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安仁导学案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4篇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4篇《舟过安仁》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舟过安仁》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借助图画及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意。
3、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及图画中两个小孩的聪慧、顽皮,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4、把古诗编成故事。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小黑板板书:小练笔要求及《稚子弄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首诗,诗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我们在一年级时学过《牧童》,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回顾。
(齐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过度:童年捕蝉的经历是那样的有趣,也勾起了老师对另一首描写儿童生活诗的回忆。
(教师背诵:《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是伟大的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有关儿童生活的诗作。
是的,他就是这样一个童心不泯的诗人,他的诗以写田园生活为主,是南宋四大家之一(尤袤、陆游、范成大)。
今天他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做了一首诗,是什么情景呢?我们一起看图画。
二、学习古诗1、看图,说图意。
打开书,看到这幅图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问?(生自由汇报,教师梳理学生一两个关键问题,留在理解诗意时解决)2、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出示《舟过安仁》,要求自由练习朗读——抽生读(2个)——男、女读——齐读(重点指导“篙”、“棹”的读音及“遮”的写法)3、学习古诗: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1、借助注释或工具书。
2、借助插图。
3、发挥想象)(1)自学,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
a、理解诗题、词语、诗句。
《舟过安仁》教案设计

《舟过安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舟过安仁》全诗。
2.掌握诗中的生字词,了解诗人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3.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感悟诗人的情感。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意象,感悟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表达技巧,把握诗人的创作意图。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相关资料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论: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江南水乡吗?那里的风景如何?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的诗歌——《舟过安仁》。
二、作者简介1.介绍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为“宋代四大诗人”。
2.讲解杨万里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创作风格。
三、诗歌解析1.通读全诗,理解诗意。
2.分析诗中的意象:安仁、烟雨、江南、轻舟、小桥、流水等。
3.讲解诗中的表达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
4.感悟诗人的情感:对江南水乡的喜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诗中意象的理解。
2.请同学们分析诗中的表达技巧。
3.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五、作业布置1.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读后感。
二、诗歌解析1.深入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情感变化,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诗中情感的理解。
2.请同学们探讨如何运用诗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作。
四、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2.分析诗中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作业布置2.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鉴赏练习。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鉴赏文章。
二、诗歌拓展1.介绍与《舟过安仁》相关的诗歌,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2.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诗歌的异同,提高审美能力。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优秀模板5套)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优秀模板5套)舟过安仁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报告诗句的意思。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重心: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报告诗句的意思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学习难点:理解后两句诗并体会诗人的情感学前准备:小黑板学习过程:一、预习探究游玩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游玩,你们愿意和老师配合吗?生:愿意师:请同学们听好游玩要求:请你根据老师的提示猜一名人物的名字。
猜到的同学可以抢答提示一:此人性别男,生于1127年,卒于1206年提示二:此人是一名诗人,字廷秀,号诚斋提示三:他的诗一善写田园知名,我们曾学过他的诗文:《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他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生:杨万里师:很好!你们猜对了,他就是杨万里,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板书课题:舟过安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生汇报(2-3人)师:那诗人坐着小船路过安仁的时候,到底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乘着诗词的飞船,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去分享吧!二、合作交流划节奏读诗文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注意要读准字音生自由朗读指生读师范读师:请你根据老师的范读,画一画诗的节奏生读诗划节奏师板书诗的节奏指生根据诗的节奏再读抓重心明诗意师:请同学们,在读古诗,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是你不懂的?生结合书中的注释理解诗文,质疑生汇报交流自学收获(重心引导学生理解“怪生”和后两句诗的意思)师:看来同学们理解的都很好!三、品读感受想诗境悟诗情师:再一次读读诗文,想想这首诗给你留住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多说、多想,保证学生的回答时间)思考:当诗人看到两个小孩“收篙停棹坐船中”的情景时,心情怎样?看到了两个小孩,用伞使风,诗人的心情又怎样?生汇报交流(可以结合当时的环境充分的展开自己的想象)吟诗句诵诗篇师:如此有趣的一幕,如此可爱的诗人,用我们的读书声表达出你也向往这样的生活。
《舟过安仁》语文教案

《舟过安仁》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
(2)理解诗歌的字词含义,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舟过安仁》。
(2)理解诗歌的字词含义和主题思想。
(3)掌握诗歌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的写作手法和意境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杨万里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提问学生对诗歌的认知,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读音和语气。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诗歌讲解:(1)教师讲解诗歌的字词含义、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5. 应用拓展:(1)学生进行诗歌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
(2)学生朗读、背诵诗歌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1)学生诗歌翻译练习的准确性。
(2)学生创作诗歌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3. 综合评价:(1)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和欣赏能力。
(2)学生在课堂中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舟过安仁》原文及注释。
2. 课件:诗歌的图片、作者简介、写作手法等。
3. 网络资源:关于杨万里的相关资料、古典诗歌鉴赏方法等。
4.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内容1.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舟过安仁》的诗意和文学价值。
舟过安仁优质课教案

舟过安仁优质课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舟过安仁的主题活动,设计一堂优质课,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通过参与舟过安仁活动,学生将能够开拓视野,增强对自然与社会的认知,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舟过安仁活动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 掌握相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知识。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15分钟)-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通过给学生展示舟过安仁的图片和视频,唤起学生对活动的兴趣。
- 导入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提问:“你了解舟过安仁吗?它有什么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回想之前的经历并表达个人观点。
2. 探究与学习(35分钟)- 学生小组讨论。
把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根据之前导入问题的讨论结果,进一步探究舟过安仁的背景和内涵。
- 小组展示与交流。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3. 知识拓展(30分钟)- 教师进行知识讲解。
以PPT形式给学生介绍舟过安仁活动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对该活动有更深入的了解。
- 学生课堂笔记。
学生在听讲的同时,记下重点内容并进行思考记录。
4. 问题解决(30分钟)- 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与舟过安仁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之前的学习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
- 小组展示与总结。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并进行全班总结。
5. 活动体验(30分钟)- 学生参与模拟活动。
组织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模拟舟过安仁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中的乐趣和挑战。
- 活动总结与反思。
学生回顾自己在模拟活动中的表现,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自己的感想和建议。
四、教学评估1. 学生讨论表现评估。
舟过安仁教案范文

舟过安仁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舟过安仁》这首古诗,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2. 学习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诗句的理解和记忆。
2. 修辞手法的分析。
教学难点:1. 诗句中的意境理解。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美。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安仁吗?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出示《舟过安仁》课件,引导学生朗读诗句。
2. 教师讲解诗句的背景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三、诗句解析(15分钟)1. 教师逐句解析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诗句,做好笔记。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回答。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教学延伸:1. 学生课下背诵《舟过安仁》。
2.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一首以安仁为题材的诗。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课堂活动与互动(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句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每组选择一句诗进行分析。
2. 分享讨论成果: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其他组的学生和老师进行点评和提问。
七、古诗鉴赏(15分钟)1. 教师出示其他有关安仁的古诗,要求学生进行鉴赏。
2. 学生朗读古诗,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八、创作练习(2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与安仁有关的题目,要求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2. 学生独立进行创作,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舟过安仁》教学教案设计

《舟过安仁》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舟过安仁》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舟过安仁》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描绘了诗人在船上经过安仁县时的所见所感。
2.2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感受诗人的情感。
2.3 教学难点: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通过简介诗人刘禹锡和《舟过安仁》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朗读课文: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3.3 讲解课文:逐句讲解诗的意思,解释生僻词语,分析诗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3.4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写作练习。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3 课堂表现: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舟过安仁》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关于刘禹锡和《舟过安仁》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的背景和意义。
5.3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工具,如PPT等,进行课件展示,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准备《舟过安仁》的文本,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副本。
6.2 参考资料准备:收集关于刘禹锡的生平介绍、唐代社会背景资料以及《舟过安仁》的赏析文章。
6.3 教学工具准备:制作PPT课件,准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以便于课堂展示和讨论。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舟过安仁》的历史背景、诗人的生平以及诗歌的基本内容。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牧童》《桑茶坑道中》《舟过安仁》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牧童》《桑茶坑道中》《舟过安仁》
一、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篙、棹、媪、剥”会写生字“牧、蓑、遮、醉、媚、锄、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会默写《牧童》。
2.运用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了解古诗词大意。
3.感受、体验诗词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
二、重点难点:读背诗词,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
课前导学
1.
2.
1.
2.
3.
1.
2.
《桑茶坑道中》晴朗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达标测试
默写《牧童》背诵《舟过安仁》
拓展训练
1.编故事。
提示同学们,透过诗人的笔触,我们看到的是儿童生活的一个小小的镜头。
如果我们把诗中的镜头再放大一点,就会成为一幅流动的画。
尝试一下吧,把你感兴趣的一首诗改写成一个故事。
2.收集阅读几首反映儿童生活情趣的古诗词读一读并抄在积累本上。
(本导学案是针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课文第一篇《古诗词三首》编写的。
第二课时内容即为学习《清平乐?村居》这里略。
以上导学案只是本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撰写,仅供参考。
不足之处敬请指出。
)。
小学语文舟过安仁教案

小学语文舟过安仁教案【篇一:舟过安仁教学设计】《舟过安仁》教学设计(新授课)09021235罗芳芳教材分析:《舟过安仁》是新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
《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
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生的。
所以,教学中我利用他们的阅读期待,调动起学习的兴趣。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七言律诗积累,知道学习古诗的几个步骤和基本方法。
学生对于小组活动的展示充满兴趣。
在这首诗的学习之前,已经学过一首关于童趣的《牧童》,对于这种浅白易懂,充满情趣的诗歌兴趣浓厚。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小童的形象;3、能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同时也感受诗人的不泯童心。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当时的画面。
教学难点:感受小童的形象,体会诗人对小童的喜爱与赞赏。
课时分配: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及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想象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童趣:师:童年是纯真的,难忘的。
身处于童年的你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
一只蝴蝶,一个玩具……虽然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但是却包含着我们的快乐。
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没有发生有趣的事呢?生:有!师:谁来说说看?生:我平常捉蜻蜓、逮蚂蚱,哪怕捉不到,摔个狗啃泥也是快乐的!师:蜻蜓是可能没捉到,可是快乐却已经装在我们心里了!生:我与小伙伴们一起放风筝,很开心。
师:在美丽的春色里去放风筝,放飞的岂止是风筝!放飞的还有无尽的童趣!师:是啊,我们的童年时光就像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就能读出其中的无限乐趣。
今天,咱们就一起用心地读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童年”吧!师: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舟过安仁)师:仔细观察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生:读了诗题,我知道诗人乘舟路过安仁县。
《舟过安仁》教案

《舟过安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
(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
(2)体会诗人对安仁地区的情感寄托。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3)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作者表达技巧的把握。
(3)诗歌主题的深入探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诗歌内容,了解诗人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安仁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背景。
(2)简介诗人杨万里及其创作风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学生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字词和句式。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解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4. 互动讨论(1)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互动讨论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精选3篇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课文插图,结合相关资料、工具书,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感知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
3、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感受小童天真活泼的形象,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将古诗改写成一篇小故事。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感知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教学难点:品读诗句,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课前准备:1、学生收集背诵有关童年生活的古诗句2、课件(3个)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童趣1、众所周知,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古诗是其中尤为耀眼的一朵奇葩。
我相信同学们在学习中也一定积累了不少,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我来说上句,同学们来说下句。
师:草长莺飞二月天,生: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儿童散学归来早,生:忙趁东风放纸鸢生:歌声振林樾。
师:意欲捕鸣蝉,生:忽然闭口立。
师:草铺横野六七里,生:笛弄晚风三四声。
师:归来饱饭黄昏后,生:不脱蓑衣卧月明。
师:同学们对得真不错!吟诵了这些诗句,你们心中有什么感受?生:……师:这些诗都是写什么的?生:儿童、童年、童趣……师:是啊!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多彩多姿的,童年是一首歌,童年是一幅画,童年总是让人流连和称颂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用心地品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童年”“童趣”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23页。
2、板书课题:舟过安仁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生:……师:解题(强调“过”的意思,过:经过,划过。
)二、初读课文感知童趣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2、注意2个生字篙(gāo)棹(zhào)的读音。
3、棹的写法:不要把右边的“卓”写成了“桌”。
4、指名读这首诗。
5、出示课件:配乐读。
6、齐读全诗。
2024年《舟过安仁》教案及反思

2024年《舟过安仁》教案及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舟过安仁》的诗句。
分析并欣赏杨万里的写作风格和意境。
引导学生领悟诗中的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课文《舟过安仁》的阅读与理解。
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的分析。
诗人的生平背景介绍。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使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诗中的意境。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介绍杨万里的生平背景。
第二步: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意。
第三步: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第四步:讨论诗中的道理,引导学生思考。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工具3.1 教学资源课文《舟过安仁》的文本。
杨万里的生平介绍资料。
与诗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资料和板书。
教学PPT,用于呈现问题和讨论话题。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学生对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学生对诗中道理的思考和价值观的体现。
4.2 教学反思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
考虑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思考如何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第五章:教学设计与实施5.1 教学设计设计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诗中的意象意义等。
设计作业,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诗中道理的文章。
5.2 教学实施按照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
根据学生的反馈灵活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六章:教学难点与策略6.1 教学难点诗中一些生僻词汇和古代背景的理解。
修辞手法和意象的深入剖析。
诗中蕴含的深刻道理的领悟。
6.2 教学策略提供词汇表和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使用比喻和实例,简化修辞手法的解释。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考,逐步领悟诗中的道理。
第七章:课堂活动与互动7.1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诗中的情景。
《舟过安仁》教学教案设计

《舟过安仁》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
2. 理解《舟过安仁》的诗意,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读、互读、引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舟过安仁》。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2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1.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诗歌全文打印,每人一份。
3.2 课前准备1. 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和诗歌背景。
2. 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 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意。
2.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生僻字词的含义。
4.3 课堂讲解1. 讲解生僻字词的含义,解释诗歌中的难点。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4.4 课堂练习1. 学生朗读课文,巩固记忆。
2. 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4.5 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疑问。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作业内容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5.2 作业要求1. 字体工整,卷面整洁。
2. 按时完成,杜绝抄袭。
5.3 作业反馈1.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给予评价。
2.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个别辅导。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1. 检验学生对《舟过安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舟过安仁》教案

《舟过安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会通过诗句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歌,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
2. 诗歌的意境分析。
3. 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难点:1. 诗句中隐含的情感意境。
2. 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杨万里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对“舟过安仁”这个场景有什么联想?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人物形象。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诗句中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2)讲解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
(2)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杨万里的《舟过安仁》,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我们理解了诗歌的内容,体会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学习古典诗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舟过安仁》。
2. 写一篇关于《舟过安仁》的赏析文章。
3. 选择一首杨万里的其他诗作,进行自主学习与解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
2.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描述出诗中的景象。
3.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4. 学生能够欣赏古典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导学案

5《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导学案年级:五学科:语文编号:小组:姓名:本周习惯:踏实认真预习,积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
课题:《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课型:精读课时:一课时主备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篙、棹”,会写生字“遮”。
(重点)2、我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会说诗意。
(重点)3、通过学习古诗,我能感受到诗人所描写的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难点)【时间预设】导入4′合作学习 8′预展 5′展示探究15 ′达标检测8′【知识链接】杨万里:学习流程教与学【自主预习】(相信自己也能把预习做到最好,认真多读,认真思考,认真写就能)1、我能认真读诗句,学习生字词,并能读正确、读好!★①词语我会读正确:(光会读可不够,读好才是本事)收篙、停棹★②词语意思我理解:舟:过:篙:棹:怪生:使风:2、朗诵诗歌。
任务一舟过安仁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理解诗意。
任务二★①诗句意思我理解。
从题目能看出,这首诗所写的事情发生的地点是。
题目的意思是:。
诗人杨万里在舟过安仁时见到了这样的情景(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叶小渔船,()个小孩子。
他们在干什么?(篙,棹,船中,伞)他们是在偷懒吗?。
“无雨”指没有下雨,“张伞”指张开伞,无雨却张伞,原因不是什么,而是什么?。
★②通过上面的学习,把诗人看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方法一点通:学习古诗的方法:1、借助注释、插图和工具书理解;在认真多读诗句和思考的基础上,词语意思理解了、懂了,课文才能懂,通过联声音洪亮,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一人朗读、多通过查看资料书,或者上网查找,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诗人。
3、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任务三 ★①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全诗。
(形式要多样) ★②结合课本第23页插图,想象一下画面,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③有感情再读全诗,体会两小童的生活,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用词语概括) 【导入新课】1、背诵《牧童》;《牧童》这首诗使我们感受到了放牛孩子快乐的童年生活,今天,我们再来看看渔民孩子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导入新诗学习。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5篇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5篇《舟过安仁》教学设计1《舟过安仁》教学设计3【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课件、录音机【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
师:本节课,我们来学习《舟过安仁》(板题)齐读目标。
解题:小船过安仁县。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了解作者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2、师:我们先来听一遍录音,要求听准字音。
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听得最认真。
3、听录音。
4、检测:谁有信心读好?指名读——再指名读。
易错字:篙(gāo) 棹(zhào)三、第二次“先学后教”(课件出示自学指导)师:大家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看本节课的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看课下注释、结合插图或查工具书,说说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5分钟后,我们来比一比,谁回答得好。
)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检测师:刚才大家自学的都很认真,相信这首诗也难不住大家。
1.生说,不足他人补充。
诗意: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船了划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大伞,原来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2、展示读指名读—评价—指名读—评价—指名读—评价—齐读五、第三次“先学后教”(背诵)师:大家读得真好。
这么好的诗句,我们赶快把它积累到脑里去吧。
指名背—带感情—指名背六、默写大家背的可真好,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我们一起来写吧!比比谁默写得正确,字体端正,卷面干净,坐姿端正。
(交给组长,交给老师)默写古诗。
要求:坐姿端正,把字端正生默写→组长检查→师抽查→订正七、板书设计舟过安仁两儿童————聪明、有智慧教学反思:我先板书了全诗内容,然后边说边介绍了学习目标:音、读、意、背、说、画,当然学生明白每一个字用意,先解决读音:篙、棒、遮,加强读书,组词练习,然后分组分句理解各句含义,选派一代表上写含义,老师再引导理解各句真正含义,选派一代表上写含义,老师再引导理解各句真正含义,时间在飞逝,劲头在增加,背一背,指导朗读三、四遍,我说原句,大家说含义,最后学生评一评诗中小孩有什么特点,给诗画一幅简笔画。
舟过安仁教案(通用10篇)

舟过安仁教案舟过安仁教案(通用10篇)舟过安仁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
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
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5、舟过安仁

2、理解:《舟过安仁》的题意。
(二)读诗文,明诗义
轻读《舟过安仁》,在读中用“/”划出节奏,再根据节奏反复朗读,并在读中思考: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什么?
学法指导:
1、根据注释和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义;
抓重点词语:收篙、停棹、怪生,在理解这些词语意思基础上理解诗义。
串讲诗意,能够将《舟过安仁》的意思连起来,成为一段完整的话。
在明白了两个孩子的用意后,我会对同行的人说
小组长主持,深入探讨两个问题:
1、题目的意思;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⑴抽签:
教师给出抽签顺序,确定本组展示方案。
⑵预演:
大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完成展示前的准备,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大组长带领成员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规划。
四、主动展示,快乐参与【评学】
表现一:初读,知作者
带领全班同学了解作者张籍以及题意,并能发动全班都来说说作者的相关资料。
表现二:诵读,走进文本
带领大家朗读这首古诗,注意节奏,掀起全班诵读诗歌的高潮,
要求:表情丰富,肢体语言到位,入情入境。(注意节奏和语调)
表现三:译读,明诗义
结合文中注释及插图,译读全诗。在解释时注意抓住重点诗句来译文,并将作者的情感融入进去,能形成高效的互动,力求人人过关。
表现四:创读,情感升华
诗中的两个孩子真是既可爱又聪明,难怪连大诗人杨万里都要写诗来夸奖他们呢!同学们,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又有哪些发明和创意呢?快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当堂反馈】背诵《舟过安仁》。
五、整理导学案(红笔完善)
随堂笔记一
理解字、词义:
收篙:
停棹:
怪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古诗诵读《舟过安仁》导学案编写六年级
周申霞
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小童形象。
3、能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同时也感受诗人不泯的童心。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感受小童形象。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
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南宋大诗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
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
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
学习过程学习方法
一、自主学习预习检测
1)学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给下面字注音
收篙.()停棹.()安仁.()遮.头()
3)各种形诵读古诗,正音。
一)独学(5分钟)
1.查字典。
2.向人求教
二、合作探究
1)明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自学题: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
3)交流已读懂的诗句,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子。
4)完成下列作业
1】过的意思小童的意思收篙的意思停棹的意思怪生的意思使风的意思
2】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看到的什么情景?
二)对学、群学(8分钟)
1.结合课本注释理解。
2.抓住关键词理解。
三、交流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我们的学习成果
想意想,品读古诗,说说想象到的画面。
1】这首诗以看见的情景为主,那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2】诗中的小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以小组单位展示成果(10分钟)
四、课堂检测
1)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感受诗人不泯的童心。
2】赛背诵。
3】默写古诗。
————————————————————————,————————————。
————————————,————————————。
四)大展示(10分钟)
问题反馈纠错
五、我的收获
1、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有许多收获。
(可以从你学到的知识方面来说,也要以从写作方法来说。
)
2、这一课的学习中,你觉得自己表现最好的是哪个环节?
3、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了吗?五)整理学案,自我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