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1课《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f13e1c28b7360b4c2f3f6406.png)
鲁庄公八年和九年,齐国两个国君齐襄公和公 孙毋知相继被杀,国内无君。这时鲁国派兵护送公 子纠,莒国也派兵护送公子小白赶回齐国。结果是 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做了国君,他就是齐桓公(春 秋时有名的五霸之长)。
他立即出兵打败鲁军,并迫使鲁国杀死同他争 夺君位的公子纠。但齐桓公还不甘心,第二年,即 鲁庄公十年,又出兵攻打鲁国。鲁军在曹刿的出色 指挥下,在长勺把强大的齐军打得大败,赶出了鲁 国的国境。这就是《曹刿论战》所记叙的齐鲁长勺 之战。
二 揭示目 标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
式。
教学媒体使 用
预期效果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 学生明确。 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 原因。
三 自学指 导
。1.老师先示范读一遍。 2.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准确。句读正确。 3.纠正字音 刿(guì) 间(jiàn) 弗(fú) 偏(biàn)
四 学生自 学
1 第一段主要写什么?(要求用一两句话作答) 2 齐读第二段,并思考回答“第二段写什么?”读 毕提问一二名同学。 3 第三段
(1).字词解释:地址同上,点击打开 (2.)抽读,其它同学思考回答“这段主要写什么? 4 这篇文章写出曹刿的什么特点?
自读课文后讨论明 确。
五 检测自 虚词总结
曹刿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未可
未可
可矣
鲁庄公 衣食分人 祭神以信 以情断狱
对比
齐
战
三鼓 败绩 辙乱旗靡
战中
鲁庄公 鼓之
驰之
政治见解
曹刿
战后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21课《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21课《曹刿论战》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4a6cf07c281e53a5902ff17.png)
人教版语文九下人教版语文九下《《曹刿论战曹刿论战》》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课题 《曹刿论战》 单元第六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1、理解掌握文中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加强文言积累,理解课文内容,加强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训练。
2、学习课文的结构的详略安排。
3、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
背诵课文。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难点正确理解曹刿关于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的思想. 教学导入主席号140“但最多年一下听用引出学内学生趣初读听法体会曹刿(guì)又何间(jiān)肉食者鄙(bǐ)玉帛(bó)小信未孚(fú)登轼而望(shì)视其辙乱(zhé)夫战(fú)旗靡(mǐ)小惠末徧(biàn)3曹刿为什么要为鲁庄公出谋划策?(用文中原句回答)点拨:因为他觉得“肉食者鄙,末能远谋”。
作者介绍丘明(姓姜,氏丘,名明),春秋末年鲁国中都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
丘穆公吕印的后代。
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
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
他品行高洁,为孔子推崇,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即与其同好恶;汉司马迁亦称其为"鲁君子"。
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关于《左传》《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对中国传统史学影响深远,“四书五经”中的《春秋》传说就是孔子依据《左传》编写的,后来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尤其具有重要启发。
《曹刿论战》优秀教学设计 教案
![《曹刿论战》优秀教学设计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960732964bcf84b8d57b03.png)
(二)让学生体会讨论本文剪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精练的写作特色。
(预设)
学情分析
初三(6)班共有学生42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2人。此班学生基础差,有时字音都标不对,也不爱举手回答问题,女生在课上发言的积极性不高,明显不如男生活跃,个别男生往往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成助益不小,天泽古文功底不错,往往能说出新的看法,同学们上课时都能按老师的所设计的教学步骤按部就班的进行,只是有时速度进行的慢,经过两年的文言文学习,学生掌握并明确了文言文阅读和学习的一般方法和要求,学生容易从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因为小说阅读中学了人物形象的分析,只是说不全面。因此我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一)反复朗读课文,多角度的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二)通过深思话题多侧面的理解曹刿的人物性格,全面认识鲁庄公的形
象。
(三)体会刻画人物的方法:对比、反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正确的认识战争,树立正确的战争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一)多角度的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二)理解曹刿的人物性格,全面认识鲁庄公的形象。
的“远谋”军事指挥家形象。
4.一“问”引出曹刿论战,三显鲁庄公“鄙”和曹刿有智谋军事家形象。
刻画人物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善用对话和动作对人物进行描写刻画
对比:以乡人对战争的冷漠和曹刿爱国热情进行对比。
以鲁庄公的“鄙”和曹刿的“远谋”进行对比。
以鲁庄公的指挥方式和曹刿的进行对比。
衬托:以乡人、鲁庄公反衬曹刿。
从战指挥战中卓越的军事智谋和指挥才能
(沉着冷静、果断、胸有成竹)
论战释因战后远谋
《曹刿论战》说课稿(范例13篇)
![《曹刿论战》说课稿(范例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71cc34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77.png)
《曹刿论战》说课稿(范例13篇)《曹刿论战》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曹刿论战》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古文,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这篇出自于《左传》的文章主要围绕着“鄙”和“远谋”这一文眼,通过人物的对话总结战争的经验教训。
史料剪裁得当,刻画了曹刿这一爱国、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才能的形象。
2、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本单元提示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课文,读出一点语气。
因此,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本文的特点及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我制定如下目标:(1)知识目标:加强诵读,疏通文意,进一步积累文言词汇和文言特殊句式;(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本文文眼,领会全文主旨;(3)情感目标:体会曹刿的爱国主义精神。
3、教学重、难点:(1)本文中古今异义词的学习和重点虚词“之”“以”的用法;(2)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3)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二、说教法新课程大力提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本课虽是讲读课文,也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起主导作用。
新课程同时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在授课中,我有步骤的引导学生读人物对话、理清文章叙述线索、围绕全文文眼有详略的论述战争问题,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
并运用多媒体展示板书。
三、说学法针对初三学生已有两年文言文学习功底,可利用课下注解和掌握的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在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主旨;采用讨论式学习方法,使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这也符合新大纲中“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地练习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的要求。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教案新人教版 .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教案新人教版 .doc](https://img.taocdn.com/s3/m/d22924ba84868762caaed586.png)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能力目标:(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主旨。
德育目标: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衷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二、【重点难点】1.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
背诵课文。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2. 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齐鲁长勺之战就是其中的典型战例。
今天我们学习的《曹刿论战》就是谈长勺之战的。
通过学习,我们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二>预习展示(1)《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清代有的学者认为系刘歆改编。
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各诸侯国史编成。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
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
晋杜预把它按年代顺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认为它是用史实来阐述《春秋》经义的。
《春秋》记事非常简单,近乎大事年表,例如这篇课文所记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话:“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左传》节文的标题,都是后人加的。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下第六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教案.docx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下第六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教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8a10b01a8bd63186bdebbcb0.png)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句。
2、分析人物形彖。
3、了解战胜原因。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词句。
学情分析:学牛已有学习文言文的基础,能自行读通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曹刿论战》。
(板书)(展示幻灯片)首先让我们齐读学习目标。
二、展示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句。
2、分析人物形象。
3、了解战胜原因。
三、读顺文读懂意1. 读顺文师:我们知道,学习文言文很关键的一步就是要读顺文。
(屏幕展示读顺文)文章要想读得顺畅,首先要读准字咅。
(屏幕展示读准咅)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来检测大家对字音的掌握情况。
屏幕展示:读准音曹刿(gui)又何间(jian)焉肉食者鄙(bi)弗(fl)敢加也小信未孚(fil)下视其辙(zhc)望其旗靡(mi)夫(fii)战请把字音批注在课本上,接下来让我们每字齐读三遍。
师:读好文言文,除了读准字音,还要把握好停顿。
请同学们结合屏幕上的提示来自由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生:....师:现在让我们齐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 读懂意。
师:学习文言文,不仅要读顺文,更要读懂意。
同学们在课前预习吋,已经疏通了文意,现在进行小组学习,合作交流疑难问题。
学生活动。
师: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大家提出来。
生:师:现在我们来检测人家对文言词句的掌握情况。
首先我们来看重点词语屏幕展示:1 •重点实词⑴ 肉食者鄙鄙:目光短浅⑵又何间焉?间:参与⑶牺牲玉启 ⑷忠之属也 ⑸小大之狱 ⑹公将鼓之 2. 特殊句式① 何以战?凭借什么来作战?(宾语前置倒装句,翻译吋要按现代汉语的语序来冋答)②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衰落,第三次击鼓,士气衰竭。
(省略句,翻译时要注意加上省略的成分)③ 忠之属也。
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类事情。
(判断句,翻译时,要在主语和谓语间加“是”)④ 夫战,勇气也。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1(曹刿论战)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1(曹刿论战)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ea1df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58.png)
《曹刿论战》教学目标《曹刿论战》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能力目标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德育目标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材分析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
背诵课文。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
把握文意;研读课文第一段,背诵第一段。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前面我们刚刚学习丁先秦诸子散文,领略了诸子散文特有的艺术魅力。
今天,我们学习先秦历史散文著作《左传》中的选段《曹刿论战》,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设计(二)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让我们通过长于记述战争的《左传》去了解鲁国取胜的原因。
二、资料助读2.长勺之战背景简介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
但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
鲁庄公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白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综合以亡,可以得出鲁庄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
(3)关于比照映衬作者巧妙地运用比照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
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
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一个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
2.关于详略课文剪裁详略得当。
本文以曹刿为中心。
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
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曹刿论战教案及教学设计(3篇)
![曹刿论战教案及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06069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78.png)
曹刿论战教案及教学设计(3篇)曹刿论战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3篇)导语:《曹刿论战》选自XXX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属于散文作品。
该文记的是齐鲁长勺之战,齐强鲁弱,结果鲁国大获全胜,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XXX对战前、战中、战后都作了很好的论述,指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以下是本人整理的曹刿论战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XXX论战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曹刿论战》选自XXX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属于散文作品。
该文记的是齐鲁长勺之战,齐强鲁弱,结果鲁国大获全胜,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XXX对战前、战中、战后都作了很好的论述,指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设计理念】1、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现学生研究的主体性。
3、体现学生研究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
【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的研究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欣赏作品内容,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自己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3、初步培养学生感受、相识、欣赏和评判的本领。
【教学重点】1、诵读课文,相识课文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用字的古今义。
3、掌握阅读文言文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研究,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自己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教学方法】1、认读法(解说:目的是培养语感,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2、品读法(解说:学生能读中有品,品中有悟)3、探究法(解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互助合作的惯)4、归纳法(解说:进修需要方法,方法源于归纳,归纳益于拓展)【教学手段】课件、多媒体【教学步骤】1、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学生列举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引入课题,参照课文注解①简介《左传》。
《左传》传说是春秋期间左XXX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储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二、诵读课文(一)认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和停顿。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曹刿论战》教案 (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曹刿论战》教案 (新](https://img.taocdn.com/s3/m/638db523650e52ea5418980f.png)
曹刿论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识记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
⑵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⑴探究对话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⑵在朗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学习蓸刿“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分析归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流程:(课前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和网路查找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和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
)第一课时一、自学导纲1、情境导入同学们,《三国演义》中孙刘联军大败曹军的是什么战役?(学生回答:赤壁之战)为什么这场战役很有名?(学生答: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对!那么历史上这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还有哪些呢?(学生纷纷发言。
老师总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巨鹿之战,马陵之战,长勺之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反映长勺之战的文章《曹刿论战》吧。
(板书“曹刿论战”)2.出示导纲简介作者、背景介绍这篇文章选自《左传》,“论”的是齐鲁长勺之战,请两位同学分别把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和战争的背景加以简单的介绍。
(学生介绍完后,教师加以简单的补充,可以用多媒体呈现)二、合作互动1、自主学习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感知文意①、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用笔标注生字字音。
②、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重点字字音,提示学生引起注意。
③、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根据朗读情况纠正浯调。
(用多媒体打出例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读出反对的意味)小惠未褊,民弗从也。
(读出否定的意味)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读出肯定的意味)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语调应舒缓、深沉,读出议论的语气)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有解说的意味,语调应低缓)④、学生大声读课文,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扫除词语障碍,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然后分组讨论交流时解决。
《曹刿论战》教案四篇
![《曹刿论战》教案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a39fed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2.png)
《曹刿论战》教案四篇【精华】《曹刿论战》教案四篇《曹刿论战》教案篇1 【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⑴积累掌握重要文言文词句和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⑵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练读中,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学习本文运用人物对话推动事件开展,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感受本文语言的精练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品读法、演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三国时众多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比方:“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战争中取胜呢?也许是人心所向吧?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的。
但是有这么一场战役比这几场还要早,曾受到毛____同志的称赞的战争,也许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那就是长勺之战。
鲁国一个弱小的国家,为什么可以战胜如此强大的齐国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个终究吧!请看课文《曹刿论战》。
2、解题:《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讲解《春秋》的一部著作。
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
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这部书既是一部比拟完好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3、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分开齐国避祸。
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
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起兵迎击。
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
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二、读1、个体自读。
结合注释,读得准,读得畅,老师根据朗读实况正音。
如“间、帛、孚、勺、辙、靡”等可能在正音之列;虚词停顿要鲜明;要再现故事的气氛。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曹刿论战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曹刿论战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7dbed2bcf84b9d529ea7a26.png)
21、曹刿论战[CAI教案]设计理念:围绕话题“说”。
教师抛出精心遴选的话题,学生围绕话题展开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深入解读文本。
教学步骤:一、导入。
以成语典故“一鼓作气”和“辙乱旗靡”导入课文。
二、自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及注释。
读准字音:刿guì 间jiàn 徧biàn 孚fǘ 辙zhé 轼shì 靡mí读对句子的语气: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反问,反对)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否定)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肯定)④夫战,勇气也。
(议论)⑤何以战?(疑问)整理、归纳、强调重要词语的用法:①通假字:徧通“遍”,遍及。
②重要实词:伐(攻打)、鄙(目光短浅)、对(回答)、安(养)、专(个人专有)、信(实情)、孚(为人所信服)、福(保佑)、败绩(大败)、驰(驱车追赶)、逐(追赶)、克(战胜)、盈(士气旺盛)、靡(倒下)、衰(减弱)③重要虚词:弗(不)、虽(即使)、也(语气助词)、故(原因)、焉(语气助词)、④一词多义:以:何以.战()必以.分人()必以.情()其公问其.故()吾视其.辙乱()⑤古今异义:牺牲、可以、狱、忠、情、间、加、鼓⑥成语典故:一鼓作气、辙乱旗靡3.学生再读课文,自译课文。
教师点拨几个句子: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何以战?——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头通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4.美读课文。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1课《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1课《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d2bf2a3a763231126edb11a6.png)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熟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曹刿的民本思想和军事才能。
【教学重点】在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曹刿的民本思想对战争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理解记忆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题解:1、作者及出处:本文选自《左传》,题目是后加的。
《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2、历史背景:春秋初期,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过同自己争做国君公子纠,出兵进攻鲁国。
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处于防御地位。
本文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终于战胜了强齐的史实。
“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小胜大、以弱胜强著名战例之一。
二、给出重点字词,引导学生自读理解课文。
1、重点字注音:guìmóu jiàn bózhéjiémǐ刿谋间帛辙竭靡2、重点词解释:齐师伐我——军队;又何间焉——参与;肉食者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衣食所安——养;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牺牲玉帛——指猪牛羊等祭祀品;神弗福也——赐福、保佑;小大之狱——案件;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可以一战——可以凭借;公将鼓之——击鼓;公将驰之——驱车(追赶);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故克之——战胜。
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第二课时一、分析课文第1段1、朗读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4、提问检查:①战争的时间、国家?②表现战争性质的句子?“齐师伐我”(即对鲁国来说是正义之战)③庄公的态度?“公将战”④刿请见的原因?直接原因-“齐师伐我”根本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⑤这一举动表现了曹刿的什么品质?爱国⑥刿分析战前准备“何以战”是通过与庄公的几次对话完成的?三次⑦刿否定了什么作法?肯定了什么作法?怎样肯定的?“衣食分人和祭神弗加”;“断狱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⑧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战前准备上,曹刿重视的是什么?人民的支持⑨这又反映了曹刿的什么战略思想?“取信于民”⑩表现庄公“鄙”的句子是什么?“公将战”,“衣食所安”“牺牲玉帛”“公将驰之”5、小结:本段写了两层内容,概述战前曹刿求见庄公,通过与庄公的对话,明确作战的先决条件是取信于民,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教学设计.docx](https://img.taocdn.com/s3/m/39ac184651e79b89690226bc.png)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曹刿论战》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本单元集中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的政治信念、e活理想和人牛•追求。
本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 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全文的关键是“远谋” 一语,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能力目标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德育目标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1、抓住“论”的特点来记叙战争,论作战前取信于民,战争中掌握战机是本篇的重点。
2、因为我国古代记载史实常与史论结合起来,所以此文虽是一篇记叙文,但又以“论”为中心。
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三国时众多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邂水之战”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战争中取胜呢?也许是人心所向吧?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的。
但是有这么一场战役比这几场还要早,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称赞的战争,也许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那就是长勺之战。
鲁国一个弱小的国家,为什么可以战胜如此强大的齐国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险个究竟吧!请看课文《曹刿论战》。
二、知识窗:1、《左传》乂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吋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对后代散文发展有很大影响。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曹刿论战》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曹刿论战》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https://img.taocdn.com/s3/m/6c1378ad5ef7ba0d4a733bc7.png)
21《曹刿论战》【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及背景相关知识。
2.朗读课文,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 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用诸葛亮和毛泽东有关战争的名言,导入新课。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诸葛亮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毛泽东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诵读课文的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况。
(1)《左传》简介《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史书。
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许多篇目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
(2)春秋三传:《公羊传》,作者公羊高;《谷梁传》,作者谷梁赤;《左传》,作者左丘明。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左传》。
(3)关于历史散文的体例历史散文有三种体例: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
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叙写史实.。
《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如《史记》。
(4)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
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
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起兵攻鲁。
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
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5)解题曹刿是什么人物?他“论”的是什么“战”?也叫曹沫,春秋时代鲁国大夫。
他“论”的是春秋时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齐鲁长勺之战。
三、诵读课文,感知文本1.要求:(1)读准字音,声音响亮;(2)把握朗读节奏和停顿;(3)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九下语第21课《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九下语第21课《曹刿论战》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66b86e26137ee06eff9188c.png)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歙县小川中心学校余智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判断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用法。
2、解释“牺牲”、“狱”、“间”等古今异义的词。
3、学习本文已“论战”为中心组织、选择材料和详略得当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课堂讨论。
2、讨论法、问答发、点拨法、幻灯演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做好政治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
在作战指挥上,必须重视士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并联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培养青少年机智沉着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抓住“论”的特点来记叙战争,论作战前取信于民、战争中掌握战机是本篇的重点。
教学难点:背诵全文并正确评价曹刿有关战争的论述。
教学突破:训练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整理所学知识,结合所学过的文言知识,总结出同类语言现象的某些规律,逐渐达到理性的认识。
教学时可充分利用朗读教学进行范读,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达到背诵的目的。
适当讲战争的背景,讲讲有关的文化常识,以正确评价曹刿有关战争的论述,从而达到重点、难点的突破。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就此战例做了精辟分析。
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叙此战的《曹刿论战》一文。
二、朗读课文,解决读音和停顿问题1、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在听读时,注意自己感觉读得不准的字音,以及停顿不对的句子。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教师引导评点,指出其朗读的优点以及存在的语音、停顿问题。
3、解决有关字音问题。
曹刿(gùi) 又何间焉(jiàn) 肉食者鄙(bǐ)牺牲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登轼而望之(shì)吾视其辙乱(zhé) 夫战,勇气也(fú) 望其旗靡(mǐ)4.解决有关句子的停顿。
九年级语文下册 21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 21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0b1384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59.png)
师:你来表演这个动作,可以吗?
(学生手搭凉棚,做了一个朝远处望的动作。)
感受人物形象
四、分析战争胜利的原因
问:战争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呢?请同学们走进文本,寻求原因,或提出质疑。
请同学们了解一下故事发生的背景。
战役出乎人的意料,强大的齐国竟然败在了弱小的鲁国手里,原因何在,就让我们走进本课,寻找答案吧!
了解《左传》文学常识
播放课件
二、读准音,读顺文,读懂意
同学们都知道学习文言文,朗诵对掌握古文字义非常重要。
问:根据自己学习积累,和自己对本节课的预习,如果老师来X读,你们认为我应该注意些什么?
教师有感情朗诵。学生学读。
播放背景音乐
诵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顿重音指导
三、 演角色,品人物,释疑难
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下面分小组快速解释全文。
课件出示重点字词翻译。
大家已基本疏通了文意,我想由大家推荐两个同学来分别扮演鲁庄公和曹刿,将文中人物的对话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演一场课本剧。
学生推荐了两名同学分别扮演鲁庄公和曹刿
《曹刿论战》
一、教材内容分析
《曹刿论战》选自《左转﹒庄公十年》。本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本文简明而完整地记录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齐鲁长勺之战,但是文章没有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全文的关键是“远谋”一语,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的“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对比。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寓知识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教
学设计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能力目标:
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情感目标:
学习曹刿为国家着想、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曹刿、庄公的人物形象;
2、曹刿的“远谋”和庄公的“鄙”。
三、教学难点:
1、巧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
2、“论”战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点拨法。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尘埃,在时间的长河中逆流而上,走进硝烟弥漫的古战场,去看春秋战国时发生在齐鲁之间的长勺之战,这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
同学们,你们知道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齐国,又是谁在这场战役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曹刿论战》这篇课文探个究竟。
(板题)板课题:曹刿论战《左传》
二、介绍相关知识,熟悉课文背景
1、了解背景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
公元前685年刘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
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起兵迎击。
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
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2、关于《左传》
《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
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
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三、出示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知识。
2.赏析人物。
四、书声琅琅读通文意
1、自由读
要求:圈出不认识的字词
2、明确幻灯片上的生字词。
刿(guì)又何间焉(jiàn)鄙(bǐ)弗敢专也(fú)小惠未编(biàn)玉帛(bó)小信未孚(fú)公与之乘(chéng)辙(zh é)夫战(fú) 轼(shì)旗靡(mǐ)
3、指名读,互评
4、全班齐读全文
5、与同学交流了解课文的大意。
幻灯片出示难理解的字词句:
古今义:
1、伐:齐师伐我
古义:攻打
今义:砍伐
2、间: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
3、牺牲:牺牲玉帛
古义:猪、牛、羊等祭品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鄙:肉食者鄙
古义:鄙陋,目光短浅
今义:卑鄙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注释给给文翻译。
句式:
1、十年春,齐师伐我。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2、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
译文:有做大官的人在出谋划策。
你又何必参与呢?
3、小惠未,民弗从也。
译文:这种小恩小惠,还没有普遍施赐,老百姓不会跟随你的。
4、可以一战。
译文:可以凭这个去打仗。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没了。
6、齐读全文
五:品读多侧面赏析人物
师:通过对课文的翻译,大家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大意,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地探索了。
我国古代的历史著作不仅仅是为了记事,更多的时候是在写人。
下面请谈谈文中的人物留给你的印象。
1、小组讨论:
师:曹刿、鲁庄公是怎样的人?(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
)生各抒己见
2、分析人物
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
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鄙”: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但他又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白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2、采用表演方式,最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又达到了背诵的要求。
师:既然课文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如此精彩,那让我们来尝试一下,看看我们能否将课文中的对话绘声绘色地读出来,将课文中的动作活灵活现地演出来。
请一、二、三组的同学准备第一段的朗读;四、五、六组的同学准备第二段的表演。
(学生准备)师:大家准备好了吗?我想先问一下,等会儿朗读和表演的时候,我们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师:归纳明确(学生表演)
六:拓展提高
师:那大家不妨探讨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鲁国在长勺之战中以弱胜强呢?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还有那些?
七、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熟读了这篇课文,对文章内容做了整体感知,多侧面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