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8.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本课题涉及到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的定义,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第一次对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学习,并对这一类物质的性质进行规律性的探究和总结,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课本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并通过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有许多重要的应用,可用作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升,并且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对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中的金属制品已有一定了解。
前面的章节中也或零碎或系统地接触过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例如一些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实验室用锌与硫酸反应制取氢气,镁、锌、铁、铜与盐酸的实验,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等。
但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还没有深入规律性的认识和总结。
通过前一段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已经熟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实验,有“从观察现象到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
(2)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金属和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2)对学生进行实验现象观察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最新6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最新6篇)《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镊子、试管夹、试管架、试管、砂纸、火柴、酒精灯、小木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引入多媒体展示下列实物照片:黄金项链、银戒指、铁匠铺刚打制出的镰刀、镁条。
从学生熟悉的装饰品入手,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寻求“金属为什么会变色”的欲望。
问题是否为各种金属的本质颜色?不是本质颜色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①学生讨论并填写下列表格并交流:(任选两种)物质本色观察到的颜色是否变色原因(猜想)②猜想镁条、镰刀变色的原因。
③链接民间谚语:“真金不怕火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学生讨论、小结:有的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有的不能。
如(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
从生活中的普通现象得到金属能与酸反应这一性质,无生硬感和灌输感,可谓水到渠成。
衔接生活小知识绿豆在铁锅中煮熟后为何会变黑?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象:绿豆在铁锅中煮了以后会变黑;苹果、梨子用铁刀切了以后,表面也会变黑。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教师讲解:这是因为绿豆、苹果、梨子与多种水果的细胞里,都含有鞣酸,鞣酸能和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
绿豆在铁锅里煮,会生成一些黑色的鞣酸铁,所以会变黑。
问题:从刚才的生活小常识中你有什么启示?过渡自然。
由生活常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语过渡更具“挑逗性”,学生也觉得“学习化学真有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常见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
3.理解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电子转移过程。
4.能够描述金属氧化反应和金属与酸的反应。
二、教学重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金属中电子的特殊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 一块铜片、一块锌片、盐酸、稀硫酸等实验用品。
2.教师准备PPT或者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引导学生回忆前一课中学习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别,并让学生思考金属的一些常见性质和化学性质。
2. 金属的常见性质简单介绍金属的常见性质:导电性,热导性,延展性,硬度,熔点,密度等。
并与非金属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特点和非金属的特点。
3. 金属与非金属的特性分析通过实验或者示意图,让学生观察金属与非金属的外观差异、导电性实验等,并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导电的原因。
4. 金属的电子转移过程通过实验或者示意图,让学生观察金属与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电子的转移过程,引导学生理解金属的电子特殊性质。
5. 金属与氧的反应通过实验或者示意图,让学生观察金属与氧反应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金属氧化反应的化学性质。
6. 金属与酸的反应通过实验或者示意图,让学生观察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性质。
7. 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讨论金属的应用及其与非金属的区别,展示所学知识。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金属的常见性质和化学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以及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特殊性质。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和解释金属的一些现象,理解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以上是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的简要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下册《8.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A.通过复习巩固,掌握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以及
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B. 熟悉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且能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分析、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悉金属的化学性质,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教学方法分析、讨论。
九年级化学下册8.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材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
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
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为了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
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②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根据新课标及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为主线,结合自主学习法、启发法、分析归纳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本着节约时间、节约药品、保护环境、观察实验现象直观、明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同学间互相合作探究的原则,大胆改进实验,为了让学生对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紧凑有效,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我特意把置换反应的概念,放在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究之后,并在教学程序的最后,通过反馈练习来巩固,以求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使教学过程更加合理化。
九年级化学下册8.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与稀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与盐溶液的反应。
(2)掌握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学会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旧知的回忆、家庭小实验及录像发生猜想(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实验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存在和用途 1 猜想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用途2 设计实验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用途2(2)通过对金属与氧气、稀硫酸(稀盐酸)、盐溶液反应的三步实验探究,逐步完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使学生感到水到渠成,易于接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家庭小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通过对金属活动性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实验和游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布置家庭小实验(见下)学生准备:把镁条、铝片、铁片、铜片(先用砂纸除去表面氧化膜)和黄金饰品(自备)挂在家中(干燥的空气中)观察现象并记录到下表中。
提示:重点观察各金属表面的金属光泽是否有变化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堂练习:1、金属活动性大于铁,小于铝的是()A.Zn B.K C.Cu D.Mg2、某同学为判断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大小,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1)将金属B放入C的盐溶液中,看能否置换出C(2)将金属B放入酸中,看能否置换出酸中的氢(3)将金属A放入B的盐溶液,看能否置换出B(4)将金属C放入A的盐溶液中,看能否置换出A你认为上述可以不做的实验是()A、(1)B、(2)C、(3)D、(4)3、《教与学》P21 12(2改成B是常见的金属,请写出它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4、我们常说的“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是()A.金的熔点高 B.金的硬度大C.金的密度大 D.金不活泼,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5《教与学》P20 1、2表一活动与探究一:一、三组用稀盐酸,二、四组用稀硫酸。
人教版九年级下化学8.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1.完成课本第8.2节后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以巩固金属化学性质的相关知识点。
-选择题:旨在检验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以及对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类型的辨识能力。
-填空题:侧重于学生对金属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解答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金属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结合生活实际,观察并记录家中或学校中金属物品的腐蚀现象,分析可能的腐蚀原因,并提出至少三种防护措施。
-目的:通过观察与思考,加强学生对金属腐蚀与防护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金属反应实验,要求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所需材料、步骤和预期结果。
-目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加深对金属化学性质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下化学8.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化学性质,能够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金属反应实验,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能够安全、准确地进行实验。
3.能够书写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解释反应原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梳理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体系。
2.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总结,鼓励学生发言,共同归纳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等关键知识点。
3.教学目标:通过总结,使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整个教学内容与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养。
九年级化学下册8.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新人教版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金属氧化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3.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通过“置换”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注:“置换反应”概念的更深刻理解,于第二课时进行)
过程
与
方法
1.体验和学习利用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2.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科学方法。
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材采用实验事实→归纳的编写方法,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如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教材的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媒体教具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栏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引入新课:在现代考古中,发现从地下出土的文物里,金银器具总是比铁器保存得完整、完好,而且年代比铁器早。你知道为什么吗?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开始购买很多金银首饰。想一想,如何辨别真金和假金呢?俗语说真金不怕火炼,你知道这有什么科学道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些问题,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结论: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比后面的金属活泼,也可以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金属活性顺序表可以作为金属能否在溶液里发生置换反应的一种判断依据。
九年级化学下册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教学方法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教学准备学生用具:镁条、铝片、铜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HCl、稀H2SO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成新的金属化合物和新金属。
[板书]金属+金属化合物→新金属化合物+新金属 比较刚才实验中用到的这3种金属的活动性[讲解]经过了许多类似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人们进行了认真的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板书]二、金属活动性顺序[投影并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它可以给你以下一些判断的依据: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8.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2.过程与方法(1)体验和学习利用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2)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在有趣的实验和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常见金属与氧气和盐酸及稀硫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2、难点(1)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2)对实验事实进行筛选、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方法的建构。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井穴板、铜丝、铁丝、镁条、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铝、硫酸铜五、教学流程图教学活动学生体验展示铁板作画有关步骤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探究欲认识存在差异性总结金属能与氧气反应金属与氧气反应可比较金属的活泼程度用硫酸铜点梅花,梅花为什么呈红色猜想进行分组实验验证是不是所有金属都能和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选择多种金属实验,寻找共性并认识差异性总结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了解金属的第三条化学性质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1)与酸反应与氧气反应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1.课题:人教版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2、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1)体验和学习利用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2)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3、教学重难点: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4.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实验探究法5.教学准备:仪器药品、铁片、铜片、铝片、铁丝、铜丝、铝丝、酒精灯、火柴、砂纸、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6、教学过程导入:【创设情景】在现代考古中,发现从地下出土的文物里,金银器具总是比铁器保存得完整、完好,而且年代比铁器早。
你知道为什么吗?新授:【活动探究一】金属与氧气反应【问题引导】所有金属是不是都能与氧气反应?(不,“真金不怕火炼”说明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1)金属与氧反应的难易程度(见下表)活泼程度:镁铝>铁铜>金,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判断。
【讲述】金属的活泼程度又称为金属的活动性,同时我们找到判断金属活动性的第一种方法。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8.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教学设计理念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和氧气,酸等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为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特意让学生补做铝片、铜片与氧气反应的实验,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应金属的活泼程度;如镁比较活泼,铁、铜次之。
教材的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做中学,学中会”。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知道镁、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1)体验和学习利用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2)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生活的一些问题。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金属与酸和非金属的氧化物的反应。
2.掌握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产物的判断方法和金属与酸和非金属的氧化物的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产物的判断方法,金属与酸和非金属的氧化物的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2.教学难点:金属与酸和非金属的氧化物的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简要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金属的物理性质,并与学生讨论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2. 新知讲解与示例(10分钟)1.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产物的判断方法:根据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反应产生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和性质,判断反应产物的性质。
2.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酸反应会产生相应的盐和氢气。
3.金属与非金属的氧化物的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的氧化物反应会产生相应的盐。
3. 实验探究(20分钟)将几种不同金属与酸和非金属的氧化物进行反应实验。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产物的性质,判断反应产物,并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
4. 小组合作与讨论(15分钟)将学生随机分组,让每个小组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和总结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产物的判断方法和金属与酸和非金属的氧化物的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5. 整合总结(10分钟)请学生依次报告小组的讨论成果,老师梳理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特别是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产物的判断方法和金属与酸和非金属的氧化物的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6. 拓展练习(15分钟)给学生一些拓展练习题,并在讲解题目答案时,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涉及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四、教学延伸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进行以下延伸活动:1.设计更多的实验,让学生自行选择金属与其他物质进行反应,并观察反应产物的性质,进一步巩固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概念。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8.2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金属的化学性质》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的定义。
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
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高,而且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
鉴于理解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2)过程与方法: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②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3教学重难点我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来制定教学重、难点的。
教材介绍了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反应,这三点化学性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今后学习酸、碱、盐的知识做了铺垫;而且金属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而且在运用时需考虑一定的条件;又紧密结合学生对金属的认识、思维能力、生活经验以及这个年龄段的特征等因素,我确定本课题的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九年级化学下册 8.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和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从而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某某、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难点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学方法】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教学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镁条、铜片、铝片、被氧化了的镁条与铝片、酒精灯、坩锅钳、砂纸、火柴。
学生用具:试管(若干)、烧杯,镊子、铁刀、氧气、镁条、铝丝、锌粒、铜丝、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砂纸、火柴等。
【教学过程】化学方程式】【补充】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由此说明,金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金最不活泼。
【板书】活动性:Mg 、Al >Fe 、Cu >Au【思考】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为什么我们通常看见铁生锈而没有看到铝生锈?在清洗铝制品时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讨论并回答】【小结】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设计理念
∙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和氧气,酸等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初三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为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特意让学生补做铝片、铜片与氧气反应的实验,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应金属的活泼程度;如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属不活泼。
教材的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做中学,学中会”。
为节省时间,在做金属与酸的反应时把全班学生分为两部分,一半做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一半做金属与稀硫酸反应。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体验和学习利用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探究金
属活动性顺序。
(2)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
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