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八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整体教学设计人教版

八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整体教学设计人教版
(4)教学互动平台:教师利用教学互动平台,进行在线问答、讨论等活动,方便学生及时提问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主动性。
(5)实物模型:教师使用实物模型,如地图、图片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中的自然景象和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自然景象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课文中的自然景象,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软件:教师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语法知识的教学,通过互动游戏、练习题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网络资源:教师引入相关的网络资源,如自然景观的视频、音频等,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详细介绍课文中的自然景象描写,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生字词学习(10分钟)
目标: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过程:
列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自读并解释其意思。
让学生进行生字词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语法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课堂中,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生字词、语法知识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实践法: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安排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口语交际等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②采用色彩丰富的粉笔,让板书更具艺术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③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或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目录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3)一、单元目标 (3)二、单元任务 (3)三、单元教学指导 (4)第1课消息二则 (6)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 (6)第2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8)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 (11)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 (13)第4课一着惊海天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电子备课教案 (16)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第一个活动探究单元,单元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要的基本材料,包括课文、注释、旁批、补白和技巧点拨;另一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各项学习活动的要求,包括“活动任务单”和任务说明。

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依托基本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展开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本单元共选入六篇新闻作品,综合考虑新闻体裁和国别,编为四课。

它们都是典范的新闻作品,都秉持“用事实说话”的原则,不仅能够体现消息、新闻特写和通讯在结构、写法、语言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而且自身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和鲜明的风格特征。

这些新闻作品的内容涵盖了军事、经济、文化、体育等多个领域,体现出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广泛。

从整体写法的角度来看,教材所选的新闻作品所采用的多为经典写法,这样有助于学生把握不同新闻体裁的一般特点。

除了课文,旁批、补白和技巧点拨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资料,学生可以利用它们自学课文,学习有关常见新闻体裁的知识、消息的结构特点和写法等。

本单元课文的旁批主要有三种功能:介绍新闻基础知识,提示学生注意课文的重要内容和写法特点,提醒学生思考课文作者的主观倾向与表达意图。

补白以对比的方式说明新闻特写的特点,既是知识介绍,也是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提示。

技巧点拨突出消息这一学习重点,集中介绍其常见结构、各部分的写作要求和总体的语言特点。

桂林山水教案(15篇)

桂林山水教案(15篇)

桂林山水教案(15篇)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

播放配乐多媒体课件或出示挂图,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3.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二、自读交流,感悟语言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感受,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投影或录像中漓江的水;或者用多媒体课件,先后配乐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

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3)齐读课文,提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1)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或录像,同时配乐教师范读;或用多媒体课件,先后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

(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结合赛前提建议、赛后评议,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

(3)指名配乐朗读。

5.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师由“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导读课文。

或者多媒体课件展示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画,同时出现文字。

(1)引导学生质疑。

(2)引导朗读、感悟、解疑。

重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质疑,拓展延伸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

2.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内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3.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处理方法,一是利用集体交流,即时解决;二是存疑,第二课时相机解决;三是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课外书籍(如为什么桂林的山会如此奇特)。

4.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2)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3)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

人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时:13课时1、古诗词三首【设计理念】本课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多读感悟。

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带领学生读背吟诵,读中想象,读中追问,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怀。

【教学目标】⒈会认“螺、谙”等2个生字,会写“亭、庭”等5个生字。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或课件);“独坐敬亭”、“洞庭胜景”、“江南春色”等三幅写意画(或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假期我们游览了不少地方吧?⒈课件呈现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

师问: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诗句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学生说《望庐山瀑布》,《绝句》等。

)⒉再以课件形式呈现“江南春色”“洞庭胜景”“独坐敬亭”等三幅写意画。

师:这些地方漂亮吗?知道这是哪些地方吗?(如果不知道,教师点明这分别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

)师:现在我们就去领略这些美丽的风光吧!翻书读1课《古诗词三首》。

(师板书课题“1.古诗词三首”)[设计意图]课件演播风景图画,看图说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呈现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等写意画,可以帮助学生读诗词时有一个总体印象,为学生理解诗词起到定向发动的作用。

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师:我们今天先学习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⒈简介作者及敬亭山。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

亭,读tíng ,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

这个字常见于亭子的名称上,如爱晚亭、醉翁亭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2、请概括说出《芦花荡》一文的主要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老头子和敌人斗智斗勇,置敌人于死地。
通过复习文本,总结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
五、当堂训练
1、听写词语。
排山倒海高屋建瓴气势磅礴锐不可当负隅顽抗月明风清转弯抹角
张皇失措打牙跌嘴精疲力竭名副其实永垂不朽眼花缭乱不可名状
针对学生易读错、写错的字多次强调。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2、能说出新闻、小说、书信三种文体的相关知识。
复习指导二
内容:第一单元文体知识
方法:快速背诵,老师提问
时间:5分钟
要求:、能说出新闻、小说、书信三种文体的相关知识。
复习检测二
新闻文体知识:
1新闻也叫______,是报纸、广播中最常见的一种文体,它_______地的报道国内外________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二、复习目标
1、能读会写重点字词,说出重要的文学常识。
2、能说出新闻、小说、书信三种文体的相关知识。
3、通过复习文本,能总结说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能读会写重点字词,说出重要的文学常识。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能说出新闻、小说、书信三种文体的相关知识。
芜湖()荻港()溃退()歼灭()要塞()绥靖( )阻遏()阌乡()潢川()管辖()
殷红()鄂豫皖()迸发()对峙()取缔()逃窜()督战()杜聿明()锐不可当()二十八宿()
高屋建瓴()苇塘()竹篙()寒噤()疟子()仄歪()飒飒()泅者()浸透()吆喝()

语文第8册第一单元备课

语文第8册第一单元备课

语文第8册第一单元备课语文第8册第一单元备课一、本单元内容:精读课文:1、龙2、山沟的孩子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略读课文:4、*春天的雨点语文实践活动1二、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生字以及新词。

能正确书写生字以及新词。

能用多音字组词。

能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感受作者热爱中华民族、赞颂中华民族伟大历史的深厚感情。

3、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地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4、体会作者心情,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5、能够把发生在达丽玛和老师之间的故事将给别人听。

6、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段落。

7、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

三、重点分析: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些有关龙的传说,知道中华民族的历史与龙的传说紧密相连,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2、1至5自然段,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地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3、理解信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四、难点分析:1、了解写龙与赞颂中华民族之间的关系,从而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2、课文6、7自然段,知道“金钥匙”指的是什么,体会文中所表达的赞颂之情。

3、认识到“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从而产生强烈的渴望和平、维护和平的观念。

五、知识点地位及系统性分析:这一单元内容,要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懂得山沟里的孩子上学的困难;产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感受大草原上师生之间真挚善良的关爱。

同时,继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学习略读课文,粗知大意;识字写字;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等。

六、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水平及能力分析:继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在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上,学生虽然掌握方法,但是在运用方法去理解重点语句上还要多加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闻两则》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闻两则》教案

《新闻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了解这两则新闻的有关历史背景。

2.培养速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培养读写新闻的能力。

3.认识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难点掌握阅读新闻的一般方法;培养阅读写作新闻的能力。

学情分析《新闻两则》是初中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新闻作品,因此要让学生了解新闻作品常识。

同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阅读新闻乃至写作短消息的能力,从而既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又体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学法上,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采用此种学法,并举一反三,便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自我阅读、写作的习惯,提高语文素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了解新闻特点1.美国著名的报业人士霍·格里利曾经这样说过:“为新闻欢呼吧!它是精选的自由卫士,是正义的利剑,是真理的灿烂阳光!”那么新闻值不值得被如此高地评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新闻。

2.学生阅读并交流近日在报纸中看到的感兴趣新闻,初步感知新闻特点。

(可以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归纳)明确:①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

②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③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④新闻语言:准确、真实。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对新闻的初步认知来一起走进毛泽东的《新闻两则》中的第一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二、交流汇报,掌握重点字词1.课前同学们针对自己预习的情况,归纳文中的重点字词(音、形、义)。

2.课上语文课代表对大家整理的情况进行汇总,带领同学们运用展台进行强化指导。

三、复述新闻,把握内容、结构1.听读课文,筛选、概括出本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六要素。

明确六要素: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起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经过:中、西、东分三路击破防线顺利横渡长江;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第八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第八册第一单元教案

1约突泉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5个生字。

正确读写“树突泉、纯洁、疲乏、水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观察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的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4.学习和体会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述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和体验,感受大泉和小泉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路突泉的教学挂图,或购突泉的风光资料片、幻灯片。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搜集或上网查找有关购突泉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旅游环境,引导学生人情入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些旅游胜地游(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一起乘上高速列车,到山东济南著名的前突泉去看一看好不好?”玩?”(板书课题,多媒体课件播放火车高速行驶场面后切入的突泉的画面。

)二、整体入手,理清顺序。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说一说购突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默读全文,思考:现在你就是一名导游,请自己设计游览的突泉的线路图:的突泉公园西门→桥→大泉→小泉。

3.小组交流。

对照课文,看看自己设计的路线是否合理,并且能概括说出来。

(这一环节不必要求学生完全统一,只要学生设计合理即可。

)4.全班汇报。

(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路线设计。

要求学生解说时注意要有一定的顺序,语言简单明了。

)三、抓住特点,感受美丽。

理清了游览顺序,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的突泉大泉和小泉各自的特点,从而感受跄突泉的美丽。

1.默读全文,想一想:作为一名称职的导游,你将怎样介绍大泉和小泉并能吸引住游客?作为一名游客,你喜欢大泉还是小泉,为什么?你会向导游提出什么问题?请标记在书上。

2.放声自由朗读全文,特别要多读读自己喜欢的句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趵突泉的美丽。

3.小组合作学习。

各小组可设导游一名,游客若干名,(角色可以互换)讨论课后“思考·练习”2:看图,读课文,说一说从大泉和小泉涌出的水各有什么特点。

人教版八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 课《蜡烛》教案

人教版八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 课《蜡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3 课《蜡烛》教案教案目标:1、理解课文体裁,知道战地通讯也属于新闻2、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3、引导学生品位文章语言,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社会的有益启示。

教案重点:感悟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教案难点:老妇人为什么不顾生死去埋那个红军?从而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案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案媒体:投影仪教案设想:本文是一篇战地通讯,首先带领学生理解这种体裁,接着给学生讲解故事的背景,这次战争的原因和性质,然后围绕老妇人的一举一动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并从文中感受到的人生启示。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案步骤:导语: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文章是一篇通讯,也是一篇关于战争题材的文章,也是新闻的一种。

课题含义:一方面,烛光是红军烈士生命之光;另一方面,烛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三方面烛光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作者介绍:西蒙诺夫,苏联俄罗斯作家。

生于军官家庭。

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

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

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

背景介绍: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以德国为首的法西斯遭到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的反击,受迫害的各国人民在残酷的压迫下,再也无法忍受了,就结合起来一起反对法西斯。

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的人民之间上演了一幕幕的感人的事迹,是一首首赞美诗,一曲曲颂歌,表现了他们之间同仇敌忾的深厚感情。

预习检查:注音:拂晓瓦砾地窖鞠躬颤巍巍解词:肃穆永垂不朽精疲力竭整体感知:听录音朗读,思考下列几个问题:1、找出文中从动作上描写老妇人的语句。

(描写老妇人的主要方法)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订正总结。

(见课本19业到22页)2、老妇人为什么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掩埋那个红军战士?体现了她什么样的美德?苏联红军是为南斯拉夫人民的解放而牺牲的,在这里没有国界,老妇人被苏联红军的这一英雄气概所感动,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所以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安葬烈士,对待苏联烈士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师用书电子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师用书电子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师用书电子教案第一章:第一单元1.1 《新闻两则》教学目标:1. 理解新闻内容,体会新闻语言的特点。

2. 学会从新闻中提取有用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新闻素养,关注时事。

教学重点:1. 理解新闻内容。

2. 体会新闻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1. 从新闻中提取有用信息。

2. 培养学生的新闻素养。

教学准备:1. 新闻素材。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了解新闻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新闻,理解新闻内容。

3. 合作学习:讨论新闻中的有用信息,提取关键信息。

4. 课堂讲解:讲解新闻语言的特点,如简洁明了、客观公正等。

5. 实践练习:让学生练习阅读新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芦花荡》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

2. 学会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

2.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1. 小说文本。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了解小说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小说,理解故事情节。

3. 合作学习:讨论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分析象征意义。

4. 课堂讲解:讲解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芦花荡的象征意义等。

5. 实践练习:让学生练习分析其他小说中的象征手法。

第二章:第二单元2.1 《蜡烛》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2. 学会鉴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内容。

2. 鉴赏诗歌,体会意境。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1. 诗歌文本。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了解诗歌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学习: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分析象征意义。

人教新课标第八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人教新课标第八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第一单元习作内容我们都爱自己的校园,它也许像一座美丽的花园,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它也许仅有平房,几棵老树,一个小操场。

不管怎样,在可爱的校园里,我们都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日子。

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一下,把观察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注意把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

如果不想写校园里的景物,也可以写别处的景物,或者写校园里发生的事。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校园里的景物或发生的事1.本次习作,安排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要求我们从中选择其中一个内容进行习作指导。

2.两个题目的相同点:不论是写景还是叙事,都限定了地点的范围,写校园里的。

3.两个题目的不同点:写作指导的侧重点不同。

写校园里的景物,要侧重以下几点:要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写。

要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

要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写。

要指导学生写中会联想和想象。

写校园里发生的事,要侧重以下几点:要指导学生写自己最感兴趣的事。

要指导学生把一件事情叙述完整。

要指导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要指导学生个性化写作,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

教学目标①引导学生走进校园里的春天,感受校园里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②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③积累描写春天景物的成语和古诗句,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习作指导第一课时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消息二则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消息二则教案》

1 消息二则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积累“溃退、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等词语。

2.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把握消息的结构形式。

分析两则消息的特点,学会迅速抓取文中的主要信息。

3.梳理两则消息的内容、层次,学习文章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写作手法,体会文中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展示课件,通过观看表现渡江战役的影像资料,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2.结合课文旁批,引导学生掌握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

3.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来把握作品内容及作者情感,并在交流互动中深化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到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点1.理解消息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了解消息的特点,重点把握消息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主体部分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2.运用所学知识撰写消息,学习为消息拟定标题。

2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

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图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任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

1948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八条二十一款,限蒋介石在4月20日前表态。

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共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4月21日,毛主席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发动了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

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决定着中国未来走向的重要时刻。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人教版第八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第八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第八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铁山中心小学谢春玲复习内容:本组教材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 《古诗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一篇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

本组课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感受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奇观。

复习目标:1、复习学过的字词,通过会认字的认读、易错字指导,多音字、形近字区别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

2、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回顾积累的描写山水的好词、佳句、名段,体会课文中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感受大自然的的美好,进一步感受作者热爱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复习准备:1、学生准备积累的本单元描写大自然山水的好词佳句、古诗名句。

2、教师准备课件,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一、创设情景导入:今天我们来复习第一单元,谁来说说第一组的主题是什么?有哪几篇课文组成啊?(板书)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感受了祖国山水的壮观和美好,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主要内容?生;《古诗词三首》描写了()()()三处的景色。

桂林的山的特点是()()(),水的特点是()()()。

《记金华的双龙洞》按()顺序描写了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

作者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的感情。

师:同学们概括的真好。

是啊,“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让我们再次走进这组课文,一齐感受山水的壮美和大自然的美好。

二、复习生字词,出示字词(一)复习生字:1、打开复习本,小组内互相读一遍,小组长汇总。

自主复习中组长反映下面几个字音读错的较多。

谙熟(ān)无瑕(xiá) 浙江(zhè) 臀部(tún)山涧(jiàn) 白皑皑(ái) 锦缎(duàn)2. 细心的你一定整理了很多的多音字,你能说出它的字音并组词吗?生展示:师大屏幕展示。

3.除了音字还有一些形近字也需要我们掌握,请同学来区分一下这几组:(1)、瑕——暇峦——恋绵——棉簇——族(2)、总结:可以通过区分字形或组词来区别形近字。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unit1-unit10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unit1-unit10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unit1-unit10集体备课教案Unit 1 丰富多彩的语言世界本单元主要内容为语言与文字的关系、写信和表达感受等。

第一课《语言与文字》教学目标:- 了解语言与文字的关系及其作用;- 研究并掌握本课的核心词汇和表达方式;- 通过写信表达感受,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语言与文字的关系;- 研究核心词汇的拼写和用法;- 运用所学知识写信表达感受。

教学准备:- 教材及教辅资料;- 黑板、彩笔等辅助教具。

教学过程:1. 热身导入:让学生观察一幅画面,讨论画面中人物可能说的话。

2. 导入新知:通过示意图解释语言和文字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两者的作用。

3. 研究课文:带领学生齐读课文,理解其中的重点内容。

4. 讨论研究: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语言和文字的作用,并展示自己的理解。

5. 练巩固: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感受。

6. 总结复:回顾课堂重点内容,并为下一课做铺垫。

第二课《写意》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扇画的特点和起源;- 研究扇子的部件名称;- 培养学生欣赏和绘画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扇画的特点和起源;- 研究扇子的部件名称;- 欣赏和绘画中国扇画。

教学准备:- 扇子样本;- 彩色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热身导入:学生观察一幅扇子绘画并描述其中的内容和特点。

2. 导入新知:向学生介绍中国扇画的起源和特点。

3. 研究课文:带领学生齐读课文,理解其中的关键内容。

4. 研究扇子部件:使用扇子样本,教授扇子的部件名称。

5. 绘画实践:学生使用彩色纸和彩笔,尝试绘制自己的扇子画。

6. 欣赏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

...(继续编写其他单元的教案,直到编写完所有单元的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
 1古诗词三首/2桂林山水/3记金华的双龙洞/4七月的天山/语文园地一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自发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句意
 教学准备:把古诗写在小黑板上,生收集与课文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
 一、导入:
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幺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时:13课时1、古诗词三首【设计理念】本课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多读感悟。

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带领学生读背吟诵,读中想象,读中追问,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怀。

【教学目标】⒈会认“螺、谙”等2个生字,会写“亭、庭”等5个生字。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或课件);“独坐敬亭”、“洞庭胜景”、“江南春色”等三幅写意画(或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假期我们游览了不少地方吧?⒈课件呈现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

师问: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诗句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学生说《望庐山瀑布》,《绝句》等。

)⒉再以课件形式呈现“江南春色”“洞庭胜景”“独坐敬亭”等三幅写意画。

师:这些地方漂亮吗?知道这是哪些地方吗?(如果不知道,教师点明这分别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

)师:现在我们就去领略这些美丽的风光吧!翻书读1课《古诗词三首》。

(师板书课题“1.古诗词三首”)[设计意图]课件演播风景图画,看图说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呈现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等写意画,可以帮助学生读诗词时有一个总体印象,为学生理解诗词起到定向发动的作用。

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师:我们今天先学习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⒈简介作者及敬亭山。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

亭,读tíng ,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

这个字常见于亭子的名称上,如爱晚亭、醉翁亭等。

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⒉教师范读古诗,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

3.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

4.交流:(1)学了古诗,你明白了哪些内容?(2)你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提出来讨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熟练自读,再通过注释,初步读懂诗句的意思。

三、介绍背景,探究其义1.教师介绍李白作诗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2.再读古诗,自问互问。

师:通过介绍,大家再读古诗,看有什么新的体会或疑问。

3.全班再读,教师追问。

(1)“独”坐是“谁”独坐?(2)读诗,仔细体会,诗人独坐敬亭山,看到些什么?诗人听到些什么?会想到些什么?(3)本来,还有众多鸟相伴;本来,还有一朵孤云为伍,但是现在它们都离我而去,作者想了些什么呢?这两句话与题目的哪个字呼应呢?(4)“相看”是相互看。

明明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敬亭山,谁和他相互看呢,这里你读懂了些什么?生试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你觉得应该把哪些词语重读才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

(只有)(若学生已经问过上述某些问题,此环节的问题就可以删减。

若学生未能深入,教师需要再追问)[设计意图]教师介绍诗人作诗背景,让学生能透过诗句的字里行间体会诗人内心的感情;教师“追问”的目的,既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义诗境诗情,又是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诵读尝试,背诵默写1.通过探究,我们明白了诗意诗境,你头脑中有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呢?(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景,什么样的情?)能不能试着读一读,用你的声音的快慢、轻重来塑造这些画面?2.试读后,用铅笔在重读的字词下划“Δ”,在长音后划“/”,再读给同桌听。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学生擦掉自己用铅笔标注的错误记号,再用钢笔把正确的重音、长音标示出来)。

学生作标记后再诵读。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设计意图]对古诗的朗读节奏、重音的处理,不宜由教师直接下结论,先由学生自己尝试后,教师再给予必要的点拨引导,形成彼此认同的意见后诵读效果会更好。

第二课时一、简介洞庭,引入课题1.齐背《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写景也写情;看《望洞庭》,又写了什么景什么情呢?揭示课题并板书《望洞庭》。

2.介绍洞庭湖。

[设计意图]由上一首古诗引入,除有复习作用外,主要体现前后两首古诗之间的联系。

二、初读正音,多读明义1.学生初读古诗。

“螺”,常见有田螺、海螺等;“庭”“潭”“螺”都是形声字,“庭”的中的“廴”,要注意“横折折撇”和“平捺”的笔势。

2.再读古诗,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句。

“和”,和谐。

水天一色,和谐漂亮。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像“螺”的形状,因为“君山”上树木葱茏,故称“青螺”。

3.互读古诗,相互交流。

同桌互说对诗句的理解,不明白的互相问询。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自读,再通过注释读懂诗句,然后互相交流,初步明白诗句意思。

三、再读古诗,启发想象,释疑解难,深化理解师:读古诗要会悟,而悟来源于多读多问多想象。

1.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头脑中有哪些美丽的图画?边读古诗,边想象,再说说头脑中的画面。

2.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分组讨论交流。

(1)望洞庭能改为“看洞庭”吗?(2)“和”是和谐的意思。

你头脑中,怎样的“湖光秋月”画面才“两相和”呢?(3)古代“镜”是由铜磨平而成的。

“镜未磨”是一种什么景象?(“有微波”,湖不是绝对的平,有粼粼波纹的景象)。

这与“潭面无风”有矛盾吗?(4)“翠”是什么颜色?山“翠”易懂,水“翠”是怎么回事呢?(5)“白银盘”指什么?这里的湖水“白”,与前面的水“翠”有矛盾吗?(6)文中几处用了比喻手法?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似乎更清楚,这样改行吗?3.全班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提出几个疑问,抓住几处看似矛盾的地方,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体会诗的意境。

四、诵读古诗,画出意境1.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诵读古诗,想象画面,画出意境。

各组合作画一幅简笔画,一幅图配一句诗,看哪组画得更符合诗意。

[设计意图]画图是进一步体会诗意诗境的一种手段,因此画得漂不漂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体现诗意。

画配诗,形式有趣,而且悄悄地实现了默写古诗的目标。

第三课时一、简介词牌知识,引入本首词的学习师:前两首都是诗,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词。

“忆江南”是词牌名。

什么是词牌?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师:现在我们打开书读一读这首词(板书课题“忆江南”)。

[设计意图]第一、二学段涉及的古代诗文以诗为主,因此,要给学生点明“忆江南”不是诗名,而是词牌名。

《忆江南》不是诗,而是词。

二、自读正音,初知大意,反复练读,背诵古词1.自读正音:注意“曾”是多音字,这里读céng,是“曾经”的意思。

谙,ān,熟悉。

“能不忆江南”是反问句,要注意读出反问语气。

2.反复练读,背诵古词。

自主练读,试背古词,然后同桌互考。

3.说说词的大意。

[设计意图]白居易的词《忆江南》通俗易懂,对词句的理解并不难。

这首词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历来是被人推重的千古佳句,被后人广泛传诵,因此,背诵是很重要的任务。

三、借助前两首诗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诵读古词,探究其义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

2.互相提问,释疑解困。

3.教师提问,讨论解答。

(1)江南好,好在哪里呢?朗读相关词句来回答。

(2)“风景旧曾谙”,既然作者对江南再熟悉不过了,为啥只说江南的“江花”“江水”的景象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最典型景物来表现江南春色的写法。

)(3)“红胜火”,你想到了什么?“绿如蓝”又写出了什么景致?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红”“绿”色彩鲜明,对比强烈,体会诗人对江南风景由衷喜爱之情。

)(教师提疑要以学定教,如学生已经提出并解决了某些问题,这些问题就不必再提出)[设计意图]教师提问,主要是检验学生思考体会的程度,同时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四、以问引读,深化情感师引问:你现在知道“能不忆江南”的原因吗?师引:能不忆江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用词来回答)师引(语气变化,情感加深):能不忆江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仍用词来回答,语气要有变化。

)师再引(语气变化,情感进一步加深):能不忆江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还用词来回答,学生情感要有进一步的变化)[设计意图]教师引读语气的一次次加强,目的是要唤起学生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一次比一次强烈的情感体会。

五、综合比较(异同),总结全课1.师:学完了这三首古诗词,你能将三首诗词连着背一遍吗?2.比较异同。

(老师板书)同:作者朝代同(都是唐朝诗人写的)景物地点同(都属于江南)诗词内容同(都写景,都是写景抒情的)异: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调写景言意,后两首热情颂景抒情。

)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对比非常强烈。

)3.再读古诗词三首。

师总结全课。

教学反思:2.桂林山水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

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

教学设计:一、故事导人,激发兴趣;1.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一趟,那满眼的画山绣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使人心旷神怡。

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神奇故事。

如父子岩,据说古时候有姓龙的父子两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

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死逼着他们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搜刮老百姓的粮米,用来献给皇帝买官做。

粮米被他搜刮空了,岂不要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

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因为缺吃的,最后饿死了。

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

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欣赏呢?再听听那神奇的故事呢?2.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

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二、整体感知,带人情境。

1.范读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