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更“完美”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及模式(3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及模式(最新3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篇一一、明确小组分工合作学习需要小组成员对自己的学习和小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一样的负责。
这种精神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还有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至关重要。
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这样的思想,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其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文成绩、学习能力以及每个人的性格提前分好组。
每个小组中差生和优生应该分布均衡,这样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从而共同进步。
教师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特点来分配职责,这样让学生在感受不同角色不同职责带来不同体验的同时,也可以鼓励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加入到活动中去。
比如,在学习《田忌赛马》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四人一组的形式进行表演,在讨论之前选出一个人作为导演。
在全班讨论之后,分组表演时,提醒其他小组和导演,仔细观察别人的神态和语言。
通过这样安排,教师就能给每个学生安排适合自己的角色,时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去。
二、合理把握合作学习的时间和内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独立、主动的进行学习,合作的前提要求学生学会自己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很多时候,学生还没有充分的思考、交流、表达和学习,甚至学生的思维还没有交流,教师就结束了合作学习活动。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学生在进行讨论、合作的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让学生从中提升自己的知识与能力。
在平时的时候,教师也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去自主学习,主动的去学习,感受课本课内和课外的知识。
这也是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一个前提。
小学生是一个刚刚接触知识以及认知的时候,对于很多的事物不了解,或者很片面,对于交流学习有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存在,当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意见的时候,老师应该进行一定知道,怎样进行讨论,应该从哪些方面,定一个打的基调,这样使得学生的讨论目的更明确,这样锻炼几次,就会使得学生找到技巧,对于之后的学习任务能够非常好的完成。
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通用4篇)
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通用4篇)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1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课堂这个冲锋陷阵的主阵地,它不只是看你备课、上课的认真程度,更关注一个教师对课堂结构的把握,节奏的安排,时间的掌控以及对学生学习方法等等多方面的考虑。
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一)课堂教学模式应简单实用教学中都是采用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老师引导,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然后再做全班展示汇报。
做汇报的学生要讲出思路、讲出方法、讲步骤,汇报展示之后,台下的学生如果谁有疑问,谁就可以随时站起来进行质疑,主讲学生能释疑的就进行讲解。
而老师则适时作出补充。
这样的课很有效率,师讲得很少,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时间还给了学生,把教师的“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达到了“低耗时高效率”的教学目的,老师教得不累、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扎实,并且效果相当好。
同时也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二)其次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的方式。
要注重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爱好、生活乐趣着手。
新的课堂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
(三)、在课堂教学上突出了精讲巧练,做到堂上批改辅导和及时的反馈。
由于人数较多,新学生的数学层次参差,有针对性的辅导还不完善。
另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还可以提高,体现在小组讨论、新知识的举例交流等合作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学习方法比较单一,可加强学法的指导。
(四)、改变单纯以成绩高低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传统评价手段。
逐步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与形式: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又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之路
、
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 的时效 性 , 每一位教 是 师所追寻的 目标。有效 的课前预习是 良好
的 教学 方 法 在 课 堂 上得 以充 分运 用 并 取 得
石灰倒下去” . 时 可让 学生用动作演 演, 接
着让 学 生仿 照 “ … … 然后 … …再 … … ” 先 的
三 、 师 只有 优 化 各 个教 学 环 节 , 能 教 才
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1备课 耍充分 。教师备课一定要充分 . 并细致 。要深入钻研文本 、 挖掘文本 , 要去
粗存精 、 繁为简 , 化 自己的教学方法 , 化 优
到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 中 ; 有了课
前预习, 我能听到少闻的质疑音 ; 了课前 有
疑难探讨
。
凇
缈一
小 学 生仆 j辅 导 :
四 、 师 只 有精 选 所 用 的教 学 方 法 。 教 才 能实 现 高 效 的 课堂 教 学
顾 名 思 义 ,高效 课 堂 ”就 是 要 最 大程 “ , 度 地 发 挥 课 堂 教 学 的功 能 和 作用 , 就 是 也
率 的方法。总之 , 要创建一个高效的课 堂, 我们还必须把课 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 来, 树立“ 上一堂有意思的课 比上一堂有意 义的课更有意义” 的观念 。教育没有最好 、
精选教学方法 , 以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 五、 教师只有充分运用好电教媒体 , 才 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小学 生 以具体 形象思维 为主要形 式 。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 。只有了解小学生的特 点, 并根 据这些特点选择恰 当的教学方法 和手段 , 才能收到较好 的教学效果 , 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其 中, 化运用 电教媒体 , 优 并 与传统教学 媒体有机结合 ,能起到事半功
追求完美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感受
追求完美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感受龙朝霞(湖南省凤凰县三拱桥学区;湖南,凤凰,416200) 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小学语文教学更是追求完美的一个过程,因为小学是孩子们养成好素养的关键启蒙时期。
笔者根据多年的小学教学实践经验,深深体会到要设置一堂完美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创设和谐的美的语言、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一、加强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语言激情美“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感染功能,它能通过语言文字的生动描述,艺术地再现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人类创造之美。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凭借教材中的语言,去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教育。
叶圣陶先生指出:“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能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所以,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关键词语,讲清词语的内涵,使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
二、强调师生关系的和谐美一切可以称之为美的作品、美的话语、美的行为等等,都无不体现了对人的尊重。
如果师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心理的距离必然会增大,心灵上达不到沟通,这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人格建立。
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
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
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了无谓的争端、烦恼、恐惧。
因此,现代小学课堂教学应确立“大”老师和“小”学生师生一样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
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了做作的尊严”,应“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样普通的本色”(马斯洛语),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语文教学要注重细节
语⽂教学要注重细节2019-10-23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
课堂教学是由⼀个个细节组成的,如果把课堂⽐作⼀⾸乐曲,那么教学细节就是⼀个个跳动的⾳符。
教学细节是⼀种关注,⼀种体察,⼀种创意,是教师教学观念的流露,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展⽰。
细节看似简单,但简单中孕育着深刻。
完美的语⽂课堂,应从关注细节开始。
⼀、品味⽂本细节,理解丰富的内涵我们知道,优秀的作品,注重细节描写。
在阅读中,如果抓住了细节,就抓住了理解⽂本内容的突破⼝,可以“窥⼀斑⽽知全豹”,可以理解作品深刻丰富的含义。
⽂章的细节,可能是⼀个个朴实⽆华但富有丰富意蕴的句⼦,可能是⼀个看似平常但含义沪的词语,或者是⼀个普普通通的标点符号,但只要你细⼼品味,反复揣摩,就能领会到词语或句⼦的⾔外之意。
在学习鲁迅的《社戏》时,有⼀段写到⼏个⼩伙伴晚上划船经过菜地时,我和阿发等⼏个⼩伙伴“偷⾖“的事。
我在此处设问:“偷,好不好?”“不好!”同学们异⼝同声地说。
我⼜问:“你们读完‘偷⾖’这段情节,有什么感受?”“很有情趣。
”我⼜问:“‘偷’怎么有情趣呢?”接下来同学们纷纷讨论发⾔,从为什么偷说到偷谁家的,从怎样偷谈到如何预防偷,最后同学们认为:“这些⼩朋友虽然偷⾖,但阿发主张偷⾃家的,他们的‘偷’体现了这⼏个⼩伙伴的可笑、可爱,他们的确偷出了情趣,也体现了他们晚上⾏船的快乐⼼情。
”在学习《荆轲刺秦王》时,我引导学⽣分析荆轲的形象,⽂中写到荆轲与秦武阳拿着信物进见秦王时,秦武阳“⾊变振恐”,荆轲顾“笑”武阳。
我趁机问:“荆轲此时的‘笑’有什么含义?”⼀个同学说:“笑武阳胆⼩。
”⼀个同学说:“笑是暗⽰武阳要镇定,不要露出破绽。
”另⼀个同学说“笑是为了掩饰武阳的差错,⿇痹秦王。
⽤年⼗⼆就杀⼈的秦武阳来反衬荆轲,更能表现荆轲的胆识和谋略。
”同学们抓住了“笑”这个细节,体会到了荆轲有勇有谋的性格特点。
在学习艾青的诗《⼤堰河——我的保姆》这篇⽂章时,有⼀个同学问:“⽼师,作者写‘呈给黄⼟地下紫⾊的灵魂’,灵魂为什么是紫⾊的?”这个问题在我的意料之外,但我灵机⼀动,想引导同学们⾃⼰品味这个“细节”,故意说:“是的,灵魂为什么是紫⾊的?也许艾青这个词⽤得不恰当。
静:会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气 作 为停 顿 。
( 师生 齐 读 )
肢 体 语 言 中大 声 地 吟 咏 , 高 或 或 低 , 急 或 徐 , 开 大 合 。 之 所 或 大 情 至 , 之舞 之 , 之 蹈 之 。 咏 之 手 足 吟
需要“ 意” 随 缔造 的别 样 之美 。 ( 江苏省氤 砒 l 2 2 ) 荫 、 10 9 学 0
强 烈 地 感 染 着 学 生 ,震 撼 着 学 生 。 种 刺 激 让 学 生 对 文 本 形 成 这
更加鲜 活、 体 、 刻的印象。 具 深 课
( 生齐 读 , 读 边 用脚 “ 师 边 踏 地 ” 拍子 ) 打
师 诗词是讲 究平仄 的。 声就 平 是 阴平 和 阳 平 ,声 音 要 拉 长 , 仄
“ 我读 得 很 投 入 ” ~ 信 息 , 不 惜 扯 着 嗓 门 , 头 晃 这 就 摇
脑。 而部分学生的放 声朗读也使其他同学身不由己。
奏 指挥 学 生 朗读 )
帕克・ 帕尔 默说 过 ,在真正
的 共 同 体 中 , 习过 程 看 起 来 并 学
位教师执教 《 平乐 ・ 清 村
居》 — —
师 : 一 般 分 上 阙 和 下 阙两 词 教 者 且 行 且 吟 , 自 己 的激 以 情 渲 染 气 氛 、 发 情 感 , 辅 以 诱 又 手 势 、 作 , 领 学 生 在 丰 富 的 动 引
多 , 如 “ 步 ”从 容 闲适 , 仅 犹 散 , 不 在乎 沿途 的风 景 , 在 乎 看 风 景 还 的心 情 。 生 在 这 样 的 言 说 活 动 学
中 ,感 受 到 言 语 表 现 的乐 趣 , 体
当师 生一 同边拍手 边踏 地而歌 时, 那份 “ 意” “ 肆 与 纵情 ” 之美 ,
如何打造高效语文魅力课堂
如何打造高效语文魅力课堂通过近几天的听课学习,本人收获很大,教师的同课异构,可以说:篇篇都是教师的心血之作,也是教师语文素养的完美体现。
有的教师课件制作精美,让人眼前为之一亮;有的教师朗诵很有感情,富有感染力,有的教师课堂组织能力强,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可谓是精彩纷呈,好课连连。
我就结合自己的上课情况,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感受和思考吧。
我认为一堂优质的语文公开课,应做好如下几点:一、是在教学思路的设计上,要有新意。
文章的写作思路是作者构思行文的发展轨迹,“作者胸有路,遵路识斯真”。
(叶圣陶)教学一篇文章,必须顺着作者的思路,领悟文章的真谛,但不一定篇篇都是从头到尾问问答答,这样不容易出新。
本堂课我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在分析情节时,从插叙手法、二个误会、三次悬念入手,再加入《西游记》的某些故事情节作为补充,让学生了解到只有情节的波澜起伏,才能使故事曲折生动,对学生在写作方面也是一个很好的指导。
分析梨花在文中的作用时,让学生反复诵读,自我感受,然后引入“莲、梅“的象征意义,在这种启发式引导下,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梨花“所蕴含的特殊意味,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二、“三语”的设计要别开生面。
课堂教学结构是由各个环节组成的,它与构思一篇幅文章一样,也有开头、中心、结尾。
三语就是开头语、中心的过渡语和结尾的结束语。
“三语”运用得法,不仅使教师课堂语言显得生动、精炼,而且课堂结构也一目了然,给人精巧别致之感。
三、巧妙的问题设计是成功的保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火花。
课堂上有效的设计问题,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使他们产生渴求掌握新知识的欲望,而当所有疑虑都随之解决时,那种轻松、愉快、满足和成功的情感体验,将大大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为精彩有趣的引导是学生准确深入理解文本的关键,是激活思维和情感的一把金钥匙。
教后反思——让课堂臻于完美
教后反思——让课堂臻于完美作者:温建荣来源:《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年第08期都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完美、尽可能少一些遗憾呢?笔者认为,教学反思就是一剂良方。
语文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后反思,不断提高课堂驾驭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反思环节过程,让设计尽善尽美虽然教师在备课时对整节课的教学环节和过程都有精心的安排设计,对学生的情况也作了充分的考虑,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受教育对象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有些教学环节需要即时调整甚至删改。
例如,在教学《七律·长征》一课后,我反思第一部分“导入,解读课题——了解长征”这一环节时,发现这一过程花费了近10分钟的时间,占据了整节课时间的四分之一,而当初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让学生能充分了解长征,自然引入课题并顺利过渡到学习诗文。
教后我认为这个时间花得不值,教师完全可以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等形式了解长征这一中国革命历史上伟大的事件,挤出这部分时间来让学生诵读。
还有,在“初读,理解诗意”这一环节中,可以先安排一个“复习学习方法”的环节,引导学生提炼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用课件出示学习古诗“三部曲”。
第一步:初读,读准读通,理解诗意;第二步:细读,展开想象,体会诗情;第三步:诵读,感情朗读,背诵诗文。
接下来,让学生按这种方法自学这首诗就水到渠成了。
再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后,我反思其中的“小练笔”环节时倍感欣慰。
这个小练笔是这样设计的:晏子在结束楚国之行前夕和楚王一起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
在发布会上,楚王见齐国来的都是女记者,就又生一计,对晏子说:“你们齐国难道没男人了?”然后让学生填空,写出晏子反击楚王的语言——晏子地说:“ 。
”比一比,谁写得最精彩。
这一读写结合的环节设计完全符合新课程理念,形式新颖,富有挑战性,学生积极参与,乐于表达,效果显著。
二、反思课堂生成,让教学充满智慧课堂教学中往往有教者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那就是课堂生成。
如何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如何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摘要: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教师主导众所周知,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在课堂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尽量让每堂课都有琅琅的读书声、能点燃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地享受到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
那么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感悟。
一、转变学生的角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
”教与学的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长期的实验证明,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方法,与新课改的要求有所脱节。
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预测设方案回答问题。
学生的思维被僵化,这样的课堂往往不能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因此,新课改把课堂教学转变学生角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1.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敢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愿意学、主动学这样一种潜在的内驱力。
因此,在问题的设置上,能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变“求学”为主动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
教师要敢于放手,能让学生讲的一定让学生讲,通过自学能解决的一定让学生自学,教师切不可包办代替,越俎代庖。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敢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更有效
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更有效一、追求教学目标更具体观察两节课的教学,询问执教老师,得知:甲老师将目标定为:①读文,凭借语言文字材料想象草原奶牛、低地骏马、草原家畜、傍晚夜晚活动的特点,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诵读中体会情感。
②在朗读、想象中初步培养自己“口头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感情”的能力。
③诵读、积累文中精彩词句、段落,能有感情地向家人或朋友介绍。
乙老师的教学目标呢?含糊其词,自己也说不清,末了笼统地说:“感受荷兰田园风光的诗情画意,有感情地朗读。
”从甲、乙两位老师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再观察课堂教学现场状况,明确感受到目标意识不强,目标不明确、不具体成为教师教学失误的主因。
多数教师和乙老师一样,随意地把教参上的教学目标要求照搬到教学设计上来,没有从“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去仔细分析、设计、陈述。
目标不明,导致教学成了费时费力的无效劳动。
再次,教学参考书上的目标都是原则性的目标,对我们的教学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但不够具体,不够细化,无法指导教学。
要想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大化,必须对目标从三维角度进行分类设计,最好将实现目标的途径与方法融入其中,并通过可操作的行为动词陈述出来。
甲老师的目标设计就比较实际,具体,为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实施方法的指导,是可评价可测量的,上课结束时,学生的朗读、交流让我们看到了成效。
二、追求教学设计更适当课文2~6自然段以分镜头特写的形式,展示荷兰田园风光。
依次描写了“草原上流动的奶牛和村野乡间鲜艳的郁金香”、“低地上骏马自由驰骋”、“家畜在草原上悠然自得”、“傍晚挤奶时的宁静和夜晚运走后的平静”。
对于这样分块明显、并列的文章结构安排,乙老师从这样几个问题展开教学:“你觉得奶牛生活在这里怎么样,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们来读一读。
”“你觉得骏马怎么样?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们来读一读。
”“你觉得这些动物生活在这里怎样?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们来读一读。
”这几个问题,如出一辙,只是改了其中几个动物的名称,面对这样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越学越没劲,机械化地去读文、想象、朗读。
语文课堂,用“睿智”成就“完美”
师 :神 秘 而优 雅 ”说 得 好 。但 是 ( “ , 怀疑 地 )金 光 闪 “ 闪” 乎 不 太 可 能 ,继 而 幽默 地 ) 非你 眼 睛 里有 金 光 。 似 ( 除 这是薛老师在《 爱如 茉莉》 教学中的一段对话实录。 薛 老 师 面 对 学 生 结 结 巴 巴 、 无伦 次 的 回答 , 先 予 以 语 首 的 是 真 诚 的 肯 定 , 的肯 定 用 词得 当 , 的 肯 定 修 辞 独 有 有 到 , 的 肯 定思 维 角 度 独 特 , 的肯 定 方 法 实用 可 取 , 有 有 还 有 的 肯定 感 觉 细腻 。肯 定无 处 不 在 , 学生 在方 方 面 面 的 肯 定 中收 获 的 是信 心和 动 力 。面 对 学 生 的错 误 。 老 师 薛
也 绝不 听 之 任 之 , 是促 狭 地 追 问 , 是善 意 地 质 疑 , 或 或 又
茉 莉是 什 么样 子 的? 生 : 心 目中的 茉 莉是 洁 白无 瑕 的 。 我
师 : 了一 句话 , 洁 白无 瑕 ” 个 词 用得 好 。 你们 说 “ 这
或 者是 幽 默 地 否定 , 让犯 错 的 学 生在 一笑 置 之 中加 深 印 象 , 是 一种 睿 智 , 这 是一 种 大 智慧 , 一种 容 纳 了 “ 完美 ” 不 之 后 日臻 “ 完美 ” 的大 境 界 。 “ 美 ” 实是 一种 境 界 , 追 求 “ 完 其 当 完美 ” 为一 种 动 成 力 的 时 候 , 引领 人 向 更 高 的 层次 攀 登 。但 是 当 对 “ 它 完
动 , 高涨的学 习热情中 , 师从 容洒脱 , 生如鱼得 在 教 学
让语文课堂尽显和谐之美
摒 弃 了 旧 的教 育 观 念 , 以一 种 开 放 的 心 态 面 对 学 生 , 生 师
都 为 教 学 活 动本 身 所 吸 引 , 同 创造 平 等 对 话 、 流 的情 共 交
境 。在 这 种 情 境 下 , 生 会 自主 学 习 , 且 每 个 人 的 潜 能 学 并
都 能 得 到 充 分 发 挥 , 个 人 的 个 性 也 得 到充 分 张 扬 。 教 每 师 只是 在 关 键 处 组 织 一 下 、 导 一 下 , 生 已不 再 是 学 习 引 学 的容 器 , 是 学 习 的真 正 主 人 。 而
2 赏识 的 心 态 .
的 尝 试 在 等 着 他 , 怎 能 不 极 大 地 激 起 他 们 的 兴 趣 呢? 这
2 学 习主 动 权 还 给 学 生 . 把 按常规 , 我们 不 习 惯 把 事 情 交 给 学 生 做 , 为 怕 乱 得 因 无 法 收 拾 而 “ 费 时 间 ” 其 实 , 语 文 学 习 中 , 生 是 真 浪 。 在 学
学 生先 摘 录 以下一 些 动词 :跨避 、 “ 踮 起 、 、 、 找 、 找 ” 学 生 写 钻 挤 寻 再 让
一
段 话 , 可 能 用 上 这 些 词 语 。 学 尽
看 。通 过 群体 的 力量 解决 问题 , 获 取 知 识 , 样 的 课 是 每 一 位 语 文 教 这
巧妙“收官”,让语文课绽放异彩论文
巧妙“收官”,让语文课绽放异彩“收官”一词用在教学中就是指课堂的结尾艺术。
巧妙“收官”会使课堂教学绽放异彩,更加完美。
它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还能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欲望,从而达到“课虽尽,趣犹存”的境界。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的“收官”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一、回顾总结,培养能力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可将学生的思维再次推向高潮,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浓厚兴趣,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他们有机会表达学习的困惑或喜悦,并提出建议和见解。
例如:(1)对自己说,你有什么收获?对同学说,你有什么温馨提示?对老师说,你有什么疑惑?(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方法?你有什么困惑?你还有什么新的数学发现?你对自己满意的地方是什么?(3)我学会了……我发现了……我感受到了……我感到最高兴的是……我想我将……(4)这节课对你来说有哪些收获?谈谈你的体会。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思考问题的方法?你的遗憾是什么?这样的课堂小结,可以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及时回顾与总结,鼓励学生及时交流自己在课堂上的所思所惑,还可以总结自己的参与情况、活动情况及情感态度,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信心,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欣赏自己的学习成果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后续学习的激情。
例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可以这样结尾:“智取了这么多箭,得好好总结一下。
如果你是诸葛亮,你怎么总结大获全胜的经验呢?如果你是曹操,应当记取哪些失败的教训呢?谁愿意当诸葛亮呢?谁愿意当曹操呢?”同学们都兴趣盎然,接着,“诸葛亮”们、“曹操”们纷纷登台,从理性的角度总结这次借箭事件,课结得生动活泼。
这样的课堂“收官”,提高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陈述个人见解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
理想的语文课堂
理想的语文课堂我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是真实的课堂,是趣味课堂,是灵动的课堂,是诗意的课堂。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立足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要着眼文本,融入文本;要重视背诵积累,追求真实有效。
真实的课堂要让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
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的是锻炼了他的能力,他在学习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最重要意义是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真实的课堂是有效率的。
课堂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大家都有事情干,学生通过教学,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气氛是活跃的,内容是充实的,能量是大的。
真实的课堂要有生成性。
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
真实的课堂是常态性的,有待完善的。
它无需课前大量的准备,课堂是常态的,课堂中有思想的碰撞,有相应的讨论,师生能相互生成许多新的东西。
且课堂不可能十全十美,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它可以经过师生改进而完善。
真实的课堂是师生平等对话共同努力的教学过程。
在过程中,教师专业水平得到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完善,是能够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次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真实的课堂是真正回归语文,体现了浓浓的“语文味”。
它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触摸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在字、词、句、段的密林中,用自己的情感与经验去关照语言文字,沉浸其中,品味再三,用简单的词语构建一个使心灵震颤飞扬的快乐过程。
在这过程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提高。
休止的讲解和大量的所谓“知识点”的练习。
吟诵,不求声音宏大,但求读得清爽自然,不求普通话标准(标准当然好),但求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读激昂处给它激昂,该委婉处给它委婉,该悲凉处给它悲哀,使文中之意皆出我之口,文中之情皆出于我之心。
关注细节,让语文课堂更完美
关注细节,让语文课堂更完美教学细节是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
课堂是由无数个细节共同组成的:它可能是教师或学生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可能是师生之间互动的行为组合,也可能是在特定情境中学生对教学的一种重要反应。
新课程改革最终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上实践和体现。
关注细节,也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味与追求。
细节虽小,却举轻若重。
只有恰当地处理好处于教学关节点、连接点上的教学细节,才能让语文课堂更完美。
一、预设细节要实用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或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某些细节,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在实际教学时,效果明显与否,就成了检验预设细节是否有用的唯一标准。
在教学《航天飞机》这一课的第一自然段时,我进行了一番尝试。
第一次,我运用了课件,让学生观看飞机时而俯冲,时而爬升,时而翻筋斗的画面,课堂看似很现代化。
其实,学生端坐着欣赏动画,对于飞机的“得意”飞行只能是“作壁上观”,并不能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根本体会不出飞机自由自在、得意飞行的“心理”,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也就很浅表了。
第二次,我利用小学生好动的特点,让每个学生都伸出自己的小手,模拟飞机飞行的不同姿态,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文字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要形象模拟,就需要阅读课文;要演绎出得意,就要更加投入。
这样的细节教学,不只是表面的热闹,而是巧妙地融合表演、阅读与理解,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从教学效果来看,第二次预设的细节比第一次更实用。
二、创新细节要大胆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因人而异,注意为学生创造新颖的体验成功的机会,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尽情地展示自我才能。
教学《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时,我大胆地引导学生:“你手中的笔现在是一支神笔了,你能用它把北大荒变成什么样?比一比,谁是咱班的创造天才?”一石激起千层浪,精彩纷呈、“流派”各异的课堂大比拼开始了:喜欢画画的同学,用笔画出了五彩缤纷的北大荒,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喜欢朗读的同学,用笔当话筒声情并茂地诵出如梦如幻的北大荒,让人心旷神怡;喜欢当导游的同学,用笔当指挥旗,有条不紊地引导“游客”参观独具特色的北大荒,令人流连忘返……三、关键细节要细致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对细节的研究与雕琢。
实施有效拓展,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拓展 开来说成语 、 吟诗句 、 画面 , 绘 以 阅读 教学公 开课 “ 展延伸 ” 节是作 为创造 着 眼点 , 拓 环 性、 发散性 的亮点来 呈现 的 , 甚至有 老师认 为 帮助 学生进 一 步 了解祖 国 , 诉 对 祖 国的感 倾
欲 淡 堂课没有拓展延伸就不完美 , 就不符合新课 情 。 学 生 可 尽 情 吟 诵 “ 把 西 湖 比西 子 , 妆 “ 浪 标 精 神 , 没 有 体 现 新 课 标 理 念 , 不 是 一 堂 浓 抹 总 相 宜 ” 九 曲 黄河 万 里 沙 , 淘 风 波 自天 就 就
为 , 住 “ ” 画 好 一 个 个 同心 “ ” 是 有 效 拓 安 岭 的 连 绵 不 断 … … ” 定 点 , 圆 ,
展 的关 键 。
二 、夯 实 基础
学 习表 达
如果说 “ ” 圆 是延 伸拓展 , “ 是什 么? 那 点”
课 不 能 上 成 历 史 课 、 理 课 , 们 的 目的 是 要 地 我
本 。拓 展 延 伸 就 必 须 有 一 个 原 则 , 顾 及 到 教 悟 、 要 表达甚至模仿学习。 学 的 目标 。 偏 离语 文 轨 道 , 游离 在 文 本 之 外 的 学 了 《 竹 桃 》 有 一 老 师高 兴 地 扬 着 学 生 夹 , 漫无边 际的拓展 , 只会 使 我 们 的 课 堂 成 为 无 边 的作 业 夸 道 :他 能 写 成 这 样 我 已经 很 满 足 了 , “ 无 岸 的课 堂 , 为 包 罗 万 象 的 课 堂 , 果 师 生 ‘ 季花却在 那里悄悄 地一 声不响 , 朵花败 成 结 月 一 什 么都 抓 不 住 。 了 , 开 出一 朵 , 簇 花 黄 了 , 长 出 一 簇 ; 又 一 又 在 怎 样 定 “ ” 好 一 个 个 同心 “ ” 在 教 和煦的春 风里 , 点 画 圆 ? 在盛 夏 的暴 雨里 , 在深 秋 的清 学 实 践 中 , 者认 为 可 以把 教 学 的 阶段 性 目标 冷 里 , 不 出 什 么 特 别 茂 盛 的 时 候 , 看 不 出 笔 看 也
合作学习让语文课堂更高效
合作学习让语文课堂更高效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的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的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育人目标,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以收获最大的课堂效益。
那么,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地探索。
我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进行合作学习,让语文课堂更高效。
一、合作互助,探究学习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之一。
他是在班级集体教学的背景下,将学生按一定的原则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组织引导,并平等参与学习活动,自主探索、合作互助、讨论交流,这种学习互惠互利。
(一)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小组的划分,可分为相对固定小组和开放性小组。
相对固定小组是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水平、性格等进行全面考查、分析、整合,暗分成上、中、下三个不同层次,进行搭配分组,这种小组便于小组成员合作探究。
开放式小组是由学生根据所选问题自由组合临时搭配组建的,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合作探究向纵深发展。
(二)建立融洽合作的新型关系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孩子只有在感觉到安全亲切的环境和气氛中才能有效地学习。
因此,合作中建立融洽的新型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如:在合作学习中,老师也是一个合作者,小组成员不存在班长、组员之分。
虽然每个人的思维品质和方式不同,但合作着做一件事情,有一致的目标,彼此要用包容的心态来接纳对方提出的想法。
进行合作必须要照顾其他同学的感受和需要,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每个小组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对小组负责,对人要宽容,不讥笑别人。
在合作的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互助的。
当自身的环境与人的因素满足了学生内心的情感需求时,学生就会主动地寻求知识,寻求解决困难的途径和办法。
老师怎样做才能上好语文课?
老师怎样做才能上好语文课?老师怎样做才能上好语文课?毋庸讳言,上好语文课,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是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心愿。
那么,教师怎样做才能上好语文课呢?依本人愚见:一、师生充分利用课前时间,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语文课文的前提。
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要想上好语文课,首先教师自己要在课前充分地吃透教材,精心设计好教案,在尽可能的条件下,针对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做到对教材及其相关知识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在课堂上真正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其次,教师还得在课前布置学生有针对性地作好课前预习。
这是教师上好语文课必不可少的一环。
如在执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前,教师可事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室或校园网上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地球的表面积、陆地面积、海洋面积,世界总人口等有关数据,并了解一下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及目前世界环境污染、生活周边环保现状。
在课堂上,教师便可利用学生掌握的数据和资料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
这样不仅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习惯,更重要的是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动,效果上势必事半功倍。
二、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以人为本,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愉悦轻松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氛围,是上好的语文课的重要保证。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职责是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发展主体能力。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第一位,以教师为主导是第二位。
这正体了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的“语文教学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体现以人为本,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愉悦轻松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氛围。
怎样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民主、和谐、愉悦轻松呢?首先,改变传统的说教、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
过去那种一问一答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既不利于推行素质教育,更不利于创新,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师必须尽快地从陈旧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课堂更“完美”
摘要:从公开课呈现的方式来看,无论从教材的钻研、教案的设计、教法的选择还是教学氛围的营造等都深入细致,孜孜以求,力争为学生、更多地为听课者奉献一顿美味的教学大餐。
而伴随着下课的铃声,教师恰到好处地说着“谢谢大家”,成为令人称道的演出,成了首选的“完美”风景。
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成了“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变成了“无懈可击”的表演;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讲究“精雕细刻”的形式;为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成了各种“模式”或生搬硬套或惟妙惟肖的翻版。
关键词:小学语文完美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中的缺憾美有时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新课程的语文教材增加了许多内容选择上的灵活性,练习的内容也有了很大的弹性,但对于低中段孩子来说,识字和个性化阅读始终是重点。
每上一课,总是奢望能将识字和阅读及其他的一些教学任务完美结合,顺利完成。
这种思维定势实现于公开课上,执教者总希望通过一堂课展现给大家三维目标的和谐实现、师生的多元交流等等,似乎这成了评价一堂课优劣的标准。
而过少地去考虑这堂课是否收到了实效,这种课型是否易于操作、推广。
然而让听课者看到的往往是前者多于后者。
例如《秋天的雨》第一课时,预设目标是认识生字,会写五六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并对
秋天有所感受。
当实施教学时,发现孩子大多数已完成了识字任务,课文也读得很流利。
于是当引导孩子阅读第二段时,边运用道具(树叶)边做动作边示范读,孩子们兴趣大增,完全投入了秋天的情境当中,读了还想读,演了还想演,有好几次试图将孩子的思维从朗读中牵回到写字上来,都很难成功,索性就将写字这一内容从本堂课中删除掉了。
结果孩子整整朗读了一节课,孩子们自己似乎成了那银杏叶、枫叶、田野、果子、菊花,兴致勃勃地表演着,自我陶醉在“秋天”里,下课了还在意犹未尽地表演。
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固然是一堂课的精彩,但如果在内容的选择安排上不遵重孩子的意愿,不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那么再多的精彩也只是教师个人的精彩;如果为了内容、结构与预设的丝丝入扣而不去关注课堂即时生成的问题,孩子的情感体验,那么这种精彩怎么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精彩呢,又怎么称得上是“完美”呢?还不如让内容的有缺来成就孩子的精彩。
语文课堂未必需要负载面面俱到的任务,允许“有缺”,但不是说不要任务、不要目标。
因此,遇到这一问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站在孩子的角度安排课时内容,真正让这些内容能对孩子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对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2.新课程提供的语文教材给教师带来广泛的用材的理念。
因此,在使用教材时,对提供的内容可以进行合理的裁减和重组,较好地
为实现课时目标服务。
二、语文课堂教学有时也可适当地“拖堂”
现行的评课标准有许多,而这些标准中,有一条几乎达成了一种“共识”,即:能否在“法定”的时间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成则“完美”,完不成则要打折扣。
于是在公开课时掐着时间进行,将每个环节设定好所用的时间,当下课铃声响起,教学环节刚好能结束则大功告成,对于这种“完美”的划定,下意识里已默认了、习惯了。
如果说能在规定的时间真正达成了目标、发展了学生的能力,这种真正的完美的确是成功的。
但大多数情况是这样的:在完成教学环节时,总要去面临孩子不断新生成的课堂问题。
教学是动态的,常常一个环节设定的时间到了,而设定教学任务尚未完成,于是为了整堂课结构的臻美,不惜漠视课堂的动态生成,草草结束一个环节,又匆匆开始另一个环节,牵着孩子走,而颠覆了“以孩子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那何必要求公开课上的“准时到达”呢.平时设定的课时要拖延,但不是一样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吗?例如,学完了《古诗两首》后,孩子们有些提议:一学生说我读过许多描写乡愁的古诗和文章;一学生说我还知道好几首王维和叶绍翁写的古诗,老师说:“你们能去搜集一下吗?”孩子们一致同意,于是在下节课里,孩子们汇报背诵、朗读了许多有关“秋景”“乡愁”的古诗,还呈例了许多王维和叶绍翁的诗。
在上述课例中,如果上到搜集古诗这一层次,也已经按教学设计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对于学生来说,这堂课还会是让他们难忘吗?是十分“完美”的吗?不!课堂知识包括课本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
在课文课堂教学中,丰富的课外知识很容易灌输进课堂,这就增加了语文课堂教学后续性学习。
三、语文课堂应该是生成的
教学不应是预设的“圈套”,语文课堂上播下的种子,收获的可以是情感的升华,思想的启迪,价值观的引领,这一切不可能完全通过预设而实现。
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双方共同演绎、彼此尊重、动态生成的。
因为唯有“生成”,才有师生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活动,才有师生对固有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创新发展与智慧超越。
“生成”激活课堂,语文课堂别样的精彩缘自于“生成”。
充满生成的语文课堂将成为师生自由的精神殿堂,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奇迹将在这里诞生。
没有生成的语文课堂,只会稀释情感、淡化感悟、禁锢想像,进而扼杀创造的灵性与个性。
没有生成的语文课堂,只会陷入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的死胡同。
一句话,没有生成,我们的语文课堂将成为一潭死水,并逐渐干涸。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完美”是很难实现的,是理想,是境界,老师可以追求“完美”,但要以“科学”作路标,以“真实”为前提,更不能回避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缺”,而正是这种“有缺”,当老师用智慧去解读、处理时,也会成就另一种“完美”,一如那
断臂的维纳斯。
老师不要让“有缺”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缺陷,而是应以“有缺”为原型,去塑造语文课堂教学中另一种残缺的唯美,追求一种原汁原味的本真的语文课堂,流淌一种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