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诗经》的用韵

合集下载

古汉语通论-诗经的用韵

古汉语通论-诗经的用韵

古漢語通論-詩經的用韻一、《詩經》的韻例詩歌一般都要講究格律,而格律由這樣幾個元素構成:平仄、押韻、對仗等。

當然不同的詩體對格律會有不同的要求:(一)幾種詩體1古體詩就是“古風”。

它產生最早,形式多變,沒有規則的限制,比較自由。

唐代以前,寫詩不講究平仄、對仗,用韻自由,句式句數不拘,每句則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諸體(後世使用古體詩,七言者較多),唐人因而將這類詩歌稱為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

2舊體詩、近體詩、今體詩都是指“格律詩”而言,主要分五絕、七絕、五律、七律、排律等。

不能將“今體詩”跟現在所說的“新詩”混為一談。

3詩餘指“詞”而言,有長調、小令、慢、引等不同格式,用“詞牌”作為格式的標誌。

(二)格律要素:1平仄“平仄”就是古人對聲調的區分,以今天的普通話來說,“平”就是第一聲(陰平)、第二聲(陽平),“仄”就是第三聲(上聲)、第四聲(去聲)。

以兩句詩來做例子:“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句)這兩句詩中“無邊”、“蕭蕭”、“長江”、“來”是平聲,“落木”、“下”、“不盡”、“滾滾”則屬仄聲,由此,構成七言律詩的其中一個標準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押韻在古代,詩韻跟詞韻是不同的,無論在韻字的選擇、韻腳的安排,以及對待押韻的寬容度方面都有很大差別。

古韻跟今韻也有較大變化,比如在古代,“東”跟“冬”是不同韻部的字,“花”跟“斜”反而可以通壓。

但我們今天學寫近體詩就沒必要深究那麼多了,只要按照普通話的韻腳來使用就可以了。

3對仗對仗是近體詩的重要因素,對於增強詩歌的整齊美和聲律美極為重要。

對仗的要求,相對的兩句必須句式相同,詞性一致,平仄根據體裁不同也要符合各自的規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杜甫)第一句,“明月”對“清泉”,“松間”對“石上”,“照”對“流”,句式一致;第二句,“花”對“蓬”屬名詞植物對,“徑”對“門”名詞屬器物對,“不曾”對“今始”,“緣”對“為”,“客”對“君”,“掃”對“開”;(三)《詩經》的格律《詩經》屬於古風,不講究平仄對仗,句式句數自由,但有押韻。

谈《诗经》的用韵

谈《诗经》的用韵

2019年第08期作者简介:司胲锐(1979-),女,山东滕州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收稿日期:2019年6月5日。

《诗经》305篇都是合乐的歌词。

孔子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司马迁《史记》也说:“《诗》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合乐,要有和谐的音节。

除《周颂》中有7篇诗无韵,其余298篇诗有韵,占98%。

所以我们说《诗经》是有韵律的。

我们现在读《诗经》,觉得有许多地方不合撤押韵,这是因为语言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语法、词汇、语音有了很多变化。

我们用现代汉语语音去读2500年前的古诗,自然难免有佶屈聱牙之处。

明·陈弟《毛诗古音考序》说:士人篇章,必有音节,田野俚曲。

亦各谐声。

岂以古人之诗而独无韵乎?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草,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故以今之音读古之作,不免乖刺而不入。

他认为“魏晋之世,古音颇存,至隋唐澌尽”他把语言看作是历史发展的渐变过程,其中有继承、有发展,看成一些基本词汇和语法保留了下来,语音虽有较大变化,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沿用了古音体系。

清・江永《古韵标准例言》说:“三百篇者古音之丛,亦百世用韵之准。

稽其入韵之字,凡千九百有奇;同今音者十七,异今音者十三。

”江永用《诗经》中八韵的字十分之七今音与古音相同,十分之三今音和古音不同。

宋代离《诗经》时代将近两千年,宋人不懂得古今音韵变化这个道理,以为《诗经》大多数地方是和谐押韵的,少数地方不和谐,只要把这些不合辙的字改换读法,就可以和谐押韵,于是他们创造了“叶音”说(叶xié,同协)即把不和谐的字临时改读某音,以求合撒。

朱熹就是“叶音”说的代表。

(见朱熹《诗集传》他著《诗集传》和《楚辞集注》,都采用这个办法给某些字标音。

王力《诗经韵读》曾经具体地列举《诗集传》中所注叶音的错误,如《召南・行路》二、三章:“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牖?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朱熹在第一个“家”字注“叶音谷”,在第二个“家”字注“叶各空仅(即音公)”。

音韵学常识及《诗经》的用韵

音韵学常识及《诗经》的用韵


其三,押韵。诗句中某字与某字押韵,古人常 说:“×与×韵”,或说“×与×为韵”。 押韵条件是声调相同、韵尾相同、主元音相同 或相近。 编辑韵书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方便诗人查找 押韵字。但实际上作诗押韵比韵书规定的韵要 宽,允许某些相邻近的韵通押。

2、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清代音韵学家把上古韵部按其韵尾的不同,分为 三个大类: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1、上古音:公元3世纪以前,即先秦至 两汉。研究这一时期语音的学科叫古音学。

2、中古音:公元4世纪至公元12世纪(魏晋南 北朝隋唐宋),也叫韵书时期。这一时期的语音 主要反映在《切韵》系韵书里,所以研究这一时 期的语音主要是依据《切韵》系韵书,因此而形 成的学科叫《切韵》学。与古音学相对,这一学 科也叫今音学。
(2)异文 后人引用前人的文章语句,某些字与原书 中的字可能不一样,用了另外的字来代替,这 种情况叫做“异文”。异文当然是字形不同, 而 读音相同。由于语音的发展变化,异文也有可 以到后来读音相同。 《诗· 邶风· 谷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礼记.· 檀弓》引“凡民有丧,扶服救之。” 《孔子家语》引用时,写成“扶伏救之。”
这些被发现的韵书,除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两种《刊 谬补缺切韵》和蒋斧本《唐韵》外,其余均出于敦煌莫 高窟和新疆吐鲁番地带。





为使散失的韵书重归故土,我国学者做了大量工作。 1921年,王国维首先把伦敦所藏的三种《切韵》残卷根据 照片抄录印行。 1925年,北大刘复从巴黎抄回的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 和两种《切韵》序文编入《敦煌掇琐》。 1936年,刘复、罗常培、魏建功把他们见到的九种《切 韵》、《唐韵》残卷及《广韵》编成《十韵汇编》影印 出版 1955年姜亮夫将自己在国外摹录的27种唐五代韵书及附 录6种编成《瀛涯敦煌韵辑》出版。 1983年,周祖谟将自己从1945年即开始收集、编辑的30种 韵书题为《唐五代韵书集存》,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书 中有详细考释和校记。

03《诗经》的用韵

03《诗经》的用韵

(二)异体字(《说文》叫“重文”。异体字音义完全相同): 《说文》:“蜦,蛇属。……蜧,蜦或从戾。” 蜧(lì阴·微)—蜦(lún阳·文) (三)读若(“读若”是上古的一种注音方法,即用一个音同音近 的字给一个汉字注音): 《说文》:“莙,……读若威。” 莙(jūn阳·文)—威(阴·微) (四)通假(“异文”或者是同义词,或者是通假字,而通假的条 件就是音同或音近): 《尚书·皋陶谟》“日严祗zhī敬六德,亮采有邦”,《史记·夏本纪》 写作“日严振敬六德,亮采有国”。“国”与“邦”同义,“振” 为“祗”的通假字。 《礼记·内则》:“祗见孺子。”汉·郑玄注:“祗或作振。” 祗(阴·之)—振(阳·蒸) (五)训诂(音近义通,故义通之字往往音近): P686阔(入·月)—P686宽(阳·元) P680秃(入·屋)—P681童 (阳·东) P680口(阴·侯)—P681孔(阳·东)
反切上字:余、馀、予、夷、以、羊、弋、翼、 与、营、移、悦 —— 喻四。
曾运乾分析喻三、喻四两类字在上古的读法是不 同的——喻三隶匣,喻四归定。
1、喻三隶匣 l 《韩非子》:“自营为厶。”《说文》引作“自环为厶。” 营(于倾切)——环(户关切,匣纽) l 《诗·齐风·还》:“子之还兮。”《汉书·地理志》引作“子之营 兮。” 还(户关切,匣纽)——营(于倾切) l 《老子》:“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注:“营魄,魂魄也。” 营(于倾切)——魂(户昆切,匣纽) l 《左传·襄21年》“陈孔奂”,《公羊传》作“陈孔瑗”。 2、喻四归定 l 《管子·戒》“易牙”,《大戴记·保傅》、《论衡·谴告》都作“狄 牙”。 易(羊义切)——狄(徒历切,定纽) l 《诗》:“山有枢,他人是愉。”郑笺:“愉,读曰偷。” 愉(以主切)——偷(他侯切,透纽) l 《书·洛诰》“史迭”,《逸周书·去殷》作“史逸”。 迭(徒结切,定纽)——逸(夷质切

《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

《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

《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中国和外国古代的诗歌,差不多都有一定的格律;用韵是构成诗歌格律的主要手段之一。

汉族人民的诗歌从一开始就是有韵的。

《诗经》三百零五篇中只有七篇没有韵,这七篇都在祭祀诗里(《周颂》《商颂》)。

至於国风、《小雅》和《大雅》,就没有一篇是没有韵的。

要彻底了解诗歌的内容,必须了解它的格律,当然也就要了解它怎样用韵。

在本节里,我们主要谈两点。

第一是《诗经》的韵例,第二是《诗经》的韵部。

谈到韵例和韵部,首先就必须把韵和韵母分别开来。

因为韵例和韵部都是韵的问题,而不是韵母的问题。

韵母是指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而韵则只指主要元音和韵尾(如果有韵尾的话)。

韵头不同的字如檀tán干gān涟lián廛chán貆huán 餐cān是可以互相押韵的。

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

汉语诗韵一般是放在句尾的,习惯上叫做韵脚。

(一)《诗经》的韵例韵例就是关於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

我们举几首诗作例子来说明《诗经》的韵例。

字的下面加△号、○号、*号的都是韵脚。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关雎)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祮△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周南?芣苢)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邶风?静女)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

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

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

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中国和外国古代的诗歌,差不多都有一定的格律;用韵是构成诗歌格律的主要手段之一。

汉族人民的诗歌从一开始就是有韵的。

《诗经》三百零五篇中只有七篇没有韵,这七篇都在祭祀诗里(《周颂》《商颂》)。

至於国风、《小雅》和《大雅》,就没有一篇是没有韵的。

要彻底了解诗歌的内容,必须了解它的格律,当然也就要了解它怎样用韵。

在本节里,我们主要谈两点。

第一是《诗经》的韵例,第二是《诗经》的韵部。

谈到韵例和韵部,首先就必须把韵和韵母分别开来。

因为韵例和韵部都是韵的问题,而不是韵母的问题。

韵母是指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而韵则只指主要元音和韵尾(如果有韵尾的话)。

韵头不同的字如檀tán干gān涟lián廛chán貆huán餐cān是可以互相押韵的。

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

汉语诗韵一般是放在句尾的,习惯上叫做韵脚。

(一)《诗经》的韵例韵例就是关於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

我们举几首诗作例子来说明《诗经》的韵例。

字的下面加△号、○号、*号的都是韵脚。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关雎)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祮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周南·芣苢)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邶风·静女)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

诗经用韵的特点

诗经用韵的特点

诗经用韵的特点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一,它是我们了解先民文化、精神风貌的重要资料之一、《诗经》中的诗歌,除了文字意义的表达,还
有一种很重要的表现形式,韵。

首先,诗经中的韵律严谨,分为平仄和韵脚两方面。

平仄是音律上分
为声调平和声调仄两种,平声指声音发出时音调持续稳定,仄声指声音发
出时音调上扬或下降。

而韵脚则是韵母中的同音字,例如:“庾须”和
“牛羝”。

在诗经中,每个篇章都有自己的平仄和韵脚规律,这种规律紧
凑有力,使诗歌既富于音乐性,又具有韵律优美的特点。

此外,韵脚的应用,也使诗歌的语言更加精练。

“黄鸟黄鸟,无集于穀;誓告于公,无不可诉。

”。

《诗经》的用韵

《诗经》的用韵

《诗经》的用韵一、概念韵母:指一个音节中除声母以外其他音素的总和,包括韵头(介音)、主要元音(韵腹)和韵尾。

韵:只指主要元音和韵尾(如果有韵尾的话)。

韵脚:汉语诗歌或韵文中互相押韵的字一般放在句尾,叫做韵脚。

韵例:关于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

二、《诗经》的韵例从三个方面观察:1、韵在句中的位置:句尾韵是最普遍的形式。

2、一章中所用的韵数:分为一韵到底的和换韵的两类。

3、韵脚的相互距离:情况较为复杂,大致分为三种。

A、句句押韵;B、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

这是《诗经》最常见的押韵方式。

C、交韵:奇句和奇句押韵,偶句和偶句押韵。

总的看来,《诗经》用韵的主要格式有两种:一是隔句押韵的句尾韵,一是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三、《诗经》的韵部1.韵部:押韵字的归类。

互相押韵的字原则上就属一个韵部。

2.古韵:清代以来,研究音韵的学者们就按照《诗经》用韵的实际情况概括出《诗经》时代的韵部来,叫做“古韵”,指的就是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

3.韵部的归纳方法:系联法先秦韵部主要从诗歌韵文的押韵归纳出来。

最主要的材料是《诗经》,其次则有《周易》、《楚辞》以及群经、诸子里的韵语。

对于从来没有用于押韵的字,可以根据谐声偏旁归入相应的韵部。

谐声字就是形声字,指由代表意义类属的义符(又叫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符(又叫声旁)合成的合体字。

一个声符,往往产生出一系列谐声字。

凭借经验,我们知道一组谐声字的韵母往往相同或者只有介音不同,声母也相同或者属于同一发音部位,这是谐声字的造字原理。

例如以“长”为声符的字有“张帐胀苌怅”等,韵母都是a ,声母分别是t 和t 。

造字时代一定遵守着这样一条原理。

但是我们发现,有些同声符的谐声字的读音差别很大。

例如,以“台”为声符的字有“怡贻、治始笞、胎泰怠殆”等。

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已经知道语言是变化的,那么可以推想,同一谐声系列的读音存在较大差别一定是长期演变导致的后果,在造字时代,它们的读音本来是相同或相近的。

诗经的用韵情况

诗经的用韵情况

诗经的用韵情况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首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的用韵情况是其艺术成就之一,下面将对诗经的用韵情况进行简要描述。

一、用韵的部位诗经的用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句尾韵:诗经中大多数诗歌都在句尾用韵,这种用法最为常见。

如《周南·关雎》:“雎鸠、洲洲、秋千、齿齿、发发”就是在句尾用韵。

2.句中韵:诗经中有些诗歌在句中使用韵脚,这种用法相对较少。

如《周南·汉广》:“楚楚、雨雨、炬炬、斧斧、父父”就是在句中使用韵脚。

3.隔句韵:诗经中有些诗歌在两句之间使用韵脚,这种用法也比较常见。

如《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就是在两句之间使用韵脚。

二、用韵的方式诗经的用韵方式多样,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用韵方式:1.平声韵:诗经中大多数诗歌使用平声韵,这种用法最为常见。

如《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都是平声韵。

2.上声韵:诗经中有些诗歌使用上声韵,这种用法相对较少。

如《周南·汉广》:“楚楚、雨雨、炬炬、斧斧、父父”中的“楚”、“雨”、“炬”、“斧”、“父”都是上声韵。

3.去声韵:诗经中有些诗歌使用去声韵,这种用法也比较常见。

如《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中的“夭”、“华”、“家”都是去声韵。

4.入声韵:诗经中有些诗歌使用入声韵,这种用法比较少见。

如《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荆、之子于归、敬析佩绥”中的“薪”、“荆”、“归”、“绥”都是入声韵。

三、用韵的规律诗经的用韵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用韵的位置相对固定:诗经中大多数诗歌的用韵位置都比较固定,如句尾韵一般都在每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字上,而隔句韵一般都在每两句的最后一个字上。

2.用韵的方式相对稳定:诗经中同一首诗歌中的用韵方式一般都比较稳定,如某首诗歌中所有的句子都使用平声韵,那么整首诗歌都会使用平声韵。

《诗经》用韵

《诗经》用韵

韵母,韵,韵部 韵母,
韵母
韵头( 韵头(介 韵腹 音) (主元音) 主元音) 韵尾
韵 宵 韵 笑 韵
韵部
朝(ao) 消(iao) 腰(iao) 照(ao) 笑(iao) 要(iao) i i i i
a a a a a a
o o o o o o
宵 部
韵母
韵头 韵腹 韵尾 韵 介音) (介音) (主元音) 主元音) 庄 (uang) 降 (iang) 张(ang) 撞 (uang) 将 (iang) 胀(ang)
2
韵在章中的位置 1)一韵到底:一章押同一韵部的字 一韵到底: 偶句韵:即双句押韵,单句不押韵. A 偶句韵:即双句押韵,单句不押韵. 首句入韵:第一句也入韵的偶句韵. B 首句入韵:第一句也入韵的偶句韵. 卷耳》 四章. C 句句入韵 :如《卷耳》二,三,四章. 2)换韵 一般换韵,一章两韵,三韵,四韵等. A 一般换韵,一章两韵,三韵,四韵等.
11东部 11东部 14 阳部 17 耕部 20 真部 23 文部 26 元部 28 侵部 30 谈部
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无尾的韵叫做阴声韵. 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无尾的韵叫做阴声韵. 阳声韵:以鼻音收尾的韵叫做阳声韵. 阳声韵:以鼻音收尾的韵叫做阳声韵. 入声. 如"立","栗","力"三字,广州话分别读 三字, , 它们在上古分别属辑部,质部,职部. , ,它们在上古分别属辑部,质部,职部. 阴阳入三声相配的一组韵它们的主元音相同. 阴阳入三声相配的一组韵它们的主元音相同. 合韵:相邻韵部的通押. 合韵:相邻韵部的通押.

系联归纳韵部把可以互相押韵的字归在一起成为一类诗经韵脚中没出现的字再根据其他韵文将其归入某部再没出现的就根据谐声字的声旁将其联系起来

诗经押韵方式

诗经押韵方式

诗经押韵方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收录了许多古代的诗歌作品,其中有很多采用了押韵的方式。

押韵是诗歌表现方式的一种,通过相似或相同的音韵来加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使诗歌更加动听和优美。

在诗经中,押韵方式多种多样,这些押韵方式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音韵美的追求和诗歌创作的技巧。

诗经中的押韵方式可以分为韵尾和韵脚两种。

韵尾是指诗句末尾的韵母相同,如“瞻彼星斗,鲁山七星”中的“斗”和“星”,“韩之彭咺,枝叶有梗”中的“咺”和“梗”。

韵脚是指诗句的末尾几个字母相同,如“帝谓虎狼,求余之子”中的“子”和“余”,“敝笱且狩,玷不超车”中的“狩”和“车”等。

这种押韵方式使诗歌更加流畅和连贯。

诗经中的押韵方式还可以分为叠韵、交韵和对仗韵等。

叠韵是指一个字的音与前面的诗句中一个或多个字的音相同,如“威威猛虎,兮我无肉”中的“威威”、“虎”和“无肉”。

交韵是指两个相邻的句子末尾的韵母相同,如“车有览兮,王师盛兮”中的“有”和“兮”,“颇彼北海,邦揚亩宅”中的“海”和“邦”。

对仗韵是指句子前后相对呼应,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莺啼时夜落星”中的“平”和“星”。

诗经中的押韵方式还可以分为平仄押韵和声母押韵。

平仄押韵是指句子中的平仄音与前一个或后一个句子中的平仄音相对应,如“我闺情,如春之苎”中的“情”和“苎”,“执汝手兮,望八荒”中的“兮”和“荒”。

声母押韵是指句子开头的声母相同,如“定之方中,召伯明德”中的“定”和“伯”。

诗经中的押韵方式多种多样,运用灵活,形式多样,展现出古代诗歌的丰富韵律和音韵美。

这些押韵方式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也启示了我们对音韵美的理解和欣赏。

在今天,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些古代诗歌的押韵传统,创作出更加丰富多样的现代诗歌作品。

【2000字】第二篇示例: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它记录了古代诗人们的思想和感情,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押韵方式是诗经的一大特色,它丰富了诗歌的音韵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诗经用韵

诗经用韵

诗经韵例一、定义:即关于用韵的格律。

就是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

《诗经》用韵的特点:韵式多种多样。

韵密。

二、《诗经》的韵例1.从韵在句中的位置来看:a.句尾韵。

b.句中韵。

富韵:句尾是虚字,韵就常常落在倒数第二个字上,这样就构成富韵,因为句尾虚字本已可以押韵了,但同字押韵不好,所以在虚字前加上押韵的字,实际构成两个韵脚,故称:富韵。

句尾虚字被称为“虚字脚”如:之字脚、兮、矣、也、止、思、只、焉、哉、与、乎、我、汝2.从一章中所用韵数来看。

a.一韵到底。

从韵脚之间相互的距离来看:偶句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鱼)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真)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质)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誓不古处。

胡能有定?宁不我顾?(鱼)首句入韵:也是偶句韵,不过第一句加上韵脚,与一般偶句稍有不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幽)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脂)句句用韵: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屋)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鱼)b.两韵以上的诗章。

一般换韵: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元部)彤管有炜,悦怿女美。

(微脂合韵)。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铎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侵部)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月部)。

交韵:两韵交叉进行,单句与单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

野有死麕,(文)白茅包之,(幽)有女怀春,(文)吉士诱之。

(幽)自牧归荑,(脂)洵美且异(职)匪汝之为美,(脂)美人之贻。

(之)抱韵:伐木丁丁,(耕)鸟鸣嘤嘤。

(耕)出自幽谷,(屋)迁于乔木。

(屋)嘤其鸣矣,(耕)求其友声。

(耕)思文后稷,(职)克配彼天,(真)立我烝民,(真)莫匪尔极。

(职)三、合韵概念:临近的韵互相通押。

1.入声韵与非入声韵通押。

如: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宵)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的用韵与上古音系

诗经的用韵与上古音系

二、 古人对声韵的描述 古人对汉语语音早有感悟, 例如:《老子》第二十章:“唯 之与阿,相去几何。” “唯” 古音在微部,“阿”古音在歌部, 是不同韵部的字,但微与歌属同 类同横行者,主要元音相近,都 为阴声韵,可以旁转,故音相近。
古人还可据口形判定远距离说话人的的 语意。《管子· 小问》篇记载了这样一个 故事, 桓公与管仲阖门而谋伐莒,未 发也,而已闻于国矣。桓公怒,谓管仲 曰:“寡人与仲父阖门而谋伐莒,未发 也,而已闻于国,其故何也?”管仲曰: “国必有圣人。”桓公曰:“然,夫日 之役者,有执席食以上视者。必彼是 邪?”于是乃令之复役,毋复相代。少 焉,东郭邮至,桓公令傧者延而上,与 之分级而上。问焉,曰:“子言伐莒者 乎?”东郭邮曰:“然,臣也。”桓公 曰:“寡人不言伐莒,而子言伐莒,其 故何也?”
用同音 字注音
返回本章目录
譬况法
急气 缓气 譬况法
《淮南子· 地形训》:其地宜黍,多旄犀。 高诱:旄读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吕氏春秋· 慎行》:崔杼之子相与私闀。 高诱:闀读近鸿,缓气言之。
描写某 《公羊传· 庄公二十八年》:春秋伐者为客 , 字发音 长言 伐者为主。 的情貌 短言 何休: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齐人语也。 见伐者为主,读伐短言之,齐人语也。 和方法
四川话中,老一辈的人把麦子的 “麦”说成[mia21],而年轻一代即 使是说方言,也不说[mia21 ],而 说成[mei21], 再比如“阶”字, 老一辈的人读[kai55], 年轻一点的 就读成[t iai55], 介于普通话的[t ie55],和老一辈的[kai55]之间。
越是封闭的区域,那里的语言越 具有存古的性质,因此就越能引 起方言研究者的注意。
上古音的研究还有一个重要的材料就 是现存的各地方音以及汉藏语繫中 与汉语有亲属关繫的少数民族语言, 比如广西的侗台语族中侗、壮、水、 瑶、黎等语支的语音。南方的闽、 粤语和各少数民族语言都不同程度 地保留了上古音。是研究上古音的 活材料。

古代文献《诗经》的韵律与情感表达

古代文献《诗经》的韵律与情感表达
XX
古代文献《诗 经》的韵律与 情感表达
THEME TEMPLATE
目录
CONTENTS
诗经的韵律特点
01
诗经的情感表达方式
02
诗经中的情感主题
03
诗经的创作背景和影响
04
诗经的现代解读和价值
05
01
诗经的韵律特点
THEME TEMPLATE
押韵方式
双声叠韵:两个音节声母相同,如“青青子衿” 叠韵:两个音节韵母相同,如“蒹葭苍苍” 双声:两个音节声母相同,如“关关雎鸠” 叠韵:两个音节韵母相同,如“桃之夭夭” 双声叠韵:两个音节声母相同,如“昔我往矣” 叠韵:两个音节韵母相同,如“杨柳依依”
《诗经》中的许多作品被历代文 人墨客传颂和引用,成为中华文 化的瑰宝
对现代人的启示
诗经的创作背 景:反映了当 时的社会生活 和人们的情感
世界
诗经的影响: 对中国文学、 文化、思想产 生了深远影响
现代人可以从 诗经中学习到 什么:如何表 达情感、如何 处理人际关系、 如何面对生活
挑战等
诗经对现代人 的启示:珍惜 传统文化、传 承民族精神、 弘扬民族文化
运用对比手法: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将两种不同的情感进行对比,使情感表达更加鲜明强烈。
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 自然景物:如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 情感表达:通过景物的描绘,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 例子:《诗经》中的《蒹葭》、《关雎》等篇目中都有借景抒情的描写
叙事抒情
通过讲述故事来表达情感,如《关雎》中的爱情
乡情主题
思乡之情:对故乡的思念和怀想 亲情主题:对亲人、朋友的思念和怀想 离别之情:对离别的感慨和思念 乡愁主题:对家乡的思念和怀想,以及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诗经的用韵

诗经的用韵

古代汉语:把主要元音、韵尾和声调相同的字归在 一起的单位,即韵书中的韵。(字)
现代汉语:音节中声母以外的部分。(字母)
2、从韵在句中的位置看,( 式。
句尾韵
3、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句中韵或变相的句尾韵。
)韵是最普遍的形
4、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唐宋以后语音变化更大。但南北朝乃至 唐宋时代,人们还没有确立古今音不同的 观念,用当时语音读《诗经》,遇到押韵 不和谐之处,就临时改读成自己认为合适 的读音,把这种做法称为“叶音”、“叶 韵”(“叶”也作“协”)、“取韵”。
《詩經·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吐當反) 踴躍用兵。(叶晡芒反) 土國城漕, 我獨南行。(叶戶郎反) 從孫子仲, 平陳與宋。 不我以歸, 憂心有忡。 (叶敕衆反)
至明末陈第才彻底批判叶音说,提出具有划 时代意义的古今语音不同说:“时有古今, 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在这一 学说的指导下,古音学的研究真正走上正确 的道路。
陈第是古音学的开路者,顾炎武是古音学的奠基者。 顾氏分古韵10部,初步确定了古韵分部的规模。
清代及现代著名古音学家:
江永继承了顾氏的古音学,分古韵13部。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鸠、洲、逑,押幽部)
(3)交韵 奇句和奇句押韵,偶句和偶句押韵。
如《静女》第三章: 自牧归荑,——奇句,韵脚是“荑” 洵美且异。——偶句,韵脚是“异” 匪女之为美,——奇句,韵脚是“美” 美人之貽。——偶句,韵脚是“貽”
“荑” “美”属于脂部——奇句相押。 “异”是职部, “貽”是之部。职、之合韵——偶
陈第: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 转移

《诗经》的用韵

《诗经》的用韵


叶韵说
南北朝人沈重 注《诗经邶风燕燕》: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诗音义》:"协句,宜乃
林反.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之子:指被送的女子 下上其音:言鸟声或上或下 南(古音您nín):指南郊.一说"南" 和"林" 声近字通.林指野外.劳:忧伤
语音随时代的更替而不断的发展变化, 我们今天读诗经觉得不押韵的地方,是 语音变的结果,但是古人认为古代的语 音和后代的语音是一致的,之所以有不 各谐的韵脚,是因为古代押韵宽泛,于 是临时改读某些字词,以求押韵.宋代 的朱熹是叶韵说的代表人物,
押韵字归类,可以在一起押韵的字,原 则上就属一个韵部. 可以根据谐声偏旁来了解古代的语音.
者:诸,著,煮,渚,箸,堵,睹,赌,都 长:张账帐胀怅 吓 吓
诗经三十韵部
对 转 : 元 音 相
转韵
尾 发 音 部 位 也 相 同1.对 ,同不 同 : 不 同 类 转
通 转 : 元 音 相 而 元 音 相 尾 同 , 韵 尾 发 音 部 位 同 相 , 韵 近
诗经》 《诗经》的用韵
古汉语通论(十五)
为什么要学习汉语古音
字义的理解有时要涉及古音.
《左传成公七年》:"余必使尔罢于奔 命."
古代诗歌及其他韵文,通过语音手段构 成它们的特有体裁. 古籍校勘需要古音知识.
《老子》: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 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 其德乃丰.
(一)《诗经》的韵例
1,韵的位置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古代文学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

古代文学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

《诗经》的用韵(上古的韵部)(一)汉语语音史的分期汉语语音史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和现代四个时期:上古音:指先秦两汉的语音,以《诗经》用韵等为主要研究对象。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时的语音,以《广韵》等韵书为主要研究对象。

近古音:指元明清时的语音,以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为主要研究对象。

现代音:指“五四”以来的语音,以北京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

就学习古代汉语来说,懂点上古音是很重要的。

通论十五、十六就是谈一些上古音的知识的。

(二)韵和韵母(见教材534页)韵:韵母:(三)《诗经》的韵例(见教材534-535)韵例韵脚(句尾韵)偶句韵首句入韵变相的句尾韵一韵到底合韵换韵交韵句句押韵隔句押韵(四)《诗经》的韵部1、韵部:指押韵字的归类,互相押韵的字原则上就属同一个韵部。

(教材538页)上古韵部,清代学者称为“古韵”,主要就是《诗经》时代的韵部。

2、《诗经》韵部是怎样归纳出来的?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材料,二是方法。

(1)根据《诗经》的用韵字,采用系联的方法《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A、《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B、《小雅·菁菁者莪》:“菁菁者○莪,在彼中○何;既见君子,乐且有○仪。

C、《邶风·北门》:“……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等等,这样就得出一组在《诗经》中可以互相押韵的字:皮、仪、为、紽、蛇、莪、河、何……(音韵学家命之为“歌”部)(2)、先秦两汉的其它诗歌韵文,如《楚辞》等。

(3)、根据谐声偏旁那些没有用作韵脚的字,则主要根据谐声偏旁来归纳。

一般地说,同一谐声偏旁的字(指早期形声字)在上古属于同一个韵部。

段玉裁说:“同声必同部”。

如:“我”,属“歌”部,那么凡从“我”得声的字亦属“歌”部,如:俄、峨、娥、蛾、饿、鹅、儀、議……同样,我们知道“皮”属歌部,那么凡从“皮”得声的形声字也是属“歌”部,如:波、彼、披、陂、破、被、跛、颇、簸……等。

《诗经》的用韵

《诗经》的用韵

⒉《诗经》的韵部。
上古韵部和中古韵部大不相同。 《诗经》乃至上古韵部的归纳,主要 采用两种方法:
⑴ 根据诗、文押韵字的互相系联。
⑵ 根据谐声偏旁互相系联。一般来 说,同一谐声偏旁同属一个韵部。
汉字中,形声字占大部分。这样两 种方法并用,首先是将《诗经》《楚 辞》等先秦韵文的用韵归纳出来,再 根据谐声偏旁(声符)就可以把先秦 出现的字都分别归入古韵各部中。
觱发 缤纷 容与 微妙
仓庚 芣苢 窈纠 契阔
(古代的双声、叠韵,现代音变了)
• ⒉双声叠韵的应用范围。 连绵字的构成:形容词 名词 古代的构词方式: 构成双音词 构成词组(同义,近义)
加强诗歌的音乐性
⒊字母:即声母,古代没有拼音字母, 只好用汉字作为声母的代表。
中古守温三十六字母,就是用三 十六个汉字作为声母的代表。
段玉裁的《六书音均表》收1521 个谐声偏旁,提出古“同声必同部” 说,在“古谐声说”条目中说:“一 声可谐万字,万字而必同部,同声必 同部。明乎此而部分音变平入之相配, 四声之今古不同,皆可得矣。”
同一谐声偏旁的字同在一上古韵部。段 氏为清代上古音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⒊上古韵部,根据音韵学家的研究, 分三十部。用汉字作为韵部代表字, 就是韵目。
①要有古代文献的证据。
②字音必须相同或相近。
声相同,韵相异,差别太大不行;
韵相同,声母差别太大也不行。
• 乃请诸楚曰:鲁虽有罪,其执事不辟难, 畏威而敬命矣。子若免之,以劝左右可 也。若子之群吏,处不辟污,出不逃难, 其何患之有?患之所生,污而不治,难 而不守,所由来也。能是二者,又何患 焉?不靖其能,其谁从之。鲁叔孙豹可 谓能矣,请免之,以靖能者。子会而赦 有罪,又赏其贤,诸侯其谁不欣焉。望 楚而归之,视远如迩。……

诗经的用韵

诗经的用韵

古汉语通论-诗经的用韵一、《诗经》的韵例诗歌一般都要讲究格律,而格律由这样几个元素构成:平仄、押韵、对仗等。

当然不同的诗体对格律会有不同的要求:(一)几种诗体1古体诗就是“古风”。

它产生最早,形式多变,没有规则的限制,比较自由。

唐代以前,写诗不讲究平仄、对仗,用韵自由,句式句数不拘,每句则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古体诗,七言者较多),唐人因而将这类诗歌称为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

2旧体诗、近体诗、今体诗都是指“格律诗”而言,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

不能将“今体诗”跟现在所说的“新诗”混为一谈。

3诗余指“词”而言,有长调、小令、慢、引等不同格式,用“词牌”作为格式的标志。

(二)格律要素:1平仄“平仄”就是古人对声调的区分,以今天的普通话来说,“平”就是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仄”就是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

以两句诗来做例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句)这两句诗中“无边”、“萧萧”、“长江”、“来”是平声,“落木”、“下”、“不尽”、“滚滚”则属仄声,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其中一个标准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押韵在古代,诗韵跟词韵是不同的,无论在韵字的选择、韵脚的安排,以及对待押韵的宽容度方面都有很大差别。

古韵跟今韵也有较大变化,比如在古代,“东”跟“冬”是不同韵部的字,“花”跟“斜”反而可以通压。

但我们今天学写近体诗就没必要深究那么多了,只要按照普通话的韵脚来使用就可以了。

3对仗对仗是近体诗的重要因素,对于增强诗歌的整齐美和声律美极为重要。

对仗的要求,相对的两句必须句式相同,词性一致,平仄根据体裁不同也要符合各自的规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第一句,“明月”对“清泉”,“松间”对“石上”,“照”对“流”,句式一致;第二句,“花”对“蓬”属名词植物对,“径”对“门”名词属器物对,“不曾”对“今始”,“缘”对“为”,“客”对“君”,“扫”对“开”;(三)《诗经》的格律《诗经》属于古风,不讲究平仄对仗,句式句数自由,但有押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邶风· 凯风》一章 “南”“心”为韵
《陈风· 株林》一章
“林”“南” 为韵
《小雅· 何人斯》四章
“风”“南”“心”为韵
《小雅· 鼓钟》四章 韵
“钦”“琴”“音”“南”为
《大雅· 卷阿》一章
“南”“音”为韵
《鲁颂· 泮水》六章
“心”“南”为韵
(二)上古韵部研究的方法
研究上古汉语韵母的方法:
《周易》以及群经、诸子里的韵语的韵脚确定之
2、谐声系统的利用
谐声系统也就是形声字系统也可作重要参考 段玉裁提出 “同声必同部”。 如:“其”在“之”部,从“其”得声的“ 淇、棋、期、欺、基、箕、祺、骐”等字也 是“之”部。 注意:形声字历时很长,造字人很多,难免 有古今之别、方音之异,不可能有一个很统 一的标准。
(二)上古韵部研究的方法
第六讲《诗经》用例 一、《诗经》的韵例 二、研究上古韵部依据的材料和方法
三、上古韵部
(一)叶音说 (二)上古韵部的研究
(三)上古韵部
第六讲《诗经》用韵
学习提示
了解《诗经》的韵例,上古的声母、韵母、 声调系统;知道上古声母、韵母研究的材料 和方法;掌握有关上古声母的重要论断。
重要概念
叶音说
(一)《诗经》的韵例
南 , 协 句 , 宜 乃 林 反 。
(二)上古韵部的研究
明末古音学家陈第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 格,音有转移”的观点,彻底推翻延续已久的“叶音说”, 使古韵研究走上正确的道路。 (1)顾炎武利用韵文研究古韵:著有《音学五书》,分古 韵为十部。
(2)段玉裁利用谐声偏旁研究古韵:著有《六书音韵表》,分古韵十七部
后,加以分析、归纳,同时参照谐声、异文等其
一般是从中古音出发,把《诗经》、《楚辞》、
它材料来确定。
对于没有用于押韵的字,可以根据谐 声偏旁归入相应的韵部。
(一)叶音说
《诗经· 邶风· 燕燕》三章 燕燕于飞,上下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南 , 叶 尼 心 反 。
“叶音”说和“协句说” 都是强改字音以求叶韵, 并非真正探明了《诗经》 的本音 。
段玉裁首创古韵谐声表(提出“同谐声必同部”的理论):诸、著、煮、渚、
箸、பைடு நூலகம்、堵、睹、赌、都、者 (3)其他学者的古韵研究: 江 永:《古韵标准》,十三部。 孔广森:《诗声类》,分十八部。 戴 震:《声类表》,二十五部。 王念孙:《古韵谱》,二十一部。
江有诰:《音学十书》,二十一部。
黄 侃:《音略》,二十八部。
1、入韵字的利用
《诗经· 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幽部) ,在河之洲(幽部) ;
窈窕淑女(鱼部),君子好逑(幽部)。
参差荇菜(之部),左右流之(幽部); 窈窕淑女(鱼部),寤寐求之(幽部)。
求之不得(职部),寤寐思服(职部);
悠哉悠哉(之部),辗转反侧(职部)。 参差荇菜(之部),左右采之(之部); 窈窕淑女(鱼部),琴瑟友之(幽部)。 参差荇菜(之部),左右芼之(宵部); 窈窕淑女(鱼部),钟鼓乐之(药部)。
章炳麟:《成均图》,二十三部。
(三)上古韵部
阴声韵
之部 幽部 宵部 侯部 鱼部 支部 脂部 微部 歌部 ә u o ɔ a e ei әi ai
入声韵
职部әk 觉部uk 药部ok 屋部ɔk 铎部ak 锡部ek 质部et 物部әt 月部at 缉部әp 叶部ap
阳声韵
蒸部әŋ 冬部uŋ
东部ɔŋ 阳部aŋ 耕部eŋ 真部en 文部әn 元部an 侵部әm 谈部am
• (一) 韵位
• 1、句尾韵536
• 2、句中韵536 • (二)韵数537 • 1、一韵到底 • 2、换韵
• (三) 韵距537
• 1、句句押韵
• 2、偶句押韵
• 3、交韵
二、上古韵部研究的材料和方法 材 料:
《诗经》、《楚辞》以及上古其它韵文的入韵 字和汉字的谐声系统。
方法:
考求古韵部的方法,主要是系联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