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学期配套中学教材全解九年级化学(上)(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检测题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教材解读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元素》 新人教版PPT

初中化学教材解读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元素》 新人教版PPT

3.元素分类
目前已发现一百余种元素
元素
金属元素: 汉字特点:带“钅”旁,“金” 和“汞”例外 带“石”旁 固态非金属
非金属元素: 带“气”旁 气态非金属
带“氵”旁 液态非金属
稀有气体元素: 氦、氖、氩、氪、氙
分析讨论: 下述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元素的种类是否发生了改变
通电 水 (H2O)
氢气 + 氧气 (H2) (O2)
1.了解元素的概念。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 3.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 到指定元素的一些信息。
我们每天都在食用“加碘食 盐”,这里的“碘”是指什 么?
在我们化学课本的后面,总是附有一张大的“元素周期 表”,你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吗?
物质的一个原子,还表示该元素组成的单质的是( A )
A.Al
B.N2
C.Cl
D.H
知识点三、元素周期表
【典例3】(2010·南京中考)中国志愿者王跃参加了
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试验。有探测资料表明,
火星上存在丰富的镁资源。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
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镁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金材料的制作。在元素周期表中钼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
所示。下列有关钼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核内质子数为42 C.相对原子质量为95.94g D.原子核内中子数为42
42 Mo 钼
95.94
6.完成下列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氧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铝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_氧___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物质_氮___、_氮__气__ (5)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氢___ (6)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氧___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材解读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材解读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标内容在2019新课程标准中有五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该单元正是第三个一级主题,该主题包含四个二级主题,分别是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

该单元体现的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

知识与技能1.要求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和构成,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述;2.初步认识物质是有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构成,并能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以及物质的化学变化本质。

3.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同一元素的原子于离子可以相互转化,知道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过程与方法1.将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实验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2.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会探究,学会表达,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有关探索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使学生保持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他们主动参与意识、珍惜资源意识,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乐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品质。

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本单元基本概念比较集中,这些概念是初中化学最核心的概念,本单元从微观角度了解物质的构成,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是化学的重要学习内容。

只有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有所了解,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才能理解物质变化的客观性和复杂性,才能形成化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学生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兴趣。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虽然涉及面广,要求不高,但在初中化学课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编写特点《物质构成的奥秘》安排在《我们周围的空气》后,《自然界的水》之前进行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氧气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分子、原子的性质和基本概念,对元素、原子等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

使学生对原子的结构建立一个初步的轮廓,进而了解离子的形成,以及原子和离子的联系。

认识相对原子质量、记住常用元素符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章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章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章教案物质构成的奥秘课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并能从微观角度解释一些现象;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2)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并能读懂一些常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离子的概念,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初步了解氯化钠等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掌握元素的概念;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形象生动的例子和多媒体课件展示,认识到分子、原子这些微观粒子是真实存在的。

(2)根据科学实验结论说明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的结构及构成原子的粒子的性质特点,通过抽象的思维想象了解原子的大小;通过画原子结构简图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根据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过程中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得失情况分析了解离子的形成;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对比,说明离子可分为阴离子和阳离子。

(3)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也不会改变,理解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

(4)通过对一些常见元素名称的造字特点认识元素的分类,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结构;通过对不同元素的性质与其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研讨,归纳总结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2)阅读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有: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元素三个课题。

它们包括分子、原子概念、原子结构模型、核外电子排布观念、离子及离子的形成、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等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件教案-含同步自学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件教案-含同步自学习题答案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 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 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的原因是 ( B)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是可分的
试一试, 走进生活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体积小100ML。 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休息2分钟 !
•36
第3单元 构成物质的奥秘
37
自学指导
一、看教材P50第1-3自然段,思考: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 分子有什么不同? 2、什么是分子?原子又是什么?分子又由什么构 成的?
水的汽化过程模型
水分子
判断物理变化 的依据
没有生成新物质 (宏观) 分子种类不变 (微观)
人教版初中化学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案.课件(含同步自学作业及答案)
1
第3单元 构成物质的奥秘
2
教学目标
第三单元 构成物质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 隔基本特征;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 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 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分析 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逐步形成良好 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合作 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汇总(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汇总(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汇总(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班级:科目:物质构成的奥秘定义性质原子核(带正电) 质子(带正电)物原原子(不显电性)中子(不带电)质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构结排布规律成构结构示意图含义的金属原子奥非金属原子秘离定义稀有气体原子子分类书写相对定义原子公式质量理解定义分布元素符号书写以及原则符号意义元素结构规律【知识梳理】一、分子1、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2、分子性质: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不再保持原分子的化学性质。

典例1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D.10mL H2O与10mL 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答案】B【解析】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D、10mL H2O与10mL 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

典例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答案】D【解析】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A正确;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B正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故正确.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不一定比原子间的间隔大,故D错误;故选D。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一)本单元概述: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分别是“分子和原子” 、“原子的结构”和“元素” 。

包括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等内容。

本单元教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在实现课程目标中发挥很好的教育教学功能。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们依据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观点,通过对微观粒子及运动特点的不断探究和发现来认识和解释宏观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规律,成为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和特点,也是现代科学关于物质世界认识的重要成果,在促进学生科学物质观、正确的世界聪明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传承功能。

第二,本单元要学习的基本概念,在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中占有很大的分量,这些生长性很强的基本概念是支撑和构建初中化学知识结构的重要结点,正确理解这些基本概念,熟练运用有关化学用语和术语,是学习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等其他知识板块的重要基础和工具。

第三,本单元包括的重要科学方法、观念、典型人物和化学史实,是教学中需要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的教育、教学浆糊。

包括一些具有应用价值的科学方法和过程,如一滴水中所含分子数量的计算,原子大小与乒乓球和地球的类比、元素符号的采用、相对原子质量的采用、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解释离子的形成等;一些重要的化学基本观念,如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化学变化前后元素不变等;一些重要的化学人物和史实,如道尔顿为代表的控科学家提出原子论的观点、以张青莲为代表的现代科学家测定相对原子质量等。

本单元内容比较抽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距离较远,再加上前面所学元素化合物知识能提供支持的感性经验有限,这给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安排,本单元的学习将会为大多数学生将初中化学知识融会贯通打下重要的基础。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word教案(3)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word教案(3)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第三单元小结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复习巩固本单元重点知识教学重点本单元所有涉及的考点知识。

教学难点学生对题型的训练,能做到知识点的迁移。

教学工具多媒体,导学案,《基础训练册》单元测试题教学过程教者建议第三单元知识点1、分子与原子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构成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2、O2、N2、Cl2。

离子: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混合物(多种物质)分类单质: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纯净物(一种元素)(一种物质)化合物:有机化合物 CH4、C2H5OH、C6H12O6、淀粉、蛋白质(多种元素)氧化物 H2O Cu O CO2无机化合物酸 HClH2SO4 HNO3碱 NaOH Ca(OH)2 KOH盐 NaCl CuSO4 Na2CO33、原子的结构中子(不带电荷)a、原子原子核(正电)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b 、原子核内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c 、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 d.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e 、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f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相对原子质量 a 、定义式: x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b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5、元素: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A 、不同种元素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B 、元素之最:地壳:O 、Si 、Al 、Fe 细胞:O 、C 、H 、N C 、元素与原子的关系:(1).概念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含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原子簇是若干原子的聚集体,有望开发成新材料,某铝原子簇由13个铝原子构成其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40时相对稳定,下图为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该稳定铝原子簇的微粒符号是A.Al3+B.13Al3+C.13Al-D.Al13-2.以下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教室进行消杀后室内充满消毒液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等质量的氧气和液氧,氧气体积比液氧大,说明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C.氮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这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D.和两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3.关于如图所示实验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说法组合是()①该实验用到了对比的方法②该实验能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③该实验能证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④片刻后可观察到试管A中溶液变红⑤加热后氨分子的能量升高⑥加热后氨分子的质量变小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4.下列因果关系错误的是()A.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所以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B.因为质子数不同,所以碳原子和氮原子所属的元素种类不同C.因为所含元素种类不同,所以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D.因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氦元素和镁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5.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丁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丁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甲、乙属于同种元素C.乙表示阴离子D.丁中x=86.下列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出的信息正确的是()A.①②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B.只有③④具有相对稳定结构C.③④都属于阴离子D.②③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种粒子7.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准确读出液体体积B.探究分子运动C.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D.氧气的验满8.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所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C.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则原子得到电子后一定形成阴离子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9.从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A.这是一个分解反应B.分解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单质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D.分子、原子都能构成物质10.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选项操作或现象分子的特性A25m3的石油气加压能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B经过加油站常闻到汽油的气味分子是运动的C50mL氧气和50mL氮气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100mL分子的质量非常小D电解水可得到氢气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A.A B.B C.C D.D二、填空题11.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江南学校李友峰课题1 原子1、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的认识(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因此,对于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2、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⑴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课题2 元素一、元素1、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就不同。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4、元素的分布: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②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二、元素符号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①表示某种元素②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表示氧元素,还表示一个氧原子。

3、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

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2H”只表示2个氢原子。

4、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1、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2、结构:7个周期16个族(7个横行18个纵行)4、对于原子: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课题3 离子一、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结构图:质子数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③弧线:表示电子层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②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3、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金属元素:一般最外层电子数<4 容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一般最外层电子数≥4 容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易得失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和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检测题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16·河北)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A.公路上大雾弥漫B.花棚里香气扑鼻C.湖面上柳絮飘扬D.氧气被压缩进钢瓶2(2016·北京)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氯原子的是()A.2B.2C.2ClD.-3(2016·南宁)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4 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C.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物质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发生改变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氧气是由氧原子构成的6 下图实验不能说明的是()A.分子很小B.分子不停地运动C.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7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B.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C.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D.原子核内质子数必等于核外电子数8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最先确立了原子学说,他的中心论点主要有: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③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而现代科学实验表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一定相同的中子数。

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A.①B.①③C.②③D.①②③9已知铯-137的质子数为55,中子数为82,下列有关铯-137的说法正确的是()A.铯-137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2B.铯-137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gC.铯-137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5D.铯-137属于非金属元素10已知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 g,又知C-12原子的质量为N g,该原子的中子数是P,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B.C.D.11 (2015·乌鲁木齐)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F代表六种不同短周期元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E<CB.A、D同族C.A、B同周期D.C、F化学性质相似12 (2015·山东泰安)日本福岛核泄漏的成分有碘-131和铯-137等,碘元素与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最外层电子数不同D.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同13下列元素符号和名称书写都正确的是()A.碳CB.钠NeC.贡Hg D铝AL14(2015·浙江温州)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

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15(2016...的是()A.原子序数是28C.原子中的质子数是28D.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 g16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列对于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A.查阅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确定元素的种类C.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成我们希望得到的新物质D.利用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17如右所示是元素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是金属元素B.该粒子最外电子层已达到稳定结构C.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8D.该粒子可表示为X+18分析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A.都属于阳离子B.都属于阴离子C.都属于一种原子D.都属于金属元素19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B.钠离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D.在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其离子符号是Mg+2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21%B.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C.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硅元素二、填空题(共38分)21(4分)(2015·杭州)考古学上常通过碳-14原子测定文物年代,碳-14原子和碳-12原子在原子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它们的原子质量之比是__________。

22 (10分)以下符号所表示的微粒:①N;②Ne;③Na;④O2-;⑤Na+。

(1)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

(2)能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3)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

(4)能表示一个离子的是。

(5)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23(6分)(2016·河南)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

氖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其原子结构示意24(6分)(2015•河南)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原子序数为10的元素名称为_________;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等质量的氧气和氟气中,所含原子数较少的是_________。

25(12分)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元素过渡到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3)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阴离子。

三、简答题(共10分)26(4分)(2015•河南)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酒香不怕巷子深。

(2)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27(6分)(2015·黑龙江龙东)下图为原子构成示意图,请你仔细观察此图片,你从中能获得哪些信息?(答出三条信息)四、实验探究题(共12分)28 (12分)【提出问题】蔗糖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种食品,你是否想过蔗糖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猜想】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见蔗糖在锅里加热时间过长会变成黑色,因此,小明猜想蔗糖中含碳元素,或许还含有其他元素,如氢元素等。

【收集资料】小明、小强在图书馆查到以下资料:(1)蔗糖属于有机化合物(含有碳的化合物,今后将学到),有机化合物一般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这属于有机化合物的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_____________(填“变多”“不变”或“变少”)。

【设计实验】小明、小强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小明:将蔗糖在空气中点燃。

单独点燃蔗糖不易燃烧,但在蔗糖中掺入少量烟灰,蔗糖就很容易被点燃。

分别用干燥的玻璃片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置于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小强:将蔗糖放在一密闭的容器中加强热,观察现象。

【现象与结论】小明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为:玻璃片上有水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小强观察到的现象为:容器底部有黑色物质,容器壁上有水珠。

结论:蔗糖是由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元素组成的。

【反思与评价】两个实验方案中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检测题参考答案1 B 解析:大雾和柳絮都是肉眼可见的,它们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氧气可压缩进钢瓶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花棚里香气扑鼻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2 C 解析:Cl2表示一个氯分子;2Cl2表示2个氯分子;2Cl表示2个氯原子;2Cl-表示2个氯离子。

3 D 解析: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所以分子和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A正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B正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C正确;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不一定比原子间的间隔大,D错误。

4A解析: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A项不正确。

5C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故A错;物质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间隔随温度变化,而分子的大小不变,故B错;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故D错。

6 D 解析:实验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分子不断运动,但我们看不到分子的运动,所以也说明了分子很小,A、B可以说明;该实验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氯化氢分子运动到盛紫色石蕊溶液的烧杯中使溶液显酸性,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C可以说明;此实验不能证明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7D解析: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但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A错误。

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氨气、二氧化碳等;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铜、铝、汞等,B错误。

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是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C错误。

8D解析:原子是可以再分的,且并不是实心球体,说法①②不确切;由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了原子的质量,而自然界中有许多质子数相等、中子数不相等的原子,如C-12和C-14,原子核内均有6个质子,前者原子核内有6个中子,后者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两者质量不相同,说法③不确切。

9C解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已知铯-137的质子数为55,故铯-137核外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为55,A错误,C正确;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B错误;铯元素的汉语名称的偏旁是金字旁,为金属元素,D错误。

10A解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可求得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且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求得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11 A 解析:该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F代表六种不同元素,同一横行为同一周期,同一纵列为同一族;由此可知,A、B同周期,A和D、C和F同族,同族的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化学性质相似,C、F化学性质相似;E比C多一个周期,即E原子比C原子多一个电子层,故原子序数E>C,A错误。

12 A 解析: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13A解析:钠的元素符号为Na,Hg的名称应为汞,铝的元素符号为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