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西南联合大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长沙临大的转移
• 1938年2月中旬 到4月28日,长 沙临大从长沙搬 迁到昆明。 三条路线入滇: 1.香港越南路线 2.广西越南路线 3.湘黔滇旅行团, “教育史上的长 征” back
(三)西南联大的成立
•1938 年 4 月2 日,临时大学迁到昆明后,正式更名为国 立西南联合大学。 •初期,学校分为两部分,理学院、工学院在昆明,文学 院和法商学院在蒙自。 西南联大的校务由校常 务委员会主持,梅贻琦 任主席。 北大、清华、南开各自 保留原有的某些行政和 教学组织系统。 Back
back
四、西南联大的学术成就
• 1946年5月4日,梅贻琦宣布西南联大正式 结束。 • 自1937年11月1日至1946年5月4日在西南 联大就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有8000余人, 毕业3807人。
• 联大校友后来取得特别突出成就的有: •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2人:杨振宁、李政道 •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3人:黄昆、刘 东生、叶笃正。 •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6人:屠守锷、郭 永怀、陈芳允、王希季、朱光亚、邓稼先。 • 两院院士中,联大师生先后有164人当选。 • 思考与讨论:为什么西南联大在那样艰苦 的条件下,反而取得了十分巨大的、甚至 连当今大多数大学也无法企及的成绩?
西南联合大学
[讲授要点] 讲授要点]
• • • • 一、从长沙临大到西南联大 二、艰苦的办学条件 三、西南联大的教学 四、西南联大的学术成就
一、从长沙临大到西南联大
(一)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的成立 (二)长沙临大的转移 (三)西南联大的成立
(一)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的成立
• “七•七”事变后, 北大、清华、南 开三校迁至长沙 合并成临时大学。 • 1937年10月25日, 长沙临时大学正 式开学。 • 开办初期,学校 曾邀请各界人士 前来讲演。 • 学校在长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常 办学仅一学期。 back
二、艰苦的办学条件
• (一)经费短缺 • (二)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匮乏 • (三)师生艰苦的生活条件
(一)经费短缺
从长沙临大开始,学校经费完全由国库支付。 1937 年9 月,国民党政府将国立学校的经费改按7 成拨发。 临大迁到昆明后,政府则仅拨付7 成经费中的4成,所余3 成又 按规定全部上缴。 back
(二)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匮乏
西南联大图书8 年合计约48000 册。 仪器设备也十分简陋缺乏。 back
(三)师生艰苦的生活条件
由于物价暴涨,教师薪金无 法维持生计,不得不出外兼 差。 学生的吃住条件也十分艰难。
back
三、西南联大的教学
教师队伍强大,能开设丰富 的课程(约1600多门)。 学校十分重视基础课教学, 强调给学生打下宽厚、扎实 的基础。 由著名教授给学生讲授基础 课程。 选修课多,学生选择余地大。 学术报告会和学术讲座经常 举办。 学校严把学生质量关。 bac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