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知识: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2).doc
管理理论发展趋势
管理理论发展趋势
一、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指的是近年来在管理理论研究方面的新发展和新
进展。
有关管理理论发展的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从运营管理趋向战略管理
运营管理的内容关注的是企业的日常工作,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的技术
营运,而战略管理更多的是针对整个企业的整体战略,把企业的整体战略
都考虑进去。
因此,战略管理比运营管理有更深入的洞察力。
2、从具体重点管理视角转向全局视角
之前,企业管理着重于具体的部分,比如生产、财务和人力资源等方面。
而现在越来越重视全球视角,也就是要抓住企业的宏观结构,把企业
的决策分析和评估放在宏观结构下,考虑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
3、从单一学科走向多学科综合体
管理理论一直是一个单一的学科,研究的主要是企业的工作过程,以
及企业的组织管理等,但是,随着社会复杂化,现代管理理论开始从单一
学科走向多学科综合,把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技术学等等结合起来,让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复杂化的挑战。
4、从传统理论走向新理论
近几十年来,管理理论也从传统理论走向新理论。
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考核知识点
第一编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现代管理学第一节管理概述_、管理[识记]盾程的含义1、管理疑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必然有管理。
2、我们把管理定义为: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3、管理是一门兼具聾性、艺术性的社会活动。
4、在资本主义以前,国窓管理是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
[领会]1、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⑴习惯化的管理方式:(2)」g始民主的管理制度;⑶简单的管理机构:(4)人格化的管理权利:⑸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2、前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特点:⑴管理阶层兴紀.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⑵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⑶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甲労列限制:⑷管理思想掠出.侣经齡管理仍苗主导料侑C3、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特征:⑴科学管理:⑵分枚管理:⑶法制管理;⑷经济管理成術管理的重点C4、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⑴系统化管理:⑵民主化管理;⑶科学化管理:⑷法治化管理:⑸以人为本:⑹追求效率°二、管理现代管理领域的划分旨各类公共组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特征:依据委托枚利:平衡另亓利需萼求C私人管理I:指社会成员对个人事务、私人领域的自主性、自治性管理。
特征:以客禾卄犬曰的:以市场犬导向C区别:在管理宗旨、管理主体、管理依据、管理对象和管理过程等方面有明显差别。
1、管理宗旨不同。
⑴维护、分配和增进公共利益成为公共管理的宗旨。
⑵私人管理以盈利为目的,以利润为导向。
2、管理主体不同。
(1)公共管理主体广泛,不仅包括据于核心地位的政府,还包括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
公共管理提供的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它们具有不可分割性、非市场性、非排他性。
⑵私人管理的主体简单而清晰,或个人或从属于私人的组织机构。
3、管理依据不同。
(1)公共管理的依据是国家法制规范和依法制规范授予的公共权力、委托权力。
第五篇当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安索夫的主要著作有: 《公司战略》(1965)、 《战略管理思想》(1972)、 《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1976)、 《战略管理》(1979)、 《树立战略管理》(1984)等。
安索夫的战略管理思想主要有以下方面:
他们认为,企业在战略上的成功来源于它们在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能力。
1.公司战略的构成要素: 他先后获得过威尔兹经济学奖、格雷厄姆一都德奖、亚当·斯密奖、查尔斯·库利奇奖及许多其他奖项,四次获得麦肯锡奖,拥有瑞典、
荷兰、法国等国大学的八个名誉博士学位。
5、 了解柯林斯与泼拉斯的战略思想。
一是产品与市场范围,它说明企业属于什么特定行业和 安索夫认为,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周围的湍流(turbulence)扩大了,也就是说,扰乱组织的力量扩大了。
安德鲁斯在1965年编写的哈佛教科书《商业 :原理与案例》中,提出了战略的四种构成要素:
第三步是通过评估决定机遇与资源的最佳匹配。
第四步是作出战略选择。
机会 (O)
优势(S)
SO战略 (增长性战略)
威胁
Hale Waihona Puke ST战略(T) (多种经营战略)
劣势(W)
WO战略 (扭转型战略)
WT战略 (防御型战略)
二、计划学派
伊戈尔·安索夫(1,1918一 )是战略管理理论的重 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在海参崴,父亲是 人,母亲是 俄国人,1936年移民 。他在斯蒂文斯技术学院获得了数 学与物理学硕士学位,随后在布朗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950年,安索夫进入 军方的RAND公司数学部工作,之后 在洛克希德公司任副总裁。1963年,安索夫离开商界进入 学术界,加入了卡内基一梅隆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随 后,他在范德比尔特大学任教。1983年,他加入了以圣地 亚哥为基地的 国际大学。
企业管理理论的新发展方向有哪些
企业管理理论的新发展方向有哪些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管理理论不断演进和创新,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
以下将探讨企业管理理论的一些新发展方向。
一、数字化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趋势。
数字化管理涵盖了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包括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等。
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能够更精准地了解市场需求和客户行为,从而优化产品和服务。
例如,电商平台利用消费者的购买历史和浏览数据,进行个性化推荐,提高销售转化率。
在生产环节,数字化技术使企业实现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
数字化管理还能促进企业内部的沟通与协作,云办公平台让团队成员随时随地共享信息和协同工作。
二、敏捷管理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快速变化,敏捷管理理念应运而生。
敏捷管理强调快速响应、灵活调整和持续创新。
与传统的层级式、流程化管理不同,敏捷管理注重小团队的自主决策和快速迭代。
企业采用敏捷管理方法,能够更迅速地推出新产品和服务,及时适应市场变化。
例如,软件开发行业广泛应用敏捷开发方法,通过短周期的迭代开发,不断优化产品,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三、生态系统管理企业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处于复杂的商业生态系统中。
生态系统管理关注企业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等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和协同。
通过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企业能够整合资源,实现共同发展。
例如,一些科技巨头通过开放平台,吸引开发者和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丰富的应用生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在生态系统管理中,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实现价值共创和共享。
四、社会责任管理随着社会对企业的期望不断提高,社会责任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利益,还要关注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方面的责任。
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声誉,吸引消费者和人才。
同时,通过推动可持续发展,企业能够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五、人才管理的新视角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管理理论的新发展方向是什么
企业管理理论的新发展方向是什么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管理理论不断演进和发展,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
那么,企业管理理论的新发展方向究竟是什么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传统的管理理论在某些方面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新的理念和方法正在崭露头角。
其中一个重要的新发展方向是“数字化管理”。
在信息时代,数据成为了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数字化管理强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企业的运营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利用,以实现更精准的决策、更高效的流程优化和更个性化的客户服务。
通过数字化管理,企业能够实时监控业务状况,快速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策略。
例如,电商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的浏览和购买行为数据,进行精准的商品推荐和营销策略制定;制造业企业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生产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故障预警,提高生产效率和设备利用率。
“敏捷管理”也是企业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新方向。
市场变化迅速,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企业需要具备快速响应和灵活调整的能力。
敏捷管理强调团队的快速协作、迭代开发和持续改进。
在敏捷管理模式下,项目被分解为多个小的阶段,每个阶段都进行快速的测试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方向。
这种管理方式能够大大缩短产品或服务的上市时间,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比如,软件开发团队采用敏捷开发方法,能够更快地推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并根据用户反馈迅速进行优化。
“生态系统管理”的理念也逐渐受到关注。
企业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处于一个复杂的商业生态系统中。
生态系统管理要求企业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甚至竞争对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创造价值。
通过构建生态系统,企业可以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拓展业务边界。
例如,一些汽车制造商与科技公司、能源企业合作,共同打造智能出行生态系统,提供包括车辆制造、充电设施、智能驾驶技术等在内的综合解决方案。
当代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当代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当代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管理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源。
管理对其他所有资源起到综合运筹作用,直接决定一个组织的兴衰成败,管理高效进行,整个组织可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反之,如果管理落后和无效,即使是经济巨人也很容易倒下。
因此,研究管理理论对企业管理具有重大实践指导意义。
现代管理理论:管理过程学派、经验主义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经理角色学派。
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知识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管理理论有了新发展、新动向,从a根本上来说,主要是科技进步的飞速发展,促进科学社会化进程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同时原有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管理问题,促进了新理论的产生,其突出表现就是“管理理论丛林”,主要有以下学派:经验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合作社会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学派、管理过程学派,这些学派被称为“管理丛林”。
70年代后,首先从美国开始,企业管理中出现了两个引人注目的变化:(1)管理重点由基层向高层转移,由业务管理向战略管理转移,出现了“战略热”。
(2)在管理思想上强调系统观念和应变观念,称为“系统热”和“权变热”。
系统管理就是根据系统原理及其原则,采用各种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讲究管理艺术,对管理对象全面科学地管理。
管理思想中的“权变理论”,1即针对不同的情况,应采用不同管理模式和方法,而不是采用以不变应万变的管理模式。
进入80年代后,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注重比较管理学和管理哲学,强调重点抓“企业文化”。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对美国构成直接威胁和挑战,促使美国管理学家对日本企业成功秘诀进行思考,他们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日美管理的根本差异在于对管理因素的认识不同,美国等国家过分强调诸如技术设备、规章方法、组织机构、财务分析等“硬”因素,而日本比较注重目标价值、宗旨、信念、人等“软”因素,即从企业文化角度看待管理,其认为管理的关键在于企业通过对全体职工的教育以及领导者的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树立起共同的信念、目标和价值观念,强调的重点是抓公司文化的“软管理”。
企业管理学基础知识篇
管理的含义现代企业基础管理课程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它基本涵盖了企业内部运作管理中的各个方面。
其培训的对象主要是企业的高中层、基层管理人员。
管理就是沟通和协调.各级管理人员不但应知道自己干什么,还应当知道其他管理人员在干什么,掌握系统的管理知识。
无疑对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工作上的协调是十分有益的。
因此,我们认为只要是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人员都应该参加这五门课程的学习,都应该了解这五个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注重管理方法及技能培训,突出事例分析。
一、现代企业管理基础知识1、企业管理概述及管理学发展简史2、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3、企业的基本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价值工程、网络技术、ABC管理法、全面质量管理、线性规化4、现代企业管理原理:以人为本、信息管理、动态原理、创新原理、经济效益原理、反馈原理5、企业规章制度的概念、基本内容6、制度的制定及执行:1)制定的指导思想、原则及条件2)执行措施3)完善及系统化二、产品质量管理1、产品质量的概念、术语和名词解释a、质量概念b、质量特性c、质量职能d、质量管理及其发展2、质量认证体系的内容、意义、程序及措施方案(iso9000介绍)3、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及有效运转a、质量基础工作的建立b、TQC活动c、质量成本d、PDCA循环4、质量管理的几个基本方法a、主次因素排列法b、因果分折法c、直方图法d、控制图法5、6西格玛管理介绍三、生产计划、生产运作及现场管理1、生产运作的基本构成及其基本原则a、技术工艺准备b、生产流程c、辅助运作过程d、运作服务过程e、生产运作的基本原则——连续性、比例性、均衡性、适应性f、人、机、物、环的科学配合原则2、生产计划管理a、计划类型b、时间、能力安排原则c、工艺及设施管理d、设备管理e、物料及辅助准备3、生产运作的基本方法a、目标管理b、滚动计划c、ABC分类控制法d、网络计划技术e、线性规划4、现场管理一一意义、目的、标准及4S的执行5、提高生产效率的基本途径:增长短扳克服瓶颈简单介绍MRP原理即流程重组四、生产成本分折及控制管理1、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2、生产成本构成内容:a、市场费用b、开发费用c、运作费用(工、料、费、税、资金成本…)d、成本开支范围3、成本计划编制内容及分折:a、综合成本编制及分折b、单个成本编制及分折4、成本控制的方法:a、基本方法b、价值工程c、量本利分折法d、变动成本法e、回归法(仅讲二元回归法)5、企业二级核算的目的、意义及基本方法五、企业人力资源管理1、企业人事管理的意义、目的及原则2、企业人事管理的主要内容:a、招聘及甄选b、用工合同主要内容c、测评方法d、员工激励e、人员考核f、调配、提升或解雇g、职工培训h、薪酬设计原则3、“以人为本”的基本特征、原则和内容4、节省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管理的含义、作用与原理(一)管理的含义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协调活动。
现代管理理论
典型思路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建立数学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 得出解决方案。 得出解决方案。 对方案进行验证。 对方案进行验证。 建立对解决方案的控制。 建立对解决方案的控制。 把解决方案付诸实施。 把解决方案付诸实施。
主要内容
• 组织是由“经济人”组成的追求经济利益 组织是由“经济人” 的系统, 的系统,也是物质技术和决策网络组成的 系统 • 强调管理程序中的计划与控制职能 • 减少管理活动中的经验、直觉、主观判断 减少管理活动中的经验、直觉、 或个人艺术成分 • 应用先进的计算工具
7. 8. 9.
管理边界:从清晰到模糊; 管理边界:从清晰到模糊; 业务流程:从分工到再造; 业务流程:从分工到再造; 管理视角:从实物到知识; 管理视角:从实物到知识;
10. 管理技术:从单一管理到集成管理; 管理技术:从单一管理到集成管理; 11. 管理方式:从突出刚性管理到柔性管理; 管理方式:从突出刚性管理到柔性管理; 12. 管理纬度:从理性与非理性管理的震荡交替到 管理纬度:
•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伯法,美国人。 伯法,美国人。 曾任教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管理研究院, 曾任教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管理研究院,哈佛 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代表作是《现代生产管理》 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代表作是《现代生产管理》 )。《 (1975)。《生产管理基础》是伯法根据《现代 )。 生产管理基础》是伯法根据《 生产管理》改写的,简明易懂,曾被《 生产管理》改写的,简明易懂,曾被《哈佛商业 评论》推荐为经理必读书目。 评论》推荐为经理必读书目。
普遍适用观点: 普遍适用观点: 同一管理原理 适用各种情况
情况 1 情况 2
情况 3
简评
• 权变理论的核心是在变化的环境中灵活 运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 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 在大系统或大环境中考虑组织的发展 • 强调管理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但否认绝 对的“应变”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返回
从合作中学习
向他人学习
从自己过去的经验 中学习
早期,联想从与惠普(HP)的合 作中学习到了市场运作、渠道 建设与管理方法,学到了企业 管理经验,对于联想成功地跨 越成长中的管理障碍大有裨益 ;现在,联想积极开展国际、 国内技术合作,与计算机界众 多 知 名 公 司 , 如 英 特 尔 (Intel) 、微软、惠普、东芝等,保持 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从与众 多国际大公司的合作中受益匪 浅。因此,我们有理由说:联 想是一个非常善于从合作中学 习的公司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第三节 组织文化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在商场 如战场的今天,企业文化是企业竞 争力与生命力的精神支撑。没有先 进文化的企业,如同是商场上的行 尸走肉。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返回
太湖饭店企业精神
• 口号: 微笑、微笑、永远微笑 敬业、敬业、不断超越!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1
战略管理思想
2
企业再造理论
3
“学习型组织”理论
4
组织文化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一)战略管理思想
• 波特与《竞争战略》 提出企业构建竞争优势的三种基本战略。
寻求降低成本的成本领先战略;使产品区 别竞争对手的差异化战略;集中优势占领 少量市场的集中化战略。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从合作中学习
向他人学习
从自己过去的经验 中学习
柳传志有句名言:“要想着打, 不能蒙着打。”这句话的意思是 说,要善于总结,善于思考,不 能光干不总结。实际上,联想是 一个非常善于从自己过去的经验 中学习的公司。
联想人善于总结,不仅总结“联 想是什么”(指的是过去做的工 作和取得的成功),而且总结 “联想为什么”(主要是总结出 规律性的管理经验,用以指导以 后的工作,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 础)。在14年的发展过程中,联想 成功地总结出了“贸、工、技三 级跳”的发展道路,总结出了一 个目标、三步走、五条战略路线、 六大事业等经验,总结出了建班 子、带队伍、定战略的“管理三 要素”的理论。
浅谈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理论的发展
浅谈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理论的发展【摘要】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理论的发展在当今商业环境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理论的起源、科学管理理论的兴起、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入手,分析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理论的特点和核心观点。
通过对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理论的研究,可以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管理思路和方法,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未来,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理论将继续发展,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新的启示。
总结而言,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理论的不断完善将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积极影响,促进企业的创新和提高。
【关键词】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理论、重要性、研究动机、研究意义、起源、科学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特点、核心观点、未来发展、启示、总结、展望。
1. 引言1.1 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理论的重要性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理论的重要性在于,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和多变的经营环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需要更加科学和有效地进行运营管理,以提高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理论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经营目标。
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理论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能够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员工士气和激励,提高客户满意度等方面。
通过运用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理论,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1.2 研究的动机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理论的研究动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经营环境和更为激烈的竞争压力,因此需要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理论来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企业运营管理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管理理论和方法来适应新的环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变,企业对于员工、客户、社会等各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更加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论来引领企业的发展。
现代企业管理重点知识总结
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点总结现代企业管理绪论▪一、什么是管理?•条件:①共同劳动亦是研究管理的起点②规范性即在一定的组织中中•管理的价值链:管理活动的逻辑过程▪①价值的分析明确组织生存发展的要求▪②管理目标的指定要求+组织的优势资源▪③安排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定义:在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二、《现代企业管理》的研究对象▪研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管理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三、《现代企业管理》的体系结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结构的要求▪1总结历史经验,发扬民族的优良传统▪2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的管理方法▪3具体的结合我国的国情▪指导思想――马列主义▪四、《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管理理论和管理实务▪五、学习的方法和要求第一章第一章现代企业概论第一节现代企业概述▪一、企业的形成与发展▪二、现代企业的概念▪1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
(盈利组织)▪2企业是自负盈亏。
▪三、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一)业务上经营的独立性:自主经营▪(二)组织上的完整性▪(三)财务上独立核算▪(四)具有法人资格▪四、现代企业的主要类型▪(一)经营范围▪(二)企业规模▪(三)企业所有制▪(四)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第二节企业组织结构▪一、现代企业组织机构的设计原则▪(一)精简原则▪(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三)责、权、利对等原则▪(四)有效的管理幅度▪(五)弹性的原则二、组织机构的形式▪一)直线制早期的企业组织形式▪(二)职能制按职能实行专业分工的管理方法的一种全能式管理。
▪(三)直线职能制以直线制为基础,并设立职能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四)事业部(五)矩阵制第三节现代企业素质一)现代企业素质的概念企业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企业素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企业素质是外在表现为企业的各种能力企业经济效益来源于企业素质(二)影响企业素质因素▪企业外部因素(不可控因素)▪企业内部因素(可控因素)三)提高企业素质的途径(讨论)▪1、提高人员素质▪2、改进企业设备▪3、提高适应“外部环境”能力第四节现代企业制度▪(一)企业制度三种模式▪1、个人独资企业制度▪2、合伙企业制度▪3、公司企业制度▪(二)现代企业制度内涵与特征▪含义▪特征: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第二章管理理论及其发展第一节管理二重性理论和管理职能一、经营与管理的关系(一)经营与管理区别(二)经营与管理的联系二、企业管理的性质——管理的二重性理论▪同一管理活动具有二重性,一个是自然属性,一个是社会属性。
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进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管理学界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这些理论代表了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1.企业流程再造企业再造又称业务流程重组,简称BPR,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企业管理的又一新理论。
1993年,迈克尔·海默与杰姆斯·钱皮合著了《企业再造工程》一书。
该书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来世界成功企业的经验,阐明了生产流程、组织流程在企业决胜于市场竞争中的决定作用,提出了应变市场变化的新方法,即企业流程再造。
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从业务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提供给企业客户。
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产品增值无实质作用的环节和过程,建立起科学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使产品的质量和规模发生质的变化。
企业再造的基本内容是,首先,以企业生产作业或服务作业的流程为审视对象,从多个角度,重新审视其功能、作用、效率、成本、速度、可靠性、准确性,找出其不合理因素;然后,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对作业流程和服务流程进行重新构造,以达到业绩质的飞跃和突破。
企业再造强调以顾客为导向和服务至上的理念,对企业整个运作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并加以彻底的改革。
企业必须把重点从过去的计划、控制和增长转到速度、创新、质量、服务和成本,目的是为了吸引顾客、赢得竞争和适应变化。
2.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科学理论丛林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新理论。
二战后,作为战败的日本满目疮痍,一片废墟。
日本没有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国土狭小,自然资源匮乏。
日本企业家深刻认识到,如果要在世界强国之林占有一席之地,日本企业只有付出更加艰辛的劳动,不仅需要有足够的物质和技术力的支持,更需要一种激励员工艰苦奋斗,为企业尽心尽责的精神力量,即企业文化。
由于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管理理论,正在形成发展过程之中,国内外人们认识不尽一致,还未形成一个公认的权威的定义。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1. 科学管理理论(1880-1920年代)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科学方法来改进工作效率。
弗雷德里克·泰勒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奠基人,他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概念,并强调工作的标准化、时间和运动研究等方法来提高生产力。
2. 行为管理理论(1920-1940年代)行为管理理论关注员工的行为和动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埃尔顿·梅奥等学者通过霍桑实验研究发现,员工的关注和参预程度对工作绩效有重要影响,从而提出了人际关系和员工参预的概念。
3. 管理科学理论(1940-1960年代)管理科学理论将数学和统计方法应用于管理决策,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筹学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
里奇等学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军事领域取得了重要发展,推动了管理科学的发展。
4. 系统管理理论(1960-1980年代)系统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部份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彼得·森格等学者提出了系统思维的概念,强调了整体观念和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5. 战略管理理论(1980年代至今)战略管理理论关注组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强调组织应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来调整战略。
迈克尔·波特等学者提出了五力分析模型和价值链理论,匡助组织分析竞争环境和优化内部运作。
二、发展趋势1. 全球化管理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竞争环境和多元化的文化差异。
全球化管理要求企业具备跨国经营和跨文化管理的能力,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
2. 创新管理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创新管理强调组织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过程的管理。
企业需要建立创新文化,鼓励员工提出新思路和创意,并通过创新管理方法来推动创新项目的实施。
3. 可持续发展管理可持续发展管理强调企业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平衡发展。
企业需要关注社会责任,积极参预公益事业,推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现代管理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现代管理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管理是伴随着科技革命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它具有强烈的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职能和它在生产力中的作用决定了它必须不断地变化、发展,必须随着社会、科技、经济的进步而创新。
1、“知识管理”的兴起伴随着新技术革命和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提出,企业知识管理日益重要,并成为创新型企业和其它各类企业越来越关注的领域。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彼得·德鲁克,威廉·哈拉勒分别在他们的著作《后资本主义社会》,《无限的资源》中指出:在新社会,真正控制资源的、决定性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或劳动力,而是知识。
知识管理将是基本条件,是企业竞争地位的决定性因素。
知识和思想是一种“无限的资源”,能够更大范围的交换与共享。
据报道,美国已有30%以上的企业在运用知识管理,其余企业也在纷纷实施。
但是到目前为止,知识管理理论体系还很不完善,至今还不能从理论上明确解释知识是如何作为经济资源起作用的,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认为知识管理是“利用组织的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艺术”,是“关于有效利用公司的知识资本创造商业机会和技术创新的过程”,是“对知识进行管理和运用知识进行管理的学问”。
研究中发现知识资源不同于传统的有形资源,对它的管理也有其特点和特殊性。
创造知识、分享知识的过程更多地是一种无形的劳动,它不易定量和监控也无法强迫完成。
这无疑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课题。
2、“人本经营”内涵的升级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在新经济和知识管理时期,人的作用日益引起企业的重视。
在全世界享有盛誉的美国“FORTUNE”杂志最近评选世界优秀企业时,采用的是这样9项指标:创新精神;总体管理质量;长期投资价值;对社区和环境的责任;吸引和保留有才华人员的能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财务的合理性程度;巧妙地使用公司财产的效率以及公司做全球业务的效率。
从这些指标中我们看到:企业对员工、对社会、对用户、的责任等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占了相当分量。
当代管理理论发展趋势
当代管理理论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现简述如下:
(1)、战略管理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人本管理的思想得到极大的丰富的发展;
(3)、组织的变更具革命性;
(4)、管理信息化成为企业和社会普遍追求的目标;
(5)、知识管理将成为新时代管理的焦点。
现代管理理论是继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之后,西方管理理论和思想发展的第三阶段,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一系列学派。
与前阶段相比,这一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学派林立,新的管理理论、思想、方法不断涌现。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认为当时林林总总共有十一个学派:经验主义管理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组织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学派。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出现,世界形势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
面对信息化、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等新的形势,企业之间竞争加剧,联系增强,管理出现了深刻的变化与全新的格局。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管理出现了一些全新的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
(四)“学习型组织”理论
• “学习组织”理论产生的背景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美国麻省理工 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 项修炼》中提出来的。这一理论的提 出,受到了全世界管理学界的高度重 视,许多现代化大企业,乃至其他组 织,包括城市,纷纷采用这一理论, 努力建成“学习型企业”、“学习型 城市“等。
背景 由来 特点
• 管理理论的热带丛林
管理过程学派 经验学派 行为科学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 数理学派 交流中心学派
三、管理理论的集中化趋势
• 系统管理理论 • 权变管理理论
卢桑斯的权变管理学说
环境
管理观念 与技术
权变关系
系统管理理论
• 系统管理学派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代表人 物为美国管理学者卡斯特、罗森茨韦克和约 翰逊。卡斯特的代表作为《系统理论和管 理》。系统管理学说的基础是普通系统论 • 系统论的主要思想是: ⑴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的 ⑵ 系统的整体性 ⑶ 系统的等级性
现代管理理论
• 现代管理理论概述 • 管理理论的分散化 • 管理理论的集中化趋势 • 现代管理思想的新发展
管理是系统的,又是权变的,
不断地自我超越是管理的生命之源。
一、现代管理理论概述
• 产生与发展时期 • 产生背景 • 发展脉络
–分散化趋势 –集中化趋势
二、管理理论的分散化
• 管理科学的崛起
企业再造流程的过程
⑴诊断原有流程 ⑵选择需要再造的流程 ⑶了解准备再造的流程 ⑷重新设计企业流程 分析内容:如何理解哈默与昌佩所下的企业 再造定义——“为了飞越地改善成本、质量、 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的运营基准, 对工作流程(business process)作根本的 重新思考与彻底翻新”。
现代管理理论思想
方案验证;e方案控制;f方案实施。 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划论、对策论、排队论、库存论、概
现代管理理论思潮
1.2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
• 1.2.2、社会系统学派
• 社会的各级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经理人员是协 作系统的关键因素,进行有效的协调,以便系统 持续运转。
• 管理职能是维持信息联系系统、招募选拔人员、 规定组织目标、授权和决策。
现代管理理论思潮
1.2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
• 1.2.3、管理科学学派
• 通过研究组织或管理者的实践经验,进而向其他 组织或管理者提供其成功经验。
现代管理理论思潮
1.2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
• 1.2.8、经理角色学派
• 对经理工作特点、所担任角色、工作目标和职务 类型进行研究。
• 经理角色三类十种,即:
1.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角色:信息收受者、传播者、发言人。 3.决策角色:有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
判者。
现代管理理论思潮
1.2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
• 1.2.9、计算机管理学派
• 计算机广泛运用于管理活动,主要管理概念: ➢ 企业流程(BPR)、管理信息系统(MIS)、企业资
源计划(ERP)、专家系统(ES)、物料需求计划 (MRP、MRPⅡ)、决策支持系统(DDS)、EDI 、CRM、SCM理论思想。
管理学
4.5当代管理理论新发展
• 4.5.1、当代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 4.5.2、当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当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当代经典管理理论
2007-8-24
1
当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70年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战略热、系统热、权变热
战略热:管理重点由基层向高层转移、由业务管理向战略管理转移。 系统热&权变热:管理思想上强调系统观念和应变观念。
80年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企业文化热
注重比较管理学(交叉文化管理学)和管理哲学。 强调的重点是抓“公司文化”(目标、宗旨、信念、人和、价值准则)的“软管 理” 。
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 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 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2007-8-24
10
当代经典管理理论(8)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远景。 组织由多个创造性个体组成。 善于不断学习。 (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
Z发现准备阶段:企业定位,确定可能开展的项目若干;进行初步的影响分析 ;选定第一个项目,明确范围。 Z重新设计阶段:分析业务流程;设计新的业务流程备选方案;评估每个备选 方案可能需要的代价和得益。 Z具体实施阶段:选取最相宜的方案;实施方案;更新定位模型资料。
企业再造理论实施中易出现的问题
`流程再造未考虑企业的总体经营战略思想。 `忽略作业流程之间的联结作用。 `未考虑经营流程的设计与管理流程的相互关系。
2007-8-24
9
当代经典管理理论(7)
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的学习型组织理论
1947年出生于芝加哥,1970年在斯坦福大学获航空及太空工程学士学位,之 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系统动力学整体动态 搭配的管理理念;1978年获博士学位后,留在斯隆继续致力于将系统动力学 与组织学习、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深度对话与模拟演练游戏融合,从 而发展出“学习型组织”理论。1990年在美国出版代表作《第五项修炼——学 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该书于1992年荣获世界企业学会最高荣誉的开拓 者奖,圣吉本人也于同年被美国《商业周刊》推崇为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 师之一。
当代管理理论新发展阶段_管理学_[共4页]
管理学方法,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
该学派是从系统观点来考察问题的,它的理论核心就是通过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来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
它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
管理的任务在于归纳出管理的环境是由哪些因素组成的,它们有多少种存在状态,又有多少种管理方法。
权变理论学派认为,对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可变因素,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考虑。
(1)企业规模的大小。
组织中人数越多,所需要协调的工作量就越大。
当一个组织的规模发展以后,就应当发展或修正更加高级的、规范的协调技术。
(2)工艺技术的复杂程度。
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就要采用一些技术,将资源投入,转化成用户满意的产品或服务。
工艺越复杂,其稳定性受到影响的可能性就越大。
(3)决策层次的高低。
决策层次的高低直接影响管理方式的效果和影响力。
例如,所有的管理者都要制订计划,但是处于高层的管理者和基层的管理者所制定的计划类型是不一样的,其对组织未来发展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4)组织目标的一致性。
这种目标的一致性包括:成员个人和组织之间的目标的一致性;组织内各子系统之间的目标的一致性;组织整体目标和社会期望目标的一致性等。
组织的目标一致性程度越高,组织的管理效果就越好。
(5)组织成员之间的素质差异。
由于教育、家庭环境、个人态度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组织成员之间的素质差别,这些差别直接影响到管理效果。
(6)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
管理者要受到组织外部环境的影响,环境的不确定性对管理者的管理方式造成了冲击。
有的管理方式可能适用于较稳定的外部环境,而不适合动荡的外部环境。
总之,权变理论要求管理者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来灵活选择适用的管理方式。
五、当代管理理论新发展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科技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企业管理知识: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
展
导语:2011年企业管理知识: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2011年的考试时间为10月22日和23日,小编特为大家编辑整理了2011年企业重要考点,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精彩推荐:
一、企业流程再造
企业再造又称业务流程重组,简称BPR.《企业再造工程》一书阐明了生产流程、组织流程在企业决胜于市场竞争中的决定作用,提出了应变市场变化的新方法,即企业流程再造。
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从业务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提供给企业客户。
企业再造的基本内容是,首先,以企业生产作业或服务作业的流程为审视对象,从多个角度,重新审视其功能、作用、效率、成本、速度、可靠性、准确性,找出其不合理因素,然后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对作业流程和服务流程进行重新构造。
二、企业文化
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
意识、观念和心理状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行为模式,即企业的精神文化。
企业精神相对于广义的企业文化来说是它的核心,相对于狭义的企业文化,二者基本相同。
狭义企业文化的含义应当是:企业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中,为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形成的,并经过绝大多数职工认同信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
简单地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作为有机体所自觉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及其由群体意识所产生的行为规范。
三、学习型组织
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技能:
1.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是为了看见事物的整体。
2.超越自我
超越自我既是指组织要超越自我,又是指组织中的个人也要超越自我。
3.改变心智模式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是因为他们的心智模式不同。
改变心智模式的办法是,一要反思自己的心智模式;二要探询他人的心智模式,从自己与别人的心智模式的比较中完善自己的心智模式。
4.建立共同愿景
5.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是发展员工与团体的合作关系,使每个人的力量能通过集体得以实现。
团队学习的目的,一是避免无效的矛盾和冲突;二是让个别人的智慧成为集体的智慧。
四、虚拟企业
在传统的企业概念下,一般企业都有研究、设计、生产、营销、人事、财务等完整的功能;而虚拟企业是仅仅保留某些关键功能,其余的一些功能则被虚拟化、借用外部力量来整合。
考察国外的虚拟企业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非资本虚拟,即将企业生产、销售、研究开发的有关环节委托给其他企业去做,相互之间无资本联系。
另一类是资本虚拟。
虚拟企业大多数都是以技术联盟为核心,具有组织结构的松散性、经营的灵活性、经营风险的共担性和收益共享性的基本特征。
五、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以观察、实验和分析损失资料为手段,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数学工具,以系统论为科研方法,来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
风险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公司怎样规避风险、避免损失、降低损失的程度,以及当损失已经不可避免时尽量减少风险对公司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风险管理的根本目标就在于以最少的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效能。
六、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是指对各种知识的连续管理的过程,以满足现有和未来的需要,以确认和利用已有的和获取的知识资产,开拓新的机会。
知识管理有四个基本特点:
(1)知识管理是基于对知识具有价值、知识能够创造价值的认识而产生的,其目的是通过知识的更有效利用来提高个人或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
(2)对手企业而言,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
其出发点是将知识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把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3)知识管理不仅是最新的管理方式,而且代表了理解和探索知识在管理和工作中的作用的新发展,这种理解和探索的方式更加有效、全面。
(4)知识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科技进步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大。
七、创新管理
企业创新管理就是指根据时代发展趋势、市场经济竞争发展的要求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运用创造学原理和方法,对企业的要素、组织形态、经营运行形式及其管理的模式、思路和方法等创新活动的管理。
企业创新管理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企业理念创新。
(2)企业经营创新。
(3)企业管理创新。
八、和谐管理
和谐管理是指在和谐理念的指导下,在以人为本和依法管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方法、手段,使管理系统达到最佳协调状态的一种高层次、高水平的管理活动。
(一)企业生态和谐管理企业
和谐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生态和谐管理与人态和谐管理。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构成了和谐管理的基本框架。
企业生态和谐管理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树立和谐理念。
(2)开发环保产品。
(3)推行绿色生产。
(4)推广低耗物流。
低耗物流是企业和谐管理的手段。
企业要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制定其低耗物流策略,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选择绿色运输。
二是提倡绿色包装。
三是开展低耗流通加工。
(二)企业人态和谐管理
(1)要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2)建立学习型组织。
(3)加强关系管理。
关系管理,是在生产格局变化的背景下,从过去的以资本为中心对顾客、供应商、相关企业的权威命令式组织关系,转变为以资本对顾客、供应商、相关企业的非权威命令式的协作关系管理。
(4)建立战略联盟。
战略联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对等经济实力的团体,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的,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一种松散的合作模式。
九、企业并购
并购是指一个企业购买其他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或股权,从而影响、控制其他企业的经营管理,其他企业保留或者消灭法人资格。
它包括三个方面:兼并、收购与合并。
它们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
(一)兼并
兼并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的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
其中兼并的方法包括:(1)用现金或证券购买其他公司的资产;(2)购买其他公司的股份或股票;(3)对其他公司股东发行新股票以换取其所持有的股权,从而取得其他公司的资产和负债。
(二)收购
收购是指一家企业用现金、股票或者债券等支付方式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者资产,以获得该企业的控制权的行为。
收购有两种形式: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
收购与兼并的主要区别在于,兼并使目标企业和并购企业融为一体,目标企业的法人主体资格消灭,而收购常常保留目标企业的法人地位。
(三)合并
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互相合并成为一个新的企业。
合并包括两种法定形式: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
吸收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后,其中一个企业存续,其余的企业归于消灭。
新设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后,参与合并的所有企业全部消灭,而成立一个新的企业。
十、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为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遵循法律、道德和商业伦理,自愿在运营全过程中对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负责,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的行为。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本质是社会资源的更优配置机制,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推进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关键是实施全面责任管理,对现有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全面创新。
实施全面社会责任管理,需要建立起以下框架:
一是内在动力。
二是融合。
把社会责任的理念和要求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员工关系、日常运营流程以及支撑企业战略的众多管理体系之
中,实现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与日常经营管理的全面融合。
三是创新和持续改进。
四是建立绩效指标体系。
通过运用关键绩效指标体系,衡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果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