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劳工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章制度的目的和依据1.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员工的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防备和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提高工作场合的安全环境。
2.本制度的依据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要求,以及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第二条适用范围1.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员工,包含正式员工、临时员工和实习生。
2.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全部劳动岗位和工作场合。
第三条基本原则1.安全第一,防备为主。
2.真实、全面、准确的信息转达。
3.全员参加,共同维护。
第二章职责和义务第四条企业的职责和义务1.企业应建立和落实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管理的组织架构和工作制度,并配备合格的管理人员。
2.企业应供应安全的工作环境和设备,保障员工的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
3.企业应组织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职业卫生知识。
4.企业应定期检查和评估工作场合的安全情形和职业卫生情况。
5.企业应建立健全事故和职业病防治的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采取必需的应对措施。
第五条员工的职责和义务1.员工应依照相关规定,正确使用和维护劳动设备和安全设施。
2.员工应遵守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的规章制度,听从安全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的指挥和布置。
3.员工应及时报告和反映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和职业卫生问题,参加相关的安全培训和职业卫生宣传教育。
4.员工应乐观搭配企业的安全检查和评估工作,搭配事故和职业病的调查和处理。
第三章劳动安全管理第六条工作环境的管理1.企业应确保工作场合的通风、照明、噪声、温度等环境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2.企业应保持工作场合的清洁和乾净,保障员工的工作环境卫生。
3.企业应订立和实施相关的应急预案和疏散计划,为员工供应逃命通道和安全出口。
第七条劳动设备的管理1.企业应对劳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2.使用劳动设备的员工应接受相应的培训,熟识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3.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员工应立刻停止使用并报告相关部门。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3篇)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员工的职业安全卫生,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二、管理责任1. 企业负责人负有最终责任,应确保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2. 安全卫生管理部门应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制度。
3. 各部门负责人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并确保本职责任区域内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得以有效开展,履行安全生产的职责。
4. 员工应遵守本制度的各项规定,并参与安全卫生工作,维护职业安全。
三、危险辨识与评估1. 各部门应对本部门内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辨识与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每年的职业安全卫生全面评估报告中。
2. 对于存在严重危险的工作岗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员工的职业安全。
3. 对于新引进的危险化学品、设备等新项目,应进行详细的危险评估,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对员工进行培训。
四、职业卫生监测1.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卫生监测,确保员工的健康状况。
2. 各部门应配备足够数量的个人防护设备,并定期检查和更新设备。
五、安全教育培训1. 新入职员工应进行职业安全卫生的培训,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卫生标准,并掌握常见危险源的识别和防护方法。
2. 定期开展职业安全卫生培训,包括急救知识、消防知识、人身安全等,确保员工能够应对突发事件。
3. 对于特殊岗位,应加强专业培训,确保员工有足够的技能和知识应对特殊工作环境带来的危险。
六、事故处理与报告1. 发生职业安全事故后,应立即采取紧急救援措施,并组织事故调查小组进行调查。
2. 对于严重的职业安全事故,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工会报告,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3. 对于轻微的职业安全事故,应及时进行整改并记录,以便日后进行教训和改进。
七、职业健康检查1. 每年进行一次职业健康检查,对员工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
2. 对于职业病高发岗位的员工,应进行定期的职业病筛查,确保员工的健康。
公司『劳工安全卫生管理规章』

公司『劳工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引言概述:公司『劳工安全卫生管理规章』是为了保障员工的劳动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这些规章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劳动保护措施、职业健康管理和应急救援措施。
一、安全生产管理1.1 安全生产责任制:公司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开展。
1.2 安全生产培训:公司组织员工参加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确保员工在工作中能够正确应对各种安全风险。
1.3 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公司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安全隐患,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二、劳动保护措施2.1 劳动防护用品:公司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等,确保员工在工作中的身体安全。
2.2 劳动强度控制:公司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避免劳动过度和疲劳,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2.3 劳动环境改善:公司积极改善劳动环境,如通风设备的安装、噪音控制等,减少员工在工作中受到的不良影响。
三、职业健康管理3.1 职业病防治:公司建立职业病防治制度,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和职业病危害评估,确保员工的职业健康。
3.2 心理健康关心:公司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匡助员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
3.3 职业康复服务:公司为受伤员工提供职业康复服务,匡助员工尽快恢复工作能力,减少因伤病带来的影响。
四、应急救援措施4.1 应急预案制定:公司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和责任分工,确保员工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4.2 应急演练:公司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确保员工在突发事件中能够保持镇静并迅速采取行动。
4.3 应急设备配备:公司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如灭火器、急救箱等,确保员工在应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获得必要的匡助和支持。
职场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员工身体健康,预防疾病传播,营造安全、卫生、舒适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及临时工作人员。
第三条公司各部门应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职场卫生安全。
第二章卫生责任第四条公司成立卫生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第五条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门卫生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六条员工应自觉维护职场卫生,遵守卫生安全规定,共同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三章卫生区域划分及责任第七条职场卫生区域划分为:办公区、生产区、食堂、宿舍、卫生间等。
第八条各区域卫生责任分配如下:1. 办公区: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办公区域的日常清洁和消毒。
2. 生产区:生产部门负责生产区域的清洁和消毒,确保生产设备安全。
3. 食堂:食堂管理部门负责食堂的卫生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4. 宿舍:宿舍管理部门负责宿舍的清洁和消毒,确保居住环境舒适。
5. 卫生间:保洁人员负责卫生间的清洁和消毒。
第四章卫生要求第九条办公区域:1. 定期清理办公桌、文件柜等物品,保持桌面整洁。
2. 定期对办公区域进行消毒,特别是常接触的物品和表面。
3. 禁止在办公区域吸烟。
第十条生产区域:1. 保持生产设备整洁,定期进行清洁和润滑。
2. 遵守生产操作规程,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污染。
3. 定期对生产区域进行消毒,特别是食品加工区域。
第十一条食堂:1. 食材采购、储存、加工过程严格把关,确保食品安全。
2. 食堂内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消毒。
3. 员工就餐时,保持桌面和个人卫生。
第十二条宿舍:1. 定期对宿舍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宿舍环境整洁。
2. 员工应保持个人卫生,不乱扔垃圾。
3. 宿舍内禁止饲养宠物。
第十三条卫生间:1. 保持卫生间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2. 定期对卫生间进行消毒,特别是马桶、洗手池等设施。
3. 员工应使用卫生间后,及时冲洗并保持清洁。
职场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内部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员工健康水平,预防职业危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包括全职、兼职、临时工等。
第三条公司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本制度,确保职场安全与卫生。
第二章安全管理第四条公司成立安全卫生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公司安全卫生管理工作。
第五条安全卫生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 制定公司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2. 定期组织安全卫生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3. 对违反安全卫生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4. 对发生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并提出改进措施;5.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第六条安全生产责任制:1.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2. 员工对本人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3. 安全生产责任制应明确到人,责任到岗。
第七条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1. 各部门应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2. 对重大安全隐患,应立即上报安全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并采取紧急措施;3. 安全隐患整改应落实责任人,明确整改措施、期限和验收标准。
第八条安全教育培训:1. 公司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2. 新员工入职前,必须进行岗前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3. 对特种作业人员,应进行专门的安全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第三章卫生管理第九条公司应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保障员工工作环境整洁、卫生。
第十条卫生管理职责:1. 公司各部门应负责本部门的卫生管理工作;2. 保洁人员负责公司公共区域的清洁工作;3. 员工应自觉维护工作环境,保持个人卫生。
第十一条卫生设施管理:1. 公司应配备足够的卫生设施,如洗手间、垃圾桶等;2. 卫生设施应保持完好、清洁,并及时更换损坏的设施;3. 卫生设施应定期消毒,防止传染病传播。
第十二条食品安全:1. 公司食堂应遵守国家食品安全法规,确保食品安全;2. 食堂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持有健康证明;3. 食堂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公司『劳工安全卫生管理规章』

公司『劳工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引言概述:公司『劳工安全卫生管理规章』是为了保障员工的劳动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公司『劳工安全卫生管理规章』的内容,包括劳动环境管理、劳动安全防护、职业病防治、应急救援措施以及员工培训与教育。
一、劳动环境管理:1.1 确保工作场所安全和卫生:公司应定期进行工作场所的安全检查,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性,及时修复或更换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
1.2 管理化学品和有害物质:公司应建立化学品管理制度,确保化学品的储存、使用和处理符合安全规范,提供员工必要的防护设备和培训。
1.3 管理噪音和有害因素:公司应采取措施减少工作场所的噪音和有害因素,如安装隔音设备、采用工程控制措施等,确保员工的听力和健康不受影响。
二、劳动安全防护:2.1 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公司应根据工作环境的需要,为员工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确保员工在工作中的安全。
2.2 建立安全警示标识:公司应在工作场所设置合适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员工注意安全事项,如禁止吸烟、注意高空作业等。
2.3 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公司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员工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应对。
三、职业病防治:3.1 建立职业病防治制度:公司应建立职业病防治制度,明确职业病防治的责任和措施,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估和体检。
3.2 提供职业病防护设施:公司应根据工作环境的特点,提供适当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如通风设备、防尘口罩等,减少员工接触有害物质的风险。
3.3 加强职业病宣传教育:公司应加强职业病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卫生行为习惯。
四、应急救援措施:4.1 制定应急预案:公司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包括火灾、地震、化学泄漏等,确保员工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撤离和自救。
4.2 配备应急设备和药品:公司应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药品,如灭火器、急救箱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救援和急救。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5篇)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1.焦化生产作业高温、粉尘、有毒、有害因素较多,应定期对生产岗位的毒害因素进行检测,并制定减少毒害污染的措施,保障员工身体健康。
2.防尘、通风、降温设施必须有专职人员管理,并应定期检修和清扫、维护。
遇有损坏应立即修复,以确保设施正常运行的需要。
3.为生产需要所设的坑、壕沟、池,应有围栏或盖板,并经常检查是否遭破坏,保证员工劳动生产与行走的安全。
4.工作场所的光线应该充足,采光部分不得遮蔽。
5.经常有水或其他液体的地面,应该注意排水和防止液体渗透。
6.原材料、成本、半成品应按定置管理要求堆放,不得妨碍生产、操作与通行。
7.加强设备保养,保持工作场所清洁,减少毒害污染。
8.必须根据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按规定配备符合安全卫生的个人防护用品、用具,并督促员工的正确使用。
9.高温季节必须组织清凉饮料供应,并保证符合卫生要求,以防员工中暑或中毒。
10.对有毒有害岗位员工应按规定组织他们参加体检,患有职业病或其他禁忌症的员工应及时调离岗位,安排其他工作。
11.按规定做好女员工的劳动保护工作。
12.经常对员工进行劳动安全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员工的自我防范能力,减少或杜绝职业病的发生。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2)劳动安全卫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的有效实施,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以下是一份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的范文,供参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场所的安全和员工的身体健康,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员工,并应在企业内广泛宣传,使员工充分了解和遵守。
第三条本管理制度的执行机构为企业的安全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管理制度。
第四条企业应确保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的有效实施,为此,企业将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包括资金、设备、培训等。
劳动保护与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模版(五篇)

劳动保护与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对劳动者劳动保护和职业卫生的管理,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劳动安全,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和经济利益,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从业人员,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实习生等所有从业人员。
第三条定义1. 劳动保护:指对劳动者的劳动环境、劳动条件和劳动方式进行监督、管理和改善,以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劳动权益。
2. 职业卫生:指预防和控制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引起的职业病和其他职业卫生问题,保护和改善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第二章劳动保护第四条劳动环境1. 本企业要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劳动环境。
2. 本企业要按照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对劳动环境进行必要的检测和治理。
3. 本企业要加强劳动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安全、健康隐患。
第五条劳动条件1. 本企业要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标准的劳动条件。
2. 本企业要配备必要的劳动工具和设备,并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验和维护。
3. 本企业要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和设备,并保证其正常使用。
第六条劳动方式1. 本企业要根据工作性质和劳动条件,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
2. 本企业要对劳动者进行岗位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3. 本企业要创造良好的劳动关系,禁止任何形式的违法强迫劳动和虐待劳动者。
第三章职业卫生第七条职业卫生检测1. 本企业要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职业卫生检测,确保劳动者的工作环境符合职业卫生标准。
2. 本企业要按照职业卫生检测结果,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
第八条职业卫生防护1. 本企业要配备必要的职业卫生防护设备和用品,并保证其正常使用。
2. 本企业要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卫生意识和防护能力。
第九条职业卫生监测1. 本企业要定期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状况进行监测,并建立健康档案。
2. 本企业要对职业病病人进行及时救治,并做好相关记录和报告。
职场卫生的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办公区域、生产车间、宿舍及其他工作场所。
第三条公司各部门应高度重视职场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确保职场卫生达到国家卫生标准。
第二章卫生责任第四条公司成立职场卫生管理小组,负责全公司职场卫生的监督和管理。
第五条各部门负责人为部门职场卫生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门职场卫生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第六条所有员工均为个人卫生责任人,应自觉维护职场卫生,遵守卫生管理规定。
第三章卫生要求第七条办公区域卫生要求:1. 办公桌椅、地面、门窗等应保持整洁,无灰尘、污渍。
2. 办公室内不得堆放与工作无关的物品,定期清理废弃文件和资料。
3. 会议室、休息室等公共区域应保持空气流通,定期进行消毒。
第八条生产车间卫生要求:1. 设备、工具、原材料、产品等应分类存放,保持清洁。
2. 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3.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分类收集,并及时处理。
第九条宿舍卫生要求:1. 宿舍内应保持清洁,床铺、衣物、个人用品等摆放整齐。
2. 宿舍公共区域应定期消毒,保持空气清新。
3. 宿舍内不得饲养宠物,不得乱扔垃圾。
第四章卫生检查与考核第十条公司职场卫生管理小组定期对各部门职场卫生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卫生状况、清洁频率、废弃物处理等。
第十一条检查结果将作为各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十二条对卫生状况良好的部门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卫生状况差的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
第五章附则第十三条本制度由公司职场卫生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第十五条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公司职场卫生管理小组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改。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4篇)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是企事业单位为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制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不仅包括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两个方面,而且需要通过管理措施和制度的规定来确保其有效实施。
下面,我将就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一、制定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安全是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中的首要问题,劳动安全事关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职业卫生则关联着劳动者的长期职业健康,对员工的生产力和企业的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1. 保护人力资源:劳动者是企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他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条件。
制定并实施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降低劳动者的工伤率和职业病发病率,保护人力资源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提高企业形象:关心员工的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问题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
通过制定严格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来规范和保障员工的劳动环境和职业健康,可以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增加社会的信任和认可。
3. 提高生产效率: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可以降低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率,减少员工的休假和工伤赔偿,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二、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安全是生产经营的前提和基础,企事业单位应当把安全放在首位,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 预防为主: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应重点强调事故和职业病的预防,通过采取预防性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3. 综合治理: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要综合考虑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因素,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全面落实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管理的各项要求。
4. 法律依据: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须以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为依据,依法履行职责,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职场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

职场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职场的安全,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全部员工,包含办公场合、生产车间、试验室、仓库以及其他与公司业务相关的场合。
第三条依据:本制度的订立参照了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以及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订立。
第二章组织责任第四条公司将设立职场安全与卫生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职场安全与卫生工作的实施。
第五条职场安全与卫生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应当由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负责人、劳动保护专业人员和员工代表构成。
委员会主任由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担负。
第六条职场安全与卫生管理委员会应当订立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并在公司内部进行宣传与培训,确保员工对制度的了解和遵守。
第三章工作环境安全第七条公司将定期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的评估,采取相应措施,除去和减轻危害因素对员工的损害。
第八条对于存在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公司将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包含但不限于通风设备的安装、防护设施的建设、作业场合的清洁维护等。
第九条公司将开展职业卫生培训,加强员工的职业卫生知识和意识,要求员工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供应相应防护装备。
第十条公司将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公司的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十一条在工作环境中,公司要求员工不得擅自更改、拆除、停用相关安全设备,同时要求员工乐观参加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
第四章事故防备与应急管理第十二条公司将建立健全事故防备和应急管理制度,订立应急预案和救援方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和维护。
第十三条显现事故、紧急情况或者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时,员工有权向直接上级或者安全生产负责人报告,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四条公司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应当及时整改,对于无法即时解决的,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划定安全警示区域并告知员工。
第十五条公司将建立完善的安全档案管理制度,妥当保管紧要的安全数据和事故记录,并定期进行安全事故的分析和研究,提出改进措施。
公司『劳工安全卫生管理规章』

公司『劳工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引言概述:劳工安全卫生管理规章是公司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遵守劳工安全卫生管理规章不仅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还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升公司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一、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1.1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公司应制定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明确安全管理的目标和要求,确保员工能够遵守规章,提高安全意识。
1.2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公司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内容,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1.3 设立安全检查机制:公司应建立安全检查机制,定期对生产设备、工作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员工的安全。
二、保障员工的劳动安全2.1 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公司应根据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岗位提供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鞋、防护眼镜等,确保员工的安全。
2.2 规范作业流程:公司应规范作业流程,明确操作规程,杜绝违章操作,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员工的劳动安全。
2.3 建立事故应急预案:公司应建立健全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员工应对事故的程序和方法,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三、加强卫生管理3.1 维护工作环境清洁:公司应定期清洁工作场所,保持空气清新,减少细菌病毒滋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健康水平。
3.2 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公司应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卫生检查,发现并清除卫生死角,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3.3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公司应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活动,提倡员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定期锻炼、合理饮食等,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
四、建立安全奖惩机制4.1 奖励安全意识强的员工:公司应建立奖励机制,对安全意识强、遵守规章的员工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员工积极参预安全管理。
4.2 处罚违反规章的员工:公司应建立严格的违章处罚机制,对违反规章的员工进行惩罚,提醒员工遵守规章,维护员工的安全和公司的利益。
职场卫生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疾病传播,提高工作效率,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员工及临时用工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办公室、生产车间、仓库、食堂等场所。
第三条本单位应建立健全职场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卫生责任,定期开展卫生检查,确保职场卫生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第二章职场卫生责任第四条总经理对本单位的职场卫生工作全面负责,分管领导负责具体实施。
第五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职场卫生工作负直接责任,应定期组织本部门员工开展卫生清扫、消毒等工作。
第六条各岗位员工应遵守本规定,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
第三章职场卫生要求第七条工作场所应保持整洁,地面、墙面、桌面等应定期清扫,垃圾应及时清理。
第八条办公室、会议室等公共场所应配备足够的垃圾桶,并定期清洗。
第九条生产车间、仓库等场所应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细菌、病毒滋生。
第十条食堂应保持卫生,定期清洗消毒餐具、厨具,确保食品安全。
第十一条员工应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不乱扔垃圾。
第十二条员工应正确使用洗手间,保持洗手间卫生。
第四章卫生设施与用品第十三条单位应配备必要的卫生设施,如洗手池、垃圾桶、消毒液等。
第十四条单位应定期检查、维护卫生设施,确保其正常使用。
第十五条单位应定期更换、补充卫生用品,如洗手液、纸巾等。
第五章卫生检查与奖惩第十六条单位应定期开展职场卫生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地面、墙面、桌面、洗手间、食堂等。
第十七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立即整改,并记录整改情况。
第十八条对在职场卫生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或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九条对违反本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部门或个人,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条本规定由本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公司『劳工安全卫生管理规章』

公司『劳工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公司劳工安全卫生管理规章一、引言劳工安全卫生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重视和保障的重要方面。
为了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促进生产经营的持续发展,公司制定了本《劳工安全卫生管理规章》。
二、目的本规章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公司劳工安全卫生管理工作,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事故风险,保护环境,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适合范围本规章适合于公司所有员工,包括全职员工、暂时员工、合同工等。
四、责任与义务1. 公司领导层应当制定并落实劳工安全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2. 各级管理人员应当负责组织实施劳工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3. 员工应当遵守公司的劳工安全卫生规定,积极参预安全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
五、安全设施与设备1. 公司应当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设施和设备,如消防设备、应急救援设备等。
2. 安全设施和设备的维护保养应当定期进行,确保其正常运行。
六、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1. 公司应当制定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方案,并进行员工培训,确保员工掌握应急处理技能。
2. 在工作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危(wei)险警示标志,提醒员工注意安全。
3. 发生事故时,应即将采取紧急措施,保护员工的人身安全,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七、职业病防护1. 公司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估,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员工的健康。
2. 员工应当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
八、培训与教育1. 公司应当定期组织劳工安全卫生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2. 新员工入职时应进行安全培训,确保其了解公司的安全规章制度。
九、监督与检查1. 公司应当建立劳工安全卫生监督检查制度,定期进行内部检查和外部评估。
2. 员工有权要求公司提供安全设施和设备,并有权举报违规行为。
十、违规处理对于违反劳工安全卫生规定的员工,公司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包括警告、罚款、停职、辞退等。
职场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员工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和传染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员工及外来人员,包括办公室、生产车间、仓库等所有工作场所。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确保职场卫生安全。
第二章卫生责任第四条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门卫生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各部门应设立专(兼)职卫生员,负责本部门的日常卫生工作。
第六条员工应自觉遵守卫生制度,保持个人及工作场所的清洁卫生。
第三章卫生管理第七条办公室卫生管理:1. 每日对办公桌、电脑、电话、打印机等设备进行清洁消毒;2. 定期对办公区域进行通风换气;3. 做好办公区域垃圾分类,保持垃圾箱清洁;4. 定期检查空调、饮水机等设备,确保卫生安全。
第八条生产车间卫生管理:1. 每班次对生产设备、工具进行清洁消毒;2. 定期对生产区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地面、墙面、屋顶等清洁;3. 做好生产区域垃圾分类,保持垃圾箱清洁;4. 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的有害物质进行管理,防止污染。
第九条仓库卫生管理:1. 保持仓库内物品整齐有序,定期检查物品保质期;2. 定期对仓库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地面、墙面、屋顶等清洁;3. 做好仓库区域垃圾分类,保持垃圾箱清洁;4. 加强对仓库内易燃、易爆、有毒等物品的管理,确保安全。
第十条卫生检查与考核:1. 公司定期对各部门卫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 各部门每月进行一次内部卫生检查,对卫生问题进行整改;3. 将卫生工作纳入员工绩效考核,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
第四章传染病预防第十一条加强员工健康监测,对有传染病症状的员工进行隔离治疗;第十二条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消毒,防止病毒传播;第十三条员工应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第十四条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传染病防治意识。
第五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制度由公司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劳工安全与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劳工平安与环境卫生管理制度1:遵纪守法,遵章守规。
服从上级的指示与命令。
2:工作前必须正确穿着衣服鞋袜,佩戴耳塞口罩。
头发不易过长,严禁穿着拖鞋,凉鞋,背心,短裤热裙(短裤)上班。
衣服下摆,袖口,胸领要扎好扣好。
3:班前不得弑酒,且要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
4:工作时要集中精力操作,不准在岗位上嘻哈打闹、睡觉、玩,不准脱岗、串岗以及做无关工作的事。
5:制止跨越运转中的设备,不得用手或带金属性质的物体去触及运转中的机台设备,以免造成工伤事故或机台伤害。
6:要懂得如何保养机器,轴承润滑加油,散热风扇保护罩上的清洁,轴承两边的缠棉清理,机台每组运转工作中的轮子速度比例调配,机器平时的保护与保养是每位员工应尽的义务。
不得随意、胡乱、盲目操作机器。
7:机台出现异常或异响时要懂得如何处理,更要及时处理消除异常状况,当班人员不得成心拖延处理异常的良好时机。
8:要时刻注意环境卫生的清扫、清洁,各机台的平安门、平安盖在生产当中要关闭,不准违反机台的正确操作程序。
时刻谨记人身平安、机台平安为第一,对有粉尘、高燥音的工作区域必须佩戴耳塞、口罩。
9:热压轮的温度在160—180度左右,不得用手或身体去触摸、触碰。
10:新进的员工必须要进展三级平安教育,未培训合格前不得让其单独操作。
11:对机台、机台周边环境卫生要时刻保持整洁,时刻清扫清洁地面上的杂物、飞尘、废棉,物品摆放要整齐划一,机器、机身上、机台旁边四周不得摆放任何不属于机器本身的多余物体。
12:“5s”是指管理、整顿、清扫、清洁、习惯(纪律)。
每位员工都应正确地执行、实行,并且任何一个员工被安排到任何的工作场所都应能立即展示其自身的“5s”精神,修养自身良好习惯是功于公司、利于个人的高尚品德。
劳工安全与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劳工安全与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劳工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企业应设立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协调、推动企业安全工作,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和义务。
同时,对各类岗位设置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指导书,培训相关员工,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二、事故隐患排查制度。
企业要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定期对各种潜在的隐患进行排查和整改。
如果发现可燃可爆物品、危险化学品、设备设施等存在安全隐患的,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或淘汰。
三、急救与应急预案制度。
企业要建立健全急救与应急预案制度,设立相应的急救设施和应急设备,对员工进行相应培训,提高员工的自救和互救能力,确保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救治。
四、事故报告与处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事故报告与处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在事故发生时的报告程序和处理要求,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员工公示,加强对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分析,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企业在开展新项目或改扩建项目时,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可能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和治理措施。
二、环境监测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定期对企业周边的空气、水质、土壤等进行监测,记录并公示监测结果,确保环境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三、废物处理制度。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要进行规范的分离、储存和处置,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对于危险废物,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安全处理。
四、环境修复与保护制度。
企业应建立环境修复与保护制度,对受到破坏的环境进行修复工作,同时加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劳工安全与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不仅有助于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健康,还有助于减少事故和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和社会形象。
因此,企业在制定和执行相关制度时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持续改进和完善制度内容和执行效果。
职场劳工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危險性工作場所審查及檢查 停工 vs 復工
25
再见
勞動檢查所
北區勞動檢查所
基隆市、台北縣、桃園縣、新竹縣市、宜蘭縣、花蓮縣
中區勞動檢查所
苗栗縣、台中縣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
南區勞動檢查所
嘉義縣市、台南縣市、高雄縣、屏東縣、台東縣、澎湖縣、金門縣
台北市政府勞工局勞動檢查處 高雄市政府勞工局勞工檢查所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 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12
作業環境測定與危害通識
作業環境測定實施辦法 危險物與有害物標示及通識規則
13
未來趨勢
作業環境測定
降低容許濃度 建立資料庫以掌握確實資訊
危害通識
GHS 與世界趨勢接軌
14
具有危險性之機械或設備
非經檢查合格,不得使用 操作人員需由合格人員充任之(§15)
雇主應僱用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可之訓練或經技 能檢定之勞工
9
未來趨勢
人因工程考量 一般責任
General obligation
10
定有防護標準之機械、器具
雇主不得設置不符中央主管機關所定防護標 準之機械、器具,供勞工使用
型式檢定
11
未來趨勢
源頭管制
納入商品檢驗 勞委會與經濟部合作
模壓衝製機(包括壓床)等8類商品
應依商品檢驗法規定驗證合格 否則不得輸入或運出廠場
職業災害
勞動基準法59條
職災補償責任
勞工安全衛生法第2條
勞工就業場所之建築物、設備、原料、材料、 化學物品、氣體、蒸氣、粉塵等或作業活動及 其他職業上原因引起之勞工疾病、傷害、殘廢 或死亡
業務起因性(Arising-out-of employment ) 業務執行性(In-the-cause-of employment )
职场劳工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应急预案制定与更新
制定应急预案的目的和意义 应急预案的制定流程 应急预案的更新与完善 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应急演练与培训
应急演练的目的和意义 应急演练的计划和组织 应急演练的内容和流程 应急演练的评估和总结
事故报告与处理程序
事故报告制度:明确事故报告的程序、责任人和时限
事故调查程序: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查明原因和责任 事故处理程序:根据事故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 发生 事故报告与处理记录:记录事故报告和处理的过程,以便日后查阅
安全卫生培训与教育
培训内容与方式
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 职业病防治知识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应急救援与自救互救技能 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和维护
培训周期与频次
培训周期:每年至少一次 培训频次: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至少每年一次 培训内容:安全卫生知识、技能和应急处理等 培训方式:线上或线下培训,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制度目的
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企业、 事业单位和个体 工商户
适用于所有生产、 经营、管理、服 务等活动
适用于所有员工 、临时工、实习 生等人员
适用于所有场所 、设备、设施等 环境
事故责任追究与整改措施
事故责任追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事故中的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整改措施:针对事故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整改时限:明确整改工作的完成时间,确保整改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复查与验收:对整改措施进行复查和验收,确保整改工作的落实和有效性
员工劳动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

员工劳动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1. 前言为了保障企业员工的劳动安全与卫生,并合理利用和管理企业的生产资源,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订立本制度。
2. 责任和义务2.1 企业管理负责人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员工劳动安全和卫生管理制度的执行。
•定期组织劳动安全和卫生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监督和检查劳动安全和卫生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矫正违规行为,并做好相关记录。
•配备必需的劳动保护设施和安全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组织应急演练和事故调查,并提出改进措施。
•乐观搭配相关政府部门的检查和监督工作。
2.2 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和义务•负责本部门的员工的劳动安全和卫生管理工作,确保本部门的安全风险得到掌控。
•组织本部门员工进行劳动安全和卫生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确保本部门的劳动安全设施和卫生设备的配备和使用。
•将劳动安全和卫生纳入日常工作考核的范畴,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帮助企业管理负责人进行应急演练和事故调查工作。
2.3 员工的责任和义务•遵守企业的劳动安全和卫生制度,正确使用安全设备和防护用品。
•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参加企业组织的劳动安全和卫生培训,提高本身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搭配企业进行应急演练和事故调查工作。
•自发遵守劳动安全和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
3. 劳动安全管理3.1 岗位安全培训•每位员工进入岗位前,必需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
•岗位安全培训包含岗位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
3.2 安全设备与保护用品•企业将依据各个岗位的特点和工作环境,配备相应的安全设备和保护用品。
•员工必需正确使用和佩戴安全设备和保护用品,发现损坏或失效应及时更换。
3.3 安全生产检查•企业将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员工应乐观搭配安全检查工作,自动供应必需的帮助和信息。
3.4 应急处理和事故调查•发生紧急情况时,员工应依据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人身安全和资产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未來趨勢
代行檢查機構減少
由7家減為3家 全國劃分3個區域各委託1家實施代行檢
訂定壓力容器安全檢查構造標準
16
教育訓練
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規則 勞工安全衛生人員
業務主管 勞工安全衛生管理員 勞工安全管理師、勞工衛生管理師
17
未來趨勢
營造業業務主管 在職訓練
安全衛生人員二年6小時
上網學習
其時數得抵充一般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時數 至多二小時
18
健康檢查
勞工健康保護規則
體格檢查 定期檢康檢查
滿六十五歲以上者,每年檢查一次 年滿四十歲以上未滿六十五歲者,每三年檢查一次 未滿四十歲者,每五年檢查一次
特定項目健康檢查
特別危害健康作業
19
未來趨勢
蒲公英計畫
危險性工作場所審查及檢查 停工 vs 復工
25
再见
氧空氣、生物病原體等引起之危害 防止輻射線、高溫、低溫、超音波、噪音、振動、異常氣壓等引起之危害 防止監視儀表、精密作業等引起之危害 防止廢氣、廢液、殘渣等廢棄物引起之危害 防止水患、火災等引起之危害 同時,雇主對於勞工就業場所之通道、地板、階梯或通風、採光、照明、
保溫、防濕、休息、避難、急救、醫療及其他為保護勞工健康及安全設備 應妥為規劃,並採取必要之措施
23
勞動檢查事項
依勞動檢查法規定應執行檢查之事項 勞動基準法令規定之事項 勞工安全衛生法令規定之事項 其他依勞動法令應辦理之事項
勞工保險 勞工福利 就業服務 其他相關法令
勞動檢查方針
24
未來趨勢
推行安全夥伴 加強高職災及高危險廠場監督檢查(EEP)
分三級管理
在地扎根計畫
職業災害
勞動基準法59條
職災補償責任
勞工安全衛生法第2條
勞工就業場所之建築物、設備、原料、材料、 化學物品、氣體、蒸氣、粉塵等或作業活動及 其他職業上原因引起之勞工疾病、傷害、殘廢 或死亡
業務起因性(Arising-out-of employment ) 業務執行性(In-the-cause-of employment )
12
作業環境測定與危害通識
作業環境測定實施辦法 危險物與有害物標示及通識規則
13
未來趨勢
作業環境測定
降低容許濃度 建立資料庫以掌握確實資訊
危害通識
GHS 與世界趨勢接軌
14
具有危險性之機械或設備
非經檢查合格,不得使用 操作人員需由合格人員充任之(§15)
雇主應僱用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可之訓練或經技 能檢定之勞工
勞動檢查所
北區勞動檢查所
基隆市、台北縣、桃園縣、新竹縣市、宜蘭縣、花蓮縣
中區勞動檢查所
苗栗縣、台中縣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
南區勞動檢查所
嘉義縣市、台南縣市、高雄縣、屏東縣、台東縣、澎湖縣、金門縣
台北市政府勞工局勞動檢查處 高雄市政府勞工局勞工檢查所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 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職場健康促進計畫 建立資料庫 妥善管理特別危害健康作業
20
安全衛生組織與人員
勞工安全衛生組織管理及自動檢查辦法
分級管理 組織
管理單位 委員會
21
未來趨勢
組織專職 強化營造業管理 推行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
TOSHMS
政策 組織設計 規劃與實施 評估 改善措施
22
勞動檢查
9
未來趨勢
人因工程考量 一般責任
General obligati雇主不得設置不符中央主管機關所定防護標 準之機械、器具,供勞工使用
型式檢定
11
未來趨勢
源頭管制
納入商品檢驗 勞委會與經濟部合作
模壓衝製機(包括壓床)等8類商品
應依商品檢驗法規定驗證合格 否則不得輸入或運出廠場
7
未來趨勢
通報機制 肌肉骨骼傷害 增加職業病種類
職場憂鬱症
擴大預防及重建工作
勞工保險條例 失能給付年金化
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 擴大保障 各縣市FAP
8
安全衛生設施
勞工安全衛生設施規則(安衛法§5)
防止機械、器具、設備等引起之危害 防止爆炸性、發火性等物質引起之危害 防止電、熱及其他之能引起之危害 防止採石、採掘、裝卸、搬運、堆積及採伐等作業中引起之危害 防止有墜落、崩塌等之虞之作業場所引起之危害 防止高壓氣體引起之危害 防止原料、材料、氣體、蒸氣、粉塵、溶劑、化學物品、含毒性物質、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