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海工数字化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化造船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2576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船舶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船舶工业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稳步提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造船三大指标已进入世界造船大国行列,已具备了向世界造船强国冲刺的基础和条件。
成为造船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要实现数字化造船。在中国造船行业向着这个目标前进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应用各种最新的技术,不断提高造船的效率和质量。
数字化造船是以造船过程的知识融合为基础,以数字化建模仿真与优化为特征,将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船舶的产品开发、设计、制造、管理、经营和决策的全过程,最终达到快速设计、快速建造、快速检测、快速响应和快速重组的目的。数字化造船技术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我们这里所述的数字化造船技术主要包括船舶设计数字化、船舶建造数字化、船舶管理数字化三个方面。
技术发展状况
国外发展现状
IT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制造业的管理理念及技术方法深刻地改变着传统制造业。各造船强国如美、日、韩、欧等均十分重视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造传统的造船设计和生产方式。发达国家在设计技术方面普遍采用了三维设计建模;在信息的集成和共享方面采用了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并行协同设计和生产;在制造方面,虚拟制造技术已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实现了制造前的生产过程数字化模拟;美国Intergraph公司的Intelliship系统将船舶设计规则融合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中,初步实现了设计的智能化。
当今世界的造船强国日本,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十分重视造船信息化的自主开发与创新,各大造船集团如日立、三菱、三井、IHI、住友等均组织力量自行开发了造船信息集成系统,日本一些先进船厂基本上都已采用CIMS系统实现了数字化造船。韩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大力推行造船信息化,并迅速崛起成为世界造船大国和强国。韩国各大造船集团如现代、大宇、三星等广泛引进欧美的造船CAD系统,如TRIBON、Intelliship等,并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自行开发了造船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系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大大缩短了船舶设计建造周期。
美欧在先进制造技术和管理思想方面更先行一步,美国政府在军用船舶制造中推进了MARITECH计划。该计划借助先进的IT理论和技术,以敏捷制造思想为指导,在军船制造中以虚拟企业、虚拟产品、虚拟制造的全新船舶建造方式,实现了快速、精准、灵活、低成本、高质量的舰船生产。欧洲造船业界也推行了SEASPRITE项目,通过Virtual Ship
–ROPAX 2000信息平台将12个国家的48个企业、公司、研究机构整合起来,形成虚拟企业联盟,从而大大缩短了研制周期、提高了产品质量。
国内发展现状
随着造船技术的进步,造船工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国内造船企业十分重视信息化改造工作,各骨干造船企业均引进或开发了一些面向特定应用的信息系统。在造船CAD/CAM领域的应用较为成熟,各企业设计部门已普遍使用CAD/CAM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如使用引进的TRIBON、CADDS5等系统,或使用国内自主开发的SPD、SB3DS系统等。部分企业使用通用CAD软件AUTOCAD等作为辅助设计工具;有些企业已开始应用PDM系统,如引进的Windchill系统,或国内自主开发的Star/PDM等进行产品数据管理和设计过程管理;有的企业引进了国外HANA造船CIMS系统,在二次开发的基础上开始了设计生产一体化的应用实施;有些企业在计划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财务成本管理等方面也自主开发了一些信息系统。
这些系统从技术层面解决了一些局部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CAD系统的应用提高了设计工作的效率,加深了设计深度;PDM系统的应用规范了设计过程,有效管理了产品的图文信息数据;管理系统的应用提高了管理数据的采集、分析、统计的准确度和及时性。但由于各系统间信息模型的不一致,系统平台的不一致,国外系统的数据结构不开放等诸多问题,使得系统间信息的交换困难、难以进行系统的适应性修改和二次开发,不能顺畅地实现船舶设计、制造、管理信息的一体化。
随着我国造船能力的迅速扩张,日本、韩国等国对我国的技术引进采用了更多的限制措施。我国船企引进的系统缺乏基础数据,引进的管理软件,由于与国内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不同,在直接使用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行较多的二次开发。
而国内造船技术研究院所和部分企业长期以来坚持造船行业信息化的自主研发,在船舶生产设计、产品数据管理、造船企业生产管理方面形成了一些产品,并被造船企业广泛应用。有些产品已出口至国外造船企业。
与此同时,限于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的原因,国内造船企业大都各自进行企业信息化改造和信息系统开发,造船行业信息化研究力量分散,无法发挥整体作战效应。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支持下,2008年,我国成立了以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单位的数字化造船国家工程实验室。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相继建立了四个技术平台,为造船软件的应用环境、造船流程、造船工艺、造船信息标准化研究等创造了条件。该实验室本着“边建设、边运行、边见效”的原则,在研究开发、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组织管理、产学研用、学术交流和工程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已成为我国开展数字化造船共性技术研究、应用工具开发和工程支持的重要平台。
技术差距
目前,我国造船工业在造船数字化方面,与日本、韩国、美欧造船业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
智能化造船在制造过程中广泛采用智能化制造装备进行加工和装配,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切割机器人、装配焊接机器人逐步应用,船厂逐渐成为没有灰尘、没有危险和没有疲劳的真正现代化工厂。迄今,世界上还没有哪一家船厂完全达到该阶段,但智能化造船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网络化造船网络化制造是按照敏捷制造的思想,采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灵活有效、互惠互利的动态企业联盟,有效地实研究、设计、生产和销售各种资源的重组,利用计算机网络,集成和流通科研、设计、生产及其过程控制信息和经营、管理、服务等信息,从而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它对传统制造业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有重大影响。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绿色化造船发展绿色船舶是全球造船界的选择。绿色造船技术不是单一的绿色制造技术,它涉及船舶设计、建造、配套、原材料、标准、管理等各个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绿色造船的源头在绿色设计,实现的手段是绿色工艺技术与装备,实现的基础在于绿色管理,实现的关键在于数字化技术。
发展思路和重点
中国的船舶工业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可以预见,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两化融合”仍将是数字化造船科学发展与自主创新的主题。因此要着力推进船舶产品开发、设计、制造与创新的信息化,深化信息技术在船舶工艺装备等产品上的渗透
融合。推广综合集成制造、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精密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推进船舶工业发展。以信息技术提高造船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物流效率,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提高船舶企业的业务管理能力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传统产业整合和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
要在行业内筛选、树立“ 信息化示范企业”,将拥有自主产权的应用软件和先进做法,向全行业推广,以避免重复开发、重复投资,应大力推广信息化优秀成果,发挥其示范作用。要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造船学会等行业组织的技术交流作用,增强国家工程实验室等行业平台的窗口效应,努力建设造船信息化的实施推广体系,逐步扭转产业发展对国外造船软件系统严重依赖的局面。
重点工作:
(1)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统一数据交换标准是异构系统间信息交换的重要桥梁,该标准是与具体系统无关的统一标准数据格式,该标准的开发和运用是船舶行业或企业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关键。目前,最常用的标准数据格式有DXF/STEP/IGES等。目前国外造船行业纷纷开展STEP相关标准的验证工作。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除了各自成立STEP船舶应用协议开发验证机构外,还建立了合作关系。美国于1994年创立的工业信息基础机构合作组织一直致力于工业虚拟企业试验运行,该组织下属的造船部门已于2000年成立了造船工业虚拟企业的联络机构。日本、韩国和欧盟船舶行业也在开展造船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