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气管切开处伤口感染的影响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注意事项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注意事项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1.确保气管切开管通畅:定期检查气管切开管的通畅程度,并保持气管切开管周围皮肤的清洁,防止切口感染。
可根据医嘱定时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气管切开病人需要依靠气管插管进行呼吸,因此要确保气管切开管与氧气呼吸器或氧气供应系统连接良好,保持患者的氧气供应充足。
3.注意口腔护理:气管切开病人无法自主吞咽和咳嗽,容易导致口腔分泌物积聚,增加口腔感染的风险。
护士应定期清洁患者的口腔,例如用草酸铵溶液清洁口腔黏膜和舌面,并保持患者口唇湿润。
4.频繁更换体位:气管切开病人多数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容易导致压疮和肺部感染。
护士应定期更换患者的体位,减少压力点,促进血液循环。
此外,患者还需进行被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
5.观察患者的呼吸和气道状况: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和呼吸节律,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如果患者呼吸突然困难,或气道发生阻塞,应立即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6.注重营养支持:气管切开病人的呼吸道和含咽肌功能受损,可能导致吞咽功能障碍,饮食摄入困难。
此时,可以通过鼻饲或胃管喂养,确保患者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7.心理护理:气管切开病人长时间依赖气管插管进行呼吸,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护士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关怀,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恢复信心。
8.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气管切开病人容易发生并发症,如气管切开管脱出、意外拔管、吸引气管切开导管误吸等。
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检查,及时处理并发症,积极采取安全措施,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9.定期评估病情变化:气管切开病人的病情变化较快,需要护士定期评估患者的呼吸和氧合状况。
如出现任何异常,应及时向主治医师报告,并协助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0.安全转运:气管切开病人需要进行医院内转运或转院时,需要特殊的护理措施和安全保障。
护士应安排专人陪护,确保气管切开管通畅并固定牢靠,同时设法减少患者转运时的刺激和剧烈活动,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气管切开护理问题及措施

气管切开护理问题及措施护理问题:
1. 呼吸道感染:由于气管直接与外界相通,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
2. 气道堵塞:分泌物黏稠、痰痂形成、异物等可导致气道堵塞。
3. 出血:手术切口、气管黏膜损伤等可能引起出血。
4. 皮下气肿:可能因手术操作或其他原因导致气体进入皮下组织。
5. 脱管:固定不牢、患者剧烈咳嗽等可能导致气管套管脱出。
6. 湿化不足: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分泌物不易排出。
护理措施:
1. 预防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湿化液等应严格无菌。
病房定期消毒,限制探视人员,避免交叉感染。
切口周围定期换药,保持清洁干燥。
2. 保持气道通畅:
及时吸痰,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气道黏膜。
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给予充足的水分,以稀释痰液。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祛痰药物。
3. 观察出血情况:
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血、皮下有无淤血。
若有出血,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4. 预防皮下气肿:
密切观察颈部、胸部皮下有无捻发音、肿胀等。
如有皮下气肿,一般可自行吸收,严重时需切开排气。
5. 防止脱管:
妥善固定气管套管,松紧度适宜。
躁动患者给予适当约束,防止自行拔管。
每班交接时检查套管固定情况。
6. 气道湿化:
持续气道湿化,可使用微量泵泵入湿化液。
室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气管切开后的护理需要密切观察、精心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气管切开处皮肤护理的经验

气管切开处皮肤护理的经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重点是预防感染,除了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营养和内套管的消毒等护理工作外,切口处的皮肤护理也不容忽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一、积极预防和处置切口感染1.切口部位皮肤按无菌技术原则处理,每日至少用0.2%碘伏溶液消毒2次,如局部敷料污染则随时更换,如有切口感染,则增加换药次数。
2.预防呼吸道感染,减少呼吸道分泌物产生,可减少切口敷料污染机会。
采取单人单室,专人护理,物品专用,室内环境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2次,每次1小时。
3.每日检查套管系带固定是否牢靠,套管系带用双带打手术结固定,松紧度以能容2指度,避免过紧或过松。
系带每日更换1次,如被痰液或渗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气管切开后72小时,皮肤气管瘘已形成,可更换气管套管。
4. 局部皮肤观察与处理随时观察切口皮肤状况,检查局部有无淤血、红肿、炎症等,定时做血液培养和痰培养及药敏实验;如痰液颜色、气味、黏稠度、量发生异常,立即送痰培养。
局部有感染现象,除全身合理应用抗生素外,局部可涂红霉素软膏、百邦等。
二、保持局部清洁和干燥,预防细菌侵1.保持清洁取放内套管均先将气管内痰液吸净,管口分泌物喷出时要随时清除、擦净。
操作时注意无菌操作原则,至少应带一次性薄膜手套。
2.防止浸湿辅料经过多年观察发现,管口覆盖双层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特别是患者痰液较多时,切口部位不易保持干燥。
所以,气管套管口仅需覆盖一块无菌干纱布,每2小时对准套管口在纱布上缓慢均匀地滴注湿化液。
不但可以增加吸入气体的湿度,防止致病菌的侵入,也能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3.防止水分存留超声雾化吸入是气道湿化的方法之一。
一般雾化喷嘴与气管切口距离6~8cm,雾化时间15~20min,2~4次/d。
雾化期间,雾滴极易浸湿敷料。
为此,应该在切口周围用纱垫遮盖严实,雾化结束时及时撤除纱垫。
4.合理选择换药时机和辅料厚度一般在雾化吸入后给患者翻身、拍背,吸净痰液,取出内套管,再开始换药。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

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生命的追求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家属在患者需要抢救的时候选择气管切开这种方式来挽救患者的生命,而这种方式易造成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因此提高我们自身控制感染的意识,进行感染知识教育,使其掌握发生感染的规律及相关因素,自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呼吸道的基础护理,降低感染率。
而医院方面要充实该病区的护理人员,合理排班,备齐所需的抢救用物和药品,保证各项护理工作质量。
1感染控制措施1.1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
护理人员护理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前,必须洗手,戴口罩、帽子。
医疗器械及用物严格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护理人员操作完毕后注意洗手和泡手,减少医源性感染因素[2]。
1.2提高病室空气质量:将患者置于有空气净化设施的房间内,若无条件,应将患者安置在单人房间[3],气管切开患者人住单人房间比共用房间能更有效控制感染。
保持病室内温度在20一24℃,相对湿度在60%一70%,空气消毒2次/d。
定时开窗换气,限制探视与陪护。
1.3合理应用抗生素和激素。
药物使用虽属医疗的范畴[4],护理人员可以为气管切开患者做好痰培养,根据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结果为医生提供使用有效抗生素和有效药物的依据,防止产生耐药菌株和真菌感染。
2重视基础护理2.1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是护理患者不可缺少的内容。
特别注意观察气管切开患者痰液的性质、颜色、量。
对痰量大、颜色呈黄色或绿色及体温升高患者,应警惕下呼吸道感染的可能。
2.2合理吸氧[5]。
根据血氧饱和度调节氧流量,吸人的氧气温湿度要适宜,氧气湿化液、吸氧面罩、氧气导管、喷雾器及容器等必须专人使用,并且每24h做消毒处理1次。
2.3口腔护理。
根据患者口腔pH值选择口腔护理液,pH值测定偏碱性用2%硼酸溶液;偏酸性者用2%碳酸氢钠溶液;霉菌感染性,可用制霉菌素等外涂;对口腔有血迹者,选用1%双氧水先擦洗血迹,再选用适宜口腔护理液。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一、体位:气管切开后,在24-48小时内病人应采取平卧位或半卧位,而体位不易变动过多,以增加气管与管道相容性,减少人机对抗及管道脱落的几率。
48小时后随病人病情采取舒适的体位。
二、空气和温湿度:保持室内清洁,定时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新鲜,温度在20℃-24℃度之间,湿度在70-80%。
三、心理护理所有机械通气病人无论其意识清醒与否,均应受到尊重。
护理人员应主动亲近病人,与其交谈,关心病人的心理、生理需求,指导病人学会用非语言方式如手势、书写等来表达其需求。
让病人了解医务人员一直在监护其病情,随时准备提供所需帮助,使病人感到有安全感。
适当安排家属探访,以满足双方对安全、爱、归属等层面的需求,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
四、保持人工气道通畅:1、吸痰的原则:无菌、无创、快速、有效。
为了避免医院性感染及交叉感染,吸痰应尽量做到无菌,对气道没有创伤,时间要求15秒左右,如果有大量痰贮存在气道时,则相应延长时间。
吸痰是动作轻柔、口、鼻腔、人工气道吸引时应分开。
2、吸痰的压力:为了避免负压吸引对气道的损伤,要求压力在0.04-0.06mPa之间,小儿小于0.03mPa。
3、吸痰的方法:有拍背吸痰法、体位引流法与扣击法,国内总结经验是翻(翻身)拍(拍背)喷(湿化)滴(气管内滴药)吸(吸痰)。
即先雾化吸入或气管内滴药2-3ml,然后翻身,在拍背(以大小鱼际叩击病人肺部,其方法应由上向下,由外向内,均匀有力的叩击,引起体内痰液的震动,促进痰液的排出),清醒者边拍边鼓励病人咳嗽。
吸痰时由浅入深、左右旋转轻柔的吸。
遇到分泌物出稍停留,边吸边退后,禁忌一插到底,以免将气管外部的痰带入气管深部,引起二重感染。
吸痰时要观察患者的面色,心率及SPO2。
4、吸痰的氧供:吸痰时可刺激交感神经,引起反射性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若迷走神经兴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减慢或心跳骤停。
吸痰是停止氧气供应,并引起局部负压进一步加重低氧,从而影响心律和导致肺动脉高压,所以吸痰前应先吸高浓度氧气数分钟,使其SPO2再理想的范围内,增加肺的氧气贮备,以增加吸痰时的安全性。
气管切开后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气管切开后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气管切开是一种常用于重症患者的治疗方法,通过气管切开,患者能够保持呼吸道通畅,并且能够清除分泌物。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非常重要,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1.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呼吸道的通畅是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护理的首要任务。
在术后的最初24小时内,需要定期吸痰,以清除分泌物。
定时吸痰可以减少分泌物的堆积,防止堵塞气管。
同时,还需要及时清洁气管切开口周围的皮肤,避免皮肤感染和刺激。
2.呼吸机使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很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机来辅助呼吸。
在使用呼吸机前,需要对呼吸机进行适当的设置,包括设定合适的气道压力和呼吸频率。
呼吸机使用期间需要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气道压力等指标,确保患者的呼吸正常。
3.口腔护理: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口腔护理非常重要。
由于气管切开导管会影响咽喉部的湿润,容易造成口腔和咽喉部的干燥。
干燥的口腔容易滋生细菌,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需要定期给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包括口腔清洁、保湿和润喉喷雾等。
4.导管护理:气管切开导管的管理和护理很重要。
需要及时观察导管的通畅程度和固定情况,确保导管不松脱。
同时,还需要定期更换造口贴和敷料,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还需要定期检查导管周围的皮肤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营养支持: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很可能无法正常进食,需要通过管饲或静脉营养来维持患者的营养需求。
在管饲或静脉营养中,需要控制营养的摄入量和配比,确保患者的营养均衡。
同时,还需要监测患者的体重和血清蛋白等指标,评估营养状况。
6.合理安置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需要在卧床休息,以减少气管切开导管的移位和摩擦。
需要定期更换体位,避免长时间处于一个位置导致压疮。
还需要给予必要的心理关爱和支持,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此外,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率、血压和体温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对于高危患者还需要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如加强手卫生、分离护理、避免交叉感染等。
气管切开术后感染控制的护理

完全吻合。
如果因以下原因使定位数据相差2mm 以上则必须重新定位,以免对患者的治疗产生影响:①患者体重明显改变;②因疾病原因使呼吸运动明显变化;③腹部空腔脏器充盈程度明显改变;④病灶体积明显变化等。
2.5伽玛刀治疗的实施与监控完成重复定位后,患者即处于伽玛刀的治疗状态。
此时应与第2人核对治疗计划,各项数据核对无误后方可启动机器开始治疗。
治疗过程中通过双摄像镜头监测患者的反应、体位、机器状态、准直器变化情况及治疗计划实施过程,同时播放轻音乐使患者身心放松。
2.6治疗结束后的护理每次治疗结束后,协助患者离开负压袋,并适当活动双上肢,嘱其在治疗室外休息5~10m i n,无异常情况即护送其回病房休息。
2.7治疗间歇期的护理治疗间歇期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胃肠道及血液系统等副作用。
指导其注意休息,减少室外活动;生活上给予必要帮助,所需物品放在患者易取到的地方;指导其适当添加衣服,预防感冒;与食堂或其家属联系为其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合口味食物,少食多餐,加强营养,每日饮水1500~2000m l;必要时给予营养、免疫等对症支持治疗。
骨转移癌患者切勿负重,以免发生病理性骨折,并密切观察有无皮肤、黏膜损害及消化道出血现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配合医师处理。
!讨论1967年,以瑞典神经外科专家LEKSELL教授为首,研制成功世界上首台头部伽玛刀,开创了立体定向放射手术的新纪元。
1997年,中国深圳澳沃国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研制出世界上首台全身伽玛刀样机,1999年正式投入临床应用。
经临床研究表明,该系统具有不开刀、无痛苦、高精度、高剂量、高疗效、低损伤的特点[2]。
全身伽玛刀由于精确定位聚焦,对正常组织几乎无损伤,因而特别适合治疗:①不能耐受手术治疗者;②手术后肿瘤残留或肿瘤复发者;③多部位肿瘤;④放疗或化疗后肿瘤残留、复发病灶补量;⑤癌性疼痛止痛;③重要脏器或组织旁病灶。
总之,全身伽玛刀具有准确、安全、疗效确切的特点,但由于人们对全身伽玛刀治疗的认识还较肤浅,对治疗过程和疗效的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加强围治疗期的护理显得非常重要,对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和增强患者抗肿瘤的信心会起到重要作用。
护理技巧正确处理患者的气管切开护理

护理技巧正确处理患者的气管切开护理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旨在确保患者的通气功能。
而在术后,对气管切开导管的护理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正确处理患者的气管切开护理,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风险,还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护理技巧,以帮助护理人员正确处理患者的气管切开护理。
一、气管切开导管的固定气管切开导管的固定是气管切开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固定导管可避免导管的脱位和移动,确保患者的通气畅通。
护理人员可以将导管安全固定在患者的脸部,使用透明胶带或绷带等材料,确保固定牢固而不会对患者的皮肤造成过度的刺激。
二、口腔护理患者进行气管切开后,常常会出现口腔干燥和清洁问题。
护理人员应定期清洁患者的口腔,可以使用无菌的脱脂纱布蘸取生理盐水轻轻擦拭舌面、口腔黏膜和牙龈等部位。
在清洁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刺激和损伤导管,确保护理的安全性。
三、气管切开导管的清洁气管切开导管的清洁是护理人员在处理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关键环节。
首先,护理人员应定期更换导管固定带,并清洁导管的表面。
可以使用无菌的生理盐水和纱布进行清洁,擦拭导管外部以及附近的皮肤,确保清洁彻底。
四、咳痰的护理患者进行气管切开后,常常出现咳痰难以自排的情况。
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咳痰的护理。
可以通过使用吸痰器等设备,辅助患者进行咳痰,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在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操作的温和,并确保设备的无菌和安全。
五、防止感染的护理气管切开患者在术后容易发生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感染防控措施。
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洗手和戴手套等基本的卫生措施。
此外,可以使用抗菌液、无菌巾或消毒喷雾等清洁导管和周围皮肤,预防感染的发生。
六、患者的心理支持气管切开患者常常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长期的护理依赖而感到焦虑和沮丧。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提升生活质量。
可以通过与患者的交谈、亲切的态度以及专业的护理技巧来传递温暖和关怀。
在正确处理患者的气管切开护理中,以上所述的技巧和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气管切开术后的预防及减少肺部感染护理

加强气道湿 化 : 湿 化剂 的选 择 : ① 传 统方法 是将 药 物加 入 生理 盐 水 中湿 化 。
值选用 口腔 清洗 液 , H值 高时 选用 2 p %
~
3 %的硼酸液擦洗 ,H值 低时采 用 2 p %
湿化液采用无菌蒸 馏水和 0 4 %盐水效 .5 果优于生理盐水 。②湿化方法 : 输液泵 控 制持续气道湿化可 以明显减少痰痂形成 、 刺激性 咳 嗽、 气道 出血及 肺 部感 染 的 发 生, 并可减 少 吸 痰 次数 。③ 吸入 气 体 加
一
者平卧 位是 引 起误 吸 的最 危 险 因素 J ,
有 报 道 患 者 口咽 部 分 泌 物 进 入 下 呼 吸 道 是 重 要 的感 染 源 , . 1 l的 口 咽 分 泌 物 0 0m
范 围内 , 避免气体 在管 道 内形 成冷 凝 , 降
低 了 呼 吸机 相 关 性 肺 炎 ( A ) V P 的发 生 率 。
气道狭 窄 : 常见原因 : ①气道损伤 : 切
开前行 气 管插 管 、 开 后长 时 间机 械 通 切 气、 气囊压迫 等均可 导致黏 膜损 伤 , 而 从 引起结缔组 织增 生。②长期反复感染 : 气 管黏膜 受炎症刺激 , 引起局部充血 、 肿 、 水 糜烂 、 肉芽组织 增 生致 气管 内径 变窄 , 同 时 由于感染 的刺 激产 生大量痰液 , 增加 了 痰痂形成 的概 率。③多 次气管 切开 或更
隔离 。吸痰 时采用 封闭式气 管 内吸 引可
明显 降低 环境 污染 。() 断外 源性传 播 4切
途径 : ①洗手 : 护理人 员在 护理 患者前 后 均应洗手 。②公用器械 的消毒灭菌 : . 雾化 器及其管道 、 吸引器导管及贮 液瓶应 每天 清洗 , 用后严格消毒。湿化瓶及 湿化 器应 放无 菌蒸 馏水 , 并且 每 天更 换1 , 次 若需
气管切开护理问题与措施(一)

气管切开护理问题与措施(一)气管切开护理问题与解决措施问题一:感染风险•保持手卫生:勤洗手,并正确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
•气管切口清洁:使用无菌纱布和生理盐水清洁气管切口,每4小时更换一次。
•定期更换气管切口敷料:每天检查敷料,并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更换。
问题二:气道堵塞•定期吸痰:使用吸痰管清除气管内的分泌物,确保呼吸道通畅。
•频繁更换呼吸机管路和气囊:避免残留物堵塞呼吸机管路和气囊,每3-7天更换一次。
问题三:伤口愈合•定期更换气管切口固定带:避免固定带擦伤伤口,每周更换一次。
•保持气管切口周围干燥清洁:定期用生理盐水清洁并保持干燥。
•避免拉扯气管切口:最好使用气管切口护理器固定导管,避免不当移动。
问题四:过敏反应•药物过敏史的患者需特别关注:定期检查患者的过敏病史,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和敷料。
•监测过敏反应:注意监测患者是否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如出现,立即停止使用相关药物。
问题五:家庭护理•气管切开家庭护理培训:为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的气管切开护理培训,包括清洁、更换敷料、吸痰和紧急处理等。
•定期回访和远程指导:定期回访患者家属并提供远程指导,解答护理中的问题。
以上是针对气管切开护理问题的一些解决措施,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在护理过程中,请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随时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和协作。
问题六:气囊漏气•定期检查气囊:每天检查气管切开导管的气囊是否漏气,如果发现漏气应立即更换。
问题七: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护理:每天使用无菌纱布和生理盐水或口腔护理溶液清洁口腔,包括舌头、牙齿和唇部。
问题八:疼痛管理•监测患者疼痛程度:定期询问患者的疼痛感受,并记录疼痛评分。
•给予适当的药物:根据患者的疼痛评分和医生建议,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
问题九:心理支持•提供情绪安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慰。
•定期心理疏导:安排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健康专家定期与患者交流,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
问题十:并发症预防•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与感染患者近距离接触,提醒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习惯。
气管切开护理问题与措施

气管切开护理问题与措施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护理气管切开患者是非常重要的,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护理问题和相应的措施:
1. 气道管理问题:气管切开后需要经常清洁气管切开管和呼吸道,以确保气道通畅。
护理措施包括:
- 定期吸痰,保持气管内无积痰,并避免感染的发生。
- 每天清洁切口周围皮肤,防止感染。
- 定期更换气管切开管和呼吸机连接器,以防堵塞。
2. 呼吸机相关问题:气管切开患者通常需要依赖呼吸机辅助呼吸。
护理措施包括:
- 保持呼吸机连接器通畅,避免阻塞。
- 监测呼吸机参数,如吸氧浓度、气道压力等,确保合适的通气。
- 定期检查呼吸机的功能和漏气情况。
3. 感染预防问题:气管切开患者容易感染呼吸道,需要加强感染预防措施。
护理措施包括:
- 保持切口干燥清洁,定期更换敷料。
- 定期检查切口周围是否出现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
- 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 生活质量问题:气管切开患者通常无法说话,生活质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护理措施包括:
- 提供替代的沟通方式,如笔与纸、手势等。
- 鼓励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 提供舒适的环境,如调节室温、提供安静的空间等。
以上是气管切开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和相应的护理措施,但具体的护理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嘱进行。
建议在护理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咨询医生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的意见。
改良护理措施对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

回顾 性分析 气管 切
开 患 者6 2 例, 按 照护 理 方 法的 不 同 , 将 患 者 分为 研 究组 和 对 照 组 , 观察 、 比 较 护理 1 周 内和 1 周 后 两 组 患 者 的 黏 膜 损伤 率 、 肺 部 感 染 率 和 日吸 痰 次 数 , 并进行 统计 学分 析 。结 果 护 理 1 周内, 研 究 组 的 肺 部 感 染 率 和 黏 膜 损 伤 率( 3 . 2 %、 9 7 %) 明 显低 于对 照 组 的 肺部 感 染 率和 黏 膜 损 伤 率 ( 2 5 8 %、 5 8 . 1 %) , 差 异 具 有 统 计 学意 义 ( X = 1 3 . 0 1 5 , P = f 1 . 0 0 0; X = 1 5 . 2 3 9 , P = O 0 0 0 ) ; 1 周 后 ,研 究组 的肺 部 感 染 率 和 黏 膜 损 伤 率 ( 6 . 5 %、
7 8 - 7 9.
【 2 】 王 文敏 , 代娟 , 郑 小林 . 药 物 治 疗 与 心 理 康 复 疗 法 治 疗
脑卒 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J ] . 当代医学 , 2 0 1 3, 1 9( 3 ):
l 5 9 -1 6 0.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1 2 — 1 0 )
to w g r o u p s ( ) ( p u l mo n a y r i n f e c t i o n=6 . 0 4 2; P p u l mo n a y r i n f e c t i o n=0 . 0 1 4; X mu c o s a l i n j u y =1 r 8 . 9 5 8 ; P mu c o s a l i n j u y =0 r . 0 0 0 1 . T h e d a i l y t i me s o f s p u t u m s u c t i o n i n t h e s ud t y ro g u p wa s l e s s t h a n ho t s e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ro g u p i n o n e
气管切开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一.气管切开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1、患者需要保持术时仰卧体位,有利于气道分泌物的引流。
2、对于躁动不安的患者,需要适当地制动,以防气管导管意外脱落。
3、饮食可以选择流质以及普通饮食,有些患者需要留置鼻胃管。
4、气管切开需要加强护理,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严重感染,感染会造成气管软骨炎,而造成气管狭窄甚至拔管困难。
5、当气道分泌物较多时应该积极吸痰,但操作要轻柔。
6、另外要做好室内湿化、加温,避免痰栓的形成。
7、同时患者由于气管切开而交流障碍,此时需要加强心理疏导。
8、气管导管需要及时地清洗更换,但是在操作时切忌暴力操作,以免出现意外。
9、当气管导管意外脱落时,避免慌张,需沉着应对。
气管切开术后实施医院感染护理的具体措施分析

气管切开术后实施医院感染护理的具体措施分析【摘要】目的:探究为气管切开术患者实施医院感染护理的效果。
方法:分析我院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从中选择40例,并实施等分(随机数字表法),共分为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医院感染护理,重点分析护理实施效果。
结果:经对比,观察组护理依从性指标、感染指标皆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相比对照组实施的常规术后护理方案,实施医院感染护理效果更明显,患者依从性更高,且感染率下降,研究有较大推广价值。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医院感染护理;依从性指标;感染指标气管切开术主要用于治疗呼吸功能失常和呼吸困难等疾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段气管切开手术[1]。
此手术会在切开气管后放置金属(或硅胶)气管套管,属于异物置入,具有一定的感染风险,另外因呼吸道分泌物产生,细菌滋生率随之上升,且手术导致患者颈部出现创口,具有一定在创口感染风险,易加剧感染情况,常规护理措施可保证治疗顺利开展,缓解不良情绪,但对感染预防具有一定局限性[2-3]。
针对此护理现状,发现医院感染护理方案的应用价值,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选取年限:2019.11-2021.11;例数:40例。
随机数字表法分组。
对照组(20例):年龄33~67岁,平均(48.92±2.34)岁。
观察组(20例):年龄37~63岁,平均(47.63±2.51)岁。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可对比。
患者了解研究内容,认可其价值,沟通后自愿加入,签署知情同意书,经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护理。
1.2.2 观察组保证常规护理,重点实施医院感染护理。
常规干预:根据患者体质和营养指标,及时实施肠内干预,保证营养摄入量,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从而有效预防细菌感染等。
另外,保证细致温柔,提高插管舒适感,一旦患者出现明显的恶心反应需及时停止,给予患者适应时间。
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气管切开处伤口感染的影响

gop ( 8css . A et eh iu n ot et a n m to sw r ao t n t ot lgo p w i v—t c ru 3 ae ) sp ctcnq ead rui et t e d ee dpe i h cn o ru , h ef es p l a i n r me h d e r li e ol
病合并 其 他疾病 1 4例 . 心肌 梗死 1 7例 。 术后 手 1 1例 , 吸 窘 迫 综 合 症 l 呼 O例 , 器 官 功 能 不 全 6 多
例 。按 疾病 危重 程 度 评 分 ( P C I)2 用 分 层 A A HEI [应 1 随机法 将患者 分为 实验组 3 8例 与 对 照 组 4 O例 。 两组 患 者 性 别 、 龄 、 种 、 病 严 重 程 度 、 年 病 疾 留管 方
维普资讯
现代 临床护J M d m l ia N r n ) 0 88 8  ̄( o e Ci cl us g 2 0 .( ) n i
两种不 同的护理方法对气管切开处伤 口感染 的影响
杨 西宁, 韦柳 青
( 广西 民族 医院 , 广西南宁 ,30 1 5 00 )
[ y w r s ics n o ah a i et n n rn Ke od ] nio ft c e ; n c o ; us g i r fi i
人 工 气道 的建 立 是 抢 救 和 治疗 各 种 原 因所 致 呼 吸 功 能 障碍 的有 效 方 法 .而 危 重 患 者 机 体 抵 抗 力差 ,人 工 气 道 的建 立 及 侵 入 性 治 疗 已成 为 感 染 的重 要 原 因[- - 。因此 , 人 为 因素 着 手 预 防导 管 留 从 置 引起 的 医 院 内感 染 显 得 极 为重 要 。本 院 IU病 C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对策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对策摘要】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有创人工气道。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病人的预后。
主要的方法有:一般护理:病房环境、体位护理;气道湿化:雾化吸入、氧气湿化、无创血氧饱和度监测;吸痰;气管切口的护理;气管套管的护理等。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有了很大的进展,但通过气管切开建立的有创人工气道,空气直接通过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失去了上呼吸道加温、湿化和屏障作用,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的感染。
在各种护理操作中,如何有效地预防呼吸系统感染问题,仍是今后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气管切口的护理;气管套管的护理[中图分类号] R65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2-251-02 气管切开术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传统的适应证是解除喉及气管上端阻塞,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1],作为有创人工气道。
其呼吸道护理直接影响到抢救和治疗效果。
但近年来,因为其它病因所行的气管切开术已大大超过了上呼吸道阻塞因素,其作为一种抢救手段,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病人的预后。
现将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一般护理1.1 病房环境:病房应每日定时通风30min,保持空气清新、流;每日用0.5%的84消毒液擦拭病房内物品表面及地面两次,尽量避免空气中尘埃飞扬;病房每日紫外线消毒60min;保持室内温度22-24℃,湿度60%-70%,严格控制探视和陪侍人数,减少交叉感染。
1.2 体位护理:气管切开后应取平卧位,当日体位不宜变动过多。
必须搬动时,动作要轻,头、颈及上身在同一直线上,翻身或改变体位时,应同时转动,避免套管脱出而发生呼吸困难。
在血压稳定后,床头应抬高30°左右,利于降低颅内压。
患者病情稳定后,应经常翻身改变体位,预防压疮的发生。
浅谈气管切开术后切口感染护理措施

浅谈气管切开术后切口感染护理措施发表时间:2015-08-20T15:56:33.573Z 来源:《卫生部公告》2015年2期作者:王秀娥[导读]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 132011 科学、规范实施相关各项护理措施,可提高护理质量,有效减少继发性感染及脱管等并发症的发生。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 132011)摘要: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危重患者常用措施,术后护理措施是否得当对治疗效果和预后意义重大。
科学、规范实施相关各项护理措施,可提高护理质量,有效减少继发性感染及脱管等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感染;护理气管切开术是为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手术,气管切开术后,往往由于呼吸道分泌物污染切口,引起切口处感染。
根据护理工作中的经验,对防治切口感染的几点体会。
通过临床实践,有效控制了切口感染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治愈时间。
现将我科 2010年 4月~ 2012 年 9 月收治的 38 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防治切口感染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我科 2010 年 4月~ 2012 年 9月共收治 38 例气管切开患者,男 20 例,女 18 例,年龄 45 ~66 岁。
其中喉癌气管切开27例,喉外伤气管切开 3 例,急性喉阻塞气管切开3例,鼻咽癌放疗后气管切开 1 例,腭咽成形术气管切开 4例。
总结 38 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仅 2 例发生切口感染。
减轻了患者痛苦,缩短了治愈拔管的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护理措施1、保持切口处清洁干燥。
切口处分泌物堆积、潮湿,直接导致细菌滋生引起切口感染发生。
保持切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以无菌棉签清试切口处痰液 3 ~4 次/d,再以碘伏棉签消毒切口处皮肤( 拆除颈部绷带后进行) 使之保持清洁、干燥,预防感染,促进愈合。
2、保持痰液引流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2、1 进行有效吸痰,及时吸出套管内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堆积于切口处引发炎性反应。
医院气管切开患者的感染防控措施

XXXX医院气管切开患者的感染防控措施1、保持良好的环境2、气道湿化的方法3、做好气管切开创口护理4、正确的气管套管消毒方法5、有效的胸部护理6、日常细节护理气管切开是危重患者上呼吸道阻塞常用的手术方式,气管切开后发生肺部感染是临床常见并发症。
细菌会通过气道切开直接侵入支气管及肺部,加上患者抵抗力下降的原因,会造成患者肺部发生感染,影响患者疾病恢复,而患者护理关键在于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
为此,有效的护理预防十分重要,护理措施如下。
1、保持良好的环境1.1 房间温湿度条件许可首选单间病房,病房内空气新鲜,室温保持在21℃,保持湿度在60%。
1.2 环境消毒每天2次用紫外线或空气消毒机消毒室内空气30分钟;准备好的吸痰器具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或者选择一次性吸液袋装置。
2、气道湿化的方法患者气管切开后,吸气过程中气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湿功能,造成粘膜干燥,更容易出现气道分泌物粘稠,排痰不畅,在临床中我们通常选用微量泵向气管内恒速推注湿化液及人工鼻两种方法进行湿化,具体方法如下。
2.1 微量泵湿化法用50ml注射器抽取湿化液,连接一次性延长管,延长管前端与吸氧管末端一同插入气管套管内5-8cm,根据痰液粘稠度调节微量泵泵速。
2.2 人工鼻湿化法将人工鼻连接在气管切口套管开口处,患者呼气时,相当于人体体温的气体进入人工鼻,在人工鼻的内侧面凝结,同时释放以蒸汽状态保存的热量;吸气时,外部干燥的气体进入人工鼻,在人工鼻内得到湿化和温热,然后进入肺部,如此往返循环,不断利用呼气中的热度和湿度来温热和湿化吸入的气体,操作较简便。
但由于人工鼻的出气孔和入气孔都较小,所以对于分泌物粘稠患者使用受限。
3、做好气管切开创口护理3.1 护理前观察要点护理前一定要洗手、戴口罩,观察切开创口情况,有无红肿、脓性分必物。
3.2 切口处的护理保证切开部位的清洁干燥,严格无菌操作,用聚维酮碘棉签对切口皮肤进行消毒,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气管切开处伤口感染的影响
作者:熊华
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01期
摘要:目的评估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气管切开处伤口感染的影响。
方法将72例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以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
对照组36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局部五步消毒护理法。
结果观察组患者气管切开处伤口改变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
关键词:五步消毒护理法;气管切开;伤口感染
在临床中,对于呼吸功能障碍患者一般会构建人工气道进行抢救,但此类方法也易引发各类感染[1-2]。
尤其是气管切开患者,在护理不当的情况下,极易引发感染。
本次将72例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评估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器官切开处伤口感染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入选的72例气管切开患者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于我院ICU 科室,根据疾病危重程度评分,并以所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
观察组36例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者为19~81岁,年龄均值(58.6±3.1)岁;疾病类型:12例为脑出血、8例为心肌梗塞、9例为呼吸窘迫综合征、7例为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
对照组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者为18~79岁,年龄均值(58.9±3.4)岁;疾病类型:11例为脑出血、8例为心肌梗塞、10例为呼吸窘迫综合征、7例为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
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于气管切开部位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于局部直径10cm(含导管位置)采取0.5%的碘伏进行消毒;在观察确定干燥之后,给予八层无菌纱布1块覆盖,2次/d;若气管开位置存在伤口渗血,需及时对敷料进行更换[3]。
1.2.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于气管切开部位实施局部五步消毒护理法。
给予3%的双氧水溶液进行清洁,然后给予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清洗,进而使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进一步使用0.5%的碘伏行再次消毒措施。
后续局部消毒、无菌纱布使用以及伤口渗血处理方法均以对照组实施的常规护理相同。
1.3判定标准评估指标为气管切开处伤口改变情况、感染发生情况[4]。
其中,将患者气管切开处伤口改变分为四个等级,即为:①0度:导管入口部位皮肤无改变[5];②I度:导管入口部位皮肤存有红肿现象,直径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x±s)视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应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处伤口改变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气管切开处伤口改变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
2.2两组感染发生情况对比经积极护理,观察组出现感染者3例,发生率为8.33%;对照组出现感染者8例,发生率为22.22%。
观察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为了使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在临床抢救治疗过程中一般会采取人工气道构建法,但是由于为重者抵抗能力偏弱,在构建人工气道后,容易引发感染。
特别是基于气管切开伤口部位容易引发感染[7]。
针对气管切开患者,以往临床有采取常规护理的病例,主要进行局部消毒,并针对伤口渗血采取更换敷料处理,但整体效果不甚理想。
本次提到的局部五步消毒护理法遵循严格的护理步骤,即:于气管切开部位实施局部五步消毒护理法。
给予3%的双氧水溶液进行清洁,然后给予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清洗,进而使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进一步使用0.5%的碘伏行再次消毒措施。
后续进行局部消毒以及伤口渗血处理等。
五步消毒护理法具备多方面的优势,其中的3%双氧水溶液,在和还原物质、氧化物质遇到时,能释放出气泡,进而对血块及脓肿进行有效处理,同时还具备抗厌氧菌的功效[8]。
对于生理盐水来说,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能够使残留的过氧化氢得到有效清洗。
而75%的酒精则能够加快局部伤口的干燥速度,碘伏则能够使创面受到刺激大大降低,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还能够起到杀菌的功效。
有学者[9]经研究表明:对于气管切开患者,采取五步消毒护理法具有显著效果;能够使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同时能够缓解患者痛苦[10]。
本研究结果显示:①观察组患者气管切开处伤口改变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
综上可知:对于气管切开患者,采取五步消毒护理法进行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控制伤口感染的发生,同时使患者痛苦减缓。
参考文献:
[1]董建芬.壳聚糖长效抗菌材料在气管切开换药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2):3429-3430.
[2]袁丽娟,褚小丽,胡克亮,等.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12):32-34.
[3]涂颖,宗媛,靳桂明,等.阻断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院内感染途径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04):26-29.
[4]杨传香,高小玲.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61-62.
[5]户瑞玲.气管切开术后两种不同换药方法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7):108-109.
[6]范丽梅.气管切开切口敷料更换的应用进展[J].上海护理,2014,14(04):75-77.
[7]赵花.美皮康泡沫敷料在气管切开换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14,44(06):34-35.
[8]刘燕,廖燕,张雪林,等.两种处理方法对气管切开术后切口管理的效果评价[J].华西医学,2014,29(10):1930-1932.
[9]李静,侯倩,王林娥.多学科团队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预后影响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5,23(03):221-225.
[10]曾龙英,黄婕.气管切开拔管后应用纳米银离子创伤贴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09(06):132-133.
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