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传统医药人类学调查研究
浅谈苗族文化对中医的影响
![浅谈苗族文化对中医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f2de97e8e9951e79b892762.png)
浅谈苗族医药文化对中医的影响在传统医学发展的漫漫长河中,我们渊源流长的传统文化对它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苗族医药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支,不仅以它独具特色的民风闻名于世,更因其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巨大影响而在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传统医学最早大概可追溯到神农时期,而苗族远古医药文化起源于九黎蚩尤,“三苗”和“荆蛮”氏族部落时期,它们最初大多是通过原始神话、传说、古歌等“口碑”形式而传承下来。
在苗族浩瀚的“口碑”文献的遗迹中,“神农尝百草”、“蚩尤传神药”、“祝融传授按摩强身术”、“药王传医方”等将神话时代的苗族远古医药文化与中医紧密相连,形成了苗族医药文化与中医联系的原始形态。
中国苗族医药学,是我国历史上最久远的民族传统医药学之一。
苗族医药学萌芽于炎黄、蚩尤时代,形成于秦汉,发展于明清,复兴于近现代,约经历了五六千年的曲折发展历史,才有今天的苗族医药学。
说其悠久,因为苗族始祖蚩尤与炎帝、黄帝同为我国上古尊称的“三皇”。
有关苗医神话传说“蚩尤传神药”与“神农尝百草”和“歧黄论医道”是在同一时代,苗族医药是远古原始神话时代的原始医药文化。
经历了苗族原始鬼神教与巫教文化相互兼融后,孕育出以“巫医一家,神药两解”特殊巫医文化形态而后传衍出来的苗族医药学。
苗族医药学随着历史的尘封而被湮灭了许多文化精粹,苗族民间远古神话传说在逐渐解冰中显露出远古神话传说中的医药文化现象,再现古老的苗族医药的辉煌,诠释着其对中医传承的影响。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是千古颂扬远古时代神农氏“尝百草,采百药,开创医药”的传说故事。
神农氏,何许人也?与苗族医药有什么关系?史上记载,早在5 ooo多年前,炎帝神农氏“耕耘植五谷,训禽兽,尝百草,疗民疾”开创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神农氏之名,始见于《周易》。
《周易.系辞下》云:“古者仓牺氏之王天下也……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搡木为耒,耒褥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尽管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贷,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瞌。
贵州毛南族卫生事业及民族医药调查
![贵州毛南族卫生事业及民族医药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d148398184868762caaed53e.png)
9 0岁 以 上 的老 人 有 近 6 0 , 全 国有 名 的 长 寿之 乡 。 0 人 是 我县 的
总 关 情 。 中根 茎 花 叶 皆入 药 , 是 介 绍 民族 医药 在 健康 长 寿 其 就
人 。大 塘 镇有 镇 医 院 1 , 床 1 所 病 0张 , 医务 人 员 1 【 3人 2 】 。 21 村 级 卫 生 设 施 建设 :利 用 国 家扶 持 人 口较 少 民 族发 展 专 .
项 项 目 , 塘 县 积 极 推 进 毛 南 族 村级 卫 生 设 施建 设 。0 5年至 平 20
方 面 的作 用及 经 验 。
是 苗 族 医 药 伴 随 着 苗 族 先 民在 山 区里 生 生 息 息 ,是 苗 族 医药 保 障 了苗 乡 人 民 的 身体 健康 ,是 苗 族 医药 促进 了苗 乡人 日收 稿 9
百岁 老 人 , 人都 有 自己不 同 的生 活 经 历 , 有 自己不 同 的健 每 都 康 长 寿 体会 。
贵州毛南族卫生事业及 民族 医药调查
胡 奇 志
( 阳 中 医 学 院 药 学 院 , 州 贵 阳 500 ) 贵 贵 502 摘 要 : 州 毛 南 族 主要 聚 居在 平塘 县 , 于 交通 不 便 , 贵 由 经济 文 化 落后 , 期 缺 医 少 药 , 要 依 赖 传 统 医 药 解 决公 共 卫 生和 医疗 长 主
根基 , 坷人生意志坚 , 樵耕读食有味 , 坎 渔 宁净 淡 泊 水也 甜 , 林 深 草 密 幽 径 远 , 迹 胜 景 意 境 深 , 茎 花 叶 皆 入 药 , 闻 问切 古 根 望
得 不 少苗 族 医 疗 知识 。 今 仍 有 好几 位 10多 岁 的老 人 , 锦 至 0 如
苗侗医药在社区医疗中的应用研究——贵州省黔东南地区调查研究
![苗侗医药在社区医疗中的应用研究——贵州省黔东南地区调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efc711b6edb6f1aff001fd2.png)
【 关键词 】 苗侗 医药 ;社区医疗 应用
【 中图分类号 】R 9 2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5 7 (0 2 0 0 1 0 0 7 8 1 2 1 )2 — 0 9— 2
1 民族医药是祖国的文化遗产
4 黔 东 南地 区 民 族 医 药 状 况 调 查
2 深入调研 ,传承和开发 民族 医药 到乡村广 泛地对祖 传 中医 和祖传 民医进行 调研 ;对 常 见疾病 的用药 、治疗方 法 、特色疗 法加 以收集 、取其精 华 、 去其糟粕 ,用 中医理 论 和唯物 观进 行指 导分析 ,将 临床效 果好 的而副作用 小 的民族 医药 经验进 行 总结 。到 县级 ,乡 镇卫生 院 、社 区服 务 中心 、村卫 生 室 、民 间进行 民族 医药 调查研究 活动 ,对祖 传 民医进 行 了专访 ,参 加 民族药 的采 集 ,了解这些 药物 的 民间用途 和用 法 ,并将 这些 药物 的 民 族名称与 中药 名称进 行对 比;到 野外认 识 和采集 民 间常用 的中草药 ,了解这 些药 物 的生长 环境 、生长地 带 、药 物形
( 天葵 ) 、科抖欧 ( 天南星 )治痈 肿 、蛇 伤 、中风 ;止血 用 窝鼾嘎玛 、( 风轮草 )和加 嘎吉给 ( 鹤草 ) 仙 ;治 胃痛用 嘎 欧低 ( 苏) 紫 。 侗 族治疗疾病 常常选 用 的药物 是 :治疗 风湿 性关 节炎
黔东南地区人 口分 散 ,有 地 区级 医院 2所 ,市 、县 级 医院 3 2所 ,中心镇 医院 8 5所 , 区医 院 1 1 ,社 区卫 生 社 2所
杨 燕 玲
凯里 560 5 00
贵 州 省 黔 东 南 民 族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贵 州
【 摘
杜先林博士深入基层调查探索少数民族医学
![杜先林博士深入基层调查探索少数民族医学](https://img.taocdn.com/s3/m/2ca8803558fb770bf78a55f2.png)
杜先林博士深入基层调查探索少数民族医学我国共有五十六个民族,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繁衍生息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医药学文化,汉族所创造的医药学称为中医药,而苗族人创造的医药学被称为苗族医药学,藏族创造的医药学被称为藏族医药学,少数民族医药学是我国医药学的有力补充,而苗医苗药与藏医藏药是我国少数民族医药学的典型代表,其中不乏手到病除的神药妙方。
杜先林博士在长期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过程中对我国的苗药苗药与藏医藏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研究发现我国的少数民族居住区不仅环境优美,没有污染,而且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更值得研究和探索。
为了彻底全面的对苗医苗药开展研究,杜先林博士来到大苗山,一住就是好几年,虽然大苗山的条件艰苦,气候多变,但是这丝毫阻挡不了杜先林博士对大苗山的兴趣,他翻山越岭,跋山涉水,遍访苗医,从苗族人民对他的排斥,到慢慢的接纳,再到现在的彻底融入,杜先林经历了艰辛,接受了苦恼,可是最终他得到了突破,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这是他最大的欣慰,他通过苗族老人和苗医口传心授的方式研究掌握了多种苗药的特性,也获得了多种苗医偏方。
杜先林博士在大苗山获得的研究成果,让他深感欣慰,他觉得中国这些国粹的成果正是中国的软实力,这些成果是世界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他希望我们这些软实力,在增强国力造福国民的同时,也能够让其他国家的人民感受中华医药的独特魅力。
如果说杜先林博士研究苗医苗药经受了艰苦的磨砺的话,那么杜先林博士研究藏医藏药则是经受了精神的洗礼,西藏不仅有如洗的天空,也有超强的紫外线,不仅有天高云淡,也有冷风严寒,可是这样艰苦的环境仍旧不能拦阻他研究藏医学的动力。
他遍访名山古刹,拜访得道喇嘛,与他们交朋友,谦虚的向他们求教,每拜访一个喇嘛都要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可是他觉得只要能够寻找到救民于水火的偏方和珍贵药材,为人民健康带来福音,受多大的苦多大的累,自已也心甘情愿,为民所苦,为民所累,这也是华夏儿女的责任所在。
杜先林博士将不遗余力的开展苗医苗药,藏医藏药的研究,让民族医药文化之花开遍世界各地。
苗族的传统医药
![苗族的传统医药](https://img.taocdn.com/s3/m/fc426451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2.png)
苗族的传统医药
摘要:
1.苗族传统医药的概述
2.苗族传统医药的特点
3.苗族传统医药的治疗方法
4.苗族传统医药的价值与影响
正文:
【苗族传统医药的概述】
苗族传统医药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医药体系。
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苗族人民的健康和繁衍作出了巨大贡献。
苗族传统医药主要包括苗医、苗药和苗疗等方面。
【苗族传统医药的特点】
苗族传统医药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独特的理论体系:苗族传统医药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学说,这些理论是苗族人民对自然界和生命现象的独特见解。
2.天人合一的观念:苗族传统医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认为人体与自然界的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疾病时,注重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3.丰富的药物资源:苗族地区自然资源丰富,苗族人民充分利用当地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资源,研制出了众多具有独特疗效的药物。
【苗族传统医药的治疗方法】
苗族传统医药的治疗方法多样,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疗法、拔罐疗法、熏洗疗法等。
这些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高的疗效,深受苗族人民的喜爱。
【苗族传统医药的价值与影响】
苗族传统医药不仅为苗族人民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还对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随着苗族传统医药的传播和交流,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这种独特的医药体系,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苗族族源与苗族医药溯源探讨
![苗族族源与苗族医药溯源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49cfd78f242336c1eb95ec5.png)
黄帝战败蚩 尤后 , “ 黎” 九
文献记载和民俗资料综合研究表 明,苗族的族属渊源与远古时代
的 “ 黎” ( “ 黎” 、 “ 九 即 重 ) 三
其 势 大衰 ,虽 退 出黄 河 流域 ,但 是 还 据有 长江 中下游 一带 的广 阔 地 区 ,到尧 、舜 、禹时 期 又形 成 了新 的部 落联 盟 ,即史 书 上所说 的 “ 三苗 ” ( 称 “ 或 有苗 ” “ 、 苗
黎之 君 也 。 九 黎 之 君 于 少 吴 氏
青螺文集》又云:“ 考红苗蟠踞 楚 、蜀 、黔 三省 之界 ,而古 三苗 遗 种 也 。 因此 , “ 黎 ” “ ” 九 、 三
・
衰 ,而 弃 善 道 ,上 效 蚩 尤 重 刑 。 必变 九 黎言 苗 民者 ,有 苗 ,九 黎 之后 ,颛顼 代少 吴 ,诛 九 黎 ,分 流 其子 孙 ,为 居于 西裔 者 三苗 。 ”
民” 。田汝成 《 ) 炎徼 纪闻》 ( 卷
四)又 云 : “ 人 ,古 三 苗 之 裔 苗 也” ;杨 慎 《 程 纪》 亦 云 :“ 滇 苗 者 ,三 苗 之裔 ” 皇朝 经 世文 编 ;《
宄 ,夺攘矫虔 。苗 民弗用灵 ,制
以刑 … … 。 《 记 ・ 衣 正 义 引 ” 礼 缁 郑 注 吕刑 》 亦 载 : “ 民 ,谓 九 苗
传 ,更有不少有关蚩尤是苗族远 祖英雄 的传说 。例如 ,广泛流传 在苗族西部方言中的 《 蚩尤的传 说》等资料则记述道u : J
在远 古 时 ,有 十八寨 苗 民 居 住 在 黄河 边 上平 原 里 ,蚩尤 就诞离 家 拜 师 学 艺 。 蚩 尤 十八 岁那 年 ,他 已懂 得 了一
苗” 都是 苗 族 的先人 。从 民俗 考 察亦 发 现 ,苗族 人 民更 普遍 地将
苗族医药保障苗乡人民健康长寿作用的调研
![苗族医药保障苗乡人民健康长寿作用的调研](https://img.taocdn.com/s3/m/a82a44d07f1922791688e83e.png)
盘 瓠 部 落 的 后裔 。 代 以前 , 宋 完整 地 保 持着 自己的风 俗 习惯 和
民 族 特 点 。 …麻 阳 地处 武 陵 山麓 , 山起 伏 , 峦 重叠 , 壑 … 群 峰 沟
牵 头 , 后 成 立 了县 中 医 药 学 会 , 苗族 医 药学 会 , 民 间 中 先 县 县
草 药 协会 等 群众 团体 , 发展 会 员有 10多 人 , 中的 每 一个 会 0 其 员 都是 活跃 在 苗 乡 山寨 的苗 族 医药 骨 干 分 子 ,每 人 都拥 有 自
建 设 中做 出新 的贡 献 , 党 的 民族 政 策 指 引 下 , 县 由卫 生局 在 我
根 据 有 关 资料 记 载 :麻 阳古 属 五溪 蛮 地 。 秋 战 国 时期 , “ 春 麻 阳 是 楚 国 的地 盘 。 代 属黔 中郡 管辖 。两汉 三 国时期 , 属 秦 分
沅 陵 、 阳两 县 。 …… , 天嘉 三 年 ( 6 辰 陈 5 2年 ) 麻 阳戍 , 阳 之 置 麻 名 开 始 起 用 。……历 史 上 , 阳 苗族 属 五 溪蛮 中 的辰 溪蛮 。是 麻
一
些 经 验 和 体会 。
1 苗族 医药 源 远流 长
骨 神经 痛 , 获 国 家 专 利 局颁 发 的 专 利证 书 等 。 荣 苗族 医药 的普 及 及 流传 , 已达 到 “ 人 行 , 三 必有 我 师 ” 的程 度 。 为 了更 进 一 步 发 挥 传 统 医 药 在 民 族 地 区 的 医 疗 保 健 作 用 ,使 苗 族 医药 这 一 灿 烂 的 民族 文 化 能 够 在社 会 主 义 现代 化
技术、 法 , 疗 如我 县 长 寿 办 孙 主 任 就 有 一 套用 苗 药 治 疗 肝 癌 的 绝 活 ; 县 的 苗 医 周 德 忠 总 结 的 苗 药 “ 痹液 ” 疗 风 湿 性 坐 我 克 治
湘西民族医药人类学的研究进展
![湘西民族医药人类学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0be4ad443323968001c922b.png)
湘西民族医药人类学的研究进展湘西民族医药不仅是自然科学遗产,也具有鲜明的文化性。
人类学方法在研究民族医药文化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本文总结了人类学的特点及其在民族文化研究中的作用,研究民族医药文化常用的人类学方法,以及人类学方法研究湘西民族医药文化取得的成果,探讨湘西民族医药文化的人类学研究可拓展的方向。
标签:民族医药;湘西;人类学湖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以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等为主,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湖南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013%。
其聚居区主要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怀化市、张家界市、邵阳市等所辖县乡地区。
湘西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医药文化,虽然没有文字,但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口耳相传,延续至今。
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医药文化近三十年来研究者较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民族医药属于古代留存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但是由于民族医从业人员较少,游离于规范化医疗体系之外,后继乏人,没有得到大力的扶持,因而湘西民族医药面临着传承的危机与困境。
我们认为,湘西民族医药应该从文化研究、政策扶持、资源保护、制度建设等多个角度入手,制定战略性的可持续发展计划,全方位地挖掘、保护,才能使民族医药这种珍贵的文化遗产不至于在医药现代化的今天销声匿迹。
在文化保护方面,利用人类学的方法和理论加强对湘西民族医药的研究是最合适也最行之有效的研究手段。
1 人类学方法研究民族医药的优势和特色人类学是从生物和文化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是研究人的起源与发展,包括人的体质与文化变迁的学问。
它在西方兴起之初曾大量研究世界各地的所谓原始文化或野蛮人文化。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类学学会成立,人类学开始复兴。
期间我国人类学者进行了大量少数民族文化研究。
11 人类学的特点及其在民族文化研究中的作用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说,人类学这门学科通过研究人类的生活方式,研究全球不同的文化,揭示文化的多样性,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
松桃县民间苗医药文化传承现状调查
![松桃县民间苗医药文化传承现状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f88d8cf2f01dc281e53af0fd.png)
松桃县民间苗医药文化传承现状调查胡超,石洪芝,邓伟,先友强,汤永奎,罗超,陈洁莹,冯川(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铜仁554300)An Investigation about Indigenous Miao Medicine Cultural Heritage in SongtaoCountyHu Chao,Shi Hongzhi,Deng Wei,Xian Youqiang,Tang Yongkui,Luo Chao,Chen Jieying,Feng Chuan(Tongren Polytechnic College,Tongren554300,China)Abstract:Ethical medicine resources are extremely unique in songtao of Guizhou Province,especially the well-known Miao medicine.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age,education,health status,inheriting,mode of learning of inheritor of Miao medicine culture through deep investigation in songtao,and analyzing the condit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Miao medicine culture,this paper reveals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d specific measures to improve it.Keywords:Miao medicine culture;songtao county;inheritor坐落在贵州东部的松桃苗族自治县是苗族集聚居住较多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苗族传统医药文化
![苗族传统医药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519ee69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8.png)
苗族传统医药文化苗族传统医药文化自古以来在苗族人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苗族人民秉承着独特的医疗传统,尊重大自然的力量,通过植物草药、针灸、推拿等方式治疗疾病,世代相传,至今仍然在苗族地区广泛应用。
一、苗族传统医药的来源和特点苗族传统医药的形成源于苗族人民长期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
苗族传统医药以植物草药为主要疗法,特点是药材种类繁多、配方复杂、取材广泛、应用广泛。
这其中包括寒热平衡理论、经络运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等。
苗族人民相信,万物皆灵,大自然的力量可以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病痛的效果。
根据医药传统,苗族医生兼具医师和巫师的角色,不但治疗疾病,还具备超自然力量,能与神灵交流,为患者引来神灵保佑。
二、苗族传统医药的主要疗法1. 植物草药疗法苗族人民将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视为珍贵的疗药,通过熟悉植物的特性和功效,不同的植物草药可用来治疗各种不同的疾病。
例如,川贝、冬虫夏草、当归等草药都是常见的治疗颈椎病、肠胃炎等疾病的药材。
2. 针灸推拿疗法针灸推拿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苗族传统医药中也有广泛应用。
针灸利用细针刺激人体穴位,以调理机体,驱散疾病。
推拿则是利用手法按摩身体,通过推拿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身体不适。
三、苗族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苗族传统医药逐渐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关注。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深入探索苗族传统医药的理论与实践,试图将其运用于现代医学领域。
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也出现了以苗族传统医药为主题的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传统医药疗法。
然而,苗族传统医药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年轻一代对传统医学的兴趣日益减少,苗族传统医药的传承面临困难;另一方面,苗族传统医药的疗效需要更多科学研究进行验证,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尽管面临各种挑战,苗族传统医药文化在苗族人民中依然保持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一种医疗方式,更是苗族文化的一部分,代代相传,承载着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智慧。
苗族医药研究20年评述
![苗族医药研究20年评述](https://img.taocdn.com/s3/m/1f2be231b14e852459fb57da.png)
苗族医药研究20年评述苗族医药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
1981年至1983年湘西自治州凤凰县龙文玉、欧志安先生先后在《贵州民族研究》、《健康报》、《团结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或报道有关湘西苗族医药研究成果。
欧志安研究完成的《湘西苗药汇编》成果获1981年度湘西科技成果奖,拉开我国苗族医药研究的序幕。
20年来,我国苗族医学研究出现了方兴未艾的大好局面,从苗族聚住区的东部湘西,延伸到整个苗族省区,从一方一药研究,发展到基础理论、医学教育、专科专病建设、苗族药物开发等纵深研究,并取得新的成果,使苗族医药继藏医、蒙医、维医、傣医之后,与壮医、侗医、瑶医、彝医、土家医、朝医成为“至今还具有较强临床活力并成为现实卫生资源的十余种”民族医药之一[1]。
现就我国苗族医药研究20年来取得的成就及有待研究的问题作一评述,旨在促进和加强苗族医药研究,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1 苗族医药学术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苗族医药学术的继承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第一次民族医药工作会议(1984年内蒙会议)以后,作为政府行为把苗族医药列为卫生工作的议事日程。
如湘西自治州、贵州等苗族主要居住地区,组织了较大规模的民族医药调研活动,在苗族民间广泛收集医药文化资料,如抄本、地方志书及“口碑”流传资料,为苗医学术的继承工作奠定了基础。
这期间,湘西欧志安先后发表和出版了《湘西苗医初考》、[2]《湘西苗药汇编》[3]专著,贵州省陈德媛等人出版了《苗族医药学》,陆科闵出版了《苗族药物集》,包骏等人出版了《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湖南雷安平出版了《苗族生存哲学》等有关苗医著作。
另外,有关苗族医药专题著述,如《苗医疗法》被收载于《中国传统疗法》著作中,部分苗药被收入《中国民族药志》多卷中,苗医综合著述还被收入《中国传统医药概览》、《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大系》、《中国少数民族科学技术丛书——医学卷》,以及地方志卫生篇都有苗医的篇幅。
在专著、专述出版的同时,20年来,湖南、贵州、云南、湖北、四川、重庆等省市的民族医药工作者在有关专业期刊杂志上发表了苗族医药学术论文近百篇,参加各级专业学术会议交流苗族医药论文300多篇。
浅谈苗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浅谈苗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14391c07ad51f01dc381f138.png)
浅谈苗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苗医药文化遗产,是苗族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是与巫文化关系密切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是苗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祖国医药文化的优秀文化之一。
但传承过程又有悖于国家的《执业医师法》和医疗卫生部门制定的相关法律。
本文就苗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提出粗浅的看法,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苗医药文化遗产的复杂性苗族祖先在沧桑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潜科学”的苗医药文化,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一代一代传到今天。
苗族人民使用治病的药材品种多达2000余种,形成了诸多的苗药祖传秘方、单方、验方,能够治疗许多疾病和多种疑难杂症,素有“苗药三千,单方八百” 和“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誉。
由于苗族医药在人类健康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家在2002年组织的民族医学调查中,全国有162个苗药(贵州占154个)已经上升为国家标准,苗药已被列为我国六大民族药之一。
苗医药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祖传性、神奇性。
治疗方法灵活多样,“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治法普遍存在,但与巫文化紧密结合,治疗疾病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苗医药师不光是懂得用药治病,还懂得用非药物治病,如掐背、抹肚等手疗法,针刺、拔罐等器具疗法,水火疗法等等,还认识到气候、环境、饮食、情绪等均与疾病的发生有关,甚至对由听觉、视觉、嗅觉、触觉、运动、静默、想象等引发的疾病都有所认识。
有的苗医传承人丰富和发展了古人的经验技术,内科、外科均通。
他(她)们在治病时总是因地、因病、因人、因势而异。
在治疗疾病中,苗醫药师常常施以咒语、喷水、吼骂等手段配合药物治疗;认为疾病是有鬼神作祟,常用到“请来”、“送去”的方法治疗。
在巫医结合中,“好人”和病人的情绪稳定了,病魔被“送”或被“追杀”跑了,再施以药物调治,病人就很快康复了。
不难看出,苗医很早就发现并运用了暗示、诱导、转移等方法治病,疗效显著,只是无法用现代科技的语言来表达罢了。
尽管博大精深的苗医药,其理论体系尚未形成,但是,苗医药在开发利用方面已日见成效,苗医药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共识。
苗侗医药在社区医疗中的应用研究
![苗侗医药在社区医疗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fc93db67e21af45b207a869.png)
苗侗医药在社区医疗中的应用研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医药的挖掘和发展是社区医药卫生的需要。
本课题对黔东南地区社区医疗进行调研,以研究苗医侗医的诊病、治法、药物在本地区的社区医疗中的应用及苗侗医药进课堂。
标签:苗侗医药;社区医疗应用1民族医药是祖国的文化遗产民族医药有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人类的健康保健,疾病治疗方法都离不开民族医药,黔东南地区是以苗、侗两大民族为主,苗侗医药,同样有悠久的历史。
在清朝以前苗族侗族人民主要是以本民族的医药进行自身保健和疾病治疗,而今在黔东南地区对疾病的防治中仍有较大的贡献。
2深入调研,传承和开发民族医药到乡村广泛地对祖传中医和祖传民医进行调研;对常见疾病的用药、治疗方法、特色疗法加以收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中医理论和唯物观进行指导分析,将临床效果好的而副作用小的民族医药经验进行总结。
到县级,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民间进行民族医药调查研究活动,对祖传民医进行了专访,参加民族药的采集,了解这些药物的民间用途和用法,并将这些药物的民族名称与中药名称进行对比;到野外认识和采集民间常用的中草药,了解这些药物的生长环境、生长地带、药物形态结构、入药部分、采收的时间,炮炙的方法,以利于民族医药的研究。
民族医药在乡村的防病治病当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应继承和发扬。
3黔东南地区医疗状况黔东南地区人口分散,有地区级医院2所,市、县级医院32所,中心镇医院85所,社区医院12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所,村卫生室2395所,医务人员共计9612名。
还是在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工作的医务人员有85%以上是通过医学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本地区的医疗主力军和本地区各民族人民的健康守护神。
然这些医疗专业人员中,从事现代西医学临床工作者占绝大多数,而临床专业虽开设了《中医学概要》,但没有开设民族医药课程,没有学到适用的苗侗医药知识及技能。
湘西苗族巫医治疗行为的民族志研究
![湘西苗族巫医治疗行为的民族志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f27656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74.png)
与现代医学体系的比较研究
湘西苗族巫医治疗行为的传承与发展
研究背景与意义
02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湘西苗族巫医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亟待保护和研究。
03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湘西苗族巫医治疗行为的深入调查和分析,揭示其医疗理念、方法及其在当地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保护和传承这一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湘西苗族巫医治疗行为的民族志研究,阐述其医疗理念、方法、传承和发展现状,分析其在当地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保护和传承这一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民族志研究的理论框架
苗族巫医治疗行为的多样性
湘西苗族巫医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草药、符咒、祈祷等,针对不同的病症和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
民族志研究的主要发现
苗族巫医治疗的有效性
在研究中发现,许多病人在接受了苗族巫医的治疗后,病情得到了缓解或痊愈,一些病人甚至因为治疗而彻底摆脱了疾病的困扰。
xx年xx月xx日
《湘西苗族巫医治疗行为的民族志研究》
目录
contents
引言湘西苗族巫医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湘西苗族巫医治疗行为的田野观察湘西苗族巫医治疗行为的民族志研究湘西苗族巫医治疗行为的比较研究湘西苗族巫医治疗行为的传承与发展
引言
01
01
湘西苗族巫医作为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医疗理念和方法,对于当地人民的健康保障和疾病治疗发挥着积极作用。
苗族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苗族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https://img.taocdn.com/s3/m/33c36a8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2.png)
苗族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医学的发展史上,传统医药和现代医学一直以来都是两个重要的分支。
而在中国,苗族传统医药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医疗体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吸引了众多研究者和医学专家的注意。
本文将探讨苗族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以及其对人类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苗族传统医药的特点及优势苗族传统医药是苗族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结果,代代相传并渐趋成熟。
它以“病脉辨别”为核心,通过重视整体把握和平衡,注重预防和调理,依赖于天然草药、矿物等资源进行治疗。
苗族传统医药在治疗一些慢性病、肿瘤、皮肤病、妇科疾病等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疗效,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
二、现代医学的特点及优势现代医学以科学化为基础,注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药物、手术等现代化手段为主要方法,更加精确和高效。
现代医学依靠先进的医疗设备、药物疗法及手术技术,可以解决一些急性病、外伤、器官移植等复杂疾病,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三、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传统医药和现代医学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二者的结合能够互补优势,促进医学的繁荣和发展。
传统医药借鉴了现代医学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提高了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
与此同时,现代医学也从传统医药中汲取了丰富的经验和医学遗产,拓宽了疾病治疗的思路和方法。
四、苗族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结合的意义苗族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对于促进苗族地区和广大人民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传统医药的结合可以提高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传统医药注重调理和平衡,可以通过草药、按摩、针灸等方式改善人体的免疫力、调整生理机能,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其次,结合可以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
传统医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实践,通过研究和总结,可以为现代医学提供新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进一步提高现代医学的效果。
最后,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苗族的医药文化。
苗族的医学理论和技术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可以帮助保存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专家揭秘:民族医药之苗族医药
![专家揭秘:民族医药之苗族医药](https://img.taocdn.com/s3/m/f0e7bd4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b.png)
专家揭秘:民族医药之苗族医药专家揭秘:民族医药之苗族医药[导语]黔南州民族医药研究所所长、黔南州中医院副院长文明昌的诊室里,堆满了中药的瓶瓶罐罐和各种书籍。
小小的诊室里每天总是挤满了慕名而来的患者。
“华佗再世”、“病人之家”、“妙手回春”等锦旗是对文明昌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的称赞。
歌谣传颂防治疾病知识苗族民间及古歌中流传着“千年苗医、万年苗药”的歌谣。
苗医药至今在苗族防病治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黔南是苗族医药文化沉淀最为深厚的地区之一。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无论在生产生活、谈情说爱以及医疗实践中,都会传出悠扬的歌声,如粗犷奔放的苗族祭祀狂欢舞蹈——反排木鼓舞,“行云流水”的苗族飞歌等。
他们没有民族文字,民族文化全靠山歌、民谣、故事口口相授,代代相传。
文明昌,这位出身于贵州独山县的苗族汉子,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后致力于黔南州的苗医药临床研究。
几十年来,他走遍了苗家的村村寨寨,采访有名的苗医,搜集民间验方、单方,了解苗医治疗情况和用药特点,采集民族药、中草药。
从他收集的歌诀看出,“以歌养心、以舞养身、以酒养神”就是苗家百姓普通生活的真实写照。
“独特伤药是马桑,祖代秘传好药方,煎水泡酒均有效,内服几次不见伤”;“块盐螺蛳壳,研磨成粉做眼药,一只眼睛滴一颗,五分钟后就安乐”;“有的病叫肾脏炎,鱼儿破腹加上盐,黄泥巴包火烧好,吃后犹如一爪拈”;“仙鹤草治产后寒,煎酒服下不一般,服后不久就出汗,汗干烧退就好完”。
还有“小小一味青藤香,清除肚痛功夫强”;“猫儿骨头泥猪油,可治烂疮取弹头”……他说,苗族百姓把医疗实践内容归纳成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的歌诀,一方面便于推广和传播,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苗族人民养生防病的哲学思想。
山歌是苗医药的血和肉,并赋予苗医药新的生命,是“人类保存的最古老的歌谣”。
此外,黔南的民族建筑文化、民族民间节日文化、民族服饰文化、民族洗浴文化等独具特色,该地区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原生态民族博物馆”。
苗族传统医药人类学调查研究
![苗族传统医药人类学调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74658d6ccbff121dc3683d6.png)
苗族传统医药人类学检查研究苗族是中国55个少量民族中人口许多的民族之一,现有900余万人,主要散布在贵州、云南、湖南、广西、四川、湖北、重庆、海南等省市里。
别的,还有200多万人的苗族散布在外国,主要居住在东南亚的越南、泰国、老挝、缅甸和西方国家中的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
苗族由于散布面广、方言土语差异大、衣饰种类多。
因此在民间传统医药中的文化建构既有菌民族的同一性,也有在地区散布中不一样支系苗族的医药文化专长倾向不一等现象。
有基于此,我们就国内外苗族传统医药从技术技艺层面到精神层面的文化建构在认知过程中先作一个简要的梳理,而后联合野外观察从人类学视角试谈我们的一些理解和认识。
一、苗族民间传统医药从技术层面到精神层面研究的两重发展对苗族民间传统医药的研究起步最早的是中国,东南亚和西方国家对苗族这一领域的关注在现有文字的文件中上溯到20世纪80年月末才偶有见到。
在近似的研究中,要点从认知的角度去说明苗族医药的功效、使用方法及医用特点的如著作类有陆科闵著<苗族药物集>(专著),欧志安著《湘西苗药汇编》、《湘西苗医史考》,陈德嫒、罗廷华、张厚权共同主编《苗族医药学》,包骏、冉懋雄主编《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中国苗药彩色图谱》,邱德文、杜江等主编《中华本草苗药卷》,唐海华《苗族药物学》,滕建甲、黄爱群《苗家适用药方》,祝均辉主编《风湿病苗药本草荟萃》等;论文类有田振华《苗药功能分类的商讨:》,严一锋等《苗药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王友《苗药苦参的临床新用》,麻福昌《浅谈苗药针角灸》,杨汉梅《苗药熏蒸治“末病”》,彭继铁、周德忠《苗族药“乙肝散”治疗乙型肝炎320例小结:},张东海、田华咏等《苗医骨伤科史略》,郑曙光等《中苗医熏蒸疗法述略>,文明昌等《苗族医药治疗牛皮癣188例临床察看:》,杜江<苗医用药的基本规律》,龙金光{:雷公山苗药治疗白内障》,张继德<苗药雪冬花合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25例临床察看>,张厚良<贵州苗药研究与开发战略》等等。
苗族医药文化
![苗族医药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5af2d5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5.png)
苗族医药文化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重要群集,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其中医药文化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苗族人民对生命、自然的理解与尊重。
苗族医药文化融合了传统医疗理论、本土药材的运用以及苗族特色的医疗方式,深深影响和照料着苗族人民的身心健康。
本文将从苗族医药的起源与特点、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医药文化的现代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苗族医药的起源与特点苗族医药的起源可追溯到苗族先民对周围环境中的植物、动物、矿石等资源进行的实践总结。
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苗族先民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医疗理论和技术体系。
苗族医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哲学:苗族人民具有深厚的自然哲学思想,认为人体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天地万物相互关联。
他们相信“阳”与“阴”的对立统一,以及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论,并将这种思想运用于医药领域。
因此,苗族医药强调平衡、和谐,追求身心健康的统一。
2. 民间传承:苗族医药文化多为民间非书面传承,由一代代的医师传授与演绎。
这种传承方式使苗族医药更加贴近民众,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活习俗相契合,更易被接受和实践。
3. 本土药材:苗族医药注重采用本土的草药、动物药、矿石药等自然资源进行医疗。
通过丰富的实践经验,苗族人民发现了许多对疾病有疗效的药材,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药物资源体系。
二、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苗族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苗族人民的努力与付出。
在传统社会中,医师常常是一家人的标杆,代代相传,医术华丽而神秘。
他们将医学知识传授给后人,形成了苗族医学的专业化和特性。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变革中,苗族医药文化面临挑战和压力。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苗族医药文化,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文化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加入苗族医药的相关知识,提高人们对苗族医药文化的认识与尊重,增强传统文化保护的积极性。
2. 学术研究:通过深入研究苗族医药的历史、理论和应用,整理和系统化苗族医药文化的知识体系,为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传统医药人类学调查研究苗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现有900余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广西、四川、湖北、重庆、海南等省市区。
此外,还有200多万人的苗族分布在国外,主要居住在东南亚的越南、泰国、老挝、缅甸和西方国家中的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
苗族因为分布面广、方言土语差别大、服饰类型多。
因而在民间传统医药中的文化建构既有菌民族的同一性,也有在区域分布中不同支系苗族的医药文化特长偏向不一等现象。
有鉴于此,我们就国内外苗族传统医药从技术技艺层面到精神层面的文化建构在认知过程中先作一个简要的梳理,然后结合田野考察从人类学视角试谈我们的一些理解和认识。
一、苗族民间传统医药从技术层面到精神层面研究的双重发展对苗族民间传统医药的研究起步最早的是中国,东南亚和西方国家对苗族这一领域的关注在现有文字的文献中上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偶有见到。
在类似的研究中,重点从认知的角度去说明苗族医药的功效、使用方法及医用特点的如著作类有陆科闵著<苗族药物集>(专著),欧志安著《湘西苗药汇编》、《湘西苗医史考》,陈德嫒、罗廷华、张厚权共同主编《苗族医药学》,包骏、冉懋雄主编《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中国苗药彩色图谱》,邱德文、杜江等主编《中华本草苗药卷》,唐海华《苗族药物学》,滕建甲、黄爱群《苗家实用药方》,祝均辉主编《风湿病苗药本草荟萃》等;论文类有田振华《苗药功效分类的探讨:》,严一锋等《苗药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王友《苗药苦参的临床新用》,麻福昌《浅谈苗药针角灸》,杨汉梅《苗药熏蒸治“末病”》,彭继铁、周德忠《苗族药“乙肝散”治疗乙型肝炎320例小结:},张东海、田华咏等《苗医骨伤科史略》,郑曙光等《中苗医熏蒸疗法述略>,文明昌等《苗族医药治疗牛皮癣188例临床观察:》,杜江<苗医用药的基本规律》,龙金光{:雷公山苗药治疗白内障》,张继德<苗药雪冬花合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25例临床观察>,张厚良<贵州苗药研究与开发战略》等等。
从文化的层面去建构苗族传统医药理论体系的成果中著作类有雷安平等主编《苗族生成哲学研究:》,陆科闵<苗族医学>,杜江等<中国苗医药>,杜江、张景梅等主编<苗医基础>,胡成刚《苗药资源学),田兴秀<苗族医药学>,杜江、田华咏、张景梅主编<苗族医药发展史>,田兴秀<三本论》,滕建甲《苗家养生秘录》,彭再生、祝均辉主编《湖北苗药》等;论文和专题调查报告有马太江《川黔滇邻区苗族医药文化探析》,冉懋雄等《略论贵州苗族医药的发展历程与医理方药特色》。
唐海华《论苗药学九大特色》,吴元黔《苗族医药学发展简史述略》,麻勇斌《论苗族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的缺陷》,万昌发《论贵州苗族医药》,唐永江《苗医学体系研究》,冉懋雄《苗族族源与苗族医药溯源探讨》,龙光桥《苗族医药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体制性障碍》,麻勇恒《苗族生命意识衍生的医药逻辑诠释——以湘西方言苗族为例》,修洼倒《美国苗族巫师和草药的传统用法》、老挝传统治病药方(Tshuajkhumob))等等。
上述这些研究成果中,很多研究者不仅对苗族民间传统医药在技术层面上有一个较为系统的梳理,而且从具体的技艺中也归纳出苗族在这一领域里通过长期实践而建构起来的理论体系。
如《苗族医药学》除了在药物上对各地苗族所使用的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的使用特点以及单验方等情况等进行详细的介绍外,还对苗族医药形成的历史与源流、医理与症治等作了详细的概括和归纳。
此外,《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苗族药物学》等既有苗族的传统医药理论的建构。
又有对药物认知技能的分类介绍。
二、苗族医药从传统技能的文化叠加到苗族医药学的理论建构过程在苗族的传统认识观念中。
“医”和“药”是两个互为依存的整体,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无论是中国,还是定居在越南、泰国和老挝等国家的苗族都普遍认为,“医药医药,离医药无本,离药医无根。
”“医”和“药”在各方言区的苗语中属于动词和名词的两个不同语法词性的词。
“医”在西部方言苗语(又称川黔滇方言苗语)中称为kot,如说“他去贵阳治病”NilmolGuifYangxkotmaob;“药”在西部方言苗语中称为guab。
如说“你吃药吗?”Gaoxbuafnaoxguab。
在苗语黔东方言区。
“医”称为diot,如说“去找药来医治”monglqabjabloldiot;称“药”为jab。
如说“这个药好得很”Laibjabnongdvutbongtwat。
“医治”在湘西方言苗语中称为chot,如“医病”在这里的苗语中说chotmongb,“他去吉首医(治)病”:wudmongljibshuidchotmongb,“他的药可以医治你的病”:wubnangdnggabkotchotrutmongxnangdmongb等。
“药”这个词在湘西方言苗语中称为nggab,如“我们家里种植的草药很多”boubbloudjiangsmexjitdudnangdnggab,“用这个药去医治你的病很适合”Geudadlaibnggadnendzhotmongxnangdmongbhensrut等。
在苗族的社会生活中,从医药文化的结构上讲,既需要“医药一体”、“医护一体”、“医养一体”,同时也需要“防养一家(即指预防和食物疗养)”、“医巫一家”、“医护一家”、“医武一家”,这三个“一体”与四个“一家”是苗族传统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中的技术基础。
事实上,无论是“一体”还是“一家”,都彼此存有着对这些传统技能文化的叠加现象。
如果我们以一种技能文化(指治疗一种单一病症的本领)来界定每个苗族民间医药师对传统医药文化的理解,“医、巫、武、技、疗、养”兼通是他(她)们既有医治一种疾病的专长,同时还兼顾懂得其它病症医疗方法的重要技能基础。
在我们接触过的苗族医药师中,从他们所治愈的各种病例里可以看出他们每个人都是集各种苗医技能文化于一体的“多面手”。
如贵州省黔东南州的苗医龙道元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用苗药治愈多种癌症患者116例,其中肺癌38例、肝癌3l例、乳腺癌15例、子宫癌5例、骨癌5例、食道癌5例、肠癌5例、脑癌4例、鼻癌3例、阴道癌1例、白血病4例…(P.”;在贵州省贵阳市开设济众诊所的苗族民间药医吕世祥至今坚持行医50多年,他个人熟知使用的草药有3000多种、单验方2000多个,经过他治愈的各种疑难杂症重病患者达上万人,据这位70多岁的苗族老医师不完全统计,他先后仅以苗药治愈的各种病症中,有白血病17例、肺癌170例、各种肿瘤300多例、红斑狼疮12例、皮肌炎3例、类风湿500多例、母猪疯60多例、乙肝200多例、糖尿病500多例、缓解中风偏瘫1000多例、哮喘500多例、男女不孕不育症200多例、肾病综合症100多例等【2j。
也就是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具有一专多能的超强本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医巫一家”这种现象虽然已经越来越少,但这种精神疗法在苗族聚居区依然随处可见,从人类学的角度讲.巫祀疗法更能体现苗族社会中群体性的人文关怀。
比如在老挝、越南、泰国以及移居美国的苗族中,每当人的身体状况不佳.都要请巫师到家里来做UaNees(译意为“敬家神驱恶鬼”)仪式,然后杀猪宰羊,让其精神获得鼓舞,通过饮食调节、环境疗养等多种方式使其得到慢慢的康复。
又如,在贵州都柳江和清水江上游的苗族村寨,当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身体不佳时,同样要举行AitWukyis(译意为“敬娘娘神”)的仪式,而对于身体不佳的成年人,则要举行的是JenlNzes(译意为“栽生命树”)的仪式等等。
用苗族人对这~问题的理解,即所谓的“神药两解”。
值得注意的是,苗族的这种“神药两解”文化建构方式,我们从早期的汉文献史籍中均可找到相关的记载。
如西汉刘向在《世说新语》的《说苑辨物》中称:“吾闻古之为医者日苗父。
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5诸扶之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
”近人刘镜如在《中医史话》里解释说,“苗父”就是“苗黎族的巫师”,也就是当今各种苗族传说中的“苗药师”。
从上述这些实例中充分说明,苗族对药物知识的认知和医疗技艺的文化形成都是一个经过长期积累和技能性文化叠加的建构过程。
三、生存环境的适应性对苗族传统病患观念的影响及医药文化体系的建构苗族有很多不同的支系。
尽管苗族的支系多,分布面广,但在自称上则有着相同的同源读音Hmong,而且在苗语古音构拟中均有着相同的词汇来源。
语言结构的一致性决定了苗族传统文化的同一性。
由此,我们在不同地区的田野调查中,既看到了生存环境的适应性因苗族传统文化的相同而在总体观念体系建构中的相似性。
同时也因每个支系苗族的社会历史过程不同,在文化进化发展中出现了多线性的适应发展方式。
具体而言,各个支系苗族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都是一致的。
在苗族看来,人与自然中各种有生物和无生物之间是平等的关系。
如从东南亚移居美国的苗族至今还保留着这样的文化观念,“因为人与大自然必须达成平衡才能共处。
苗族认为,疾病就是这种关系的不正常所致。
风湿病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其症状是关节和身上疼痛。
苗族人常把这种病与天气暖和及多雨潮湿的到来联系起来。
如发烧、感冒、流鼻涕和咳嗽归因于人与大自然关系的改变。
”【副与此相同的是,我们到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族做人类学田野观察时同样发现,“在岜沙苗族的社会生活中,对15岁以下身体健康水准较差的未成年儿童,当地人都有将此幼子拜祭树神的习俗。
人拜祭树,是人把树看成是人的父母一样,对子女进行关爱,将树与人进行平等对待,其行为对人起到了抚慰作用,目的是让树神永远守护着这个孩子,像父母一样关心自己的子女。
人与神的关系和神与神的关系,它代表着人间的辈份、人间的性别等都有了赋予【4j。
”这种“赋予”关系就是苗族传统文化中所指的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
从苗族纷繁复杂的支系差异中我们看到:因为社会历史过程的不同,每个支系苗族对所处环境的适应方式也存有着一定的差异,而这种适应性差异必然又导致每个支系苗族对病患观念的形成以及医药文化的区域性建构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我们知道,任何民族或同一民族的不同支系对所处环境的适应,通常是既有生物性适应的一面,同时又有社会性适应的一面。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社会历史过程不同而导致苗族支系的适应性差异,同样指的是每个支系苗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同时兼具着生物性适应和社会性适应的两个方面,也就是说,是这两种适应的统一体。
如居住在贵州省惠水县和平塘县交界一带高原台地上的惠水次方言区苗族,因为这里海拔高、气温低,长期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因高寒缺氧等容易导致贫血等各种病症出现,但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却让当地苗族在野生稻中培育出了一种古老的稻种——黑糯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