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之欧阳光明创编

合集下载

下肢静脉曲张(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曲张(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曲张(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临床路径一、下肢静脉曲张(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I83.9)。

行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ICD-9-CM-3:38.59003)。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3.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

2.手术方式:大(小)隐静脉主干采用上述手术方式处理;小腿静脉曲张根据其范围和程度以及患者意愿选择曲张静脉切除、环形缝扎、透光刨吸、电凝、激光、射频闭锁等不同手术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6-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9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心电图、下肢静脉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下肢深静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如果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有感染高危因素如合并溃疡、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可酌情使用。

建议使用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外科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外科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一、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I83)行手术治疗(ICD-9-CM-3:38.5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3.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腔内激光烧灼术。

2.手术方式:根据小腿静脉曲张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患者意愿选择曲张静脉切除、环形缝扎、透光刨吸、电凝、激光闭锁等不同手术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8-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心电图、下肢静脉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下肢深静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可选用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①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②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③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常见病临床护理路径之欧阳光明创编

常见病临床护理路径之欧阳光明创编

第一章内科部分欧阳光明(2021.03.07)甲亢日期项目护理内容入院当天评估1、一般评估:生命特征,皮肤,情志、药物过敏史,营养状态等。

2、专科评估:饮食情况、体重、突眼、甲状腺、精神状况、脉搏、体温、睡眠、肌力、家族史、个人史、二便等。

治疗1、遵医嘱补液、治疗、勤巡视。

2、甲亢危象者按医嘱给抢救药物,吸氧。

3、甲状腺肿大者按医嘱外敷四黄水蜜。

4、按医嘱治疗,白细胞下降者予鲨肝醇、利血生等升白细胞药:出现药疹者予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重者应停药;肝损伤者予护肝药,重者停药。

检查按医嘱即复抽血,送病人去做B超、甲状腺B超、EKG、全胸片等,指导患者留取各种标本。

药物遵医嘱正确给药,注意用药后的观察,如激素类药物、抗炎药、升白细胞药、护肝药、利尿药、镇静药等。

活动1、病情轻者院内活动,适当休息。

2、病情严重者甚至甲亢危象者应卧床休息。

饮食低碘、高热量高蛋白、无刺激性饮食,昏迷者予留置胃管。

护理l、按服务规范要求,及时安置病人,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2、了解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多关心体贴病人,指导病人保持稳定的情绪。

3、做好各种基础护理、皮肤护理、眼睛护理等。

4、勤巡视,做好安全防护。

5、观察用药疗效和有无药疹、白细胞下降等副作用。

如白细胞下降者,病房应定时紫外线消毒,医护人员进入病房应戴口罩。

6、出汗多者嘱其多饮水,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7、甲亢危象者严密观察患者生命特征和意识改变并做好记录。

健康宣教1、做好入院介绍:主管医生、护士,病区环境,呼叫仪的使用,请销假制度、探视制度,发连心卡。

2、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各项检查的注意事项,并发放“病人住院诊疗安排须知”。

3、正确指导口服药物服用注意事项,如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4、指导白细胞下降患者外出需戴口罩,避免到人群多的地方走动。

第2天检查遵医嘱抽血,指导病人正确留取大小便标本,交待各项检查的时间安排及注意事项。

治疗遵医嘱按时按量准确发口服药。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一、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I83)行手术治疗(ICD-9-CM-3:38.5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3.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腔内激光烧灼术。

2.手术方式:根据小腿静脉曲张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患者意愿选择曲张静脉切除、环形缝扎、透光刨吸、电凝、激光闭锁等不同手术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8-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心电图、下肢静脉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下肢深静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可选用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①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②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③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一、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I83)行手术治疗(ICD-9-CM-3:38.5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3.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腔内激光烧灼术。

2.手术方式:根据小腿静脉曲张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患者意愿选择曲张静脉切除、环形缝扎、透光刨吸、电凝、激光闭锁等不同手术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8-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心电图、下肢静脉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下肢深静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可选用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①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②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③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县医院版)一、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I83)行手术治疗(ICD-9-CM-3:38.5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3.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腔内激光烧灼术。

2.手术方式:根据小腿静脉曲张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患者意愿选择曲张静脉切除、环形缝扎、透光刨吸、电凝、激光闭锁等不同手术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8-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心电图、下肢静脉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下肢深静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可选用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①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②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③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一、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I83)行手术治疗(ICD-9-CM-3:38.5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3.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腔内激光烧灼术。

2.手术方式:根据小腿静脉曲张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患者意愿选择曲张静脉切除/环形缝扎/透光刨吸/电凝/激光闭锁等不同手术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心电图、下肢静脉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下肢静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可选用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1-2 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麻醉或腰麻。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5-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下肢静脉曲张健康宣教之欧阳体创编

下肢静脉曲张健康宣教之欧阳体创编

下肢静脉曲张一.入院常规宣教:二.术前宣教:(1)下肢静脉曲张病人,患肢浅静脉迂曲隆突,静脉壁弹性被破坏,有的部位极度薄弱,很容易破溃,因此高度注意保护患肢。

尽量避免长期站立,活动时穿着弹力袜或弹力绷带,睡眠时抬高患肢。

避免外商及虫咬伤。

(2)术前如局部有溃疡及急性感染时,嘱病人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并按医嘱于以抗感染治疗。

(3)术前2天,每日用肥皂和温水洗净患肢皮肤,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4)双下肢静脉禁止输液。

三.术后宣教:(1)静脉曲张手术后即将患肢用弹力绷带自足背向大腿方向加压包扎,防止静脉剥脱部位出血,维持弹力绷带包扎约2周左右。

(2)静脉曲张的患肢抬高20~30度。

卧床期间应间断地进行背屈活动。

(3)静脉曲张的手术后24—48小时可下床活动,但需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避免过久站立,下肢过早负重。

避免静坐或静立不动。

(4)术后第1天患侧足面若有水肿,多因患肢绷带加压包扎过紧所致。

若静脉曲张的患肢疼痛应及时松开弹力绷带重新包扎,或穿弹力袜。

四. 出院指导:1、出院后仍需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1~2个月。

2、睡觉时将患肢抬高20°~30°;3、平时应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久坐、坐时双膝交叉过久。

以防静脉回流障碍时发生足背、足趾水肿和微血管血栓形成;4、避免用过紧的腰带、吊袜和紧身衣裤。

5、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肥胖。

6、进行预防下肢静脉血流淤滞的体操,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防止下肢静脉淤血,减轻患肢沉重、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症状。

方法如下:a.全身放松,仰卧于床上,膝关节伸曲运动10次;b.足背带动踝关节,做背屈和跖曲运动10次,必要时可重复;7、戒烟,坚持适量运动;。

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健康教育之欧阳治创编

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健康教育之欧阳治创编

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健康
教育
一、术前准备
1、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给予安慰,以减轻病人的忧虑,训练患者卧床大小便,取得患者配合;
2、了解患者出现下肢静脉曲张的时间,伴随症状如胀痛、溃疡、出血等,注意职业(长时间站立工作)及有无家族史,了解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动脉炎,盆腔肿块等疾病;
3、下床活动时应指导患者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
4、注意足部卫生,认真做好皮肤清洁工作,手术野皮肤准备,上至脐平,下至足趾,包括整个患肢;
5、术前ID用甲紫或记号笔画出静脉曲张的途径。

二、术后护理
1、手术后即将患肢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防止静脉剥脱部位出血,维持弹力绷带包扎约2周左右;
2、患肢抬高20°-30°,卧床期间鼓励患者进
行背区活动;
3、术后24-48h可以下床活动,但须弹力绷带,避免过久站立,下肢过早负重,避免静坐或静立不动;
4、术后ID患侧阻面若有水肿,多因患肢绷带加压包扎过紧所致,若患肢疼痛应及时松开弹力绷带重新包扎;
5、若有慢性溃疡,应继续换药。

三、健康指导
1. 出院后仍需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1-2个月,晚上睡觉时将患肢抬高20°-30°;
2.为维持下肢血运,平时应注意卧床,勿长时间站立或坐位,以防静脉回流障碍时发生足背,足趾水肿和细动脉闭塞;
3.患者术后半年到一年内可能有下肢酸痛或麻木感;
4.禁烟,坚持适量运动;。

下肢静脉曲张三种检查方法之欧阳光明创编

下肢静脉曲张三种检查方法之欧阳光明创编

1.欧阳光明(2021.03.07)深静脉通常试验(Perthes试验,也称踢腿试验)患者站立位,静脉充分充盈后,用止血带在腹股沟下方压迫静脉,病人用力伸展腿部20次或下蹲20次,如充盈的曲张静脉迅速消失或明显减轻,沉重感减轻,表示深静脉通畅,交通静脉完好,为阴性,是可以进行浅静脉手术的重要标志。

反之,曲张静脉增加或/和沉重感加重,表示深静脉有阻塞,为阳性。

深静脉通畅试验深静脉通畅试验是识别下肢深静脉是否通畅的体征识别方法。

尤其是下肢静脉曲张是否可以手术的重要体征。

【识别方法】先让病人站立,在患者的大腿上1/3处扎止血带,此时下肢静脉曲张可能会比以前更明显。

再让病人用力伸屈患侧下肢的膝关节10-20次(也可用力下蹲10-20次)。

【[临床意义】如果活动后,病变的静脉所发生的曲张明显减轻,说明经过小腿活动,小腿肌泵收缩,迫使淤滞在大隐静脉(浅静脉)中的静脉血通过深浅静脉间的交通支,向深静脉回流,由于深静脉通畅,功能良好,静脉血可以进一步回流入髂静脉。

如果活动后,病变的静脉所发生的曲张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或病人感觉下肢出现疼痛,说明虽然经过小腿活动,小腿肌泵收缩,理应迫使淤滞在大隐静脉(浅静脉)中的静脉血通过深浅静脉之间等的交通支,向深静脉回流,可是因为下肢深静脉不通畅,功能不良,深静脉中的静脉血无法回流。

此时患者下肢的大隐静脉(浅静脉)的血液淤滞加重,同时深静脉的淤血也加重。

所以病变的静脉发生的曲张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病人常感觉下肢出现疼痛。

深静脉通畅实验对下肢静脉曲张是否选择手术,起到十分重要的决定作用。

如果病人的浅静脉(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功能不良,不通畅,同时深静脉的功能和通畅程度也有问题,就不能再做手术结扎浅静脉,否则则会迫使原来功能不良的深浅静脉系统负担下肢静脉的血液回流,完全由功能不良的深静脉系统来承担,不但不会缓解临床症状,反而会加重病情。

下肢静脉通畅实验不良者,为下肢静脉结扎或切除的禁忌症。

下肢静脉曲张之欧阳家百创编

下肢静脉曲张之欧阳家百创编

静脉曲张病理及治疗方法欧阳家百(2021.03.07)一、什么是静脉曲张?中医学将下肢静脉曲张称为筋瘤,形成小腿溃疡称为臁疮。

历代医家对其认识有以下几种:《灵枢~刺节真邪》;“有所结,中于筋,筋屈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瘤”《外科正宗~瘿瘤论》对筋瘤的描述:“筋瘤者、坚而面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

”西医学则认为,血柱的重力以及任何增加重力作用的后天性因素,如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慢性咳嗽等都可以使瓣膜承受过度的压力逐渐松弛,使瓣膜正常关闭功能受到破坏,而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

西医上认为:静脉曲张俗称“炸筋腿”是静脉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先天性血管壁膜比较薄弱或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很少改变,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是血管突出皮肤表面的症状。

静脉曲张多发生在下肢,其它阴囊精索,腹腔静脉,胃部食道静脉等也会发生静脉曲张。

(可以简单的记:血管瓣膜受损,血液回流受阻,血液蓄积下肢,造成曲张现象出现)。

二、静脉曲张的发病原因寒邪治病为主因《黄帝内经》认为,寒主收引,寒性凝滞。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凝滞;湿为重浊之邪,其性粘滞。

是故寒湿侵袭,易致气血凝滞,脉络痹阻不通,阳气不能通达于四末,肢体失其濡养而发生静脉曲张。

湿性趋于下故下肢、精索部位更明显,更容易受邪。

因此寒湿的因素是发生静脉曲张的重要因素。

什么叫寒,打个比方中焦脾胃的血脉,因为受寒过后,立即收缩,气血郁滞不通,局部马上作痛。

那种感觉像刀绞一样,有人会说揪着疼,如果你没得过再比如冬天寒冷,冻得打哆嗦,浑身蜷缩在一起,这就是寒邪的收引。

中医里有一种方法叫取类比象,再看看静脉曲张,腿部的弯弯曲曲收缩成团像什么,此为寒主收引的具体表现。

精索静脉曲张呢,一个道理,阴囊居下焦之极,厥阴之地,阴寒易袭之,气血为之凝塞,故基本病机为寒邪侵袭、凝滞于肝经。

具体表现以肝经循行部位冷痛为主证。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之欧阳法创编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之欧阳法创编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一、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I83)行手术治疗(ICD-9-CM-3:38.5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3.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腔内激光烧灼术。

2.手术方式:根据小腿静脉曲张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患者意愿选择曲张静脉切除/环形缝扎/透光刨吸/电凝/激光闭锁等不同手术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心电图、下肢静脉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下肢静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可选用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1-2 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麻醉或腰麻。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5-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一、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I83)行手术治疗(ICD-9-CM-3:38.5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3.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腔内激光烧灼术。

2.手术方式:根据小腿静脉曲张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患者意愿选择曲张静脉切除/环形缝扎/透光刨吸/电凝/激光闭锁等不同手术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心电图、下肢静脉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下肢静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可选用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1-2 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麻醉或腰麻。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5-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之欧阳光明创编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之欧阳光明创编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欧阳光明(2021.03.07)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第二届中国静脉论坛会议期间,由中华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责成安贞医院吴庆华教授负责制定我国的“DVT诊治指南”,后与第三届静脉论坛轮值主席董国祥共同承担本指南的制定,由吴庆华和罗小云执笔。

本草案的制定历时两年余,经多次专家会议讨论修改。

2006年3月在三亚的第三届静脉论坛工作会议上形成初稿,后经2005年11月26日和2007年6月11日北京医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会议以及2007年8月25日第三届中国静脉论坛预备会议等反复认真研究修改,2007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静脉论坛的会议上全体通过。

当然仍有不尽完美之处,也存在一定的意见分歧,留待以后不断修改,完善。

我国血管外科著名专家(按姓氏拼音字母顺序排列)陈翠菊、陈忠、陈学明、董宗俊、董国祥、段志泉、符伟国、管珩、郭伟、谷涌泉、顾福杭、景在平、蒋米尔、姜维良、李大军、李俊海、李建新、李晓强、栗力、刘昌伟、刘鹏、刘长建、刘增庆、罗小云、马杰、潘松龄、钱水贤、时德、沈来根、王嘉桔、汪忠镐、王玉琦、王深明、吴庆华、吴丹明、辛世杰、苑超、余波、张柏根、张建、张福先、张纪蔚、张强、张静菊、赵春起等先后参加本指南的制定。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病症,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boembolism,VTE)。

DVT是常见的一种病症,后果主要是肺栓塞和DVT后综合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和显著影响生活质量。

国内临床对于DVT的诊断和治疗缺乏统一认识,疗效差异较大。

为提高我国对DVT的诊治和预防水平,我们制订了DVT诊治指南。

一、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目前国内还缺乏关于DVT发病率的准确统计资料。

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之欧阳歌谷创编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之欧阳歌谷创编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一、欧阳歌谷(2021.02.01)二、概述DV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疾病,血液回流受阻,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T和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

LEDVT如在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血栓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不全,称为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 Syndrome,PTS)。

(一)LEDVT的病理分型1、周围型:股浅静脉下段以下的深静脉血栓形成;2、中央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3、混合型: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重症LEDVT:1、股青肿:下肢深静脉严重淤血;2、股白肿:伴动脉痉挛持续存在。

(二)LEDVT的临床分期1、早期:(1)急性期:发病后7天以内;(2)亚急性期:发病第8天至30天;2、慢性期:发病30天以后;3、后遗症期:出现PTS症状;4、慢性期或后遗症期急性发作。

1960年Greenfield开始在X线透视下采用静脉切开后导管抽吸血栓。

1984年Sniderman开始用经皮穿刺导管抽吸术,成为介入治疗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的首创。

目前,介入治疗LEDVT的方法主要有:介入性溶栓治疗,介入性血栓清除术,深静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

对LEDVT实施介入治疗宜从安全性、时效性、综合性和长期性等四方面考虑。

①安全性:在对长段急性血栓作介入治疗前置入腔静脉滤器可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

采用机械性血栓清除、介入性药物溶栓,可明显降低抗凝剂和溶栓剂的用量,减少内脏出血并发症。

②时效性:急性LEDVT一旦明确诊断,宜尽快作介入处理,以缩短病程,提高管腔完全再通比率,避免或减少静脉瓣膜粘连,降低瓣膜功能不全、血栓复发的发生率,尽量阻止病程进入慢性期和后遗症期。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 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 1.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
瘙痒等。 • 2.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
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 3.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
史。 •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下肢静脉造影、超声 心动图和肺功能、血气分析等检查。
(七)选择用药
• 抗菌药物使用:无需使用抗菌药物。 • 抗凝药物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必要时
使用活血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 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蛛网膜下 腔联合阻滞麻醉或腰麻。
•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用药。 •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 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 1.手术: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抽
剥/腔内激光烧灼术。 • 2.手术方式:根据小腿静脉曲张的范围和程
度以及患者意愿选择曲张静脉切除/环形缝 扎/透光刨吸/电凝/激光闭锁等不同手术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
•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使用:无需使用抗菌 (术后第1天)
明日准备于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麻醉下行
药物;抗凝药物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 ◎小腿曲张静脉切除/环缝/刨吸/电凝/激光闭锁治疗
住院第6天 (术后第3天)
一住次院性 第导5天尿包视(必患要时)者情况决定是否使用活血药物。
(术后第2天) 根据体检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讨论制订手术方案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一、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I83)行单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手术治疗(ICD-9-CM-3:38.59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3.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5.除外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腔内激光烧灼术。

2.手术方式:根据小腿静脉曲张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患者意愿选择曲张静脉切除/环形缝扎/透光刨吸/电凝/激光闭锁等不同手术方式。

天。

7-10(四)标准住院日为(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心电图、下肢静脉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下肢静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

(七)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麻醉、腰麻、全麻或静脉复合麻醉(喉罩)。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八)术后住院恢复5-7天。

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需要自粘绷带、弹力绷带、带尾纱布等(九)出院标准。

患者体温正常,伤口无感染迹象,能正常下床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I83)
行手术治疗(ICD-9-CM-3:38.5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3.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腔内激光烧灼术。

2.手术方式:根据小腿静脉曲张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患者意愿选择曲张静脉切除/环形缝扎/透光刨吸/电凝/激光闭锁等不同手术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下肢静脉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下肢静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可选用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1-2 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麻醉或腰麻。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5-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可选用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用药时间1-2天。

(十)出院标准。

1.患者体温正常,伤口无感染迹象,能正常下床活动。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严重基础疾病可能对手术造成影响者,术前准备时间会延长。

2.术后出现伤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时,住院恢复时间相应延长。

二、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I83)
行手术治疗(ICD-9-CM-3:38.59)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0天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一、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ICD-10:K80.0)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症状:胆绞痛或上腹部隐痛、发热、偶尔有黄疸。

2.体征:巩膜可有黄染,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胆囊区压痛,
Murphy’s征(+);
3.辅助检查:B超、CT或MR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偶见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增高,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0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型;
(3)腹部超声;
(4)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超声心动图、腹部CT等。

(七)使用抗菌等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留取相关标本送培养,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

有手术指征者应进行外科处理,并于手术过程中采集病变部位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3.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经验治疗需选用能覆盖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等需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药物。

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

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方式:开腹胆囊切除术。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根据术前血红蛋白状况及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5.病理学检查:切除标本解剖后作病理学检查,必要时行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3-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如有继发感染征象,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经验治疗需选用能覆盖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等需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药物。

3.严密观察有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

4.术后饮食指导。

(十)出院标准。

1.一般状况好,体温正常,无明显腹痛。

2.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可进半流食。

2.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3.切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无皮下积液(或门诊可处理的少量积液),可门诊拆线。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前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影响手术的患者,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2.不同意手术患者,退出本路径。

3.术中发现肝胆管结石和/或炎症、胆管癌、肝癌,则进入相应路径。

4.有并发症(胆漏、出血等)的患者,则转入相应路径。

二、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ICD-10: K80.0)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ICD-9-CM-3:51.2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天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