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定义: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反应场所:主要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而暗反应(碳反应)则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光反应:水的光解:在光下,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将水分解为氧气和[H]。
ATP的生成:在光反应中,利用光能合成ATP,提供暗反应所需的能量。
色素吸收光能: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将光能传递给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引发光反应。
暗反应(碳反应):CO₂的固定:在暗反应开始时,CO₂与五碳化合物(C₅)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C₃)。
C₃的还原:在光反应中生成的[H]和ATP作用下,C₃被还原为三碳糖(C₃H₆O₃),并释放出能量。
五碳化合物的再生:三碳糖的一部分合成五碳化合物(C₅),完成五碳化合物的再生。
糖类的合成:三碳糖的另一部分转化为葡萄糖或其他糖类。
光暗反应的联系: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是暗反应的原料,暗反应产生的五碳化合物是光反应的产物。
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影响因素: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反应速率,间接影响暗反应速率。
CO₂浓度:直接影响暗反应速率。
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矿质元素和水:矿质元素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水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原料。
光合作用的意义:为生物圈提供有机物和氧气。
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作用,对地球的温室效应有重要影响。
以上仅为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点总结,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可能需要通过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来实现。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重要的代谢过程之一,它发生于植物和一些藻类中,通过光合作用,光能被转化为化学能,从而为这些生物提供能量和有机物质。
本文将介绍高中生物中关于光合作用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光合作用的概述光合作用是通过光能、水和二氧化碳来合成有机物质,同时产生氧气的生化过程。
它分为光能转化和化学反应两个阶段。
在光能转化过程中,光能被吸收,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化合物中。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能被释放出来,通过一系列反应,将二氧化碳还原成为有机化合物。
二、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1. 光能转化阶段光合作用的第一个阶段发生在叶绿素分子中。
光合作用中最重要的光合色素是叶绿素a,它能吸收红、橙、蓝、紫等波长的光线,而对绿色光线较不敏感。
当光线照射到叶绿素分子上时,叶绿素会吸收光能,并将其传递给反应中心,产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形成能转化为化学能的高能电子。
2. 化学反应阶段化学反应阶段也被称为黑暗反应,因为它并不直接依赖于光线。
这个阶段主要发生在叶绿体的叶绿体基质中。
高能电子在这里将能量储存在三磷酸腺苷(ATP)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H)分子中。
然后,这些高能分子被用来驱动卡尔文循环,将二氧化碳还原为葡萄糖等有机物质。
三、卡尔文循环的过程卡尔文循环是光合作用黑暗反应的关键步骤。
它包括碳固定、还原和再生三个阶段。
1. 碳固定阶段在这个阶段,CO2会与一种酶催化剂RuBisCo结合,形成一个中间产物,即六碳分子。
这个分子很快分裂成两个三碳分子,这些分子被称为3-磷酸甘油醛。
2. 还原阶段3-磷酸甘油醛会接受ATP和NADPH提供的高能电子,并进行一系列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
这个过程也消耗了许多ATP和NADPH。
3. 再生阶段在这个阶段,一部分3-磷酸甘油醛分子会被转化为核酸磷酸盐和脂肪酸,而另一部分则会被转化为RuBisCo,以维持卡尔文循环的继续进行。
四、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影响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它不仅为植物和一些藻类提供了能量和有机物质,也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了能量来源。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知识点高中生物学中,光合作用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知识点。
光合作用是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等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环节之一。
1.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 + 6H2O + 光能=C6H12O6 + 6O2。
这个化学方程式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的作用下合成糖分和氧气。
2. 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发生在植物叶绿体膜上的光合色素复合物中,需要光的能量才能进行。
在光反应中,光能被吸收并转化为化学能,从而将水分子分解为氧气和电子,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暗反应则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不需要光能就可以进行。
在暗反应中,植物利用光反应阶段所产生的电子和ATP能源,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糖分等有机物,并再次释放出氧气。
3. 光合色素的作用光合色素是植物中最重要的一种色素,它们主要存在于植物叶片的叶绿体中。
光合色素能够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植物叶片中常见的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
除了吸收光能的作用外,光合色素还参与了光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过程,推动了化学反应的进行。
4. 光合作用对环境的影响光合作用对环境的影响非常深远。
首先,光合作用是维持大气中碳循环的关键环节之一,它能够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从而控制了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
此外,光合作用还能够产生氧气。
全球生态系统中的氧气来源,就是由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
5. 光合速率与环境因素光合速率指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所转化的光能量。
不同环境因素会对光合速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温度是影响光合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温会使光合酶受损,从而影响光合速率;但过低的温度却会降低光合作用的进行。
光照程度也是决定光合速率的因素之一。
越强的光线,植物的光合速率越高。
另外,二氧化碳浓度也会影响光合速率。
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

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1.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6CO2+12H2O+光能→C6H12O6+6O2+6H2O。
这个方程式描述了光合作用中的两个主要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
2.光反应: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内的“光合体”中。
在光反应中,光能被吸收,并转化为高能化学物质ATP和NADPH。
光能被叶绿素吸收后,电子从叶绿素分子被激发并传递给电子传递链,最终产生ATP和NADPH。
在此过程中,水分子也被分解,产生氧气作为副产品释放到空气中。
3.暗反应: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中的基质内。
在暗反应中,ATP和NADPH提供能量和电子,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最常见的是葡萄糖。
暗反应中最重要的过程是碳同化,通过鲍斯-卡尔文循环进行。
暗反应的终产物为三碳糖(三磷酸甘油),它可以进一步合成葡萄糖。
4.光合色素: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蓝藻素等。
其中叶绿素是最重要的光合色素,它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光能。
叶绿素分子的结构使其能够吸收可见光中的蓝色和红色光,而反射绿色光,因此植物的叶子呈现出绿色。
5.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合作用需要适宜的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
光照是光合作用发生的关键因素,光照强度过强或过弱都会抑制光合作用。
适宜的温度范围也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但过高的温度会破坏蛋白质结构,导致光合作用受阻。
6.光合作用的调节:植物对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有自我调节机制。
当光照强度较强时,植物会关闭气孔,减少水分蒸发和二氧化碳流失,以避免过度脱水。
当二氧化碳浓度较低时,植物会加大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浓缩,以增加光合作用的效率。
7.生物光合作用的意义:生物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维持生命的重要过程之一、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维持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
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为动物呼吸提供了必要的氧气。
总结起来,生物光合作用是一种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光合作用是植物、某些细菌和藻类通过光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同时释放氧气。
以下是高中生物中光合作用的知识点总结:1. 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2.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
- 为生物圈提供氧气和有机物。
- 促进了大气中氧气的积累。
3.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依赖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需要光能,产生ATP和NADPH。
- 光合磷酸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ATP中。
- 光合电子传递链:光能激发叶绿素分子,电子在一系列电子受体间传递。
- 光合色素:主要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其中叶绿素a是主要的光合色素。
4. 光合作用的场所:主要在植物的叶绿体中进行。
5. 光合作用的条件:- 光照:提供必要的光能。
- 二氧化碳:作为原料之一。
- 水:作为原料之一,同时参与光依赖反应。
6. 光合作用的产物:- 葡萄糖:是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维持生命活动。
- 氧气:作为副产品释放到大气中。
7. 光合作用的类型:- C3植物:大多数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途径。
- C4植物:如玉米、甘蔗等,具有特殊的二氧化碳固定机制,提高光合效率。
- CAM植物:如仙人掌,通过夜间固定二氧化碳,减少水分蒸发。
8.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在光照下进行,产生ATP和NADPH。
- 暗反应(Calvin循环):不依赖光照,利用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
9. 光合作用的调控:- 光强、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
10.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呼吸作用是光合作用的逆过程,消耗有机物,释放能量。
11. 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 光强、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分等。
12. 光合作用与全球气候变化:- 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全球碳循环有重要影响,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光合作用是生物体通过利用光能驱动的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对维持地球上所有生命物种的生存和进化起着重要作用。
1. 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生物体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
植物、藻类和一些细菌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分为光化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化反应需要光能驱动,暗反应则不需要光能直接参与。
2.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光化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2.1 光化反应光化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光合膜内,通过叶绿体中的叶绿体色素分子吸收光能,激发电子,形成高能化学物质ATP和NADPH。
2.1.1 光能的吸收叶绿素是植物中的光合色素,它能吸收蓝色和红色光线,而反射和透过绿色光线,因此植物呈现绿色。
叶绿体膜中的叶绿素分子吸收光能后,电子会被激发到高能态,从而开始光合作用的过程。
2.1.2 光合色素集合体叶绿体膜中的叶绿素分子会组成光合色素集合体,其中的光合单位包括两个类型的反应中心:光系统I和光系统II。
光系统I主要吸收700nm附近的红光,而光系统II主要吸收680nm附近的红光。
2.1.3 光系统I和光系统II的作用光系统I和光系统II各自有特定的光敏色素,它们吸收光能后会激发电子,并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
光系统II先被激发,产生高能电子,并生成ATP。
随后,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传递到光系统I,激发光敏色素并产生NADPH。
2.1.4 水的光解和氧气的释放光系统II在光化反应中的最后一步是水的光解,即将水分子分解为氧气和氢离子。
这是光合作用中产生氧气的重要过程。
2.2 暗反应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是一系列以光化反应生成的ATP 和NADPH为能量和还原力来源的化学反应。
暗反应主要包括碳固定、还原和再生三个阶段。
2.2.1 碳固定暗反应的第一步是碳固定,即将二氧化碳与含有5个碳的化合物——磷酸核糖(RuBP)反应,生成稳定的6碳分子。
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一、应牢记知识点1、追根溯源,绝大多数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光能.2、将光能转换成细胞能利用的化学能的是光合作用.3、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吸收光谱⑴、叶绿素(含量约占3/4)①、叶绿素a ——蓝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②、叶绿素b ——黄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⑵、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占1/4)①、胡萝卜素——橙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②、叶黄素——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⑴、提取方法:丙酮做溶剂.⑵、碳酸钙的作用:防止研磨过程中破坏色素.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⑷、分离方法:纸层析法⑸、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酒精:1份丙酮混合⑹、层析结果:从上到下——胡黄ab⑺、滤液细线要求:细、均匀、直⑻、层析要求: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5、叶绿体中光和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6、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膜上,分布着与光化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7、光合作用概念: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8、光合作用反应式:光能CO2 + H2O ——→ (CH2O)+ O2叶绿体光能6CO2 + 12H2O ——→C6H12O6 + 6H2O + 6O2叶绿体9、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J .Priestly,1773—1804)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空气.10、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J .Ingen – housz)发现:只有在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11、1785年明确了: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12、1845年,各国科学家梅耶(R .Mayer)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13、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J .von .Sachs,1832——1897)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⑴、饥饿处理——将绿叶置于暗处数小时,耗尽其营养.⑵、遮光处理——绿叶一半遮光,一半不遮光.⑶、光照数小时——将绿叶放在光下,使之能进行光合作用.⑷、碘蒸汽处理——遮光的一半无颜色变化,暴光的一侧边蓝绿色.14、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S .Ruben)卡门(M .Kamen)同位素标记法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⑴、同位素标记法三要点:①、用途:指用放射性同位素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②、方法:放射性同位素能发出射线,可以用仪器检测到.③、特点: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改变,不影响细胞的代谢.⑵、用18O标记H2O和CO2,得到H218O和C18O2.⑶、将植物分成两组,一组提供H218O,另一组提供C18O2.⑷、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检测植物释放的O2.⑸、结果,只有提供H218O时,植物释放出18O2.15、卡尔文循环——卡尔文(M .Calvin,1911——)实验⑴、用14C标记CO2得14CO2⑵、向小球藻提供14CO2,追踪光和作用过程中C的运动途径. 14CO2 —→14C3—→14C6H12O6⑶、结论:16、光合作用过程⑴、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⑵、光反应:①、特点:指光合作用第一阶段,必须有光才能进行.②、主要反应:色素分子吸收光能;分解水,产生[ H ]和氧气;生成ATP.③、场所:叶绿体基粒囊状膜上.④、能量变化:光能转变成ATP中活跃化学能.⑶、暗反应①、特点:指光合作用第二阶段,有光无光都能进行.②、主要反应:固定二氧化碳生成三碳化合物;[ H ]做还原剂,ATP提供能量,还原三碳化合物,生成有机物和水.③、场所:叶绿体基质中.④、能量变化:活跃化学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⑷、过程图(P-103图5-15)二、应会知识点1、光合作用中色素的吸收峰(P-99图5-10)2、叶绿体结构(P-99图5-11)⑴、具有内外双层膜.⑵、具有基粒——由类囊体色素.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3、化能合成作用⑴、概念:指利用环境中某些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的合成作用.⑵、典型生物:硝化细菌、铁细菌、瘤细菌等.⑶、硝化细菌:原核生物,能利用环境中氨(NH3)氧化生成亚硝酸(HNO2)或硝酸(HNO3)释放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⑷、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也是自养生物。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知识点光合作用是生命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它使绿色植物、蓝藻、叶绿体等能够将阳光转化为化学能,为生命提供能量。
以下是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1. 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概念光合作用是一种生物化学过程,是指绿色植物、藻类和一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且产生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公式如下: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光合作用所需的反应物、产物和光能的作用。
2. 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光合作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光能转化和化学反应。
其中,光能转化是指光能被吸收,通过叶绿体内的色素分子传递,最终转化为 ATP 和 NADPH;化学反应则是指利用 ATP 和NADPH,将二氧化碳和水通过碳同化作用和光合综合作用合成糖类等有机物。
具体地说,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色素吸收光能:光合作用能够进行的前提是光能能够被吸收。
这一过程是通过叶绿体内存在的光合色素实现的,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黄素、茄红素等。
(2)光能转化为 ATP 和 NADPH:吸收到光能的光合色素通过一系列电子传递过程,将光能转化为能量相对较高的ATP 和 NADPH。
这一过程被称作光能转化阶段,也被称为光反应。
(3)二氧化碳固定和糖合成:这一过程又称碳同化作用,是指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
碳同化作用通过酶催化,将二氧化碳和 NADPH 转化为糖类,其中最重要的酶就是叶绿素。
(4)产生氧气:光合作用最终的产物包括了糖类和氧气。
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在维持生命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同时,能量不足时也可以利用糖类进行呼吸作用,将其转化为 ATP。
3. 光合作用与生态系统光合作用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
在环境破坏、自然灾害等情况下,光合作用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例如,空气污染会导致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呼吸系统健康。
同时,地球磁层失衡、太阳风暴等因素也会影响光合作用。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光合作用是生物体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途径。
下面将对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和一些单细胞生物在光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化学反应。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植物叶绿体的内膜系统中,包括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合成有机物等多个步骤。
二、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可以用化学式表示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其中,CO2代表二氧化碳,H2O代表水,C6H12O6代表葡萄糖,O2代表氧气。
三、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光合作用可以分为光能捕获和光能转化两个阶段。
1. 光能捕获阶段:光合色素吸收光能的过程。
光合色素主要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等,它们能吸收不同波长的光。
其中,叶绿素a 的吸收峰在蓝光和红光的波长范围内,而叶绿素b的吸收峰在橙光和蓝绿光的波长范围内。
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后,激发电子进入光化学反应中心。
2. 光能转化阶段:光合色素激发的电子经过一系列的传递过程,最终被NADP+接受并还原为NADPH。
同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用于合成ATP。
这个过程称为光化学反应。
四、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光合作用的速率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光强、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1. 光强:光合作用的速率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光强后会趋于饱和,即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
2. 温度: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但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
3. 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底物之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速率。
五、光合作用的产物和作用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包括葡萄糖和氧气。
葡萄糖是植物的主要有机物质,可以被植物用来产生能量和合成其他有机物。
而氧气则释放到大气中,供动物呼吸所需。
光合作用不仅提供了植物的能量和有机物质,还维持了地球上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知识点3篇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第一篇: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反应类型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和一些藻类在光的作用下,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绿色植物和藻类是光合作用的主要执行者,它们利用叶绿素等色素吸收太阳光能,将CO2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并放出氧气。
光合作用的反应类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是在光的作用下进行的,其基本反应方程式为:
2H2O + 2NADP+ + 3ADP + 3Pi + 光能→ O2 + 2NADPH + 3ATP
该反应发生在叶绿体中的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中,主要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和化学能。
其中,光系统Ⅱ负责产生ATP和氧气,光系统Ⅰ负责产生NADPH。
暗反应是在光照的条件下和黑暗条件下进行的,其基本反应方程式为:
3CO2 + 9ATP + 6NADPH + 6H+ → C3H6O3-Phosphate + 6NADP+ + 9ADP + 8Pi + H2O
该反应发生在叶绿体中的基质中,主要作用是将光反应中产生的ATP和NADPH利用起来,将CO2转化为C3H6O3-Phosphate,最终产生葡萄糖。
总的来说,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長的关键步骤,能夠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质,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能量。
所以说,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知识点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知识点光合作用是指植物、藻类及一些细菌利用太阳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的生化过程。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础,对维持生物圈的平衡、维护大气层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公式光合作用公式如下: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在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和水分别发生还原和氧化反应,最终形成葡萄糖和氧气。
二、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光合作用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1.光反应光反应是指在光合作用中,光能被光合色素或色素体吸收、转换为化学能的过程。
光反应在色素体(光合色素包裹的复合物)中发生,包括光化作用和光解水的反应。
光化作用是指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后激发电子,经过电子传递过程,在色素体的反应中心将ADP和磷酸转化为ATP分子。
光解水是指光能促使水分子中的水氧化酶释放氧分子,同时生成电子供光化作用所需的电子传递。
2.暗反应暗反应也称为光独立反应,其过程中不需光能,主要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暗反应分为碳固定和碳还原两个阶段。
碳固定是指植物吸收大气中的CO2,将其加入到有机物分子里的过程;碳还原则使得这些有机物分子被还原为葡萄糖。
同时,暗反应中还需要ATP和NADPH的合成。
三、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光照强度光照强度是影响植物光合速率和产物的重要因素。
在光强不变的情况下,当光强增加时,光合速率也会增加;反之,光照强度减弱时,光合速率也会降低。
2.温度温度对光合速率有着明显的影响,但是温度的影响因植物而异。
在夏季高温环境下,温度会抑制光合作用的速率。
温度过高会引起叶绿素分子结构的改变,从而阻碍光反应的进行。
而在低温环境下,光合速率也会下降。
一些植物适应较低的温度,这些植物有着更高的光合速率。
3.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可以增加光合速率,而在CO2浓度缺乏的情况下则会降低光合速率。
高中生物知识点:光合作用

高中生物知识点:光合作用
1. 光合作用的定义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它是地球生物圈中最为重要的能量转化过程之一。
2. 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
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光合作用: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该方程式表示,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O2),同时消耗二氧化碳(CO2)和水(H2O)。
3.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可以分为光能捕捉和光化学反应两个阶段。
光能捕捉阶段
光能捕捉阶段发生在叶绿素分子中的光合色素复合物中。
在这个阶段中,叶绿素分子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进而激发电子。
光化学反应阶段
光化学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中的光合体系中。
在这个阶段中,激发的电子经过光合色素分子间的传递,最终用于还原NADP+和
生成ATP。
4. 光合作用的条件
光合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正常进行:
- 光能:光合作用依赖于阳光提供的光能,因此只能在光照充
足的环境中进行。
- 光合色素:植物细胞内的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关键色素,它
能够吸收光能并驱动光合作用的进行。
- 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反应物质。
二氧化碳在植物叶片的气孔中进入叶绿体,水则从植物根部吸收,
并通过管道输送到叶绿体中。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一、引言光合作用是生物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植物、藻类以及某些细菌通过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本文将总结高中生物课程中关于光合作用的关键知识点。
二、光合作用的基本理解1. 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是生物体利用太阳光能将无机物质(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它不仅为植物自身提供能量,而且是几乎所有生物能量的来源。
三、光合作用的类型1. 光依赖性反应(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依赖光能进行。
2. 光合磷酸化:在光反应中,通过电子传递链产生ATP的过程。
3. 光独立性反应(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不依赖光能,通过固定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
四、光合作用的过程1. 光反应:- 光系统II(PSII):水分子分解产生氧气、质子和电子。
- 电子传递链:电子通过一系列载体传递,产生ATP和NADPH。
- 光系统I(PSI):利用NADP+和ADP生成NADPH和ATP。
2. 暗反应(Calvin循环):- 二氧化碳的固定:通过RuBisCO酶将二氧化碳与RuBP结合形成3-磷酸甘油酸。
- ATP和NADPH的消耗:用于将3-磷酸甘油酸转化为葡萄糖等有机物。
五、光合作用的效率1. 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分等。
2. 光饱和点: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
3. 光补偿点: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抵消时的光照强度。
六、光合作用的应用1. 农业生产:通过控制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提高作物产量。
2. 生态系统研究:了解不同生态系统中光合作用的变化,评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3. 气候变化研究:研究植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反馈机制。
七、结论光合作用是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过程,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发生的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它是植物生长发育和生存的基础。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高中生物中关于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点。
一、光合作用的基本反应方程式:一般来说,光合作用的基本反应方程式可用如下的化学方程式表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这个方程式表示了光合作用的整体过程,即将6分子二氧化碳和6分子水在光照的条件下,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形成1分子葡萄糖和6分子氧气。
这个方程式可以分解为两个子反应方程式:1、光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内,光能被叶绿体色素吸收后,激发电子从叶绿体光系统Ⅱ(PSⅡ)经过一系列传递,最终被叶绿体色素I(PSⅠ)捕获。
在这一过程中,光能被转化为了化学能,同时释放氧气。
反应式如下:2H2O → 4H+ + 4e- + O2↑2、暗反应(Calvin循环):PSⅠ中的激发电子最终被用于将二氧化碳还原为葡萄糖。
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6CO2 + 12NADPH + 18ATP + 12H2O → C6H12O6 + 12NADP+ + 18ADP + 18Pi + 6H2O这两个子反应方程式共同构成了光合作用的整体过程。
二、光合色素:光合作用中起到捕获光能的关键作用的是光合色素,其中叶绿素是最重要的光合色素之一。
叶绿素分子有两个重要的部分,一个是色素分子本身,能够吸收光能,另一个是辅助基团,能够保持叶绿素分子的结构稳定和在光合作用中传递电子。
在植物体内,还存在其他的光合色素,比如叶黄素和类胡萝卜素等。
它们都能够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能,并参与光合作用的过程。
三、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光合作用的效率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等因素。
1、光照:光合作用是一种依赖光能的生物化学反应,因此光照是光合作用最基本的影响因素。
光照充足时,光合作用效率较高;光照不足时,光合作用效率较低。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一、引言光合作用是生物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同时制造出生命所需的基本物质——有机物。
本文旨在总结高中生物课程中关于光合作用的主要知识点,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生物过程。
二、光合作用的基本理解1. 定义: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在叶绿体中将水(H2O)和二氧化碳(CO2)转化为有机物(如葡萄糖)和氧气(O2)的过程。
2. 重要性: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础,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和氧气。
三、光合作用的类型1. 有氧光合作用:大多数植物和藻类进行的光合作用类型,产物为有机物和氧气。
2. 无氧光合作用:某些细菌进行的光合作用,不产生氧气,产物可能为有机物和硫化氢(H2S)等。
四、光合作用的阶段1. 光反应(光依赖反应):- 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 利用光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ATP(能量单位)和NADPH(还原力)。
2. 暗反应(光合磷酸化):- 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 不直接依赖光,利用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如葡萄糖。
五、光合作用的关键要素1.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叶绿素和其他色素。
2. 叶绿素:吸收光能,启动光合作用。
3. 光:光合作用的能源,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
4. 水和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
六、光合作用的效率1. 光合作用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2. 植物通过调整气孔开合、叶绿体结构等方式来适应环境变化,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七、光合作用的实验观察1. 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光合作用的速率和产物。
2. 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测定氧气产生量、二氧化碳吸收量和有机物积累量。
八、光合作用的应用1. 农业生产:通过改善光照、施肥等措施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
2. 生态保护:保护植物资源,维持生态系统中光合作用的平衡。
九、结论光合作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对于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光合作用

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光合作用名词:1、光合作用:发生范围(绿色植物)、场所(叶绿体)、能量来源(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
语句:1、光合作用的发现: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
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
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③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
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
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 O和C18O,释放的是O2。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2、叶绿体的色素:①分布: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②色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四种色素。
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和叶素3、叶绿体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光反应阶段的酶)和叶绿体的基质中(暗反应阶段的酶)。
4、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②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CO2+C5→2C3 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H2O)+C55、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①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②条件:光反应需要光、叶绿素等色素、酶,暗反应需要许多有关的酶。
③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应发生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识点复习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识点复习光合作用是历年高中考试的重点、难点,所以学好,复习好光合作用是必需的,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识点复习,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一、要点梳理(一)叶绿体中的色素1.分布:叶绿体基粒的囊状结构。
2.功能:吸收光能,传递光能,转化光能(只有较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
3.特性:不溶于水,能溶于酒精、丙酮和石油醚等。
4.分类及层析后位置色素种类吸收光谱滤纸条上的位置叶绿素叶绿素a(蓝绿色)红光和蓝紫光叶绿素b(黄绿色)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橙黄色)蓝紫光叶黄素(黄色)蓝紫光5.“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1)实验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丙酮作为提取液,可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2)实验的关键之处:研磨要迅速、充分,叶绿素不稳定,易被破坏,充分研磨是为了提取较多的色素;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防止滤液挥发;滤液细线不仅要细、直,而且要含有较多的色素,因此要在滤液干后,重复画2~3次;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到层析液,否则会使滤液中的色素溶解于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
(3)色素提取液颜色淡的原因分析: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未加CaC03,叶绿素分子被破坏;剪取叶片太少或加入丙酮太多,色素提取液浓度过低。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根据反应过程是否需要光能,将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对于这两个阶段,可以采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区别物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在暗反应阶段用于还原C3。
能量:光反应阶段生成的ATP,在暗反应阶段中将其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帮助C3形成糖类,ATP中的化学能则转化为储存在糖类中的化学能。
(三)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上的应用(四)影响光合作用的某个条件在短时间内对叶绿体中某些化合物含量(产生速率)的影响当光照强度、CO2浓度突然发生改变时,短时间内会直接影响C3、C5、[H]、ATP及(CH2O)生成量,进而影响叶肉细胞中这些物质的含量。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精选5篇)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精选5篇)学习有如母亲一般慈爱,它用纯洁和温柔的欢乐来哺育孩子,如果向它要求额外的报酬,也许就是罪过。
以下这5篇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是来自于作者的光合作用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篇一光合作用是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反应的总和,是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碳氧循环的重要媒介。
(一)光合作用的产物1. 有机物: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主要产生淀粉,并可进一步合成其他有机物。
2. 氧气:动植物和人的呼吸及燃料燃烧消耗的氧气,都是光合作用产生的'。
(二)光合作用的原料1. 二氧化碳:在缺少二氧化碳的情况下,植物不能制造出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 水: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来自参与光合作用的水,这说明水也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总结:光合作用,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利用光合色素。
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篇二1、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2、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
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4、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5、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6、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总结:光合作用给植物提供能量,让绿色植物生存下来。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中最重要的代谢过程之一,它能够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为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光合作用是维持地球氧气含量和生态平衡的关键过程之一。
以下是对光合作用的详细介绍。
一、植物叶片的构成植物叶片由三部分构成:叶片基部、叶柄和叶片。
其中,叶片是植物体内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部位。
1.叶绿体的结构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特化细胞器。
其结构主要由两层膜组成:内膜和外膜。
内膜形成了一系列膜片堆叠,这些膜片称为类囊体。
类囊体的疏松区域称为基质,它含有一种淀粉粒和许多植物细胞需要的物质。
类囊体内的色素分为二种:一种是产生ATP的色素,即脱氧核苷酸磷酸化酶,另一种就是生产NADPH的色素——光合色素。
2.叶片 epidermal 的构造叶片表皮层主要由表皮细胞、气孔和毛细管组成。
气孔是眼看的孔,其中有两个肾脏型细胞组成,能够调节CO2 和水的进出,而且能够避免水蒸发过快的情况。
毛细管指的是表皮细胞的饱和叶状加厚,能够增强叶片支撑力。
3.叶片的组织结构叶片组织结构有上表皮、下表皮、叶肉和叶脉四个部分。
上下表皮主要起保护作用,对外界环境进行隔离和防止水分过度蒸发。
而叶肉部分则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所在地。
它含有大量叶绿体,并且含有大量的细胞间气孔。
叶脉部分是输送水分和营养物质的道路,由千万脉槽组成。
二、光合作用的基本方程式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反应式为:6 CO2 + 6 H2O + 光能→ C6H12O6 + 6 O2这个方程式表示了光合作用所需的六个二氧化碳分子和六个水分子,再加上光能,就能产生一分子葡萄糖和六个氧气分子。
光合色素是光合作用反应中必需的物质,其中含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和三种类黄酮等生物色素。
叶绿素a 是最重要的光合色素,因为只有它能吸收光的大部分能量。
类胡萝卜素则是从植物中获取的维生素A的来源。
三、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光合作用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阶段:光化学反应和碳固定反应。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知识点高中生物讲光合作用是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反应的总和,是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碳-氧平衡的重要媒介。
那么生物的光合作用知识点大家都掌握了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概念1.概念及其反应式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总反应式:CO2+H2O───(CH2O)+O2反应式的书写应注意以下几点:(1)光合作用有水分解,尽管反应式中生成物一方没有写出水,但实际有水生成;(2)─不能写成=。
对光合作用的概念与反应式应该从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条件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氧气来掌握。
2.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②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还原:2 C3+[H]+ATP(CH2O)+ C5复习光合作用过程,应注意:一是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划分依据是否需要光能;二是应理清两个反应阶段在场所、条件、原料、结果、本质上的区别与联系(下表)。
项目光反应暗反应区别条件需要叶绿素、光、酶和水需要酶、ATP、[H](NADPH)、CO2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在叶绿体基质中物质转化1.水的光解:2H2O4[H]+O2 2.ATP形成:ADP+Pi+能量ATP 1.CO2的固定:CO2+C52 C3 2.C3的还原:C3C5+(CH2O)+H2O能量转化光能电能储存于ATP中的活跃的化学能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实质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并生成O2 同化CO2形成(CH2O)、储存能量联系⑴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NADP+; ⑵光反应为暗反应准备了物质和能量,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暗反应是光反应的继续,是形成有机物,并最终储存能量的过程,没有暗反应,有机物不能合成;因此,二者是一个整体,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光合作用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光反应和暗反应。前者的进行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后者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能量和[H],在较弱光照下生长的植物,其光反应进行较慢,故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时,光合作用速率并没有随之增加。光照增强,蒸腾作用随之增加,从而避免叶片的灼伤,但炎热夏天的中午光照过强时,为了防止植物体内水分过度散失,通过植物进行适应性的调节,气孔关闭。虽然光反应产生了足够的ATP和〔H〕,但是气孔关闭,CO2进入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分子数减少,影响了暗反应中葡萄糖的产生。
7、产生ATP的生理过程例如:有氧呼吸、光反应、无氧呼吸(暗反应不能产生)。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叶绿体基粒(光反应)、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本文来自:【爱学啦】原文地址:/shengwu/jiangjie/16985.html
-
本文来自:【爱学啦】原文地址:/shengwu/jiangjie/15924.html
下面是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七节 生物的呼吸作用相关知识点,爱学啦高中学习网对其进行了收集整理,方便大家学习浏览.
1、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①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
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需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
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
④能量释放: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38ATP)---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
6、光合作用的意义:①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③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7、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包括光照的强度、光照的时间长短)、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主要影响酶的作用)和水等。这些因素中任何一种的改变都将影响光合作用过程。如:在大棚蔬菜等植物栽种过程中,可采用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减少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方法,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再如,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增加光合作用的产物。当低温时暗反应中(CH2O)的产量会减少,主要由于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适当提高温度能提高暗反应中(CH2O)的产量,主要由于提高了暗反应中酶的活性。
9、在光合作用中:a、由强光变成弱光时,[产生的H]、ATP数量减少,此时C3还原过程减弱,而CO2仍在短时间内被一定程度的固定,因而C3含量上升,C5含量下降,(CH2O)的合成率也降低。b、CO2浓度降低时,CO2固定减弱,因而产生的C3数量减少,C5的消耗量降低,而细胞的C3仍被还原,同时再生,因而此时,C3含量降低,C5含量上升。
光合作用知识点讲解
名词:1、光合作用:发生范围(绿色植物)、场所(叶绿体)、能量来源(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
语句:1、光合作用的发现: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③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 O和C18O,释放的是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
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
②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2、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
①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
②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2、叶绿体的色素:①分布: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 。②色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四种色素。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 ;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 和叶 素
3、叶绿体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光反应阶段的酶)和叶绿体的基质中(暗反应阶段的酶)。 源自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5、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6、关于呼吸作用的计算规律是:①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1:3②产生同样数量的ATP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葡萄糖物质的量之比为19:1。如果某生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量相等,则该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生物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如果某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吸收的氧气量多,则两种呼吸都进行。
4、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②暗反应阶段: a、CO2的固定:CO2+C5→2C3 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H2O)+C5
5、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①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②条件:光反应需要光、叶绿素等色素、酶,暗反应需要许多有关的酶。③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应发生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④能量变化:光反应中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⑤联系:光反应产物[H]是暗反应中CO2的还原剂,ATP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了能量,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