艾灸诊疗大全

常见病症艾灸诊疗大全艾灸说明1、艾灸总的原则是哪里不舒服就灸那里,再配合灸一些常用的穴位。

2、艾灸无需精准的穴位定位,艾灸中只要知道大概的位置即可艾灸方法1、使用艾条直接灸。

(此方法不推荐,艾条燃烧的灰烬不小心会掉在身上烫伤皮肤,而且长时间拿着艾条手臂易抖动也容易烫伤皮肤。

)2、使用艾灸器具配合艾条、艾绒、艾粒艾灸。

艾灸时间每个穴位20-30分钟内科艾灸篇内科病症对应的艾灸穴位。

感冒:凤池,大椎,风府,合谷急性支气管炎:肺腧,定喘,合谷慢性支气管炎:肺腧,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渊咳嗽:膻中,肺腧,膏肓,天突,风门,列缺支气管哮喘:定喘,肺腧,膻中支气管扩张:孔最,尺泽,膻中肺结核:肺腧,太渊,三阴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胸膜炎:肺腧,内关,期门,阴陵泉,侠溪,膻中膈肌痉挛:中脘,足三里,内关,巨阙急性胃肠炎: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腹痛: 气海,中脘,内庭,脾腧胃下垂: 百会,足三里,中脘,梁门,关元胃痉挛: 天枢,中脘,梁丘,幽门消化性溃疡: 中脘,梁门,足三里,胃枢肠梗阻: 足三里,天枢,支沟,下巨虚便秘:足三里,天枢,大横,大肠腧,支沟失眠:三阴交,内关,足三里,百会贫血:足三里,关元高血压:足三里,绝谷,曲池,血海心绞痛: 心腧,至阳,厥阴腧,膻中,少海,内关无脉症: 心腧,内关,太渊,厥阴腧糖尿病:关元,太溪脱肛: 长强,百会,足三里胆囊炎: 阳陵泉,期门,日月,胆腧,太冲,足临泣肝硬化: 期门,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阴交遗尿: 关元,足三里尿潴留: 三阴交,中极,膀胱腧前列腺炎:阴陵泉,三阴交,气海,中极,会阴,腰阳关前列腺增生(肥大): 关元,曲谷,肾腧,命门阳痿:中极,关元,肾腧,命门男性不育:气海,关元,三阴交,命门,足三里遗精: 中极,肾腧,三阴交,关元,志室中风偏瘫1,上肢瘫痪—肩井,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2,下肢瘫痪—伏兔,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癫痫鸠尾,风府,筋缩,内关,丰隆风湿性关节炎曲池,足三里,血海,肝腧类风湿关节炎曲池,足三里,八风,八邪妇科艾灸篇妇科常见病症艾灸穴位。

范长伟极简艾灸:升级超值版

范长伟极简艾灸:升级超值版
2020
范长伟极简艾灸:升级超


演讲人
2 0 2 5 - 11 - 11
目录
01. 艾灸的基础知识 02. 四穴养生灸法 03. 家庭常见病灸法 04. 附录
01 艾灸的基础知识
艾灸的基础知识
01
02
03
04
神奇的艾 艾叶的采 常用的艾 艾灸的注

集与制作 灸方法 意事项
02 四穴养生灸法
四穴养生灸法
养生灸法的重要性
四穴养生灸法的原 理
四穴养生灸法的操 作
关元穴 命门穴 足三里穴 中脘穴
03 家庭常见病灸法
家庭常见病灸法
01
内科疾病 灸法
02妇科疾病 灸法 Nhomakorabea03骨伤疾病 灸法
家庭常见病灸法
内科疾病灸法
A
B
C






D
E
F

扁桃
支气

体炎
管炎
家庭常见病灸法
内科疾病灸法
过敏性 鼻炎
胆囊炎
腹痛
泄泻
胃脘痛
便秘
家庭常见病灸法
内科疾病灸法
A
B
C

高血
糖尿



D
E
F






家庭常见病灸法
内科疾病灸法
遗精 阳痿
家庭常见病灸法
妇科疾病灸法
A
痛经
D
带下
B
经闭
E
月经 不调
C
崩漏
F
妇女更年 期综合征
家庭常见病灸法

中医四大经典艾灸治疗失眠篇章原文

中医四大经典艾灸治疗失眠篇章原文

中医四大经典艾灸治疗失眠篇章原文艾灸可以选择在三阴交以及阴陵泉等穴位上来治疗失眠。

艾灸疗法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这种疗法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主要是以颈肩腰腿痛为主,对于一些内科疾病和妇科
疾病,比如腹泻或者消化不良和痛经等疾病,也具有比较好的效果。

艾灸对治疗失眠是有一定帮助的,可以选择在身体上滋阴的穴位进行艾灸,比如三阴交和阴陵泉,在这些穴位上进行艾灸可以促进阴液的产生,中医认为失眠本身是由于阳不入阴所导致的,所以艾灸这些穴位有助于阴阳的调和。

《扁鹊心书》曰“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失眠属于中医“不寐”等范畴,是脑的兴奋与抑制平衡失调的结果,多由心神不宁、心肾不交或思虑过度,劳损心脾,营血亏虚所致。

祖国医学认为百会是督脉经穴,位于巅顶,督脉“入络于脑”,“脑为元神之府”,故百会能安神定志、醒脑益智。

又督脉“总督诸阳”,任脉“总任诸阴”,督任相连,艾灸
百会穴能抑制脑的异常兴奋,使紊乱的脑功能恢复平衡、协调。

从现
代医学角度来看,刺激头部穴位,除了可以解除脑血管痉挛,改善局部
微循环外,同时能刺激大脑皮质,抑制大脑异常放电,使人体达到真正
放松状态而睡眠。

涌泉穴,又名地冲,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灸之可滋
阴降火、宁心安神,有引火归元之妙。

上取百会,下取涌泉,一阳一阴, 以艾温通,使任督协调、髓生脑健、心神内守、阴阳平衡、寐寤有序。

中西医结合科制定了以百会和涌泉为主的选穴方案,根据中医四诊,辨证论治患者的症状,施以灸法,效如桴鼓。

内科常见病艾灸穴位对照表

内科常见病艾灸穴位对照表

内科常见病艾灸穴位对照表
艾灸说明1、艾灸总的原则是哪里不舒服就灸那里,再配合灸一些常用的穴位。

2、艾灸无需精准的穴位定位,艾灸中只要知道大概的位置即可
艾灸方法1、使用艾条直接灸。

(此方法不推荐,艾条燃烧的灰烬不小心会掉在身上烫伤皮肤,而且长时间拿着艾条手臂易抖动也容易烫伤皮肤。


2、使用艾灸器具配合艾条、艾绒、艾粒艾灸。

(强烈推荐!方便、安全!)
艾灸时间每个穴位20-30分钟
内科艾灸
感冒凤池,大椎,风府,合谷
急性支气管炎肺腧,定喘,合谷
慢性支气管炎肺腧,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渊咳嗽膻中,肺腧,膏肓,天突,风门,列缺支气管哮喘定喘,肺腧,膻中
支气管扩张孔最,尺泽,膻中
胸膜炎肺腧,内关,期门,阴陵泉,侠溪,膻中膈肌痉挛中脘,足三里,内关,巨阙
急性胃肠炎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
腹痛气海,中脘,内庭,脾腧
胃下垂百会,足三里,中脘,梁门,关元
胃痉挛天枢,中脘,梁丘,幽门
消化性溃疡中脘,梁门,足三里,胃枢
便秘足三里,天枢,大横,大肠腧,支沟
失眠三阴交,内关,足三里,百会
贫血足三里,关元
高血压足三里,绝谷,曲池,血海
心绞痛心腧,至阳,厥阴腧,膻中,少海,内关无脉症心腧,内关,太渊,厥阴腧
糖尿病关元,太溪
肝硬化期门,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阴交
中风偏瘫1,上肢瘫痪—肩井,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
2,下肢瘫痪—伏兔,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

艾灸临床全面总结及应用

艾灸临床全面总结及应用
• 感冒:感冒是由于卫外不固,外邪侵袭人体所致 的常见外感疾病。因为艾灸有着天然的温阳实卫、 祛风散寒、避秽解毒的功效,所以艾灸应用于治 疗感冒效果显。
• 应用机制:选大椎、合谷两穴。 大椎是督脉与诸 阳经之会,灸之可以增强卫气的功能,疏风散寒, 解表退热。合谷有开通的作用,可以治疗发热恶 寒、无汗多汗、头痛齿痛、咽喉肿痛、口眼歪斜 等许多疾患。感冒时灸合谷对鼻塞流清涕效果明 显。
艾灸分类
(2)雀啄灸(Bird-pecking Moxibustion): 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 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 一下施灸,以给施灸局部一个变量的刺激 。
(3)回旋灸(Circling Moxibustion):施灸 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保持一 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 复旋转地施灸 。
艾Hale Waihona Puke 治病的原理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 《孟子》
之滞,或生用捣汁,或熟用煎汤,或用灸百病, 或炒热熨敷可通经络,或袋盛包裹可温脐膝,表 里生熟,俱有所宜”。说明艾具有广泛的治疗作 用。在灸治过程中艾叶进行了燃烧,正是这种温 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 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 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 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 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 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 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艾灸的作用
七、防病保健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皇帝内经》
我国古代医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
病”的学术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 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 一,现代科学证实:灸法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 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 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同时灸法还 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 力,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

艾灸治疗的疾病有哪些呢

艾灸治疗的疾病有哪些呢

艾灸治疗的疾病有哪些呢随着我国绝大多数人健康意识的逐渐提升,特别是很多中老年人,在寒冷的冬季都希望找到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法来保养身体,其实艾灸就是这样一类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我国传统中医理论,艾灸可以针对身上的很多慢性疾病做一个科学的调理,那么艾灸治疗的疾病有哪些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详细的解释吧!1、艾灸可以治疗哪些内科病证?艾灸可以治疗的内科病症包括感冒、急性细菌性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性腹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肝硬化、支气管哮喘、呃逆、慢性胃炎、胃下垂、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高血压病、流行性出血热、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肥胖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中风、遗传性共济失调、急性脊髓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雷诺病、红斑性肢痛、股外侧皮神经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不宁腿综合征、精神分裂症、癫痫、慢性肾炎、肾下垂、阳痿、功能性射精不能症、精液异常症、恶性肿瘤、放射反应等。

2、艾灸可以治疗哪些外科病证?艾灸可以治疗的外科病证包括急性炎症、疖、指(趾)感染、急性淋巴管炎、颈椎病、骨折、切性腰扭伤、急性乳腺炎、褥疮、狭窄性腱鞘炎、肱骨外上髁炎、骨关节炎、慢性前列腺炎、骨结核、血栓性浅静脉炎、腹股沟斜疝、痔、直肠脱垂、输血输液反应、乳腺增生病、前列腺肥大症等。

3、艾灸可以治疗哪些皮肤病证?艾灸可以治疗的皮肤病证包括带状疱疹、白癜风、斑秃、银屑病、冻疮、神经性皮炎、寻常疣、黄褐斑、腋臭、鸡眼等。

4、艾灸可以治疗哪些妇产科病证?艾灸可以治疗的妇产科病证包括子宫脱垂、习惯性流产、外阴白色病变、胎位不正、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慢性盆腔炎等。

限于篇幅,关于艾灸治疗的疾病这个问题,今天就由我暂时都给大家解答到这里吧!相信广大中老年朋友都应该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了吧!当然我还要说明一下,要想更好地调理好身体,不光需要艾灸来治疗疾病,还需要我们调整好饮食结构,加上合适的锻炼,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艾灸治疗内科病症

艾灸治疗内科病症

艾灸治疗内科病症孙思邈《千金要方》载:“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

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尤非良医也”,将针灸作为首选方法,可能是古语:“一针二灸三服药”的最早来源。

同时也说明了艾灸治疗疾病的重要性。

艾灸疗法既能治疗又能调理还能保健;既能适宜老人又能适宜婴幼儿;既能适宜病人又能适宜健康人。

所以古大医大德说:“治病之要术,无过艾灸”……针灸是中医家族中的两朵姊妹花,都是以经络学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两者有相辅相成之效,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通常灸法多指艾灸,是运用艾草或附加其他药物在体表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目的,它不仅能治病,而且能防病。

国内外医学资料和临床实践证实,艾灸能够活跃脏腑功能,旺盛新陈代谢,产生抗体及免疫力,所以长期施行保健灸法,能使人身心舒畅,精力充沛,祛病延年。

施灸对于血压、呼吸、脉搏、心率、神经、血管均有调整作用;能使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等明显增高,胆固醇降低,血沉沉降速率减慢,凝血时间缩短,对血糖、血钙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也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自古以来灸法的作用方式,已衍变为多种多样,为灸疗普及推广做出了贡献;然而当今采用光电学技术的灸疗法,如果离开了“艾”,与传统针灸方法就不具有血缘关系,也不能相提并论,更谈不上艾的药理作用;“艾”之热,非其他发热物质所能代替,因为艾的红外线光谱非它之红外线光谱,就如梨味与桃味之别。

艾灸大都作用在经络的穴位上,效果才能发挥,感传才能出现,使气至病所;所以要求施灸者必须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穴位,否则灸具就变成了暖炉,其功效可想而知。

而要求普通民众,精通经络,熟知穴位,是强其所难;为便利灸疗使用者,特摘抄编辑本册,作为参考;其出处基本源自正规书刊,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图解艾灸疗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针灸学”等,绝非粗糙罗列;主要包括常见疾病的穴位用法及人体经络穴位图,其第二部分“灸疗配穴方法”中的配穴方法,仅供参考;不同人、不同病情、不同大夫,开据的配方是不同的,所以具体配穴方法应遵中医大夫。

炙法的分类

炙法的分类

炙法的分类以炙法的分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一、薰炙法薰炙法是中医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它是通过将药物炙热后,放置在患者体表相应的穴位上,利用药物的热力渗透和刺激作用来治疗疾病。

薰炙法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热力的刺激,促进气血的循环,调节经络的功能,达到疏通经络、散寒温经、活血化瘀、祛湿利水等治疗效果。

薰炙法的操作步骤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预热、炙热和退热。

首先,将药物放置在合适的容器中,进行预热,使其温度适宜。

然后,将预热后的药物放置在患者体表的穴位上,进行炙热处理。

炙热的时间一般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10-30分钟。

最后,将药物从患者体表上去除,进行退热处理,以避免对患者产生不适。

在临床应用中,薰炙法广泛用于风湿、痛症、肌肉酸痛等疾病的治疗。

例如,在风湿病的治疗中,薰炙法可以通过热力的刺激,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而在肌肉酸痛的治疗中,薰炙法可以通过热力的刺激,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废物的清除,缓解肌肉酸痛的症状。

二、针刺炙法针刺炙法是中医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它是通过将针刺入患者体表相应的穴位,利用针刺的刺激作用来治疗疾病。

针刺炙法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针刺的刺激,调节气血的运行,平衡阴阳的功能,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等治疗效果。

针刺炙法的操作步骤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准备、刺激和结束。

首先,进行准备工作,包括选择合适的针具、准备消毒材料等。

然后,将针刺入患者体表的穴位,进行刺激处理。

刺激的深度和角度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而定。

刺激的时间一般为10-30分钟。

最后,将针从患者体表上取出,结束治疗过程。

在临床应用中,针刺炙法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个科室的疾病治疗。

例如,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针刺炙法可以通过针刺的刺激,调整胃肠的功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改善消化功能。

而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针刺炙法可以通过针刺的刺激,调节月经的周期,缓解痛经的症状。

三、艾灸炙法艾灸炙法是中医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病症的艾灸选穴
1肠胃不太好,用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

2扁桃体炎用艾条灸下颌下的扁桃体点和大椎穴。

3大便不爽:艾灸(悬空灸)近10天肚脐和脐周足三里,按摩百会穴,感
觉大肠蠕动增强,每天都有排气,也没有胃肠胀气现象了,便后清爽了再巩固治疗,每周2-3次。

4反流性胃炎可以用化脓灸的方式在中脘穴、足三里还有丰隆处艾灸。

5胆囊长了息肉:可以艾灸关元、期门、日月、阳陵泉.
6艾灸可以治疗咽炎,方法是在大椎穴点刺放血后,拔罐,然后在艾灸。

大椎和天突.(有慢性咽炎的,会导致晚上睡觉打呼。

用艾灸盒绑在大椎穴或颈夹脊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
7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
8糜烂性胃炎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可以艾灸治疗.
9高血压可以艾灸大椎和百会.
10艾灸可以治疗便秘。

灸神阙、关元、足三里.
11早泄可以艾灸关元、中级、八?穴。

12霉菌性阴。

道炎艾灸关元,中极,子。

宫归来,还有三阴交.如果有了很好的效果,就可以隔天一次了.
13宫颈糜烂艾灸治疗此病有很好的疗效,取穴关元、子。

宫、归来、八?穴、三阴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

14子。

宫肌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

可以艾灸关元、子。

宫、归来、八缪穴、三阴交.
15肾虚应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八缪穴.
16十二指肠溃疡,艾灸的话以中脘。

关元、天枢、足三里和胃俞、脾俞、
肝俞这些辅助穴位为主。

17肩周炎,可以艾灸或直接灸更好,还可以灸后按摩。

可以在天柱、肩井、肩?、中府、曲池、外关和局部压痛点。

18腰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艾灸和通窜部位艾灸。

19功能性子。

宫出血,可以艾灸关元、子宫、三阴交和隐白.
20宫颈炎可以用艾灸关元、带脉,加上五味消毒饮“蒲公英15g,金银花10g,野菊花10g,紫花地丁10g,天奎子10g”,不久即可全愈。

21肝郁的厉害,口苦、还有焦虑症,先从百会、大椎和中脘足三里开始,逐步体会效果。

22预防经常感冒,艾灸最有效果。

可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即可,用温和灸的方式或隔姜灸的方法。

23提高免疫力的穴位是中脘、关元、足三里。

24肝气不足,脾胃虚,肾阳虚。

艾炙中脘、脾俞、肝俞、足三里。

25过敏性鼻炎可以灸:迎香、印堂、肺俞、合谷、大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