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2.2整式的加减(第二课时)
整式的加减教案-数学七年级上第二章2.2人教版
2.2 整式的加减-第二课时1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①让学生经过观察、合作交流、类比讨论、总结出去括号法那么;②理解去括号就是将分配律用于整式运算,掌握去括号法那么;③能熟练、准确地应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将整式化简;④熟练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法那么,能够列整式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①经历类比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那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②经历去括号与合并同类项的运算,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以及整式加减的运用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②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展交流的重要工具。
2教学重点 / 难点 / 易考点2.1教学重点①准确应用去括号法那么将整式化简。
②整式的加减。
2.2教学难点①括号前面是“ - 〞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②总结出整式的加减的运算法那么。
3专家建议“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我们进展数学教学,不能只给学生讲结论,因为任何数学理论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数学活动,应该暴露数学活动过程。
也只有在数学活动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得以发挥。
这一节课,从去括号法那么,到整式的加减运算。
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和方法,然后进行大量的重复性练习,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思索、判断,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到达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的目的。
4教学方法问题引入 ----类比探究----去括号法那么----整式加减运算法那么----课堂小结----稳固练习5教学用具6教学过程6.1问题引入问题一:用火柴棍拼成一排正方形图形,如果图形中含有 1、2、3 或 4 个正方形,分别需要多少根火柴棍?如果图形中含有 n 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棍?【教师说明】 总结同学们的答案,共有三种方法〔 1〕第一个正方形用 4 根火柴棍,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增加 3 根火柴棍,搭 n 个正方形就需要 [4+ 3(n - 1)]根火柴棍.〔〕把每一个正方形2都看成用 4 根火柴棍搭成的,然后再减去多算的火柴棍,得到需要 [4n - ( n -1)] 根火柴棍.( 3〕第一个正方形可以看成是 3 根火柴棍加 1 根火柴棍搭成的,此后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就增加 3 根,搭 n 个正方形共需要 (3 n + 1) 根火柴棍.6.2 类比探究我们看以下两个简单问题:〔1〕4+(3 -1)〔2〕4-(3 -1)方法一: =4+2方法一: = 4 -2=6=2方法二: =4+3-1方法二: =4-3+1=6=26.3 交流讨论1.4 + 3(n -1) 应如何计算?2.4n -(n -1) 应如何计算?【教师说明】 算式 1:=4+3n-3算式 2: =4n-n+1=3n+1=3n+1所以在问题一中的三种算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整式的加减(2)》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整式的加减(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整式的加减(2)》主要包括了整式的加减运算,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整式的加减(1)之后进一步加深对整式加减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加减运算的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后续的代数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整式的加减(1),对整式的加减运算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整式加减运算的规则理解不透彻,运算过程中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能够运用整式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则和运用。
2.教学难点:整式加减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则。
2.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整式加减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注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教学卡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整式加减知识解决。
让学生体会到整式加减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通过例题,讲解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则。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运算规则。
在此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讲解和辅导。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批改,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巩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分析其解题思路,帮助其他学生提高。
七年级数学上册2.2.2《整式的加减(2)》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第2课时)》示范教学设计
2.2整式的加减(第2课时)教学目标1.类比有理数的去括号规律,归纳概括得出整式的去括号规律,体会“数式通性”.2.掌握整式的去括号规律.教学重点准确运用去括号规律进行整式的化简.教学难点括号前面是“-”号时如何去括号.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分别是100 km/h和120 km/h.列车通过冻土地段比通过非冻土地段多用0.5 h,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u h,则这段铁路的全长可以怎样表示?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多少千米?【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列出问题中要求的两个表达式:100u+120(u-0.5),①100u-120(u-0.5).②【设计意图】列出两个含有括号的式子,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入对整式的去括号规律的研究.【问题】利用分配律计算:(1)12×1263⎛⎫⎪⎝⎭+;(2)-12×1143⎛⎫⎪⎝⎭-.【答案】解:(1)原式=12×16+12×23=2+8=10;(2)原式=-12×14+(-12)×13⎛⎫⎪⎝⎭-=-3+4=1.【师生活动】学生独立解答.【设计意图】通过数的运算,引导学生进行类比,为学习整式如何去括号做铺垫.新知探究一、探究学习【问题】如何对前面的①②两式去括号呢?100u+120(u-0.5),①100u-120(u-0.5).②【师生活动】学生仿照数的运算,对①②进行去括号运算.【设计意图】通过对整式去括号,让学生意识到,数的运算中去括号的方法,在整式的运算中依然成立.二、新知精讲【思考】整式的去括号法则是什么?【师生活动】学生通过对整式去括号得到的结果进行总结,找到去括号前后的符号变化规律.【设计意图】通过自己总结,让学生熟练掌握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新知】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师生活动】让学生完成填空内容.【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特点的认识.【问题】你能利用分配律为下面的式子去括号吗?(1)+(x-3);(2)-(x-3).【师生活动】学生独立解决,完成去括号.【设计意图】巩固对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的认识.三、典例精讲【例1】化简下列各式:(1)8a+2b+(5a-b);(2)(5a-3b)-3(a2-2b);(3)6x2-3y2-2(3y2-2x2);(4)3b-2c-[-4a+(c+3b)]+c.【答案】解:(1)原式=8a+2b+5a-b=13a+b;(2)原式=5a-3b-(3a2-6b)=5a-3b-3a2+6b=-3a2+5a+3b;(3)原式=6x2-3y2-6y2+4x2=(6x2+4x2)+(-3y2-6y2)=10x2-9y2;(4)原式=3b-2c-(-4a+c+3b)+c=3b-2c+4a-c-3b+c=4a-2c.【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互相纠错、评价.【设计意图】通过做题,熟练掌握整式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同时意识到去括号有助于将式子化简.【例2】两船从同一港口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 km/h,水流速度是a km/h.(1)2 h后两船相距多远?(2)2 h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答案】解:顺水航速=船速+水速=(50+a) km/h,逆水航速=船速-水速=(50-a) km/h.(1)2 h后两船相距(单位:km)2(50+a)+2(50-a)=100+2a+100-2a=200.(2)2 h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单位:km)2(50+a)-2(50-a)=100+2a-100+2a=4a.【师生活动】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派出学生代表回答.【设计意图】该题涉及列式表示数量关系、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为后面研究整式的加减做铺垫.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去括号的依据二、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课后任务完成教材第67页练习1~2题.。
2.2整式的加减(共2课时)教案
2.2整式的加减(共2课时)教案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讲台上非常乱,有书本、卡片、零散的粉笔等东西,问学生如何整理。
一副扑克牌少了一张,如何找出缺少那一张是哪张牌?学生各抒己见。
引导学生意识到“归类”存在于生活中。
2.本章引言中的问题构造问题悬念(小黑板展示)
(三)新课知识.
1.课本的“探究”启发提问:上述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发现什么规律?
(两个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发现规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更多精彩推荐:初中gt;初一gt;数学gt;初一数学教案。
2.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法则教学设计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法则教学设计一、案例背景七年级数学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法则”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2.过程与方法: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由生活中的实例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二)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去括号》是中学数学部分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是整式的化简和整式的加减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等后续数学知识做好准备,同时也是是以后分解因式、解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点当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接受这个知识点存在一个思维上的转换过程,同时它也是一个难点,因此去括号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其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2.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合并同类项,而且在小学就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并用其进行简便运算,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但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用字母表示数以及式的运算还不太熟悉,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字母表示数”的问题,接下来要让学生理解字母可以像数一样进行计算,所以本节课类比数学习式,数的运算性质和运算律在式的运算中仍然成立,让学生通过类比学习充分体会“数式通性”,为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打好基础,从而实现数到式的飞跃。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教学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三)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方法设计:根据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所呈现出的具体、直观、形象之特点,为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选用“类比——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整式的加减(2)》教学案
多项式求值的方法:
1. 合并同类项法那么的内容:
2.正确运用交换律 结合律进展合并同类项 3. 正确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法那么 4. 要先化简,再求值 教师总结 学生归纳
五、学以致用,达标测评
测试题
1、以下各题合并同类项的结果对不对?不对的,指出错在哪里. (1)3a+2b=5ab ; (2)5y 2-2y 2=3; (3)4x 2y-5y 2x=-x 2y ; (4)a+a=2a ; (5)7ab-7ba=0; (6)3x 2+2x 3=5x 5.
2、合并以下各式中的同类项:
(1)15x+4x-10x ; (2)-6ab+ba+8ab ; (3)-p 2-p 2-p 2;
3、求以下多项式的值。
〔1〕222732256,x x x x x ---++其中 2.x =-
〔2〕5234 1.a b b a -+--其中1, 2.a b =-=
〔3〕222232252 1.x xy y xy x xy y -+--+-+其中22
, 1.7
x y =
=-
4、某移动通讯公司设了2种通讯业务:“全球通〞使用者缴元月租费,然后每通话1分钟再付话费元;“本地通〞不缴月租费,每通话一分钟付话费元〔此题的通话皆是市内通话〕,假设一个月内通话x 分钟。
a) 用代数式表示两种方式的话费;
b) 某人估计一个月通话350分钟,应选哪种合算?
测试的目的:更好的了解学生对本节的掌握情况。
七年级数学上册2.2整式的加减(2)教案新人教版(new)
课题:2。
2整式的加减(2)教学目标: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重点:准确应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教学流程:一、知识回顾问题1:什么是同类项 ? 怎样合并同类项?答案: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
问题2: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22222(1)325;(2)523;(3)220;(4)352.a b ab y y ab ba x y xy x y +=-=-=-=-答案:×;×;×;√二、探究1问题1: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 km/h ,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20 km/h 。
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u h ,你能用含u 的式子表示这段铁路的全长吗?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多少千米?列车通过冻土地段比通过非冻土地段多用0.5h.答案:100u +120(u -0.5)100u -120(u -0.5)问题2:这两个式子你可以怎样化简呢?答案:利用分配律,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100u +120(u -0.5)=100u +120u -60=220u -60100u -120(u -0.5)=-20u+60问题3: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120(u-0。
5)=+120u-60-120(u-0.5) =-120u+60去括号法则:1.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2.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追问:+(x-3)与-(x-3)应如何化简呢?答案:+(x-3)可以看作是1×(x-3)-(x-3)可以看作是-1×(x-3)+(x-3)=x-3-(x-3)=-x+3练习1:1.去括号:(1)a+(b-c)=________________;(2)a-(b-c)=______________;(3)(a-b)+(c-d)=______________;(4)(a+b)-(-c+d)=______________.答案:a+b-c;a-b+c;a-b+c-d;a+b+c-d2.化简-16(x-0。
整式的加减(第二课时)教案
2.2整式的加减教案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去括号法则,会正确找出并合并同类项;2、会进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发展有条理的思考;3、能对给出的多项式进行化简,再进行求值;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教学设计:一、复习有关知识:1、去括号有什么要求? (学生试一试)2、什么叫同类项? 什么叫合并同类项?3、合并同类项有什么法则?4、整式的加减一般按什么步骤进行? (学生试一试)二、导入新课:1、出示动脑筋题目:如图:有两个大小不一样的长方体纸盒,已知大纸盒的体积是小纸盒体积的24倍。
(1)这两个纸盒的体积和为多少?(2)大纸盒与小纸盒的体积差为多少?分析:问题1:长方体的体积如何来计算?问题2:小长方体的体积怎么表示? 大长方体的体积怎么表示?问题3:你能解决(1)(2)小题了吗? (学生试一试)要通过此题让学生体会: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
2、出示例题4:已知A=x x 532+,B = 3562-+-x x ;(1)求 A + B 的值 (2)求 A -B 的值(教师板书例题、指导检阅、学生尝试完成)要通过此题让学生明白: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先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 再用加减号连接;然后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3、出示例题5:先化简,再求值; (教师板书例题、指导检阅、学生尝试完成,)练习:已知:m + n = 3, mn = -2,求代数式 (5m +4n)-(m -2n) + 2(mn -n) 的值. (教师提示、指导检阅,学生尝试完成)要通过此类题让学生学会:求代数式的值时,能化简的应该先化简,再把数代入化简的结果中求出代数式的值。
.2,1,)103(2)4(52-==+--+y x xy xy x xy 其中4、出示例题6: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x ,用整式表示图中的红色部分的面积, 并计算当x=4cm 时红色部分的面积。
问题:红色部分的面积可以等于那两个图形面积之差?(教师分析指导,师生共同完成)5出示实际生活例题:(1)湘潭县易俗河学府雅苑有一套房子的建筑平面图如下,你能根据图中信息用代数式表示它的建筑面积吗?(单位:米)分析:问题1:这房子由几部分组成?问题2:每部分的面积如何表示?问题3:总面积怎么计算?(教师提示、分析、指导,学生尝试完成)(2元;另外还需交纳其他费用12400元;你能根据这套房子的建筑平面图,帮老师计算出购买这套房子的总面积和总费用吗?分析:问题1:(1)小题中的结果在这题中有用吗?问题2:如何计算总面积?问题3:总费用包含几部分?怎么计算?(教师提示、分析、指导,学生尝试完成)三、总结回顾:问题: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1)复习了怎样去括号,如何找出并合并同类项.(2)明白了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一般步骤是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整式的加减》是学生在掌握了整式的概念和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整式的加减法运算,包括同类项的定义、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等。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整式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整式的加减法运算,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困惑,例如对同类项的理解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式的加减法运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同类项的定义,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够进行整式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同类项的定义,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整式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同类项的判断,合并同类项的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讲解和生活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实践操作法:通过练习和操作,让学生动手动脑,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教学内容和实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学生的操练和巩固。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找零、制作蛋糕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整式的加减法来解决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同类项的定义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整式的加减(第2课时)同步教案
2.2整式的加减(第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去括号法则,会利用去号法则将整式化简.2.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浸透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交流中获益。
教学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进行化简.教学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问题: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需要u h ,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是(5.0-u )h.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是u 100km ,非冻土地段的路程是()5.0120-u km.因此,这段铁路的全长(单位:km )是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单位:km )学生先自主完成,小组交流合作教师总结:()5.0120100-+u u ①,②()5.0120100--u u ②,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类比数的运算,它们应如何化简?二、新课讲授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得()60220601201005.0120100-=-+=-+u u u u u()6020601201005.0120100+-=+-=--u u u u u上面两式中()601205.0120-+=-+u u ③()601205.0120+-=--u u ④比较③④两式,你能发现骈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总结去括号法则:1.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2.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注意: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考虑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都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来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特别地,()3-+x 与()3--x 可以看作1与此同时1分别乘()3-x .例4化简下列各式:(1)()b a b a -++528;(2)()()b a b a 23352---. 思路点拨:讲解时,先让学生判定是哪种类型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来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为了防止错误,题(2)中-3(a 2-2b ),先把3乘到括号内,然后再去括号.解答过程按课本,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例 5 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 km/h ,水流速度是a km/h .(1)2 h 后两船相距多远?(2)2 h 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km ?思路点拨:根据船顺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速度=船在静水中行驶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为(50+a )千米/时,乙船速度为(50-a )千米/时,2小时后,甲船行程为2(50+a )千米,乙船行程为(50-a )千米.•两船从同一洪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所以两船相距等于甲、乙两船行程之和.教师总结:2 h 后两船相距2(50+ a )+2(50- a )=200.2 h 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2(50+ a )-2(50- a )=4 a.三、巩固拓展1.(1)()122-+-+y x = ;(2)()b a +--35= .(3)实数a 、b 、c 数轴上的对应点如下图,化简c c b b a a ----++= . 0c b a2.化简:(1)()5.012-x ; (2)⎪⎭⎫ ⎝⎛--x 5115 (3)()()73235---+-a a a ; (4)()()123931++-y y . 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总结:1. 224-+-y x 、b a -+-35、0;2. 612-x 、5-x 、55+-a 、14+y四、课堂总结1.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2.注意: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考虑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都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来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五、作业教科书第70页习题2.2第3、4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整式的加减》是学生在掌握了整式的概念和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整式的加减法运算,包括同类项的定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以及整式的加减法步骤。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同类项的定义,学会合并同类项,并能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同类项的定义以及整式的加减法运算步骤,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整式的加减法步骤。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同类项的定义,学会合并同类项,掌握整式的加减法运算步骤。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同类项的定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整式的加减法步骤。
2.教学难点:同类项的判断,合并同类项的技巧,复杂整式的加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同类项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实践教学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整式的加减法步骤。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同类项的定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整式的加减法步骤。
2.练习题: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包括简单和复杂的整式加减法题目。
3.教学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解题过程和展示解题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引入同类项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准确地计算多个物品的总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整式的加减》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整式加减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总结整式加减的法则,最后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整式加减的运算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分数的加减法,对于代数式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整式的加减运算,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2.难点:整式加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整式的加减内容,了解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整式加减的概念,例如:“某商店同时卖苹果和香蕉,苹果每千克3元,香蕉每千克2元,某顾客买了2.5千克的苹果和1.5千克的香蕉,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列出代数式,并进行计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上述问题,总结整式加减的法则。
例如:同底数相加(减)时,只需将系数相加(减)即可。
3.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整式加减的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解答。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2.2《整式的加减(2)》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2.2《整式的加减(2)》一. 教材分析《整式的加减(2)》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式的加减基本运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学习的。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整式的加减运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进一步掌握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律和方法。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整式加减的运算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整式的加减基本运算方法,对整式的概念和运算规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还存在对整式加减运算规律的理解不够深入,运算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律和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整式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律和方法。
2.难点:整式加减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发现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律;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整式加减的运算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律和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整式加减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整式的加减运算,引导学生回顾整式的加减基本运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展示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律和实例,让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发现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根据呈现的内容,设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2.2整式的加减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整式的概念、整式的加减法则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整式的加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整式加减的运算,理解数学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2.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熟练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则,准确进行运算。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能从具体实例中提炼出整式的概念和性质。
4.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将整式的加减法则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数学问题。
举例解释:
-在识别同类项时,难点在于如何判断变量的次数和系数,如3x^2和5x^3不是同类项,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变量x的次数不同。
-在整式的减法中,难点是理解并运用相反数的概念,例如,从5个苹果中拿走3个,实际上是加上-3个苹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整式的加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多个相同物品的总价或面积的情况?”(例如,计算3个篮球和5个篮球的总价)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整式加减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整式的加减的奥秘。
最新人教部编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案2.2 整式的加减(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去括号法则.2.会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3.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难点:去括号法则的理解;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后各项符号的变化.教学过程(教学案)一、情境引入问题1:(小黑板或多媒体展示)青藏铁路线上,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km/h ,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km/h ,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 h ,且通过冻土地段的时间比非冻土地段多用0.5h ,那么(1)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______h ,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______km ;(2)冻土地段的路程为__________km ;(3)这段铁路全长为________km ;(4)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的路程相差____________km.以上空格你能用适当的数或式子表示吗?学生合作探究:关键是找出问题中数量存在着什么样的运算关系.教师总结:本题主要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1)t -0.5,120(t -0.5);(2)100t ;(3)100t +120(t -0.5);(4)100t -120(t -0.5).上面的(3)、(4)两题都出现了括号,那么如何继续化简呢?显然要先去掉括号.下面我们来学习今天的新知识——去括号法则.二、互动新授问题2:(1)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律计算:75+120×⎝ ⎛⎭⎪⎫34-0.5=______________,75-120×⎝ ⎛⎭⎪⎫34-0.5=______________; (2)根据(1)中的方法完成下面的运算,并说明其中的道理:100t +120(t -0.5)=__________________,100t -120(t -0.5)=__________________.学生活动: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合作探究:前面我们学习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解决问题,本题(2)可看作,100t +120(t -0.5)和100t -120(t -0.5)中当t 取多少时的算式?类比它们的关系,100t +120(t -0.5)和100t -120(t -0.5)也能用运算律来化简吗?利用类比方法,推导出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含字母因数的式子,为下面的去括号法则的引入做准备.问题3:我们从上面取出带括号部分:+120(t -0.5)=+120t +120×(-0.5)=120t -60,-120(t -0.5)=-120t +(-120)×(-0.5)=-120t +60.你能发现去括号前后,括号内各项符号的变化规律吗?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总结:去括号前,括号内有两项,去括号后结果也是两项;当括号前是正因数120时,去括号后项的符号不变;当括号前是负因数-120时,去掉括号和括号前面的负号后,括号内的项都改变符号.如:t变为-t再乘以120得-120t,-0.5变为0.5再乘以120得60.三、精讲例题例4:化简下列各式:(1)8a+2b+(5a-b) (2)(5a-3b)-3(a2-2b).学生活动:在独立完成的前提下,小组交流讨论结果.师生合作探究:首先判断括号前的因数是正或负,然后用相应的符号法则处理.(5a-b)前因数是什么符号?括号内各项符号分别是什么?去括号后,各项符号又是什么?(a2-2b)呢?注意去掉括号之前,先把括号前的因数取绝对值(因数前的符号保留在括号外),用分配律乘到括号内的每一个项中去.教师总结:(1)8a+2b+(5a-b) (2)(5a-3b)-3(a2-2b).=8a+2b+5a-b =5a-3b-(3a2-6b) (先把3乘到括号内,注意每项都要乘)=8a+5a+2b-b =5a-3b-3a2+6b(去掉括号和前面的负号,原括号内各项改变符号)=13a+b =-3a2+5a+3b (合并同类项)完成课本67页练习1.例5: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 km/h,水流速度是a km/h.(1)2 h后两船相距多远?(2)2 h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交流,探索数量之间存在怎样的运算关系.师生合作探究:本题的关键词有哪些?有顺水、逆水、静水、水流、速度、时间、路程.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我们在前两节课中已经学习过,关系式是什么?请用整式表示它们.教师总结:顺水航速=船速+水速=50+a,逆水航速=船速-水速=50-a.(1)2 h后两船相距2(50+a)+2(50-a)=100+2a+100-2a=200(千米);(2)2 h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2(50+a)-2(50-a)=100+2a-100+2a=4a(千米).四、课堂小结1.谈谈本节课的收获.2.去括号时注意括号前的符号,请同学们概括去括号步骤的两种可能,导致两种符号结果是什么.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去括号是本章的难点,它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因式分解、分式运算及解方程的基础.通过本节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规律,为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作好准备.本节引入开章引言部分的第3个问题,从解决实际问题当中,遇到必须去掉括号,才能继续化简.从而自然引出去括号学习的必要性.设计与引入问题中的整式,具有相同结构的有理数运算,让学生小组交流合作,把整式的去括号与有理数运算进行类比,把字母看成数,利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理解运算过程,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括号前后不同符号时,去括号前后项符号的变化,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尝试让学生总结去括号法则,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纠正、补充、概括总结法则.教学中安排的应用题,综合使用了列整式表示数量关系,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等知识,也使学生明白数学学习始终是为生活服务.本节课中学生在去括号时,常常出现失误,说明学生对去括号的依据没有很好的理解,或者粗心导致错误,建议教师可以安排相关的类型题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导学方案一、学法点津首先,得熟练有理数乘法分配律的运算,如:-6×⎝ ⎛⎭⎪⎫12+23-16的计算过程,并考察在数的运算中,遇到括号时是怎样去掉括号的,去掉括号的理由是什么,搞清数的运算中去括号的算理,然后把整式去括号的化简与之进行比较,如:-a ()b +c -d ,这里可以利用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把字母用数字代替,如把a 看作6,b 看作12,以此类推进行整个过程的代换,观察得出,数的运算中去括号的方法在式的去括号中仍然成立,这样就可以归纳得出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了.二、学点归纳总结(一)知识要点总结1.把相同结构的整式去括号与有理数运算进行比较,如:100×34+120×⎝ ⎛⎭⎪⎫34-0.5=75+120×34+120×(-0.5)=75+90-60=105. 100×34-120×⎝ ⎛⎭⎪⎫34-0.5=75+(-120)×34+(-120)×(-0.5)=75-90+60=45. 这里可以把34用t 代换,则题目就转化为整式的去括号运算题: 100t +120(t -0.5)=100t +120t +120×()-0.5=100t +120t -60=220t -60, 100t -120(t -0.5)=100t +(-120)·t +(-120)×()-0.5=100t -120t +60=-20t +60.2.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特别地,+(x -3)与-(x -3)可以分别看作1与-1分别乘(x -3).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可以先把括号前的数取绝对值乘到括号内,避免去括号时,漏乘括号内的某一项,如x-2(x2-3x+1)=x-(2x2-6x+2)=x-2x2+6x-2=-2x2+7x-2,这里先把2乘到括号内,然后再考虑去括号.(二)规律方法总结1.整式去括号与有理数运算的类比,可以把字母看成数,用从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方法来理解.2.去括号法则其实就是乘法分配律的结果,理解了它的算理,当忘记法则时,就能通过类比有理数的乘法分配律来计算.第二课时作业设计1.化简(1)a+b+(a-b)=________;(2)a-b-2(a-b+3)=__________.2.已知a-b=-5, c+d=6,则(b+c)-(a-d)的值为______.3.下列去括号中,正确的是( ).A.a2-(2a-1)=a2-2a-1 B. a2+(-2a-3)=a2-2a+3 C.3a-[5b-(2c-1)]=3a-5b+2c-1 D.-( a+b)+(c-d)=-a-b-c+d 4.下列去括号中,错误的是( ).A.a2-(3a-2b+4c)=a2-3a+2b-4c B.4a2+(-3a+2b)=4a2+3a-2b C.2x2-3(x-1)=2x2-3x+3 D.-(2x-y)-(-x2+y2)=-2x+y+x2-y25.当x=3时,则(3x2-x)-(3x2-2x+1)的值为( ).A.-8 B.8 C.2 D.-2 6.(1)(-3x2+x-9)+(5x2-7x+1);(2)(5m2-3mn+6)-2(2m2+mn-3).7.某地通讯公司有两种通话方案A、B供选择,A方案是月租10元,来电显示6元,每分钟通话费0.2元;B方案是无月租,来电显示6元,每分钟通话费0.35元.(1)若一个月通话x分钟,那么A、B两种方案一个月各需话费多少元?A、B两种方案一个月话费相差多少元?(结果用含x的整式表示)(2)小明的爷爷每个月通话约90分钟,那么选择哪种方案合适?小明的奶奶一个月通话约50分钟,选择哪个方案合算.8.当x=1时,代数式px3+qx+1的值为2 005,求x=-1时,代数式px3+qx+1的值.【参考答案】1.(1)2a(2)-a+b-6 2.113.C 4.B 5.C6.(1)2x2-6x-8;(2)m2-5mn+12.7.(1)A方案每个月需话费:(10+6+0.2x)元;B方案每个月需话费:(6+0.35x)元;A、B两个方案话费相差10+6+0.2x-(6+0.35x)=10-0.15x(元).(2)当x=90时,10-0.15x小于0,则说明选择A方案合适;当x=50时,10-0.15x大于0,则说明选择B方案合适.8.-2 003解析:当x=1时,px3+qx+1=p+q+1=2 005,则p+q=2 004,当x=-1时,px3+qx+1=-p-q+1=-(p+q)+1=-2 004+1=-2 00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2.2 整式的加减
2.2 整式的加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根据题意列出式子:会进行整式加减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提高运算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及代数表达能力,体会整式的应用价值.重点: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进行整式加减运算.难点:列式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去掉括号前是负因数的括号.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学习方式:合作交流方式,独立思考方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多项式中具有什么特点的项可以合并,怎样合并?2.如何去括号,它的依据是什么?五、新授例1.(1)求多项式2x-3y与5x+4y的和.(2)求多项式8a-7b与4a-5b的差.例2.一种笔记本的单价是x(元),圆珠笔的单价是y(元),小红买这种笔记本3本,买圆珠笔2枝;小明买这种笔记本4个,买圆珠笔3枝,买这些笔记本和圆珠笔,小红和小明共花费多少钱?例3.做大小两个长方体纸盒,尺寸如下(单位:厘米).(1)做这两个纸盒共用料多少平方厘米?(2)做大纸盒比小纸盒多用料多少平方厘米?解:(1)(2ab+2ac+2bc )+(6ab+6ac+8bc )=2ab+2ac+2bc+6ab+6ac+8bc )=8ab+8ac+10bc(2)(6ab+6ac+8bc )-(2ab+2ac+2bc )=6ab+6ac+8bc-2ab-2ac-2bc=4ab+4ac+6bc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例4.求x-2(x-y 2)+(-x+y 2)的值,其中x=-2,y=. 解:x-2(x-y 2)+(-x+y 2) =x-2x+y 2-x+y 2 =(-2-)x+(+)y 2 =-3x+y 2当x=-2,y=时 原式=-3×(-2)+()2=6+=6 巩固练习:课本第70页练习1、2、3题.作业布置:课本第71页至第72页第4,6,9题.板书设计:2.2 整式的加减课后反思121332132312133213122332131232231323234949。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整式的加减(第2课时)
2.2 整式的加减第 2课时教课目标:1、能运用运算律研究去括号法规,而且利用去括号法规将整式化2、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育学生观察、解析、归纳能力。
3、培育学生主动研究、合作交流的意识,慎重治学的学习态度。
教课重难点:要点:去括号法规,正确应用法规将整式化简难点:括号前方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简单产生错误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讲解新课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质问题中,常常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如何化简呢?此刻我们来看本章前言中的问题(3):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假如列车经过冻土地段要t 小时, ?那么它经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t - 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行程为100t 千米, ?非冻土地段的行程为120( t- 0.5)千米,所以,这段铁路全长为100t+120( t- 0.5)千米①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100t- 120( t- 0.5)千米②上边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思路点拨:教师指引,启示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利用分配律.学生练习、交流后,教师归纳: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100t+120 ( t- 0.5)=100t+120t+120(×- 0.5) =220t- 60100t-120( t- 0.5)=100t - 120t- 120 ×(- 0.5) =- 20t+60我们知道,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第一应先去括号.上边两式去括号部分变形分别为:+120( t- 0.5)=+120t - 60 ③-120( t- 0.5)=- 120+60④比较③、④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思路点拨:鼓舞学生经过观察,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去括号法规,而后教师板书(或用屏幕)展现:假如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本来的符号同样;假如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本来的符号相反.特别地, +(x- 3)与-( x-3)可以分别看作 1 与- 1 分别乘( x-3).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得:+(x- 3) =x- 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没有变号)-( x- 3)=- 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改变了符号)去括号规律要正确理解,去括号对付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别的,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二、模范学习课本例 4,思路点拨:讲解时,先让学生判断是哪一各种类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本来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为了防范错误,题(2)中- 3( a2- 2b),先把 3 乘到括号内,而后再去括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题目: 2.2 整式的加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交流方式,独立思考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课堂引入
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五、新授
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
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t-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
为100t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
100t+120(t-0.5)千米①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
100t-120(t-0.5)千米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0t+60 我们知道,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首先应先去括号.
上面两式去括号部分变形分别为:
+120(t-0.5)=+120t-60 ③
-120(t-0.5)=-120+60 ④
比较③、④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特别地,+(x-3)与-(x-3)可以分别看作1与-1分别乘(x-3).
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得:
+(x-3)=x-3 (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没有变号-(x-3)=-x+3 (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改变了符号)
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例1.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例2.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水流速度是a千米/时.(1)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
(2)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六、巩固练习:课本第68页练习1、2题.
计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 [5xy2]
七、课堂小结:去括号是代数式变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去括号时,特别是括号前面是“-”号时,括号连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规律可以简单记为“-”变“+”不变,要变全都变.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这个数字要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某些项.
八、作业布置:课本第71页习题2.2第2、3、5、8题.
九、板书设计:2.2 整式的加减(2)
(1)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十、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