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教案和练习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一、教学目标:1.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
2. 能够正确计算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质量比和反应的摩尔比。
二、教学内容: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反应物、物、反应条件。
2. 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3. 化学方程式计算:质量比、摩尔比。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
2. 练习法:学生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进行计算。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举例说明。
3. 练习:学生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进行计算,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五、作业布置:1. 练习书写和计算化学方程式。
2. 复习相关概念和知识点。
第二章:物质的性质与鉴别一、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鉴别方法。
2. 能够运用物质的性质进行鉴别实验。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 鉴别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
3. 鉴别实验:实际操作和观察。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物质的性质和鉴别方法。
2. 实验法:进行鉴别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性质和鉴别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物质的性质和鉴别方法,举例说明。
3. 实验:学生进行鉴别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五、作业布置:1. 复习物质的性质和鉴别方法。
2. 完成鉴别实验报告。
第三章: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反应一、教学目标:1.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实质。
2. 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
二、教学内容:1. 质量守恒定律:含义、实质、例外情况。
2. 化学反应:反应物、物、反应条件。
3.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计算反应物和物的质量比。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实质。
4.3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24)上册
(2)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
(3)锌与稀盐酸反应。
(4)碳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
(5)硫磺燃烧。
5. 请判断以下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并解释原因:
(1)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碳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次,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常常出现错误。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更多的练习机会,让学生们通过反复的练习来熟悉和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同时,我也会提供一些检查和修改错误的方法,帮助学生们自我纠正。
此外,我发现学生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时,积极性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如小组竞赛、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也会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
六、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化学方程式是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法,包括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它能够准确地表达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反应的条件和过程。
2.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组成,用箭头隔开。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加号隔开。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表示它们在反应中的摩尔比例。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并强化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科学素养方面,通过学习化学方程式,使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熟练编写化学方程式,包括物质的化学式、状态符号和反应条件。
3.能够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过程和产品生成。
4.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表示方法和编写规则。
教学难点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其相关概念。
教学准备1.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材。
2.实验室器材和化学品。
3.PPT或黑板、粉笔。
4.学生试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1.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化学方程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请学生回答:你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化学方程式?它们的作用是什么?2.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PPT或黑板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表示方法。
•化学式的表示及意义。
•反应条件的表示。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记忆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表示方法。
3.练习与讨论(20分钟)–给学生发放练习纸,让他们分组进行练习,并解答下列问题:•根据以下化学方程式,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和反应条件:1.H2 + O2 -> H2O2.Na2CO3 + HCl -> NaCl + H2O + CO2•请学生互相讨论自己的答案,并向其他组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
4.汇报与总结(10分钟)–让代表学生的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教师结合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强调正确的表达方式和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化学方程式的编写规则1.复习与引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讲过的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
–引入化学方程式的编写规则,包括物质的状态符号,以及平衡方程式的编写方式。
2.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PPT或黑板讲解化学方程式的编写规则,包括:•物质的状态符号:固体(S)、液体(L)、气体(G)、溶液(aq)的表示方法及其意义。
•平衡方程式的编写规则,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的确定。
初三化学教案: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初三化学教案: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一、知识点的引入在初三化学学习过程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不可或缺的,想要学好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必须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物质,就叫做反应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叫做生成物。
在式子中,我们用字母来表示物质,用符号“+”表示两个物质相加,用符号“→”表示两个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
例如:氢气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
$$\\ce{2H2(g) + O2(g) -> 2H2O(l)}$$其中,2H2(g)代表2分子氢气,O2(g)代表1分子氧气,2H2O(l)代表2分子水。
式子左边的2H2(g)和O2(g)是反应物,式子右边的2H2O(l)是生成物,符号→就表示反应过程。
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在实际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比例是有限制的,这个比例就是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某一种物质的浓度发生改变,会导致平衡常数K的变化。
在计算化学方程式时,为了保证方程式的平衡,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计算。
具体的计算规则如下:1.在方程式中,各种物质的状态应该写出来,如g代表气体,l代表液体,s代表固体,aq代表溶液。
2.在每个物质前面记载物质分子数目,即化学计量数。
3.要保证方程式左右两边的原子种类及数目相等。
4.化学方程式中,单向箭头“→”就表示产物生成的方向,而双向箭头表示平衡分布状态。
5.保留合理位数,避免截断误差对计算造成影响。
2.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1.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计算。
下面以制备氢气为例,来介绍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ce{Mg + 2HCl-> MgCl2 + H2}$$将方程式标准化,得到:$$\\ce{Mg(s) + 2HCl(aq)-> MgCl2(aq) + H2(g)}$$其中,Mg(s)表示镁,2HCl(aq)表示两分子盐酸溶液,MgCl2(aq)表示镁盐,H2(g)表示氢气。
《化学方程式》教案15篇
《化学方程式》教案15篇《化学方程式》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教学难点: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f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化学方程式的涵义(1)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2)氢气还原氧化铜引入新课:(情景设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可表示为:2KClO3==2KCl+3O2↑245 149 96若()g ()g 48g同理: C+ O2 == CO212 32 44若()g ()g 22g讲解:这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质量比是成正比例关系,因此,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讲授新课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例1:加热分解5.8克氯酸钾,可得到多少克的氧气?提问:怎样计算?(在引入的基础上学生回答)讲解:解题步骤:设、方、关、比、算、答设:设未知量方: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配平)关:找关系(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计量数的关系,然后再写出已知量与未知量质量关系,并写在化学式下面。
比:列出正确的比例式算:计算正确答案(保留小数点一位)答:说明:书写格式[解]:设:可得氧气的质量为x。
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y ………………(1)设2KClO3 == 2KCl+3O2↑…………(2)方245 149 96…………(3)关5.8g y x…………(4)比x=2.3g y=3.5g …………(5)算答:分解5.8克氯酸钾可得到氧气2.3克…………(6)答练习:若将[例题1]改为:实验室要制取2.3克的氧气。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精品教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精品教案教学目标-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掌握平衡化学方程式的编写方法- 能够解析和分析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消耗和生成关系-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规律- 平衡化学方程式的编写和分析教学准备- 课本《化学方程式》相关内容- 实验用具和化学药品- 示范化学方程式的实例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2. 基本概念: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3. 平衡化学方程式:介绍平衡化学方程式的编写和分析方法,提供示范实例进行讲解。
4. 实验探究: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编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5. 巩固训练:提供一定数量的练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方程式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并进行相关讨论。
7.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复的重要性。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以检验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评价- 课堂互动表现- 实验报告和讨论参与度- 练题完成情况-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更多化学相关的书籍和文章,拓宽知识面。
- 提供更复杂的化学方程式示例,挑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师生互动和实践性教学方法在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中非常重要。
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探究,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
化学方程式教案
化学方程式教案1.化学方程式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使学生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并掌握解题格式。
能力目标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培养学生认识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质和量是辨证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对初学者来说应严格按照课本中的五个步骤方法和书写格式来进行计算。
即①设未知量;②根据题意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③写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已知量和未知量;④列比例,求解;⑤答题。
这样做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这种题要求对化学计算题里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那就是依题意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如果化学方程式中某个物质的化学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平,尽管数学计算得很准确,也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可见正确书写并配平化学方程式是顺利解答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关键要素。
化学计算题是以化学知识为基础,数学为工具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它不仅要有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还应有扎实的数学功底。
解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什么,设未知量才不至于盲目。
第二是将题目中给出的化学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
依题意找出已知量。
然后按解题步骤进行。
同时要服心理上的不良因素,不要惧怕化学计算,要相信自己。
基础不好的同学要先做些简单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逐渐体会将数学的计算方法与化学知识有机结合的过程。
然后再做较难的题目。
基础好的同学应具有解一定难度题目的能力。
在初中阶段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题,较易的题目是运用数学的列比例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即设一个未知量,一个等式关系。
中等偏难的题,往往要用到解二元一次方程,解三元一次方程的知识。
计算过程难度并未增加多少,只是步骤多,稍微麻烦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2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2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课题课题2 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共2课时)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学习目标】1.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2.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
3.初步学会用“观察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评价任务】1.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完成任务1。
2.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完成任务2。
3.能用观察法配平一些化学方程式,完成任务3。
【学习内容】这节课通过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导入,分析化学变化是分子分裂、原子重组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让学生用符号表示出微粒的数目,并写出文字表达式,引导学生分析并比较水通电的化学方程式的优点,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这种导入方法源于学生已有的质量守恒、元素符号、化学式等知识的掌握。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结合教材,考虑到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如化学式写错、没配平、未标条件、箭头使用不当或遗漏等)。
本节课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线,通过想一想,议一议,练一练,试一试,比一比,并结合使用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及归纳总结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只起引路的作用,重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在练习中学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知道了一些化学反应和它们的符号表达式,结合刚学习的质量守恒定律,已经完全具备了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
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讲解,学生学习的难度可以说不大。
但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却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有的学生把它当做第二外语,感到头疼,有的甚至因此掉队。
主要原因在于元素符号、化学式、元素化合物知识欠缺,在书写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还没有过关的情况下,又开始学习化学方程式。
因此在学习化学方程式时,要循序渐进,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深入,加强训练,逐步熟练。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 课题2《化学方程式》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课题2《化学方程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化学方程式》这个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2的内容,主要包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等。
从教材知识体系上看,它是元素符号、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并与元素符号、化学式构成了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三个重要的化学用语。
它是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计算的中介,是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也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和保证,更是解决化学问题的有力武器。
二、学情分析在前面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分子、原子、化学式、化合价、质量守恒定律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学会了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
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支撑下,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质量、原子数目、原子种类都不变。
学生掌握的这些知识都为本课顺利书写化学方程式奠定了基础。
三、设计思路初中学生在接触化学方程式时,往往表现出既好奇又困惑的复杂情绪。
他们对化学反应充满兴趣,但面对复杂的化学式和配平过程时,容易感到挫败。
部分学生可能因基础知识不扎实,难以快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因缺乏逻辑思维训练,难以准确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此外,学生在化学计算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计算能力较强,能迅速完成配平任务,而部分学生则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学生能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方法。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常见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理解其含义和读法。
科学思维:理解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本质。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初步学习实验现象的观察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能用适当的文字及有关化学用语表达相应信息;五、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方法六、教学难点理解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本质。
初三化学方程式教案
初三化学方程式教案教案标题:初三化学方程式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
2. 掌握平衡化学方程式的编写和平衡方法。
3. 能够解读和分析化学方程式,理解反应类型和化学变化过程。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
2. 平衡化学方程式的编写和平衡方法。
教学难点:1. 平衡化学方程式的编写和平衡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验室设备和化学试剂。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化学实验报告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作用,与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现象。
2. 提问:你知道化学方程式的组成要素是什么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组成要素:反应物、生成物、化学符号和化学式。
2. 介绍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常用符号。
3. 讲解平衡化学方程式的编写原则和平衡方法。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如铁与硫的反应,观察反应现象。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编写化学方程式。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结果编写化学方程式。
2. 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纠正错误,并给出正确答案。
五、拓展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给定的化学方程式,理解反应类型和化学变化过程。
2. 提问:如何通过化学方程式预测反应产物?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
2. 学生反思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和存在的问题。
教学延伸: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编写化学方程式,并解答相关问题。
2.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实验设计,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2. 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课后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和化学试剂。
2. 教材、练习题和课后作业。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教案、教学设计
-组织分层练习,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得到提升。
3.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下方法:
-问题导向教学: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本质。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和讨论,自主发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规律。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化学方程式的学习难点进行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方法。
4.预习作业:
-布置下一课时的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下一章节的内容,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鼓励学生预习时提出问题,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5.反思与总结:
-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化学方程式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2.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3.通过学习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反应有初步的认识,但在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难度。此时,他们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化学方程式的学习需要更多的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此外,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仍需引导他们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学情:
3.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巩固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应用。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教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本单元概述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对于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具体学习了氧气、水等化学反应,但在前三个单元中,用文字表达式来表示化学反应存在许多问题如:①表示起来不方便;②无法表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③无法反映出各物质间量的关系。
这就使得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而第四单元中元素符号、化学式的学习,又为学习本单元做好了准备使学生对于本单元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
在本单元中对化学的学习将会由生成何种物质转向生成多少物质,也就是由质的方面转向量的方面。
本单元分为三个课题,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宏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做了理论上的准备,并简单介绍了什么叫化学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为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奠定了基础。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讲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步骤、配平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中心内容。
课题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也是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应用。
三个课题承前启后,紧密联系,从第一课题学生对化学反应的探究活动开始,到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再把此定律运用于化学反应中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定量计算,每一课题都为下一课题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课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指出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②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认识化学方程式配平的科学方法,能利用化学方程式中包含的质量关系进行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内容与教学思路分析通过对前面四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化学变化中物质所发生的变化,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例如,前几个单元中与氧气、氢气有关的化学反应,如果用文字表示这些化学反应非常不方便,而我们在前几个单元中所学习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又为我们学习化学方程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初三化学方程式教案5篇
初三化学方程式教案5篇初三化学方程式教案5篇写教案不能千篇1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慧才智和制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方程式教案5篇,盼望对大家能有所关心!初三化学方程式教案1教材内容分析化学方程式是学校化学启蒙教育阶段应当把握的化学用语之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很多的教学实践告知我们,本课题的学习往往会成为学校同学学习化学的分化点。
为此,本课题的学习是学校化学用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教材首先强调了化学方程式书写应当遵守的两个主要原则,并配以形象生动的插图,揭示了化学方程式配平的基本目的是使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相等,从而体现了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接着教材通过范例展现,介绍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详细步骤,让同学通过仿照范例学习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与方法。
同学状况分析对于化学方程式这一重要的化学用语,为数不少的同学把它当成当成其次门外语,导致本课题的学习成为同学学习化学的主要分化点。
究其缘由,主要有以下几点:1.前期学问预备不足,技能训练不够。
本课题的学习有赖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合价的学习。
但同学在此之前的元素符号的识记和化学式的书写并不都全部娴熟过关,导致影响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学习。
因此,必需在课前巩固同学对于元素符号、化合价的识记和对于化学式的读写训练。
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学习的一大难点。
正确且娴熟地书写化学方程式不行能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需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在本课题的后续学习中不断加强训练。
为此,在本节课中不宜消失配平难度过大的化学方程式,而应当通过适度训练引导同学运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简洁化学方程式即可。
教学目标分析1.学问与技能目标:①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①能真正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 ①能正确书写简洁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在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练习过程中把握化学方程式的常用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①通过沟通争论,归纳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让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做任何事情都必需敬重客观事实,在学习中体会学习的乐趣、胜利的喜悦,体会化学用语的便利和有用;①使同学体会到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性。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教案和练习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知识点一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反应物反应现象解释红磷在锥形瓶中燃烧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迅速膨胀,冷却后气球变瘪,反应前后天平平衡装置封闭,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质量不变铁釘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溶液颜色变浅,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持续,反应前后天平平衡装置敞口,但是与空气中成分不发生反应,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质量不变盐酸与碳酸钠粉末产生大量气泡,反应后质量小于反应前的质量装置敞口,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扩散到空气中,没有称量镁和氧气反应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白色固体,反应后质量大于反应前质量装置敞口,反应前氧气的质量未称量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额总质量不变误区:理解物质质量守恒定律不能仅看实验的表面现象,特别是产物中有气体产生或反应物中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在称量产物或反应物的质量时往往漏掉气体的质量。
知识点二、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综合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松鹤(2)说明:A.“参与化学反应的”,所给予的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应,如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水不反应。
另一方面,若反应物有剩余,剩余的物质也没有参加反应,所以必须参加反应B.“各物质”指所以的物质,特别是气体、沉淀等C.“质量总和”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在审题时一定要注意密度体积的换算误区:1.化学反应前后的体积不一定相等,质量守恒定律仅指的是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而体积不一定不变2、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破坏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的个数在反应前后是不变的,而分子的个数可能发生改变知识点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不论物质分子经过怎样的变化,但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各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得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以水的电解为例:可得到如下规律:原子的种类原子的种类不变的量原子的数目物质的总质量原子的质量一定变的量: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可能变得量:分子的个数即在化学变化中有二变,六不变对比理解:宏观微观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六不变元素质量原子数目物质的总质量原子质量改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知识点四化学方程式1、概念:用化学式边数化学反应的式子2、意义:以为例质的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初三化学方程式教案
初三化学方程式教案初三化学方程式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理解化学方程式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2、能力目标: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格式,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思想教育: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学会科学地利用资源。
教学重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情况分析:通过前一节的学习,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有了一定的了解。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关键,教师应紧紧结合化学方程式意义,引导学生对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通过分析题意,理清解题思路,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计算问题的能力;通过解题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简明地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1、探究法:通过对问题的合理设计,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探究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格式。
2、边讲边练法:通过边讲边练,及时反馈信息,达到师生互动,争取在课堂40分钟解决本节课大部分问题。
教学辅助设备:小黑板、学生课堂练习资料。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提问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说明。
请书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并指明该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
过渡: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量的意义,我们可以在已知化学方程式中某物质的质量的情况下,计算别的物质的质量。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现在用学过的知识试着去解决下面的问题。
例题1:用足量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取铜,如果得到128Kg的铜,至少需要多少氧化铜?(同时需要多少克氢气?)让学生自己试着去解决该问题,教师作适当引导。
并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算。
引导提问:你们是以什么样的思路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呢?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会儿,然后让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 化学方程式复习教案【精编】
知识点1:化学方程式1. 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2. 意义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1. 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 反应条件B. 反应物的物质类别C. 反应速率D. 各物质的质量比 2. 下列关于2CO +O 2=====点燃2CO 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 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5∶4C. 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D. 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 3. (2019青岛)下图是某些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用和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
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图示反应关系的是( )点燃A. 2CO +O 2=====点燃2CO 2 B. N 2+3H 2=====催化剂高温、高压 2NH 3 C. C +O 2=====点燃 CO 2 D. 2Mg +O 2=====点燃2MgO知识点2:书写原则 1.书写原则:2.方程式的配平(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3)方法:最小公倍数法1.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 过氧化氢分解:2H 2O 2=====MnO 2 2H 2↑+O 2↑B. 铁丝燃烧:4Fe +3O 2=====点燃2Fe 2O 3 C. 镁条燃烧:Mg +O 2=====点燃MgO 2 D. 高锰酸钾分解:2KMnO 4=====△K 2MnO 4+MnO 2+O 2↑ 2. 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 Mg +O 2=====点燃MgO B. 4Fe +3O 2=====点燃2Fe 2O 3 C. 2KMnO 4=== K 2MnO 4+MnO 2+O 2↑ D. CO 2+Ca(OH)2=== CaCO 3↓+H 2O3.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知识点一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
反应物反应现象解释
红磷在锥形瓶中燃烧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迅速膨
胀,冷却后气球变瘪,反应前后天平
平衡
装置封闭,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质量
不变
铁釘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溶液颜色变浅,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
持续,反应前后天平平衡
装置敞口,但是与空气中成分不发
生反应,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质量不
变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产生大量气泡,反应后质量小于反应
前的质量
装置敞口,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
体扩散到空气中,没有称量
镁和氧气反应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白色固体,反
应后质量大于反应前质量装置敞口,反应前氧气的质量未称量
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额总质量不变
误区:理解物质质量守恒定律不能仅看实验的表面现象,特别是产物中有气体产生或反应物中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在称量产物或反应物的质量时往往漏掉气体的质量。
知识点二、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综合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松鹤
(2)说明:
A.“参与化学反应的”,所给予的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应,如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水不反应。
另一方面,若反应物有剩余,剩余的物质也没有参加反应,所以必须参加反应
B.“各物质”指所以的物质,特别是气体、沉淀等
C.“质量总和”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在审题时一定要注意密度体积的换算
误区:1.化学反应前后的体积不一定相等,质量守恒定律仅指的是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而体积不一定不变
2、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破坏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的个数在反应前后是不变的,而分子的个数可能发生改变
知识点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在化学反应中,不论物质分子经过怎样的变化,但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各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得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以水的电解为例:
可得到如下规律:
原子的种类原子的种类
不变的量原子的数目物质的总质量
原子的质量
一定变的量: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可能变得量:分子的个数
即在化学变化中有二变,六不变
对比理解:宏观微观
元素种类原子种类
六不变元素质量原子数目
物质的总质量原子质量
改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
知识点四化学方程式
1、概念:用化学式边数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以为例
质的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即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量的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各微粒的个数比。
即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12 32 44
表示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误区:化学式中的加号表示与和跟的意思,不能读成加上;等号读成生成不能读成等于
拓展:求质量比的实质是求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其化学式钱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特别是化学方程式所反映的各物质的质量关系,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前提。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①根据反应的事实(该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气体),在式子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在式子的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用配系数的方法,使左、右两边同一元素原子的个数相等(即配平),然后将短线段改为等号
③在等号或箭号上、下方注明反应条件,如点燃、通电、高温、加热(用“△”号表示)、催化剂等,同时,标明生成物中的气体或沉淀产物的状态。
生成物是气体的在其化学式的右边加上“↑”号(反应物中如有气体,则气态生成物不再标“↑”符号);产物是沉淀的加“↓”号。
误区:
①、高温与加热不同,加热可以用△用表示,但是高温一定要文字注明
②、当反应物中有气体时,生成物中有气体,不要标注↑
如
3.配平的方法:
(1)观察法:
①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出有关各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②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2)最小公倍数法:
①配平时找出方程式两边各出现一次,且原子数相差较大的元素,找出其最小公倍数;
②进一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特别注意:
①只能在化学式前配上化学计量数,不能改动化学黑丝右下角表示原子团或原子个数的小数字或添加小数字
②配平后的化学计量数应该是最简整数比。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识点一、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可以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计算方法为:个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化学计量数的比值。
例如:
相对分子质量1*2*2 16*2 (1*2+16)*2
各物质的质量比:4 : 32 : 36
知识点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格式
解题思路
列反应方程式
根据方程式找到已知量和未知量的质量关系
列比例式求解
解题格式:设、写、找、列、答、检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常见方法与题型
(1)关系式法:首先要写出各步反应纺成黑丝,进而找出有关物质的关系式。
将13g锌粒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放出的氢气能跟多少克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放出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差量法:差量法是利用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差简历解题关系式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将过程中某始态量和终态量之差跟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相应量裂成比例式,然后求解
例题:将H2通入盛有20gCuO试管中,加热反映,过一会停止加热,冷却后,得残余固体质量为19.2g,求生成Cu质量?
守恒法:
(2)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氧64%,将混合气体5g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再将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多少克?
(碳元素前后守恒)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