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论之简单排队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课程设计排队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排队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排队系统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排队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排队系统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掌握排队模型的基本类型和特点,理解排队系统设计的数学基础。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排队模型分析实际问题,进行排队系统设计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排队系统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排队系统设计的兴趣,认识排队系统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排队系统的起源与发展:介绍排队系统的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排队系统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2.排队模型的基本类型:讲解排队模型的分类及其特点,包括M/M/1、M/M/c、M/G/1等模型,使学生掌握各种模型的基本原理。

3.排队系统设计的数学基础:介绍排队系统设计的数学理论,包括随机过程、排队论等,为学生进行排队系统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4.排队系统设计方法:讲解排队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包括系统分析、模型选择、参数估计和系统评价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5.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排队系统设计案例,使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工业工程课程设计排队

工业工程课程设计排队

工业工程课程设计排队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理解排队论的基本概念,掌握排队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排队论的基本原理,掌握排队模型的建立和分析方法;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排队论解决实际问题,熟练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排队系统的模拟和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工业工程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排队论基本概念,排队模型的建立,排队系统的分析与优化。

具体安排如下:1.排队论基本概念:介绍排队论的发展历程,理解排队论的基本概念,如到达率、服务率、排队队长等。

2.排队模型的建立:学习常见的排队模型,如M/M/1、M/M/c、M/G/1等,掌握模型的建立方法。

3.排队系统的分析与优化:学习排队系统的性能指标,如期望队长、期望等待时间等,了解排队系统的优化方法,如服务率优化、服务器数量优化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通过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排队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通过讨论和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工业工程导论》,参考书《排队论及其应用》,多媒体教学资料,以及相关的实验设备。

通过这些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占30%,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作业占20%,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试占50%,主要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评估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分为16周,每周2课时。

教学时间安排在周一和周三的下午,地点为教室101。

排队论及排队系统优化

排队论及排队系统优化

排队规则
顾客源
排队结构
顾客到来
服务规则
服务机构
。。。
顾客离去
排队系统
(二)排队系统的要素及其特征
1、排队系统的要素: (1)顾客输入过程; (2)排队结构与排队规则; (3)服务机构与服务规则;
2、排队系统不同要素的主要特征: (1)顾客输入过程 顾客源(总体):有限/无限; 顾客到达方式:逐个/逐批;(仅研究逐个情形) 顾客到达间隔:随机型/确定型; 顾客前后到达是否独立:相互独立/相互关联; 输入过程是否平稳:平稳/非平稳;(仅研究平稳性)
Ts
0 ,t0
Ts
0
,t 0
则 E[Ts]=1/ ; Var [Ts]=1/ 2 ; [Ts]=1/
(2) E[Ts]=1/ :每个顾客的平均(期望)服务时间; :单位时间服务的顾客数,平均(期望)服务率;
(二)爱尔朗(Erlang)分布
(1) 设v1,v2,…,vk是k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服从
Lq

e
• 其中有效到达率为

e
n Pn
n0
6.4 典型排队系统分析
6 .4 .1 单服务台负指数分布排队系统 6 .4 .2 多服务台负指数分布排队系统
6.5 典型排队系统优化分析
(1)一般排队系统的优化目标与方法; (2)M/M/1系统中服务率的优化; (3)M/M/C系统中服务台数的优化;
dt
dt
则 0P0(t) 1P1(t) 0
n1Pn1(t) n1Pn1(t) (n n)Pn(t); n 0
——排队系统状态转移方程
(四) 排队系统状态转移图
0 1
2
01

排队模拟系统课程设计

排队模拟系统课程设计

排队模拟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排队模拟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其数学模型及相关参数。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生活中的排队问题。

3. 学生了解计算机编程在排队模拟系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构建简单的排队模型。

2. 学生能通过编程实现排队模拟系统的运行。

3. 学生能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评估排队模拟系统的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和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信心。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活中排队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与数学跨学科课程,结合计算机编程和数学建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编程技能,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合作和探究。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排队论基本概念:介绍排队系统的组成,排队论的基本参数(到达率、服务率、排队规则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一节2. 排队模型建立:分析不同排队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如M/M/1、M/M/c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二节3. 计算机编程实现:运用Python等编程语言,实现排队模拟系统的编写。

教材章节:第七章4. 数据分析方法:介绍数据分析方法,如排队长度、等待时间、系统利用率等指标的统计和分析。

教材章节:第六章5. 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结合生活中的排队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提出优化方案。

教材章节:第八章教学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排队论基本概念及排队模型的介绍第二课时:计算机编程实现排队模拟系统第三课时:数据分析方法及案例讨论第四课时:学生展示与点评,总结提升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逐步掌握排队模拟系统的相关知识。

运筹学排队论

运筹学排队论

降低平均服务时间
降低服务时间旳可变性
增长服务人员
降低平均到达人数
经过顾客预约等方法来降低到达旳可变性
集中使用服务资源
更加好地计划和调度
23
处理排队问题旳措施
2.其他措施
服务场合提供娱乐设施
医生等待室放报纸杂志
自动维修间用收音机或电视
航空企业提供空中电影
等待电梯处放镜子
超级市场把冲动性商品摆放在收款台附
排队论
1
2

排队论,又称随机服务系统理论(,是一
门研究拥挤现象(排队、等待)旳科学。详细
地说,它是在研究多种排队系统概率规律性
旳基础上,处理相应排队系统旳最优设计和
最优控制问题。
•排队论是1923年由丹麦工程师爱尔朗
(A.K.Erlang)在研究电活系统时创建旳.
3
案例-1 银行排队系统
4
案例-2 医院排队系统
用更快旳服务人员、机器或采用不同旳设施布局和政
策来影响顾客旳到达时间和服务时间。
9
1 排队论旳基本问题
1.1 排队论旳主要研究内容
• 数量指标
– 研究主要数量指标在瞬时或平稳状态下旳
概率分布及其数字特征,了解系统旳基本
运营特征。
• 统计推断
– 检验系统是否到达平稳状态;检验顾客到
达间隔旳独立性;拟定服务时间分布及参
数。
• 系统优化
– 系统旳最优设计和最优运营问题。
10
1.2排队论旳经济含义
• 排队问题旳关键问题实际上就是对不同
原因做权衡决策。管理者必须衡量为提
供更快捷旳服务(如更多旳车道、额外
旳降落跑道、更多旳收银台)而增长旳

排队等候系统设计方案

排队等候系统设计方案

排队等候系统设计方案排队等候系统设计方案一、需求分析: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场景都需要进行排队等候的系统设计,比如银行柜台、医院门诊、超市收银等。

设计一个高效的排队等候系统,可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减少等待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二、系统设计目标:1. 提高客户满意度;2. 减少等待时间;3. 降低工作压力;4. 提高工作效率。

三、系统设计方案:1. 排队叫号系统:设计一个系统,用于客户取号排队,每个客户可以通过自助取号机或者工作人员为其取号。

系统将为每个客户分配一个唯一的号码,并显示在大屏幕上,方便客户了解自己的位置。

同时,可以设置特殊窗口或者特殊号码,用于处理紧急或者特殊情况。

2. 叫号显示系统:设计一个大屏幕显示系统,用于显示当前叫号的号码和窗口号码。

客户可以通过大屏幕了解自己的等候位置,便于规划时间。

3. 窗口操作系统:设计一个窗口操作系统,用于窗口工作人员呼叫客户提醒其到指定窗口办理业务。

窗口操作系统可以与排队叫号系统配合使用,自动呼叫下一个号码或者手动呼叫。

4. 快速办理系统:对于一些常见的业务,可以设计快速办理系统,通过自助终端或者移动端,客户可以提前填写好相关信息,到达窗口时只需验证身份即可快速办理业务,减少等待时间。

5. 数据统计分析系统:设计一个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用于分析客户的排队情况、等候时间、窗口办理时间等,方便对系统进行优化和调整,提高工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四、系统优势:1. 方便快捷:客户可以通过自助终端或者移动端进行取号和快速办理业务,避免了排队等候的时间。

2. 提高工作效率:窗口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系统自动呼叫下一个号码,减少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 数据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系统,可以了解系统的使用情况和客户满意度,方便对系统进行优化和调整。

4. 降低工作压力:通过系统的协助,窗口工作人员可以减少人工操作和面对大量客户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

五、总结:通过设计一个排队等候系统,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减少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排队系统

排队系统

排队系统的主要数量指标
队长——是指系统中的平均顾客数(排队等待的顾客数与
正在接受服务的顾客数之和)。
L或Ls—— 平均队长,即稳态系统任一时刻的所有顾客数 平均队长,
的期望值;
队列长——是指系统中正在排队等待服务的平均顾客数。 Lq—— 平均等待队长或队列长 , 即稳态系统任一时刻的 平均等待队长或队列长,
排队模型
典型的排队例子
到达的顾客 在公路收费站排队的车辆 病人 到达机场上空的飞机 不能运转的机器 到达港口的货船 客户 进入我方阵地的敌机 汽车驾驶员 需加油车辆 服务内容 收费 看病 降落 修理 装货(卸货) 装货(卸货) 法律咨询 我方防空火力射 执照年码头或泊位 法律咨询人员 我方高炮或防空导弹 管理部门年审办事员 加油站的加油机
排队系统基本概念
“顾客”——要求服务的对象统称; 顾客” 服务台” 服务员” “服务台”或“服务员”——提供服务的人或机 构;
不同的顾客与服务组成了各式各样的服务系统。 不同的顾客与服务组成了各式各样的服务系统 。 顾客为了得到某种服务而到达系统, 顾客为了得到某种服务而到达系统 , 若不能立即获得 服务而又允许排队等待,则加入等待队伍, 服务而又允许排队等待 , 则加入等待队伍 , 待获得服 务后离开系统,见图1至图5 务后离开系统,见图1至图5。
按以上数据可推算出每一顾客到达、服务开始、服务结束 的时刻以及顾客排队等待时间、在系统中停留时间和售票 员空闲的时间。将数据依次填入表中。 20次试验中顾客停留时间的平均值:72/20=3.60分。 售票员空闲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数:34/103=33%
三、排队论研究的基本问题 排队论研究的首要问题是排队系统主要数 量指标的概率规律,即研究系统的整体性质,然 后进一步研究系统的优化问题。与这两个问题相 关的还包括排队系统的统计推断问题。 (1)通过研究主要数量指标在瞬时或平稳状 态下的概率分布及其数字特征,了解系统运行的 基本特征。 (2)统计推断问题,建立适当的排队模型是 排队论研究的第一步,建立模型过程中经常会碰 到如下问题:检验系统是否达到平稳状态;检验 顾客相继到达时间间隔的相互独立性;确定服务 时间的分布及有关参数等。

第5章排队系统

第5章排队系统

5.1.6排队模型的分类
符号形式:X/Y/Z 其中:X表示相继到达间隔时间的分布; Y表示服务时间的分布; Z表示并列的服务设备的数目。 表示相继到达间隔时间和服务时间分布的典型符号有: M——负指数分布(M是Markov的字头) D——确定性(Deterministic) Ek——k阶爱尔朗(Erlang)分布 GI——一般相互独立(General Independent)的随 机 分布 G——一般(General)随机分布
第5章 排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本章重点和难点
排队论概念
排队论仿真
排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如:顾客到商店买东西、病人到医院看病 提高质量——减少被服务对象等待时间 平衡 降低成本——保证设备利用率前提下减少设备的投 入。
பைடு நூலகம்
5.1 排队论的基本概念
5.1.1排队系统的组成 一般的排队系统都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1)到达模式 指动态实体(顾客)按怎样的规律到达 常假定顾客总体是无限的。 (2)服务机构 指同一时刻有多少服务设备可以接纳动态 实体,它们的服务需要多少时间。它也具有一定的分 布特性。通常,假定系统的容量(包括正在服务的人数 加上在等待线等待的人数)是无限的。 (3)排队规则 指对下一个实体服务的选择原则。通用的 排队规则包括先进先出 (FIFO),后进先出 (LIFO),随 机服务(SIRO)等。
3.1.2 到达模式 (1)平均到达间隔时间Ta: 指在考虑模型的总时间 T中,共
同到达间隔时间一样,首先定义Ts:为平均服务时 间, µ 为平均服务速率, So(t) 为服务时间分布函数, 即服务时间大于t的概率。
5.1.3服务机构
顾客依一定的次序和规则接受服务。 (1)损失制 指顾客到达时,如所有服务台都正被占用,随即离去。 (2)等待制 指顾客到达时,如所有服务台都正被占用,就排成队伍, 等待服务。服务次序可以采用下列各种规则: 先到先服务(FIFO) 即按到达次序接受服务,这是最通常的情形。 后到先服务(LIFO) 如乘用电梯的顾客常是后入先出的,仓库中存放 的钢板也是如此。在情报系统中,最后到达的信息往往是最有价值 的,因而常采用后到先服务的规则。 随机服务(SIRO) 当服务台空时,从等待的顾客中随机地选取管到达 的先后,如电话交换台接通呼唤的电话便是如此。 优先权服务(PR) 如医院中急诊病入优先得到治疗。

排队论

排队论

排队论一、引言: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有形和无形的排队或拥挤现象,如旅客购票排队,食堂买饭排队,列车调用,计算机进程调用,市内电话占线等现象。

凡是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事业和工作,凡是出现拥挤现象的领域,都是排队论的用武之地。

排队论是研究服务系统中排队现象随机规律的学科,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生产、运输、库存等各项资源共享的随机服务系统,其目的是正确设计和有效运行各个服务系统,使之发挥最佳效益。

排队论研究的内容有3个方面:统计推断,根据资料建立模型;系统的性态,即和排队有关的数量指标的概率规律性;系统的优化问题。

二、排队论的起源与历史:排队论起源于20世纪初的电话通话。

1909年丹麦电话工程师 A.K.埃尔朗:话务理论,导出著名的埃尔朗电话损失率公式,自20世纪初以来,电话系统的设计一直在应用这个公式。

20世纪30年代苏联数学家А.Я.欣钦把处于统计平衡的电话呼叫流称为最简单流,瑞典数学家巴尔姆又引入有限后效流等概念和定义。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数学家关于生灭过程的研究,英国数学家D.G.肯德尔提出嵌入马尔可夫链理论,以及对排队队型的分类方法, L.塔卡奇等人又将组合方法引进排队论,使它更能适应各种类型的排队问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研究排队网络和复杂排队问题的渐近解等,成为研究现代排队论的新趋势。

三、排队论的定义:排队论(queuing theory), 或称随机服务系统理论, 是通过对服务对象到来及服务时间的统计研究,得出这些数量指标(等待时间、排队长度、忙期长短等)的统计规律,然后根据这些规律来改进服务系统的结构或重新组织被服务对象,使得服务系统既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又能使机构的费用最经济或某些指标最优。

四、排队系统:(一)、排队系统的构成排队系统又称随机服务系统,是研究服务过程和拥挤现象的随机模型。

服务系统由服务机构和服务对象(顾客)构成,顾客到达系统的时间是随机的,服务员为每一位客户服务的时间也是随机的,所以整个排队系统的状态也是随机的。

排队叫号系统 智慧设计方案

排队叫号系统 智慧设计方案

排队叫号系统智慧设计方案智慧排队叫号系统是一种基于智能化技术的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方式,实现高效、准确地排队、叫号和服务的过程。

该系统能够提高服务效率,减少排队时间,同时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

一、系统架构和功能划分:1. 服务端:负责整个排队叫号系统的后台管理,包括号码分配、叫号逻辑、数据统计等。

服务端需要设计一个后台管理界面,实现员工管理、服务管理、数据报表等功能。

2. 客户端:为用户提供叫号服务和显示当前排队信息。

客户端可以使用多种形式,如手机应用、自助终端、电子显示屏等。

客户端需要与服务端实时通信,实现号码分配、叫号更新、状态显示等功能。

3. 终端设备:负责用户的身份认证和排队号码生成等工作。

终端设备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刷卡、扫码、人脸识别等。

终端设备需要与服务端和客户端进行通信,确保信息的同步和准确性。

二、系统运行流程:1. 用户拿号:用户到达服务场所后,使用终端设备进行身份认证,获取一个排队号码。

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服务类型,系统会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当前情况进行号码分配。

2. 叫号服务:服务员根据客户需求,点击客户端上相应的叫号按钮,系统会发送叫号信息到指定的客户端或电子显示屏上显示。

客户端会同时显示当前排队号码和预计等待时间。

3. 排队过程:用户根据客户端上的当前排队信息,依次前往目标窗口进行服务。

在排队过程中,客户端会自动更新排队号码和等待时间,用户可以实时掌握自己的排队情况。

4. 服务完成:当用户完成服务后,服务员可以点击客户端上的服务完成按钮,系统会自动更新下一个排队号码并通知相应的客户端或电子显示屏上显示。

5. 数据统计和分析:系统会实时记录用户的排队时间、服务耗时等数据,并生成相应的统计报表。

服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后台管理界面对数据进行分析和优化,提高服务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三、系统优势和价值:1. 提高服务效率:智慧排队叫号系统可以根据实时情况灵活分配号码,避免服务员空闲或者拥挤,并能智能估算服务时间,提前通知用户等待时间。

排队论模型

排队论模型

排队论模型1. 引言排队论是运筹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排队系统中顾客的到达、等待和服务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排队的场景,如银行、超市、医院等。

通过排队论模型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优化服务过程,提高效率和顾客满意度。

本文将介绍排队论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模型。

2. 基本概念2.1 排队系统排队系统是指顾客到达一个系统,并等待被服务的过程。

一个排队系统通常包含以下几个要素:•到达过程:顾客到达系统的时间间隔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确定的。

•排队规则:系统中的顾客通常按照先来先服务原则排队。

•服务过程:系统中的服务员或服务设备为顾客提供服务,服务时间也可以是随机的或确定的。

•系统容量:排队系统中通常有一定的容量限制,即同时能够容纳的顾客数量。

2.2 基本符号在排队论中,通常使用以下符号来表示不同的概念:•λ:到达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系统的平均到达顾客数量。

•μ:服务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系统的平均服务顾客数量。

•ρ:系统利用率,表示系统的繁忙程度,计算公式为ρ = λ / μ。

•L:系统中平均顾客数,包括正在排队等待服务的顾客和正在接受服务的顾客。

•Lq:系统中平均等待队列长度,即正在排队等待服务的顾客数。

•W:系统中平均顾客逗留时间,包括等待时间和服务时间。

•Wq:系统中平均顾客等待时间,即顾客在排队等待服务的平均时间。

3. 常用模型3.1 M/M/1模型M/M/1模型是排队论中最简单的模型之一,其中M表示指数分布。

M/M/1模型满足以下几个假设:•顾客到达率λ满足均值为λ的指数分布。

•服务率μ满足均值为μ的指数分布。

M/M/1模型的特点是顾客到达率和服务率是独立的,且符合指数分布。

根据排队论的理论分析,可以计算出系统的性能指标,如系统利用率、平均顾客数、平均等待队列长度等。

3.2 M/M/c模型M/M/c模型是M/M/1模型的扩展,其中c表示服务员的数量。

M/M/c模型满足以下假设:•顾客到达率λ满足均值为λ的指数分布。

排队叫号系统设计方案

排队叫号系统设计方案

排队叫号系统设计方案排队叫号系统是一种用于医疗、银行、邮局等场所的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等待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排队叫号系统设计方案:硬件设备:1.叫号机:用于发出叫号信息,包括当前叫号号码、窗口号等。

2.叫号器:用于发出叫号声音和显示叫号号码,可以是电子屏幕或者语音提示设备。

3.号码发放机:用于生成并发放叫号号码,可以是纸质号码牌或者电子号码牌。

4.取号机:用户可以通过取号机自助取得一个叫号号码。

5.窗口显示器:用于显示当前窗口服务对象的叫号号码。

软件设计:1.取号功能:用户通过取号机自助取得一个叫号号码,系统会自动向用户展示当前等待人数,并将用户的叫号号码显示在窗口显示器上。

2.叫号功能:系统通过叫号机发出叫号信息,包括当前叫号号码和窗口号码,用户可以根据叫号信息到指定窗口办理业务。

3.排队叫号逻辑:系统按照先到先服务的原则,依次叫号,用户到达窗口后,窗口人员确认用户身份和需求,并进行业务办理。

4.多窗口管理:系统可以支持多个窗口,并可以根据窗口人员的工作情况自动分配号码给各窗口。

5.监控数据统计: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每个窗口的工作情况,包括叫号次数、办理业务用时等,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和优化。

6.设置等候时间:系统可以根据窗口的办理速度和等候人数估计每个用户的等候时间,并向用户展示。

系统流程:1.用户到达场所后,通过取号机自助取得一个叫号号码,并将号码显示在窗口显示器上。

2.系统通过叫号机发出叫号信息,用户根据叫号信息到指定窗口办理业务。

3.窗口人员确认用户身份和需求,并进行业务办理。

4.窗口办理完当前用户的业务后,系统自动叫号下一个用户。

5.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每个窗口的工作情况,并通过数据分析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和优化。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排队叫号系统设计方案,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定制和改进。

通过排队叫号系统,可以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排队论系统仿真

排队论系统仿真

于零,即
dPn (t ) 0, 对一切n 。 dt 因为稳态和时间无关,所以将符号简化,用 Pn 代替 Pn(t),于是
Pn n 1 n 2 0 P0 n n 1 1

i 0 n i 1
——平均服务率,即单位时间内接受服务的顾客数;
C——并列服务台的个数;

——服务强度。
通常,排队论研究的相关问题可大体分成统计问题和最优化问题两大类。 统计问题是排队系统建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对现实数据的处理 问题, 在输入数据的基础上, 首先要研究顾客相继到达的间隔时间是否独立同分
布,如果是独立同分布,还要研究分布类型以及有关参数的确定问题.类似地, 对服务时间也要进行相应的研究。 排队系统的优化问题涉及到系统的设计、控制以及有效性评价等方面的内 容。 排队论本身不是一种最优化方法,它是一种分析工具。常见的系统最优设计 问题是在系统设置之前, 根据已有的顾客输入与服务过程等资料对系统的前景进 行估计或预测,依此确定系统的参数。 系统最优控制问题是根据顾客输入的变化而对现有服务系统进行的适度调 整,即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形,制定一个合理的控制策略,并据此确定系统运行的 最佳参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处理排队问题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四步: (1)确定排队问题的各个变量,建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根据已知的统计数据, 运用适当的统计检验方法以确定相关的概率分布; (3)根据所得到的概率分布,确定整个系统的运行特征; (4)根据服务系统的运行特征,按照一定的目的,改进系统的功能。
P0 (t ) e t
T 小于等于 t 的概率 P(T≤t)表示为 F(t) (累积分布函数) ,有
F (t ) 1 et

排队叫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排队叫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如题:排队叫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引言排队叫号系统作为一种提高服务效率的工具,在各类场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排队叫号系统也在不断升级和完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探讨排队叫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二、排队叫号系统的基本原理排队叫号系统的核心原理是通过预先分配号码,让用户在等待服务时可以自由活动,同时确保服务的有序进行。

这一系统既能有效减少用户等待的时间,也能提高服务效率。

与传统的排队方式相比,排队叫号系统显然更加灵活和高效。

三、排队叫号系统的设计要点1. 确定系统需求:在设计排队叫号系统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目标,包括服务对象、服务场景和服务流程等方面的需求。

2. 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针对不同的需求和场景,可以选择不同的技术方案来实现排队叫号系统,比如基于传统硬件的系统、基于互联网的系统等。

3. 用户界面设计: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因此需要注重界面的友好性和易用性。

4. 数据管理和分析:排队叫号系统也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以便为后续的服务优化提供支持。

四、排队叫号系统的实现步骤1. 系统架构设计:在确定了系统需求和技术方案后,需要进行系统架构设计,包括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设计。

2. 编码实现:根据系统设计方案,进行具体的编码实现工作,包括后端服务的搭建和客户端界面的开发。

3. 系统测试和优化:完成系统开发后,需要进行全面的测试和优化,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4. 部署和使用:将排队叫号系统部署到实际使用场景中,让用户进行试用和反馈,以不断改进系统。

五、对排队叫号系统的个人理解和展望排队叫号系统作为一项服务优化的技术,对于提高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有着显著的作用。

在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排队叫号系统很可能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更多服务场景的标配。

总结通过本文的深度和广度的探讨,我们对排队叫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排队系统分析

排队系统分析

排队系统分析
(Queueing Systems Analysis)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排队的基本概念 到达与服务的规律 M/M/1排队模型 M/M/1排队模型 M/M/C排队模型 M/M/C排队模型 M/G/1排队模型 M/G/1排队模ing Systems Analysis)
排队论( 也称随机服务系统理论, 排队论(queuing),也称随机服务系统理论, 也称随机服务系统理论 是运筹学的一个主要分支。 是运筹学的一个主要分支。 1909年,丹麦哥本哈根电子公司电话工程师 年 A. K. Erlang的开创性论文“概率论和电话通讯 的开创性论文“ 的开创性论文 理论”标志此理论的诞生。 理论”标志此理论的诞生。排队论的发展最早是 与电话,通信中的问题相联系的,并到现在是排 与电话, 通信中的问题相联系的, 队论的传统的应用领域。 队论的传统的应用领域。近年来在计算机通讯网 络系统、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系统、库存管理、 络系统、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系统、库存管理、 作战指挥等各领域中均得到应用。 作战指挥等各领域中均得到应用。

排队系统方案

排队系统方案

排队系统方案第1篇排队系统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服务领域对排队系统的需求日益增长。

高效、公平、透明的排队系统不仅能够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还能增强顾客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本方案旨在为某服务机构设计一套合法合规的排队系统,确保服务流程顺畅,提高服务水平和客户体验。

二、目标1. 提高排队效率,缩短顾客等待时间。

2. 确保公平公正,消除人为干预。

3. 提升服务质量,增强顾客满意度。

4. 合法合规,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三、核心设计原则1. 公平性:确保每位顾客都能按照到达时间顺序接受服务。

2. 透明性:让顾客了解排队进度,提高信任度。

3. 灵活性:适应不同场景和业务需求,易于调整。

4. 安全性: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保护顾客隐私。

四、方案设计1. 取号系统- 顾客到达服务机构后,通过自助取号机获取排队号码,号码具有唯一性,不可替代。

- 取号机支持身份验证功能,确保每位顾客只能取一个号码。

- 取号机界面友好,支持多种语言,方便不同顾客操作。

2. 排队管理系统- 系统根据取号时间自动生成排队序列,遵循先来先服务的原则。

- 顾客可通过现场显示屏或手机端实时查看排队进度,了解等待时间。

- 排队管理系统具备异常处理机制,如号码丢失、重复等,确保公平公正。

3. 业务办理流程- 工作人员根据排队序列逐个呼叫顾客,确保服务顺序与排队顺序一致。

- 顾客在办理业务时,工作人员需进行身份核验,确保信息一致。

- 业务办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应遵循服务规范,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4.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排队系统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数据安全和顾客隐私。

- 对顾客个人信息进行加密存储,防止泄露。

- 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系统稳定可靠。

5. 顾客满意度调查- 通过现场反馈、在线调查等方式收集顾客意见,了解排队系统运行情况。

- 定期分析调查结果,针对问题进行优化调整,提高顾客满意度。

五、实施与评估1. 实施步骤- 系统设计:根据本方案设计排队系统,确保合法合规。

课程设计排队

课程设计排队

课程设计排队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排队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排队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掌握排队模型的建立和分析方法,并能够运用排队论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排队论的基本概念,如顾客、服务台、队长、等待时间等。

(2)掌握常见排队模型的建立和分析方法,如M/M/1、M/M/c、M/G/1等。

(3)了解排队论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性,如通信、交通、医疗等领域。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排队论解决实际问题,如优化服务设施布局、提高服务质量等。

(2)具备基本的数学推导和计算能力,如求解排队模型中的概率和期望等。

(3)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排队论分析,如Excel、R语言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对排队论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术探索精神。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排队论基本概念:介绍顾客、服务台、队长、等待时间等基本概念。

2.排队模型:讲解M/M/1、M/M/c、M/G/1等常见排队模型的建立和分析方法。

3.排队论应用:介绍排队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如通信、交通、医疗等领域。

4.排队论软件工具:教授如何使用Excel、R语言等软件工具进行排队论分析。

5.实际问题解决: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排队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模型。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排队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3.实验法:引导学生使用软件工具进行排队论分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课程设计医院排队系统

课程设计医院排队系统

课程设计医院排队系统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医院排队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方式;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医院排队系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兴趣和热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医院排队系统的背景和意义,掌握其基本原理和运作方式,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通过实际操作和团队协作,学生将培养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医院排队系统的原理、组成和运作方式。

首先,介绍医院排队系统的背景和意义,使学生了解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其次,讲解医院排队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排队理论、调度算法等。

然后,介绍医院排队系统的组成,如挂号终端、排队显示屏、叫号器等。

最后,讲解医院排队系统的运作方式,包括患者挂号、医生诊断、排队等待等环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医院排队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作方式,为实际设计和实现医院排队系统打下基础。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医院排队系统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运行的医院排队系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4.实验法:让学生动手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医院排队系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资源。

2.参考书:推荐一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演示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如计算机、排队显示屏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排队论之简单排队系统

排队论之简单排队系统

排队论之简单排队系统(总3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无限源的简单排队系统所谓无限源的简单排队系统是指顾客的来源是无限的,输入过程是简单流,服务时间是负指数分布的排队系统。

本节我们讨论一些典型的简单排队系统。

1.//1/M M ∞排队系统//1/M M ∞排队系统是单服务台等待制排队模型,可描述为:假设顾客以Poisson 过程(具有速率λ)到达单服务员服务台,即相继到达时间间隔为独立的指数型随机变量,具有均值1λ,若服务员空闲,则直接接受服务,否则,顾客排队等待,服务完毕则该顾客离开系统,下一个排队中的顾客(若有)接受服务。

相继服务时间假定是独立的指数型随机变量,具有均值μ。

两个M 指的是相继到达的间隔时间和服务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1指的是系统中只有一个服务台,∞指的是容量为无穷大,而且到达过程与服务过程是彼此独立的。

为分析之,我们首先确定极限概率0,1,2,n p n •••=,,为此,假定有无穷多房间,标号为 0,1,2,•••,并假设我们指导某人进入房间n (当有n 个顾客在系统中),则其状态转移框图如图所示。

图 //1/M M ∞排队系统状态转移速率框图由此,我们有状态 离开速率=进入速率0 01p p λμ=,1n n ≥ ()11n n n p p p λμλμ-++=+解方程组,容易得到00,1,2,ii p p i λμ•••⎛⎫== ⎪⎝⎭,再根据00101()1n n n n p p p λμλμ∞∞=====-∑∑ 得到:01p λμ=-, ()(1),1n n p n λλμμ=-≥ 令/ρλμ=,则ρ称为系统的交通强度(traffic intensity )。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要求1ρ<,因为若1ρ>,则0n p =,且系统中的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多直至无穷,因此对大多数单服务排队系统,我们都假定1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4 无限源的简单排队系统所谓无限源的简单排队系统是指顾客的来源是无限的,输入过程是简单流,服务时间是负指数分布的排队系统。

本节我们讨论一些典型的简单排队系统。

1.//1/M M ∞排队系统//1/M M ∞排队系统是单服务台等待制排队模型,可描述为:假设顾客以Poisson 过程(具有速率λ)到达单服务员服务台,即相继到达时间间隔为独立的指数型随机变量,具有均值1λ,若服务员空闲,则直接接受服务,否则,顾客排队等待,服务完毕则该顾客离开系统,下一个排队中的顾客(若有)接受服务。

相继服务时间假定是独立的指数型随机变量,具有均值μ。

两个M 指的是相继到达的间隔时间和服务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1指的是系统中只有一个服务台,∞指的是容量为无穷大,而且到达过程与服务过程是彼此独立的。

为分析之,我们首先确定极限概率0,1,2,n p n •••=,,为此,假定有无穷多房间,标号为 0,1,2,•••,并假设我们指导某人进入房间n (当有n 个顾客在系统中),则其状态转移框图如图5.8所示。

图5.8 //1/M M ∞排队系统状态转移速率框图由此,我们有状态 离开速率=进入速率0 01p p λμ=,1n n ≥ ()11n n n p p p λμλμ-++=+解方程组,容易得到00,1,2,ii p p i λμ•••⎛⎫== ⎪⎝⎭,再根据0011()1n n n n p p p λμλμ∞∞=====-∑∑得到:01p λμ=-,()(1),1nn p n λλμμ=-≥ 令/ρλμ=,则ρ称为系统的交通强度(traffic intensity )。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要求1ρ<,因为若1ρ>,则0n p =,且系统中的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多直至无穷,因此对大多数单服务排队系统,我们都假定1ρ<。

于是,在统计平衡的条件下(1ρ<),平均队长为,1,1j j L jp λρρμλρ∞====<--∑(5-52)由于a λλ=,根据式(5-2)、(5-3)以及上式,可得: 平均逗留时间为:1,1LW ρλμλ==<- (5-53) 平均等待时间为:1[],1()(1)Q W W E S W λρρμμμλμρ=-=-==<-- (5-54)平均等待队长为:22,1()1Q Q L W λρλρμμλρ===<-- (5-55)另外,根据队长分布易知,01ρρ=-也是系统空闲的概率,而ρ正是系统繁忙的概率。

显然,ρ越大,系统越繁忙。

队长()N t 由0变成1的时刻忙期即开始,此后()N t 第一次又变回0时忙期就结束。

由简单流与负指数分布的性质,显见忙期的长度与忙期的起点无关。

可以证明,闲期的期望值为1λ,令忙期平均长度为b , 则在统计平衡下,有:平均忙期:平均闲期=(1)ρρ-:,因此平均忙期长度为:111b ρμλρ⎧<⎪-=⎨⎪∞≥⎩,, (5-56)一个忙期中所服务的平均顾客数为1111b ρρμρ⎧<⎪-⋅=⎨⎪∞≥⎩,, (5-57) 不难看出,在忙期相继输出的间隔时间是独立、同参数(0)μ>的随机变量,即为参数μ的Poisson 流。

但是,当系统空闲后,从开始空闲时刻起,到下一个顾客服务完毕离去时之间的间隔时间显然不与服务时间同分布。

下面简要推导一下//1/M M ∞排队系统的输出过程特征。

令n T +表示第n 个顾客服务完毕的离去时刻,则1n n T T +++-表示离去的间隔时间,1n ≥,于是,对0t ≥,11{}{0}{|0}n n n n n n P T T t P N P T T t N ++++++++->==⋅->=1{1}{|1}n n n n P N P T T t N ++++++≥⋅->≥ 1!ˆ{0}{}n n n P N P S t τ+++==⋅+> 1{1}{},n n P N P S t +++≥⋅>其中1ˆn τ+表示剩余到达间隔时间,与1n S +(服务时间间隔)独立,而n N +表示第n 个离去顾客服务完毕离开系统时的队长。

由于11,lim {0}01,n n P N ρρρ+→∞-<⎧==⎨≥⎩,,而1!ˆ{}n n P S t τ+++>=t t e e λμμλμλμλ-----(根据两独立随机变量和的分布计算公式计算),所以1{}(1)t t t n n P T T t e e e λμμμλρρμλμλ++---+⎡⎤->=--+⎢⎥--⎣⎦(5-58) 此式表示在统计平衡下,相继输出的间隔时间服从参数(0)λ>的负指数分布。

例5.5 某通信团维修站,有1个维修技师,每天工作10小时。

待维修的到来服从Poisson 分布,每天平均有90部到来,维修时间服从指数分布,平均速率为10μ=部/小时。

试求排队等待维修的平均数;等待维修的多于2部的概率;如果使等待维修的数平均为2部,维修速率应提高多少?解:这是一个//1/M M ∞模型已知9λ=,10μ=,则0.9λρμ== ① 28.11Q L ρρ==- ② 20121()1(1)(1)(1)0.729p p p ρρρρρ-++=------=③ 9929Q L λλμλμμμ==-=---,解得:12.29μ= 所以,接待速率应提高:10 2.29μ-=。

例5.6 假设顾客以Poisson 速率为每12分钟1人到达,服务时间是指数型的且服务速率是每8分钟服务1个人,L 和W 分别是多少?解:因为112λ=(人/分),18μ=(人/分),我们得到: 2L =,24W =因此,系统中顾客的平均个数为2,顾客在系统中平均花费的时间是24分钟。

现假设到达速率提高20%到110λ=,重新计算L 和W 得到 4L =,40W =因此,到达速率20%的增加导致系统中平均顾客数增加了1倍。

事实上,从式(5-52)和式(5-53)可以清楚看到,当λμ趋于1时,λμ的一个微小的增加都会导致L 和W 大的增加。

例5.7 战时,集团军通信团的通信设备以指数速率每小时6台损坏,有一个维修技师,其维修速率是指数速率每小时8台,设备损坏而没有得到及时维修造成的损失是每台设备每小时100次通话,问:由于损坏的设备引起的平均通话损失率是多少?解:该问题是一个//1/M M ∞排队模型,其中6λ=,8μ=。

则 平均通话损失率=每台设备每小时100次⨯损坏设备的平均数 而损坏设备的平均数就是L3L λμλ==-因此,平均通话损失率等于每小时300次。

2. ///M M c ∞排队系统///M M c ∞排队系统是一种多服务等待制系统,指的是:有(1)c c ≥个服务台独立地并行服务。

当顾客到达时,若有空闲服务台便立刻接受服务,若没有空闲的服务台,则排队等待,直到有空闲的服务台时再接受服务。

假定顾客单个到达,相继到达时间间隔服从参数(0)λ>的负指数分布,每个服务台服务时间独立、服从相同参数(0)μ>的负指数分布,系统容量为无穷大,而且到达与服务是彼此独立的。

设()N t 表示系统中的顾客数,则{()0}N t ≥,是无限状态{0,1,2,}E •••=上的生灭过程,其参数为10,1,i i i i c i c c i μλλμμ•••≤<⎧===⎨≤<∞⎩,,;, (5-59) 其分布{}()()()0,1,2,n p t P N t n n •••===的平稳状态分布记为0,1,2,n p n •••=,,则与无限源生灭过程分析类似,考虑有c 个服务台,对任一状态,在统计平衡下,其平衡方程为:状态 离开速率=进入速率0 01p p λμ=1 ()1022p p p λμλμ+=+2 ()21323p p p λμλμ+=+。

1c - ()12(1)c c c c p p c p λμλμ--+-=+c ()11c c c c p p c p λμλμ-++=+。

1n c ≥+()11n n n c p p c p λμλμ-++=+。

若记λρμ=,c c λρμ=,则当1c ρ<时,解上述平衡方程组,可得: 00111,!1,!jj j j c p j c j p p j c c c ρρ-⎧≤≤-⎪⎪=⎨⎪≥⎪⋅⎩, , (5-60) 再由概率分布的要求:01n n p ∞==∑,解得上式中的1100!!()j c c j c p j c c ρρρ--=⎡⎤=+⎢⎥-⎣⎦∑。

由于系统中有c 个服务台,所以顾客到达时需要等待的概率为,111j c c j cc p p p c λρρμ∞====<-∑ (5-61)其中,0!cc p p c ρ=。

式(5-61)称为Erlang 等待公式,它给出了顾客到达系统时需要等待的概率。

在统计平衡下,等待队长Q L 显然有分布{0}{}1,2,cQ j Q c k j P L p P L k p k •••+======∑,, (5-62)所以当c p 时,有01()()!j Q j j c j cj cL j c p j c p c c ρ∞∞-===-=-⋅∑∑0()!ccj cj cp j c c ρρ∞-==-∑021()|!(1)c cj c cx c j c p x p c ρρρρρ∞=='==⋅-∑ (5-63) 又令c L 表示系统平衡时,正在被服务的顾客数,则{}0,1,2,,1{}c k c jj cP L k p k c P L c p•••∞====-==∑,; (5-64)所以正在接受服务的顾客的平均数C L 为:10[]c c c j j j j cL E L jp c p -∞====+∑∑100101(1)!(1)!c j cj c j j p p j c ρρρ-∞===+--∑∑1{1}(1)(1)!cjj c cp p c ρρρ∞=-=-+--∑10{1}(1)(1)!cc j j cc p p p c ρρρ∞-==--+--∑ρ=(5-65)上式表明,平均在忙的服务台的个数与服务台个数c 无关。

平均队长L 为21(1)cQ c c c c L L L p ρρρρ=+=+⋅<-, (5-66)可以验证,c →∞时,即化为系统//M M ∞结果(讨论略),1c =时即化为//1/M M ∞的有关结果。

对多服务台系统,Little’s 公式依然成立,即有: 平均等待时间为2,(1)Q cQ c c L W p ρλρλ=⋅=- (5-67) 而平均逗留时间为1Q LW W μλ=+=(5-68)和//1/M M ∞类似,若令T 表示平衡下相继离去的间隔时间,可以证明其分布函数为{}10t P T t e t λ-≤=-≥,这表明在统计平衡下相继离去的间隔时间服从参数(0)λ>的负指数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