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合集下载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3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3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蛋白质和DNA?为什么?
问题二:1)能否用含32P、35S的培养基之际培养标记噬菌体?如果不能,
该如何标记噬菌体?2)被32P 或35S 标记的噬菌体再侵染什么样的大肠杆菌?
问题三:1)搅拌的目的是什么?2)如果搅拌不充分会造成什么结果?
问题四:1)离心的目的是什么?2)请在下图上写出上清液与沉淀物的放
射性分布情况是怎样的?
问题五:分析:1)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为什么沉淀 物也有较低的放射性?2)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中为什么上清液中 也有较低的放射性?
实验设计
问题1:(1)该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同位素标记法
(2)分别选用什么放射性元素标记噬菌 体的蛋白质和DNA?为什么? 35S—标记蛋白质,仅蛋白质分子含有硫 32P—标记DNA,磷几乎都存在于DNA中
第3章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
——二中 生物学
1、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原因; 2、分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运用相关知识保护自己及家人 的健康。
回顾:
格里 菲思 实验
艾弗 里的 实验
质疑:
DNA是遗 传物质。
有没有比细菌更为简单的实验材料,只有蛋白质和 DNA。并能够把蛋白质和DNA彻底分开?
A.水和苯酚的作用是分离病毒的蛋白质和 RNAB.TMV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烟草细胞中C.侵入烟 草细胞的RNA含有A、T、G、C四种碱基D.RNA是TMV 的主要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科学研究讲究证据。
故事未完待续……
随堂检测
1.下列关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细胞核遗传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遗传的遗传物质是 RNAB.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证明了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热点07 探究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高中生物实验考点及常考热点突破

热点07 探究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高中生物实验考点及常考热点突破

热点07 探究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有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考点: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包括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及实验的研究方法、操作步骤和结果分析等。

近年高考对此部分的考查力度加大,如2017年课标全国卷I第29题以非选择题形式将探究病毒的遗传物质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方法完美结合,2017年课标全国卷Ⅱ第2题围绕T2噬菌体进行了多角度考查。

因此,备考过程中,考生除了要对经典实验的研究方法、操作步骤和结果进行分析外,还要加强对实验分析和设计能力的培养。

考向1 经典实验的重要贡献关于遗传物质的探索,涉及众多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及其所做实验的重要贡献都应掌握。

科学家实验名称重要贡献遗传物质的探索进程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小鼠体内)提出“转化因子”存在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DNA是遗传物质艾弗里及其同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体外培养)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其他科学家众多实验DNA是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少数病毒的遗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物质是RNA(如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论。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源于多次实验,在这些实验中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所以通过任何一个经典实验,都不能单独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加入到培养了R型肺炎双球菌的培养基中,得到了S型肺炎双球菌,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说明这种变异是定向的B.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属于基因重组C.该实验不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将S型细菌的DNA注射到小鼠体内也能产生S型细菌【答案】B2.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搅拌离心后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细菌未裂解B.通过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噬菌体,再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蛋白质和DNA的变化C.细胞外的32P含量有30%,原因是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或者是侵染时间过长导致部分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中释放出来D.本实验证明噬菌体传递和复制遗传特性的过程中DNA起着重要作用【答案】B【解析】实验设置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高考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1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高考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1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定额市鞍钢阳光实验学校考点10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考向一 DNA 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思路:T 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头部内含有一个DNA 分子。

基于病毒的结构和生理特点,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DNA 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2)噬菌体的复制式增殖过程(1)模板: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DNA 。

(2)合成噬菌体DNA 的原料:大肠杆菌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3)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原料:大肠杆菌的氨基酸场所:大肠杆菌的核糖体(4)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 进入细菌细胞,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

2.方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用35S 标记蛋白质,用32P 标记DNA 。

(1)实验过程(2)结论:在噬菌体中,保证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 ,即DNA 是遗传物质。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1)含32P 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2)含35S 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提示 (1)该实验不能标记C 、H 、O 、N 这些DNA 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否则无法将DNA 和蛋白质区分开。

(2)35S (标记蛋白质)和32P (标记DNA )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存在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

(3)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因为病毒营专性寄生生活,故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

1.某研究人员模拟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用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②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 标记的细菌 ③用18O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④用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适宜时间后搅拌和离心以上4个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是 A .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 .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C .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D .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实验的结果,解答此题需要明确T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 或32P 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 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离心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含有噬菌体DNA的细菌分开,因此上清液是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沉淀物是含子代噬菌体的细菌。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含解析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含解析

第2课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A.噬菌体的核苷酸和氨基酸B.噬菌体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D.噬菌体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正确的技术手段是() A.用化学方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B.用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C.用32P和35S同时标记T2噬菌体D.用标记过的大肠杆菌去培养T2噬菌体3.为了验证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保温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预计上清液中应没有放射性,但结果出现了放射性。

则标记的元素及误差原因可能是()A.S;培养时间过长B.P;培养时间过长C.P;搅拌不够充分D.S;搅拌不够充分4.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子代噬菌体中含32P的占少数B.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子代噬菌体全部含有35SC.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是在细菌的核糖体和细胞核中合成D.实验中充分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颗粒和细菌分离知识点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5.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③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DNA④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RNA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6.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②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RNA③DNA是具有细胞结构的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④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⑤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A.①②④B.③⑤C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一、单项选择题7.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或35S标记T2噬菌体,并分别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经过一定时间保温后再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检测放射性。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教学参考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教学参考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教学参考1.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概览注:T2 噬菌体中的“2”不是下标。

另外,有些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RNA,授课时不能将 T2 噬菌体等同于所有噬菌体。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由多个相关的实验构成。

这里给出相对完整的介绍(一些参照用实验略去),目的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这些实验之间的连续性。

(1)静止噬菌体颗粒的化学形态利用渗透压突变获得空胞噬菌体。

研究发现S 几乎全在“空胞”中,而DNA 则几乎全在溶液中。

空胞是蛋白质外壳,能够保护DNA 免受DNase 破坏。

(2)噬菌体吸附到细菌上后,其DNA 变得对DNase 敏感了①噬菌体吸附到活细菌上后,放在80℃加热10min(细菌被杀死),其DNA 变得对DNase 敏感;②但该温度下不发生吸附的噬菌体对DNase 是不敏感的。

③噬菌体吸附到活细菌上后,其DNA 对DNase 是有抗性的。

以上事实表明:噬菌体吸附到细菌上之后,会将其DNA 释放(根据②,不发生吸附的噬菌体 DNA 对 DNase 是有抗性的,只有将其 DNA 释放出来才能导致①成立);释放的 DNA 进入了细菌内部(释放的噬菌体 DNA 如果进入溶液中,这样其 DNA 就会对 DNase 敏感,导致③不成立);进入细菌内部的 DNA 受到活细菌的保护,可以免遭 DNase 的破坏(从而③成立)。

(3)噬菌体吸附到细菌的碎片上后,其 DNA 从噬菌体颗粒中释放出来这一部分和(2)的区别在于:(2)用完整细菌做实验,这里是用细菌细胞的碎片进行实验。

(2)和(3)的结论具有一致性。

(4)从受侵染的细菌上去掉噬菌体外壳通过搅拌将噬菌体和被侵染的细菌分开(剥离后的噬菌体位于上清液中)。

分析表明可以将 75%-80%的噬菌体 S 从受侵染细菌上剥落下来,但只能剥离 21- 35%的噬菌体 P(这些数据都是上清液中,沉淀中的用 1 去减即可得到)。

这表明噬菌体所含的 S 大部分仍留在了细菌表面,噬菌体大部分的 DNA 在吸附后很快就进入细菌内。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研究过程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研究过程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研究过程感悟: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的⼀种科学⽅法——假说-演绎法。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以下是详细介绍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研究过程,让教材上的内容更加完整,充分体现假说-演绎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这些材料进⾏科学⽅法的教育。

因为科学⽅法已经纳⼊课程标准。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体内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有具多糖荚膜的致病菌S型菌(Smooth,因菌落外观光滑)和⾮致病菌R型菌(Rough,因菌落外观粗糙)。

荚膜有不同的构造,根据免疫反应可以分成I型、II型、III型等,细菌是否具有产⽣荚膜的能⼒以及产⽣荚膜的类型为“遗传特性”。

1928年,在英国卫⽣部任职的医⽣格⾥菲斯对肺炎球菌的致病情况做了研究。

当他把热处理的S细菌(III-S型)与活的R细菌(II-R型)的混合物注射到⼩⿏中时,尽管这两种细菌本⾝都不是致死的,但是⼩⿏还是死亡了!更重要的是,从注射了这类混合物⽽死亡的⼩⿏⾝上分离得到S型菌,⽽且是与加热杀死的S细菌相同的S型(III-S),因此这些S细菌不可能是通过这些特定的R细菌突变⽽来的。

格⾥菲斯将这种引起转化的未知物质称为转化因⼦,他不知道转化因⼦的本质,但错误地猜想它可能是⼀种涉及到荚膜合成的蛋⽩质,或是⼀些作为细菌荚膜前体的物质。

对此实验,不同的科学家分别做出三种假说:(1)R型菌以某种⽅式使加热杀死的S型菌“复活”。

(2)III-S品系死菌刺激⼩⿏体内产⽣免疫物质,后者刺激II-R品系突变成了III-S品系。

(3)III-S型菌的遗传物质进⼊II-R型菌,合成了III-S型菌的荚膜。

2.体外转化实验1931年,道森和西亚成功地在体外进⾏了转化实验:只在培养⽫中使II-R型菌转化成III-S型菌,不需要以⼩⿏为媒介。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实验
目录
CONTENTS
• 实验背景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01 实验背景
噬菌体的概述
01
02
03
噬菌体的定义
噬菌体是一类感染细菌的 病毒,具有高度的宿主特 异性,只感染特定的细菌 种类。
噬菌体的形态
噬菌体通常呈蝌蚪形、棒 状或微球形,其核心部分 为核酸(DNA或RNA), 外面由蛋白质外壳包裹。
对照实验
设置对照组,即未加噬菌体的培养基,以排除培养基变化对实验 结果的影响。
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04 结论与讨论
结论总结
1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
该实验表明,噬菌体通过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 利用大肠杆菌的合成机制复制自身,并最终释放 出大量的噬菌体粒子。
参考文献
噬菌体是一种侵染细菌的病毒, 能够利用细菌的物质来合成自 身的组成成分,最终繁殖出许 多噬菌体后代。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可 以分为吸附、注入、合成、组 装和释放五个阶段。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是生 物学领域中经典的实验之一,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06 附录
实验材料
噬菌体
用于侵染大肠杆菌的病毒。
大肠杆菌
作为宿主细胞,用杆菌。
显微镜和载玻片
用于观察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 过程。
离心管和离心机
用于分离和纯化噬菌体和大肠杆 菌。
缓冲液
用于调节pH值和保持实验过程中 溶液的稳定性。
实验步骤
1. 准备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2019年高一生物暑期系统复习4: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附解析)

2019年高一生物暑期系统复习4: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附解析)

2019年高一生物暑期系统复习4: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附解析)经典例题【2019江苏卷】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B. 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C. 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D. 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答案】C【解析】N是蛋白质和DNA共有的元素,若用15N代替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则其蛋白质也会被标记,A错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由噬菌体的DNA在大肠杆菌体内编码的,B错误;噬菌体的DNA合成的模板来自于噬菌体自身的DNA,而原料来自于大肠杆菌,C正确;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经典集训1.S型肺炎双球菌具有多糖类的荚膜,R型则不具有。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不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B.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DNA的完全水解的产物,不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C.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DNA及DNA酶,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D.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2.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其过程如下:①S型菌的DNA→92℃加热后冷却→与R型活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②S型菌的蛋白质→92℃加热后冷却→与R型活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③S型菌的DNA+92℃加热后冷却的DNA酶→与R型活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中小鼠均存活B.①③中小鼠死亡,②中小鼠存活C.①中小鼠死亡,②③中小鼠存活D.①②中小鼠存活,③中小鼠死亡3.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作用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通过同时标记DNA和蛋白质,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标记T2噬菌体要先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大肠杆菌D.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就是转化因子4.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B.DNA酶处理后的DNA失去了转化能力C.转化得到的S型菌不能稳定遗传D.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高5.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证实 DNA 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肺炎双球菌是导致小鼠患肺炎的病原体B.肺炎双球菌的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肺炎双球菌的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D.粗糙型( R)菌株是唯一能够引起败血病或肺炎的菌株6.下列有关首次通过确凿的实验证据向“遗传物质是蛋白质”的观点提出挑战的科学家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斯,因其观察到肺炎双球菌存在转化现象,且“转化因子”不是蛋白质B.格里菲斯,因其发现培养R型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菌的DNA后,培养基中会出现S型菌菌落C.艾弗里,因其发现肺炎双球菌可以在小鼠体外发生转化的“转化因子”是DNAD.艾弗里,因其发现S型菌的DNA能使死亡的R型菌转化为活的S 型菌7.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④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适宜时间后搅拌和离心。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实验题专练-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实验题专练-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2020届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实验专练:(6)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B.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C.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D.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2、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B.分别用含有32P的T2噬菌体和含有35S 的T2噬菌体进行侵染实验C.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4、下图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其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

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营养成分中的P应含32P标记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进行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C.图中若只有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直接证明的是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D.实验中B对应部分有少量放射性,可能原因是实验时间过长,部分细菌裂解5、如果用15N、32P、35S 共同标记噬菌体后 ,让其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中 , 能够找到的标记元素为( )A.在外壳中找到15N 和35SB.在 DNA 中找到15N 和32PC.在外壳中找到15N 和32PD.在 DNA 中找到15N、32P 和35S6、下列关于T2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大肠杆菌的实验分析中,正确的是( )A.实验中温度对实验结果无影响,因此属于无关变量B.噬菌体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离心后上清液放射性增强C.一般情况下,噬菌体繁殖时所需能量由细菌的线粒体提供D.本实验证明了DNA才是噬菌体真正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7、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T2噬菌体后,让其侵染大肠杆菌,能够在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找到的放射性同位素有( )A.在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找到3H、15N、35SB.在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找到15N、35SC.在子代噬菌体的NA中找到3H、15N、32PD.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找到15N、32P、35S8、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沉淀物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C.上清液a中放射性较强D. 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T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2.1620. 12.16W ednesday, December 16, 2020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10:1 6:4610: 16:4610 :1612/ 16/2020 10:16:46 AM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610:16: 4610:1 6Dec-20 16-Dec-20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0年12 月16日 星期三 10时16 分46秒 10:16:4 616 December 2020

9、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 强不息 。上午 10时16 分46秒 上午10 时16分 10:16:4 620.12. 16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12/16/
格里菲思的实验思路: 发现问题: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吗? 实验验证:用高温让蛋白质失去活性,
看是否还能作为遗传物质。 得出的结论: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
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艾弗里,1944)
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艾弗里,1944)
艾弗里的实验思路: 发现问题:转化因子是什么? 实验验证:将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分离,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赫尔希,195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所用的生物技术:
1、同位素标记法:S35标记蛋白质,P32标记DNA。 2、差速离心法:
较轻的是:T2 噬菌体颗粒(实际上的蛋白质外壳); 较重的是:被感染的细菌(是刚组装好的,还没有释放的细菌)。 注意:在被感染的细菌未裂解释放之前离心!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三个实验结果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三个实验结果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三个实验结果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构成生物体遗传信息的重要分子,它承载着个体特征的遗传信息,并在细胞分裂和增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关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早在20世纪初就已被提出,并经过多次实验证实。

本文将介绍三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结果,以此展示DNA在生物遗传学中的重要性。

实验一:格里菲斯实验1928年,英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格里菲斯(Frederick Griffith)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他的实验对象是肺炎双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这种细菌可分为两种类型:平滑型菌和粗糙型菌。

平滑型菌能引起小白鼠感染而死亡,而粗糙型菌则不致命。

在实验中,格里菲斯通过注射平滑型菌的热杀菌物质给小白鼠,发现小白鼠并未感染。

接着,他又注射未经处理的粗糙型菌给小白鼠,同样未感染。

但当他将热杀菌物质与未经处理的粗糙型菌混合后再注射给小白鼠,小白鼠却感染并死亡。

通过分析,格里菲斯得出结论:热杀菌物质中的DNA能够转化未经处理的粗糙型菌,使其变成致病型。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DNA具有遗传信息的转移和作用,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的重要性。

实验二:赫尔希-查斯实验1952年,艾弗里-麦克劳德-麦卡锡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在这个实验中,艾弗里和其同事利用质粒(一个小型DNA分子)进行实验。

他们取得了肺炎双球菌平滑型菌的质粒DNA,并通过酶切法将这些DNA分子切割成几段特定的长度。

接着,他们将这些切割过的DNA片段与粗糙型菌共同培养,发现只有含有与质粒DNA相同的片段的粗糙型菌才能恢复成致病型。

这进一步证实了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能力,并且揭示了DNA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三:梅森实验1961年,美国分子生物学家玛莉娜·梅森(Martha Chase)与艾伯特·赫尔希(Alfred Hershey)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高一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遗传物质的探究实验题型归纳解析

高一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遗传物质的探究实验题型归纳解析

高一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遗传物质的探究实验题型归纳解析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A. 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B. 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C. 蛋白质比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D. 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储存大量遗传信息【答案】C【解析】世纪年代,人们认识到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各种氨基酸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排列,形成不同的蛋白质,使得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这使人们自然地想到氨基酸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蛋白质不具备热稳定性,也不能复制。

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而C项与题意相符,故而C项正确。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粗糙的,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光滑的B. 型细菌的经加热后失活不能恢复C. 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型细菌而无型细菌D. 该实验未证明型细菌转化为型细菌是由型细菌的引起的【答案】D【解析】A、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光滑的,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粗糙的,A错误;例题120DNA 2020达标检测1S R S DNA S R R S S DNA S RB、型细菌的蛋白质经过加热后已经失活,但其经加热后没有失去活性,B错误;C、型细菌中的能将部分型细菌转化为型细菌,因此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有型细菌和型细菌,C错误;D、该实验证明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型细菌转化为型细菌,但不能证明型细菌转化为型细菌是由型细菌的引起的,D正确。

故选:D。

1如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基本步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①要加热处理、②要将各提取物分别与型活细菌混合培养B. 培养基上的一个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一个群落C. 如果将型活细菌悬液与型活细菌悬液换一下位置,不会发生转化D. ③要转入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果可能出现型、型两种菌落【答案】D【解析】①过程要获取蛋白质、等成分,所以不能加热处理,A项错误;培养基上的一个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一个种群,B项错误;如果将型活细菌悬液与型活细菌悬液换一下位置,仍会发生转化,C项错误;③要转入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果可能出现型、型两种菌落,D项正确。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教案-《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重难点创新教学设计-说课一等奖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教案-《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重难点创新教学设计-说课一等奖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重难点创新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3章第一节《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内容之一。

其中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艾弗里实验基础上的展开,是一个更具说服力的实验,是本节的重点且为难点。

本微课从实验选材、实验思路、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结论等方面逐一展开。

设计中采用图文结合,多媒体动画插入等多种形式化抽象为形象,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家设计实验的巧妙及其中蕴藏的科学思想。

同时通过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一个正确结论的得出是人类对科学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经典实验是“DNA是遗传物质”的重要证据。

本实验内容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探究过程和方法,在实验中放射性出现的部位以及放射性出现的原因分析是高中生物的难点之一。

要深入理解并解决这一难点,必须从噬菌体的结构以及其侵染细菌的过程(即其增殖过程)入手,再将赫尔希和蔡斯的经典实验中两种标记实验对比分析,就能够更好的理解并运用这一知识点。

三、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有一定的生物学素养及生物实验技能,通过前面的学习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与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并具备基本的实验能力、积极思考和在相互讨论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但由于本节所学内容实验学生无法亲自操作,缺少感性认识,对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因此需要教师利用图文结合,多媒体动画插入等手段演示实验,将抽象的实验变得具体、形象。

根据多年教学的实践经验,结合本校的学生实际,我设计了这一核心实验的教学策略。

四、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噬菌体的基本组成2.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分析实验的设计思路。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结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结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 糖核酸(RNA),绝大多数生物都是 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因此DNA是 主要的遗传物质。
练习:
1.注射后能使小白鼠因患败血病而死亡 的是( D ) A.R型肺炎双球菌 B.加热杀死后的R型肺炎双球菌 C.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 D.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 细菌混合
多 糖 类 荚 膜
R型菌(无毒,无荚膜) S型菌(有毒,有荚膜)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S型 R型
菌落 表面
形态 毒性
光滑Smooth
有多糖类的荚膜 有毒性,可致死
粗糙rough
无多糖类的荚膜 无毒性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实验结论:
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 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4 .如果用 15N 、 32P 、 35S 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 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 到的放射性元素是( )
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 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 5. (双选)各种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发现无毒R型和 被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混合后,在小鼠 体内找到了下列类型的 细菌( A )
A、无毒R型,有毒S型 B、有毒R型,无毒S型 C、有毒R型,有毒S型 D、无毒R型,无毒S型
1、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原因之一是 ( B ) :
A. 它的含量很少 B. 它不能自我复制
A.微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详解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详解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详解1、用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2、知识铺垫:(1)噬菌体是一种DNA病毒,遗传物质是DNA,这种病毒对人类是有益的,因为它侵染的是细菌,并不侵染人体,T2噬菌体是用来侵染大肠杆菌的。

(2)病毒的特点:体内只含有一种核酸,要么是DNA,要么是RNA,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不具有细胞结构,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

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合成自身所需要的物质,病毒是很可怕的。

(3)病毒的侵染细菌的动态过程分为5步:①吸附(吸附在宿主细胞上)②注入(向宿主细胞内注入自己的遗传物质)③合成(在宿主细胞内合成自己的遗传物质)④组装(在宿主细胞内,转录翻译蛋白质,再组装)⑤释放(破坏宿主细胞,释放出来,再去侵染新的细胞)(4)病毒的寿命:病毒的寿命与人体的免疫系统有关系,免疫系统强,病毒就死得快,否则病毒的寿命是无限的。

3、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DNA(C H O N 32P )蛋白质(C H O N 35S)注意不能选择C H O N这四种元素,因为这四种元素是DNA和蛋白质共有的,无法区分。

4、如何使噬菌体标记上放射性?(注意:无法用培养液直接培养病毒,因为病毒无法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先用含有32P或35S的培养液培养大肠杆菌,让大肠杆菌携带了32P或35S,再用大肠杆菌去喂养噬菌体,即用噬菌体去侵染这种大肠杆菌,进而得到含有32P或35S标记的噬菌体。

5、具体实验步骤:①先用含有32P或35S的培养液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侵染这种大肠杆菌,进而得到含有32P或35S 标记的噬菌体,然后提取这些噬菌体。

②用标记了32P或35S的噬菌体去侵染正常的大肠杆菌,进行保温处理一段氏菌(为了便于噬菌体去感染大肠杆菌)③搅拌:(目的:为了让部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面的噬菌体脱落下来)④离心(根据重量不同,进行分离),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在上清液中得到质量分数较轻的蛋白质外壳,沉淀物中是被感染的大肠杆菌若是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得到上清液中,35S的放射性很高,沉淀物中放射性很低(不能说没有放射性,因为实验是有误差的,万一搅拌不均匀,沉淀物中也是有放射性的)若是用32P标记噬菌体的实验:得到上清液中放射性很低,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⑤使细菌裂解,释放出噬菌体:若是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发现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是不含有35S的,没有原始的蛋白质,说明蛋白质在整个过程中是没有参与子代的形成的。

噬菌体侵染大肠细菌的实验详细版

噬菌体侵染大肠细菌的实验详细版

课堂练习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正确顺序是 :
A、注入---吸附---释放---组装---复制 B、复制---组装---释放---吸附---注入 C、吸附---注入---复制---组装---释放 D、吸附---注入---组装---复制---释放
寄主细菌内
(大肠杆菌)
无35S标记蛋白质
无32P标记DNA
子代噬菌体
实验结论
外壳蛋白质无35S DNA有32P标记
DNA 是遗传物质
动画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动态过程
吸附 注入 合成 组装 释放
侵入别的细菌
有两位同学同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
的实验
• 同学甲用35S标记的噬菌体
侵染细菌。做到第三步骤时,
• 同学乙用32P标记的噬菌体
如 何标记噬菌பைடு நூலகம்?
❖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2P 和35S的培养基中 培养细菌 ❖分别用上述细菌培养T2噬菌体,制备含32P的 噬菌体和含35S的噬菌体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 菌实验过程及结果
第一步:标记大肠杆菌
细菌+含35S的培养基
含35S的细菌
细菌+含32P 的培养基
含32P的细菌
第二步:标记噬菌体
噬菌体+含35S的细菌 噬菌体+含32P的细菌
含35S的噬菌体 含32P的噬菌体
实验思路: 1.标记大肠杆菌:
2.标记噬菌体:
3. 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4. 搅拌离心培养液:上清液(培养液)
5.观察放射性
沉淀物(大肠杆菌含子代噬菌体)
离心
离心
实验结果
亲代噬菌体
35S 标记蛋白质 32 P 标记DNA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主讲人: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
1
实验背景
由于艾弗里试验中提取出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 质,因此,仍有人对实验结论表示怀疑。
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作出了更具有说服力的实验。
.
2
实验材料
T2噬菌体
为什么利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
噬菌体在侵染大肠杆菌的时候将一部分物质留在外面 猜测:一种机制能够把自己的遗传物质和非遗传物质分开。 不知道进入大肠杆菌的是DNA还是蛋白质 同时他们也知道噬菌体的组成物质只有蛋白质和DNA 具有繁殖快的优点 所以噬菌体理所应当地能够成为科学家最佳的选择材料。
原宿主细菌 内
无32P标记 DNA
子一代噬菌 体
DNA有32P 标记
35S标记 蛋白质
无35S标记 外壳蛋白无
蛋白质
35S标记
实验结论
DNA是遗 传物质
.
11
噬菌体侵染大行杆菌的具体过程 是怎样的呢?
.
12
感谢您的聆听 欢迎批评指正
.
13
.
3
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原核生物,作为 噬菌体的寄主细胞,其体积 重量都远大于噬菌体。
大肠杆菌(电镜下观察)
.
4
实验过程
DNA和蛋白质到底是哪种物质进入了大肠杆菌? 如何观察DNA和蛋白质的行踪?
DNA的组成元素:C、H、O、N、P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C、H、O、N、S
放射性同位素 标记法
分别标记
.
8
实验过程
含有放射性同位素 35S培养基中培养
大肠杆菌
培养T2噬菌体
侵染未被标记的 大肠杆菌
短时间的保温
得到蛋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1、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2、细胞内既有DNA,又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
DNA 3、在只含RNA的少数病毒(烟草花叶病毒、 HIV、SARS、流感、禽流感)中,RNA才作为遗传物质
总结: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用噬菌体去侵染内含有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 ,含32P的应是( A ) A、子代噬菌体DNA 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C、子代噬菌体所有部分 D、子代噬菌体不含32P 2、用噬菌体去感染内含大量3H的细菌,待细菌解体 后,3H应( B ) A、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 B、发现于噬菌体外壳和DNA中 C、仅发现于噬菌体的DNA中 D、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
DNA和蛋白质到底哪一个是
噬菌体 遗传物质?对此你能否提出
一个假设?
如果DNA是遗传物质,噬菌 大肠杆菌
体侵染细菌是怎样进行的?
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复制子代噬菌体,这一 微观过程如何才能观察到?
同位素标记法
实验技术:同位素标记法和离心技术。
同位素标记法
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会改变,科 学家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 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这种方法叫同位素标记法。
3. 标记的噬菌体分别 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4. 搅拌离心培养液:
上清液(培养液) 沉淀物(大肠杆菌含子代噬菌体

5.观察放射性
DNA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吗?
单击画面继续
[相关链接]SARS病毒的结构:
?
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吗?
蛋白质 RNA
3、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 1、烟草花叶病毒 (TMV)
离心
保 温
搅拌和离心作用?
保 温
离心
检 测 上 清 液 的 放 射 性 情 况 ? 视频链接
实验结果
亲代噬菌体
35S
寄主细菌内
(大肠杆菌)
子代噬菌体
外壳蛋白质无35S DNA有32P标记
实验结论
DNA 是遗传物质
标记蛋白质
无35S标记蛋白质 无32P标记DNA
32
P 标记DNA
DNA是遗传物质
有两位同学同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 的实验
图4-4 烟草花叶病毒
2、实验过程:
蛋白质
RNA
TMV
3、分析与结论: 结论: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细胞生物 (真核、原核) 核酸
非细胞生物 (病毒)
DNA和RNA
DNA
DNA
RNA
遗传物质
DNA
RNA
例: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人的遗传物质是( ) A、DNA B、RNA C、DNA和RNA D、DNA或RNA
• 同学甲:
• 用35S标记的噬菌体 • 同学乙: 1.标记大肠杆菌: 侵染细菌。做到第三步骤时, •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 因为有急事,匆匆做完实验, 做到第三步骤时有事离开实验 室,良久才回来继续实验操作, 发现底层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 2.标记噬菌体: 发现上清液中检测到较强的放 你能分析原因么? 射性。 • 你能帮他分析这是为什么么?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 壳是( ) A 在噬菌体DNA的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的 B 在细菌DNA的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的 C 在噬菌体DNA的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的 D 在细菌DNA的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的
【解析】 当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注入到细菌细胞内的只有噬菌体DNA,子 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都是在噬菌体DNA的指导下,用细菌的氨基酸和 脱氧核苷酸合成的。 【答案】 A
S型
蛋白质 多糖 DNA
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
R
R
S
结论2:DNA才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资料:艾弗里实验的缺陷 艾弗里的试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信服这一结 果。 因为,艾弗里的试验中提取的DNA 的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
大肠杆菌
噬菌体的结构模式图
细菌+含32P 的培养基
第二步:标记噬菌体
含32P的细菌
噬菌体+含35S的细菌 噬菌体+含32P的细菌
含35S的噬菌体 含32P的噬菌体
实验思路:
1.两种标记噬菌体:
3. 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上清液(培养液) 4. 搅拌离心培养液: 沉淀物(大肠杆菌含子代噬菌体) 5.观察放射性
同位素标记法
标记元素
35S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C、H、O、N、S (标记

DNA 的组成元素: C、H、O、N、P (标记
如在标记噬菌体
动画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动态过程
吸附
注入
合成
组装
释放
侵入别的细菌
返回
标记噬菌体过程
第一步:标记大肠杆菌 细菌+含35S的培养基 含35S的细菌
内容回顾
① 无毒R型活细菌 活小鼠 死小鼠 活小鼠 死小鼠
体内转化实验
② 有毒S型活细菌 ③ 有毒S型死细菌 ④ 活R + 加热杀死的S
二 肺 炎 双 球 菌 转 化 实 验
(1928年,格里菲思)
结论1:S型细菌中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 菌。
体外转化实验
(1944年,艾弗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