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诊闻诊

合集下载

中医看病流程

中医看病流程

中医看病流程中医看病流程是指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中医医生进行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一系列步骤。

中医看病流程注重全面、系统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达到治疗疾病、调整体质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看病流程的具体步骤。

1. 问诊。

患者到达中医诊所后,首先进行的是问诊环节。

中医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疾病持续时间、发病诱因等情况。

同时,中医医生还会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精神状态等,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2. 望诊。

望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环节之一,中医医生会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质、脉象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面色苍白、发绀、黄染等情况都能反映患者的疾病情况,舌苔的颜色、厚薄、湿润度等也是中医医生判断病情的重要依据。

3. 闻诊。

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言语、呼吸、咳嗽声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中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声音、气息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类型,如虚实、寒热等,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4. 问诊。

问诊是中医医生向患者询问病情的过程,中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回答来进一步了解病情。

患者需要如实回答中医医生的问题,协助中医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5. 诊断。

通过以上的问诊、望诊、闻诊、切诊等环节,中医医生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做出诊断。

中医诊断注重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症状、脉象等进行辨证,确定病情的类型,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6. 治疗。

根据诊断结果,中医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艾灸等治疗方式。

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调理,不仅治疗疾病,更重视调整患者的体质,增强自身抵抗力。

7. 随访。

治疗结束后,中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同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如有需要,还会进行进一步的调整治疗方案。

中医看病流程是一套科学、系统的诊疗流程,通过问诊、望诊、闻诊、切诊等环节,中医医生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达到治疗疾病、调整体质的目的。

中医学基础---第八章 诊法

中医学基础---第八章 诊法

第八章诊法诊法是中医诊察疾病、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

包括望、闻、问、切四法,简称“四诊”。

望诊法是医生通过观察病人整体神、色、形、态的变化和局部表现以及排出物的形、色、质、量改变等情况,以了解病情,察知疾病的方法;闻诊法是听病人体内发出声音的变化,及嗅闻病人身体散发出的异常气味等,以辨别病情的方法;问诊法是询问病人及其陪诊者,以了解病人既往的健康状况、发病经过及自觉痛苦与不适等相关情况的方法;切诊法是通过切按病人体表动脉搏动状况和触按病人身体有关部位,以了解病情的方法。

四诊所搜集的病情资料是疾病表现出的各种异常现象。

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脏腑形体官窍通过经络相互联系,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

“有诸内,必形诸外”,体内的生理、病理变化必然反映于外。

所以通过诊察疾病显现于外部的各种征象,以整体观念为指导,用于分析疾病的原因、病机和病位,了解脏腑的盛衰变化,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诊察疾病时必须望、闻、问、切四诊并用,从不同角度全面地搜集临床资料,不应片面夸大某一诊法的作用,更不能相互取代。

同时又须四诊合参,方能“见微知著”而不致贻误病情。

第一节望诊望诊是指医生对病人神、色、形态、五官、舌象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体内的气血阴阳、脏腑经络等生理和病理变化,必然在其体表相应的部位反映出来。

因此通过对体表的观察,可了解体内病变的客观依据,故《灵枢·本藏》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望诊在中医诊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故有“望而知之谓之神”的说法。

望诊时应注意:一是选择适宜的光线,以自然光线为佳;二要充分暴露受检查的部位,以便客观准确地掌握病情资料;三是实施检查时必须注意保护受检者的隐私。

望诊的准确性,与中医基础理论掌握的程度、诊法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对疾病的熟悉程度,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有关。

望诊的内容主要包括望神、望色、望形态、望头面五官、望舌、望皮肤、望小儿食指络脉、望二阴和望排出物等。

中医四诊的主要操作方法和步骤

中医四诊的主要操作方法和步骤

中医四诊的主要操作方法和步骤中医四诊是指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是中医传统的重要诊断手段。

下面分别介绍四种诊断方法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一、望诊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神态、面色、舌苔、舌质、眼神、皮肤等来诊断病情的方法。

以下是望诊的操作方法和步骤:1.观察神态: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包括神情、眼神、姿态等,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和性质。

2.观察面色:观察患者的面色,包括面色苍白、潮红、黄染等,可以判断病情的性质和气血情况。

3.观察舌苔:观察患者的舌苔,包括舌苔的厚薄、颜色、质地等,可以判断病情的寒热虚实。

4.观察舌质:观察患者的舌质,包括舌头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可以判断病情的寒热虚实和气血情况。

5.观察眼神:观察患者的眼神,包括眼神的明亮、浑浊、散乱等,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和性质。

6.观察皮肤:观察患者的皮肤,包括皮肤的色泽、质地、皮疹等,可以判断病情的性质和气血情况。

二、闻诊闻诊是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嗅患者的气味来诊断病情的方法。

以下是闻诊的操作方法和步骤:1.听声音:听患者的声音,包括声音的高低、强弱、清浊等,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和性质。

2.嗅气味:嗅患者的气味,包括口臭、体臭等,可以判断病情的性质和气血情况。

三、问诊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等来诊断病情的方法。

以下是问诊的操作方法和步骤:1.询问病史:询问患者患病的时间、原因、既往病史等。

2.询问症状:询问患者的主要症状、伴随症状、疼痛部位等。

3.询问体征: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体征变化等。

4.询问家族史:询问患者的家族史,包括遗传病、传染病等。

5.询问个人史:询问患者的个人史,包括生活习惯、饮食嗜好等。

四、切诊切诊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肌肤等来诊断病情的方法。

以下是切诊的操作方法和步骤:1.触摸脉搏:触摸患者的脉搏,包括脉象的强弱、快慢、滑涩等,可以判断病情的寒热虚实和气血情况。

2.触摸肌肤:触摸患者的肌肤,包括肌肤的温度、湿度等,可以判断病情的寒热虚实和气血情况。

中医四诊的基本原则及应用

中医四诊的基本原则及应用

中医四诊的基本原则及应用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其独特的四诊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中医四诊的基本原则和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四诊的基本原则中医四诊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每一种诊法都有其独特的观察和判断依据,但都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

1. 望诊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体态等外部表象来辨别疾病。

中医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因此外部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内部的病理状态。

2. 闻诊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说话或呼吸等声音来诊断疾病。

中医相信声音的变化可以反映出脏腑的功能状态,所以通过仔细倾听可以得到宝贵的诊断信息。

3. 问诊问诊是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来了解其病史、症状及体质等情况。

中医注重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因此详细的询问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基础。

4. 切诊切诊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其脏腑功能状态。

中医认为,脉搏可以反映人体的生命活动,通过细致的脉诊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循环等情况。

二、四诊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中医四诊作为一种独特诊断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帮助疾病诊断中医四诊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从而进行准确的诊断。

通过望诊和闻诊可以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声音等特征,通过问诊了解病史和症状,通过切诊判断脉搏情况,综合分析这些信息可以得出疾病的诊断结果。

2. 指导治疗方案准确的诊断可以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方向。

中医四诊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体质、病程及症状变化,进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比如,对于气虚体质的患者,可以通过调理脾胃来加强体质;对于痰湿体质的患者,可以采用燥湿的方法来治疗。

3. 动态观察疗效中医四诊还可以帮助医生观察治疗效果及病情的变化。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连续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情况来评估疗效,并根据观察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4. 预防疾病中医四诊不仅可以用于治疗疾病,还可以用于疾病的早期预防。

四诊望诊、闻诊

四诊望诊、闻诊

鼻翼煽动

流青涕

流浊涕
流 涕
流脓涕,气腥臭
鼻腔出血(鼻衄)
主病与病机
新病—虽病而正气未伤,病轻
久病—为胃气来复,向愈之征
气血亏虚 肺、脾蕴热
阴寒腹痛 肾虚,寒水内停 胃气已衰,病重 胃热或血热 肺、胃蕴热 兼眉毛脱落,见于麻风 高热日久,或阳毒热深
肺气不宣,呼吸困难,肺热或哮喘病人
病重而出现兼喘而额汗如油,病危
4、白色 主虚证、寒证、失血。 面色苍白无华:气血虚亏,血虚尤为多见。 面色青白:寒证。 突然(tūrán)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微欲绝:阳气暴脱。
第十五页,共102页。
5、黑色 主肾虚、水饮、瘀血。 面黑浅淡(qiǎn dàn):肾阳虚寒。 面黑而干:肾精亏耗。 目眶色黑:肾虚水泛。 面色黧黑,伴肌肤甲错:为瘀血内停。
第十页,共102页。
(一)常色 1、主色 :人出生后基本不变的面色。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五脏之色,随五行之人而见, 百岁不变,故为主色也。” 2、客色:随季节气候(qìhòu)而发生变化的正常面色。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四时之色,随四时加临,推 迁不常,故为客色也。”
第十一页,共102页。
原理: 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是呼吸、进食的通道。 足少阴肾经循喉咙(hóu lóng)挟舌本。
-- 故望咽喉主要可以侦察肺、胃、肾的病变。
第三十六页,共102页。
项目 红肿 成脓
溃烂
望咽喉(yānhóu)
内容
主病与病机
咽部深红,肿痛明显
实热证,肺胃热毒壅盛
咽部色红娇嫩,肿痛不显
阴虚证,肾阴亏虚,虚
火上炎
风热邪毒或脾胃蕴热上攻于目
第二十五页,共102页。

中兽医学课程第5章 四诊

中兽医学课程第5章  四诊

危症五色的判断:
• • • • • 青如翠羽者生,似靛染者危。 赤如鸡冠者生,似衃血者危。 黄如蟹腹者生,似黄土者危。 白如豕膏者生,似枯骨者危。 黑如乌羽者生,似炱煤者危。
• 3 .舌苔:舌面的一种苔状物,为胃气上潮所生。主 要反映脾胃肠等的消化功能。正常苔薄、白色或稍黄, 干湿得中。
• • • • • •
第五章
四 诊
• 一.四诊:中医诊断家畜疾病最基本的四种方法。 • “望、闻、问、切”。 • 望诊:用眼睛检查病畜神色、形态、排泄物、分泌 物的性状。 • 闻诊:(1)听声音:叫声、呼吸声、肠音、咀嚼 声、咳嗽声。 • (2)闻气味:口气、鼻 气、痰、涕、脓汁、 • 粪便、尿等的味道。 • 问诊:询问疾病的发生发展经过、治疗情况。 • 切诊:切脉、触诊。
• (2)跛行(点痛):各种原因造成的四肢疼痛。

“敢抬不敢踏,病痛在蹄下;敢踏不敢抬,病痛在胸怀”
• (3)破伤风:腰背板硬,耳紧尾直,呈木马样,牙关 紧闭,口流清涎,第三眼睑下垂(闪骨外露)。

(4)颈部风湿:颈部低头难,腰脊板硬,头颈部回转 困难,不灵活 • (5)骨软症:毛焦肷吊,鼻浮面肿,腮骨重大,卧地 难起,跛行逐渐加重,越走越重。 • (6)食道阻塞(草噎):正吃草时,突然停止不吃, 残渣从鼻中流出,烦躁不安,频频伸头缩颈,严重可出 现气促喘粗,咳嗽。 (7)腺疫病(槽结):伸头直颈,鼻中流脓,水草难 咽,咳嗽,槽口(下颌间隙)肿大。
• 3.耳:肾之外窍。耳的动态除与家畜精神好坏有关, 还与肾及其它脏腑有关。健康家畜两而灵活而常扇动。 • • (1)两耳下垂,精神沉郁——心气不足,过劳,疫 病后期。 • (2)两耳直立——破伤风。 • (3)两耳歪斜,不时前后转动——失明。 • (4)呼唤不应——耳聋 • (5)一侧耳下垂,伴有口眼歪斜——面瘫(歪嘴风)

中医药诊疗方案

中医药诊疗方案

中医药诊疗方案1. 引言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

在治疗疾病方面,中医药注重以整体观念来理解人体健康与疾病,并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针对中医药诊疗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2. 中医药诊断中医药诊断是中医治疗的关键环节。

中医药诊断包括四诊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望诊: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进行诊断,判断病人的体质、脏腑功能状态等。

•闻诊:借助听觉,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咳嗽声等来了解病人的病情。

•问诊:通过与病人沟通,详细了解病人的病史、症状等,进一步确定病情。

•切诊:通过触诊病人的脉搏来判断病人的脏腑功能和病情。

中医药诊断是根据中医药理论进行的,重视病人的整体状况和具体症状,并以辨证施治为基本原则。

3. 中医药诊疗方案的三大基本原则中医药诊疗方案主要有以下三大基本原则:3.1 个体化治疗中医药强调个体化治疗,即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中医药认为每个人的体质、病理状况和环境都是不同的,因此针对病人的具体病情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是非常关键的。

个体化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症状、病史、体质等因素,针对病人的具体病情来选择合适的中药并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通过个体化治疗,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并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3.2 综合调理中医药诊疗方案注重综合调理,即通过药物、针灸、推拿、饮食调理等多种方式综合治疗疾病。

综合调理可以通过多个途径同时影响病人的整体状况,提高治疗效果。

综合调理需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针对病人的体质、病情、病理机制等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在综合调理过程中,各种治疗方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3 阳气为主中医药诊疗方案强调以阳气为主。

中医药理论中,阳气代表着人体的活动力和免疫力,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因此,在制定中医药诊疗方案时,要注重调节和增强人体的阳气,并提高人体的防御能力。

切诊的内容包括哪些

切诊的内容包括哪些

切诊的内容包括哪些
切诊,是中医术语,指的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来诊
断疾病。

它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切诊可以了解病人的
脉搏情况,从而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的轻重。

切诊的内容主要包
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方面。

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舌质、舌体、舌苔、眼底、眼球、脉象等来了解病情。

中医认为,人的脏腑状况可以从面色、
舌象等外在表现来反映出来,因此望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闻诊是通过听取病人的言语、呼吸、咳嗽、嗅气味等来了解病情。

中医认为,病人的言语、呼吸、咳嗽等可以反映出病情的一些
特征,因此闻诊也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问诊是通过与病人交谈,了解病史、病情、饮食、精神、睡眠
等方面的情况来了解病情。

中医认为,病人的病史、病情、饮食、
精神、睡眠等可以反映出病情的一些特征,因此问诊也是中医诊断
的重要手段之一。

切诊是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了解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
形态等来了解病情。

中医认为,脉搏可以反映出病人的脏腑状况,因此切诊也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综上所述,切诊的内容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方面。

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综合分析,中医师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病情的性质和病情的轻重,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因此,切诊在中医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之一。

中医诊断学四诊望闻问切

中医诊断学四诊望闻问切
花茶等。
望舌—望舌质
舌形 胖大舌 胖嫩舌:淡白胖嫩,属脾肾阳虚,痰湿内盛。注意保暖,平日熬鸡汤、 骨头汤,汤中加山药、茯苓。 肿胀舌:红而胖大,心脾热盛;青紫而胖大,中毒。清热、解毒。 瘦薄舌 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气血两虚。补气血,人参、黄芪、当归。 瘦薄而色红绛干燥者,多是阴虚火旺,津液耗伤。补阴。
问诊:询问——病人或陪诊者……… 切诊:触觉——触、摸、按压病人脉或肌肤等………
《魏文王问扁鹊》. 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魏文 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 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闾。若扁鹊者,鑱血脉,
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於诸侯。” 问:扁鹊兄弟三人孰最善为医?
黄苔——主热证、里证 。 淡黄热轻,深黄热重,焦黄为热结。 清热:金银花、菊花、板兰根、夏枯草、黄连等。多吃苦瓜、黄瓜、西 瓜、绿豆等。少吃肥腻、油炸食物,最好不喝酒,不吸烟。
望舌—望舌苔
灰苔——主里证。 苔灰而干——里热证,清热。 苔灰而润——寒湿证,祛寒。
望舌—望舌苔
黑苔——主里证 黑而燥——热极 黑而润——寒盛
湿热等。 祛湿:车前草、薏苡仁(米仁)、藿香、佩兰、茯苓等。
多吃赤小豆 、冬瓜、苦瓜 、丝瓜、马兰头等。 消食:山楂、鸡内金、神曲、麦芽、陈皮、保和丸等。少
吃或吃清淡食物,水果、蔬菜之类。
望诊——望舌—望舌苔
剥脱苔 光剥苔(镜面舌)——胃阴枯竭,胃气将绝。
俗话说"不怕舌上脏,就怕舌上光" 花剥苔(地图舌)——胃之气阴两伤。 补气阴:西洋参、百合、雪梨、山药等。小
瓜、绿豆)等,少吃辛辣、肥腻、油炸食物。 虚热证: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光红无苔。滋阴清热,西洋

中医四诊 标准

中医四诊 标准

中医四诊标准
中医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四个部分。

1. 望诊:望诊是中医四诊的第一步,也是最为直观和重要的步骤。

望诊主要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神态、面色、舌苔、排出物等方面来判断病情。

例如,如果一个患者面色发黄、枯槁无光,那么中医大夫可能会判断这个患者脾虚失运,气血不足。

2. 闻诊: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听声音是指诊察患者的呼吸、咳嗽、呕吐、喷嚏、肠鸣等各种声响。

嗅气味则是指通过嗅觉来观察患者身体散发的气味,例如是否有口臭、体臭等。

3. 问诊:问诊是中医大夫通过询问患者或家属来了解患者的病情、症状、既往病史等信息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医大夫会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持续时间、程度等,以及是否有家族病史、饮食偏好等。

4. 切诊:切诊是中医四诊的最后一步,也是最为独特和神奇的一步。

切诊主要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通过切脉,中医大夫可以判断出患者的寒热虚实、气血阴阳等情况,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以上就是中医四诊的标准步骤,通过这四个步骤的观察和分析,中医大夫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从而制定出更为准确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医诊断方法四诊合参

中医诊断方法四诊合参

中医诊断方法四诊合参中医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经验。

其中最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就是四诊合参。

四诊合参是一种通过望、闻、问、切四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诊断的方法。

下面将分述四诊合参的具体内容。

一、望诊望诊是中医诊断中观察患者外部的一种方法。

在望诊中,医生主要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目光等多个方面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代表气血不足或寒凉证;面色红润可能代表气血畅通或阳盛证;舌苔黄腻可能代表湿热内蕴等。

通过望诊,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为后续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闻诊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等来进行诊断的方法。

在中医中,医生会仔细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咳嗽等,从中判断病情的轻重和性质。

例如,患者的声音低微可能代表气虚证或肺病等;咳嗽音粗糙可能代表痰湿阻肺等。

通过闻诊,可以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指导后续的治疗。

三、问诊问诊是通过与患者的互动来获取病情信息的方法。

医生会询问患者有关疾病的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方面的问题,以便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例如,医生会询问患者是否有发热、头痛、咳嗽、腹痛等症状,以及这些症状的出现时间、频率等。

通过问诊,医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病情信息,进一步指导治疗。

四、切诊切诊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获取病情信息的方法。

中医认为,脉搏是反映人体脏腑功能和气血状况的重要指标。

在切诊中,医生会触摸患者的脉搏,并且根据脉搏的强弱、速度、规律等特点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例如,脉搏细弱可能代表气虚证;脉搏滑数可能代表湿热证等。

通过切诊,可以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综合四诊合参的诊断结果,医生可以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需要强调的是,四诊合参是一种综合诊断方法,诊断结果不仅仅是单一因素的判断,而是多个因素综合分析的结果。

因此,在进行诊断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的信息,并且经过严谨的思维过程,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四诊(望、闻)

四诊(望、闻)

青色:主寒证、痛证、惊风、血瘀。 赤色:主热。 黄色:主湿、虚、黄疸。 白色:主虚、寒、失血。 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
(三)望形体、动态
一、望形体:形体指病人的外形。 1.胖瘦 2、浮肿 3、瘦瘪 二、望动态:动态指病人的行、走、坐、卧、 立等体态。 1、动静 2、咳嗽 3、抽搐 4、偏瘫 5、痿痹
三、望颈项躯体 四、望皮肤 1、望外形 2、望斑疹 2、望痈毒疔疖 五、望毛发
注意色泽、分布及有无脱落等情况。
三、望排出物
望排出物是观察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 和某些排出体外的病理产物的形、色、质、 量的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1、望痰、涎、涕、唾 2、望呕吐物 3、望大便 4、望小便
四、望小儿指纹


之望诊、闻诊
概述
四诊:是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 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 法,简称“四诊” 原理: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皮肉 筋骨脉、经络与脏腑息息相关,且以脏腑 为中心,以经络相通联,外部的征像与内 脏功能关系密切,因而局部病变可影响及 全身,内脏病变也可以从神色、形态及五 官、四肢、体表等各个方面反映出来。
(二)望舌苔
1、苔质 (1)厚薄:反映病邪的深浅和重轻。 (2)润燥:反映津液之存亡。 (3)腐腻:反映中焦湿浊及胃气的盛衰情况。 2、苔色 白苔:多主表证,寒证,湿证 黄苔:多主里证,热证 灰苔:多主痰湿,里证 黑苔:多主里证,见于病情较重者
3、苔形:可分全苔、偏苔、剥苔。 1)全苔主痰湿阻滞; 2)苔偏舌之左右者,多属肝胆病证; 3)苔剥多处而不规则称“花剥苔”,主胃阴不 足; 4)小儿苔剥,状如地图者,多见于虫积; 5) 舌苔光剥,舌质绛如镜面,称为“镜面舌”, 为肝肾阴虚或热邪内陷。

中医诊断学-望诊+闻诊

中医诊断学-望诊+闻诊

• 纹进命关——病邪深入,邪气弥漫,充塞经络,
为至重之候;
• 纹达指尖——称透关射甲,若非一向如此,则示
病情重危。
初起风关证未央,气关纹现急须防。
乍临命位诚危急,射甲通关病势危。
望排出物
望 痰 涕 望 涎 唾 望 呕 吐 物 望 二 便
望排出物总原则: 凡色黄质稠浊----实证、热证 凡色白质清稀----虚证、寒证
口内白屑成片,状如鹅口。
鹅口疮
• 腹部膨大 • 肢体瘦弱 • 发稀
• 腹部青筋暴露
• 褥疮
反甲
反甲
手部畸形
斑疹
特征 斑 深红色或青紫色,呈片 状,平铺于皮肤,抚之 不碍手,压之不褪色 (阳斑、阴斑) 红色或紫红色,呈粟粒 状,高出皮肤,抚之碍 手,压之褪色(风疹、 瘾疹、麻疹) 病位 临床意义 病及血分 外感热毒,脾不 (出血性)统血,外伤
舌中 —— 脾胃
舌根 —— 肾 舌边 —— 肝胆
舌诊
(四)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方法
( 1 )伸舌姿势:伸舌时要自 然,舌体放松,舌面平展, 舌尖略向下,口尽量张大 ( 但不要过分用力 ) ,使舌 体充分暴露。
( 2 )顺序:一般先看舌尖, 再看舌中、舌侧,最后看 舌根部 (3)刮舌与揩舌
2、注意事项
局部望诊
水痘 ------感染时行疫毒 白 ——湿郁,汗出不彻 疮疡 痈:—— 湿热火毒 疽:—— 气血亏虚、阴寒凝滞
疔:—— 外感风热,或内生火毒
疖:—— 外感热毒,或湿热内蕴
婴儿湿疹
六、望络脉
(一)适用年龄 ——3岁以下小儿 (二)三关划分 分为风关、气关、命关
方法:轻轻地从命关
视觉观察才能获取,而且其它方法也无法代替。

西医诊断学歌诀

西医诊断学歌诀

西医诊断学歌诀西医诊断学是指通过各种临床方法和手段,对疾病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确定疾病的原因和性质。

在西医诊断学中,有许多规律和经验可以总结为一些简洁易记的诊断法则,被称为“诊断学歌诀”。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西医诊断学歌诀,以帮助医生和医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诊断学知识。

一、“辨证论治,合纵连横”这是中医“经络诊断学歌诀”中的一句口诀,也可以适用于西医的诊断学中。

它强调了诊断学的两个重要环节:辨证和论治。

辨证是指通过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和鉴别。

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和措施。

同时,“合纵连横”则是指在辨证论治的过程中,要善于综合各种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推理,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二、“问诊、望诊、闻诊、切诊”这是中医“四诊法”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中的“问诊、望诊、闻诊、切诊”也可以很好地适用于西医的诊断学中。

问诊是指医生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等情况。

望诊则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面色、舌苔等来获取诊断线索。

闻诊是通过听诊器等工具,倾听患者的呼吸、心跳等声音,从中判断患者的病情。

切诊是指医生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腹部等部位,以感知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状况。

通过这些诊断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原因和性质。

三、“一病一证”这是西医诊断学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即一种疾病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病因和一整套典型的症状和体征来支持。

在诊断学中,医生需要通过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与已知的疾病模型进行匹配,从而确定患者的病情。

一病一证的原则可以帮助医生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并使诊断更加准确和可靠。

四、“细节决定成败”这是西医诊断学中的一句至理名言,强调了在诊断学中,细节的重要性。

临床诊断常常需要依靠医生的经验和观察力,通过对细微的病情和体征的观察和分析,来推断患者的病情。

因此,在诊断学中,医生需要时刻保持对细节的关注和敏锐度,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以免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中医诊断学四诊望闻问切 PPT

中医诊断学四诊望闻问切 PPT
马上离绝。
望诊——望色
望色——观察病人面部及全身皮肤的颜色与光泽 色——皮肤的颜色,色调变化; 泽——皮肤的光泽,明度变化。 主要介绍望面色。
望诊——望色
正常:中国人正常人面色:微微黄黄、、红红润润光光泽泽。。 异常:——五色主病 白色 黄色 赤色 青色 黑色
望诊——望色
白色——主虚、主寒证、主失血 面色淡白无华——血虚、失血证
望诊——望神
内容 假神:重危病人出现的精神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临
终前的预兆。 【表现】久病重病之人 精神—突然精神转佳,目光转亮,言语不
休,想见亲人; 语声—忽而清亮起来; 面色—突然颧赤如妆; 食欲—突然食欲增强。 【提示】病危。重病病人临终前的表现。 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脏腑精气极度衰竭,正气将脱,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
见于体质虚弱者。
望诊——望神
内容 失神(无神): 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表现,见于久病、重病患者。 【表现】精神萎靡,面色无华,两目晦暗,呼吸气微或喘促,语言 错乱,形体羸瘦,动作艰难,反应迟钝,甚则神识不清。 【提示】 精亏神衰—提示正气大伤,精气亏虚,机体功能严重 衰减。多见慢性久病病人,属病重。
望诊:视觉——观察神、色、形、态、舌象等……… 闻诊:听觉、嗅觉——听病人声音、嗅病人气味………
问诊:询问——病人或陪诊者……… 切诊:触觉——触、摸、按压病人脉或肌肤等………
《魏文王问扁鹊》、 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魏文侯 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 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闾。若扁鹊者,鑱血脉,投毒药,副肌
露。 顺序:舌苔→舌质;舌尖→舌中→舌根→舌
边。 注意“染苔”:食物或药物,使舌苔染色。

四诊法

四诊法
四诊法
医学领域术语
01 定义
03 闻诊
目录
02 望诊 04 问诊
05 切诊
07 史料记载
目录
06 特点及原理 08 脉经记载
四诊法,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根据民间流传的经验和他自己多年的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诊断疾 病的四种基本方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总称“四诊”,古称“诊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体观 念和恒动观念的基础上的,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的具体运用。它自创立以来,得到了不 断的发展和完善,是我国传统医学文化的瑰宝。
望诊
是用肉眼观察病人外部的神、色、形、态,以及各种排泄物(如痰、粪、脓、血、尿、月经和血带等),来 推断疾病的方法。
闻诊
是通过医生的听觉和嗅觉,收集病人说话的声音和呼吸咳嗽散发出来的气味等材料,作为判断病证的参考。
问诊
是医生通过跟病人或知情人,了解病人的主观症状、疾病发生及演变过程、治疗经历等情况,作为诊断依据 的方法。
《奇经八脉考》是研究「奇经八脉」的专论。
感谢观看
特点及原理
四诊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的特点,在感官所及的范围内,直接地获取信息,医生即刻进行分析综合,及时做 出判断。四诊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和恒动观念的基础上的,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 论的具体运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普遍,就是四诊原理的理论基础。
史料记载
据《史记·扁鹊传》记载:有一次扁鹊行医到晋国,正遇上赵简子患重病,已经昏迷5天,不省人事。他的亲 人和幕僚非常担心,请扁鹊来给赵简子治病。扁鹊通过切脉,察觉赵简子的心脏还在轻微跳动,又通过问诊,了 解到当时晋国的政治斗争非常激烈,于是断定赵简子是由于在政治斗争中用脑过度,一时昏迷,并没有死。经过 扁鹊精心治疗,3天之内,赵简子的病就好了。这说明,扁鹊非常精通四诊法。四诊法有深刻的科学基础。中国古 代医学经典《内经》上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这就是说,人与外界环境是统一的,外界环境 对人体机能的活动有影响。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是自然界进化的产物。一定的自然环境又是人 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环境有着物质的同一性。自然环境对人体机能的影响涉及到许多方面,如季节 气候的变化,区域环境的差异等等。就连一天24小时的变化对人体机能的活动也产生一定的作用。《内经》指出: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也就是说,人体内阳气 的活动呈现出规律性的昼夜波动。而这一变化趋势与现代生理学研究所揭示的人体温度日波动曲线是十分吻合的。 现代时间生物学研究表明,几乎人体所有的机能活动都有着似昼夜的节律性变化。科学事实证明,古代中医学的 认识是很正确的。至于剧烈的社会环境对人身心机能的影响就更大。上面谈到的那个赵简子,因为在政治斗争中 用脑过度而昏迷不省人事,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所以,中国古代医学家很重视问诊,通过问诊,了解患者生病 的外界环境,有助于寻找到病证的根源和病变的本质,从而确诊。古代中医学还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 种脏腑器官、组织在生理和病理上是相互、相互影响的。“有诸内,必形诸外”,也就是说,机体的外部表象与 内部情况存在着确定的相应关系。

中医诊病四法-望闻问切

中医诊病四法-望闻问切
49
2.食欲及食量︰了解脾胃功能 食少纳呆→脾胃气虚,内伤食滞,湿邪困脾 消谷善饥易饥饿→胃火盛 饥不欲食→胃阴不足,胃病,胃液少。 久病重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思饮食,多
食→多为脾胃之气将绝→回光返照。
50
3.口味; 口苦→肝胆湿热 胃火 口甜→脾胃湿热 口淡→脾胃虚寒 口臭→胃火炽盛 口有尿味→尿毒症
53
1.大便 便秘︰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
实 便秘

实热︰腹胀痛,拒按, 实寒︰腹痛拒按,苔白身冷 气虚、津亏、见于久病老人、孕妇、产妇
54
❖泄泻︰大便稀软不成形,或是水样,便次增多,。 ❖溏泄︰大便稀软不成形,如鸭屎→脾失健运 ❖五更泄︰腹痛泄泻必在黎明,泄后则安→命门火衰 ❖温热泄泻︰暴发泄泻,泻黄色稀臭稀水样便。 ❖寒湿泄泻︰泻如稀水、色淡黄而带腥臭。 ❖大便脓血︰下利赤白→痢疾 ❖腹痛泄泻与情况有关,每当情志因郁怒而不舒则腹痛泄
11
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阳气充足,气血上荣,所以面色红润,故气血
不荣则出现白色。 阳气虚衰,气血营运无力 寒凝经脉,气血不畅 失血耗气,气血不充盈血脉 面色白而浮肿→阳虚 面色淡而消瘦→营血亏虚 面色无华而略带黄色→气血俱虚 暴病面色苍白→阳气暴脱 里寒症、腹痛剧烈→面色苍白
12
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证及惊风 青为气血不通,经脉阻滞所致 寒则气血凝滞,“不通则痛” 气滞则血瘀 小孩鼻柱、眉间、口唇四周青紫→惊风
15
(三)望形态
指观察患者的形体强弱胖瘦及活动状态进行诊断的 一种方法。 1.形体︰一般来说,外形与五脏相应,五脏强壮
,外形也强壮,五脏衰弱,外形也衰弱。 体胖─痰湿之体;干瘦─虚火之体。 2.形态︰病患的动静姿态和体位与疾病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阳主动,阴主静”。喜动者属

藏医的诊断方法

藏医的诊断方法

藏医的诊断方法
藏医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舌苔、舌脉等进行诊断。

2. 闻诊:通过闻取患者的气味、口臭等进行诊断。

3. 问诊:通过与患者详细询问病史、症状等进行诊断。

4. 摸诊: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脉象等进行诊断。

5. 扪诊:通过扪诊患者的腹部、背部、关节等进行诊断。

6. 切诊:通过切开患者的皮肤、组织等进行诊断。

此外,藏医还会根据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五行学说、藏医药膳食疗法等辅助诊断。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诊断方法,藏医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了解,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合诊操作流程

三合诊操作流程

三合诊操作流程一、背景介绍在中医学中,三合诊是一种辨证施治的方法,主要由望诊、闻诊和问诊三个部分组成。

通过对患者的面色、目光、舌苔、脉搏等进行观察和听闻,以及与患者的交流询问,来判断疾病的病情、病因等,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三合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二、望诊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目光、舌苔等来获取信息,从而判断疾病的情况。

1. 面色判断观察患者的面色可以对疾病进行初步判断。

常见的面色有红色、苍白、黄色、黑色等。

•红色面色可能表示热病、肺热等。

•苍白面色可能表示气血不足、阳气虚弱等。

•黄色面色可能表示黄疸、胆道疾病等。

2. 目光判断观察患者的目光可以获得一些有关疾病的信息。

•眼神焦虑可能表示疼痛、紧张情绪等。

•眼睑浮肿可能表示水肿、肾脏疾病等。

3. 舌苔判断观察患者的舌苔可以了解身体的阴阳平衡、脏腑功能等情况。

•白苔可能表示寒症、内热等。

•黄苔可能表示湿热、胃热等。

•蓝紫苔可能表示虚寒、气滞等。

三、闻诊闻诊是通过听闻患者的声音、呼吸等来获取信息,进一步判断疾病的情况。

1. 声音判断通过听闻患者的声音可以了解一些疾病特征。

•咳嗽声音可能表示痰湿、阴寒等。

•呼吸声音可能表示气滞、阻塞等。

2. 气味判断通过闻闻患者的气味可以了解疾病的情况。

•酸臭味可能表示湿热、痰湿等。

•腐败味可能表示化腐败、坏死等。

四、问诊问诊是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来获取疾病相关的信息,包括症状、病史等。

1. 症状询问询问患者的症状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有没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有没有胃痛、腹泻等症状?2. 病史询问询问患者的病史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持续时间等。

•有没有过敏史?•是否有家族遗传病病史?3. 心理询问询问患者的心理状况可以了解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是否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是否有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等心理症状?五、综合分析与诊断通过望、闻、问三诊的信息,医生可以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分析和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诊
二、嗅气味:嗅排泄物和分泌物的气味,主 要辨别寒证和热证。 口气、排泄物与分泌物(恶臭者为实热证, 略带腥味者多属虚寒证)

作业

1、失神、假神有何临床表现,有何诊断意义? 2、面色若呈青、赤、黄、白、黑色各主什么 病证? 3、白苔、黄苔、灰苔、黑苔各主什么病证?
正气大伤,病情严重,预后较差
4.假神
(1)概 念 重危患者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 (2)临床表现 本已精神萎靡,神识不清,却突然精神好转,神 识变清。本来昏迷不语或郑声谵语,却突然语言不 休,想见亲人;呼吸本来微弱,突然呼吸气息变强。 本已目光晦暗,却突然转亮;本已面色灰暗,却突 然颧红如妆。久病卧床不起,忽思下床活动;本不 能食,突然食欲增强 。
望苔色白苔、ຫໍສະໝຸດ 苔、灰苔、黑苔(一)白苔(1)舌象特征 白苔有薄厚之分。
薄白苔——透过舌苔可以看到舌体的白苔; 厚白苔——舌体被苔遮盖而不透出的白苔。

(2)临床意义—— 正常、表证、寒证、 湿证。
●舌苔薄白而润 ——正常舌象,或为表证初起 ,或里证
病轻,或阳虚内寒。
●薄白而干——风热表证。 ●薄白而滑——外感寒湿,或阳虚水湿内停。
第二章 诊法与辨证
刘朋勃
学习目标

能通过望神判断病情的预后。 能通过望色对疾病进行初步诊断。 能辨识一般舌象,并说出其临床意义。 能通过听语声和嗅气味区分实热证和虚寒证。
望而知之谓之神 闻而知之谓之圣 问而知之谓之工 切而知之谓之巧

中医四诊
望诊:望全身、望局部和望舌。 闻诊:听声音、嗅气味 问诊:问发病经过、现在情况 切诊:脉诊、按诊 整体观念是四诊的理论基础。 (“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只有“四诊合参”,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病色
1、 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和惊风。
气血不畅,经脉於阻
2、 赤色:主热证。
满面通红,实热症 午后两颧潮红,虚热证
2、 赤色:主热证
肝阳上亢
2、 赤色:主热证
阴虚火旺
3、 黄色:主虚证、湿证、黄疸。
淡黄、枯槁无华为 “萎黄” 黄而虚浮为 黄胖 身目俱黄为 黄疸
4 白色

面色晄白虚浮为 阳虚水泛 面色淡白消瘦为 营血亏虚 面色苍白冷汗淋漓 阳气暴脱
3.失神
(1) 概 念 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表现,又称无神。 (2)临床表现 精神萎糜或昏迷,反应迟钝或无反应;昏迷无语 或谵语,呼吸不匀,息弱气微;瞳神呆滞,目翻上 视,面色晦暗无华,表情淡漠;形消骨立,大肉脱 失,饮食极少或不能食。
(瞳神呆滞)
(戴眼反折)
(撮空理线)
(形消骨立 )
(3)临床意义
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5、黑色:主肾虚、水饮和瘀血。

面色黑而干焦 肾精亏耗 眼眶周围发黑 肾虚水饮
5、黑色:主肾虚、水饮和瘀血。
望形体(强壮与消瘦)
正气充实
气血虚弱
望形体
填空: 蜷卧喜加衣 ( ) 面常向外,去衣被 () 咳喘,坐而仰首() 坐而俯首 () 关节曲伸无力,行动不便() 不能握物 () 寒热\虚实\痹痿

望诊
一、全身望诊:望神、望色、望形体、望姿 态。 二、局部望诊:望头面五官、望皮肤、望排 泄物。 三、望舌。

望 神
(一)望神的概念 通过对人体的精神、神志、动作等的观察,来判 断疾病的病情及预后。
1. 得神 临床表现 神志清楚,反应灵敏;语言清晰,呼吸 平稳均匀 ;两眼灵动,炯炯有神,面色红润, 表情自然;肌肉不削,体态自如,饮食正常。 目光:
望舌质:舌色、舌形、舌态 望舌苔:苔色、苔质

舌色



(1)淡白舌:主寒证、虚证。 ( 2 )红舌:主热证。鲜红无苔或少苔,或有裂纹, 为虚热证;鲜红而干,或起芒刺,为实热证。舌尖 红为心红亢盛,舌边红为肝胆火旺。 ( 3 )绛舌:主热盛。外感病舌绛为热入营血,内 伤病舌绛阴虚火旺。 ( 4 )紫舌:主寒证、热证、瘀血。绛紫而干为热 盛,淡紫而润为寒凝,紫色斑点为瘀血。
●润燥是鉴别黑苔寒热属性的重要指征。
寒湿病,舌苔多由白苔转化,必湿润多津; 热性病,舌苔多由黄苔转化,必干燥无津。 ●苔焦黑干燥,舌质干裂起刺——热极津枯。 黑而润滑——阴寒内盛。
灰黑苔
望苔质
厚薄、润燥、腻腐、剥落。
(一)薄、厚苔
舌象特征 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体的称为薄苔,见 底; 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体之苔则称厚苔,不 见底。
●白厚腻苔——湿困,痰饮,食积。 ●积粉苔——常见于外感温热病,秽浊湿邪。
薄白而润
薄白而干
积粉苔
(二)黄苔
(1)舌象特征 有淡黄、深黄和焦黄苔之别。 (2)临床意义 ——主热证、里证。 ●舌苔由白转黄,邪已化热入里。 苔色愈黄,邪热愈甚。 淡黄苔为热轻, 深黄苔为热重, 焦黄苔为热极, 黄腻苔为湿热。

临床意义 主要反映邪正的盛衰。
●疾病初起在表,病情轻浅,未伤胃气,苔亦无明显变化,可见 到薄苔。 ●舌苔厚或中根部尤著者,提示胃肠内有宿食,或痰浊停滞,主 病位在里,病情较重。 ●舌苔由薄变厚,提示邪气渐盛,为病进; ●舌苔由厚渐化,舌上复生新苔,提示正气胜邪,为病退的征象。 ●由无苔到有苔,表示胃气来复。 ● 薄苔突然增厚,提示邪气极盛,迅速入里; ●厚苔骤然消退,舌上无新生薄苔,为正不胜邪,或胃气暴绝。

闻诊
声重:外感风寒。 音哑与失音:金实不鸣、金破不鸣、子喑。 注意:失音与失语的区别。

闻诊
郑声:虚证。 谵语:实证。 独语:心气不足,神失所养的虚证。 狂言:痰火扰心的实证。 语言謇涩:中风先兆或后遗证。

闻诊
2、呼吸:哮与喘。 3、咳嗽:咳与嗽的区别;实证咳嗽、虚证咳 嗽、热证咳嗽、痰湿咳嗽;顿咳、百日咳、 白喉。 4、呃逆(哕)、嗳气(噫气)。
有神-黑白分明,精彩内含,神光充沛,运动灵活 无神-晦暗呆滞,模糊不清
临床意义 精气未伤,属 健康或病轻,预 后良好。
2.少神
(1) 概 念 神气欠佳的表现,又称神气不足。 (2)临床表现 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声低懒言,呼吸少 气;两眼乏神,面色少华;肌肉松软,肢体 困倦乏力,饮食减少。
临床意义 正气受损,属 体弱或病轻,预 后亦佳。
心脾有热 中毒
气血两虚
阴虚火旺
气血不足
热盛伤津
脾虚湿盛
舌态

(1)强硬:热入心包、邪热炽盛,或中风征兆。 (2)歪邪:中风或中风先兆。 ( 3 )颤动:心脾气血两虚,或热极生风,或虚风 内动。 (4) 短缩:见于危重证候。 ( 5 )吐弄:心脾有热或中风先兆。也见于智力发 育不全。 (6)麻痹舌:肝风内动,或肝风挟痰。 (7)萎软舌:气血虚极。
中根部厚苔
薄苔
(二)润、燥苔
舌象特征 ●舌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润苔; ●水分过多伸舌欲滴,扪之湿而滑——滑苔。 ●舌苔干燥,扪之无津,甚则干裂——燥苔; ●苔质粗糙——糙苔。

润苔
滑苔
闻诊
一、听声音 1、语声:以语声强弱辨虚实、寒热、表里。 声高气粗,多言躁动,属实证、热证。 声低气微,少言沉静,属虚证、寒证。
望舌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舌与脏腑的联系:舌尖(心肺)、舌中(脾 胃)、舌根(肾)、舌边(肝胆)。

望舌
望舌
注意事项: 1 、望舌的体位和伸舌的 姿势。 2 、望舌顺序:先看舌尖, 再看舌中、舌根,最后 看舌侧。先看舌质,再 看舌苔。 3 、注意光线、“染苔”。
望舌的主要内容
(颧红如妆)
(3)临床意义
多见大病、重病、 久病病人。是精气衰 竭已极,阴阳格拒, 即将离绝的象征。又 称“回光返照”或 “残灯复明”。
望面色
皮肤颜色与光泽的变化
常色:微黄透红,明润有光泽。
病色
1、 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和惊风。 2、 赤色:主热证。 3、 黄色:主虚证、湿证、黄疸。 4、 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5、 黑色:主肾虚、水饮和瘀血。
望舌色

(1)淡白舌:主寒证、 虚证。
望舌色

(2)红舌:主热证。
望舌色:(3)绛舌:主热盛。
望舌色

(4)紫舌:主寒证、瘀血、热证。
(4)紫舌:主寒证、热证、瘀血。

血瘀
(4)紫舌:主寒证、瘀血、热证。

虚寒
舌形

( 1)胖大:淡白胖嫩为脾肾阳虚;红肿而胖为心脾有热; 青紫而胖为中毒。 (2)瘦薄:淡而瘦薄为气血两虚;绛而瘦薄为阴虚火旺。 ( 3)裂纹:红绛而有裂纹,为热盛伤津。淡白而有裂纹, 为气血不足。 ( 4)齿痕:淡红有齿痕为脾虚气虚;淡白湿润有齿痕为寒 湿内停。 (5)芒刺:热邪内结。根据所生部位分辨邪热所在脏腑。
淡黄苔
深黄苔
黄腻
焦黄
(三)灰苔
(1)舌象特征: 多由白苔转化而来,可与黄苔、黑苔并见。 (2)临床意义: 主里证(里热证)、痰湿证。 苔灰而干——热甚伤津,阴虚内热 苔灰而滑——寒湿内阻、或痰饮内停。
(四)黑苔
( 1 )舌苔特征:多由灰苔或焦黄苔转化而成,颜色比 灰色更深。 (2)临床意义: 主热极或寒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