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文言文中名词活用做动词的规律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中如何分析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高考语文中如何分析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高考语文中如何分析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在高考语文中,文言文是一个重要的考查部分,而词类活用现象则是文言文中的一个难点。

理解和掌握词类活用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至关重要。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分析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呢?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其基本的语法功能,而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词本来属于某一类词,但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它被当作了另一类词来使用。

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有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等。

名词活用包括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

比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原本是名词,意思是“军队”,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意思是“驻军”。

再比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本来是名词,在这里用作状语,表示“用箕畚”。

动词活用有动词作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和“入”,原本是动词,在这里用作名词,分别指“出产的东西”和“收入的东西”。

“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活下来”。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美”是意动用法,意思是“认为……美”。

形容词活用包括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坚”和“锐”,原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名词,分别指“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武器”。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原本是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使……变绿”。

那么,在实际的文言文阅读中,我们如何来分析和判断词类活用现象呢?第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

词类活用往往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发生的,只有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才能准确判断一个词是否活用以及活用的类型。

比如“左右欲刃相如”,如果单看“刃”这个字,很难判断其用法,但结合上下文,就能明白这里是“想要用刀杀相如”的意思,“刃”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杀”。

第二,注意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和结构。

比如名词后面紧跟代词,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如“驴不胜怒,蹄之”,“蹄”后面跟了代词“之”,所以“蹄”活用为动词“用蹄子踢”。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

2. 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3. 实例分析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判断和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5. 总结:对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情况和答案的正确性。

3. 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4. 总结理解:对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应用情况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句子实例。

2. 参考资料和教材。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练习法: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九、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入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判断和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5. 总结:对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十、作业布置:1. 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分析,判断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十一、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考备考文言文阅读实词之词类活用(中动词形容词活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

高考备考文言文阅读实词之词类活用(中动词形容词活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
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 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 巾栉。既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选自 《后汉书》,有删改) (1)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 (2)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 【参考答案】(1)活用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译文】少君的父亲对他的清贫刻苦感到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少 君出嫁时)嫁妆陪送得非常丰厚。
对点训练:
1.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形容词,解释词义并说明其活用类型。 (1)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 ______:______。类型:________。 (2)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 ______:________。类型:________。 (3)抑王兴甲兵,危士臣。(《齐桓晋文之事》)
2024年新高考第一轮总复习
文言文复习 :实词
词类 活 用
(中:动词、形容词活用)
Ⅱ.动词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 表示与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 了。如: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伏:埋伏的部队,伏兵)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出产的东西;入:收入的东西)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动词的为动用法
动词的为动用法,就是动词带宾语,含有主语“为了宾语怎么样”的 意味,一般可译为“为……”。如: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哀:为……哀叹) 动词的为动用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表示为了某一目的而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赖以存在的 目的。 (2)表示出于某一原因而施行某一行动。如:猿猱欲渡愁攀援。(愁: 为……发愁) (3)表示给(替)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的服务对象。 (4)表示对(向)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的面向对象。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
(2)名词活用为状语 (3)名词的使动/意动用法
类 活 用
动词
(1)动词活用为名词 (2)使动用法/为动用法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
(1)数词活用为动词 数词
(2)数词活用为形容词
(3) 数词活用为名词
名词的活用
例: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活用为
B.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 表示动作、行为特征、状态。
• 1.席卷天下。(《过秦论》) (席子——像卷席子那样) • 2.包举宇内。(《过秦论》) (包裹——像包包裹那样) 3.囊括四海。(《过秦论》) (口袋——像装口袋那样) •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像云一样)(回声——像回声一样) (影子——像影子一样)
名词带宾语,就是“觉得宾语是什么”,是 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 示的人或事物。翻译成“以……为……”或 “认为……是……”或“把……当作……”。 那么这个名词就是意动用法。
动词的活用
三(1)动词活用为名词(比较)
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主语
(名词、代词)
主语
(动词、代词)
+ 谓语 + 宾语
当作
名词
吾从而师


把他当作老师
形容词 吾妻之美
认为
我者
认为我美
意动用法
动词谓语对于宾语含有“认为它怎么样” 的意思的叫做意动用法。 结构方式: 【动+宾】=【以】+宾+【为】+动 译为:“以……为……”、“认 为……是……”、“把……当作……”
滕公认为其言出众不 意动用法(形容词) 凡,其貌壮美

高考复习文言专题讲座之一:词类活用

高考复习文言专题讲座之一:词类活用

2.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除表示时间、地点的名词可直接作状 语外,一般名词只有与介词组合成介宾短语,才能一起用 在谓语之前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各种名词直接作状语的 现象十分普遍。如果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这种现象,其实 这个作状语的名词,此时已活用为以这个名词为宾语的介 宾短语,只是介词不出现而已。因此,当用现代汉语去对 译这种”名词”时,应把它当作介宾短语处理。 这种活用类型、作用及译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表示比况,表示动作行动的特征和状态,可译为 “像……似的”。 如“其一[犬]坐于前”,应译为“像狗似的”;“[斗] 折[蛇]行”,应译为“像北斗一样”、“像蛇一样”;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译为“像灰一样”,“像 烟一样”;“常以身[翼]蔽沛公”,译为“像鸟翅膀似 的”。
(4)不要将主谓结构作为“名作状”。 如:身死国灭。(《屈原列传》)此句写楚怀王 “人死了国灭了”,不要误将“身”“国”当作状语。 (5)不要把动词前的用作动词的名词当作用如状语。 如《促织》中“笼归,举家庆贺”的“笼”是名词, “归”是动词,与名词作状语的结构相同。但在这里 “笼”、“归”都是作为谓语,是表示主语的两个连续 的动态。“笼”活用如动词,而不是修饰动词“归”作 状语成分。
形容词的特殊用法
1.活用为名词。一般指,用该形容词去代替与此词性质、状 态、特征有关的人物或事物。 (1)处于句中主语位置的形容词,往往活用为名词。 如“圣益圣,愚益愚”,解释为“圣人”和“愚人”。 (2)处在句中宾语位置的形容词,一般也活用为名词。 如“瑜等率轻锐继其后”,解释为“轻锐的部队”;“避 实击虚”,解释为“有实力的地方”、“虚弱的地方”。 (3)“其(之)+形容词”。 如“不知其浅深”,应译为“深度”(“浅”不表意);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贤”组成偏正结构, “其”是“贤”的定语,所以中心词“贤”用如名词,作 “贤能的品德”解。 (4)用在数词后用作名词。 如:四美俱,二难并(《滕王阁序》)指美时、美景、美情、 美事。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四类)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四类)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作状语1.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每天”2.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例]上食尘土,下饮黄泉(《劝学》)“向上”“向下”【总结】1.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译为“用对待……的方式”⑴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奴隶一样)(《五人墓碑记》)2.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译为“用……”“借助……”⑵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船:乘船)(《石钟山记》)⑶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用匣子)(《荆轲刺秦王》)⑷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目:亲眼,耳:亲耳)(《石钟山记》)3.表比喻:译为“像……一样”⑸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狐:像狐狸一样。

)(《陈涉世家》)4.表状态:译为“……地”⑹日削月割(天/月:一天天/月月地)(《六国论》)(二)名词作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总结】[规律一]名词放在“能”“可”“足”“欲”“敢”等能愿动词的后面,活用为动词。

[例]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劝学》)2.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下:咽下)(《六国论》)[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例]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2.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

恐怕该责备你吧?)(《季氏将伐颛臾》[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不是并列、偏正、判断等关系,而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籍吏民,封府库(籍:造册登记)(《鸿门宴》)2.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衣:穿。

怀:怀里揣着)(《廉颇蔺相如列传》)3.吾师道也(师:学习)(《师说》)[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范增数目项王。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规律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规律

2016年4月号上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规律马百波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即原来的词性和用法),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词类活用。

根据一定的语言习惯,名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之中,临时改变了它的功能,具有动词词类的功能,这种现象叫做名词活用为动词。

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名词活用现象教学应注意以下情况。

一、独词句(1)毋妄言,族矣! (《项羽本纪》族:灭族)(2)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项羽本纪》左:往左走)说明:名词独立成句,表示与之相应的动作行为,即活用为动词。

二、两个名词连用,构成一个主谓词组,其中后一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1)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智子疑邻》雨:下雨)(2)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唐雎不辱使命》缟素:穿孝服)说明:名词(或名词短语)与名词(或名词短语)只能组成新的名词短语。

在古汉语中当它们不能组成名词短语时,便出现两种情况:前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与后面的名词组成动宾短语;后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与前面的名词组成主谓短语。

三、两个名词连用,构成一个动宾词组,其中前一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域:限制)(2)愿为市鞍马。

(《木兰诗》市:买)说明:两个名词连用,一般有四种关系:联合、偏正、主谓、动宾。

若非前两种关系,便是主谓或动宾,连用的名词其中一个活用作动词。

四、名词之后有一个表示人、物的代词(“之”“其”等),当“之”后面有语音停顿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1)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策:用鞭打)(2)处处志之。

(《桃花源记》志:做标记)说明:名词不能带宾语,它带了代词宾语,就应该被视为活用为及物动词。

五、名词之前有疑问代词,也活用为动词(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阿房宫赋》龙:出现龙)(2)以何市而反?(《冯谖客孟尝君》市:买)六、名词之前有副词修饰,活用为动词 (1)大雪三日。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
凭借)……
规律三:名词用于动词之前,表示该动作行为 的一种工具、凭借和方式,译为:用(乘, 凭借)……
①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辱其群臣。
②赵襄王郊迎甘罗。 (廷,郊)处所名词+动词 规律四:名词用于动词之前,表示
该动作行为的发生的处所 译为:在……
①则以刘病日笃
②岁征民间
③ 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潇、沅,北合 汉、沔
• A、将军身披坚执锐。 (《陈涉世家》)
• B、义不杀少而杀众。 (《公输》)
• C、四美具,二难并。 (《滕王阁序》)
• D、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芙蕖》)
• E、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欲往投之。
(《赤壁之战》)
• A、坚:坚韧的盔甲; 锐:锐利的武器。
• B、少:很少的人;众: 很多的人。
晋灵公不君。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汉水又东 不+【君;王;东(名词)】 规律三:副词尤其是否定副词后面
的名词用作动词。
①驴不胜怒,蹄之。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③今王鼓乐于此(《孟子》) (蹄,王,鼓乐)名词+代词,处
所名词,介宾短语 规律四: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
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 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 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某个词属于某一个种 类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的分工也是 相对固定的,但在具体的语境中,某 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临时灵 活运用,于是出现了活用的现象。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动 词 活 用
其 它 词 活 用
名词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动用的七个规律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动用的七个规律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动用的七个规律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尤其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

想要正确地理解以及正确地翻译古文,掌握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要解决的就是名词动用的七个规律。

一、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

大家都知道,名词一般是不受副词、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的;因此,在名词的前面如果有了副词,或者助动词,那么,这个名词一定是活用成动词了。

请看下面的例子: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句中划线处“非能水也”中的“水”,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它的前面因为有“非”这个副词,又有“能”这个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所以,它活用作动词了,意思也变成了“游水”。

②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

(《采草药》)句中加线处“草已芽”中的“芽”,因为它的前面有副词“已”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意思变成了“发芽”。

③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

(《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未花时采”中的“花”,也因为在它的前面有“未”这个副词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了。

译为“没有开花的时候采集”。

④则粪概者先芽。

(《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先芽”中的“芽”,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例子,因为在它的前面有“先”这个带有副词性的词语的限制;所以应该翻译成“先发芽”。

⑤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

(《察今》)句中加线的句子中的“表”,原本也是名词,意思是“标记”,因为在它的前面有一个“先”字,所以也属于名词动用,翻译后的意思是“设立标记”。

二、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名词动用。

一般的说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一个名词,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作动词了。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伶官传序》)句中划线处的“函”,原本是名词,意思是“木匣子”,可是在句中因为带了宾语“首”,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该译为“用木匣子装”。

②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豆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句中划线处的“函”,也是因为带了宾语,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思也是“用木匣子装”。

文言文——名词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名词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词类活用教师版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名词的词类活用具体而言,它包括:1. 名词作状语。

2. 名词作动词。

3. 名词意动用法。

4. 名词使动用法。

教学内容:一.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中“犬”,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犬一样”。

名词作状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比喻性的,可译为“像……一样”。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像北斗七星那样地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地弯曲,或隐或现,隐约或见。

②(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项伯)常常用身子像鸟的翅膀那样遮蔽沛公。

(2)表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把……当作……来怎么样”,“像对待……那样如何”。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您替我把他叫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那样对待他。

③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国大将田忌很赞赏孙膑,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3)表动作使用的工具、处所、方式等。

翻译时可补出适当的介词或动词。

①箕畚运于渤之尾。

(《愚公移山》)—用箕畚将泥土运到渤海边上。

②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中山狼传》)—狼快快走开,如果不走,就用手杖打死你。

③两峰秀色,俱可手揽。

(《游黄山记》)—两座山峰秀丽的景色,都可以用手接过来。

以上例句都是表示动作为所使用的工具,翻译时可在作状语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或“拿”,使之变成一个介词结构。

④草行露宿。

(《〈指南录〉后序》)—在草丛中赶路,在露天里住宿。

⑤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鸿门宴》)—沛公已经离去,从小路回到军营中。

古代文言文阅读 词类活用

古代文言文阅读    词类活用

古代文言文阅读词类活用何谓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词类活用。

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三是“以今律古”,就是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

一、名词作动词(活用的条件)(1)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

(名+名)例如: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一只狼在那里打洞。

)(2)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

(名+代)例如:驴不胜怒,蹄之。

蹄:用脚踢(驴子很恼怒,用蹄子踢它。

)(3)名词用在“所字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

(所+名)例如:寻向所志。

志:做标记(寻找以前做的标记。

)(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副+名)例如:遂王天下。

王:称王(于是称王于天下。

)(5)名词放在“能”“可”“欲”等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因为能愿动词与及物动词组成合成谓语,名词前面放上能愿动词,等于名词处在动词的位置上,所以它便活用为动词。

(能愿动词+名)例如:寡人欲相甘茂,可乎?相:做丞相(我要甘茂做相,可以吗? )注意:名词后没有其它动词(6)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

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

(名+介词结构)例如:秦伐韩,军于阏与。

军:驻扎[秦国攻打韩国,(军队)驻扎在阏(yān)与。

](7)名词用“而、以、且”等与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便活用为动词。

(名+连词+动词)例如: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墓:修建坟墓(这五人的死,距离现在修墓来埋葬他们,那时间只有十一个月罢了)名词活用作动词规律小结:能愿动词后的名词代词前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名词后的名词副词后的名词名词活用为动词规律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2

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2

五、形容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用在状语后或宾语前,句中又无其 他动词作谓语中心语,这个形容词就活用为动 词 。
例如: (1).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穷: 走完。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 亲:亲近。 远:疏远。 (3)、素善留侯张良。(《史记· 鸿门宴》) 善:与……交好。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译文: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地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 天下小了。]
2、名词的意。 例如(1)、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译文:渐渐地把他的父亲当捉宾客对待。]
(2)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卫灵公》) [译文:有道德的人把没有能力当作忧患,不把别人不了解自己当作忧 患。] (3)、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入中国,则中国 之。(韩愈《原道》) [译文:孔子写作《春秋》的时候,诸候有人用外族的礼仪,就把他当 作外族;上进到用中华的礼仪,就把他当作中华人。]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名词活用为动词,表示主语 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表示的人或事物.
例如: (1)、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史 记· 苏秦列传》) [译文:所以,大王不如使苏秦往东方去,那么秦国就一 定怀疑齐国并且不相信苏秦了。]
(2)、膏泽斯民。(《答司马谏议书》)
6.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方法
例如:(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译文: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的田间亲身耕种。]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 齐王纳谏》) [ 译文: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可得到上等 奖赏。]
7.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做动词的规律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做动词的规律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做动词的规律一、名词带宾语,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连用,又无做谓语的动词,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是:A.偏正关系(状谓、动补除外,这只讲名词性词组)例如:(1)河水清且涟猗。

(《伐檀》)*(2)楚人有涉江者。

(《察今》)B.并列关系例如:门庭若市。

(《邹忌讽齐王纳谏》)C.同位关系例如: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

(《梅花岭记》)两个名词连用,句中又无做谓语的动词,则其中可能有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上面三种关系除外)例如:1.舍相如广成传舍。

(《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宾)2.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唐雎不辱使命》)。

*(主谓)练习:指出下面各句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并翻译各句。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陈涉世家》)2.曾皙后。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3.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

(同上)4.民生涂炭。

(《三元里抗英》)5.愿为市鞍马。

(《木兰诗》)*6.[客]一无所持,而腰多白金。

(《大铁椎传》)*7.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8.士兵德顺昌甚。

(《五人墓碑记》)*9.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秦论》)*10.瓮牖绳枢。

(同上)11.老者衣帛食肉。

(《齐桓晋文之事》)12.子墨衰絰。

(《之战》)13.妇抚儿乳。

(《口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连用,它们之间如果不是偏正、并列、同位关系,一般地说,其中则有的名词活用作动词。

它们之间可能是主谓、状谓、动宾关系:曾皙后,诸越则桃李冬实、衣褐。

二、名词带状语,则这个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带状语 1.副词修饰名词一、一般副词:公将鼓之。

二、否定副词:天不雨。

2、介词结构修饰名词: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过秦论》3、名词带动词性状语:妇抚儿乳。

(《口技》)练习题:译句解名词动用的词1、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卖柑者言》)2、皆衣缯单衣。

(《西门豹治邺》)3、使人先表澭水。

高考语文:《词类活用》

高考语文:《词类活用》

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 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五: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 活用为状语。 规律六: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 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 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规律七: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 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词。
名词活用歌
名词连用多活用,代前副后谓语通。 不能带宾强带宾,多是意动或使动。 谓前不愿作主语,时间方位状语共。 区分活用看仔细,切记放在句子中。
四、表动作行为的处所
1、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 2、有大石侧立千尺 3、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4、内立法度。 5、童子隅坐而执烛
“在……” “从……”
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 动词。 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 不是并列、偏正、判断等关系,而是 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那 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生死而肉骨
肉:使……长肉
②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任命……为将,使……为将
③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臣:使……臣服
④尔欲吴王我乎
吴王:让……做吴王
⑤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东:使……向东去
3、名词——意动
意动用法:就是主语主观的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动词的特 性。一般是名词和形容词用作意动。动词一般不用。 可译为:以……为……;
三、形容词的活用
1、问其深,则其好游者…形…容词—名词
2、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动词
3、臣请完璧归赵。
形容词—使动
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形容词—意动 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变小了, 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也变小了。
1、形容词——名词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名词一、名词作状语这类现象是名词用在动词前,如果这个名词不做主语,那么它就只能活用作状语。

因为汉代汉语的句子成分排列是“谓前状语谓后补”。

例句:乃遂收盛樊无期之首,函封之。

《鸿门宴》在这个句子中,“函”就是名词,放在了动词“封”的前边,但是“函”不做主语,主语是太子丹。

谓语是“封”,所以“函”在这就只能活用作状语来修饰“封”这个动作,翻译成“用匣子”。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烛之武退秦师》在这里“朝”和“夕”都是方位名词用在动词“济”和“设”前面,但是不能作主语,因为主语是晋文公。

所以“朝”和“夕”就只能活用作状语来修饰济和设这两个动作,翻译成“在早上”和“在晚上”。

此类句子还有很多。

比如:“夜缒而出”中的“夜”,“秦兵旦暮渡易水”中的“旦暮”,“日削月割”中的“日”和“月”,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来修饰动词的例子。

二、名词活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能充当谓语,是不直接带宾语的。

但是在文言文中经常会出现两个名词或几个名词一起用的现象,那么就要让前边的名词活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来引出宾语。

例句: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在这个句子中,“籍”和“吏民”都是名词,按说是不能放在一起搭配使用的。

补足这个句子应该是“刘邦籍吏民”,“刘邦”是主语,“吏民”是宾语,那么籍就只能被安排在谓语的位置上了,所以要在其位谋其政,活用成动词“登记户口”。

例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在这个句子中,“之”是代词,代指头。

“函”是匣子。

两个名词放在一起了,那么前边的名词“函”就要活用为动词,翻译成“用匣子装”。

类似的句子例如:“沛公欲王关中”的“王”,“范曾数目项王”中的“目”都是这种用法。

名词也一般不受副词或能愿动词修饰,如果在文言文中出现了,我们就可以判定是活用为动词了。

例句:皆白衣冠已送之。

《荆轲刺秦王》在这个句子中,皆是副词,翻译为“全都”。

“白衣冠”是名词,翻译成“白色的衣帽”。

按现代汉语语法来说,副词是不能直接修饰名词的,所以要让“白衣冠”活用作动词,翻译成“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

2017高考高考文言之词类活用分析

2017高考高考文言之词类活用分析
对公冶长说:“可以娶妻子。”
{34、、假左右舟欲楫刃者相,如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规律一:名词前面有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 或有“能”“可”“足”“欲”等能愿动 词修饰,名词活用为动词。
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 6、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
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 词。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名词的使动用法练习
①生死而肉骨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齐威王欲将孙膑
肉:使……长肉 王:让……称王 任命……为将
④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臣:使……为臣
⑤既东封郑。 ((《烛封之:武退疆秦界师》,)使……成为疆界)
四、名词的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 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 “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文言文专题复习
词类 活用
何谓词类活用 ?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 中,改变原来的词性和意义的现象(临时具有 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特点:
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 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
掌握方法
如何判别词类活用
一﹑划分句子成分。找出主语﹑谓语﹑宾语 ﹑状语。
二﹑以今律古分析。分析各个成分的词类是否 和现代语法规则一致,不一致的就是活用。
如:
范增 数 目 项王
名词活用作动词



种类
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用作状语
动 词
动词用作名词

形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之名词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之名词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之名词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词类活用是一个重要且富有挑战性的知识点。

其中,名词的活用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理解和掌握名词的活用,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谈谈名词用作动词。

这是名词活用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情况。

当一个名词在句子中处于谓语的位置,并且它所表达的动作或行为与主语之间存在主宾关系时,这个名词往往就活用为动词了。

比如说,“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原本是“军队”的意思,在这里用作动词,表示“驻军”。

再比如,“驴不胜怒,蹄之”中的“蹄”,本是“蹄子”,在此处意为“用蹄子踢”。

名词用作动词的情况多种多样。

有时,名词与能愿动词、副词等组合在一起,也会活用为动词。

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水”,与能愿动词“能”结合,意思是“游泳”。

“二月草已芽”里的“芽”,受副词“已”修饰,解释为“发芽”。

其次,名词用作状语也是常见的现象。

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方式、工具、处所、时间等。

例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中的“面”,意为“当面”,是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而相如廷叱之”中的“廷”,指“在朝廷上”,是动作发生的处所。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意思是“用箕畚”,属于动作所凭借的工具。

然后,还有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比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使……称王”。

另外,名词的意动用法也值得我们关注。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宾客”,就是“把……当作宾客”的意思。

为了更好地掌握名词的活用,我们需要多读多练。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留意那些可能存在活用现象的名词,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和理解。

同时,通过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比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左右欲刃相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名词性词组)
❖ 例如:(1)河 水清且涟猗。 (《伐 檀》) (2)楚 人有涉江者。 (《察今》)
并列关系
❖ 例如: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同位关系
❖ 例如:副将军史德威慨然 任之。(《梅花岭记》)
练习:指出下面各句中活用作动词的 名词,并翻译各句。

1.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 2. 曾皙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 (同上) 4. 民生涂炭。(《三元里抗英》) 5. 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6. [客]一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大铁椎传》) 7. 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 1、 唐浮图慧褒始舍其址,而卒 葬之。(《游褒禅山记》)* 2、 风乎舞雩。(《子路曾皙 冉有公西华侍坐》) 3、 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 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勾 践栖会稽》) 4、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 之战》)
三、 名词带补语:则这个名词用作动词练习题
❖ 5、 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 6、 与其饥死于道路,为群兽
练习:指出下面各句中活用作动词的
名词,并翻译各句。
❖ 8. 士兵德顺昌甚。(《五人墓碑记》)* 9. 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10. 瓮牖绳枢。(同上) 11. 老者衣帛食肉。(《齐桓晋文之事》) 12. 子墨衰絰。(《 之战》) 13. 妇抚儿乳。(《口技》)
小结
❖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连用,它们之间如果 不是偏正、并列、同位关系,一般地说,其 中则有的名词活用作动词。它们之间可能是 主谓、状谓、动宾关系:曾皙后,诸越则桃 李冬实、衣褐。
名词带状语,则这个名词用作动词练习题
❖ 9、 君子不齿。(《师说》) 10、 昨日入城市。(《蚕妇》) 11、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五人墓碑记》) 1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 13、出入必舆隶。(《苦斋记》) 14、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二、 名词带状语,则这个名词用作
动词
❖ 名词带状语: 1.副词修饰名词 一、 一般副词:公将鼓之。 二、否定副词:天不雨。 2、介词结构修饰名词:以事 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过秦 论》 3、名词带动词性状语:妇抚 儿乳。(《口技》)
名词带状语,则这个名词用作动词练习题
❖ 1、 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 (《卖柑者言》) 2、 皆衣缯单衣。(《西门豹治邺》) 3、 使人先表 澭水。(《察今》) 4、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5、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庄暴见孟 子》) 6、 不蔓不枝。(《爱莲说》) 7、 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 (《童区寄传》) 8、 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矣。 (《狱中杂记》)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做动词
的规律
导入
❖ 词类活用就是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 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其 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 境就不能谈活用。二是语义语法的 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那么怎么辨别词类活用呢?最好 的方法是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 是划分句子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 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 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 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今天介绍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做动词的规律 。
❖ 1、 其疾病而死。(《五人墓碑记》) 2、 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
而才,因责常供。(《促织》) 3、 夫一人之死,去今墓而葬焉,其为时止
十有一月耳。(同1) 4、 缇骑按剑而前曰。(同上 5、 人流石蛇行而上。(《游黄山记》) 6、 儿涕而去。(《促织》)
二)、“而”连接一个动词一个名词
能愿动词带名词(或“后边的名词”)
动用练习题
❖ 7、留别》) 9、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齐桓晋文之
事》) 10、 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
见可师者。(《答韦中立论师 道书》)
(二)、“而”连接一个动词一个名
词时,这个名词一般用如动词练习题
能愿动词带名词(或“后边的名词”)
动用练习题
❖ 1、 狼不敢前。(《狼》) 2、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 3、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
靡。(《廉颇蔺相如列传》)* 4、 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 5、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伐檀》)* 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5、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梢宽。
(《狱中杂记》)
三、 名词带补语:则这个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带补语 介词结构补 语 不省介词:刑于寡妻。 (《齐桓晋文之事》)
省介词: 秦伯素服郊次。 (《 之战》)
非介词结构补语:宰严限 追比,旬余,杖至百。 (《促织》)
三、 名词带补语:则这个名词用作动词练习题
食,毋宁毙于虞人,以俎豆于贵 家。(《中山狼传》)
7、 少年雄于地球。(《少年 中国说》)
8、 方今唯秦雄天下。(《鲁 仲连义不帝秦》)
四、 要求和动词连用的一些特殊词语 和名词连用,这个名词用作动词
❖ (一)、能愿动词带名词(或“后边的名 词”)动用。(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能愿 动词表示可能、必要或意愿的词叫能愿动词。 这种词在古今汉语里也不过二十几个,常见 的有:现代汉语中的:可以、能、能够、会、 愿意、肯、敢、应该、当、要;文言文中的: 可、能、愿、应、宜、当、欲。
一、 名词带宾语,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连用,又无做谓语的 动词,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是: A. 偏正关系(状谓、动补除外,这只讲 名词性词组)
❖ B. 并列关系 例如:门庭若市。(《邹忌 讽齐王纳谏》) C. 同位关系 例如: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 之。(《梅花岭记》)
偏正关系(状谓、动补除外,这只
时,这个名词一般用如动词练习题
❖ 7、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 8、 武夫力而拘诸原。(《 之战》) 9、 夫子式而听之。(《我国古代的车马》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