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收入案例讨论材料
财政系统以案促改典型案例剖析
背景财政系统以案促改是指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推动改革。
财政系统作为国家财政管理的核心部门,承担着宏观调控、资源配置和社会公平等重要职责。
在执行职责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需要通过典型案例剖析来发现问题,并推动相关改革。
案例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背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我国财政领域的一大难题。
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庞大、风险集中、还本付息压力较大,一些地方政府面临着严重的债务风险。
这不仅影响到地方政府的财务状况,也对整个国家经济稳定造成了潜在威胁。
过程针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中国财政部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措施。
首先,在监管层面加强了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管力度,要求各级政府加强对融资平台的审计和风险评估。
其次,推动地方政府进行债务置换和债务重组,减轻债务压力。
此外,财政部还提出了加强地方政府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措施,以确保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可控。
结果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各级政府更加重视对融资平台的监管,加强了风险防范意识;同时,通过债务置换和重组等手段,一些地方政府成功减轻了债务压力;此外,加强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也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更好的财政支持。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保障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可控性。
案例二:公共财政支出效益低下背景在一些领域和项目中,公共财政支出效益不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不仅浪费了国家资源,也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
过程针对公共财政支出效益低下的问题,中国财政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了对公共财政支出项目的审计监督,严格控制项目的决策、执行和绩效评估。
其次,推行绩效管理制度,要求各级政府和部门按照绩效目标进行预算编制和执行。
此外,财政部还加强了对公共财政支出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结果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我国公共财政支出效益得到了明显提升。
审计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有效防止了资源浪费和腐败现象;绩效管理制度的推行促使各级政府更加注重项目绩效,并优化资源配置;监督检查机制的加强使得公共财政支出更加规范透明。
公共预算相关案例
公共预算相关案例那我给你讲一个小县城的公共预算案例吧。
咱们就叫这个小县城为平安县。
平安县的财政部门每年都要做公共预算呢。
一、收入预算这一块。
1. 税收收入。
平安县有不少小企业,像那些做特色手工艺品的小作坊。
税务部门就估计着这些企业每年能交多少税。
比如说,有个做木雕的小厂,每年销售额大概是50万,按照相关的税率,大概要交5万的税。
把全县类似这样的企业税收一加总,就是企业税收的一个预算数字。
还有老百姓买东西交的消费税呢。
县城里有个大商场,人来人往的。
财政部门就根据商场过去的销售额增长情况,预估今年消费税能有多少。
要是商场去年销售额是1000万,预计今年增长10%,那消费税的预算也能相应地提高一些。
2. 非税收入。
平安县有几个旅游景点,景区的门票收入就是非税收入的一部分。
县财政部门就看过去几年游客数量的变化。
要是去年因为新开发了一个很有趣的景点,游客增加了20%,那今年就会考虑把门票收入预算也提高一些。
还有政府部门的一些收费,像办理营业执照的收费之类的。
虽然现在很多收费都在减免,但还是有一些必要的服务性收费。
他们就根据往年办理执照的数量和收费标准,大概算出这部分的收入预算。
二、支出预算方面。
1. 教育支出。
平安县的学校可不少,从小学到中学都有。
县财政得给学校拨钱买教学设备、发老师工资等。
就说平安小学吧,有50个老师,每个老师平均工资一年6万,这就是300万的工资支出。
再加上要买新的电脑、投影仪等设备,估计要20万。
所以给平安小学的预算就得有320万左右。
而且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每年这个预算还得适当往上调。
还要考虑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呢。
平安县有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财政部门就要预算出足够的钱来给他们发放助学金,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
2. 基础设施建设支出。
县城里有几条路坑坑洼洼的,得修。
财政部门就得算修路的成本。
比如说要修一条2公里的路,每公里预计造价50万,那就是100万的预算。
这还得考虑到可能遇到的一些特殊情况,像地下管道的迁移等,所以预算还得留一点余量,可能就定到120万。
案例61 财政部多收了九千亿最该对谁有好处?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
案例6.1 财政部多收了九千亿最该对谁有好处?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表示,预计今年全年财政收入将达到3.9万亿元左右,与去年相比可增收9000亿元。
(《第一财经日报》12月20日)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了是好事,可以让财政支出发挥出更有效的作用,可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
然而,作为个体的纳税人,我想问:国家财政收入多收了9000亿元,对我有什么好处?首先,该不该降低税负?国家财政收入绝大部分来自税收。
税收的增加,与经济发展有关,更与税负有关。
事实上,我国也是高税负国家。
世界银行与普华永道近日联合公布了全球纳税成本调查报告。
中国以每年872小时的纳税时间、47项需缴纳的税种、烦琐的税务条目和落后的纳税手段,在175个受调查的国家(地区)中纳税成本高居第八位(《北京商报》2006 年12月19日)。
在国家财政收入连创新高的今天,我们应该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负、严征管的指导思想调整税收政策,如减少税种、降低税率、降低征税成本、“两税合一”等,进一步减少纳税人的纳税负担。
其次,应该补交“陈年欠账”。
我国公共教育投入的目标是GDP的4%,本来就很低,但就是这么低也从来没有达到过,而且投入重城市轻农村、重“重点学校”轻“普通学校”,甚至城市一间教室的投入,相当于偏远地区一所农村小学的全部家当。
近年来,大学收费越来越高,尽管有助学贷款和希望工程等资助,但还是屡屡发生上不起大学的悲剧。
在国家财政收入连创新高的今天,“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誓言,也该变成现实了。
再就是增加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投资,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民生。
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用钱的地方太多,国家财政也往往捉襟见肘,很多想办的事情办不了或办不好。
随着国家财政收入的逐渐增加,应该还一还“陈年欠账”,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比如把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进一步扩大范围。
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了9000亿元,于国于民都是好事,但前提是用好这笔财政收入。
财政所问题讨论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财政所面临的问题,并分享一些我的思考。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信任和支持,让我有机会在这个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一、当前财政所面临的问题1. 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但支出压力也在不断加大。
尤其是基层财政所,在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入较大,收支矛盾日益突出。
2. 财政资金管理不规范。
部分财政所存在资金管理不严格、财务制度不健全、报销审批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导致资金浪费、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3. 财政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随着财政工作的日益复杂,对干部队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然而,部分财政所干部业务能力不强、服务意识淡薄,影响了财政工作的正常开展。
4. 财政信息化建设滞后。
在信息化时代,财政所的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部分财政所信息化建设滞后,影响了财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针对问题的讨论与建议1. 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民生支出优先;二是强化预算执行,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三是加强财政监督,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2. 规范财政资金管理,健全财务制度。
一是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审批程序和责任追究;二是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三是推行电子化报销,简化报销流程。
3. 提升财政干部队伍素质,强化服务意识。
一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二是开展廉政教育,增强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三是树立服务意识,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4. 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加大财政信息化投入,完善财政信息系统;二是加强财政数据分析和应用,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三是推广财政信息化成果,提高财政工作透明度。
三、加强财政所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能1.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加强考勤管理,确保干部按时到岗;二是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加强内部审计,防范廉政风险。
财政学案例分析新
财政学案例分析新目录一、财政理论与实践 (2)1.1 财政学的起源与发展 (3)1.2 现代财政理论 (4)1.3 财政政策与经济调控 (6)二、财政支出案例分析 (6)2.1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8)2.2 财政支农政策效果评估 (9)2.3 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分析 (10)2.4 基础设施投资与财政支出效益 (11)三、财政收入案例分析 (13)3.1 税收原则与税制建设 (14)3.2 企业所得税政策效应分析 (15)3.3 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探讨 (17)3.4 流转税制改革对经济的影响 (18)四、财政管理案例分析 (20)4.1 国有资产管理与财政监督 (21)4.2 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践 (22)4.3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23)4.4 财政风险防范与控制 (25)五、财政政策案例分析 (26)5.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28)5.2 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29)5.3 财政政策应对经济波动的策略选择 (31)5.4 财政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 (32)六、国际财政案例分析 (33)6.1 国际财政协调与合作机制 (34)6.2 发达国家财政政策调整及启示 (36)6.3 新兴市场国家的财政风险与挑战 (37)6.4 国际财政透明度和问责制的推进 (39)七、财政学案例教学与研究方法 (40)7.1 案例教学在财政学教学中的应用 (42)7.2 财政学案例研究的理论框架 (43)7.3 案例分析的步骤与技巧 (45)7.4 财政学案例研究的创新与拓展 (46)一、财政理论与实践财政学案例分析新旨在深入探讨财政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在这一段落中,我们将概述财政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财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财政收入、支出、管理及与国民经济之间关系的学科。
其理论框架涵盖了公共财政、税收、财政支出、财政政策等方面。
财政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政府如何通过税收、公共支出和财政政策等手段,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请分析案例中体现的我国公共财政的职能
请大家根据所给案例材料,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字数不少于400字。
义务教育真正免费了
自2007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将全部免收学杂费,同时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将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
即免收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2008年秋全国城市也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
这样一来,多年来我国义务教育由消费者承担部分成本的现象终于解决了,义务教育终于实现了国家买单。
请分析案例中体现的我国公共财政的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职能主要有: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义务教育实现了国家买单体现了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导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远行两个基本方面。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
机会公平的最低要求是每个公平都有接受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机会,这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人人平等的起点,更是现代化社会公平基本人权的体现。
教育公平还是解决社会贫富差距的最终手段。
没有教育公平,公民就不可能接受良好的教育,社会就无法创造出强大的中等收入人群,和谐社会也将推动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社会保障。
教育公平的实现有赖于政府的作为,教育公平理当是公共财政体制教育投入的最终目标。
过去由于我们公共财政对教育投入总量不足,导致了教育产业化和教育腐败,加剧了教育资源的配置的不均衡性。
由于我们教育的供给与需求长时间存在严重的缺口。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加强,公共财政为更有效更均衡的配置资源,开始实行义务教育免费。
财政检查典型案例范文
财政检查典型案例范文一、国有企业财务违规案例近年来,国有企业财务违规行为屡见不鲜。
以某国有企业为例,该企业在财务报表中虚增利润,隐瞒亏损情况,违反了财务规范和会计准则。
经过财政检查,发现该企业存在虚假销售、虚增成本和涉嫌挪用资金等问题。
该案例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对国有企业财务监管的重视。
二、地方政府财政违规案例某省级地方政府在财政收支方面存在严重违规行为。
通过财政检查发现,该地方政府违反了财政纪律,大规模违法挪用资金,致使财政收支失衡,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该案例揭示了地方政府财政管理的薄弱环节,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地方财政监管的关注。
三、企业税收逃避案例某跨国企业为逃避税收,采取虚构交易、转移定价等手段,将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地区,从而避免了高税率地区的税收。
经过财政检查,揭露了该企业的税收逃避行为,引起了国家税务部门的关注。
该案例表明了企业税收逃避对国家财政的危害,也促使了相关税收政策的改进。
四、金融机构违规操作案例某银行在贷款发放和风险控制方面存在严重违规行为。
通过财政检查,发现该银行违反了相关规定,大规模发放高风险贷款,导致不良资产比例飙升,给银行业带来了严重风险。
该案例引发了对金融监管的关注,也促使了银行风险管理的改进。
五、公共财政资金滥用案例某政府部门在使用公共财政资金方面存在滥用行为。
经过财政检查,发现该部门违反了财政纪律,将公共财政资金用于个人消费,甚至用于非法活动。
该案例揭示了公共财政资金管理的漏洞,也引发了对公共财政资金使用的关注。
六、财政拨款不当案例某政府部门在财政拨款方面存在不当行为。
经过财政检查,发现该部门将财政拨款用于无关项目,或者将拨款用于个人利益,违反了财政纪律和法律法规。
该案例引发了对财政拨款管理的关注,也促使了相关政策的改进。
七、非法集资案例某公司通过非法集资活动,违反了财政法规和金融监管规定。
财政检查发现该公司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大量投资者参与,但实际上并没有进行真实的投资活动。
财政系统以案促改典型案例剖析
财政系统以案促改典型案例剖析财政系统以案促改典型案例剖析近年来,我国财政改革一直在积极推进,其中以案促改成为一种重要的改革方法。
财政系统以案促改,即通过案例的剖析和总结,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这种方法既能从具体案例出发,又能系统性地推动整个财政体系的改革和提升,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一、案例概述以案促改的典型案例有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之一就是西藏自治区财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西藏长期以来是我国的重点扶贫区,然而由于地理条件限制、经济基础薄弱等原因,西藏财政收入一直偏低,需求大而资源少的困境十分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西藏自治区财政系统以案促改,开始进行财政体制改革,从而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
二、问题分析在西藏财政发展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几个主要问题。
首先是财政收入严重不足,导致财政支出无法满足基本需求,尤其是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有限。
其次是财政资金管理不规范,存在挤占挪用等问题,导致投资效率低下,工程建设质量参差不齐。
最后是财政改革机制不健全,导致一些改革措施无法有效实施。
三、改革措施针对上述问题,西藏自治区财政系统在以案促改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首先是加大对西藏的财政扶持力度,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增加其财政收入,弥补其财政短板。
其次是完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管理、审计监督等环节,防止财政资金的滥用和挪用。
最后是加强对西藏的财政改革政策支持,包括改革激励机制、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等,促进改革举措的落地实施。
四、改革成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实施后,西藏自治区财政系统以案促改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
首先是财政收入有了大幅增长,财政自给自足能力得到提升。
其次是财政资金使用更加规范,特别是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有了明显的改善。
最后是财政改革机制更加健全,促进了西藏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全区民众带来了更多的实惠。
五、个人观点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财政系统以案促改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改革方法。
财政学典型案例分析
财政学典型案例分析第一篇:财政学典型案例分析财政学案例分析案例1:某幢旧式楼房,屡次发生失窃事件,原因之一是该居民楼里各单元没有加装公共防盗门。
每次失窃案发生以后,大家都希望楼里能装上一扇单元防盗门,各家进出有钥匙,朋友来了就在楼下通过电话喊一声,使整幢楼的安全性增加。
但防盗门一直没有装上。
向单位房管部门反映,说是住在楼里的已经不完全是本单位的人,费用难以协调;再说这些住房已经出售给私人,装防盗门应该由居民自己出钱。
于是该居民楼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之中,没有一个机构出面负责解决“装防盗门”这样的公共事务。
分析:这是一个安全问题政府提供的问题,先看着防盗门问题能否通过私人方式去解决。
在没有加装单元防盗门的情况下,一些最担心家里被盗、被抢的人首先出资给自己家里加装防盗门。
对个人来说,这要花更多的钱,但比起费时费力地去搞“制度创新”还是合算的。
从长远来讲,由于有钱的人加装防盗门,窃贼的盗窃难度大了,成功概率低了,盗窃行为的净收益小了,边际收益降低。
因此,窃贼要么设法提高盗窃技能,要么就是光顾那些不装防盗门的家庭。
这样一来,那些原以为自己没有多少钱,小偷不会光临,毋需加装防盗门的家庭会受到损失。
最后的结局是:不管有钱还是没钱、钱多还是钱少,家家都装防盗门。
对每一个家庭来讲,投资于防盗门的支出与自己对家庭财产被盗的预期损失是相关的。
也就是说,盗窃的预期损失越大,投资防盗门的愿望和实际投资越大;盗窃的预期损失越小,投资防盗门的愿望和实际投资越小。
就整幢楼而言,每个家庭用于防盗门的支出远远大于统一安装一扇单元防盗门的费用,两者之差额,代表一种制度成本,它并没有带来社会福利,却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如何以公共方式提供的安全服务——加装防盗门成为可能?这种事情该由谁来管?怎样管?其实,加装单元防盗门应该是政府管的事,因为“安全”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
第一,如果没有公共治安,犯罪必定泛滥,个人用于防治犯罪的成本大量增加,全社会用于防治犯罪的总支出也增加,不如建立公共治安体系来得经济,而防盗门的安装正是公共治安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财政学案例分析范文
《财政学》案例分析前言近年来,全国许多高校都有一些《财政学》案例分析,它们基本是以案例库的形式出现的。
这种形式,虽然往往设计精巧,却不易提起读者学习的兴趣。
而从内容上看,有些案例直接照搬国外,不完全切合我国实际;有些案例则陈旧老套,没有时代感也缺乏现实针对性。
我们组织的《财政学》案例分析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有所突破:从内容上看,案例的时代性强,一方面紧密联系我国财政改革实践,另一方面,也注意了典型的国外财政案例的选取。
这些案例都是从近期财经信息中精心挑选的,都能较好地反映《财政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而具体的案例分析虽然三言两语,却也能精辟独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形式上看,《财政学》案例来源于经济生活实践,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说明的原理对内容有选择地作了增删、节选和重新加工,其中尤其突出了学者的观点。
这一方面使得具体案例和学者观点条分缕析,文章结构清晰明了;另一方面也能尽量保持原文的精要,使初学者既能理解相关的财政学原理,也能体会到学者名家的生花妙笔和解决财政问题的独特思路。
为了更好地让初学者领会财政学原理,笔者将财政学原理拆分在包括导论(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财政支出概述、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财政收入概述、税收原理、税收制度、国债原理、国家预算、预算管理体制、财政平衡、财政政策、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问题等十三章内。
而每一章划分成数节,每节原理的阐释具体包括案例、简要分析、思考题和原理综述四个部分。
《财政学》案例分析是财政学初学者登堂入室的利器;而对于那些对财政学已有一定把握者来讲,通过《财政学》案例分析你也可以管窥我国《财政学》研究的发展状况,仔细研读,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我们希望,《财政学》案例分析能够切实地促进学习者对于财政学的学习兴趣,对从事《财政学》教学工作的同行也有所启发。
鉴于笔者水平有限,其中或有错误和遗漏之处,敬请专家、学者和读者批评指正。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一节政府与市场一、案例及分析(一)案例1.1:分拆垄断企业,能否解决问题?1、分拆微软,打破垄断2000年美国地方法院法官杰克逊法官的初步判决,几乎吸收了司法部全部反微软的观点。
虚增财政收入违法案例
虚增财政收入违法案例
咱来说个虚增财政收入的违法案例哈。
就说有个小县城,那儿的某些官员啊,脑子一热就想让财政收入的数字好看点。
咋干的呢?他们找了一些当地的企业,然后给企业“出主意”。
比如说有个做小加工厂的企业,本来一年实际利润交完各种税之后,反映在财政收入上就那么点儿钱。
但是这些官员呢,就和企业老板商量,让企业虚报销售额。
本来只卖了100万的货,硬让报成300万。
这企业老板一开始也不愿意啊,可官员就各种“威逼利诱”,什么以后在政策上照顾啊之类的。
企业就只好配合着虚报了。
这虚报之后呢,增值税啥的按照虚报的销售额一交,在账面上看,财政收入一下子就增加了好多。
可这事儿能瞒得住吗?纸包不住火啊。
后来上级部门来审计的时候,发现这个小县城同类型企业的销售额都高得离谱,和实际市场情况严重不符。
再一查账目,发现好多交易记录都是伪造的,根本没有真实的货物运输或者销售凭证啥的。
这事儿一曝光啊,那些官员可就倒大霉了,这可是严重违法的事儿啊。
虚增财政收入,这就像是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贴的还是假金,损害的可是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呢。
你想啊,这虚报的财政收入让上面以为这个地方发展得很好,资源分配啥的都会出现错误判断,老百姓也得不到真正该有的发展实惠。
所以啊,这种事儿可不能干,干了准没好下场。
矿山资源税收与公共财政收入
矿山资源税收与公共财政收入矿山资源税收一直是各国政府公共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尤其在资源丰富的国家,矿山资源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更大。
我国作为一个资源大国,矿山资源税收在公共财政收入中的地位也日益显著。
本文将从矿山资源税收的定义、矿山资源税收的现状、矿山资源税收对公共财政收入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矿山资源税收的定义矿山资源税收是指政府针对矿山企业开采和利用矿产资源所征收的各种税费。
这些税费包括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矿权使用费等。
矿山资源税收的主要目的是调节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同时增加政府的公共财政收入。
矿山资源税收的现状我国矿山资源税收的征收和管理目前正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矿山资源税收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资源税的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提高了资源税的税率等。
这些改革措施使得矿山资源税收在我国公共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年提高。
然而,当前矿山资源税收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税率偏低、税收征管不规范等,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矿山资源税收对公共财政收入的影响矿山资源税收对公共财政收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公共财政收入:矿山资源税收是政府公共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随着我国矿山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矿山资源税收在公共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对于缓解我国财政压力、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调节资源开发和利用:矿山资源税收制度通过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调节,可以促使企业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这对于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3.促进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发展:矿山资源税收在资源富集地区的公共财政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矿山资源税收的合理调节可以促进资源富集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4.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矿山资源税收制度可以促使企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浪费。
这对于提高我国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文-剖析农村公共财政:乡镇财政的困境和成因——对中西部地区乡镇财政的案例研究
剖析农村公共财政:乡镇财政的困境和成因——对中西部地区乡镇财政的案例研究' 内容摘要: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地方遇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困难。
“吃饭财政”和“负债财政”成为普遍的地方财政形态。
本文通过对江西和河南一些乡镇财政运作过程的个案研究来探索乡镇财政陷入困境的原因,认为现行财政体制造成的收入上敛以及地方支出沉重是重要原因之一。
文章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改革乡镇财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公共财政/乡镇财政/地方财政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地方基层财政问题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受到学术界和政策研究界的强烈关注。
第一个方面的原因是和中国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改革财政体制、建立公共财政的努力在一起的。
1994年,中国对中央和省的财政体制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在全国实行同一的分税制体制。
这个改革一方面将税务和财政分开,明确了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另一方面在事权的划分上也更为具体:中央政府主要承担国防、外交、中央统管的基本建设投资等全国性公共事务,地方政府则负责本地行政、公共安全、基本建设、城市维护和建设、、教育、卫生等地方性公共事务。
不难看出,在事权的划分上这个体制更加符合公共财政原则。
从支出方面来看,中央无疑减少了对地方支出的限制,财政支出更加分权了①。
但是,分税制改革仅仅是明确了中央和省的财政关系,那么在省以下,尤其是县乡两级基层财政中分税制改革到底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呢?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对比分税制改革的前后,至少县级财政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县级财政的职能开始从办企业、转移到教育、地方安全等公共品的建设方面来,尽管问题还比较多(黄佩华,1999;世界银行,2002)。
但是,乡镇财政作为中国各级财政体制中最为基础的一级,其公共财政建立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则缺乏实证研究。
就已有的文献来看,东部发达地区的公共财政建设情况较好,但是中西部地区则是发生了和公共财政原则相比较为严重的“偏离”,甚至干脆就是“吃饭财政”,且债务缠身,陷入困境,根本谈不上公共财政(周飞舟,2002;谭秋成,2002;汪涣生、彭先发,2001)。
xx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案例分析
XX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XX镇在XX县的西大门,是由五个小乡镇合并而成的农业大镇,镇域面积3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万亩。
管辖18个村、2个社区,全镇总人口达7.5万人。
特殊的镇情决定了我们要走“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之路。
自2009年我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实行以来,我镇共实施完成项目20个,总投资万元,其中获得财政奖补资金万元。
涉及到水利、道路、环卫、农民活动场所等,覆盖全镇20个村、社区,农村居民参与面达100%。
其中水利项目个,整治水渠公里,配套建筑物道;农村道路项目个,新建、修建农村道路公里。
我镇按照关于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实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规定,以农民自愿出资为基础,以财政奖补资金为引导,以社会投入为补充,以充分发挥基层民主作用为动力,逐步建立筹补结合、多方投入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我镇“一事一议”典型案例在推进农村“一事一议”进程中,涌现出一些典型村庄,以下我们将通过七塔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案例分析,该村的“一事一议”项目,涉及的通组路路段一共长米、宽米,在我镇项目中是路段最大,跨度最大的一个。
为保证道路的铺设能够正常运行,如期完工,村两委干部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该村党员、干部带头修路,用三年实践证明,我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推动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调动了农民参与农村公益事业的积极性,群众要求建设、参与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也改善了村容村貌及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从以前“事难议”到“主动议”,从“等、靠、要”到主动出资出劳,从要我干到我要干,从分散投入到整村推进,转变了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
在实施建设过程中,村组民主选举产生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小组和工程民主理财小组,增加了工程各项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村民自治的意识和能力,有效促进了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最后改善了干群关系,密切了群众关系。
公共经济学京州市财政案例
公共经济学京州市财政案例第一部分:京州市财政现状及问题分析1.1 京州市财政收入结构分析京州市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财政拨款等。
税收收入主要来自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
非税收入主要包括资源税、土地出让收入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等。
财政拨款主要用于政府预算内的支出。
1.2 京州市财政支出结构分析京州市财政支出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支出。
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水利、能源等方面的投资。
社会事业发展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
行政管理主要包括政府机构运行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支出。
1.3 京州市财政问题分析(1)财政收入不稳定: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京州市财政收入存在波动性较大的问题,导致财政支出难以稳定。
(2)财政支出过大: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需求的增加,京州市财政支出压力较大,超过了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
(3)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京州市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存在浪费和滥用的问题,导致财政支出的效果不明显。
(4)财政债务压力增加:由于财政支出的增加,京州市财政债务压力逐渐增加,对财政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第二部分:京州市财政改革措施建议2.1 加强财政收入管理(1)优化税收政策:通过减税降费等措施,促进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增加税收收入。
(2)拓宽非税收入来源:完善资源税征收机制,加强土地出让管理,提高非税收入的贡献率。
(3)加强财政拨款管理:优化财政拨款的分配机制,确保资金合理使用,提高财政拨款的效益。
2.2 控制财政支出规模(1)优化支出结构: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现象。
(3)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加强财政支出的监督和评估,确保财政支出的效果和效益。
2.3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1)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完善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财政学讨论
财政学讨论讨论主题:财政如何在社会公平里发挥作用学生:龚文艺班级:11级公管2班学号:222011602073042(一)一、财政含义:在国家产生以前,原始公社末期已经存在着从有限的剩余产品中分出一部分用于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经济现象。
但这只是集体劳动成果由集体分配,属于经济分配,还没有财政分配。
国家产生以后,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国家的存在,依靠政治力量,强制占有和支配一部分社会产品,以保证国家机器的运行和社会的发展,从而便从一般经济分配中分离出独立的财政分配,于是产生了财政。
由于社会生产方式及由此决定的国家类型不同,财政经历了奴隶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家财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和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历史演变。
资本主义国家及其以前的财政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对劳动人民进行的额外剥削,反映了剥削阶级对劳动人民的超经济剥削关系。
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消灭了剥削制度,它是服务于人民根本利益的国家财政,体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分配关系。
但是,不同类型的国家财政,一般具有下列共性:即财政分配的国家主体性、无偿性、强制性和社会基金性。
这些特性之间相互关联,使财政分配与其他经济分配相区别。
三、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有必要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全面认识和理解社会公正问题。
(一)公平主要变现(1)权利公平机会公平。
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活动,要求社会确保机会均等,这是实现权利公平的前提。
从有利于挖掘、发挥出每个人的潜能的要求来看,机会公平意味着要满足人的不同层次需要和不同人的不同层次需要,是一种立体状网社会公平正义——村务公开络式的公平。
这一方面要求社会多提供机会,另一方面社会制度安排要保证所有机会是均等的(2)规则公平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活动,要求规则必须是公平的,只有在规则公平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机会公平、权利公平,才能保证效率的提高。
财政政策案例分析
财政政策案例分析在进行财政政策案例分析时,我们通常会关注政策的制定背景、实施过程、效果评估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
以下是一个案例分析的正文内容: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各国政府纷纷采取财政政策来应对经济挑战。
本文将以某国在经济衰退期间实施的财政刺激政策为例,进行详细的案例分析。
一、政策背景在经济衰退期间,该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决定实施一系列财政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减税、增加公共支出、提供财政补贴等。
政策的制定基于对当前经济状况的深入分析,以及对未来经济趋势的预测。
二、政策实施1. 减税政策:政府降低了企业和个人的税率,以减轻税收负担,鼓励企业扩大投资和个人增加消费。
2. 增加公共支出: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如道路、桥梁和公共交通系统,以创造就业机会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3. 提供财政补贴:对于受经济衰退影响较大的行业,政府提供了财政补贴,以帮助企业维持运营并保护就业。
三、政策效果1. 经济增长:减税和增加公共支出的政策有效地刺激了经济增长,GDP增长率有所回升。
2. 就业率提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失业人员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失业率有所下降。
3. 行业复苏:财政补贴帮助受影响行业稳定了市场,避免了大规模的企业倒闭和失业。
四、政策评估虽然财政政策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大规模的财政支出增加了政府的债务负担,可能对未来的财政健康造成影响。
此外,减税政策可能导致政府收入减少,影响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数量。
五、改进方向1.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政府应更加注重财政支出的效率和效果,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2. 增强财政可持续性:通过提高税收效率和控制非必要支出,减少财政赤字,确保财政政策的长期可持续性。
3.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财政政策应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财政政策在应对经济挑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需要注意其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公共财政收入案例讨论材料
公共财政收入案例讨论材料课堂讨论资料(一)网民热议“月饼税”―征税应不应该盯住工薪阶层?据《经济参考报》2021年8月29日报道,近日,媒体报道称,据北京市地税局的工作人员介绍,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各公司中中秋节所发放的月饼在缴税范围内,需将月饼的市场价值加入到员工的工资内,然后按照工资标准的个税进行扣除。
除月饼外,单位所发的大部分福利都需缴税,如果有公司违规没有缴税,若有人举报,会进行相应处罚。
不少网民指出,公司给员工发放月饼等福利,已经包含消费税、增值税等税费,再把它算入工资扣除,不免有重复征税的嫌疑。
有网民指出,“房产加名税”、“月饼税”等税收的出现,其实反映出税收见缝插针的趋势,而且这种征税的对象是普通民众。
署名“周俊生”的博客指出,由于制度的不完善,我国个税征收出现了一些偏差,比如资本利得税长期处于“暂不征收”状态,灰色收入更是由于技术上的困难长期无法从税收上建立管理机制。
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导致工薪阶层成了个税的主力,而一部分收入渠道广泛的富人却心安理得处于个人征收的边缘。
因此,对于税务部门来说,更重要的是堵住这方面的漏洞,而不是盯住普通百姓口袋的“蝇头小利”。
(王宝梅)2021思考提示:1.理论切入点――税收作用、征税原则2.税收的收入与调节作用3.征税公平与效率原则4.两种观点冲撞――该征与不该征,说明理由(二)要不要开征房产税―92.9%的人表示房产税将影响自己的购房或住房计划“开征房产税”成为不少地方“两会”上的热门话题。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日前对全国3158名公众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87.7%的人关注有关开征房产税的新闻,其中37.1%的人表示“非常关注”。
在公众看来,目前开征房产税究竟会造成什么影响呢?此次调查发现,认为这会“抑制投机炒房,稳定房价”的人占了55.4%,但是担心“增加住房成本”的人也多达48.6%。
两者仅相差6.8个百分点。
如果特意询问中国“开征房产税对抑制投机炒房、稳定房价的作用大吗”,调查显示,认为作用较大或非常大的受访者占35.2%,认为作用“一般”的占32.0%,认为没什么作用的占21.2%,其余11.6%的人表示“不好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讨论资料(一)网民热议“月饼税”—征税应不应该盯住工薪阶层?据《经济参考报》2011年8月29日报道,近日,媒体报道称,据北京市地税局的工作人员介绍,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各公司中中秋节所发放的月饼在缴税范围内,需将月饼的市场价值加入到员工的工资内,然后按照工资标准的个税进行扣除。
除月饼外,单位所发的大部分福利都需缴税,如果有公司违规没有缴税,若有人举报,会进行相应处罚。
不少网民指出,公司给员工发放月饼等福利,已经包含消费税、增值税等税费,再把它算入工资扣除,不免有重复征税的嫌疑。
有网民指出,“房产加名税”、“月饼税”等税收的出现,其实反映出税收见缝插针的趋势,而且这种征税的对象是普通民众。
署名“周俊生”的博客指出,由于制度的不完善,我国个税征收出现了一些偏差,比如资本利得税长期处于“暂不征收”状态,灰色收入更是由于技术上的困难长期无法从税收上建立管理机制。
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导致工薪阶层成了个税的主力,而一部分收入渠道广泛的富人却心安理得处于个人征收的边缘。
因此,对于税务部门来说,更重要的是堵住这方面的漏洞,而不是盯住普通百姓口袋的“蝇头小利”。
(王宝梅)2011思考提示:1.理论切入点——税收作用、征税原则2.税收的收入与调节作用3.征税公平与效率原则4.两种观点冲撞——该征与不该征,说明理由(二)要不要开征房产税—92.9%的人表示房产税将影响自己的购房或住房计划“开征房产税”成为不少地方“两会”上的热门话题。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日前对全国3158名公众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87.7%的人关注有关开征房产税的新闻,其中37.1%的人表示“非常关注”。
在公众看来,目前开征房产税究竟会造成什么影响呢?此次调查发现,认为这会“抑制投机炒房,稳定房价”的人占了55.4%,但是担心“增加住房成本”的人也多达48.6%。
两者仅相差6.8个百分点。
如果特意询问中国“开征房产税对抑制投机炒房、稳定房价的作用大吗”,调查显示,认为作用较大或非常大的受访者占35.2%,认为作用“一般”的占32.0%,认为没什么作用的占21.2%,其余11.6%的人表示“不好说”。
尽管公众对房产税抑制投机,稳定房价的信心不明显,但开征房产税对公众的未来购房计划却影响明显。
调查发现,92.9%的人表示房产税将影响自己的购房或住房计划。
其中,45.9%的人表示会“暂缓购房”,24.9%的有房者将“不再买房”,12.1%的无房者“会买面积更小的房子”,10.0%的无房者“会租房住”。
思考提示:1.理论切入点——税收原则与税种作用2.房产税的一般性质与作用3.我国征收房产税的背景与意图4.现实中开征房产税的影响作用分析5.两种观点冲撞——赞成或反对,各方说明理由(三)北京地铁要不要告别“2元”时代—低价造成170亿元财政补贴包袱《光明日报》2013年7月17日刊登刘白的文章说,全程两元的地铁、四角的公交——北京的票价一直沪深等地市民羡慕。
不过,北京的地铁、公交可能也要按里程计价了。
据报道,一项由北京市交通委开展的“北京交通运输业经济统计专项调查”正在进行,这项年底出结果的调查将成为北京地铁公交涨价的依据。
北京地铁公交线路的票价政策已实行六年有余,六年间,深沪等地地铁票价多次随市场浮动,最高价格已超过10元。
一直保持两元标准为北京交通带来了“惠民”“公益”的名头,也带来了每年十几亿元的亏损、170亿元财政补贴的承重包袱。
在深沪地铁票价讨论的高潮阶段,曾有许多记者援引北京地铁的例子,力证即便交通运营考虑市场损益,仍应充分体现交通资源“公共性”的运营模式。
顶着普惠全民的帽子,北京交通每次微有涨价动向都会受到一种“道义”式的掣肘,这使得地铁价格脱离了市场,进入了一种事实上的计划控制。
北京地铁公交涨价受到围观,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件事背后隐藏着如何处理市场规则和社会福利关系的问题。
公司靠财政补贴维持以普惠所有阶层的方式肯定长久不了。
思考提示1.理论切入点——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2.地铁票价该不该补贴?补贴的效应怎样?3.应该如何减轻财政补贴压力?4.两种观点冲撞——赞成或反对,各方说明理由(四)政府补贴上市公司合理吗?据2013年《广州日报》4月17日报道,在目前已经公布年报的公司中,有1424家公司累计获得政府各种名义的财政补贴高达570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逾七成派给了国有企业。
不过,记者发现,有不少国企越补越虚,特别是53家央企或具有央企背景的巨头。
其中,中国远洋、中国铝业和中国中冶三大央企补贴了22亿元,但累计亏损达到247亿元。
对此,有券商分析师认为,政府补贴虽然名目较多,但“窟窿太大了,一个中国远洋一年是营业收入720多亿元,财政补贴9亿元,占比不到2%。
而且亏损已经超过百亿元了,即使补上10亿元、20亿元,也改变不了被ST的命运。
”更多的股民则关心这些补贴都是以什么名义下发?从上市公司年报中发现,政府补贴,其名目之繁多,令人眼花缭乱。
如东阿阿胶“良种驴扩繁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湖北宜化“鄂托克旗就业服务局大学生就业补贴”等。
而最主要的补贴为财政拨款、税收返还和补偿性收入。
如重庆钢铁在20.02亿元的补贴中,20亿元为政府的环保搬迁补助,用于弥补该公司2010年至2012年因环保搬迁增加的环保费用性支出及财务费用等经营成本。
另外,还有11.34万元的环境治理专项拨款摊销。
中国铝业的7.44亿元补贴中,电价补贴就达到5.60亿元。
而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的政府补贴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鼓励经营某些航线而给予的补贴。
思考提示1.理论切入点——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2.财政补贴的分类与作用3.上市公司的性质与财政对其补贴的意义4.我国财政对上市公司补贴产生的经济效应5.两种观点冲撞——赞成或反对,各方说明理由以上材料每班选定一个题,分为两派观点对话,以PPT展示,在课堂讨论交流,老师最后总结点评。
其余不上台讨论的同学选择如下讨论资料进行分析,写出分析报告,交老师评阅。
案例分析资料(一)中石化每天上缴税款8.8亿是财政幻觉?《中国经营报》4月1日刊登文章说,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两会上说,2012年中石化每天给国家上缴税款8.8亿元,国家支出的每100块钱里就有中石化的3块3。
傅成玉认为纳税够多,红利就该免了。
中石化确实上缴了巨额税金,但这些巨额税金中,绝大多数并非企业所得税等直接税。
数据显示,2012年中石化净利润635亿元。
按照目前企业所得税25%的税率计算,应纳企业所得税大致为158亿元。
而按照傅成玉每天8.8亿元计算,则去年中石化总纳税为3212亿元。
那这相差的3000亿元税金应该就是经营中缴纳的间接税,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
数据显示,去年中石化经营收入27860亿元,3000亿元的各项间接税,占此经营总收入的11%多一些,正好符合中国间接税税负的实际情况。
众所周知,企业所得税等直接税与商品税等间接税,是截然不同的。
直接税是将企业利润的一部分拿出来上缴给国家,这减少了企业的财富。
而间接税则不然,企业将此税收完全包含在价格之中,由消费者承担。
企业所起的作用仅仅是将千家万户消费者缴纳的税金,转缴税务部门而已。
目前,中国实行间接税为主的税制,其所制造的财政幻觉迷惑作用非常强烈。
人们弄不清自己的纳税实情,只知道国家有不少纳税大户,是国家财政的支柱。
而纳税大户则以他们缴纳的税实际上来自广大消费者提供的税金为筹码,讨价还价,谋取更多特权。
思考提示:1.理论切入点——直接税与间接税、税收负担、国企红利性质2.企业缴纳直接税与间接税的负担区别?3.国企缴纳所得税后应不应该再上缴红利?4.国企上交红利的性质与用途?(二)油品升级成本不应由消费者买单?《京华时报》2013年2月5日刊登文章说,近期的持续雾霾让公众视线转到国内长期使用的低标准汽柴油。
中石化日前承诺,今年年底前有12家下属企业的提高脱硫装置将全部建成投产,从明年起将全面供应国四标准油品,以降低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物。
有关研究机构测算,如果三大油企升级汽柴油的成本投入保守估计在500亿-600亿元,每升成本上升0.12-0.15元,其中70%-80%或将由消费者埋单。
但是否消费者付出了高价格就使用到了高品质油品呢?这与美国对比便能知晓。
我国目前的油价(含税)高于美国是一个公认的事实,而目前大部分地区(国三)油品的硫含量却是美国的5倍。
即使升级到国四标准,即硫含量低于50ppm 后,仍然高于目前美国的成品油排放标准(硫含量30ppm)。
显然,让消费者为油品升级成本埋单合理吗?另外,多年高油价带来的暴利积累使得石油企业有承担油品升级成本的能力。
中石化和中石油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总计超过1200亿元,预计2012年全年“两桶油”合计利润在1600亿元以上。
同时,油品升级所需设备、技术投入都是一次性的,石油垄断企业如果分几年摊销消化的话,压力将更小。
因此,在消费者用高价格买来低质油品、油企完全有财力承担升级成本的情况下,作为负责任的央企,如果让消费者为油品升级这本该分内应做之事埋单,显然说不过去。
思考提示:1.理论切入点——公共定价、央企红利、社会公平2.油品价格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3.油品升级成本应该由谁承担?4.如何看待央企红利、财政收入与社会公平?5.两种观点冲撞——(三)谁来填补养老金基金口?《新民周刊》2012年?第38期刊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封进的文章说,持续扩大的养老基金缺口必须得到填补。
谁来填补缺口?目前看有4个可能的来源。
一是国企红利。
我国约有国有资产33.8万亿元,国企红利每年已经超过1万亿。
2012年实际上缴比例约为7.4%,远低于欧美国家的20%-60%。
若能将上缴比例提高到20%,则可有近2000亿的补贴用于养老保险。
二是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
我国有外汇储备约3.4万亿美元,占GDP约50%,占全球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一。
我国已经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主权财富基金,期望通过更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提高储备资产的收益率。
用主权财富基金的收益补充养老基金是许多国家的做法。
三是社会保障基金。
这一基金成立于2000年,主要用于应对今后的养老保险基金危机。
如果今后有更多的国企红利、外汇储备投资收益划拨到社保基金,国家财政通过社保基金补贴养老金缺口不失为一种办法。
四是直接增加财政预算。
加大财政对养老金的补贴是社会公平的需求,也是政府对之前养老金改革中的隐性债务埋单。
思考提示:1.理论切入点——社会保障与财政支出2.养老基金缺口如何形成?3.弥补养老基金缺口的途径有哪些?4.为什么不能单由财政一家来负责?5.两种观点冲撞——(四)养老金“双轨制”还要走多久?养老金“双轨制”是近两年的热点话题。
“双规制”指不同工作性质的退休人员实行不同的养老金制度: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退休实行由财政统一支付的退休养老金制度;而企业职工则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