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训练教学中隐喻思维

合集下载

在课堂中运用暗示的技巧

在课堂中运用暗示的技巧

在课堂中运用暗示的技巧在课堂中使用暗示的技巧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增加课堂氛围的活跃度,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暗示技巧。

1. 利用隐喻暗示:隐喻是一种将抽象概念通过比喻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修辞手法,通过将抽象的知识点与学生已经熟悉的具体事物进行类比,使学生更易于理解。

当教授化学的离子键时,可以用“离子之间的吸引力就像磁铁吸引铁屑一样”来比喻。

2. 创设情景暗示:通过创设一个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画面,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在教授地理的时候,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一个特定地点的风光和特点,引发学生对于这个地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3. 利用对比暗示:通过对比两个事物或概念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知识点的特点和规律。

在教授数学的时候,可以将一个复杂的题目与一个简单的题目进行对比,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和解题思路。

4. 引发思考暗示:通过提出问题或者引发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对于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在教授历史的时候,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进行探讨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5. 利用语气暗示:通过调整语气、语调和语速等语言的表达方式,加强某种信息的传达效果,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共鸣。

在讲解一个重要概念或者观点时,可以放慢语速,提高音量,给予强调,使学生更加关注和记忆。

6. 利用肢体语言暗示:通过肢体语言的运用,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可以用手势、面部表情等方式来模拟或者形象化知识点,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在运用暗示技巧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适度使用:暗示技巧应该是辅助教学的手段,而不是主导教学的方式。

过多或不恰当的使用暗示技巧可能使学生产生困惑或者无法理解。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把握分寸,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需求,恰当地使用暗示技巧。

2. 合理安排:在课堂中使用暗示技巧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节奏,以避免在知识的讲解中出现中断和混淆。

隐喻训练法

隐喻训练法

隐喻训练法隐喻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借助显性表达而将所要说明的内容藏于文字、图像等背后,以减少思维负担,使大脑皮层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新的问题。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隐喻训练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语文训练。

记得初中时,为了训练自己在写作上的技巧,我曾采用过隐喻法训练自己。

那时,我特别喜欢看小说,喜欢各种类型的小说。

但当时看小说只为打发时间,并没有认真对待,因此并没有多少收获。

后来,妈妈为我报名参加了小记者俱乐部,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提高我的写作水平。

每次活动前,我都会很用心地准备几篇稿件,可一直到活动结束,才匆忙完成。

由于“慢工出细活”,我还颇为满意。

可在活动过程中,我渐渐觉得,无论怎样绞尽脑汁,我也写不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好文章来。

在妈妈的建议下,我开始尝试隐喻法。

为了培养我的创造力,她为我买了《伊索寓言》,并要求我自己从书中摘取一些故事,编成一个小故事。

为了能把故事讲述清楚,我常常苦思冥想。

这时,隐喻法就派上用场了。

我先为自己编的故事起一个合适的名字,接着仔细回想那些有趣的小故事,把它们串联起来,最后再根据自己的创作把它们编写出来。

如果我遇到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故事,我就会停下来,从旁边去查找相关资料,等弄明白后再继续创作。

看似简单的做法,却使我的创作变得越来越顺畅。

终于有一天,我写出了一篇自认为不错的故事,我迫不及待地拿给妈妈看,结果被夸奖得体无完肤。

虽然,这篇故事我很久前就想写了,但正是因为受了隐喻法的影响,才让它逐步形成现在的模样。

从那以后,我在创作时遇到什么困难,就习惯性地去查阅资料,并会灵机一动地使用隐喻法,以期把问题尽快解决。

1、师生共同创设情景。

学生学习隐喻,必须依靠直观材料,因此在讲解一个问题时,应与学生一道进入情境,唤醒他们的记忆,引导他们产生一定的体验和感受。

2、启发学生积极想象。

在讲解故事时,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的想象力,或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故事中的主人公、故事的主要情节、故事的结局发表意见;或就故事的深刻含义和教育意义向学生发问,让学生尽情地在想象的天空里翱翔,让想象的彩翼在神奇的土地上开花。

创新思维训练游戏常用练习方法(2)

创新思维训练游戏常用练习方法(2)

创新思维训练游戏常用练习方法(2)四、心智图法(Mind Mapping)是一种刺激思维及帮助整合思想与信息的思考方法,也可说是一种观念图像化的思考策略。

此法主要采用图志式的概念,以线条、图形、符号、颜色、文字、数字等各样方式,将意念和信息快速地以上述各种方式摘要下来,成为一幅心智图(Mind Map)。

结构上,具备开放性及系统性的特点,让使用者能自由地激发扩散性思维,发挥联想力,又能有层次地将各类想法组织起来,以刺激大脑做出各方面的反应,从而得以发挥全脑思考的多元化功能。

五、曼陀罗法曼陀罗法是一种有助扩散性思维的思考策略,利用一幅像九宫格图,将主题写在中央,然后把由主题所引发的各种想法或联想写在其余的八个圈内,此法也可配合"六何法"从多方面进行思考。

六、逆向思考法是可获得创造性构想的一种思考方法,此技法可分为七类,如能充分加以运用,创造性就可加倍提高了。

七、分合法(Synectics)Gordon 于1961年在《分合法:创造能力的发展(Synectics: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ity)》一书中指出的一套团体问题解决的方法。

此法主要是将原不相同亦无关联的元素加以整合,产生新的意念/面貌。

分合法利用模拟与隐喻的作用,协助思考者分析问题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观点。

八、属性列举法(Attribute Listing Technique)是由Crawford于1954年提倡的一种著名的创意思维策略。

此法强调使用者在创造的过程中观察和分析事物或问题的特性或属性,然后针对每项特性提出改良或改变的构想。

九、希望点列举法这是一种不断的提出“希望”、“怎样才能更好”等等的理想和愿望,进而探求解决问题和改善对策的技法。

十、优点列举法这是一种逐一列出事物优点的方法,进而探求解决问题和改善对策。

十一、缺点列举法这是一种不断的针对一项事物,检讨此一事物的各种缺点及缺漏,并进而探求解决问题和改善对策的技法。

隐喻课程设计思路

隐喻课程设计思路

隐喻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隐喻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的运用;2. 通过对隐喻的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不同类型的隐喻;3. 引导学生了解隐喻在增强语言表达效果、丰富文学形象方面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隐喻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2. 提高学生在阅读理解中识别隐喻、理解隐喻意义的能力;3. 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进行隐喻研究的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隐喻学习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2. 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多样性,认识到隐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运用和价值;3. 引导学生通过隐喻的学习,体会语言艺术的魅力,提升审美素养。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语文选修课程,以隐喻为主题,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中学阶段,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和文学鉴赏能力,但对隐喻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教学要求:1.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隐喻的内涵和运用;2.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隐喻;3. 结合教材内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1. 隐喻的概念与类型:结合教材相关章节,介绍隐喻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分析不同类型的隐喻,如明喻、暗喻、转喻等。

2. 隐喻的识别与分析:通过教材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识别和分析其中的隐喻表达,如古诗、现代诗歌、散文等。

3. 隐喻的创意运用:以教材中的优秀作品为例,让学生了解隐喻在文学创作中的创意运用,学会如何运用隐喻进行创作。

4. 隐喻与情感表达: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探讨隐喻在表达情感、描绘形象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隐喻实践与展示:组织学生进行隐喻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诗歌、散文等,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写作隐喻思维的培养

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写作隐喻思维的培养

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写作隐喻思维的培养随着英语专业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英语专业的高年级阶段,教师应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进行更深入的培养,特别重视隐喻思维的训练。

隐喻思维是一种很常见的文字表达方式,是英语写作中比较有趣的一种思维方式。

因此,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写作隐喻思维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这种发展中,学生需要加深对隐喻思维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价值。

其次,学生要加强阅读,提高对隐喻思维的熟悉程度,了解隐喻的类型、拓展和应用,便于创作。

再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锻炼思维,扩展知识面,提高隐喻的创造能力。

另外,教师应当多花时间指导学生学习隐喻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尝试熟练掌握常用隐喻表达方式,比如比喻、对比、象征、典故和隐喻等。

只有掌握好这些隐喻表达方式,学生才能在写作中自如地运用,以达到有效表达的目的。

最后,教师需要给学生多吃实践的机会,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以此锻炼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

总之,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对隐喻思维的学习和表达是教师和学生的合作,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只有学生受到有效的教学和训练,才能有效地发挥自身的能力,提高学习成绩,改变自身,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

- 1 -。

设计创意思维训练:10个有效练习方法

设计创意思维训练:10个有效练习方法

设计创意思维训练:10个有效练习方法1. 联想法(Lateral Thinking)联想法是一种常用的设计创意思维训练方法。

它通过寻找不同领域的类比和隐喻,来打破思维定势,帮助设计师产生创新的点子。

设计师可以参考其他行业或领域的成功案例,将其概念和方法应用在自己的设计中。

2. 反转法(Reverse Thinking)反转法是一种通过反过来思考问题来触发创意的方法。

设计师可以将问题表述反过来,或者从相反的角度去考虑解决方案。

这样可以激发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3. 随机激发(Random Stimulation)随机激发是指从其他领域或来源获取信息和灵感。

通过阅读、观看不同类型的书籍、电影、艺术作品以及参加各种活动,可以拓宽思维视野,并为设计创意提供新的线索。

4. 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是一个集体协作的创意方法。

在团队中,成员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且没有批判性评价。

通过集思广益,可以激发团队的创造力,产生更多新颖的想法。

5. 视角转换(Change Perspective)视角转换是一种通过改变观察问题的角度来发现新的解决方案的方法。

设计师可以尝试站在用户、客户、竞争对手等不同角色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并挑战已有的假设和既定思维模式。

6. 分解组合(Decompose and Recombine)分解组合是指将问题或要解决的任务拆解成若干个部分,然后重新组合这些部分以获得新颖的解决方案。

通过从不同维度看待和组合问题元素,设计师可以找到全新的设计创意。

7. 创造障碍(Create Obstacles)创造障碍是一种故意制造限制条件来促进创意发展的方法。

例如,限定时间、资源或者采用非常规材料等方式,可以迫使设计师从传统思维中跳脱出来,寻找更为创新的解决方式。

8. 原型化(Prototyping)原型化是一种通过实际制作物理或虚拟原型的方式来思考和改进设计创意的方法。

通过快速制作原型,设计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自己的想法,并进行迭代优化。

教学中用隐喻认知思维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教学中用隐喻认知思维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隐喻 , 如Biblioteka 示人体各个部分 的词都通过隐喻获得新 的意义 :h o f e f a o l 碗边 ) h t ge ofe( bw ( ,t o us f r 火舌 ) h t to a a ( e n i ,t e h f w 锯齿 ) ee s 等等 。这样 的一些用法都 是因为本体 和喻体之间在性质上有 相似的 地方 。阅读里的单词几乎都有 隐喻意义 。如英语专业学生所用 的教 科书 Egi ok5 nlh o 第六课第一 自然段里的 “ hys eth u a sB T e p t bf l w e o
20 0 9年
《 田师范专科 学校学报 》( 和 汉文综合版 )
J 1 09第 2 u. 0 2 8卷第六期
总第 6 2期
教学中用隐喻认知思维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胡欢
(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重庆 404 ) 0 07
L 要J 捅 阅读理 解历来是英 语学习的 重难点,本 文探讨了隐 性质 们就会采取隐喻的认知方式,即利用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相关性或 喻的

L 键 硎 J 喻: 夫 隐 认知思 维;英 读 语阅 当代认知科学普遍认为隐喻不仅仅是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 维现象,在本质上不是一种修饰现象,而是一种认知活动,在人类 的范畴化、 概念结构、思维推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隐喻无论 在口头还是书面都无处不在 。隐喻 的复杂也为学生对 课文 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应用隐喻的认知思维来提高学生的 阅读理解 能力也 是教师应思考的 问题 。本文理论结合 实践 ,以英语 专业教材 Egi ok nlh o 5中的部分材料 为例 , sB 主要探讨了隐喻的性质 与定义, 隐喻与阅读 的关系 以及 隐喻认 知思维在 阅读教学 中的作用 。

英语教学中的隐喻思维

英语教学中的隐喻思维

英语教学中的隐喻思维泰坦尼克号的沉没经历了数百年,而在它沉没的几十年里,英语教学中的隐喻思维也越来越受到欢迎。

隐喻思维在语言教学中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理解复杂文字结构和语言表达的方法。

本文将首先介绍什么是隐喻思维,然后讨论它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作用。

最后,将对英语教学中的隐喻思维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隐喻思维是一种比喻思维,它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文字结构和语言表达。

隐喻思维有一定的模式,通常可以用一个比喻的话来表达一个概念,例如“她的语言水平越来越高就像滔滔江水一样”,就可以用来表达“她的语言水平在不断提高”。

这样,学习者可以使用它来解释复杂的文字结构和语言表达,简化理解过程,从而更好地学习英语。

其次,隐喻思维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很有用的。

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可以使用比喻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英语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隐喻思维被广泛应用于阅读和写作,可以帮助学生增加语言表现力,并有助于改善学生的语言能力。

此外,隐喻思维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结构,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最后,一些建议和期望可以让英语教学中的隐喻思维变得更加有效。

首先,老师应该注意学生的学习形式和知识水平,以选择适当的隐喻思维教学方法。

此外,老师还应该使用实际例子来演示,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不断创新,正确使用比喻语言,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知识。

综上所述,隐喻思维在英语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复杂文字结构和语言表达,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在实际运用中,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形式和知识水平,正确使用比喻思维,以及不断创新,才能让英语教学中的隐喻思维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

在课堂中运用暗示的技巧

在课堂中运用暗示的技巧

在课堂中运用暗示的技巧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运用暗示的技巧来激发学生思考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暗示指的是有意或无意地向学生传递出某种信息,以引导他们思考和行动。

下面将介绍一些在课堂中运用暗示的技巧。

1. 制造压力教师可以适当地制造一些课堂压力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比如,在开学后的第一堂课上,可以让学生自我介绍并谈一谈对本学期的期望。

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活动的重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他们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2. 引导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让学生自己想出答案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比如,教师可以用一些引人注目的图像或场景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3. 使用隐喻教师可以使用隐喻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堂内容。

隐喻是一种将抽象概念或词语与具体场景或图像联系起来的方法。

通过使用隐喻,教师可以将枯燥的课堂内容变得有趣并使它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比如,教师可以将学习的过程比喻成用一把钥匙解开宝箱的过程,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地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

4. 利用特殊的语音和语调教师可以利用特殊的语音和语调来强调一些特定的词汇或重要的学习内容。

比如,教师可以在讲解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时使用高声调和明显的语调来强调,从而让学生更加明确地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5. 使用图像和影像教师可以使用图像和影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堂内容。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概念或理论变为具体的图像或场景,从而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

比如,教师可以使用幻灯片或视频来展示一些有趣的图像或场景,从而使学生更加专注和积极地参与课堂。

善用教学隐喻 提升教学智慧

善用教学隐喻 提升教学智慧
( 22
交 融 的 要 求 ,隐 喻 中 深 刻 的 内 涵 能 够 给 人 带 来 理 性 思 考 ,生 动 的 情 境 能 够 营 造 愉 悦 的 学 习 氛 围 ,激 发 学 生 情 感 体 验 ,给 学 生 留 下 深 刻 印 象 。 教 学 七 年 级 上 册 “师 生 交 往 ”,为 了 引 导 学 生 理 解 “老 师 的 批 评 意 味 着 关 心 、提 醒 和 劝 诫 ,是 为 了 学 生 更 好 地 成 长 ”,教 师 引 用 墨 子 的 故 事 表 达 教 学 隐 喻 :墨 子 对 弟 子 耕 柱 子 非 常 严 格 ,耕 柱 子 不 解 。 墨 子 说 :“假 如 我 要 去 太 行 山 ,坐 一 辆 由 黄 牛 和 快 马 拉 的 车 ,我 是 鞭 策 黄 牛 ,还 是 鞭 策 快 马 呢 ?”耕 柱 子 不 假 思 索 地 回 答 :“当 然 是 鞭 策 快 马 啊 !”墨 子 接 着 问 :“为 什 么 ?”耕 柱 子 回 答 :“因 为 快 马 经 得 起 鞭 策 。”故 事 讲 完 后 ,教 师 设 问 :“从 老 师 批 评 学 生 的 角 度 来 看 ,墨 子 的 故 事 给 你 什 么 启 发 ?”许 多 学 生 从中认识到老师的批评是为了让自己更快地成长。 在 生 动 的 故 事 情 境 中 ,学 生 自 主 感 悟 出 批 评 也 是 一 种 关心和教育。 一 个简短的教学隐喻胜过教师的千言 万 语 ,教 学 因 此 深 人 人 心 。 如 果 教 师 一 味 地 从 理 性 角 度 进 行 说 理 分 析 ,教 学 则 会 显 得 生 硬 枯 燥 ,不 易 走 进 学生内心。
3 . 潜 移 默 化 ,润 物 无 声 教 师 在 对 学 生 进 行 价 值 观 教 育 时 ,如 果 只 关 注 价 值 观 的 直 接 说 教 ,学 生 会 因 为 学 习 自 主 性 得 不 到 满 足 而 出 现 不 愿 意 听 甚 至 逆 反 的 学 习 心 态 。 例 如 ,有 位 教 师 发 现 班 上 有 位 成 绩 优 异 的 学 生 很 不 合 群 ,总 是 孤 立 自 己 。 了 解 情 况 后 ,才 知 这 位 学 生 有 自 负 心 理 ,老 师 跟 他 讲 道 理 根 本 听 不 进 去 ,还 辩 解 称 自 己 的 能 力 就 是 比 别 人 强 。 于 是 ,教 师 变 换 策 略 ,给 他 讲 了 一 个 与 之 经 历 相 似 的 故 事 《菊 花 和 葱 头 》。 听 完 故 事 ,学 生 很 快 认 识 到 了 自 身 的 不 足 ,认 识 到 人 和 故 事 中 的 菊 花 葱 头 一 样 ,每 个 人 都 各 有 所 长 ,不 能 自 作 聪 明 。 在 这 个 教 学 案 例 中 ,教 师 将 德 育 知 识 隐 含 在 故 事 之 中 ,用 学 生 乐 于 接 受 的 方 式 实 施 教 学 ,起 到 了 潜 移 默 化 、润 物 无 声 的 教 学 效 果 。 可 见 ,教 学 隐 喻 是 用 一 种 间 接 的 教 学 方 式 让 学 生 自 觉 主 动 地 参 与 学 习 ,既 能 激 发 学 生 的 主 动 性 ,又 能 唤 醒 学 生 的 参 与 意 识 ,对 于 学 生 的 价 值 观 成长有着积极作用。 三 、提 升 教 师 教 学 隐 喻 能 力 的 策 略 隐喻就是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去认识陌生与未知 的 事 物 。要 灵 活 使 用 此 种 教 学 方 法 ,教 师 必 须 拥 有 丰 富 的 知 识 和 经 验 ,在 平 时 积 累 大 量 隐 喻 素 材 ,并 对 这 些 教 学 资 源 深 度 认 知 和 解 读 ,寻 找 隐 喻 资 源 与 教 学 知 识 之 间 的 联 系 。教 师 可 以 通 过 多 种 途 径 积 累 隐 喻 资源。 1.博 览 人 类 优 秀 文 化 从 古 至 今 ,人 类 创 造 了 灿 烂 的 优 秀 文 化 ,许 多 文 化 中 都 有 丰 富 的 隐 喻 值 得 我 们 学 习 和 使 用 ,如 富 有 哲 理 的 寓 言 故 事 、令 人 耳 目 一 新 的 实 验 发 明 、给 人 真 善 美 启 发 的 艺 术 作 品 等 。对 这 些 具 有 隐 喻 功 能 文 化 的 学 习 和 研 究 ,能 够 提 升 教 师 的 隐 喻 思 维 和 教 学 智 慧 。 事 实 证 明 ,教 学 中 善 用 经 典 文 化 隐 喻 ,既 能 激 发 学 生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隐喻思维理解深奥陌生的事物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隐喻思维理解深奥陌生的事物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隐喻思维理解深奥陌生的事物作者:周小英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年第09期【摘要】隐喻是一种人类认知和思维的方式,利用隐喻思维可以更好地理解深奥陌生的事物。

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经验去理解另一种经验,它是语言交际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利用隐喻思维可以更好地借助大自然中容易感知的东西理解话语文字和物品的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利用隐喻思维理解深奥陌生的事物。

【关键词】教学过程;隐喻;隐喻思维;隐喻能力;深奥;陌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隐喻能力,引导学生利用隐喻思维理解深奥陌生的事物。

作者或者诗人会借助大自然中容易感知的东西表达隐喻中的内涵。

比如:a “horse's rectum”device.很多人都不理解什么是a “horse's rectum”device.这种device其实是一种twist-top。

用中文解释就是:像马的直肠一样有自动洁净作用的塑料螺旋盖。

隐喻图式不仅指话语、文字,还有物品。

隐喻为近年来出现的层出不穷的新词提供了便利。

有些体现在语言当中的隐喻话语,已经成为了语言字面意义的一部分了。

比如“brainwash”(洗脑);“deadline”(最后期限);“leg of a table”(桌腿);“China hand”(中国通);“apple of my eye”(掌上明珠),这些词原来的隐喻意义或已经被人们遗忘,但这些话语确实是体现在语言当中的隐喻话语,已经成为了语言字面意义的一部分了。

有些隐喻图式较为抽象。

比如“Their marriage is on the rocks”。

这里的隐喻意义是用抽象的隐喻图式“婚姻是航海里程”的概念框架。

从on the rocks这一航海里程的概念框架,得出了“婚姻出现了问题”。

隐喻图式“婚姻是里程”凸显了on the rocks(在石头上)表达“婚姻之船触礁”,激活了整个隐喻图式。

创意写作的思维训练

创意写作的思维训练

创意写作的思维训练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创意写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无论是创作小说、诗歌、散文,还是撰写广告文案、影视脚本等,都需要具备独特的创意和出色的写作能力。

而创意写作的关键在于思维的训练,只有拥有灵活、创新的思维,才能在文字的世界中自由驰骋,创作出引人入胜的作品。

那么,什么是创意写作的思维呢?简单来说,它是一种能够突破常规、超越传统、发掘新视角和新可能性的思考方式。

它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和排列,更是思想的碰撞和灵感的迸发。

创意写作的思维要求我们敢于质疑、敢于想象、敢于冒险,不断挑战自己的认知边界,挖掘出隐藏在平凡事物背后的独特魅力。

为了培养创意写作的思维,我们首先要学会打破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是我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中形成的固定模式和习惯,它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往往会不假思索地采用惯用的方法和思路。

然而,这种定式却限制了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比如,当我们看到一只苹果从树上落下,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因为重力”,但如果我们打破这种定式,或许会想到“这是苹果在寻找新的归宿”,或者“这是苹果在向大地诉说它的故事”。

通过打破思维定式,我们能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意义,为创意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观察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生活是创意写作的源泉,而细致入微的观察则是打开这一源泉的钥匙。

我们要学会用敏锐的目光去捕捉周围的一切,无论是人物的表情、动作,还是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风雨雷电。

比如,我们观察一个人的微笑,不仅仅要看到嘴角的上扬,还要注意到眼神中流露出的喜悦、羞涩或者无奈。

通过对细节的观察,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事物的本质,为写作增添真实感和感染力。

想象力是创意写作思维的核心。

没有想象力,我们的文字就会变得苍白无力。

我们可以通过设定一些想象的场景和情境来训练自己的想象力。

比如,想象自己身处一个神秘的岛屿,那里有独特的生物和奇异的景观,然后尝试用文字去描绘这个世界。

或者想象自己与历史上的某位名人相遇,会发生怎样的对话和故事。

隐喻课程设计图解读

隐喻课程设计图解读

隐喻课程设计图解读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隐喻的基本概念、类型和作用,能够识别和运用常见的隐喻表达,了解隐喻在语言交际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技能目标:学生将能够分析和解读各类文本中的隐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运用隐喻进行创意表达和修辞,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隐喻,学生将培养对语言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结合了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隐喻的基本概念:介绍隐喻的定义、特点和功能,使学生对隐喻有清晰的认识。

2.隐喻的类型:讲解不同类型的隐喻,如直接隐喻、间接隐喻、借代隐喻等,并分析各类型隐喻的用法和表达效果。

3.隐喻的作用:探讨隐喻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如增强表达力、提高语言美感、促进思维创新等。

4.隐喻的应用:分析教材中的隐喻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识别和运用隐喻。

5.隐喻的训练:通过练习和创作,提高学生运用隐喻进行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遵循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原则,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隐喻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隐喻的基本概念、类型和作用,引导学生掌握隐喻的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教材中的隐喻实例,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隐喻的用法和表达效果。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隐喻的理解和运用心得,互相学习和交流。

4.创作练习:让学生通过写作和口语表达练习,提高运用隐喻进行创新表达的能力。

教学方法的选择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隐喻知识学习材料。

隐喻视角下幼儿绘本的教学方法探索

隐喻视角下幼儿绘本的教学方法探索

隐喻视角下幼儿绘本的教学方法探索隐喻是一种引人深思、意蕴丰富的修辞手法,广泛存在于文学、艺术和日常生活中。

在幼儿绘本教学中,引入隐喻视角可以增强幼儿的阅读和思考能力,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往能力。

本文旨在探索幼儿绘本教学中隐喻视角的运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适合的绘本隐喻视角需要有一个载体来展现,选择适合的绘本非常重要。

优秀的绘本往往有丰富的隐喻元素,可以让幼儿在阅读中逐渐领悟其中的寓意并进行个人化的思考。

有些绘本的隐喻元素明显,有些则需要细心品味。

在选择绘本时,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课程目标等因素,选择适合的绘本进行教学。

二、情境营造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情境营造来增强幼儿对绘本的情感体验,建立情感联系,从而更好地引导幼儿理解绘本中的隐喻。

对于隐喻比较明显的绘本,可以通过幼儿小组合作、表演、情境创设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其中的隐喻含义。

对于隐喻较为深奥的绘本,教师可以给幼儿进行启发式提问、让幼儿进行演绎、模拟等方式来营造情境,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

三、情感体验与认知融合在幼儿绘本教学中,情感和认知是相辅相成的,情感可以促进认知,反之认知也可以促进情感的建立。

在运用隐喻视角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情感体验与认知融合的操作,帮助幼儿进一步领悟隐喻所表达的深层内涵,建立起对绘本的情感联系。

在幼儿实际翻阅绘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幼儿表达内心感受,并与故事情节进行联系,让幼儿深度理解绘本隐喻所蕴含的意义。

四、创意拓展综上所述,运用隐喻视角进行幼儿绘本教学,可以从多个角度来促进幼儿的阅读和思考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往能力。

针对不同类型的绘本,教师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注重情感体验和认知融合,使幼儿在愉悦的阅读和游戏中学习和成长。

隐喻图形训练拓展学生视知觉能力的探析

隐喻图形训练拓展学生视知觉能力的探析

视知觉包含 了视 觉接收和视觉认 知两大部分 , 人 们通过对视 转 化为超现 实的形象 。将 两个 或 多个 分离 的 因素依 据人们认 知
觉接收到 的图形进 行视觉认知 , 经过大脑对这 些现存 图形 的感性 上 的关联性彼 此产 生互动 , 并置 组合在 一起 , 构 成相 互矛盾 的 图
射, 也可 以是 须表现 的形式 与某种 图形 的形式 的映射 。 还 可以是 关 的事物。在 图形训练 的实践 中 , 本 体事 物和喻体 事物是 以“ 甲 图形含 义和 结构 形态 之 间的映射 等 。隐喻 形成 的基本 条件 : 第 是 乙 ” 的格 式 表 示 。 置 换 的 图形 可 以 是 两 种 完 全 不 同 性 质 、 不同
鬟如讯 唷研 充
隐喻 图形训 练拓展学 生视 知觉 能力 的探析
口欧 阳 禾子
摘 要: 文章从 隐喻形成 的基 本条件 出发 , 通过从相互 矛盾 事物的并置训练 、 图形置换训 练、 同构 图形训练等方 面阐述 了隐喻 图
形对提 高人的认知能力的重要作用 , 以期 为图形设计训练教 学提供理论和 实践参考 。 关键词 : 隐喻 图形 谢I 练 视知 觉能 力
言给 予观众更 多的联想和更大 的震撼 。关于 隐喻 图形训 练 , 文 章 略; 是 从一个概 念域 到另一个概 念域 的映射 , 是用 生动形 象 的形 主要 阐述 三种形 式 : 相 互矛盾事物 的并置训练 、 图形置换 训练、 同 态表 达一个事物 , 让 人们从另 一个 角度 理解抽象概念 并进行 的抽
力具 有重要 的作用 , 隐喻是 一种修 辞术、 认 知策略和思维 的方 式, 和结 构不变 , 依据 事物 的“ 形” 和“ 义” , 将两种 不 同的事物组合在

浅谈创意训练教学中的隐喻思维

浅谈创意训练教学中的隐喻思维

浅谈创意训练教学中的隐喻思维在创意训练的教学中,有四个独立环节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观察(印象)的训练、虚构形象构造力(想象力)培养、叙事组织的训练以及修辞思维的训练。

第一二环节目前在创意训练理论中得到了较充分的重视,也形成了一套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但后两者,特别是隐喻思维的训练,急需我们将其从发散性思维这一模糊的描述中提升出来,赋予它与前面几项要素同等重要的地位。

创意训练新媒体隐喻结构主义语言学在今天这样一个被文化研究称为依靠剩余快感而运作的时代,创意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变得越发重要。

人类创意性的意旨实践越来越多地从文学文本中溢出,分流到影视、广告、摄影图像等新媒体领域,继续制造可以被消费的无意识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潜藏在文学和艺术,甚至最普通的语言文本中的创意性思维运作,已经成为支撑今天整个创意生产的内在驱动力。

在部分大学专业教育中,“创意训练”对学生思维的培养通常通过文学写作、广告创意以及新媒体相关行业的艺术构思训练等形式予以开展,对创意思维规律的内在认识尚处不自觉的阶段。

倡导教育改革的部分观点甚至偏颇地认为,发散性思维是与传统科学的分析归纳完全相悖的思维形式,它代表了一种反常规的生活体验和语言习惯的表达,是一种突破了常规语言秩序的表意活动,因此是无法进行理性研究和有意识的实践的,只能通过大量的模仿外加学习者的天份才能完成。

这在很长时间里,导致把创意训练的理论当成了一种教育玄学。

20世纪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类对于纷繁复杂的语言和思维现象的深度认知,同时这一学科由于与电影、摄影、图画、广告等视觉新媒体充分结合,使得对这种思维的考察一开始就具有了跨语言媒介的特征。

也就是说,在视觉领域展开的创意活动与文学领域的活动,在理论上共享着同样的思维逻辑。

因此,尝试把结构主义语言学在修辞领域的有益知识迁移到一般性的创意实践中,可以较好地描述和总结创意思维的内在机制和规律,这对于创意领域的教育实践将大有裨益——创意训练将不再是仅仅依靠文化积累和个体禀赋的教育活动。

(21)隐喻式思维

(21)隐喻式思维

(21)隐喻式思维人类的进步,借助于人类群体的沟通;沟通从远古的绳索记事,到至今的语言沟通;不断不停地衍生、认可、共识,从而影响并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发展到今天人类的文明社会。

思维恰巧是影响并主导着语言,人类的沟通从语言表达发出信息、及接受信息并经过思维辨别并进行反馈。

最直接、最简单的语言沟通,莫过于“直言不讳”;从不断的事物发生、摩擦,雷同类似事项、物、人的重复发生,总结出一定的不一定非要“直接了断”的语言表达。

隐喻式思维也从中诞生,从一般的思维中通过同一雷同的语言同一类似的事项、或物、或人,产生、总结出有一定惯性的隐比、隐喻思维。

同时隐喻式思维也简化了语言,乃至达到“不言而喻”;也丰富了人类语言、人类生活的色彩,从沟通、认可与共识中达到“一点即通”或未发生前已有所思维预料。

发展到当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对隐喻式思维分细、认知,及其性质与功用等,真可谓“万法不离其宗”。

中文名隐喻式思维外文名Metaphorical thinking语言思维的工具和物质外壳关系辩证统一学说人类学、语言学和认知科学隐喻的概念通过已有的语词成形机制来规定另一些形式指引较不明确的经验。

由隐喻与隐喻思维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一般的语言学概论或普通语言学教科书在论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时总会说: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物质外壳。

好像语言与思维之间所存在的就是这样一种“辩证统一”的简单关系,事实上,语言与思维这个涉及语言发生学和语言本质的问题从来就没有获得过一种圆满、充足和明确的解释,一则我们已经无法确切地追溯几百万年前原始语言与认知的萌芽与发展状况,而只有通过文物、遗迹、文献、传说等极为有限的线索去探求关于原始语言的蛛丝马迹;二则现代科技尤其是生理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尚未发展到揭示人类大脑“黑箱”奥秘的地步,人脑的思维机制与语言机制只能通过儿童语言习得和病理语言学等途径去探索。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每一种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理论似乎都无法提供充分的论据让我们相信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就是这样的,柏拉图的理念论、萨丕尔和沃尔夫的假说、Steven Pinker的“思维语” 以及其他一些著名理论都未能逃脱这一命运的摆布,以至于这个问题好像已经陷入了论证先有鸡后有蛋,还是先蛋后有鸡的循环怪圈。

浅谈创意训练教学中的隐喻思维

浅谈创意训练教学中的隐喻思维

浅谈创意训练教学中的隐喻思维
赵斌;李卓
【期刊名称】《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在创意训练的教学中,有四个独立环节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观察(印象)的训练、虚构形象构造力(想象力)培养、叙事组织的训练以及修辞思维的训练.第一二环节目前在创意训练理论中得到了较充分的重视,也形成了一套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但后两者,特别是隐喻思维的训练,急需我们将其从发散性思维这一模糊的描述中提升出来,赋予它与前面几项要素同等重要的地位.
【总页数】1页(P80)
【作者】赵斌;李卓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谈舞蹈创意训练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2.浅谈在教学中广告创意思维的训练方式
3.浅谈培智绘画与手工课教学中的创意康复训练
4.浅谈彩色插画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的训练
5.浅谈自闭症儿童绘画与手工课教学中的创意康复训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创意创造思路

创意创造思路

创意创造思路创意是指创新的想法或观念,并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问题解决来实现。

创造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天赋,但也可以通过培养和训练进行提升。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创意创造的思路和方法。

一、开放思维开放思维是创造力的基础。

它强调放松对事物的既定看法和偏见,追求多元化的思考方式。

通过开放思维,我们能够走出常规思维的限制,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问题,从而寻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二、联想思维联想思维是指通过将不同的概念和观点进行结合和联接,从而形成新的想法和创新的思路。

可以通过类比、隐喻、对比等方式进行联想,激发和创造新的思维模式。

联想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发散思维,寻找到不同领域的灵感和启发。

三、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指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打破传统思维的边界,跳脱出常规的思维模式。

逆向思维要求我们以与众不同的方式思考,挑战现有的观念和惯性思维,从而找到更加创新和有趣的解决方案。

四、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是一种集体创造的思维方式,通过集思广益来产生创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在头脑风暴中,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不受限制和批评。

这种多元化的思考方式能够充分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产生出更多的创新点子。

五、观察与体验观察和体验是获得创意灵感的重要途径。

当我们用专注的目光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仔细感受和体味其中的细节和变化时,我们能够发现一些不同寻常的事物和现象,启发我们的创意思维。

通过亲身体验,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事物,并从中获得灵感和洞见。

六、资源整合创意创造需要借助各种资源,将不同领域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进行整合和结合。

通过资源整合,我们能够将各种不同的元素和想法进行组合,从而形成创新的解决方案。

资源整合要求我们具备广泛的知识和对不同领域的了解,能够将它们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

七、坚持与实践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

只有在不断地尝试和实践中,我们才能培养出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意的能力。

坚持是创造力的关键,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创新和突破,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意创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创意训练教学中的隐喻思维
在创意训练的教学中,有四个独立环节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观察(印象)的训练、虚构形象构造力(想象力)培养、叙事组织的训练以及修辞思维的训练。

第一二环节目前在创意训练理论中得到了较充分的重视,也形成了一套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但后两者,特别是隐喻思维的训练,急需我们将其从发散性思维这一模糊的描述中提升出来,赋予它与前面几项要素同等重要的地位。

创意训练新媒体隐喻结构主义语言学在今天这样一个被文化研究称为依靠
剩余快感而运作的时代,创意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变得越发重要。

人类创意性的意旨实践越来越多地从文学文本中溢出,分流到影视、广告、摄影图像等新媒体领域,继续制造可以被消费的无意识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潜藏在文学和艺术,甚至最普通的语言文本中的创意性思维运作,已经成为支撑今天整个创意生产的内在驱动力。

在部分大学专业教育中,“创意训练”对学生思维的培养通常通过文学写作、广告创意以及新媒体相关行业的艺术构思训练等形式予以开展,对创意思维规律的内在认识尚处不自觉的阶段。

倡导教育改革的部分观点甚至偏颇地认为,发散性思维是与传统科学的分析归纳完全相悖的思维形式,它代表了一种反常规的生活体验和语言习惯的表达,是一种突破了常规语言秩序的表意活动,因此是无法进行理性研究和有意识的实践的,只能通过大量的模仿外加学习者的天份才能完成。

这在很长时间里,导致把创意训练的理论当成
了一种教育玄学。

20世纪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类对于纷繁复杂的语言和思维现象的深度认知,同时这一学科由于与电影、摄影、图画、广告等视觉新媒体充分结合,使得对这种思维的考察一开始就具有了跨语言媒介的特征。

也就是说,在视觉领域展开的创意活动与文学领域的活动,在理论上共享着同样的思维逻辑。

因此,尝试把结构主义语言学在修辞领域的有益知识迁移到一般性的创意实
践中,可以较好地描述和总结创意思维的内在机制和规律,这对于创意领域的教育实践将大有裨益——创意训练将不再是仅仅依靠
文化积累和个体禀赋的教育活动。

创意性思维方式长久以来被模糊地描述为“发散性思维”。

因此,传统创意实践训练的难度在于,如何清晰地意识到自身的发散性思维,如何捕捉和建立这种思维。

对于隐喻,结构主义语言学倾向于认为,其关键之处在于它凝结了对于事物“相似性”的认识和表达。

因此,隐喻也被定义为基于事物相似性的符号运作。

隐喻思维的前提在于确立一种对事物印象的广泛可能性,将这种多元可能性进行收集和整理。

通常这种能力在儿童时期较为活跃,而在成年以后开始减弱,原因主要在于概念的形成、语言规则的遵循和逻辑思维的强化——它们使自由的想象活动趋于衰减甚至基本丧失。

一项针对儿童想象力的研究表明,四岁以前的孩子,当被问到一张纸和一支笔可以用来做什么的时候,有超过90%的孩子罗列出了超过十种意义上的用途,但同样的问题,成年人只有4~6种老套的回答。


年人的回答被限定在了日常经验和语言习俗所规定的范畴里面,而这一限定很少对孩子产生影响。

当然,作为教育的创意实践训练,不可能让受教育者完全回到童年状态,但却可以发现童年思维状态的某些特征,进而有目、有意识地模仿和还原它。

因此,发现或创造“相似性”成为还原的第一步。

除了视觉的相似性,隐喻还常常包含其他类型的相似性,如声音的相似性。

谐音就是基于声音相似性的一种创意性修辞。

在可口可乐(coca-cola)的命名当中,“coca”来源于一种植物种子(配方中均由这种种子的成分),这是一种基于相关性的换喻活动,但“cola”这个词则模仿了碳酸饮料冒泡的声音,这一方面体现了创意者观察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把这种产品最鲜活的形象赋予命名过程的创意能力,本质上就是一种隐喻思维的体现。

相似性有时还表现为感觉的相似性。

在雅马哈钢琴广告中,一个男人为小孩演奏质朴而优美的乐曲,镜头缓缓推至琴旁,观众惊讶地发现,谱架上面摆放的不是乐谱,而是一副蓝天白云的儿童画。

毫无疑问,这个广告的创意内核,正是借助了音乐和儿童画之间感觉的相似性。

这也就是传统文学修辞当中的所谓通感,修辞的实质仍然是隐喻,一种基于主观感受的相似性。

因此,我们常说的创意中的发散性思维,其实是一种并不规范的说法,它只描述了我们在隐喻思维过程中的一个环节,那就是收集各种与实物相关的形象或属性,这是创意思维活动的初级环节。


类创意思维有些像精妙的智力游戏,其间存在着非常复杂和缜密的思维线路:通过发散性思维确立复杂的形象的集合,然后依据“创建相似性”这一目的,有意识地集合中选出某一个合适的子项。

这种基于相似性的隐喻思维,本质就是语言学中所谓的双重影像(double image)的活动。

它意味着对两个不相关领域内的事物进行多元可能性的思考和发现;同时,也意味着对可能性集合当中的诸多子项的遴选和筛查,即思维中的“选择”活动;这些活动显然不是无意识或者随机的,对相似性的追求始终是创造和选择背后的动力与目标。

借助修辞思维理论开展针对学生的创意训练,其真正的难度并不在于确立隐喻、换喻本身,而在于如上文所示,开展分析、捕捉和描述复杂的修辞线路的工作,它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反复和归纳。

由于修辞涉及“修辞的两柄”。

因此,对两柄相关的子项收集和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各种可能性关系的梳理和遴选,都让创意工作包含了类似排列组合的技术特色。

对创意活动中的思维进行理性分析,并不能取代观察、体验、文化积累和天分等创意要素,但它为引导思维向正确的方向挺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框架,也为学生模仿成功案例提供了更清晰的分析工具。

在创意训练的教学中,有四个独立环节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观察(印象)的训练、虚构形象构造力(想象力)培养、叙事组织的训练,以及修辞思维的训练。

第一二环节目前在创意训练理论中得
到了较充分的重视,也形成了一套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但后两者,特别是隐喻思维的训练,急需我们将其从发散性思维这一模糊的描述中提升出来,赋予它与前面几项要素同等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朱琛.如何培养未来设计师的发散性思维能力.陕西教育(高教),2011,(3).
[2]ken robinson的ted演讲.
[3]richards.a.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