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复习教案(高三必修教案设计)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屈原列传>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屈原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探讨屈原的精神品质及其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本文语言的艺术特色,感受其情感之美和文化之美。
鉴赏屈原的文学作品,体会其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屈原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人生经历,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传承屈原的爱国精神、刚正不阿的品德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意。
分析屈原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
(二)教学难点理解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探讨屈原的精神品质在当今社会的价值。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屈原的精神品质及其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屈原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屈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屈原的了解,如屈原的作品、屈原的精神等,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介绍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屈原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是司马迁为屈原所作的传记。
背景介绍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当时各国纷争不断,秦国日益强大,对其他国家构成了严重威胁。
屈原是楚国的大臣,他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联齐抗秦。
然而,他的主张遭到了楚国贵族的反对,被流放。
《屈原列传》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屈原列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屈原列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文学艺术也有了更深入的探讨和学习。
其中,古代文学作品更是深受人们的关注和赞赏。
而《屈原列传》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学语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材,今天就来探讨一下《屈原列传》教案教学设计。
一、基本情况1. 教学内容:《屈原列传》2. 教学年级:高一3. 教学人数:40人4. 教学时间:2周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屈原的主要思想和成就。
2. 能够分析屈原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
3. 能够在阅读屈原的作品时,能够把握其中的情感和主旨,理解其中的生命智慧。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屈原列传》,通过对这部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拓宽视野并推进学生的语言与文化领域的进一步了解和学习。
2.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通过对《屈原列传》的阅读和分析,老师要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对这部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老师也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
(2)小组讨论法在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设置小组讨论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音频、视频、图像等多种形式辅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四、教学步骤1. 屈原事迹讲解在开始读《屈原列传》之前,首先要对屈原的事迹和主要成就进行清晰详细的讲解,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屈原列传》。
2. 阅读和分析《屈原列传》在掌握屈原事迹的同时,还需要通过阅读《屈原列传》来理解屈原的思想和主要贡献。
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其中的情感和主旨,同时分析作品表现方式和艺术特点。
2023最新-《屈原列传》教案【优秀3篇】
《屈原列传》教案【优秀3篇】《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一般认为太史公变调是由于司马迁寄寓个人政治忧愤的需要,但主要原因还在于史记以前文献较少,无法表达屈平之伟大)中有关屈原的部分,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
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屈原列传》教案【优秀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屈原列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2、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虚词,整理文中的文言知识3、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教学重点:1、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背诵并理解作者在叙述屈原遭嫉蒙谗被楚怀王疏远之后,有用大段的文字夹叙夹议,赞扬了屈原的伟大作品《离骚》。
作者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离骚》,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结合起来。
2、明确课文记叙了与屈原有关的几件大事,并把屈原个人的遭遇同楚国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
教学设想:1、利用预习提示,引导学生整理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分析本文记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体会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借助“预习提示”,圈点重要文言知识,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
作者景仰屈原,他是褒贬分明地为屈原立传的。
字里行间喷泻着激愤和哀怨之情。
司马迁以无比崇敬的心情,概述了屈原的一生,盛赞了他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文学成就。
尤其推崇他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以及存君兴国的爱国思想和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他含着热泪为屈原立传,抒情寄愤以浇胸中块垒。
因此,这篇课文记传中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实际上是一篇夹叙夹议的人物评传,这是不同于《陈涉世家》《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地方。
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仔细体会。
二、背景材料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诗人。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屈原的生平、思想、文学成就以及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屈原列传》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屈原的崇敬之情,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1.2 教学内容1.2.1 屈原的生平:介绍屈原的出生背景、家庭状况、政治生涯等。
1.2.2 屈原的思想:阐述屈原的“忠君爱国”、“人民至上”等思想。
1.2.3 屈原的文学成就:分析《离骚》、《天问》等作品的特点和影响。
1.2.4 屈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探讨屈原对楚辞、浪漫主义文学等的影响。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
2.1.2 屈原的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2 教学难点2.2.1 屈原作品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句式。
2.2.2 屈原的思想如何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屈原列传》,理解其中的内容和精神。
3.1.2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屈原的理解和感悟。
3.1.3 写作练习:写一篇关于屈原的思想和作品的文章。
3.2 教学手段3.2.1 投影仪:展示屈原的生平、作品和相关的图片等。
3.2.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与屈原相关的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安排4.1 教学过程4.1.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屈原列传》,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
4.1.2 课堂讲解:讲解屈原的生平、思想、文学成就等。
4.1.3 分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屈原的思想如何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4.1.4 写作练习:让学生现场写作,表达自己对屈原的理解和感悟。
4.2 教学安排4.2.1 课时:本章教学计划安排2课时。
4.2.2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讲解屈原的生平、思想,第二课时讨论屈原的文学成就和作品。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屈原列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2)能够概括和描述屈原的一生及其主要事迹。
(3)能够分析并评价屈原的人格特点和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屈原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3)学会批判性思考,对屈原的人生价值观进行评价和反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人格。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点1. 屈原的生平和主要事迹。
2. 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3. 屈原的人格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悲剧命运。
2. 分析屈原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评价屈原的人生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屈原的生平、事迹、人格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并掌握重要词汇和句子。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屈原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屈原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屈原列传》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屈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的相关资料。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并掌握重要词汇和句子。
3. 讲解:讲解屈原的生平、事迹、人格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屈原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屈原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屈原的生平、事迹、人格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理解程度。
《屈原列传》教案(推荐5篇)
《屈原列传》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屈原列传》教案《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司马迁及《史记》相关常识;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3.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密切结合的写法;4.体会屈原的高尚品质、爱国精神,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下列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句子导入课文。
(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二、文学常识 1.介绍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145~前90),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学问广博。
汉武帝即位,谈为太史命,临终时嘱咐司马迁继写史书。
父卒三年后,司马迁继父任太史命,开始在“金匾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
二十岁时,游历长江中下游和山东、河南等地,并到庐山和会稽考察传说中的“禹疏九河”等遗迹,经院水和湘水流域,凭吊屈原沉水的汨罗江,在曲阜,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服礼器”。
回长安后任郎中。
三十五岁时二次出游,广泛地接近下层人民。
武帝天汉三年(前98),李陵孤军人匈奴,败降,而司马迁极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意在待机答汉,因此触怒武帝,致罪下狱,受官刑。
司马迁为完成《史记》,隐忍苟活。
出狱后任中书分,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通史《史记》,人称《太史公书》。
2.介绍《史记》。
《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高考语文高考帮备考教案(新教材):01《屈原列传》
第一部分 教材文言知识
基础过关 1. 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1)犹离忧也
离 同 罹 , 遭受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指 同 旨 , 意旨 (3)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泥 同 涅 , 染黑 (4)屈平既绌
绌 同 黜 , 指被罢免官职
1
2
3
4
5
6
7
第一部分 教材文言知识
(5)齐与楚从亲 从 同 纵 , 合纵,联合抗秦
1
2
3
4
5
6
7
第一部分 教材文言知识
(3)颜.色.憔悴 古义: 脸色。 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指面貌,容貌;指 脸上的表情;指显示给人看的厉害的脸色或行动。 (4)形.容.枯槁 古义: 外貌,模样。 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 委婉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时间或经济)宽裕。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 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 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 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
第一部分 教材文言知识
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 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 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 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 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 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 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 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屈原列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2)能够分析并概括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3)能够解读并理解《屈原列传》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屈原列传》。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屈原的人物形象和作品价值进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屈原的忧国忧民、忠诚正直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2)《屈原列传》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3)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屈原的人物形象和作品价值进行评价。
2. 教学难点:(1)理解《屈原列传》中的文言文句子。
(2)分析屈原的忧国忧民、忠诚正直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背景和《屈原列传》的文学地位。
(2)激发学生对屈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屈原列传》,理解文意。
(2)鼓励学生借助词典、参考书,解决阅读中的困难。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屈原列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2)分析屈原的忧国忧民、忠诚正直的精神品质。
5. 文学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屈原列传》的文学价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讨论《屈原列传》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强调屈原的忧国忧民、忠诚正直的精神品质。
四、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屈原列传》中的重点句子。
3. 推荐一本关于屈原或《屈原列传》的课外阅读书籍,并简要介绍其内容。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2. 学科领域:语文3. 教学年级:高中4. 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屈原列传》的内容;(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成语及其含义;(3)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4)分析并欣赏《屈原列传》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屈原列传》;(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屈原列传》的历史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2)学习屈原的高尚品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3)认识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屈原列传》的内容;(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成语及其含义;(3)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4)分析并欣赏《屈原列传》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词汇、古文句式的理解;(2)对屈原思想观念的深入剖析;(3)如何评价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屈原列传》的艺术特色;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屈原列传》的内容;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屈原列传》的思想内涵;4.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比较屈原与其他历史人物的思想品质;5. 情感教育法:激发学生对屈原的敬仰之情,培养爱国意识。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让学生预习《屈原列传》,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2)收集与屈原相关的资料,如故事、诗歌等;(3)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2. 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2)讲解《屈原列传》的背景和历史价值;(3)分析《屈原列传》的艺术特色,如寓言、比喻等;(4)让学生熟读并背诵《屈原列传》的重要段落;(5)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学生能够理解《屈原列传》的主要内容,掌握屈原的生平、思想、文学成就及其历史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够提高文本解读能力,分析屈原的人物形象和作品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屈原的忧国忧民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屈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历史地位。
2. 教学难点:分析屈原的人物形象,理解其作品中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屈原列传》,理解文章大意,梳理屈原的生平事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屈原的人物形象,总结其文学成就及历史影响。
4. 课堂展示:各组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讨论心得。
5. 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屈原作品在后世的影响,如《离骚》、《九歌》等。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内学习,简要概括屈原的生平事迹。
2. 分析屈原作品中的爱国情怀,谈谈你的感受。
3. 选择一首屈原的诗歌,进行鉴赏分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屈原作品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屈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历史地位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屈原作品中的爱国情怀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4.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屈原列传》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屈原的生平、作品赏析、历史评价等方面的资料。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屈原作品、相关图片和视频等。
八、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九、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屈原列传》中的名句。
(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把握屈原的精神品质。
(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通过探究学习,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屈原的生平事迹及其精神品质。
(2)《屈原列传》中的名句。
(3)文言文阅读方法。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理解。
(2)句子结构的分析。
(3)作者观点的提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屈原及其作品《离骚》。
(2)讲述屈原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屈原列传》。
(2)解答课后习题,巩固知识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屈原的生平事迹。
(2)分析《屈原列传》中的名句。
(3)解读文言文阅读方法。
4. 合作学习:(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汇报。
5. 探究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屈原列传》中的难点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6. 课堂小结:(2)强调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屈原列传》中的名句。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对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屈原生活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互动教学: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 案例分析:选取屈原生平中的重要事件,分析屈原的精神品质。
4. 比较学习:将《屈原列传》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教案教学设计共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标1. 了解《屈原列传》的作者屈原及其历史背景;2. 掌握《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3. 熟悉《屈原列传》的文学特点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1. 屈原及其作品《屈原列传》的介绍;2. 《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3. 《屈原列传》的文学特点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2. 理解《屈原列传》的文学特点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楚辞》的内容,以及屈原的作品有哪些。
2. 屈原及其作品《屈原列传》的介绍(10分钟)介绍屈原的基本情况,包括屈原的生平、成就和贡献等。
同时讲解《屈原列传》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3. 《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20分钟)第1页/共4页传授《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包括屈原的官职之变、投江自杀、楚怀王思念屈原、屈原的作品被人篡改等。
4. 《屈原列传》的文学特点和意义(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屈原列传》的文学特点,如辞章华丽、情感深刻等。
并讨论《屈原列传》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
5. 总结归纳(5分钟)回顾《屈原列传》的内容和意义,同时答疑解惑。
6.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课的内容,并完成相关阅读作业。
教学设计二一、教学目标1. 了解《屈原列传》的作者屈原及其历史背景;2. 掌握《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3. 理解《屈原列传》的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重点1. 屈原及其作品《屈原列传》的介绍;2. 《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3. 《屈原列传》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2. 理解《屈原列传》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回忆《楚辞》的作者是谁,他的作品有哪些。
2. 屈原及其作品《屈原列传》的介绍(10分钟)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和成就,特别是他作为楚国官员的经历。
同时讲解《屈原列传》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3. 《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30分钟)逐段讲解《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包括屈原的官职之变、投江自杀、楚怀王思念屈原、屈原的作品被篡改等。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精品3篇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5【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能联系已学知识,自主整理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发现问题能熟练掌握文言句式与词语的活用、通假、多义现象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屈原的生平与遭遇读懂文意,并且能与准确理解作者在描述屈原遭遇与内心情感中寄托的复杂感情能辩证地评价屈原忠贞报国的志向与坚贞不屈,出污泥而不染的操守,能联系当今社会与个人实际,体会坚持理想追求与现实的差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并培养高尚的联系与人生价值观,培养勇于面对困境,百折不挠及珍爱生命不懈追求的精神【教学方法】诵读、启发、品析、评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结合《离骚》的复习,了解屈原的生平与高尚的节操,进而了解司马迁写此传的目的。
屈原传是人物评传,司马迁写屈原是抒愤:—个忠心耿耿的大贤,被谗而终不得用,以至于身殉理想。
诗人的悲剧。
是一个民族的悲剧…联齐抗秦的主张,变法自强的主张,力保楚国无虞,进而可以统一天下,但这个主张损害了楚国群小的利益,再加上楚王昏庸,所以才有这样的悲剧。
司马迁作此传,意在表明,小人谗言私欲,待遇昏庸之主,致使志士穷困,国家丧亡;提出尊贤重道,明察贤佞是国家之福,表旌屈原矢志不渝,至死不悔地坚持自己的操守、价值观。
屈原以他的价值观,超越了世俗功利价值尺度,获得了永恒的意义。
故曰:“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存在的意义也是自我的人生意义,是在与世俗的、强权的、谗佞的对抗中呈现的`。
屈原的自一杀是以生命的结束来拒绝非楚国文化的行为,同时也是使楚国臣君处在了非常尴尬的境地。
这是一种悲剧精神。
二、自主研究,梳理文言字词知识〖多媒体辅助〗【通假字】离通罹遭受;反通返返回;见通现显现;指通旨主旨;濯通浊浊水;绌通黜罢黜;质通贽见面礼;内通纳接纳;被同披披散;【古今异义】明于信而见疑其文约,其辞微故死而不容泥而不滓者齐与楚从楚诚能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兴师伐秦而齐竟怒不救楚与王图议国事王甚任之屈平属草稿未定争一宠一而心害其能平伐其功屈平疾王听之不聪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以一仪而当汉中地秦伏兵断其后冀幸君之一悟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上官大夫短屈原新沐者必振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同形异义】治乱悉发国中兵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又因厚币用事者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形容枯槁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三、朗读全文,感悟作者的情感与屈原的精神〖学生朗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四、练习与实践1、巩固梳理字词知识2、诵读全文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课时学习的字词二、学生找出疑难语句,师生共同研讨解决三、重点语句翻译训练【多媒体辅助】〖口述与书面练习结合〗其称文极小而其指极大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委质事秦。
屈原列传语文教案设计
屈原列传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屈原列传》中的经典段落;(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把握屈原的人格特点;(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屈原列传》;(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屈原的人格特点进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传承民族精神;(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3)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热爱祖国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屈原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特点;2. 《屈原列传》中的经典段落及其含义;3. 文言文阅读方法及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屈原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2. 分析《屈原列传》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3.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屈原的人格特点进行评价。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屈原列传》原文及其注释、译文;2. 学生准备:预习《屈原列传》,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3. 教学素材:相关屈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屈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屈原的容貌特点;(2)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屈原的兴趣;(3)提问:你们对屈原有哪些了解?屈原为何被称为“爱国诗人”?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屈原列传》,了解文章大意;(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经典段落,并做好笔记;(3)提问:请同学们分享你们认为的经典段落,并阐述其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根据自主学习的结果,分析屈原的人格特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3)教师点评,总结屈原的人格特点。
4. 深入解读(1)让学生结合注释、译文,深入理解《屈原列传》;(2)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如屈原的象征意义;(3)提问:请同学们谈谈对屈原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的理解。
5. 评价与反思(1)让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屈原的人格特点进行评价;(2)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3)提问:通过学习《屈原列传》,你们有什么启示和感悟?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屈原的爱国情怀和人格特点;7. 课后作业(1)背诵《屈原列传》中的经典段落;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屈原作品朗诵比赛,提高学生对屈原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教案教学设计江苏四中一、文学常识:屈原,名,字,时期我国伟大的主义诗人,代表作为抒情长诗《》。
主要作品有《》、《》、《》、《》等。
汉代把它们合编成《楚辞》。
二、字音练习: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属()草稿惨怛()帝喾()靡不毕见()濯()淖()蝉蜕()滋垢()浊秽()皭()然泥()而不滓()既绌()商于()既咎()眷()顾被()发渔父()憔()悴()哺()育啜()泣罹()难()三、通假字:解释句中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3、靡不毕见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6、屈平既绌7、齐与楚从亲8、亡走赵,赵不内9、被发行吟泽畔10厚币委质事楚四、解释划线的词的古今义:1、明年:2、颜色:3、形容:4、从容辞令:5、设诡辩于怀王:6、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五、解释加点的词:1、娴于辞令2、争宠而心害其能3、屈平属草稿4、平伐其功5、王怒而疏屈平6、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7、可谓穷矣8、其文约其辞微9、惠王患之10、大兴师伐秦11、臣请往如楚12、奈何绝秦欢13、屈平既嫉之14、人君无愚、智15、王怒而迁之16、楚有宋玉、景差之徒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六、解释加点词的词类活用:1、入:入则与王图议国事2、出:出则接遇宾客3、谗:因谗之曰4、听: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5、邪曲:邪曲之害公也方正:方正之不容也6、明:明道德之广崇7、蝉:蝉蜕于浊秽8、怒:楚使怒去9、虎狼:秦,虎狼之国,不可信10、祖: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11、日:其后楚日以削七、判断文言句式: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2、明于治乱,娴于辞令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4、楚诚能绝齐。
5、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6、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7、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8、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9、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10、此不知人之祸也。
11、“离骚”者,犹离忧也12、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最新-15、屈原列传教案【优秀5篇】
15、屈原列传教案【优秀5篇】1。
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掌握本课重要的文言现象。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下是小编帮助大家分享的5篇15、屈原列传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屈原列传》优秀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史记》和相关知识,把握史传类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
2、掌握文中涉及的重点文言知识,重点是“伐"“见”等实词和被动句。
3、理解屈原的伟大人格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4、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并运用“传”“评”结合的方式凸显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作方法。
重点:积累重要的文言文词句知识。
难点:学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本文将屈原的生平事迹放在楚国日趋衰亡的大背景下展现,既有对史实的粗笔勾勒,又有对细节的工笔描绘,揭示了屈原个人的身世沉浮与国家生死存亡的内在联系,充分彰显了屈原的人格风采。
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第一篇为屈原立传的史传名篇。
屈原、贾谊都怀才不遇,而且贾谊又写过《吊屈原赋》,所以司马迁将二人合起来立传。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同屈原一样,品格高洁,才华横溢,竟因李陵一案被汉武帝处以腐刑。
千古忠贤,途竟一辙,所以作者在《屈原列传》中着重指明“屈平之作《高骚》,盖自怨生也”,以自况《史记》之成,是基于垢辱。
(二)作者简介: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优秀3篇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优秀3篇《屈原列传》原文和译文篇一原文: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译文: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
做楚怀王的左徒。
(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
楚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
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硬要走草稿,屈原不给。
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
”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教案教学设计共1. 教学目标:a. 理解《屈原列传》的选文内容和文化背景;b. 掌握《屈原列传》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c.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文化品味。
2. 教学重点:a. 《屈原列传》的选文内容和文化背景;b. 《屈原列传》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3. 教学难点:a. 对《屈原列传》中的文化背景进行理解和解读;b. 掌握《屈原列传》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4.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a. 创设情境:教师引入古代文学作品《屈原列传》,介绍屈原的身份和重要地位。
b. 引入话题: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屈原列传》的了解和感受。
第二步:导读课文a. 教师给学生分发《屈原列传》的选文,让学生阅读文本并标注重点。
b.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解读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第三步:讨论学习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a. 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屈原列传》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让学生提出问题并相互交流。
b. 教师适时给出必要的解释和补充说明。
第四步:学习延伸a. 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或通过互联网搜索,了解《屈原列传》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
b.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角度对《屈原列传》进行深入研究,并写一篇心得体会。
第五步:总结反思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和学习收获。
b. 学生可以就本次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提问和反思。
5. 教学辅助手段:a. 《屈原列传》选文;b. 相关资料和互联网搜索工具。
6. 教学评估方法:a. 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表现;b. 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学习心得。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屈原列传》复习学案教案教学设计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和历史传说,其中《屈原列传》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作品,也是国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育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这部作品的深刻内涵,需要特别设计复习学案以及教学计划。
学生应该首先通过阅读背景资料来更好地了解《屈原列传》的起源和作者背景,以及描写的是什么时代的历史背景,都包含哪些文化元素等等。
接下来,学生需要逐字逐句地阅读文本,并学习其中涉及的经典诗句和古文互文。
学生可以分组合作,进行分段朗读,提高朗读口语和语音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也应该掌握主要角色的性格和情感、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以及屈原和节令文化之间的关系等等。
除了阅读和个人理解外,还应该设置多种互动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度。
例如,设计学生小组讨论、辩论活动等等,让他们思考《屈原列传》探讨的主题,例如人性、伦理、政治和历史等等。
学生也可以通过节令文化体验、诗歌创作等形式,深刻了解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采用一些生动的案例和实例来进行引导,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其中蕴含的思想深度和具体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交流,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和表达方式。
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如科学的朗读技巧、文本分析、思维借鉴,观点表达等。
而在考试前,则应该采取多样化的考试形式,例如分析原文、短文写作等,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语文素养。
总之,《屈原列传》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古代文学作品,其中蕴含着历史文化和人类智慧,可以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学习效果,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综上所述,对于《屈原列传》这一古代文学经典作品,我们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理解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同时也能够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划读文章
1、介绍屈原的基本情况
姓名:屈平家庭背景:楚之同姓也最初任职:左徒
才识:博闻强识,明于之乱,娴于辞令。
2、新人名:上官大夫
事件内容:(1)“王怒而疏屈平”的经过
(2)揭示楚国黑暗现实:上有昏君,下有佞臣、、、、、、、、、、、、、、、、、、、、、、、、、、、、、、、事件①
3、新人物(对象):《离骚》
事件内容:(1)写作缘由、内容介绍及对其评价
(2)赞美屈原的品德修养、、、、、、、、、、、、、、、、、、、、、、、、、、、、、、、事件②
4、时间:屈平既绌新人名:秦惠王、张仪
事件内容:楚第一次被秦国欺骗、、、、、、、、、、、、、、、、、、、、、、、、、、、、、、、事件③
5、时间:明年新人名:靳尚、郑袖
事件内容:楚第二次被秦国欺骗、、、、、、、、、、、、、、、、、、、、、、、、、、、、、、、事件④
6、时间:其后诸侯共击楚新人名:唐眛
事件内容:楚大败,大将被杀、、、、、、、、、、、、、、、、、、、、、、、、、、、、、、、事件⑤
7、时间:实秦昭王与楚婚新人名:秦昭王、子兰
事件内容:楚第三次被秦国欺骗,怀王身死于秦
事件③——⑤可归纳为:
(1)楚国三次被骗,一步步走向衰落
(2)突出屈原的个人遭遇与国家息息相关
8、新人名:顷襄王事件内容:迁之、、、、、、、、、、、、、、、、、、、、、、、、、、、、、、、事件⑥
6、地点:江滨新人名:渔父
事件内容:沉江经过、、、、、、、、、、、、、、、、、、、、、、、、、、、、、、、事件⑦
7、时间:屈原既死之后新人名:宋玉、唐勒、景差之徒
事件内容:死后影响(1)楚辞后继有人(2)无人敢于直谏、、、、、、、、、、、、、、、、、、、、、、、、、、、、、、、事件⑧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博闻强志,明於治乱,娴於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
学识渊博,记忆力很强,对国家存亡兴衰的道理非常了解,对外交往来,接人待物的辞令又非常熟悉。
因此他入朝就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制定政令;对外就接待各国使节,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处理对各诸侯国的外交事物。
楚怀王对他非常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