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背景下的义乌工程招投标管理创新研究
义乌建筑工程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0 引
言
义 乌市 江东街 道宗塘 村在村 道路 改造 中 , 违反 r 《 义乌市 建设 工程施 工招 投标管 理办法 》 的有关规 定 。
义 乌市 政府采 购 和招投标 监督 管理 办公室 于 2 0 0 7年
随着 义乌 国际 贸 易综 合 改革 实验 区的建 立 及 城 市化 的快 速推进 , 乌市每 年投 入工程 建设 的资 金达 义
在 义 乌本 土 环 境 下 成 长 起 来 的招 标 方 式 非 常 流行 。
工 程 转包 给第 三 方施 工 , 中牟 取 暴 利 … … 通 过 这 从 “ 三部 曲 ” 成 了所 谓 行 内 的 “ 市 ” 而且 这 一 “ 形 黑 , 黑 市” 日渐 蔓 延 扩 大 , 了寄 生 在 义 乌 建 筑 市 场 上 的 成
时成了众多企业竞相压价、 让利 的竞争游戏 , 而当时 义乌政府在政府投资的项 目中普遍采用 固定合 同价 同中标企业签订合 同。一些建设单位为 了降低建设
资 金 , 目追求 低 价 中标 , 过 询 价或 采 用 最低 价 中 盲 通 标 的办法 进行 压价 , 而施 工企业 为 了获取施 工任务 而 竞 相降 价 , 这种 片 面 压 价 迫使 中 标 单 位 通 过 降 低 质
献口 ] 。但由于受各 种因素影响和条件 的限制 , 在工
程招 投标 中仍存 在一 些 问题 和 薄弱环 节 。
1 行 政 干 预 过 于严 重
在建设 工程 招投 标 的实际操 作 中 , 行政 干预 和行
业垄 断 、 区垄 断和 地 区封锁 尤 显 严 重 , 地 这是 工程 招
投标 市场非 常普 遍 的现象 , 而这 种现象 在经 济极 为发
商贸城在义乌脱颖而出、 全国首个县级市飞机场在浙
应届2020毕业季国际贸易论文选题
国际贸易论文选题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也就是通商,一般是指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所组成,因此也被称之为进出口贸易。
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
进出口贸易可以调节国内生产要素的利用率,改善国际间的供求关系,调整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等。
下面是一些由学术堂整理的国际贸易论文选题,希望能为选这科做论文的同学们带来帮助。
国际贸易论文选题一:1、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2、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3、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4、国际贸易网络的拓扑演化与聚类结构分析5、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发展对策研究6、国际贸易方式演进对城市化模式的影响--以义乌市为例7、对国际贸易中的蓝色贸易壁垒问题的分析8、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及启示9、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要素分析及其应用价值思考10、我国企业国际贸易风险的预见及管理措施11、综合改革试点下义乌国际贸易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12、我国十大城市群对外贸易空间效应研究--基于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的视角13、基于超边际分析框架展开的流通效率对国际贸易影响实证研究14、对标韩国,促进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发展15、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16、关于国际贸易业务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17、欢迎订阅国际贸易问题18、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创新趋势19、国际贸易格局分化及秩序研究20、国际贸易中的跨文化管理--以浙江八达集团为例21、新形势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变化趋势、典型风险点及防范22、我国利率市场化和国际贸易发展趋势23、基于流通经济视角谈电子商务对传统国际贸易的创新和发展24、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其阶段划分25、国际贸易对中国各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26、“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新疆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分析27、国际贸易货物品质标准演进效果分析--基于广义比较优势公式的解析28、基于生长曲线算法的中日国际物流规模增长对中日国际贸易推动作用规律研究29、国际贸易合同风险的分析与控制30、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创新探析31、国际贸易结构性特征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32、试论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应用现状33、论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34、后危机时代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经验与启示35、国际贸易政策变化对反倾销会计的影响36、国际贸易框架下出口产品品质的测度方法:研究述评37、国际贸易与全球经济增长关系研究38、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39、基于全球化视域下的国际贸易隐含能源的探索40、探究物流产业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41、浅谈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传导效应42、数字产品、全球价值链与国际贸易规则43、用区块链破解国际贸易信用难题44、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下的服务贸易税收优惠政策探究45、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对生活质量影响研究46、物流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47、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贸易”课程改革48、江苏省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促进关系研究49、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50、构建《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群的思路探讨国际贸易论文选题二:51、国际贸易与我国现代物流业互动发展问题探讨52、国际贸易问题53、论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市场营销策略54、跨境电商视角下的国际贸易方式创新研究55、浅析近年来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新模式56、国际贸易结算方式风险控制探究57、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摩擦分析及应对措施58、产业分工、国际贸易摩擦及我国的对策--基于价值链视角的研究59、我国纺织品出口中国际贸易环境影响的经济学研究60、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研究述评与展望61、制造业国际贸易对服务化就业结构变迁影响的实证研究62、国际贸易新规则与我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发展方向63、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兼评《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64、不完全契约与国际贸易:一个评述65、国际贸易体系演进的政治经济学分析66、基于复杂网络的国际铜矿石贸易格局67、中美国际贸易制度之争--基于国际公共产品提供的视角68、国际贸易中的产品质量研究:一个综述69、2015年国外国际贸易研究前沿70、基于“互联网+”的国际贸易实务发展研究71、“全球-国家-地方”尺度下的国际贸易环境效应研究进展72、外资研发嵌入的内外因辨析:市场化进程还是国际贸易竞争力73、制度质量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74、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会展物流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75、基于“一带一路”农产品国际贸易未来发展趋势研究76、罗伯特·芬斯特拉对国际贸易学的贡献77、国际贸易中出口结构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基于国家空间的社会网络分析78、国际贸易反脱媒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范围经济视角79、国际物流要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80、中美贸易摩擦的演进趋势及我国的对策研究81、国际贸易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82、品牌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及我国发展现状与政策研究83、深化推进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84、互联网与国际贸易--基于双边双向网址链接数据的经验分析85、OFDI、市场竞争强度与国际贸易86、国际贸易中收入分配与产品质量研究综述87、文化认同与国际贸易88、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汇率风险研究89、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文献比较研究90、海南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91、HS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研究92、益阳中小型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研究93、电子商务对传统国际贸易影响研究94、A银行云南省分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研究95、基于复杂网络和能值理论的化石能源国际贸易格局研究96、国际贸易体制区域化背景下知识产权国际立法新动向97、国际贸易与中国制造业行业内工资差距98、兰石能源装备国际工程公司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研究99、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分析国际贸易论文选题三:100、论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及其法律对策101、论“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102、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壁垒应对策略103、OFDI、市场分割与国际贸易--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104、增加值贸易视角下国际贸易利益研究综述105、“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农产品国际贸易106、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107、上海市港口物流与国际贸易互动发展研究108、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研究109、国际贸易融资中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分析110、国际贸易术语风险与规避措施111、新区域主义视角下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际贸易规则与秩序的动态演变及中国之应对112、中国苜蓿国际贸易竞争力分析113、国际贸易碳转移的全球图景和时间演变114、新常态下国际贸易发展对不同素质劳动力的影响研究--基于人力资本视角115、国际贸易中价值转移问题的扩展研究:模型、推演及启示116、多种类型,多重身份:15至17世纪前半期东亚世界国际贸易中的商人117、跨境电商对传统国际贸易的变革118、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建立119、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国际贸易竞争力效应120、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研究121、语言距离影响国际贸易的理论机理与政策推演122、在全球价值链中寻求制度性话语权--新一轮国际贸易规则重构与中国应对123、价值链贸易与经济周期的联动:国际规律及中国经验124、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析--基于跨境贸易电商化背景的视角125、国际贸易模式演进的城市化促进效应--基于职业中间商的超边际分析126、TPP高标准国际贸易规则对中国的挑战及应对策略127、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再构建及中国的因应128、技术、国际贸易与中国工业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变129、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及发展对策--基于和传统国际贸易的比较分析130、新能源产业国际贸易关系及中国现状--基于空间引力模型131、新常态背景下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32、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标准元素”:体现、特性与应对133、互联网影响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实证研究134、国际贸易理论--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135、“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分析--以广东省为例136、国际贸易中的环境标准研究137、“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对民族文化影响国际贸易的理论探讨138、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传导效应研究139、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研究140、陕西省国际物流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141、粮食国际贸易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142、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现状、问题及创新路径143、国际贸易规则发展新趋势及中国的应对144、论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国际法协调145、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障碍与策略研究146、新公共服务理论视野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问题研究147、农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策略研究148、国际贸易与中国技术进步方向--基于制造业行业的经验研究149、基于个人信息保护的国际贸易壁垒及其法律应对150、自贸园区背景下我国国有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战略研究国际贸易论文选题四:151、协调应对气候变化与贸易的国际规则研究152、职业贸易中间商、国际贸易方式演进与经济发展153、广西中小微型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困境及对策154、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55、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国际贸易客户开发途径研究156、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157、从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变迁看IBM战略转型158、碳关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研究159、30年来国际“贸易-交通-旅游”(3T)互动的统计分析160、国际贸易对国内制度的影响:前沿研究述评161、数字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法律问题研究162、国际贸易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163、国际贸易格局分化与国际贸易秩序演变164、制度距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165、国际贸易的成本分析:视角与方法166、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及对上海自贸试验区启示研究167、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下义乌进出口贸易发展研究168、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模式与路径分析169、国际贸易与企业成本加成:一个文献综述170、自贸区对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影响研究171、内生比较优势、国际贸易方式与收入分配:一个新兴古典框架172、中国对外开放新阶段与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第十三届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会议暨2014年中国国际贸易学科发展论坛会议综述173、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传导效应174、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文献综述175、国际贸易中的产品质量异质性研究进展176、职业中间商空间嵌入与国际贸易模式演进177、宁波港外贸集装箱海铁联运腹地生成研究178、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及其对策研究赠送:86个行政法、行政诉讼法论文题目参考1、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2、论行政主体3、行政组织法在行政法中的地位4、关于行政行为概念的探讨5、论行政行为的效力6、论行政立法7、关于行政立法程序的思考8、析行政许可标准和范围9、论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改革10、行政处罚问题研究11、论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12、行政强制措施研究13、论行政强制执行14、行政行为与行政程序关系之探讨15、论行政程序原则和制度16、关于行政复议范围的思考17、完善行政复议程序的设想18、论行政诉讼的功能19、关于行政诉讼范围的思考20、试析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制度21、行政判决之研究22、浅析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23、国家赔偿构成要件之研究24、完善国家赔偿制度的几点思考25、论行政法的理论基础26、论行政立法体制27、市场经济体制下行政法的功能28、论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29、行政处罚程序研究30、论行政强制31、行政赔偿制度研究32、行政指导研究33、论行政许可34、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35、行政越权与滥用权力研究36、论中国司法审查制度37、行政诉讼第三人研究38、行政侵权责任探讨39、论显失公正行为40、论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41、行政诉讼的撤销判决与变更判决42、行政判决、裁定的执行43、论行政法治原则44、论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45、论行政立法以外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地位46、论行政行为的条件与后果47、行政合同研究48、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49、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50、行政执法研究51、行政法上的权利救济制度研究52、论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53、中国加入WTO与行政法制改革54、论行政复议的范围与复议程序55、“双学位”的合法性探析56、媒体对食品安全监督作用的法律规范57、欧美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及启示58、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完善路径59、行政罚款关乎执法公平正义60、试论公务员奖励规范的立法与完善61、兽药饲料监督执法文书制作问题的浅析62、浅析淘宝网络刷单中的“水军”现象63、行政决策的实质性正当程序之规制64、“报假警”行为的定性及其规制65、医疗纠纷行政调解:意义、问题及完善66、检察权的职能拓展与行政立法审查制度的完善67、建设食品药品监管法治政府部门的思考68、浅谈《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对招标工作的影响69、新闻评论监督司法的权利与限度70、论悔捐行为的无责理由、责任要件与风险防范71、论网规的软法属性72、我国大学规章制定权的法律规制研究73、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74、医事仲裁制度调查分析75、论开放社会中行政参与的合理界限76、论宪法与行政法之间的关系77、刍议权力清单制度建设78、医患关系法律性质分析及纠纷应对策略研究79、个人低碳消费行政法义务确立的正当性检视80、论骨髓捐献者撤销权的行使边界81、中国网络安全形势及对策研究82、弱势群体公法保护视野下的社会帮扶问题83、中国宗法财产制度的道德性84、泔水饲喂畜禽违法现象的行政处罚难点85、我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86、论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
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三年实施计划(征求意见表)
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三年实施计划(2011-2013年)(征求意见稿)根据《国务院关于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11〕22号)精神,为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特制定《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三年实施计划(2011-2013年)》。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着力构建“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为重点内容,以深入推进便利化、规范化的体制机制改革为关键环节,以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服务平台建设为着力点,建立国家协调、省市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在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取得实质性突破。
二、主要目标根据总体方案要求,通过三年努力,基本确立“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形成贸易便利化的政策支撑体系;初步建成展示交易、交通物流、产业升级、区域合作、公共服务五大平台,形成出口、进口、转口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新优势;率先建立适应国际贸易发展需要的行政管理服务体制,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保障,为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奠定坚实的体制基础。
三、主要任务1、加快确立“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
根据小商品生产、交易特点,探索确立以公平市场主体、商品归类管理、责任追溯追究等为主要内容,以“管得住、通得快”为主要特征的新型贸易方式,建立与新型贸易方式相配套的综合管理机制。
2、制订实施与“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相配套的监管办法。
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外汇、工商等部门加快制订出台与“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相适应的监管办法,形成一套完备的主体准入、通关监管、税收征管、外汇核销、质量追溯、责任追究制度体系。
3、创新电子商务发展管理机制。
建设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争取开展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建设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中心。
探索建立信用、交易、支付、登记、安全认证等管理机制,促进电子商务加快发展、规范发展。
4、加快建设国家级小商品国际贸易区。
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实施研究——以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为视角
( 一) 明 确 市 场 采 购 贸 易 方 式 的 概 念
和 范 围
商品种类丰富 、 品种繁多 。 境 外 采 购 商
市 场 采 购 贸 易方 式 . 是 指 在 经 认 定 的
对 于 义乌 市 来 讲 . 产 品 多 为 劳 动 密 集
在义乌市场通常多品种 、 多批次 、 小 批 市 场 集 聚 区 采 购 商 品 . 由符 合 条 件 的 经 营 型 产 品 . 受 人 民 币不 断 升 值和 汇 率 的剧 烈 量 采购 . 在 出 口通 关 环 节 通 常 是 多 个 采 者 在 采 购 地 办 理 出 口通 关 手 续 的 贸 易 方 波 动 影 响 较 大 . 采 用 人 民 币 进 行 国 际 贸 易
CHI N A
COL L E CT I Ⅶ
EC ON O M v
摘要 : 随 着 义 乌 国际 贸 易 综合 改 革 试 任 的 时 候 发 现 其 经 营 主 体 与 实 际 发 货
点 的 深 入 进 行 . 经过 前 期 的 不 断 探 索 . 国
( 三) 鼓励 出 口. 实行 市场 采 购 出 口 商
总局 、 质检总局 、 外 汇 局 关 于 同 意 在 浙
( 四) 享 受通 关便 利 化措 施
关键词 : 改革试点 ; 市场采购 贸 易; 实
施 研 究
一
江 省 义 乌 市 试 行 市 场 采 购 贸 易 方 式 的
市 场 采 购 贸 易 方 式 的 实 施 背 景 日起 。 实施 市场 采 购贸 易方 式 。
商 品 市场 的发 展 , 《 商 务 部 、 发 展 改 革 行 补 交 , 不 实 行 免 税 资 料 备 查 管 理 和 备
义乌市场采购贸易的优化策略研究—基于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建设背景
义乌市场采购贸易的优化策略研究 —基于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建设背景发布时间:2021-11-26T06:37:10.865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9期作者:楼媛英[导读]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楼媛英浙江义乌干部学院浙江省义乌市 322000摘要: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随着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在全国试点不断扩大,出现了各试点城市扶持政策不统一,造成了市场秩序波动,市场业态不够规范、所得税优惠政策不够完善等问题。
事实证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一个长期的实践发展历程。
基于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建设背景,可通过拓展“市场采购+系列”,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数字化改革,完善市场采购贸易配套监管机制,推动监管便利化,实现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便利化;监管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和调整,义乌对外贸易中长期存在的出口产品低端、交易方式传统、管理体制制约、支撑体系薄弱等矛盾和问题日趋突出。
2011年,国务院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义乌承担起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特征的新型贸易方式的试点任务。
作为全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首个试点城市,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较好地解决了传统贸易监管方式不适应小商品出口的问题,使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便利化通道更加通畅。
2020年,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获批后,义乌纳入自贸区金义建设片区,对优化国际市场结构,推进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型贸易方式提出了高标准联动发展的要求。
义乌要成为全球大众贸易双循环中心,如何推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创新发展,对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提高义乌国际小商品自由贸易中心的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诞生的现实缘起义乌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是全国200万家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义乌市场商品丰富、品种繁杂,产品更新快,市场贸易优势主要就体现在多样性,但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调整,义乌对外贸易中长期存在的交易方式单一、管理体制制约、支撑体系薄弱等问题和矛盾日趋突出。
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
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浙江省义乌市拥有我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是重要的国际贸易窗口。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市积极探索对外贸易新模式,在扩大出口、增加就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为继续发挥义乌市在开展国际贸易、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现提出如下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义乌市场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独特作用,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内外贸协调发展,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二)基本原则。
立足于实现国际贸易由规模数量向质量效益转变,推进国际贸易发展、市场带动和产业促进等体制改革,构建国际贸易发展环境优良、市场带动能力增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立足于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推动进出口平衡发展,增强比较优势,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立足于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形成产业、市场等方面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强化内生动力,提升产业层次;立足于政府管理向公共服务转变,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推进贸易便利化,推进金融支持、区域合作、管理体制创新,完善政策环境,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供有效的支持平台和制度保障。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基本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新型贸易体制框架,国际贸易管理和促进体制等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与国际接轨;先进展示交易平台和便捷国际贸易通道基本形成,贸易便利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义乌市场集聚、辐射、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区域合作和产业联动加速发展;进口、转口贸易和服务贸易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具有知识产权、品牌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带动国内就业2000万人以上。
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
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省委有关“更大气魄更大力度推进义乌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要求,全面融入“对标自贸区、干实试验区”的实践,推动全域一体化融合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17〕57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化“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大胆探索,推进改革全域扩面,实施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编制统一的环境准入标准和负面清单,优化环评公众参与方式,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推进“一网通办”向“一网通管”延伸,实现环评审批更高效,服务企业更贴心,事中事后监管更精准,积极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二、基本原则(一)严守红线、分类审批原则。
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要求,制定全域区域环评结论清单,明确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标准和负面清单,实施分类审批;负面清单内的建设项目环评不得简化,负面清单外的建设项目环评予以降级,简化报告表或登记表类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编制的共性章节,提升环评审批质效。
(二)多措并举、高效服务原则。
强化区域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联动管理,打好深化“代办制+承诺制”服务、优化公众参与方式、强化中介机构管理考核、建立专家团服务制度等环评审批服务“组合拳”,有力有效服务,为企业减负,激发市场活力。
(三)创新管理、一网通管原则。
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融入“互联网+监管” 数字化智慧监管中心建设,推进生态环保“一网通办”向“一网通管”延伸,实施流程标准化、部门协同化、监督信用化的“靶向”精准监管,实现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公正、透明、高效。
公务员面试经济热点第五期
“义乌国际贸易综合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总体方案与意义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包括加快确立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创新电子商务发展管理模式建设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实现航空口岸开放加快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争取设立义乌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具有始发港和目的港功能的义乌港加快完善城市综合服务体系等主要任务这八个方面既有各自的侧重点又是一个有机统一的体系任何一方面的改革都关系到改革全局按照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创新不仅是科技的创新也是市场的创新两者的融合形成制度的创新也正是因为这三个层面的创新才形成了推动世界经济长波增长上行波段的根本动力可以肯定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八个方面的措施显然将为这三个层面的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众所周知强劲的出口是我国经济30多年来长波增长的最大动力然而我国这种处于微笑曲线低端位置的出口模型不仅使我国支付了巨大的人力资本也使我国耗费了巨大的环境与资源成本更重要的是这种出口模型的恶性价格竞争使得我国在支付巨大成本的同时单位收益却非常低廉由此导致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目前这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格局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浙江省的经济发展由全国的明星省份在2011年跌落为全国倒数第三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的对外贸易必须经历一场阵痛以此重新闯出一条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显而易见国务院批准在义乌进行这一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试点其战略目标显然就是要为这种新型的贸易方式探索实践上的路径进而总结和归纳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对外贸易道路最终确定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战略转型构建义乌国际贸易特区是改革试点的重要目标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是全国第10 个也是首个在县级市设立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自改革试点启动实施以来重点工作分项目有序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有新突破贸易管理体制机制得到新优化商贸功能性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在当前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下义乌外贸出口实现逆势快速增长这是改革试点带来的最直观的成效我们将按照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要求启动实施义乌改革试点三年行动计划确定各项重点工作的路线图责任人时间表有条不紊地推进改革试点继续加强与国家商务部等部委的汇报沟通争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及其配套政策尽早获批实施抓紧研究争取国家的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相关政策加快建立管得住通得快可溯源的国际贸易便利化监管机制充分利用先行先试优势协调推进贸易管理商贸流通产业转型服务环境区域协作等各领域的改革事项切实抓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政策落地加快推进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构筑义乌改革发展体制机制新优势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只是途径手段目标是争取设立义乌国际贸易特区享受特区的政策发挥特区的作用作出特区的贡献以期达到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的目的义乌如能抓住改革试点契机认真做好调研论证工作积极争取设立国际贸易特区就能够在争取国家政策资源打造国际贸易平台上占得先机成为我国扩大外需带动内需的重要渠道成为实现出口与进口并重的重要窗口就能够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上走在前列以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引领我国新一轮国际贸易转型发展的方向就能够在国际贸易这一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中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未来完全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深圳这对义乌对金华乃至全省发展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策:把加快市场转型升级作为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推动市场结构从以生活类产品综合市场为主向生活类生产类文化类产品综合市场并重发展转变义乌已经有了独步全球的小商品市场总体上属于生活类产品综合市场这既是无可比拟的优势也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市场发展的思维定势义乌市场发展既要巩固扩大这一优势也要适应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加快从小商品向大商品拓展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增强市场活力保持强者恒强发展生产类和文化类产品综合市场就是义乌市场新的竞争力所在要积极推进生产类产品综合市场建设认真做好国际生产性消费资料市场发展的长远战略安排合理选择生资行业打造全国生产资料最丰富发展制造业条件最好的集聚中心和采购平台要重视研究文化类商品综合市场发展的目标定位平台建设和经营模式使文化创意产业形成制造有基地设计有载体销售有平台的发展新格局推动贸易结构从以出口贸易为主向出口进口转口贸易并重发展转变出口贸易是义乌市场的强项呈现出多进少出口独大的局面进口贸易转口贸易成为市场发展的短板义乌市场要充分发挥现有物流仓储资金信息等资源优势积极补上进口转口这两块短板推动出口进口转口贸易齐头并进发展真正实现买全球货卖全球货成为全球性贸易中心重点要加强进口商品馆建设培育壮大进口贸易主体丰富进口贸易商品扩大进口贸易份额加强与境外制造业基地对接合作加快综合保税区国际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做大做强转口贸易推动市场业态从以本地单体市场为主向本地单体市场和全国全球连锁市场并重发展转变实体市场的发展有最大辐射半径制约义乌市场要突破这一瓶颈可以借鉴沃尔玛连锁超市的经验加强品牌运作和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投资控股加盟合作等形式全力打造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连锁航母构建境内外市场相呼应母市场与子市场共赢的发展格局同时加快商品配送中心建设形成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中心境内外分市场配送的经营网络巩固和发展义乌小商品市场物流中心的地位和龙头市场作用推动市场模式从以实体市场为主向实体市场和虚拟市场并重发展转变义乌发展虚拟市场有实体市场的支撑区域物流中心的保障优势十分明显推进实体市场上网虚拟市场落地是义乌市场未来发展的新模式要积极探索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联动发展的新途径新机制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义乌市场的嫁接抓好义乌购等电子平台建设加快第三方商务平台培育引进做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网货采购中心和全国网商集聚中心打造东方商谷要加强市场标准化管理完善物流仓储金融商务等配套功能健全信用服务体系形成与有形市场功能相匹配的网上交易支付和商品配送等保障体系努力抢占市场发展制高点推动产业结构从以商品贸易经济为主向商品贸易经济会展经济旅游经济并重发展转变会展是浓缩的市场最能集中反映市场的变化并预测行业的发展空间要把会展业作为一大新的支柱产业来抓作为义乌传统产业提升的助推器作为培育新兴行业的试验田进一步扩大义博会森博会文博会消博会等品牌会展影响力积极引进和培育发展一批新的会展做到月月有大展旬旬有小展打造永不落幕的广交会义乌市场的繁荣带来了大量人流资金流信息流也为旅游业的提速发展提供了契机要更加重视小商品海洋与购物旅游的联姻建设旅游购物中心游客接待中心等平台积极推广购物旅游休闲模式打造以商带游以游促商的特色旅游城市同时商品贸易经济也要加快转型大力培育发展市场新型服务业态加快实现义乌市场功能从单一产品交换向全球发布信息发现形成价格和参与国际规则制定转变把建设现代化大城市作为改革试点的重要支撑构建高起点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是城市发展的灵魂义乌打造现代化大城市首先要适应建设国际贸易特区的要求在城市规划上体现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彰显本土优势地域特色让规划出生产力竞争力和城市魅力要按照全域城市化的理念对地区全域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产业区商务区生活休闲区等形成科学的功能分区畅通的交通网络完善的绿地系统要跳出义乌规划义乌加强与浙中城市群金义都市新区总体规划及东阳浦江等周边县市规划的对接以更宽视野从更高层次推进新型城市化改变城市发展小而全的格局构建高标准的基础设施体系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前提要按照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要求超前谋划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利用停车设施建设等问题加快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打造立体交通和综合运输网络做到客运零换乘货运无缝对接重视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探索物联网建设新模式着力打造智慧义乌统一规划城市地下管网完善城市供排水系统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大幅度增加城市绿地空间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构建高效率的公共服务体系坚持因地制宜多元投入加快商务科研金融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满足国际化高端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坚持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加大公共财政民生事业投入力度加快建设城乡均衡发展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社会事业体系在农村逐步建立与城市接轨的就业养老医疗等保障制度积极推进村镇管理社区化加快同城同待遇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构建高水平的社会管理体系义乌市场发达人口流动量很大这也是义乌社会管理的难点所在要加强对外国人的管理服务工作既要提供个性化服务切实保障其合法经营合法权益也要依法清理非法居留非法就业非法入境人员切实维护义乌涉外社会管理秩序要探索实施新义乌人积分制居住证制度通过提升产业创新制度等途径把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来让低层次流动人口降下去改善常住人口素质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改革试点的重要取向推进新型工贸联动坚持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加快建设国际小商品流通制造和研发中心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路径上推动义乌工贸联动模式从前店后厂模仿制造向自主创造转变从订单获取生产配送单向方式向更加注重市场信息搜集产品研发设计品牌营销推广双向互动方式转变在手段上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工业设计中心等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努力把义乌打造成为全国创新型城市推进新型产城联动坚持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融合发展按照产业集群人口集中土地集约服务集成的要求加快推进义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产城一体化发展全力建设工商繁荣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坚持招大商招好商大力引进世界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产业项目坚持亩产论英雄严格执行节能环保一票否决探索实践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吸纳高端要素提升人居环境推进新型城乡联动坚持新型城市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关系农业结构制度安排的战略转型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当前义乌区域发展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加快义西南的发展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攻方向根据金义都市新区总体规划抓紧调整完善义西南区块规划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产业特色确保该区块的城市建设和产业层次不低于义乌市区水平“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经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现状1 .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 D P 比重上升,效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背景下义乌中小企业竞争力提升研究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背景下义乌中小企业竞争力提升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背景下义乌中小企业竞争力提升展开研究。
在我们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对象。
接着在对义乌中小企业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对其的影响,提出了竞争力提升策略并分析了实施路径,同时对价值链进行了优化。
最后在总结了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义乌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背景下提升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义乌、中小企业、竞争力提升、现状分析、影响、策略探讨、实施路径、价值链优化、研究成果、未来展望、政策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义乌作为中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和中小企业基地,有着丰富的贸易资源和活跃的市场氛围。
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和国际贸易体系的不断调整,义乌中小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压力。
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趋势,提升义乌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开展本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当前,全球贸易体系不断演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单边主义盛行,跨境贸易壁垒增多,贸易环境日趋复杂严峻。
在这种情况下,义乌中小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外同行的激烈竞争,驱动着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深入研究义乌中小企业的现状及其竞争力提升对策,探讨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对义乌中小企业的影响,有助于指导企业有效应对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提升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义乌市作为中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小商品城,拥有大量中小企业。
这些中小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研究义乌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义乌中小企业是义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义乌本地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提升义乌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还可以进一步促进义乌经济的发展。
义乌中小企业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影响员工就业和企业家的创业收入。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4.06.23•【字号】浙人社发[2014]92号•【施行日期】2014.06.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浙人社发〔2014〕92号)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现将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予以公布。
请各立项单位加强对课题研究进度和质量的督促检查,课题负责人要按时认真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一般课题,请各单位务必于2015年5月30日前报送结题。
结题材料包括:申报材料的基本情况表、立项通知中的立项号和标题页复印件、课题成果(成果名称必须与立项标题一致,以发表论文结题的须提交刊物原件供验审),一式3份装订成册并同时报送电子稿,L2014开头的报送省劳科院,R2014开头的报送省人科所,逾期不予受理。
未能按时完成课题的,将取消下一年度的立项资格。
课题研究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或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通讯地址:杭州市古翠路50号省人力社保大楼(邮编:310012)。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联系人:徐红梅联系电话:85211016邮箱:*************.cn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联系人:童素娟联系电话:88399638邮箱:******************附件: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4年6月23日附件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一、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类(一)一般项目L2014A001高校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陈谷纲,浙江大学L2014A002数据标准化对医保服务提升作用研究,梁俊,浙江大学L2014A003浙江省大病保险与长寿风险相关性研究,刘晓婷,浙江大学L2014A004大学生职业未决影响因素及就业指导对策研究,陈国宏,浙大城市学院L2014A005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因素调研分析,胡哲,浙江财经大学L2014A006在杭高校大学生创业企业存续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叶城均,浙江财经大学L2014A007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效应研究,吴莉云,浙江工业大学L2014A008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探索,周炳,浙江工业大学L2014A009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何星舟,浙江工业大学L2014A010双重产业转移中长三角地区代工制造业转型升级对就业影响的内在机理与对策研究,王晓萍,浙江工商大学L2014A011大学生就业创业智能化服务平台建设--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周翔,浙江工商大学L2014B012基于创业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吕阳,浙江工商大学L2014A013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立体模式构建,周钰,嘉兴学院L2014A014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关系管理现状及其治理研究,潘敏,绍兴文理学院L2014A015高校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问题研究,胡芳芳,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16浙江省大学生小微型创业风险评价模型及管理方式研究,陈晨,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17区域性创业文化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的融入机制研究--以浙商文化为例,邱雷鸣,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18基于“两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环境研究,谢云锋,丽水学院L2014A019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与就业结构优化研究,郑秀梅,丽水学院L2014A020基于法律风险视角的大学生创业保障机制研究,林朽,宁波城市职业学院L2014A021基于“虚拟学院”的高职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实践研究,方义桂,宁波城市职业学院L2014A022文化产业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模式研究,吕朝亚,浙江科技学院L2014A023高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准入匹配的比较研究,王媛,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4A024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基于融入度测评视角,黄小灵,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4A025文化学视角下体育行为对职业能力发展研究,余新苗,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4A026浙江省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与实践,叶丽娜,杭州万向职业技术院L2014A027应用大数据进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路径研究,陈红敏,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28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差异的对策研究,徐军,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29基于校企互惠式合作提升高职生职业能力的途径研究,范黎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0高校绩效工资激励机制的设计研究,陈林,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1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王一丁,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2和谐视阈下民企新型劳动关系构建的研究,王立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3企业年金的法律支持制度研究,王艳,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4A034“校企合作、项目驱动”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研究,吕侃徽,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4A035电子商务环境下促进高职学生网络创业就业的实证研究,吴红玲,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6浙江省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研究,王益尔,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7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研究,包卫平,杭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4A038浙江省研究生就业意向的调查研究--以体育硕士为例,张艳,杭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4A039浙江省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培训体系研究,姚向珍,浙江万里学院L2014A040发达地区低收入农户增收的长效机制研究,姜明伦,浙江万里学院L2014A041浙江地方政府提高劳动收入比重的职能定位研究,赵洪山,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42我省90后农民工职业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饶君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43收入来源对浙江居民收入增长贡献度研究,王生云,浙江水利水电学院L2014A044医疗保障对重大传染病诊疗补助状况及对策研究,陈松华,省疾控中心L2014A045“用工荒”背景下的柔性化管理研究,张建华,广厦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46浙江省高校微信就业平台建设研究,李佳佳,浙江传媒学院L2014A047浙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王凌,宁波市委党校L2014A048高职学生职业成熟度影响因子分析及模型构建,于施佳,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49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路径研究,张伟,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0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朱伯伦,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1浙江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效应研究,王瑞荣,绍兴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2构建民办高校和谐劳动关系创新研究,王海红,浙江越秀外语学院L2014A053基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创业模式与平台研究,袁江军,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4“售后服务”视角下高职院校就业后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张穹,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5教育生态理论下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何雪莲,衢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6完善创业制度环境促进青年群体创业,董叶英,省就业局L2014A057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问题研究,黄佳莺,省劳科院L2014A058浙江省技工院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王丽慧,省职业技能教学研究所L2014A059创新乡镇(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制研究,曹永平,杭州市人力社保局L2014A060完善工伤保险信息化建设研究,曹挺,临安市人力社保局L2014A061初创业者创业导师选择“双向模式”的有效性研究,王海波,长兴县人力社保局(二)资助项目L2014B001网络创业促进就业研究,张林,杭州市就业局L2014B002浙江大学生创业激励政策研究,胡晓东,江干区人力社保局L2014B003浙江省创业促进就业政策体系评价--以绍兴市为例,邵泓,绍兴市就业局L2014B004创业生态链、创业聚集与创业发展研究:机理分析与案例比较,黄宾,浙江水利水电学院L2014B005经济增速下滑背景下浙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化趋势研究,于海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4B006农村劳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颜炼钢,宁波城市职业学院二、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类(一)一般项目1.公共行政管理与服务R2014G001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政府市场边界界定与公立医院发展,程小平,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R2014G00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适度规模探索--以杭州市12333为例,郑晓哲,杭州市人力社保局咨询服务中心R2014G003基于逻辑框架法的政府投入人才项目绩效评价研究,翁曦勉,浙江工业大学R2014G004政府化解网络舆情能力研究,方海涛,嘉兴学院R2014G005提升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对策和措施研究--以宁波为例,张陶然,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4G006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比较及优化研究--以浙江省地方政府购买社区服务为例,马隽,浙江工商大学R2014G007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胡榕,浙江农林大学R2014G008基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视角的基层应急能力评价研究,韦余东,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2014G009地方政府高层次人才服务机制研究,洪赞,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4G010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法律问题研究--基于浙江省典型案例,崔起凡,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R2014G011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理论的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失位研究,韦晓蓓,浙江财经大学R2014G012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研究,邵阳,温州科技职业学院R2014G013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大学生村官制度可持续性研究--以宁波为例,葛红军,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4G014高校科研人员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环境的互动机制及协同发展研究,蔡伟,宁波工程学院R2014G015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引智园区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改革新探讨,杨宁,浙江海洋学院R2014G016城市品牌视角下地方政府在企业人才引进中的角色与作用研究,陈翔,台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G017大学生“村官”成长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严勇杰,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人才与人才队伍建设R2014R001校企联盟互动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实践为例,胡蝶,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R2014R002基于战略缺口理论的“职业适应性”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梁辰浩,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R2014R003企业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研究,孙颖,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4R004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高校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例,李东华,浙江工业大学R2014R005基于CBE模式视角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吴晓涵,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06浙江省旅游企业人才安全预测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田佳,湖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07高校科研机构人才创新成果转化研究--基于产学合作视角,周鸣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08温州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创新人才支撑体系研究,董黎晖,温州大学城市学院R2014R009高校公益创业人才培育及国际经验借鉴,王扬眉,浙江万里学院R2014R010浙江产业集群创业人才孵化主体的互动与协调研究,贺武,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R2014R011职业教育官产学研协同的创新驱动人才发展战略研究,祝蕾,宁波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2基于外贸风险防范的高层次外贸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的研究,邵作仁,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3基于“现代学徒制”实施环境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胡俊,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4“五位一体”促进本科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创新策略研究,杜金玲,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4R015基于转型升级的浙江高端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刘君,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4R016基于胜任力体系的浙江家族企业继承人培养研究,魏晋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7高端领军人才项目产业化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以嘉兴市为例,刘莉,嘉兴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8校政企研协同参与的行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王妙娟,浙江公路技师学院R2014R019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以宁波市为例,许锁迪,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4R020浙江外贸型人才结构变化趋势研究,耿浩,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4R021艺术设计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和途径研究,陈秀,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2电子商务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生成路径研究,龚松杰,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3浙江民营企业与职业经理人的协同成长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陈婧,金华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4杭州IT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和校企深度合作实证研究,李清平,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5高职院校工业设计类人才培养研究,钱慧娜,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6小微企业软件人才需求及高职院校对策研究,朱涛,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7浙江省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傅玳,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4R028基于“产教融合、校企互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提升体系研究,温雷雷,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9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实验教学模式研究,赵晶,浙江外国语学院R2014R030区域创意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研究,朱淑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31人才集聚与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创新研究,张鹏,浙江传媒学院R2014R032企业科技人才创新激励措施的测量、影响因素及绩效研究,廖中举,浙江大学R2014R033浙江省中小企业人才开发投入激励机制研究,陈汉君,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34人才增长因素在完善金融市场发展体系中的定量化研究--以宁波市为例,朱丽萍,宁波大学R2014R035浙江动漫产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人才供给机制与人才成长环境优化研究,张月月,浙江财经大学R2014R036义乌企业国际化发展与人才培养动态对接的策略研究,崔轩玮,浙江财经大学R2014R037浙江省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培建设研究,李茂松,绍兴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38高校跨文化人才素质提升策略研究,谢怡,浙江理工大学R2014R039 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服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李一,浙江理工大学R2014R040 “产教融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罗水秀,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41宁波市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评估研究,陈水良,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4R042 “人才特区”建设与区域持续创新能力研究,潘源源,温州龙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4R043舟山群岛新区紧缺高端人才引进工作研究,钟淼,舟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4R044高层次人才项目引进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龚琦,安吉县社保局R2014R045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公安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管瑜珍,浙江警察学院R2014R046企业高技能人才持续创新能力提升研究,鲍国荣,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R2014R047企业高层次人才持续创新能力的提升机制与效能研究,丛国栋,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R2014R048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技能素质培养研究,夏江峰,杭州师范大学R2014R049企业人才安全评价研究--以浙江省为例,章迪平,浙江科技学院3.人事工作与制度改革R2014S001推进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改革创新与发展的研究,陈荣华,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R2014S002 EAP在浙江民办高校的应用研究,原伟霞,浙江树人大学R2014S003浙江省属高校绩效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童珊珊,浙江工业大学R2014S004专业技术职务自主评聘背景下的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探索,罗斌,浙江工业大学R2014S005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成效与对策研究--以湖州市为例,任强,湖州师范学院R2014S006基于能力和业绩评价视角的高职院校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研究,陈慧,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2014S007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现状及对策研究,崔雨,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08博士后研究人员绩效评估方法研究,齐嘉阳,浙江中医药大学R2014S009高校人力资本绩效考核研究--基于成本效益分析,林慧,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0岗位设置改革视角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张道伟,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1人力资源视角下的高校职工激励研究,张妮佳,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2高校人事代理制度优化管理探析,范翡,衢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3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过程化”培养与鉴定模式研究,王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4高校科研人员创业创新驱动研究,黄莉,宁波大红鹰学院教师发展中心R2014S015专业技术人才职业生涯规划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浙江省大学英语教师为例,黄乐丹,中国计量学院R2014S016岗位聘任制下的高校教师队伍准入及退出机制研究,姜艳,浙江理工大学R2014S017基于产业升级的浙江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研究,郑文君,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8浙江人力资源服务业信用评级方法研究,陈树元,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4S019基于价值网络视角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马晓芸,浙江农林大学R2014S020宁波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林雅莲,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资助项目R2014Z001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保障理论研究,米红,浙江大学R2014Z002政府推动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选择研究,杨晓刚,浙江理工大学R2014Z003企业高层次人才持续创新能力研究,瞿孝志,杭州城市学研究会R2014Z004高校科研机构人才创新成果转化研究,童嘉,浙江工业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R2014Z005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的机制效应与对策研究,颜青,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4Z006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研究,张湖东,浙江财经大学R2014Z007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流动、竞争、激励机制研究,张清阳,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Z008官产学研协同的创新驱动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黄菊火,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R2014Z009浙江产业集群对高层次人才驱动聚集效应研究,张帆,浙江工业大学R2014Z010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业规范研究, XXX峰,中共浙江省委党校R2014Z011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级划分研究,梅胜军,浙江理工大学R2014Z012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评定标准研究,殷宝庆,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义乌改革与浙江国际贸易新优势的培育——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视角
◆C oV er s for y I专题义乌改革与浙江国际贸易新优势的培育——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视角义乌实施的“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已成为创新商业模式,培育浙江国际贸易新优势的试验田。
义乌商业模式的创新,实现“商业集聚”,可以成为推动以“特色强县”为特征的浙江产业集聚形态的转型升级文/朱革胜张正荣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浙江外贸出现了增速下滑,部分企业经营不善甚至倒闭等现象。
“升级”浙江经济,培育国际贸易新优势,从长期来看。
取决于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从中期来看,在于通过产品设计、品牌营销、市场开发等提升商品的附加值;从短期来看,可以依赖于商业模式的创新,实现贸易成本的下降和贸易优势的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发展了以“前店后厂”家庭作坊为基础的低成本出口加工制造业,形成“专业市场”的商贸服务业集聚融入“特色强县”制造业集聚的“浙江模式”。
在面临内外压力下,浙江需要通过商业模式的改革创新,找寻突围之道。
浙江对外贸易商业模式总体来看,浙江国际贸易的商业模式经历了三个时期的演变,形成浙江国际贸易的“动态比较优势”型的“商业模式变迁”过程。
一是20世纪80—90年代:形成了以“前店后厂”家庭作坊为基础的低成本制造业和以“跑市场”为主要方式的国内市场营销和国际市场开拓。
浙江人利用敢于冒险、敢于创新、善于吃苦、勤于劳作的“山海精神”,以及“千山万水、千辛万苦、千言万语”的“三千万”企业家精神,从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形态,形成了在纺织服装、塑料制品、金属制品、工业零部件等方面的生产能力。
浙江企业集中开拓了国内的华北、东北和西北“三北市场”,并逐步探索开拓国际市场。
二是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形成了“专业市场”的商贸服务业集聚融人“特色强县”制造业集聚的新商业模式。
在20世纪90年代建立的制造能力与市场能力的基础上.浙江整合形成了以“特色强县”为特征的区域产业集聚,形成了义乌小商品、杭州女装、宁波男装、绍兴纺织、温州低压电器、永康五金、温州制鞋、大唐袜业、海宁皮具、新昌轴承、嵊州领带等一系列具有浓郁地区特色的产业集聚区。
改革试点背景下义乌外贸便利化成效分析
改革试点背景下义乌外贸便利化成效分析2011年3月4日,国务院发文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明确到2015年基本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新型贸易体制框架,到2020年率先实现贸易发展方式转变。
试点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将提升义乌的贸易便利化,为此,对比分析了改革试点成立前后义乌的出口规模、出口市场和出口结构,并进一步结合贸易便利化分析指标,从实体基础设施、信息通信技术、物流运输效率、商业与制度环境四个角度评价义乌贸易便利化成效。
标签:改革;义乌;贸易便利化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5.026义乌作为我国第10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1年全面启动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方案,使义乌成为中国对外贸易转型的标志。
“义乌试点”作为集市场开发、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规划建设、政府经管、区域合作、国际交流等诸多领域为一身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包含了管理体制、政策体系、平台建设、保障机制等内容的综合性改革。
而随着义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也对基础设施、信息技术、物流配套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试点方案实施后,分析义乌贸易便利化的成效,也是评价改革成效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1改革前后义乌出口状况对比1.1出口规模从2005年到2010年,义乌出口增幅由于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其中2009年同比增长仅为12%,达到该阶段最低增幅。
但义乌出口规模却整体呈稳步上升态势,从2005年的10.92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28.6亿美元,2010年出口总额约为2005年的2.6倍,五年年均增幅为16.35%。
从2011年到2016年,义乌出口增幅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2016年义乌出口同比增长仅为4.70%,达到该阶段最低增幅,这主要跟全球经济疲软,外围需求增长缓慢有关。
但义乌出口规模却呈跳跃式上升态势,从2011年的36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331.5亿美元,相比增长了116倍,五年年均增幅为55.90%,比试点成立前的五年年均增幅要高将近40个百分点。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背景下的义乌工程招投标管理创新研究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背景下的义乌工程招投标管理创新研究【摘要】随着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推进,硬件建设是改革试点的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创新社会管理,创新招投标管理模式,打造城市精品工程。
本文从义乌市建设工程招投标现存的问题、招投标管理要素、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市场规范性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并提出对策措施与评价体系,为义乌市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与监督提供参考依据,为提高政府工作效能服务。
【关键词】建设工程;招投标;项目管理;对策措施;评价体系0.引言义乌市于1999年4月成立义乌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2003年4月,更名为义乌市工程招投标交易中心。
通过几年的运行的实践来看,一些影响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的因素仍然存在,导致工程招投标的实践中出现串通作弊、地方保护、资质挂靠、低价中标、转包分包等不良现象,引起工程量变更,建筑质量低,要我们义乌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开拓创新招投标体系,完善管理措施,从而切实提高工程招投标管理水平,促进义乌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1.义乌市工程招投标中存在问题1.1 资格预审形式化资格预审是招投标过程中的第一道关口。
由于义乌资格预审体制起步晚、招标人意识不强、投标人造假舞弊等原因,不规范的资格预审已成为招投标违规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现为:一是执行文件随意性。
招标人未充分认识资格预审的重要性,使资格预审成为“走过场”程序或干脆不审查,形同虚设;二是资格审查的倾向性。
招标人在招标信息发布前,与个别投标人达成初步协议,为其“量身定做”,使实力强大的潜在投标人纷纷落选;三是审查内容的盲目性。
招标人对资格预审内容缺乏科学合理的编制依据,对于投标企业的资质、业绩考察仅看表面,无法对企业经营状况作综合评价,使资格预审流于形式,给项目建设留下极大隐患。
1.2 评审时间短“招标工程的有效投标单位不能少于3家。
按照招投标法的规定:否则,专家可否决投标结果,要求重新进行招标。
”因此,在义乌招投标实践中,工程有效的投标文件有的多达10个以上,评标时间仅为半天至一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作评审显然是不够的。
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调查
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调查作者:鲍琳吕琳郎永伦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8期摘要:义乌之所以能够获批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一方面是因为在金融危机全球持续发酵蔓延的背景下,义乌国际贸易的市场发展需要解头一系列内交外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义乌国际贸易的市场发展已经具备了突破这些问题的现实基础和市场逻辑。
也正是因为如此,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重点在于既要完善其内部的市场业态,更要建构总部经济的外部空间,最终达成义乌国际贸易市场发展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市场业态;总部经济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4-0287-01一、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战略背景义乌市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要实现“四个转变”:外贸增长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市场由单纯的商品供应者向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提供商转变,产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政府管理由偏重监管向服务与监管并重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
义乌大胆探索,敢为人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培育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主体,促进生产要素大流动、大重组,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为广大中小企业走向世界构筑了重要平台。
发挥了全国其他市场无可比拟的带动作用。
实现了,国际贸易迅猛发展,创业创新氛围浓厚,体制改革走在前列。
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内外交问题(一)外因: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发酵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至今仍在蔓延,不仅深度影响到实体经济,而且也影响到了许多国家的主权债务信用,即使是法、英这样的老牌发达国家也不例外。
尽管也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但是这次金融危机比较大地影响到了义乌市场的国际贸易业务,这是绝大多数市场参与者的共同认识。
(二)内交:义乌市场出1:2企业经营成本的持续提高比外困问题更加严重的是一系列的内部问题,这些国内的问题在更大的程度上阻碍了义乌市场出口企业的可持续经营。
浙江省工商局关于支持义乌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
浙江省工商局关于支持义乌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法规类别】市场管理【发文字号】浙工商综[2011]29号【发布部门】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日期】2011.08.23【实施日期】2011.08.2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浙江省工商局关于支持义乌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浙工商综〔2011〕29号)义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为贯彻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战略部署,推动义乌发挥先行先试优势,支持义乌实现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示范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地、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国际商贸名城的目标,特制定如下意见:一、优化准入条件,活跃义乌经济创业主体1.扩大注册登记权限。
按规定应当由省局、金华市局登记的内资企业,经企业申请,根据实际情况授权义乌市局登记。
允许义乌登记经省商务部门批准注册资本200万美元以下的限制类企业和服务贸易领域企业、无需审批的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及经省商务部门批准、注册资本200万美元以下的内资企业变更登记为外商投资企业。
2.开通名称审批直通车。
实施无行政区划企业名称和取冠省名企业名称受理窗口前移试点。
义乌企业申请变更为无行政区划企业名称的,可到省工商局办理名称核准;取冠省名的,可到义乌市工商局办理名称核准。
3.放宽企业集团组建条件。
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义乌企业组建集团的,母公司最低注册资本放宽到1000万元,子公司数量放宽到3个,母公司和子公司合并注册资本放宽到3000万元。
因合并分立导致分支机构隶属关系发生变化的,可在合并分立完成后办理分支机构隶属关系变更登记。
4.提高知识产权出资比例。
鼓励义乌企业依法以多种形式投资创业,对以股权、债权以及专利权、。
项目管理模式创新发展与工程招投标制度改革
项目管理模式创新发展与工程招投标制度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深化建筑业改革的政策措施,在工程建设领域引入了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项目法人责任制等制度。
建设工程施工生产组织实施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建设工程管理体制和实施方式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层次改革。
特别是当前面对金融危机,我国政府投入4万亿元乃至更多资金来刺激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扩内需、保增长”,为建筑业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遇和空间。
如何发挥中央投资的拉动作用,管好用好新增投资,保证投资效益最大化,建筑业任务艰巨。
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的发展,本文结合论坛主题就推进项目管理模式创新发展,加快投资项目招投标制度改革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借鉴运用与发展(一)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借鉴运用情况回顾。
我国建筑业企业开展工程项目管理是从1986年国务院领导提出学习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开始的,先经历了引进学习、试点推广、总结提高、完善规范、国际化发展5个阶段。
近30年来,建筑业以“项目法”施工为突破口,以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为主要特征,加强管理层与劳务层建设,坚持项目成本核算制和项目经理责任制,创造性地建立了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新型经营管理机制。
经过学习、借鉴和实践创新,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
项目管理实施从以施工项目管理(CM)为主的4个M模式的阶段管理,逐步向全过程的项目管理转变。
一些大型特级企业在一些重点建设工程中,积极运用了采购施工管理(PC)、设计施工管理(DB)、设计采购施工(EPC)、项目管理服务(PM)和项目管理承包(PMC)等项目管理模式。
特别是在境外工程合同额超过数十亿美元的项目中,已广泛应用PMC、EPC等项目管理模式,基本实现了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由传统的施工管理向现代工程项目管理承包(PMC)和工程总承包(EPC)的转变。
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发展初探
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发展初探摘要:在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获批的大背景下,在倡导思想大解放实现再次经济飞跃思潮的推动下,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应运而生,并在短期内取得较好成效。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在专业市场逐渐发展并由内贸为主向内外贸融合转型过程中的特殊贸易方式。
义乌目前试行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主要依靠工商、税务、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的联动,为外贸企业提供更专业的管理和更便捷的服务,通过创新国际贸易模式,提高零散对外贸易的总量和效率。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下的对外贸易企业发展趋势,推测“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主体特征的变化,初步探讨了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金融支持设想,并提出了优化和完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市场采购;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主体特征;金融支持;政策建议义乌,素有“中国小商品城”之称。
从改革开放初始发展商贸至今,义乌市场已经拥有6.2万个商铺,20多万从业人员,日客流量达20余万人次;来自世界各地的10万余家生产企业包括6000多个知名品牌在义乌常年展示16个大类,170多万个单品;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从“鸡毛换糖”起步的小县城,凭借耐人寻味的“拨浪鼓”精神,形成“以商促工、贸工联动”的发展模式,义乌30多年来的迅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浙江改革开放的有力注脚。
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使得包括义乌在内的浙江外贸遭受了重大挑战,发展中累积的产业结构矛盾、进出口失衡、内外贸比例和附加值较低等问题集中显现。
义乌的经济金融受到国际贸易下降的影响,一度也陷入发展的低潮和探索的迷惘。
在致力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历程中,在先发优势有所减弱的背景下,2011年3月,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获批又给义乌的发展注入全新的动力和活动,更重要的是带来了难能可贵的体制机制创新优势。
根据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要求,提升贸易管理效率,加快增长贸易总量,探索建立“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成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一项核心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背景下的义乌工程招投标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推进,硬件建设是改革试点的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创新社会管理,创新招投标管理模式,打造城市精品工程。
本文从义乌市建设工程招投标现存的问题、招投标管理要素、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市场规范性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并提出对策措施与评价体系,为义乌市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与监督提供参考依据,为提高政府工作效能服务。
【关键词】建设工程;招投标;项目管理;对策措施;评价体系
0.引言
义乌市于1999年4月成立义乌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2003年4月,更名为义乌市工程招投标交易中心。
通过几年的运行的实践来看,一些影响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的因素仍然存在,导致工程招投标的实践中出现串通作弊、地方保护、资质挂靠、低价中标、转包分包等不良现象,引起工程量变更,建筑质量低,要我们义乌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开拓创新招投标体系,完善管理措施,从而切实提高工程招投标管理水平,促进义乌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1.义乌市工程招投标中存在问题
1.1 资格预审形式化
资格预审是招投标过程中的第一道关口。
由于义乌资格预审体制起步晚、招标人意识不强、投标人造假舞弊等原因,不规范的资格预审已成为招投标违规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现为:一是执行文件随意性。
招标人未充分认识资格预审的重要性,使资格预审成为“走过场”程序或干脆不审查,形同虚设;二是资格审查的倾向性。
招标人在招标信息发布前,与个别投标人达成初步协议,为其“量身定做”,使实力强大的潜在投标人纷纷落选;三是审查内容的盲目性。
招标人对资格预审内容缺乏科学合理的编制依据,对于投标企业的资质、业绩考察仅看表面,无法对企业经营状况作综合评价,使资格预审流于形式,给项目建设留下极大隐患。
1.2 评审时间短
按照招投标法的规定:“招标工程的有效投标单位不能少于3家。
否则,专家可否决投标结果,要求重新进行招标。
”因此,在义乌招投标实践中,工程有效的投标文件有的多达10个以上,评标时间仅为半天至一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作评审显然是不够的。
评标专家仅有四人,对于如此多的投标文件,以及建筑工程复杂情况,四位专家要对企业情况,工程量清单,建筑情况等一一进行核实,可想而知,是不可能的。
1.3 工程量变更
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的投资投标人的报价施工过程中资金的拨付以及工程结算。
目前,工程量清单普遍存在项目特征描述不清,工程量不准,漏项严重,以及与清单规范的计算规则不相吻合的现象。
投标方在招标前,发现工程量清单问题的存在,不及时指出,反而在报价上大作文章。
在施工时想方设法通过工程量变更来获取最大利益。
相关各方均站在各自的立场对工程量清单予以不同的理解,协调起来非常困难。
1.4 挂靠、串标、围标
义乌建筑业起步晚,企业资质普遍不高,为达到标书资质要求,一些中小企业通过挂靠形式参与招投标。
在义乌中小项目中采用摸乒乓球招标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滋生了挂靠等情况发生,以提高中标几率。
1.5 低价竞标
最低价中标是义乌常用的招投标方式。
经评审的最低价中标切中了招投标制度关于竞争性的要害,减轻了评标专家主观因素的干扰。
但易造成施工偷工减料、扣克或拖欠民工工资、挪用安全技术措施费用等严重损害工程质量和民工利益情况发生,以及串标陪标现象的泛滥。
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对招标文件的编制要求很高,需要建筑工程专业方面的知识外,在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计价模式的确定,合同条款以及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的具体条款的协商等环节中都严格把关,这使一般业主可能感到力不从心。
2.义乌市工程招投标管理要素研究
2.1工程量清单
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确定了政府宏观调控,形成市场价格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实现了由传统量价合一的计划模式向量价分离的市场模式的重大转变。
工程量清单报价的优点在于工程量一致,子目一致,非常便于评标人员对各投标人的报价进行分析对比。
工程量清单编制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投标人报价,这就需要编制人对工程情况非常熟悉,较强的专业知识,专业素质。
2.2 资格预审
招标单位根据建筑工程情况,制定切合义乌建筑行业实际的资质要求,在招标前对投标单位逐一进行资格审查,审查投标单位的业绩、信誉投标单位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对于有关联关系的单位同时投标的,招标单位可以采取措施,有效防止投标者之间的串通投标。
2.3 评标
在义乌市工程招投标中,对大型项目进行综合评分法,先施工单位资质,业
绩以及本项目施工技术、方案、工程量清单等进行综合评分,综合评分入围企业,再进行商务评分。
2.4 合同管理
合同风险管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提高风险意识,进行风险识别,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招标工程应在投标之前,对招标文件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正确理解招标文件,全面分析投标人须知,详细勘察现场,审查图纸,复核工程量,分析合同条款,制定投标策略。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规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保证合同的圆满实现。
3.创新义乌市工程招投标管理对策
3.1 全过程管理
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建立防范机制。
招标管理机构应成为独立的行政管理和监督机构,将目前其具体的实物性监督管理转为程序性监督,大力开展招标投标法规的宣传。
加大执法力度,狠狠打击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过程中的不正当竞争者,该绳之以法的决不心慈手软,姑息迁就。
加大打击力度,建立惩戒防线,使人不敢违法。
3.2 施工单位量化考核机制
施工单位的注册资金、业绩、业主评价、在建设工程等情况,进入施工单位考评系统,进行系统评价,打分,量化施工单位,对在建设工程多于2个的施工单位不予以参投标等,将有效避免挂靠,串标等现象的产生,规范施工单位行为。
对中标施工单位进行项目质量、服务量化考核,建立评价体系,记入考核结果,为作为今后考核、评标依据。
将违法违规信息及时录入信用评价管理系统,通过信用评价成果向社会公示。
3.3 创新工程招投标评价体系
建筑市场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办事环节多,管理部门多,管理难度大。
义乌现有的工程招投标体系,重招投标过程,对事前工程量清单审核,事后合同履约管理相对较少,缺少相应的监督机制。
因此,规范建设程序,加强管理部门为各方主体服务的意识,增强依法行政意识,使之成为程序规范、功能齐全、手段多样、质量一流的服务型的有形招标投标市场,有效避免了人为因素对招投标活动的影响,有效遏制违法违纪行为和腐败问题的出现。
完善工程招投标信息公开制度,将招标公告、资格审查办法、资格审查结果、评标定标办法、招标控制价、评标结果、中标情况共七项内容向社会公布。
3.4 强化诚信体系,重合同管理
建立以诚实信用为核心的招标投标市场环境和秩序,是规范招标投标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我们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联网,对投标人在投标过程中的投标行为以及中标后的履约情况包括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管理等,建立评价机制。
根据招投标各主体单位的实际行为表现,录入诚信系统进行信用评级,对主体行为规范的单位,记录良好行为记录,并为其创造更多更好地参与工程招投标与建设的机会,相反,则记录不良行为记录,限制其参加工程招投标与建设的资格,甚至是清出建筑市场。
同时,成功的合同管理能促进项目和企业的平稳发展,能推动建筑市场的不断规范,也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4.结束语
义乌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也应开展的有声有色。
随着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推进,建设工程上马也将越来越多。
目前,程序性监管工作基本到位,招投标市场竞争秩序明显好转,有效防止了暗箱操作。
我们也认识到,现有的程序性监管往往作用在事物的表层,机制上还缺乏必要的深度。
虽然招标按程序到位了,也公开操作了,但还是有一些突出的问题,给招投标平台的公正性和公平性留下了隐患,迫切需要向专业化监管转变。
参考文献:
[1]柳宇鸿.试论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5.
[2]陈园,金伟娟. 论建设工程的招投标市场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2(02).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的若干意见[J].中国招标,2004,(41).
[4]王发育.浅析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问题[J].理论与当代,2006,(11).
[5]卢劲松.浅谈建设工程招投标之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1).
[6]尹彦海.浅谈招投标制度在建筑业中的宏观调控作用[J].科技资讯,2005,(23).
[7]周婷.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投标的思考[J]. 江苏建筑,2005,(04).
[8]王霞.工程招标投标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6.
[9]陈晓强.工程招投标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分析[J].四川建材,2006.
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