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合集下载

治疗慢粒的最好方法

治疗慢粒的最好方法

治疗慢粒的最好方法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骨髓细胞异常增生的疾病,通常需要长期治疗。

以下是治疗CML的一些最好的方法:
1. 靶向药物治疗:慢粒的治疗中,首选的药物是靶向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比如伊马替尼(Imatinib)或其他二代酪氨酸激酶
抑制剂如达沙替尼(Dasatinib)和尼拉替尼(Nilotinib)。


些药物能够抑制异常增殖的白血病细胞,使疾病进入长期缓解状态。

2. 干细胞移植:对于一些高危或无法对靶向药物有效控制的慢粒患者,干细胞移植可能是一个有效治疗选择。

该方法涉及用造血干细胞替换非正常的骨髓细胞,帮助患者重建健康的造血系统。

3. 治疗方案的个体化:治疗慢粒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可能涉及调整药物剂量、持续监测疾病进展、并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如化疗和放疗。

4. 长期监测:慢粒治疗通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和其他监测,以评估疗效和及时发现疾病复发。

5. 维持健康生活方式:在治疗慢粒的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非常重要。

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避免疲劳和压力。

重要的是,对于慢粒患者而言,治疗方案应该由专业医生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并进行认真监测和跟踪。

及时就医、积极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

成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

成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

成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发生在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骨髓增殖性肿瘤,主要涉及髓系。

其特点是费城染色体(Ph 染色体)和 BCRABL 融合基因阳性。

在成人中,CML 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为了提高对CML 的诊疗水平,特制定以下诊疗规范。

一、诊断1、临床表现大多数 CML 患者在慢性期时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低热、多汗或盗汗、体重减轻等代谢亢进的表现。

脾脏肿大是常见的体征,常为巨脾。

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

2、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常大于 25×10⁹/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可见各阶段粒细胞,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血小板可正常或增多,晚期减少。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早期正常,晚期减少。

(2)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以粒细胞为主,粒红比例明显增高,中、晚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原始细胞小于10%。

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3)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95%以上的 CML 患者可检测到Ph 染色体,即t(9;22)(q34;q11),形成BCRABL 融合基因。

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技术可检测BCRABL 融合基因,用于诊断、监测疗效及判断预后。

3、诊断标准(1)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性白细胞增高,典型的血象、骨髓象改变,脾大,Ph 染色体阳性或BCRABL 融合基因阳性,即可诊断CML。

(2)对于临床符合 CML 表现,但 Ph 染色体和 BCRABL 融合基因均阴性者,应排除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后,诊断为不典型 CML。

二、分期CML 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

1、慢性期(1)症状:无明显症状或仅有低热、乏力、多汗、体重减轻等代谢亢进表现。

(2)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以中、晚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为主,原始细胞小于 10%,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慢性髓系白血病

慢性髓系白血病
常并发于严重的感染、恶性肿瘤 脾大不如慢粒显著 白细胞计数一般<50X109/L,嗜酸、嗜碱不高 红细胞、血小板多正常 NAP强阳性, Ph染色体阴性 病因消除后,类白血病反应消失
鉴别诊断
骨髓纤维化:
白细胞计数一般<30X109/L 髓外造血表现:血片中出现幼红,幼粒细胞
泪滴状红细胞易见 NAP阳性 Ph染色体阴性。 骨髓活检不同程度纤维化改变。
阿霉素ADM
抑制DNA、RNA合成 骨髓抑制,心脏毒性,肝损害,胃肠反应
环磷酰胺 CTX
破坏DNA
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出血性膀胱炎
苯丁酸氮芥 CLB
破坏DNA
骨髓抑制,胃肠反应
白消安 BUS
破坏DNA
皮肤色素沉着,精液缺乏,停经,肺纤维化
维甲酸(全反式) ATRA
依托泊苷 VP-16
使白血病细胞分化为具有 正常表型功能的血细胞
以中晚幼以后阶段的粒细胞为主, 原始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比例 原始细胞+早幼粒细胞>30%
原始细胞比例不高
增高
骨髓涂片
原始细胞<10%
原始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比例 原幼细胞>20%或原粒细胞+
增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早幼粒细胞>50%
染色体
多为单一的t(9;22)
可出现Ph外的染色体改变
常出现Ph外的染色体改变
缓解率和预后 缓解率高,预后好
• 血清维生素
• 可见各阶段幼稚粒 细胞。
• 嗜酸和嗜碱性粒细
胞为主。
色体,t(9; 22)(q34; q11)。
NAP活性可以 恢复,疾病复发 时又下降。
B12浓度及维 生素B12结合 力显著增加。
胞常增高。

慢粒急变诊断标准

慢粒急变诊断标准

慢粒急变诊断标准
"慢粒急变"通常是指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中发生急性变化的情况,也称为CML急变。

CML是一种骨髓和外周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通常由BCR-ABL融合基因引起。

当CML进展到急变阶段时,病情的恶化可能较为迅速。

以下是慢粒急变的一些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临床表现:
白细胞计数升高: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可超过100,000/mm³。

贫血:由于白细胞增多,导致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引起贫血症状。

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数量下降,导致出血倾向和易瘀血。

脾脏肿大:脾脏可因白细胞浸润而增大,患者可能感到左上腹部疼痛或饱胀感。

发热、盗汗、体重减轻:这些是CML急变的非特异性症状。

诊断标准:
骨髓检查: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是诊断CML急变的关键步骤。

骨髓中会显示大量早幼粒细胞和原始造血细胞的存在。

慢性期基线:在慢性期,CML患者通常有典型的BCR-ABL融合基因,而急变期可能伴有额外的染色体异常或突变。

白细胞计数和差异计数:急变期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而差异计数显示原始和早幼粒细胞的增多。

外周血涂片:外周血涂片中可能出现原始和早幼粒细胞。

额外的染色体异常:在慢性期基线上,出现新的染色体异常(除BCR-ABL 外)可能提示急变。

突变检测:针对特定的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如TP53基因的突变,也可用于急变期的诊断。

慢粒治疗疗效评估标准

慢粒治疗疗效评估标准

慢粒治疗疗效评估标准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效果评估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完全缓解:临床表现上没有贫血、出血、感染以及白血病细胞浸润的表现。

血常规检查显示血红蛋白大于100克每升,白细胞总数小于10×10^9/L,分类中没有幼稚细胞,血小板基本正常,骨髓象基本正常。

2. 部分缓解: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其中有一项或者两项没有达到完全缓解的标准。

3. 未缓解状态: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均未达到完全缓解的标准,甚至有可能表现为无效。

请注意,这些标准可能会因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建议在医生的评估下进行确定。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专家共识【34页】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专家共识【34页】
6个月监测和治疗
完全/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
继续原剂量伊马替尼治疗
骨髓细胞遗传学监测
6
• 继续原剂量伊马替尼治疗
个 月
微小细胞遗传学缓解
• 或如能耐受增加伊马替尼剂 量至600mg最高为800mg


无细胞遗传 学缓解/细胞 遗传学复发
评估依从性和药 物间相互作用
考虑突变分析
• 尼洛替尼
• 评估是否进行HSCT • 临床试验
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
继续原方案, 3年后考虑停药
骨髓细胞遗传学监测
12

• 伊马替尼

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
• 继续原方案,每6个月

进行疾病评价,直到完

全细胞遗传学缓解
未达到部分 细胞遗传学缓解
/遗传学复发
• 伊马替尼 • 评估HSCT
16
CML-CP治疗反应的定义
血液学反应(HR)
细胞遗传学反应(CyR)
2024/7/26
4
前言
现参照2010年《慢性髓性白血病 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第2 版和2009年欧洲白血病网(ELN) 专家组的治疗推荐,并结合中国的 实际情况,经过30位血液学专家 研究讨论后制订了《慢性髓性白血 病治疗专家共识(2010版)》。
2024/7/26
5
CML治疗推荐策略-1
3个月监测和治疗
CHR,且有CyR
继续原剂量伊马 替尼治疗
包括骨髓细胞遗传学和 血液学监测
3
个 月
CHR, 无任何CyR
如能耐受增加伊马替尼剂量 至600mg最高为800mg


血液学未缓解 或血液学复发
评估依从性和药 物间相互作用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概述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概述
➢ (2)骨髓粒系细胞高度增生,以 中、晚幼粒细胞为主,原始粒细 胞<10%;
➢ (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 积分降低;
➢ (4)Ph1染色体阳性和/或bcr-abl 融合基因阳性。
健康成人镜下外周血 健康成人镜下骨髓像
慢性粒细胞加速期的诊断
➢ 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10%-20%; ➢ 伴贫血或血小板减少; ➢ 出现绿色瘤。 ➢ 慢性粒细胞的急变期标准同急性白血病。
临床表现
➢ 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以中年最多见, 男性略多于女性。
➢ 起病缓慢,早期常无自觉症状。患 者可因健康检查或因其他疾病就医 时才发现血象异常或牌大而被确诊。
➢ 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乏力、低热、 多汗或盗汗、体重减轻等代谢亢进 的表现。
➢ 由于脾大而感左上腹坠胀。脾大常 最为突出,往往就医时已达脐或脐 以下,质地坚实、平滑,无压痛。
CLL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期(三期)
分期 A
B
C
标准
血和骨髓中淋巴细胞增多, 可有少于3个区域的淋巴组 织肿大
血和骨髓中淋巴细胞增多, 有3个或3个以上区域的淋巴 组织肿大
与B期相同外,尚有贫血 (Hb:男性<110g/L,女 性<100g/L)或血小板减 少(100×109/L )
中数存活期(年) >7
<5
<2
靛玉红
剂量为150-300mg/d,分3次口服, 用药后20-40天白细胞下降,约 中药中提取的药品 60天可降至正常
阿糖胞苷 15-30mg/ m2/d ,静脉点滴
不仅可控制病情发展,且可使Ph 染色体阳性细胞减少甚或消 失
干扰素a
剂量300-900万U/d,皮下或肌肉注 射,每周3-7次,持续用数月至 2年不等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4页】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4页】
手段 • TKI的出现,让CML成为
可以管理的疾病
减瘤治疗
靶向治疗
•随着二代TKI的问世,追求更多获益的呼声 越来越高……
•科学家合成一种强效ABL抑制剂—GCP57148B, 1994年格列卫治疗CML临床试验结果公布,为CML治 疗带来重大变革,长期生存成为可能
1992年建议使用ABL抑制剂治疗CML
2
CML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及发病机制
1
较公认的因素 是电离辐射 (放射性药物、 放射治疗、X线 诊断和治疗及γ 射线的接触), 暴露于辐射的 人群有较高的 CML发病率
2
化学因素:常 年接触苯类化 合物以及某些 药品,如保泰 松、氯霉素及 烷化剂等,可 诱发CML
3
病毒因素: RNA肿瘤 病毒
4
• 进入急变期,除伴有上述症状外还表现为全身骨痛,髓外 浸润表现如皮肤结界,睾丸浸润,阴茎异常勃起,眼眶浸 润出现绿色瘤等。
• 严重的中性粒细胞缺乏常导致难以控制的细菌/真菌感染, 表现为持续高热不退,甚至发生败血症。
• 严重的血小板缺乏引起出血趋势加重,甚至发生脑出血而 死亡
CML生存期及死亡原因
CML 生 存 期 受 病 例 选 择 及 治 疗 的影响差异较大。 未 治 疗 CML 患 者 诊 断 后 生 存 时 间 平 均 为 31 个 月 , 随 着 治 疗 的 不断改进生存期也逐渐延长,传 统药物白消安或羟基脲治疗的5 年生存率30%左右,干扰素治疗 者达到60%,目前靶向治疗药物 伊马替尼治疗5年生存率高达 80%以上。
• 4、急变期原始粒细胞大于等于20%
CML相关实验室检查
• 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染色 • 外周血中或骨髓中ALP水平是异常减低的,积分甚至为零。 • 三、骨髓涂片、活检 • 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中/晚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原因是什么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原因是什么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原因是什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需要我们注重积极的治疗,因为它是一种恶性肿瘤,常见于五十岁以上的人群,经常会表现出贫血,反复感染或者是有出血倾向的症状。

★一、发病原因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因仍未明确,但认为费城染色体与该病密切相关,大约有90至95%的病人出现费城染色体。

★二、多发人群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恶性肿瘤,大约占所有癌症的0.3%,占成人白血病的20%;一般人群中,大约每10万有1至2个人患有该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但以50岁以上的人群最常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5岁,男性比女性更常见。

★三、临床分期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展缓慢,根据骨髓中白血病细胞的数量和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三个期: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

其中,大约有90%病人诊断时为慢性期,每年约3%至4%慢性期进展为急变期。

★四、疾病症状
因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展比较缓慢,所以很多病人没有症状,尤其在早期的病人,随着疾病的进展,白血病破坏骨髓正常造血功能,浸润器官,引起了明显但非特异的症状。

包含有:
1.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或活动后气促等;
2.反复感染且不易治好:主要由于缺少正常的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
3.出血倾向:容易出血、出血不止、牙龈出血、大便出血及月经不规则出血等,由于血小板减少引起;
4.脾大、不明原因的消瘦及盗汗等。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诊断和治疗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诊断和治疗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诊断和治疗陈宝安主任医师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疾病简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是一种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高并出现各阶段幼稚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增高和脾肿大为特征、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

本病开始为持续时间较长的慢性期(chronic phase,CP)进而进入时间较短的加速期(accelerate phase, AP)最终演变为急变期(blastic phase, BP)。

白血病细胞有特征性t(9;22)(q34;q11)染色体易位形成Ph染色体。

电离辐射可以使CML发生率增高。

CML的年发病率约为1/100,000人口,约占成人白血病的15%~20%,男性:女性约为1.4:1。

CML的发病基础是t (9;22)(q34;q11)染色体易位导致位于9q34断裂区的ABL基因与22q11断裂区的BCR基因形成BCR-ABL融合基因,后者具有极高的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通过改变一些关键的调节蛋白磷酸化状况激活多种信号传导途径,如通过激活参与细胞增殖和分化调控的 Ras信号途径,使祖细胞数量增多,干细胞池减少,干细胞成为增殖池的一部分,从而使未成熟粒细胞不断扩增。

BCR-ABL的另一种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β1整合素的功能导致CML细胞的细胞粘附功能缺陷,使未成熟细胞释放至外周血并迁移至髓外部位。

此外,BCR-ABL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可导致髓系细胞不断扩增。

约20%~40%的CML患者确诊时无症状,由查体检查血常规而得以发现。

常见表现有疲劳、劳动力减低、腹部不适和胃部饱胀、体重减轻和多汗。

在进入急变期后一般状况明显变差,伴有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显著脾脏肿大的相关症状。

随着治疗方法的进步,现今本病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已达5~7年。

【诊断要点】CML慢性期诊断不困难。

根据临床表现,凡有不明原因的持续性白细胞数增高、有典型的血象与骨髓象变化、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减低或呈阴性、脾脏肿大、骨髓细胞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诊断即可确定。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简称CML)是一种由对数增殖细胞系(如骨髓中的粒细胞系)异常克隆引起的造血干细胞疾病。

CML的克隆细胞在骨髓中异常增生,而且能够逐渐进入血液循环中。

该疾病的发病率较低,占所有成人白血病的比例约为15-20%。

CML通常发生在中年人身上,尤其是在40-60岁之间。

由于其慢性进展的特点,许多患者在早期的时候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也没有引起过多的关注。

然而,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以及腹部不适等非特异性的症状。

此外,CML患者通常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血液学改变。

在CML的发病机制中,比较明确的是与BCR-ABL融合基因的关系。

这一融合基因是由白血病特有的染色体易位(Philadelphia染色体)引起的,将BCR基因和ABL基因连接在一起,形成了BCR-ABL融合基因。

BCR-ABL融合基因产生了一个具有持续激活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蛋白,从而抑制了正常造血细胞的发育和功能。

这一融合基因被视为CML发生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对于CML的诊断,常规检查包括外周血涂片和骨髓穿刺。

外周血涂片可以观察到血液中白细胞数量的异常增加,而骨髓穿刺则可以确定是否存在BCR-ABL融合基因。

此外,分子遗传学分析也是诊断CML的常用方法之一。

这些检查的结果有助于确定患者的疾病阶段,从而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目前,CML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药物治疗主要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主,这些药物通过抑制BCR-ABL融合基因的激活,从而阻止了白细胞的异常增生。

在早期的CML患者中,药物治疗通常能够有效地控制疾病的进展,使患者能够长期生存。

而对于疾病进展较快的患者,或者对药物治疗反应较差的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然而,尽管药物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在CML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之处。

慢粒白血病评分

慢粒白血病评分

慢粒白血病评分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chronic myeloid leukemia)评分通常使用的是"慢粒白评分"(CML Score)。

这个评分系统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疾病阶段和预后。

慢粒白评分系统一般包括两个主要的部分:慢性阶段评分和加速/爆发阶段评分。

以下是一般用于慢粒白血病评分的一些指标:
慢性阶段评分: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评估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基因突变:检测BCR-ABL1融合基因是否存在,以及是否有其他基因突变。

质量分数:根据患者的脾脏大小和症状进行评估。

加速/爆发阶段评分:
原始细胞计数:血液中原始细胞的百分比。

嗜碱性细胞计数:血液中嗜碱性细胞的百分比。

血小板计数: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质量分数:根据脾脏大小和症状进行评估。

其他因素:
性别:男性患者可能具有较差的预后。

年龄:年龄越大,预后可能较差。

这些指标被用来帮助确定患者的CML疾病阶段和预后。

评分系统的目的是帮助医生决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患者的具体评分和预后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最终的治疗决策应该由专业的医疗团队基于个体情况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来制定。

慢粒单诊断标准

慢粒单诊断标准

慢粒单诊断标准慢粒单(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单核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少见的白血病类型,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血液检查、骨髓检查、细胞化学染色、染色体检查和其他检查等方面。

1.临床症状慢粒单患者通常会出现乏力、低热、多汗等症状,此外还可能出现脾脏肿大、淋巴结肿大、肝肿大等表现。

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牙龈增生、皮肤结节等异常。

2.血液检查慢粒单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可高达数十万甚至上百万。

白细胞分类中,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比例增高,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降低。

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小板减少或增多,血红蛋白降低,出现贫血。

3.骨髓检查骨髓检查是慢粒单诊断的重要环节。

骨髓增生程度通常为活跃至明显活跃,以粒系和单核系增生为主,巨核细胞和红系细胞增生程度较低。

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过氧化物酶、苏丹黑B染色、碱性磷酸酶等呈阳性反应。

4.细胞化学染色慢粒单患者的细胞化学染色具有特征性。

酯酶阳性率可高达90%以上,主要呈非特异性酯酶阳性。

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率达80%,主要是中性和弱阳性。

5.染色体检查慢粒单患者可能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

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为Ph染色体阳性,即22号染色体长臂易位至9号染色体长臂。

此外,还可能存在其他染色体易位和缺失等异常。

6.其他检查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检查也是诊断慢粒单的重要方法。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13、CD14、CD68等单核细胞标记物阳性,而B细胞和T细胞标记物阴性。

分子生物学检查可能发现BCR-ABL融合基因等异常。

综上所述,诊断慢粒单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血液检查、骨髓检查、细胞化学染色、染色体检查和其他检查等方面的结果。

如果发现存在多个异常指标,应高度怀疑慢粒单的可能性,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医学专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

医学专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
病细胞对移植物的污染,疗效 受限。 • 伊马替尼与自体骨髓移植治疗 联合应用。
27
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不清除宿主所有的造血功能,供受体细胞 能形成稳定的混合嵌合体,如果移植物被 排斥,宿主自体造血很快恢复。
• 目前认为移植干细胞治愈白血病的机制是 通过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来实现的。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L eukemia, CML)
• 获得性早期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骨髓增 生性疾病
• 特征 外周血粒细胞显著增多,疾病早期多 为20×109/L多不超过50×109/L,晚期可高 达100×109/L,伴粒细胞的不成熟性,脾大。
• 病程经过慢性期(chronic phase, CP)、加 速期(accelerated phase, AP)、最终急性 变期(blastic phase,BP或 blast crisis, BC)。
Infusion, DL I) • 低预处理强度(Reduced in ten sity
cond ition ing HCT,) 或非清髓移植 ( Non - myeloabla tive preparation condition ing HCT)
12
造血干细胞来源
• 骨髓 • 外周血 • 脐带血
现在 不满足于完全血液学缓解(CHR) 到 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R) ,进而 提高CML分子学缓解率达到治愈的 目的。
9
以上治疗最终不能根治CML
目前唯一能够根治CML的只有造血干细胞 移植治疗
10
11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CT) • 自体干细胞移植(ASTC) •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onorLymphocyte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是第一个被证实为获得性基因异常的恶性肿瘤。

9号染色体长臂上的abl与22号染色体长臂上的bcr基因交互易位后在22号染色体构成Ph染色体,其分子基础是bcr/abl融合基因,表达p210 bcr/abl融合蛋白。

其病程可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及急变期。

【诊断标准】(一)慢性期1.临床表现:无症状或有低热、乏力、多汗、体重减轻等症状。

脾肿在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主要体征,95%的病例在诊断时可有轻度至中度的脾肿大。

约45%的患者可伴有肝肿大。

2.血象:白细胞计数增高,主要为中性中、晚幼和杆状粒细胞(І型+Ⅱ型)﹤5%~10%,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减低。

3.骨髓象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中、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原粒细胞(І型+Ⅱ型)﹤10%。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易见。

4.有Ph染色体或/和bcr/abl基因阳性。

(二)加速期具有下列之二者,考虑为本期:1.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出血加重和/或骨骼疼痛。

2.脾脏进行性肿大。

3.非药物引起的血小板进行性降低或增高。

4.原始细胞(І型+Ⅱ型)在血和/或骨髓中﹥10%。

5.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20%。

6.骨骼中有显著的胶原纤维增生。

7.出现Ph以外的其他染色体异常。

8.对传统的抗“慢粒”药物治疗无效。

9.CFU-GM增生和分化缺陷,集簇增多,集簇与集落的比值增高。

(三)急变期具下列之一者可诊断为本期:1.原始细胞(І型+Ⅱ型)或原淋巴细胞+幼淋巴细胞,或原单+幼单在外周血或骨髓中﹥20%。

2.外周血中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30%。

3.骨骼中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50%。

4.有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此期临床症状、体征比加速期更恶化。

【治疗原则】(一)一般治疗严重贫血患者可适当输红细胞悬液或少浆红细胞。

高尿酸血症者可服用别嘌醇0.1g,每日3次。

治疗慢粒的最好方法

治疗慢粒的最好方法

治疗慢粒的最好方法
首先,慢粒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治疗慢粒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干细胞移植等。

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慢粒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通过药物来控制病情,减轻症状。

放射治疗则是利用放射线来杀死异常细胞,达到治疗的目的。

而干细胞移植则是通过移植健康的干细胞来替代异常的造血干细胞,重建正常的造血系统。

其次,慢粒的治疗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来进行调整。

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对于治疗慢粒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应该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

此外,患者还应该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保持饮食的均衡营养。

最后,心理调节也是治疗慢粒的重要环节之一。

患者在治疗慢粒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焦虑、恐惧和抑郁,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治疗的效果。

因此,患者需要学会积极面对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态,与家人和朋友进行沟通交流,寻求心理上的支持和帮助,这对于治疗慢粒是非常有益的。

综上所述,治疗慢粒的最好方法是个性化的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干细胞移植、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调整,以及心理调节。

只有全面综合地进行治疗,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返健康的生活。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t(922)(q34;q11)护理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t(922)(q34;q11)护理

07
淋巴结肿大:颈部、腋窝、 腹股沟等淋巴结肿大
02
脾肿大:脾脏肿大,可引 起腹部不适、压迫症状
04
出血:皮肤瘀斑、鼻出血、 牙龈出血等
06
肝大:肝脏肿大,可引起 肝功能异常
诊断和治疗方法
诊断方法: 骨髓检查、 染色体检查、 基因检测等
治疗方法: 化疗、靶向 治疗、造血 干细胞移植 等
治疗目标: 控制病情、 延长生存期、 提高生活质 量
CML的特点是骨髓中 粒细胞过度增生,导致 外周血粒细胞增多,脾 脏肿大。
CML的发病率随着年 龄的增长而增加,男性 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01
02
03
04
t(9:22)(q34;q11)的临床表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
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 心悸等症状
03
发热:持续性低热或间歇 性高热
05
骨痛:骨痛、关节痛等骨 骼系统症状
治疗注意事 项:定期复 查、注意药 物副作用、 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等
01
02
03
04
2
护理措施
药物治疗护理
药物种类:酪 氨酸激酶抑制 剂(TKI)、
化疗药物等
药物剂量:根 据患者病情和
体重调整
药物副作用: 恶心、呕吐、 腹泻、皮疹等
药物监测:定 期检查血常规、 肝肾功能等指

心理护理
1
建立良好的护患 关系,增强患者
护理评估与监测
评估指标与方法
生命体征:监测体温、脉搏、 呼吸、血压等
症状评估:评估患者疲劳、乏 力、出血、感染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监测血常规、骨 髓象、基因检测等指标
心理评估:评估患者心理状况, 提供心理支持与疏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组(EBMTG) 根据5个移植前变量提出了风险评估积分 (0~7)系统,可提示移植相关的死亡风 险和治愈可能。
CML Allo-SCT前风险评估
积分
0
1
2
病期
CP1
AP BP/BC,≥CP2
患者年龄(岁)
<20
20-40
>40
从诊断到移植月数
≤12
>12
患者/供者性别
男/男,女/男,女/ 女
Hb早期正常,晚期下降,BPC早 期正常或增多,晚期下降。
(二)NAP:
活性下降或阴性。
(三)髓象:
增生II或I,以粒系为主,粒/红↑, 中性中幼、晚幼及杆状明显增多,原始 粒<10%。Bas、Eos增多。红系相对减 少;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晚期减少。
(四)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改变:
90%以上出现ph染色体,即 t(9;22)(q34;q11)。形成BCR-ABL融合基 因,其编码蛋白主要为P210,具酪氨酸 激酶活性致粒细胞不断增殖并抑制凋亡, 导致CML发生。
(二)类白血病反应
三、MF
治疗
原则: 鉴于BC时难治,应着重于CP的治
疗,在现存条件下力争分子水平的缓解 和治愈。
一、白细胞瘀滞症的紧急处理:
1、白细胞单采 2、并用Hu:
为防止白血病细胞溶解后造成的心、 肾并血象 及异常体征得到控制,但不能改善中 位生存期。应水化及硷化,加用别嘌 呤醇防止尿酸性肾病。
疗效:
①CP:对初治CML,HCR、MCR和CCR分别 为98%、83%、68%;
②对IFN-α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CML,HCR、 MCR和CCR分别为95%、60%和41%;
③可使7%的CML CP者BCR-ABL融合基因转 阴。
不良反应:血象下降。 存在问题:用药时间;耐药。
五、AlloSCT: 是目前被认可的根治性标准治
高有效率。 不良反应:近期应用PEG(聚乙烯乙二醇)
干扰素,能减轻不良反应。
四、伊马替尼(imatinib) α-苯胺嘧啶衍生物。为酪氨酸激酶
抑制剂。
机制:使酪氨酸残基不能磷酸化,降低酪 氨酸激酶的活性。抑制BCR-ABL阳 性细胞增殖。
用法:CP,400mg/d.po. AP和BC/BP为 600mg/d.po.顿服 .
发病:起病缓慢,早期常无自觉症状或 非特异性症状,可因血象异常或脾大而 被疑诊,进而确诊。分三期:
一、CP (一)症状
代谢亢进症状(非特异性),部分 左上腹坠胀感。
(二)体征
脾大,胸骨中下段压痛,CP一般持 续1~4年。
二、AP:
常有发热、虚弱、体重进行性下降、 骨痛,并逐渐出现贫血和出血。脾持续 性或进行性肿大。对原有治疗有效药物 变无效。AP维持数月~数年。
概念
CML是一种发生在早期多能造血干细胞 上的恶性骨髓增生性疾病(获得性造血 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
病程发展较缓慢,主要涉及髓系,外周 血粒细胞显著增多并有不成熟性,脾大。 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 性。
分慢性期(CP)、加速期(AP)、急变 期(BP或BC)三期。
临床表现和病程演变
(三)其它药物: Ara-c,HHT。靛玉红,马法兰等
或联合化疗。
三、α-干扰素: 作用机制: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及分
化,免疫调节及癌基因调控等 功能。 用法:300~500万u/m2.d H 或M ,3~7次/W。 数月至数年,对WBC显著增多者并 用Hu或L-Ara-c。
效果:50%~70%HCR,10~26%MCR, MCR者生存时间延长。但BCR-ABL融 合基因仍阳性。与Ara-c联合使用可提
(一)Hu
首选,抑制DNA合成,有起效快, 持续时间短特点。用药后2-3dWBC迅速↓, 停药后又很快↑。用量:3.0g/d,分3次, WBC减至20×109/L左右时量减半,降至 10×109/L时,改为小剂量(0.5-1.0g/d) 维持。根据WBC调节药量。不良反应:
(二)白消安:
烷化剂,作用于早期祖细胞故起效慢, 用药后2~3w后WBC才减少,停药后WBC减 少可持续2~4W,故应掌握好剂量。用法: 4~6mg/d.po,当WBC降至20×109/L时应停 药,待稳定后改小剂量:2mg/1-3d,使 WBC保持在(7-10)×109/L。副作用:主 髓髓抑制,恢复很慢。
>20%; ②外周血中原粒+早幼粒>30%; ③骨髓中原粒+早幼粒>50%; ④出现髓外原粒细胞浸润。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不明原因的持续性WBC增高,根
据典型血象、髓象改变,脾大、ph染色 体阳性可诊断。
临床符合,而ph(-)者,应进一步 作BCR-ABL融合基因检测。
二、鉴别诊断:
ph(+)见于2%的AML、5%儿童 ALL及25%的成人ALL。 (一)其它原因引起的脾大
三、BP/BC:
为CML终未期,临床表现同AL。 多为急粒变,少数急淋变或急单变,一 旦急变预后极差往往数月内死亡。
急变机制尚不明。
实验室检查
一、CP (一)血象:
WBC↑,一般>20×109/L,晚期增 高明显,分类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可 见各阶段粒细胞,其中中性中幼、晚幼 和杆状粒细胞居多,原粒<10%,Eos、 Bas增多。
疗。应在CP期待血象及体征控制后尽 早进行。
移植方式有:
①HLA相合同胞间移植:3~5年无病存活率 60~80%;
②无血缘关系志愿者(含脐血)的移植, 移植风险大;
③采用高分辨率HLA配型相合供者移植, 相关死亡率降低,DFS接近HLA相合的同 胞间移植。
移植前风险评估可提高移植效果, 并施行更精细合理的治疗。
男/女
HLA相合供者来自
同胞
无血缘
结果判断:≤2分者,移植相关死亡率小 (≤31%),Allo-HSCT可作为一线治疗。 对≥3分者,可先用伊马替尼治疗,无效再 作Allo-HSCT,也可考虑NST。自体移植能 使少数患者获短暂细胞学缓解,移植相关 死亡率较低,存活期>常规化疗,最好采 用BCR/ABL阴性细胞自体移植。
(五)血液生化
二、AP: ①血或骨髓中原粒≥10%; ②外周血嗜硷粒细胞>20%; ③不明原因血小板进行性减少或增加;
④除ph染色体外又出现其他染色体异常, 如+8、双ph染色体等。
⑤CFu-GM培养,集簇↑,集落↓;
⑥骨髓活检显示胶原纤维显著增生。
三、BC/BP: ①骨髓中原粒或原淋+幼淋或原单+幼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