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溶液第一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溶液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教案
教育个性化辅导教案
第 次课
学生姓名教师科目化 学年级初三
上课时间上课时段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理解酸碱盐的概念,并清楚酸的通性。
重难点
教学内容
1、溶解度的概念。2、溶解度的曲线。3、配置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个体重难点
考点考试要求
智力/非智力性因素培养
教学纲要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浓盐酸
浓硫酸
颜色、状态
“纯净”:无色液体
二、教师评定
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
○好○较好○一般○差
2、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
○好○较好○一般○差
作业
布置
教师
留言
教师签字:
家长
意见
家长签字:
日期:年月日
教学主任:
日期:年月日
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特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挥发性(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
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腐蚀性
用途
①金属除锈②制造药物
③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①金属除锈②浓硫酸作干燥剂
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溶液初中化学教案

溶液初中化学教案

溶液初中化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溶解的概念和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2. 掌握溶解度的单位和表示方法;
3. 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1. 溶解的概念和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 溶解度的概念和单位的理解;
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分。

四、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烧杯、搅拌棒、称量杯等;
2. 实验试剂:蔗糖、盐等;
3. 实验操作流程。

五、教学步骤:
1. 引入:介绍溶液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溶解的基本过程;
2.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3. 实验结果分析: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溶解度的单位和表示方法;
4. 深入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特点,加深理解;
5. 实践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不同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6. 总结与应用: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提出相关问题进行拓展学习。

六、课堂练习:
1. 什么是溶解度?
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什么区别?
3. 溶解度的单位是什么?
4. 举例说明溶解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七、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掌握了溶解度的单位和表示方法,认识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特点。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对溶液的理解,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溶液的定义、组成及性质,溶液的制备方法,溶液的浓度计算,以及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溶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溶液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对溶液制备方法和浓度计算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讲解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溶液制备方法和浓度计算,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组成、性质及制备方法。

2.学会计算溶液的浓度,能运用溶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溶液的概念及性质2.溶液的制备方法3.溶液浓度的计算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

3.利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溶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量筒、滴定管等。

2.实验试剂:水、酒精、盐、糖等。

3.教学课件:溶液的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

4.教学参考资料:溶液的制备方法、浓度计算实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溶液的日常生活图片,如饮料、药剂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什么状态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引出溶液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溶液的定义、组成及性质,通过PPT展示相关知识点,让学生了解溶液的基本特征。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制备不同浓度的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从而加深对溶液性质的理解。

初中化学实验溶液现象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溶液现象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溶液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通过对溶液现象的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 溶液的制备方法:溶解、稀释、混合等。

3. 溶液的性质:均一性、稳定性、透明度等。

4. 溶液现象的探究:通过实验观察溶液的颜色、气味、味道等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制备方法、性质以及溶液现象的探究。

2. 教学难点:溶液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管、量筒、搅拌棒等。

2. 实验试剂:蔗糖、盐、醋、硫酸铜溶液等。

3.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溶液的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溶液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溶液的制备方法:讲解溶解、稀释、混合等制备方法,并示例操作。

3. 讲解溶液的性质:讲解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透明度等性质。

4. 进行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溶液的颜色、气味、味道等现象。

5.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溶液现象产生的原因。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溶液的概念、制备方法、性质以及溶液现象的探究,并提出拓展性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溶液现象,使学生了解了溶液的概念、制备方法和性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初中化学导入溶液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导入溶液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导入溶液教案设计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溶液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溶液的概念、特性,以及溶解度和浓度的计算方法。

一、导入环节
1. 引入话题:让同学们观察一些材料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讨论观察到的现象。

2. 提问引导:请同学们思考溶解是什么现象?为什么有的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有的物质
不能溶解?
二、知识讲解
1. 溶液的概念: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同学们介绍溶液的概念及分类。

2. 溶液的特性:讲解溶液的透明度、颜色、导电性等特性。

3. 溶解度和浓度:讲解溶解度和浓度的定义,以及如何计算。

三、实验展示
1. 实验材料准备:准备盐、糖等常见物质,以及水、酒精等溶剂。

2. 实验过程展示:进行溶解实验,让同学们观察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并记
录实验结果。

3. 实验结果讨论:让同学们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规律。

四、知识巩固
1. 课堂练习:设计几道涉及溶液概念、特性、溶解度和浓度计算的题目,让同学们巩固所
学知识。

2. 小组讨论: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制备不同浓度的溶液,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五、课堂总结与反思
1. 总结回顾:通过课堂讲解、实验展示和知识巩固,总结溶液的概念、特性、溶解度和浓
度计算方法。

2. 反思提问: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海水中盐浓度比淡水高?如何用实验验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溶液的概念、特性和相关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
大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应用。

【设计人:XX 老师】。

初中化学溶液完整版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完整版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完整版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溶质、溶剂和溶解度的概念。

3.能够根据已知溶质和溶剂的物质量和溶解度计算溶液的浓度。

教学重难点:1.掌握溶质、溶剂和溶解度的概念。

2.能够灵活运用溶质和溶剂的物质量和溶解度计算溶液的浓度。

教学准备:1.教材《化学溶液》2.多媒体教学设备3.实验器材:烧杯、磁力搅拌器、试管、玻璃棒、量筒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溶液的相关实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带入本节课的话题。

二、概念讲解1.溶液的定义和分类讲解溶液的定义及分类,引导学生理解溶质、溶剂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2.溶质、溶剂和溶解度的概念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溶质、溶剂和溶解度的概念,强调溶液中组成部分的重要性。

三、案例分析1.根据已知溶质和溶剂的物质量计算溶液的浓度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溶质和溶剂的物质量和溶解度计算溶液的浓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实验操作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相应的溶液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体验,加深对溶液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回顾,强调溶质、溶剂和溶解度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

五、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带着问题明确的思路回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视频引入、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感悟溶液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但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确保教学效果的实现。

初中化学教案溶液

初中化学教案溶液

初中化学教案溶液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溶液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溶液的分类。

3. 能够正确描述溶质、溶剂和溶解度的关系。

4. 了解如何制备溶液和测定溶液浓度。

二、教学重点:
1. 溶液的概念和特点。

2. 溶液的分类。

3. 溶质、溶剂和溶解度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 溶质、溶剂和溶解度的关系理解。

2. 制备溶液和测定溶液浓度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1. 实验仪器:容量瓶、三角瓶、玻璃棒等。

2. 实验物质:NaCl、CuSO4等。

3. 课前准备:制作溶液并做好溶液浓度检测。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学习:简要讲解溶液的概念和特点。

2. 学习内容:
a. 溶液的分类: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稀释溶液等。

b. 溶质、溶剂和溶解度的关系:明确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过程。

c. 制备溶液和测定溶液浓度:介绍溶质与溶剂的比例关系。

3. 实验操作:
a. 制备NaCl饱和溶液并用三角瓶测量浓度。

b. 制备CuSO4过饱和溶液并观察晶体生成情况。

4.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强化理解。

六、课后作业:
1. 撰写制备溶液的实验报告。

2. 记录观察对比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的特点。

3. 准备下节课的参与讨论和提问。

七、教学反馈:
1. 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2. 根据学生实验结果讨论分析。

八、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溶液的应用领域。

2. 引导学生拓展对溶液的理解和探索。

初中化学_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案1.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溶液体积溶质体积 + 溶剂体积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2.溶液的特征: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1)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吗?(2)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提出问题: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问刚才的生活中的溶液的溶质是什么?是不是所有的溶液的溶剂都是水吗?还有其他的溶剂吗?请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

那么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下面进行实验说明。

科学探究二1.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分别加入1~2小粒碘或高锰酸钾,振荡,观察现象。

2.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汽油,分别加入1~2小粒碘或高锰酸钾,振荡,观察现象。

布置1-4小组完成实验1,5-8小组完成实验2,完成之后汇报现象得到结论:1.水不能溶解所有的物质2.汽油等物质也可以作溶剂3.溶液的形成既取决于溶质的性质讨论、小组汇报,组组之间互相补充、互相订正。

回答问题找到共性:都是水自己或者小组找到例子说明按照步骤规范的完成实验,小组内分工合作,记录实验现象,做好汇报准备汇报小组现象,组组之间对照通过现象得到结论,理解溶液的形成不仅理清概念把握问题的关键按照一定的思路引导学生思考,该环节通过实际生活的例子思考、讨论达到思想的碰撞,激发新思维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领略知识形成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提出问题】溶质与溶剂的混合过程跟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的混合是一样的吗?活动与探究三: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布置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小组汇报、老师启发指导、最后汇整成实验方案:1.把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测量水的温度2.取适量的物质到水中,用玻璃棒搅拌,形成溶液。

3.测量溶液的温度,对比温度的变化。

结合学生的汇报出示实验现象和结论【讲解】放热和吸热的原因(ppt打出)1.扩散过程=水合过程:吸热=放热温度变化不明显。

典例:氯化钠2.扩散过程>水合过程:吸热>放热温度降低。

自学初中化学溶液教案

自学初中化学溶液教案

自学初中化学溶液教案
时间:2节课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解和溶解度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描述溶液的形成过程。

教学内容:
1. 溶液的定义和分类
2. 溶解和溶解度的概念
3. 溶质、溶剂和溶液的关系
4.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5. 化学方程式中的溶液表示法
教学活动:
第一节课:
1. 简单介绍溶液的概念和分类,让学生明白溶解是物质的一种形态变化。

2. 通过实验展示不同溶解度的物质在水中的表现,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3. 讨论溶质、溶剂和溶液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式描述溶质和溶剂的比例关系。

第二节课:
4. 以饱和溶液的实验为例,讨论影响溶解度的因素,让学生了解温度、压力等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

5. 引导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来描述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过程,让他们理解溶解是一种化学反应。

评估:
1. 提问学生溶解和溶解度的概念,看他们是否能清晰地表达。

2. 让学生解释化学方程式中溶质和溶剂的表示方法,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这一知识点。

延伸活动:
1. 实验溶解度和溶解过程,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溶液概念的理解。

2. 让学生找到生活中常见的溶液现象,分析其中的化学原理。

初中化学溶液配置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配置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配置讲解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掌握溶液的配置方法。

3. 能够运用溶液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溶液的配置方法。

教学难点:
1. 溶液的配置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
1. 课件。

2. 实验用品:烧杯、量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提问: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二、讲解溶液的配置方法(15分钟)
1. 讲解溶液的配置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2. 举例说明溶液的配置方法。

三、实验操作演示(15分钟)
1. 演示如何使用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等实验用品。

2. 演示如何进行溶液的配置。

四、学生实验操作练习(15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练习溶液的配置。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1. 总结溶液的配置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提问: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溶液配置的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了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掌握了溶液的配置方法。

在实验操作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溶液的配置,并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解决。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溶液配置的计算步骤中出现错误,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初中化学导入溶液教案

初中化学导入溶液教案

初中化学导入溶液教案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溶液教学目标:1. 了解溶液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概念;3. 能够区分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稀释溶液;4. 能够运用化学符号表示溶液的成分。

教学重点:1. 溶液的定义和分类;2.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教学难点:1. 区分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稀释溶液的特点;2. 运用化学符号表示溶液的成分。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玻璃烧杯、热水,溶质溶剂等;2. 实验药品:食盐、水等;3. 图片或实物: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稀释溶液的示意图;4. 课件或教科书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让学生观察实验器材和药品,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实验中会遇到什么问题;2. 导入问题:当我们将固体食盐溶解在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这个现象应该用什么概念来描述?二、讲解(15分钟)1. 溶液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的物质;- 分类:根据溶质的溶解程度可以分为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稀释溶液。

2.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通常是少量的;- 溶剂:用来溶解溶质的物质,通常是大量的。

三、实验演示(10分钟)1. 展示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稀释溶液的实验现象;2.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不同类型溶液的特点。

四、总结(5分钟)1. 总结溶液的定义、性质和分类;2. 引导学生思考溶液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性及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化学符号表示饱和溶液的成分;2. 提醒学生复习溶液的相关知识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导入,学生初步了解溶液的概念和性质,对不同类型的溶液有了初步认识。

在实验演示环节,学生能够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溶液分类的理解。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验案例,拓展学生对溶液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溶液教案初中化学

溶液教案初中化学

溶液教案初中化学授课对象:初中生教学目标:1. 了解溶液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不同溶解度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规律。

3. 知道如何对溶解过程进行计算和分析。

教学内容:1. 溶液的概念和分类。

2. 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 溶解度计算。

4. 溶解过程的热现象。

教学重点:1. 溶液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溶解度的计算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溶解度的计算。

2. 溶解过程的热现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教材和实验器材。

2. 合适的示范实验。

3. 学生准备好笔记和课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验展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溶解的概念。

2. 概念讲解:介绍溶液的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溶解度和溶解过程的基本知识。

3. 计算练习:通过实际计算练习,让学生掌握溶解度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4. 实验操作:进行相关实验,观察溶解过程的热现象,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5. 总结归纳:学生通过实验和计算练习,总结溶液的特点和规律,确保学生对溶液概念的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溶液知识的掌握,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探究不同溶液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结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深入了解了溶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高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化学溶液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特点和组成。

2. 学会使用溶液的浓度、溶质质量分数等基本术语。

3. 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了解溶液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重点:1. 溶液的概念和特点。

2. 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教学难点:1.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2. 溶液的浓度计算。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量筒、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水、盐、糖、酸碱指示剂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实例,如饮料、药剂等,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分享对溶液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溶液的定义和特点。

二、探究溶液的制备方法(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不同溶质(如盐、糖)和溶剂(如水)进行溶解实验。

2. 学生观察并记录溶解过程中的现象,如溶解速度、溶液的颜色、味道等。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溶液的制备方法和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三、溶液的性质(15分钟)1.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溶液的透明度、导电性、酸碱性等性质。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溶液的性质,并解释其原因。

四、溶液的浓度计算(15分钟)1. 学生学习溶液的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进行实验,使用滴定管等工具测定溶液的浓度。

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浓度计算的方法,并进行相关练习。

五、应用与拓展(10分钟)1.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了解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制药、洗涤剂等。

2. 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探讨溶液在环境污染、医药等领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溶液的概念、制备方法、性质和应用。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溶液与其他混合物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二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一课时教案

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二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一课时教案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能识别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3)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

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探究的快乐,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体会交流与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3)体会“化学从生活中来,化学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教学重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

2. 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1.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

2.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归纳总结→联系实际→激起兴趣。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多媒体课件;酒精,水,玻璃管,橡皮塞学生用具:探究手册;试管,烧杯,药匙,玻璃棒,蔗糖,碘,高锰酸钾,酒精【教学过程】引入:非常高兴和同学们一起学习。

万州人杰地灵,瀑布彩虹舞山涧,水秀陶醉四海宾。

有幸观赏到万州大瀑布的彩虹美景,老师特制了一款化学彩虹。

红橙黄绿蓝靛紫,这款独特彩虹的奥秘在哪里呢?这还需从一杯糖水的配制开始。

环节一、溶液概念的形成【过渡】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配制糖水。

1、演示实验【投影】活动一:蔗糖溶于水【边操作边讲解,在投影仪上做实验】取半匙蔗糖于烧杯中,加入约50ml水,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大家观察大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交流】请一组同学说说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其他同学补充。

【生】蔗糖在水中消失了。

(蔗糖溶解了)【结论】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了糖水。

2、从微观角度:蔗糖消失的微观解释【提问】蔗糖消失了,固体到哪里去了?你能从物质微观的角度解释吗吗?【生】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过渡】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我们通过模拟的动画视频来认识这一微观过程。

【播放视频】先说明: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优质课.doc

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优质课.doc

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优质课溶液浓度教学设计优质课初中溶液的浓度教案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溶液的浓度第一课时篇一: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一、基本信息二、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三、教与学的过程设计123 四、板书设计五、导学案: 4 5 篇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公开课教案【引入】物质的量是化学上的重要物理量,是把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的桥梁。

学习配制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对于学习化学和今后的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样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呢?配置过程中又需要哪些仪器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以配置配制100mL0.50mol/L氯化钠溶液为例。

实验原理是C=n/V=m/MV 一、实验仪器P16 烧杯、容量瓶、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药匙、、托盘天平[引入]我们用什么来量取氯化钠呢?[生答]托盘天平托盘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①使用前应先调整天平的零点②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称量纸,易潮解、易腐蚀的药品,需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③称量时遵循左物右码④用镊子夹取砝码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托盘天平的精确度0.1g。

⑤称量完毕,应将砝码回盒,游码归零[讲述]所需溶质的质量有了,那么,所需水的量呢?我们能否算出它的质量或体积呢?显然,我们根据题中条件,无法算出水的量。

我们不能通过用一定量的水和NaCl混合来配出所需的NaClub溶液呢?那么,是不是就没有办法了呢?【展示】100mL 容量瓶。

这种仪器可以帮助我们达到目的。

讲述: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容量瓶:梨形、平底、细颈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容量瓶的使用1、容量瓶的体积固定,规格(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

2、使用前须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

3、容量瓶上标有温度(20℃)、容积、刻度线4、容量瓶不能用于溶解、稀释和储存溶液5、精确度0.01 容量瓶是准确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其容积是在20℃时标定的,而绝大多数物质溶解时都会伴着吸热或放热过程的发生,引起温度的升降,从而影响到溶液的体积,使所配制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准确。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溶液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溶液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溶液第一章:溶液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

2. 能够区分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3. 了解溶液的组成和表示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2. 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3. 溶液的表示方法:百分浓度、摩尔浓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溶液的本质特征、溶液的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进行教学。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概念。

2. 讲解溶液的定义和本质特征:结合PPT课件,讲解溶液的定义和本质特征。

3. 讲解溶液的表示方法:讲解百分浓度、摩尔浓度的表示方法。

4. 区分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通过实例和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区分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溶液的概念、本质特征和表示方法。

第二章:溶液的制备与稀释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

2. 能够进行溶液的稀释操作。

3. 了解溶液的配制原则。

二、教学内容:1. 溶液的制备方法:直接溶解、间接溶解、混合溶解。

2. 溶液的稀释:稀释公式、稀释操作方法。

3. 溶液的配制原则:均匀性、稳定性、安全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的制备方法、溶液的稀释操作、溶液的配制原则。

2. 教学难点:溶液的稀释公式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实验法、讲授法、提问法进行教学。

2. 使用实验室仪器、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制备方法。

2. 讲解溶液的制备方法:结合实验,讲解直接溶解、间接溶解、混合溶解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溶液第一课时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化学教案:第九章溶液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重点和难点:
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实验准备: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不超过4人。

每组准备器材:烧杯2个(各装20 mL水)、玻璃棒1根、5 g NaCl(预先称好)、5 g KNO3 4包(预先称好)、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火柴、量筒、胶头滴管。

CAI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了解“饱和溶液涵义”为中心目标,以活动与探究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围绕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两个要素”大胆取舍,进行了有个性、有创意的快乐探究之旅。

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素材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活动提供了许多机会和空间,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自我的舞台,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

另外教师有意制造错误,让学生产生顿悟,设计巧妙。

教师设置问题群、应用多媒体动画、分步突破难点,使环节紧扣、层层递进,师、生及教材编写者思维同步,形成共鸣,高潮迭起,延展了“涵义”──结晶现象,很好演绎了“组织者”“参与者”“首席”的角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