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职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承担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科研任务,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高技术人才的任务,高职教育的这种性质决定了高职教育与其它高等教育形式不同,高职教育的主要教育任务是培养经济建设中的技术人才,高职教育的这种定位为高职学校学生提供了明确的教学任务。高职教育的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就是企业的技术人才,早在2002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就认为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尽管现在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心理上还是存在诸如自卑、焦虑、职业定位不准确等状况,在就业教育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相关的心理指导,建立健康的就业心理是实现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保障。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的主要问题

1、自卑心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中的自卑心理主要是在获得就业岗位,在与本科毕业生以及研究生等高校毕业生竞争中表现出来的对自我的一种否定或不自信。造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中自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由于在中国传统的就业观念中,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渠道一直都是事业单位和企业的高级技术及管理岗位,在大众心理上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作为社会高级人才不应该从事一线的生产活动,而现实是当代中国的就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由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长期以来人们比较熟悉普通高等教育这种形式,对高职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总是认为考不上正规大学的学生才上高职,用普通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评价高职教学的质量,把他们当作‘杂牌军’。由于这些偏见,使得社会在接收高职学生就业中态度暧昧,甚至歧视。”[1]当然造成毕业生自卑心理还有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在传统观念的支配下,现阶段我国用人单位“不切实际地追求高学历,致使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2]就业过程中缺乏优势,这也导致了高职毕业生心理的不自信,产生自卑心理。

2、焦虑心理。焦虑心理的产生与自卑及不自信相关。在高职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高职毕业生因为“一方面担心面对与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竞争,另一方面,又不愿与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同台竞争,加之对就业政策一知半解,对就业信息捕风捉影,导致对未来缺乏信心,存在心理焦虑。”[3]焦虑心理的产生其根本上源于其对自身的不自信。同时“许多高职毕业生都希望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却又担心面试失败,以致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感到十分迷茫。”[4]这些都导致了高职毕业生产生焦虑心理,这些都是因为毕业生缺乏必要的自信。自信的产生一方面源于对自身优势的认识,在就业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与本科生相比,其在基本技术、新技术的学习能力以及对基层环境的适应能力上都不存在明显的差距,高职毕业生应该更加自信的面对本科生的竞争。自信另一方面还来源于其确定明确就业目标,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在对技术要求较为高的岗位的竞争中高职院校毕业生有着明显的优势,认识到这种优势对高职毕业生就能够形成心理上的优势。

3、高职毕业生就业职业定位不准确。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将从2900多万人增加到3550多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4.2%提高到40%。从规模增长看,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超过23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1%,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高职教育毕业生同样在面对这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从事一线的生产工作对高职毕业生而言不存在歧视,而相对于本科及更高学历的毕业生就业只是就业岗位的不同,在不同的岗位上同样可以取得成绩。另一方面是现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本身人才培养上定位不明确。据报道截止2006年底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学校数量为1147所,高职院校招生人数为293万人,在校人数为796万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已经相当巨大,但是高职教育规模的发展不大。高职教育并没有比较明确的教育定位,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定位模糊,办学模式不适应市场需求”。[5]高职院校定位的不明确导致学校在学生培养目标上模糊,缺乏对学生进行特色教育,也使得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对职业定位不明确。

二、我国现阶段高职教育中就业心理教育的不足

1、学校对就业心理指导的不足。整体上而言我国高职学院内的心理教育还处于起步期,由于传统上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忽视,心理指导的不足导致了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频发,马加爵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突出使得心理教育越来越显得重要,对学生的心理干预成为学生日常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但是就业心理教育一直没有受到重视,“许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做得还不够细致,不能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满足需要的就业指导。就业指导的内容局限于提供政策法规、就业信息和组织招聘活动,放松了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对大学生择业中出现的思想和心理问题缺乏分析和研究,对就业观念、择业技能和技巧缺乏系统的指导,就业指导工作明显滞后于学生就业心理的发展变化。”[6]学校对毕业生心理教育的不足是客观上造成毕业生心理问题的关键。

2、心理指导教师的不足。高校心理指导教师的缺乏在现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应该是个普遍现象,专业心理指导教师的不足制约了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开展,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中。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中由于起步较晚,在师资力量方面与本科高等院校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师资力量的不足尤其表现在心理指导教师的缺乏,专业的就业心理指导教师就更为不足,而面对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再加上现代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缺乏在陌生环境中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也弱很多,这些都急需心理指导教师给予指导,从心理上为毕业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帮助,以使其能够较快的适应社会就业环境,顺利实现就业。这些恰恰是高等职业院校普遍缺乏的。如何在短时间内建立比较完善的就业心理指导体系是高职院校就业教育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加强高职教育心理教育的措施

1、对高职学生进行必要的就业心理教育。针对上面所说高职学生的各种心理状况,在就业指导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就成为高职学生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首先高职毕业生要树立自信,在与本科生的竞争中消除自卑心理,“要消除就业攀比心理,正确认识自身优势。在就业过程中,不要与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比学历,应该从高职教育特点上看到自身动手能力强的优势。”[7]通过这种方式使高职毕业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从而建立必要的自信。其次需要指导毕业生正确认识现在我国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的实质。我国现阶段就业严峻的实质是一种结构性的,由于本科教育的发展,大量理论型、科研型人才被培养,而对技术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这种人才的培养没有大规模展开,所以我国现阶段需要大量的此类人才,而其他人才出现了阶段性的过剩,高职毕业生正是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的专业人才,所以高职毕业生在培养的过程中就应该按照这样的目标进行培养。

2、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增强毕业生的竞争优势。心理的自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实竞争的劣势,而在心理上确立自信,根本上还是需要增强高职毕业生的竞争力。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一方面确立更加明确的教育定位,将职业教育的定位在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上,培养大量掌握实用技术的毕业生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对毕业生在校期间进行全方位的技术培训,加大技术学习、实训的力度,高职院校在资金、师资投入上进一步向实际操作、技术实用学习上倾斜。我国职业教育学者俞可新等就指出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包括“职业岗位能力、基本素质、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教育浅析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闫振宇郑州职业技术学院胡明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高职院校随着人才培养定位的明

确,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在整个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中的定位也日益确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相应心理教育成为高职院校毕业

生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代高职院校毕业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课题“河南省地方高校特色专业设置与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YB2012336)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闫振宇(1979-),男,哲学硕士,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胡明(1981-),男,理学博士,郑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下转第4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