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三角洲历史河网密度格网化重建方法_以上海市青浦区1918_1978年为研究范
探究主题:苏州河的变迁(补充资料)
探究主题:苏州河的变迁(补充资料)【百度百科】百科名片苏州河是吴淞江进入上海市区段的俗称。
在任何正规文件中,苏州河的大名还是叫做吴淞江。
苏州河属于太湖水系,上海开埠前,苏州河一直叫吴淞江,只是上海开埠后,由于外国人发现可以乘船从这条河到苏州,所以叫它为苏州河。
(Soochow Creek)不过根据习惯,以北新泾为界,吴淞江上游称为吴淞江,当地百姓也是这么称呼的,而北新泾以东为吴淞江下游,进入上海市区,上海人称之苏州河。
发源流域古名“松江”,又因流域在古代吴国境内,故称之为“吴淞江”。
发源于太湖瓜泾口,穿过江南运河,流经吴江、苏州、吴县、昆山、嘉定、青浦等县市,在上海市区外白渡桥附近注入黄浦江。
苏州河全长125公里,平均河宽约40~50米,流量平均仅10立方米/秒,旱季则接近于零。
低水位时水深2米左右,是上海通往江苏南部主要水上交通线和上海市区重要航道。
百年变迁沿河两岸曾经错落地散布着农田、湿地、芦苇、沟汊,冷僻的地方野气愈重,“秋风一起,丛苇萧疏,日落时洪澜回紫”。
在它们腾出来的空间里,参差地立起了英国领事馆、礼查饭店、百老汇大厦、文汇博物院、新天安堂、光陆大戏院、公济医院大档、邮政局大楼、自来水厂、天后宫、河滨大楼、自来火房、圣约翰书院(后为圣约翰大学)等等各擅胜场的建筑。
这些楼群临水而立,时人譬之为“连云楼阁”。
它们以商业繁华为扩展中的都市画出了一种侧面的轮廓,流经其间的苏州河就此成了一条城市的内河。
40多年前,小学课本描述工厂里的烟囱冒出来的浓烟,是以盛开的黑牡丹为比喻的。
其夸张和遐想既显露了文人浪漫的不着边际,又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对工业化的理想与期望。
在21世纪到来的时候,沿河两岸正在新播绿色。
绿色延伸促成了希望和憧憬的延伸。
我们期待着新世纪的苏州河重现烟雨中的灵秀,夕照下的妩媚;水里鱼游,岸上鸟鸣。
有万千心愿的牵动和盼望,这天已经来到。
河面桥梁苏州河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始建于19世纪末,即沟通当时英美租界的苏州河口的“威尔斯桥”。
(完整)世界水利发展史
世界水利发展史水利事业的发展与人类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的水利事业源远流长(见中国水利史)。
古代的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水利事业可上溯到公元前四五千年。
美洲的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的水利遗迹距今也有两三千年以上。
埃及和巴比伦的水利技术以后传播到希腊和罗马。
文艺复兴以后传遍欧美各国。
公元前 3世纪的阿基米德对水的浮力理论,和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对水流理论都作出了贡献.1824年,英国人J。
阿斯普丁发明了硅酸盐水泥,从而带动了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使土木工程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钢筋混凝土,这进一步推动了轻型混凝土建筑物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水电站。
进入20世纪以后,许多新兴科学技术已开始在水利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利用电子计算机对技术经济方案进行评估;用系统分析方法全面安排施工进度和评价区域性水资源;利用光弹模型分析和设计水工结构;利用喷灌、滴灌和渗灌等节省灌溉用水;利用遥感、超声波等手段分析、鉴定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情况等。
在工程建设中,20世纪的水利工程越来越具有大型化、综合化、跨流域、多目标等特点。
灌溉人类很早就利用河水发展灌溉。
四大文明古国都出现在大河流域,以灌溉为古代文明的基础.一般来说,早期的灌溉都是引洪淤灌,以后发展为引水灌溉或建造水库、调洪灌溉。
世界灌溉事业近 200年来发展很快。
1800年左右,全世界有灌溉面积800万公顷。
20世纪初提高到4800万公顷。
1949年达到9200万公顷,60年代末超过 2亿公顷。
突出的节水新技术有喷灌、滴灌等。
非洲尼罗河流域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利用尼罗河水位变化的规律发展洪水漫灌.公元前2300年前后在法尤姆盆地建造了美利斯水库,通过优素福水渠引来了尼罗河洪水,经调蓄后用于灌溉。
这种灌溉方式持续了数千年。
19世纪初,埃及引种棉花和甘蔗等经济作物。
1826年开始改建旧的引洪漫灌系统,进行常年灌溉。
黄河三角洲水文-地貌-生态系统演变与多维调控研究进展
第34卷第6期2023年11月㊀㊀水科学进展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Vol.34,No.6Nov.2023DOI:10.14042/ki.32.1309.2023.06.015黄河三角洲水文-地貌-生态系统演变与多维调控研究进展凡姚申1,窦身堂1,于守兵1,王广州1,吴㊀彦1,谢卫明2(1.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黄河下游河道与河口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㊀450003;2.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㊀200241)摘要:河口三角洲是由水文㊁地貌和生态耦合作用形成的复合系统,其演变具有时空波动性强㊁响应高度敏感㊁边缘效应显著与环境异质性高的特性,属典型的易失衡区㊂从黄河三角洲水文-地貌-生态子系统演变过程㊁耦合作用关系以及多维调控理论与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多重压力下的子系统自适应调整与状态特征,归纳了水文条件与河口地貌-生态系统演变的互馈关系,搭建了多维协同的水沙配置研究框架,并提出了基于水沙优化配置的多维调控策略㊂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从连续性监测平台建设㊁全过程模型构建㊁失衡风险预测以及多维调控理论与技术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以期为优化利用有限水沙资源维持河口系统稳定提供科学支撑㊂关键词:水文-地貌-生态;演变过程;耦合关系;互馈关系;多维调控;黄河三角洲中图分类号:P737;X171.1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1-6791(2023)06-0984-15收稿日期:2023-06-12;网络出版日期:2023-10-19网络出版地址:https :ʊ /urlid /32.1309.P.20231019.1237.00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2243207);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32300421017)作者简介:凡姚申(1989 ),男,河南项城人,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河口海岸水沙动力地貌研究㊂E-mail:fysmyself@通信作者:窦身堂,E-mail:doushentang@ 河口三角洲作为河陆海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给人类和全球众多生物提供了重要栖息场所和物质来源,是地球表层极具价值的生态系统,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地带[1],在全球有效碳存贮与碳中和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2-3]㊂维护河口演变平衡关乎三角洲的稳定与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是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㊂然而,河口三角洲演变具有时空波动性强㊁变化响应敏感㊁边缘效应显著以及环境异质性高等特性,属典型的易失衡区㊂20世纪50年代以来,河流入海水沙减小叠加海平面上升和极端气候事件,导致全球大多数河口三角洲出现岸滩侵蚀㊁土地淹没㊁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4]㊂因此,河口地貌演变与生态系统演化成为近期及未来研究热点, 大河三角洲计划 (Mega-Delta Programme)已列入联合国 海洋科学 十年行动计划(2021 2030年),同时相关问题也纳入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 2030年)“㊂黄河是以高含沙量著称的世界级大河,大量入海泥沙在河口沉积造就了广袤的河口三角洲,同时孕育了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广阔㊁最完善㊁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黄河下游与环渤海地区的天然生态屏障㊂黄河三角洲属于河控多沙型河口三角洲,由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流入渤海后经过11次大的流路变迁㊁泥沙堆积而形成[5-6]㊂黄河三角洲稳定是黄河流域与环渤海地区的防洪安全㊁供水安全㊁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基础㊂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明确提出 黄河三角洲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 ㊂然而,与世界大河三角洲类似,黄河三角洲也同样承受着来自河流㊁海洋和人类活动的多重压力,目前已出现入海泥沙急剧变化的新现象[7];河口由快速向海淤进到缓慢沉积,水下三角洲局部出现侵蚀迹象,正处于冲淤转型新时期[8-9];尾闾沟汊不断撕裂产㊀第6期凡姚申,等:黄河三角洲水文-地貌-生态系统演变与多维调控研究进展985㊀生㊁孕育发展,拦门沙出露水面,河口前缘淤积延伸出现新状态[10]㊂在新情势下,黄河三角洲水文㊁地貌㊁生态演变与响应机制更加复杂㊂目前,国内外在黄河三角洲水文和地貌过程及生态现状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但对其演变与调控研究进展综述性文献却较少㊂本文就近30a来黄河三角洲水文-地貌-生态演变与调控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包括黄河三角洲子系统演变过程㊁耦合作用关系以及多维调控理论与技术等,探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研究方向作出展望㊂1㊀水文-地貌-生态子系统演变1.1㊀入海水沙变化与水文条件入海水沙是河口最典型的水文过程㊂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河流建坝㊁采砂和引水等工程的建设,全球主要河流河口来水来沙量呈持续下降趋势,如红河流域Hoa Binh大坝建成后,泥沙通量较建坝前减少了约60%~70%[11],人类活动使珠江口内泥沙淤积量减少约29%[12]㊂与世界大河河口类似,黄河口入海泥沙也呈显著减少的趋势㊂1960年三门峡水库开始运行以前是黄河入海水文过程的 天然期 ,据利津水文站20世纪50年代水沙资料显示,该时期黄河口年均入海水量为480亿m3㊁沙量为13.4亿t㊂1986年后黄河年均入海水沙进入枯水少沙期,水㊁沙量分别是天然期的35%和18%㊂20世纪90年代河口出现连年断流,小浪底水库调控运用以来(2002 2022年)黄河不再断流,但黄河水文情势仍处于水沙延续枯少期[10]㊂黄河口入海水沙的这些变化势必会对河口地貌和生态演变造成影响,对于黄河口地区的管理和保护,需要综合考虑水沙输送的变化趋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河口地貌稳定和生态系统健康发展㊂河流入海泥沙输运扩散过程已成为河口海岸和近岸海洋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㊂入海泥沙扩散机制是三角洲地貌演变的重要环节,但受区域动力特征及混合过程和流域㊁海洋动力过程相互作用的影响,探究河口泥沙扩散途径和范围一直是难点[13-14]㊂黄河水沙入海上层径流与底层海流作用形成的切变锋锋面拦阻,是限制河口入海泥沙的重要因素和河口拦门沙形成的重要动力机制[15]㊂季节性海水温度变化是影响水沙扩散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相比于冬季,夏季表层海水温度升高,水体分层强烈,上下层易形成温度切变锋,表层高含沙冲淡水向外海扩展更远㊂入海水沙在黄河口不同区域呈现输运沉积特征差异,但已有研究结果并不统一㊂有研究认为扩散范围限制在15m等深线以浅区域[16];另一部分研究则认为入海泥沙输运按一定比例沉积在拦门沙(河口)㊁水下三角洲(滨海)㊁外海,但不同研究中各区域比例存在较大差异,未能达成共识[17]㊂黄河口海域盐度1958 2000年总体呈上升趋势[18],盐度升高对河口三角洲地下水位变化㊁土壤盐分分布产生影响,进而对河口三角洲湿地发育有较大影响㊂黄河三角洲区地下水主要为微咸水㊁咸水和卤水[19],以往研究聚焦于黄河三角洲地下水淡咸水的形成和演化㊁地下水土壤空间分异规律㊁营养盐入海通量变化等[20],但对地下水埋深㊁土壤盐分时空分布特征与黄河入海径流变化的相关性研究仍不充分㊂1.2㊀尾闾冲淤与三角洲地貌演变黄河 善淤㊁善决㊁善徙 ,其尾闾入海流路历经10余次大规模改道后叠置形成复杂的三角洲叶瓣体系㊂随着叶瓣不断向海延伸,改道点有向上游移动的趋势[21]㊂从水动力学机制来看,河床纵向坡度减小和回水效应是造成河流改道的重要原因[22]㊂自1976年起入海流路改道至清水沟,对清水沟河道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成果颇丰㊂Zheng等[23]将清水沟流路演变分为快速淤积(1976 1980年)㊁河道展宽(1980 1985年)㊁河道萎缩(1985 1996年)和河道下切加深(1996 2015年)4个阶段㊂Han等[24]指出河道地形受水沙调控㊁尾闾改道和三角洲前缘发育程度等因素制约,且河道在来水来沙量较小时萎缩变浅,在来水量较大时下切展宽㊂刘清兰等[25]基于正交曲线网格建立利津站以下河道数字高程模型,发现调水调沙改变了入海水沙的年内分配,造成尾闾河道的持续冲刷,2002 2017年累计冲刷泥沙量为6240万m3;但经过多年冲刷,986㊀水科学进展第34卷㊀受河床整体下切和河口淤积延伸影响,调水调沙的冲刷效率在持续降低㊂黄河三角洲总体地貌演变特征为行河流路岸线淤积延伸㊁不行河流路岸段持续蚀退,三角洲地貌演变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不平衡状态㊂陆上三角洲年代际地貌演变可归纳为4个连续阶段,分别为快速淤长期(1976 1981年)㊁缓慢淤长期(1981 1996年)㊁缓慢侵蚀期(1996 2002年)和缓慢淤长期(2003 2013年)[26]㊂Cui等[27]从三角洲平均高潮线的角度分析,也得出类似的三角洲演变阶段㊂Xu[28]认为陆上三角洲的淤长与夏季东亚季风指数密切相关,但也有学者提出人为河流改道等人类活动是影响陆上三角洲岸线动态的重要因素[29]㊂现行清8汊河(1996年开始行河)水下滨海区地貌冲淤演变特征可划分为中速淤积(1996 2002年)㊁快速淤积(2002 2007年)㊁缓速淤积(2007 2015年)和快速侵蚀(2015 2016年)[30],从空间上来看口门滨海区呈淤积状态,而孤东近岸和1996年废弃的老河口区呈冲刷状态[31]㊂Ma等[32]分析了近年来黄河三角洲潮滩㊁低潮线和水下地貌的动态,认为12m等深线是冲淤平衡转换带㊂不行河的刁口河流路和神仙沟流路河口海岸侵蚀显著,1976 2000年岸线分别向陆后退约7km和4.5km㊂Chu等[33]指出1976 2000年最大的侵蚀区出现在刁口河和神仙沟行河期间形成的向海堆积的凸角处㊂Li等[34]提出刁口河流路河口的蚀退演变经历的主要3个阶段:1976 1985年的快速侵蚀㊁1985 1992年的缓慢侵蚀和1992 1996年的侵蚀淤积调整阶段㊂3个阶段刁口河口侵蚀速率逐渐降低,在1976年后刁口河流路水下三角洲被重塑成与1976年之前截然不同的缓坡形态[35]㊂Zhang等[36]认为尾闾河道摆动㊁相对海平面变化㊁区域海洋水动力及地方工程建设是影响该区域岸线变化的重要因素㊂Fan等[37]对黄河三角洲北部潮间带范围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指出北部潮间带蚀退不仅受海洋动力影响,也受到人类围垦的影响㊂由此可见,黄河口地貌演变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受到河流水文泥沙㊁海洋水动力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亟需从微观层面揭示各影响因素的耦合互馈与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地貌变化机制,这是理解河口地貌演变的关键所在㊂1.3㊀河口生态条件与生态演化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中国暖温带保存最广阔㊁最完善㊁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沿海滩涂广泛发育,湿地植物富集㊂根据水体类型和存续方式的不同,黄河三角洲湿地可分为淡水湿地㊁咸水湿地和半咸水湿地㊂淡水湿地多以河流为轴分布在河道两侧,咸水湿地主要分布于海岸带附近,半咸水湿地则主要分布于河流与海洋的交汇地带[38]㊂黄河口湿地生境类型极为丰富,万千生物得以在此栖息繁衍㊂然而,黄河三角洲成陆时间较短,土壤发育年轻,生态发育层次低,适应变化能力弱,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差,属脆弱生态敏感区[39]㊂近年来,对于世界大多数河口来说,高强度人类活动㊁海平面上升及风暴潮等引起的陆海水沙条件改变导致河口湿地已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㊁侵蚀或永久消失(如围垦),进而加剧了河口生境的脆弱性,危及河口生态安全㊂因此,最近10a来关于河口湿地恢复的一系列成果不断出现,长江三角洲通过构建低矮堤坝以形成坝内植被恢复生态[40],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试图将疏浚泥沙与沼泽恢复结合以稳定海岸[41],荷兰则努力推行利用北海沉积物哺育潮滩,构建牡蛎礁防护海岸侵蚀等一系列措施以恢复河口湿地生态[42]㊂针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严重退化的问题,学者们开展了大量修复研究和示范工作㊂前期,黄河三角洲退化滨海湿地的修复工作,多注重植被覆盖的恢复效果,且多简单采取围封和补充淡水相结合的方式,过分依靠自然恢复,人工重建发挥作用不足㊂这样的修复方式,不仅耗水量巨大,且导致恢复后的植被群落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丧失,作为鸟类栖息地的重要生态服务功能被严重削弱,影响了湿地功能的正常发挥㊂近期,许多学者针对气候变化㊁工农业发展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共同影响下的植被动态进行研究,并取得了新进展,获得了新认识㊂例如,有学者发现黄河三角洲受人工干扰影响湿地植被景观破碎化程度剧烈,景观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43],加之河口来水来沙减少㊁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加剧致使湿地植被恢复和绿化受到更加严重的盐碱胁迫[44],而修复水文连通和实施生态补水对盐沼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生存以及生物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45]㊂综合来看,黄河三角洲湿地面临着严重退化的挑战,通过学者们的研究和努力,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修复工作需要更加注重湿地的生态功能,采取合适的措施来恢复植被和保护生物多样㊀第6期凡姚申,等:黄河三角洲水文-地貌-生态系统演变与多维调控研究进展987㊀性,以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㊂2㊀水文-地貌-生态子系统耦合关系2.1㊀水文条件对河口地貌的影响水文条件(包括水动力与泥沙运动)引起河口三角洲地形地貌变化㊂径流入海后与潮流㊁波浪等相互作用下的泥沙扩散㊁沉积㊁起动㊁平流及底沙再悬浮是河口区的典型水沙动力过程,见图1[46]㊂对于多沙河口而言,高含沙径流动力常以射流的方式入海[47],泥沙沉积与侵蚀的不同模式塑造了不同形态的河口前缘地貌[48]㊂Warrick[49]研究发现在入海泥沙通量突然增多时,泥沙首先在河口沙嘴潮间带淤积,几个月后波浪再悬浮和余流输运作用将泥沙带到口门附近的洲滩形成堆积体,随着堆积体在沿岸方向不断延伸,三角洲几何形态逐渐呈扇形发育㊂在洪水期间,径流作用尤为突出,往往取代潮流成为控制泥沙输移的关键因素[50],在强径流的作用下河床中形成双向螺旋流,掘蚀河床而将泥沙向河床两侧堆积,随后水下沙坝出露海面并逐渐将河道分汊[51]㊂黄河调水调沙塑造了强径流入海条件,黄河口近岸落潮动力加强,涨潮动力减弱,含沙量显著增大[52],入海泥沙普遍以异轻羽状流的形式在河口附近的有限区域内沉积[53],在没有大风扰动的情况下河流入海悬沙浓度大于29.0kg/m3时会产生高密度泥沙异重流[54]㊂调水调沙期间大量泥沙沉积促使河口口门地貌发生快速变化,进而引起入海主流的快速摆动[55]㊂黄河入海泥沙还具有 夏储冬输 的特点,夏季在河口附近沉积的泥沙成为冬季泥沙输运的重要来源,冬季泥沙输运量远远大于夏季且有向外海输运的趋势[56-57]㊂图1㊀河口区典型水沙动力过程Fig.1Typical water and sediment dynamic processes in the estuary水沙供给的多寡是哺育河口三角洲地貌发育与否的充分条件㊂多沙时期遵循三角洲面上呈 大循环 及流路自身的 小循环 演变规律[58]㊂此后,针对流路地貌稳定问题,提出了出汊是影响流路稳定的关键问题,并揭示了 淤积 延伸 出汊摆动 改道 流路演变的自然规律[59]㊂在少沙情势下,行河口门造陆幅度趋于减缓,在个别来沙量较少年份甚至出现侵蚀[60],局部逐渐呈现由河控型向海控型转变的趋势㊂黄河口海岸动态平衡的沙量阈值是当前研究的焦点,但研究成果差别较大(表1)㊂研究方法大多是建立描述某一时段内陆地面积变化特征的因变量与水沙条件自变量的统计关系,得到因变量为0时的平衡沙量或临界水沙组合关988㊀水科学进展第34卷㊀系式㊂从反映流路淤积延伸㊁河海交汇作用最强㊁海岸侵蚀最剧烈的角度选择海岸线标准,研究三角洲陆地变化及海岸动态稳定沙量很有必要㊂表1㊀维持黄河口海岸动态平衡的沙量阈值Table1Critical sediment load to maintain the dynamic balance of the Yellow River estuary coast序号空间范围时间范围研究资料临界沙量/(亿t㊃a-1)文献1行河海岸 ʈ2[61] 2黄河陆上三角洲1855 1976年滨海区水深 2.45[62] 3黄河陆上三角洲1955 1989年海域海图 2.78[63] 4清水沟陆上三角洲1976 1997年滨海区水深 1.51[64] 5刁口河陆上三角洲1953 1973年滨海区水深 4.21[64] 6清8汊陆上三角洲1996 2005年遥感影像 1.63[28] 7清水沟陆上三角洲1976 2005年遥感影像 3.31[28] 8清水沟水下三角洲1977 2005年水深地形 1.29~1.79[35] 9清8汊陆上三角洲2002 2015年遥感影像0.48[37] 10清8汊水下三角洲1996 2016年水深地形0.414~0.623[31] 11黄河陆上三角洲1976 2015年遥感影像 1.76[65] 12清水沟水下三角洲1997 2018年水深地形 1.09~1.65[32]㊀㊀需要指出的是,即便黄河入海水沙发生了显著变异,黄河进入了枯水少沙期,但2002年实施调水调沙以来现行河道仍在淤积延伸,尾闾河道依然处于不断出汊变动中㊂如2018年以来,黄河口各汊道交替成为行水主汊,河口泄洪排沙主通道不断变化(图2)㊂汊道频繁演变不仅严重威胁河口两岸防洪安全,而且可能破坏河势稳定㊁引起流路摆动㊂不仅如此,2020年多次洪水径流输沙入海后,河口河道呈现出明显的淤积趋势,河道前缘出现二级分汊,支汊淤积萎缩与拦门沙交互作用形势更加复杂㊂这些变化综合表明,在经历了近40a的黄河来沙减少后,黄河口地貌系统正在面临不同程度的转变,淤积和侵蚀共存,尤其是侵蚀型地貌,受前期沉积物特性㊁海洋常规/非常规动力和植被附着特征影响更为复杂,亟需从水文-地貌-生态系统的整体层面揭示河口地貌变化机制,这是理解地貌多维耦合响应机理与状态转化的关键所在㊂图2㊀黄河口主支汊道频繁演替Fig.2Frequent succession of the main tributaries of the Yellow River estuary㊀第6期凡姚申,等:黄河三角洲水文-地貌-生态系统演变与多维调控研究进展989㊀2.2㊀河口地貌反馈影响水文条件水文条件塑造河口地貌,而河口地貌是河口水文条件的地形边界,其响应水文条件的结果必定也会反馈影响水文条件,因此两者存在明显的耦合作用㊂河口拦门沙(沙坝)是河海动力相互作用后径流能量耗散㊁咸淡水混合泥沙絮凝加速沉积而成的堆积体[66],也是河口地貌反馈影响水文条件最明显的区域㊂在黄河三角洲的各种沉积环境中,拦门沙的沉积速率最高,河流输送入海的沉积物中,约有30%~40%的入海泥沙沉积在拦门沙区域内[67]㊂不同径流量对拦门沙形态发育影响不同,在高径流量时期形成双叶瓣单河道形式的拦门沙,在低径流量时期形成单叶瓣双河道形式的拦门沙㊂拦门沙的淤高和延伸可以影响河口一系列水沙运动过程,如Li等[68]发现拦门沙的存在可以改变河口环流和床面剪应力,进而影响河口最大浑浊带的形成;Gong等[69]指出河口拦门沙的水力控制在被背风跳跃阻挡的状态下,可以通过潮泵输运增强向陆地的盐输送,这表明拦门沙对盐的运移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㊂细颗粒泥沙在黄河口不断淤积,口门拦门沙发育充分㊂拦门沙形成之后,侵蚀基面抬高,对河道泄水排沙十分不利,导致水位壅高,产生溯源淤积,加重下游河道抬升,是黄河口影响下游河道防洪安全的根源㊂学者们对于黄河口拦门沙淤积反馈的影响距离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河口淤积延伸将导致整个黄河下游河道长期难以平衡[70-71],有的则认为仅在感潮河段涨潮时才产生溯源淤积[72],大多认为溯源淤积影响范围在泺口与艾山之间[73]㊂曹文洪等[74]基于概化河工模型研究发现黄河口拦门沙的形成与滞流点的关系非常密切,河口径流与潮流的交汇处(滞流点)的位置在拦门沙顶部变动㊂黄河口拦门沙出露水面后,河口沙嘴不断向外凸出,这导致现行河口外涨潮优势流呈舌状向南部莱州湾方向伸展,有利于泥沙的净输入[75]㊂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口地貌与水文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㊁多元和时空变化的,由于获取准确㊁连续的水文和地貌数据仍然是一项挑战,缺乏高质量的观测数据限制了对黄河口水文-地貌互馈机制的深入研究㊂2.3㊀河口生态与水文-地貌的相互作用河口生态过程与水文-地貌之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水文是河口地貌演化㊁地下水及盐度等生境条件和生态演替的主要驱动因素,生态水量是各类生物生长的必要物质(水文的直接作用),水文作用引起的地貌演变为生物提供稳定的基底(水文的间接作用)㊂为此,生态专家提出在潮滩湿地生态修复时应着重注意生物和物理缓解作用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盐沼植被的存在削弱了水动力,从而减少了滩面侵蚀,反过来水动力的削弱和沉积物稳定性的增加也有利于盐沼植被生长[76]㊂地貌高程(影响水位)和盐度是决定滨海湿地植物存活和分布的最关键环境因子[77],不同植物对高程和盐度的要求不同,水-盐环境(一般指水位和盐度环境)对不同的盐沼植物存在一个临界值,一旦水-盐环境胁迫超过盐沼植物的耐受阈值,将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及存活[78-80]㊂受水-盐胁迫影响,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从海向陆呈连续带状分布格局,主流植被类型依次为碱蓬㊁芦苇㊁柽柳㊂植物根系促淤,会抬高地表高程,是生物反馈地貌的集中体现㊂互花米草盐沼繁殖能力强㊁根系茂密,黄河三角洲于1990年首次引种互花米草,最初目的是用于保滩促淤,然而近年来却成为入侵物种,导致黄河口滨海湿地生态失衡;2011年后,黄河三角洲地区互花米草开始进入快速扩散期,并迅速入侵土著植被栖息地;到2020年,现行河口区互花米草分布面积达52.7km2,占总盐沼面积的31%[43]㊂互花米草具有较强繁殖能力,其形成的盐沼植被丰度较高,增强了局部沉积,黄河三角洲湿地互花米草群落的地表高程变化速率为58.8ʃ19.4mm/a,远高于土著植被碱蓬和柽柳[81]㊂互花米草增加了地表高程,也降低了黄河口自然湿地淹水频率[82]㊂河口生物与水文-地貌环境的相互作用不仅在时间尺度上不断累积,也会通过空间尺度上的交流影响河口地貌形态㊂河口潮滩生物出现的规律性的斑图形态,是盐沼在不同尺度上对水动力和泥沙沉积作用的响应,也称为自组织斑图[83-84]㊂黄河三角洲潮滩微地貌斑图呈现季节性变化,每年4 6月伴随着滩涂上泥螺生物量的增加,微地貌斑图逐渐减弱,受泥沙扩散㊁水流再分配过程交互作用的影响,高丘上的底栖微藻生物量明显高于洼地[85]㊂随着对生物-地貌耦合关系的认识,在研究河口水沙地貌变化时,越来越多的学者考虑在传统地貌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生物过程[86-87]㊂以基于水沙动力过程的数学模型为主流,通过较准确地还。
2020年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基础考试》真题及详解
2020年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基础考试》真题及详解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某水文站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当受断面淤积影响时,则()。
A.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上抬B.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下降C.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成顺时针套状D.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成逆时针套状〖答案〗A〖解析〗河床的冲刷和淤积会导致水位-流量关系的不稳定,当河床发生淤积,过水断面变小,导致相同水位下的流量减小,因此,水位流量曲线左移或者上移。
2.河流的径流模数是指()。
A.单位时间段内一定面积上产生的平均流量B.单位时间段内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平均流量C.一定时间段内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平均流量D.一定时间段内一定面积上产生的平均流量〖答案〗C〖解析〗径流模数M是指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单位为L/(s·km2)。
计算公式为:M=1000Q/F。
式中,Q为流量,单位为m3/s;F为流域面积,单位为km2。
径流总量W是指一段时间(T)内通过河流过水断面的总水量,单位为m3,其公式为:W=QT。
故可得:M=1000Q/F=1000W/(T·F)。
即河流的径流模数是指一定时间段内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平均流量。
3.百年一遇枯水,是指()。
A.大于等于这样的枯水每隔100年必然会出现一次B.大于等于这样的枯水平均100年可能会出现一次C.小于等于这样的枯水正好每隔100年会出现一次D.小于等于这样的枯水平均100年可能会出现一次〖答案〗D〖解析〗百年一遇的枯水是指小于等于这样的枯水平均100年可能出现一次,注意枯水采用不足频率。
4.某一历史洪水从调查考证最远年份以来为最大,则该特大洪水的重现期为()。
A.N=设计年份-发生年份B.N=设计年份-调查考证最远年份+1C.N=设计年份-发生年份-1D.N=发生年份-调查考证最远年份-1〖答案〗B〖解析〗重现期是指某随机变量的取值在长时期内平均多少年出现一次,又称多少年一遇。
长江三角洲地区高等级航道网规划(要点)
长江三角洲地区高等级航道网规划(要点)2005年12月02日2004年8月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水运资源最为丰富、最有优势的地区之一,内河航运对沿江河产业带的形成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全国内河航运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4年1月,黄菊副总理、张春贤部长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问题,特别是水运发展与建设进行了调研,明确指出必须通盘考虑和统筹协调交通发展,充分发挥区域交通综合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运输保障。
要大力发展航运事业,加快建设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进一步理清思路,更好地指导长江三角洲地区内河航运发展与建设,适应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对内河航运提出的更高要求,我部组织开展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高等级航道网规划编制工作,在充分征求两省一市交通主管部门意见后,形成了本规划要点。
规划的范围为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规划现状基础年为2002年,水平年为2010年、2020年。
一、内河航运现状与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河网密布,长江干线横穿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水运资源十分丰富,发展内河航运的条件得天独厚,是我国内河航运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一)内河航运现状1、航道长江三角洲地区现有内河航道3.3万多公里,占全国内河航道里程的28%,其中四级及以上航道约1800公里,占区内航道里程的5.3%,占全国四级及以上航道里程的12%。
2、港口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包括长江干线)共有生产性泊位16000多个,其中公用泊位5600多个。
完成货物吞吐量4.45亿吨,杭州、嘉兴、湖州、无锡、苏州等内河港口已开始经营内河集装箱运输业务。
3、货运量长江三角洲地区完成内河货运量5.29亿吨,货物周转量899亿吨公里,分别占长江三角洲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总量的22.2%和8.6%,占全国内河货运总量的66%、59.6%(含与区域外的货物交流量)。
高考地理小专题——三角洲的形成(无答难)
高考地理小专题——三角洲的形成典型试题一: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是当今我国乃至世界各大河三角洲中海陆交迁最活跃的地区,特别是黄河口地区陆速车之快世所少见,但在淤进造陆的同时,三角洲也受到海洋动力的侵蚀作用。
黄河三角洲是典型的滨海混地生态系统,是中国暖温带地区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同时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材料二: 1987-1992年黄河口地区海岸线演变图材料三:1950~2000年黄河利津站(黄河入海口附近)水沙统计图(1)结合材料三,简述1990-2000年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自然原因。
(2)分析1987-1992年图中虚线框内黄河口海岸线变化的主要特点及原因。
(3)分析近年来黄河中游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对三角洲发育的影响。
(4)简述黄河三角洲湿地对鸟类生存的意义。
典型例题二:(14分)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该地的一部分劳动力指向性和原料指向性企业向省内的边远地区转移,并在本省边缘地区产生集群效应。
(1)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慢。
请简要分析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
(3分)(2)河口地带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但黄河河口却没有形成大城市,试分析原因。
(3分)(3)简要叙述两个三角洲气候特征的共同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2分)(4)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分析该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
(6分)典型例题三:读下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0分)材料:多瑙河上游接纳了被誉为“滑雪天堂”的阿尔卑斯山区较多的河水,中、下游流经地区经济发达,并以铁门为界。
下表为M城市各月平均降水量统计表。
(1)分析多瑙河三角洲湿地广布的原因。
(6分)(2)说出多瑙河在M城干流段冬季至春季径流量总体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8分)(3)简析在多瑙河铁门建水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并分析其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
(10分)(4)分析多瑙河三角洲没有形成重要港口城市的原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河网密度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推荐指数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科研热词 风险评估 霍乱弧菌 降雨量 自适应可视化 空间自回归 空间网格 环境要素 渐进式传输 河网密度 河网 河系树 河流选取 水系格局 构造 杭嘉湖地区 最大熵生态位模型 暴雨积涝 影响因素 岩性 城市积涝 城市化 坡度 地貌 土地利用 分区预测 关中地区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科研热词 河网水系 水文特征 集水面积阈值 连通度 苏州市区 空间分析 漓江流域 河网提取 河网密度 河流水质 汇流面积阈值 水系连通性 水文特征提取 景观因子 数字高程模型(dem) 延河流域 太湖平原河网 多尺度分析 城镇化 土地利用 冗余分析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14年 科研热词 河网密度 风险评价 集水面积阈值 评价体系 淮安市淮安区水系 洪灾 水系连通性 水流动势 杂谷脑河流域 最佳阈值 改进的适度指数法 广州 城市水系 均值变点分析法 地形带分类 gis dem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科研热词 地理信息系统 风险评价 青浦区 自然生态 综合洪灾风险评价 生态适宜性评价 海河流域 洪灾脆弱性 洪灾危险性 洪水灾害 河网提取 河网密度 水文地形参数 格网化方法 数字流域 平原河网地区 大河三角洲 土地利用 信息量统计法 人文生态 rivertools dem精度 dem arcgis
上海市河道整治变化历程及新理念的应用
第11卷第8期中国水运V ol.11N o.82011年8月Chi na W at er Trans port A ugus t 2011收稿日期:2011-05-21作者简介:周颖,女,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工程师。
季彩华,女,上海浦东新区水文水资源管理署助理工程师。
上海市河道整治变化历程及新理念的应用周颖1,季彩华2(1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上海200439;2上海浦东新区水文水资源管理署,上海200129)摘要:文中通过对上海地区河道现状特点的分析及其历年来整治变化过程的总结,根据以往工程整治经验,在河道整治中创新理念,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打造河道整治的景观生态特色。
关键词:上海市河道;现状特点;整治历程;整治新理念;景观生态;管理养护中图分类号:TV 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2011)08-0158-03一、上海地区河道整治的变化历程1.上海地区河流的特点和现状问题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东缘,濒江临海,境内河流均属平原河流,密布成网,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市区更有“东方水都”之美誉。
据统计,上海全市共有大小河道1.26万条(不包括小沟汊及断头浜),总长3万多公里,河网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6~7km ,水面率约11%。
其中中心城区骨干河道182条段,总长约870k m ;郊区骨干河道274条段,总长约2,400k m 。
通航河道210条,航道里程约2,100k m ,其中7级以上航道777k m 。
浦东新区(2010年原南汇区并入到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南角,四面濒水,属平原感潮河网地区。
浦东新区共有河道12365条段(原浦东新区4,623条段,原南汇区7742条段)。
河道总长7,476km ,水面率9.8%(原浦东水面积率7.12%,面积522.4km 2;原南汇水面积率11.53%。
其中市级河道条5条112.358k m ;区级河道44条481.942km ;镇级河道数490条(段)1277.31km 。
第6章答案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第六章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一、概念题(一)填空题1. 防护对象免除一定洪水灾害的防洪标准2. 水库大坝等水工建筑物自身安全的洪水标准3. 大,大,高,小4. 设计频率,设计频率5.正常运用标准,非常运用标准6.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小流域用推理公式法、地区经验公式法。
7.洪峰流量,洪水总量,洪水过程线8.连续系列,不连续系列9.均值,均方差10.同频率放大法11.包含特大值的矩法公式,三点法12.年最大值法13.独立样本法,统一样本法14.同倍比放大法,同频率放大法15.大,产流过程,汇流过程16.小于,大于17.入库断面洪水,区间洪水,库面洪水18.大,提前19.设计流域洪水季节性变化规律和工程要求20.分期内的年最大值法21.大22.典型年法,同频率法23.相交,合理24.大25.大26.历史洪水调查和考证27.大28.洪峰,短历时洪量,长历时洪量29.设计流域洪水特性和水库的调节性能30. 0.01%(二)选择题1.[b] 2.[a] 3.[d] 4.[a] 5. [c] 6. [b] 7. [b] 8. [d]9. [c] 10.[a] 11.[c] 12.[d] 13.[a] 14.[b] 15.[a] 16.[c]17.[a] 18.[b] 19.[a] 20.[b] 21.[b] 22.[c] 23.[c] 24.[a]25.[c] 26.[d] 27.[c] 28.[a] 29.[c] 30.[a] 31.[b] 32.[a]33.[b] 34.[d](三)判断题1.[T] 2.[T] 3.[T] 4.[F] 5. [T] 6. [F] 7. [F] 8. [F]9. [F] 10.[T] 11.[F] 12.[T] 13.[F] 14.[T] 15.[F] 16.[F]17.[T] 18.[F] 19.[T] 20.[T] 21.[F] 22.[T] 23.[F] 24.[F]25.[T] 26.[T] 27.[T] 28.[T] 29.[F] 30.[F](四)问答题1、答:一次洪水,涨水期短,落水期长。
平原河网城市滨水空间更新改造实践——以上海青浦环城水系公园为例
我国江南平原河网地区的城市滨水空间丰富,在城市更新中应发挥其多元功能,从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竞争力。
以上海青浦环城水系治理为例,在分析水系资源、文化资源及现状问题的基础上,阐述滨水生态修复和“还岸于民”的空间更新改造目标和策略,即以“防洪、生态、景观、历史、人文”五位一体为目标,形成“一环、四段、八园”的总体布局,释放可供市民和游客共享的滨水休闲空间,发挥城市水系“防洪排涝、滨水景观、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城市形象”的综合功能;总结更新实践的成果,包括提升防洪安全的保障能力、改善河道水环境、构建以人为本的活动空间,以及水乡文化的植入与提升。
The Jiangnan Plain has abundant waterfront resources. Their functions should be develop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sidents' lifeand city competitiveness. Taking the renovation project of Qingpu river system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local river conditions, cultural endowment and existing problem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objectives and strategies of the waterfront renovation with the idea of 'ecological water restoration' and 'returning riverside to the public'. That is a five-in-one renovation integration of flooding control, ecosystem, landscape, history, and humanity; a spatial layout of 'one ring, four sections and eight gardens'; opening the waterfront to citizen and tourisms; exerting comprehensive functions of the river system including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waterfront aesthetic appeal, cultural tourism, entertainment and city symbol. This paper also introduces the effects of renovation practice: the flood control capability has been enhanced; the water environment has been improved; people-oriented leisure spaces have been created; the historical and water culture have been implanted and promoted.0 引言江南平原地区河湖密布、交织成网,人们傍水而生、临水而居。
2021年上海市青浦区重固中学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1年上海市青浦区重固中学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云量是以一是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
右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完成21-22题。
21.据图中信息判断 (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22.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季风C、纬度位置D、海陆位置参考答案:21.B 22.A2. 下列不属于阿斯旺大坝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的是()A.尼罗河下游流量减少 B.河口三角洲的海浪侵蚀作用增强C.三角洲上土壤肥力下降 D.狮身人面像风化作用加快参考答案:D3. 下图为“东南亚某岛屿及其附近海域的地形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5. 地形剖面示意图中M点对应左图中点A. ①B. ②C. ③D. ④6. 有关该岛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东南部海域大陆架最宽B. 聚落多分布在沿海平原C. 甲河流程约为100公里D. 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参考答案:5. C6. B本题考点:地形剖面图,地形图的判读。
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5题详解】据右图剖面图分析,在南北方向上,M点位于山顶位置;在东西方向上,M点位于山脊的位置,对照左图四点进行分析,③最符合,故C项正确;④位于河谷地区,故D项错误;②位于鞍部,且在东西方向上为山岭,不是山脊,故B项错误;①位于山岭,与右图剖面图不符,故A项错误。
【6题详解】据图中的等深线分析,西北部等深线较稀疏,说明海域大陆架宽广,故A项错误;沿海平原地区,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有利于聚落的形成,故B项正确;根据甲河流所跨的经度判断,甲河流程大于100公里,故C项错误;处于低纬度赤道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植被应为热带雨林带, D项错误。
4.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①北方太阳高度低②南方白昼长,北方白昼短③寒冷的冬季风对北方影响大④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差异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参考答案:C5. 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升空,4月22日中午天舟一号就到达指定地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自动交会对接。
河流修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 生物学指标:大型无脊椎动物、鱼类、植物 ➢ 综合指标:综合考虑物理/ 化学指标、生物指标和人类利
用价值的指标
利用生物群落构建的多参数评价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河流生态调查技术方法
孟伟 张媛 渠晓东等编著
河流生境要素调查技术 河岸带植被与土壤调查技术 河流水质及沉积物调查技术 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调查技术 河流大型底栖动物、鱼类和大型水生植物调查技术
(2)水温的季节变化C12:水中的生物根据水温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生 理状况和生活习性适应水温的变化。采用定性描述,采用查找历史资料和 现场调查评价的方法。
(3)汛期与非汛期水位变化:差异小,水生生物的环境变化小,较容易适 应。采用定性描述,采用查找历史资料和现场调查评价的方法。
(4)流速、流态状况C14:
亲水景观舒适度C55 河岸硬化状况C53 河岸植被状况C54
第五章 河第四流章水环河境流修修复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水质污染状况 底泥污染状况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底栖动物 河岸缓冲带宽度
定量指标评价标准
I级
II级
III级
0.1
0.2
0.4
0.1
0.2
0.4
4.5
3.5
2.5
4.5
3.5
2.5
尼罗河——精选推荐
词源尼罗河是一条非常古老的河流,约在6500万年前的始新世就已存在,河道曾发生多次变迁,但它总是向北流。
在更新世,朱巴和喀土穆之间曾是一个大湖,湖水由当时已经存在的青、白尼罗河补给。
后来,湖水高出盆地边缘,通过喀土穆以北的峡谷,向北沿着古尼罗河流入地中海,于是便出现了现在的尼罗河水系。
尼罗河源自布隆迪的鲁武武(Ruvuvu)河,与尼亚瓦龙古(Nyawarungu)河汇流后称卡盖拉河,流经卢旺达和坦桑尼亚与乌干达的边界地区,注入维多利亚湖。
自维多利亚湖北端流出后称维多利亚尼罗河,入尼罗河流域水系和已建闸、坝乌干达境内,不久流入基奥加湖。
又向西经一段流程注入艾伯特湖(蒙博托湖),落差400m。
出艾伯特湖后向北流称艾伯特尼罗河,接纳由右岸汇入的阿帕盖尔河,过尼穆莱峡谷后即进入苏丹平原。
自尼穆莱起河流名为白尼罗河,尼穆莱至马拉卡勒河段又称杰贝勒河。
朱巴以下900km河段所流经的地区是苏德沼泽区。
出沼泽区后自右岸接纳索巴特河,河流径流量倍增。
此后直至喀土穆河流两岸多为半荒漠地区。
从尼穆莱至喀十穆全程930km,落差80m。
在喀土穆有青尼罗河汇入,此后的河段称尼罗河。
喀土穆至阿斯旺流程约1850km,落差约290m,两岸为沙漠地区,其间主要支擅是阿特巴拉河。
由阿斯旺至开罗流程约900km,落差很小。
从开罗下游20km处开始,尼罗河进入三角洲地带,面积约2.2~2.4万k?,河汊及湖泊密布,最大的汉河是杜姆亚特河及赖希德河,每条河长均在200km左右。
简介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Nile),非洲主河流之父,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一条国际性的河流。
尼罗河发源于非洲东北部布隆迪高原(探险者们相信尼罗河的发源地应该是位于卢旺达境内的纽恩威热带雨林,有关尼罗河发源地的争论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就一直存在),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南苏丹、苏丹和埃及等国,最后注入地中海。
干流自卡盖拉(Kagara)河源头至入海口,全长6671千米,是世界流程最长的河流。
卢龙2017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5—1—3—2—4 5—1—2—3—4 2—3—5—1—4 3—2—5—1—4 16:在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________,美人蕉________,富 贵的牡丹,也会失去神采。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单项选择题 筋疲力尽,慵倦无力 偃旗息鼓,慵倦无力 慵倦无力,无精打采 偃旗息鼓,无精打采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单项选择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解决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李明能出好成绩,并不是因为训练方法得当 李明能出好成绩,并不是因为临场发挥出色 李明能出好成绩,一定是因为训练方法得当,并且临场发挥出色李明能出好成绩,可能是因为训练方法得当,或是临场发挥出色 29:香格里拉,本是佛陀的理想王国。其魅力在于那是一个可以贮 放人类梦幻,但又可望而不可及的天堂。我们既然将一种美妙的梦幻, 当作了实有的存在,并将神性的香格里拉,变成了世俗的香格里拉还 认定了它的所在地,那么,我们就应该以藏胞对大自然那种宗教般的 意志、虔诚和敬昆,殚精竭虑地去维护它的高洁与神圣。以上文字最 有可能出现在一篇散文中的哪个部分,起什么作用?( )。 单项选择题 文头埋下伏笔 文中浓墨渲染 文中扩展联想 文末咏叹收笔 30:往往,无法改变生存环境的无力感,或相信有某个人在某个地 方遥控我们行动的想法,都会使我们对学习产生排斥情绪;相反的, 如果知道命运是操纵在自己的手中,我们就会努力不断地学习和应变。 因此,当我们对自己的行动有真正的责任感时,学习的速度也会变快。 这段话主要支持这样一个论点( )。 单项选择题 改变生存环境是学习最有力的动力
已经很晚,躺在床上肚子胀得翻来覆去睡不着,影响了睡眠 小张是 IT 公司白领职员,平时工作非常紧张,常常熬夜,饮食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m象。首先, 本区具备河湖相 连的串珠状结构, 位于其西部的淀泖湖荡群是仅 次于沿海 ( 江) 滩涂的大面积湿地, 在长江三角洲 东部水系格 局中具有较强的 典型性 ; 其次 , 1950 年代后上海地区农业、 航运建设导致地表水系变 化明显, 青浦区全境和所有骨干河道都受到了显 著影响; 第三, 本区文献记载质量较好。本研究所 用历史数据包括 3 个来源: 1) 1918 年 ( 民国七年) 1: 50000 军用地形图相关分幅 ( 以下简称 1918 军 图) , 提供水系格局的详细图形资料, 使用 GIS 软 件进行数字化处理, 但缺少详细的河流名称信息, 使得一些相关河流记载无法落实在空间上; 2) 舆 图资料, 提供地表水系的名称信息 , 但分辨率和准 确度不如军用地形图 , 且缺乏数学基础 , 难以直接 使用 GIS 软件处理 ; 3) 文献资料 , 主要为∋青浦水 利志( 及近代以来地方文献中关于研究时段内人 工干预河流 事件的记载, 包括疏浚 旧河、 开挖新 河、 围垦水面等人类行为。
[ 作者简介 ] 潘威 ( 1981- ) , 男 , 上海宝山人 ,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 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 心历史景观 遥 感分析与 GIS 实验室博士后 , 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地貌学 。
近年来, 面对不断更新的研究手段和理念 , 历 史地貌研究出现了许多仅仅依靠传统方法难以解 决的问题 , 满志敏 2005 年提出历史自然地理若干 前沿问题中就有历史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河网水 系面貌重建 ∀ , 但至今尚未得到完满解决。 近年来相关领域的某些成果为此问题的解决 提供了很多有益启发 : 张修桂 2006 年提出历史地 貌研究方法的 5 方面内容 , 将传统方法与现代技 术结合, 综合历史学的文献考证和地理学相关方 法, 成为指 导今后 历史地 貌研 究的 重要 思想 # ; 2006 年满志敏在对宋代黄河京东故道的复原中 提出了多源资料方法 ∃ , 将 3S 技术与传统的地名 考证相结合, 为今后历史河流的重建提供了经典 范式。综合使用图形资料、 文字资料和遥感数据, 采用传统地名考证和 GIS 技术相结合是复原历 史上本区水系面貌的有效方法。 2007 年中国地 理学年会上提出了构建全国格网体系的设想, 使
∀
满志敏 : ∋ 历 史 自 然 地 理 学 发 展 和 前 沿 问 题 的 思
考( , ∋ 江汉论坛( , 2005 年第 1 期 , 第 95- 97 页。 # 张修桂 : ∋ 中国历史地貌 与古 地图 研究 ( , ( 北京 ) 社 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6 年 , 第 9- 14 页。 ∃ 满志敏 : ∋ 宋代京东故道流路问题的研究( , ∋ 历史 地 理( 辑刊 N o . 22, ( 上海 ) 上 海人民 出版社 , 2006 年 , 第 110 页。
改造 , 与 1978 年 1: 50000 地形图的比对也不能完 全说明其是否达到统一分辨率。但 1918 军图! 上的一些现象可以成为判断的基础。以上已经明 确, 开挖新渠的同时大量保留地表水体是区域河 网密度增长最主要的原因 , 格网体系下发现河网 密度略微减少或上升 程度很小的极 少量地区在 1918 年和 1978 年水体状况上存在高度一致。左 图是今泖湖中北部王家戤村 ( 此地未发生空间变 化) 以北的一个环状水体, 1918 年和 1978 年形态 基本一致 , 中部是 1978 年军图上记载的排灌渠, 类似现象在其他河网 密度变化微弱 地区也有分 布。这一现象的发现非常重要, 从图幅本身的记 载状况上明确了 1918 年军图所反映的水体状况 和 1978 年资料在水系细节表现上是基本一致的, 而对于同一套资料中还有其他类似现象说明这并 不是一个个例, 由此可以推论 , 1918 年军用地形 图的确在水系记载上与现代 1: 50000 地形图所要 求的分辨率是相当接近的 , 两者基本一致, 具备叠 加比对的基础。 ( 2) 1918 军图! 来源与处理 七年 , 江苏 省陆军 测量 局在崇
#
定的状态 。则首先将记载吴淞口位置的 宝山 城! 分幅进行重定位 , 提取今宝山县城、 月浦镇、 罗 店镇、 蕰藻浜口的经纬度位置 , 赋值给其在 宝山 城! 分 幅 位 置, 完 成 重定 位。经 反 复 微 调后 使 1918 军图! 与 2000 年 ET M 影像中吴淞口西侧 岸线基本重合, 在此基础上 宝山城! 分幅四角坐 标得以提取, 根据图幅拼接表 , 完成其他图幅四角 坐标赋值 , 完成拼接。 ( 3) 1918 军图! 误差来源 1918 军图! 作为历史水系格局的主要来源, 对其所存在误差的认识直接影响到 1918 年断面 的复原准确性。本文对于 1918 军图! 误差的定 义为其上所载的水系位置和形状信息相对。于其 在 2004 年 ET M 影 像 上 的 记 录 所 存 在 差 异。 1918 军图! 误差来源主要为以下 4 点 : 1) 小三角测量平面控制形成的误差 ∃ 。由于 不考虑地球曲率, 使得这种方法在较大范围内造 成的角度变形较大, 不适合绘制区域地形图, 但由 于工作量少、 操作简便, 在民国时期举办的测绘中 被广泛使用。 2) 假定经纬度造成的误差。假定经纬度造成 的一个后果是缺乏科学的投影基础, 使得地表状 况在图幅中出现角度和面积变形, 对历史状况的 原本情况产生扰动; 另一后果是 1918 军图! 无法 直接在 2004 年 ET M 影像上进行定位, 导致无法 直接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 , 影响了历史数据误差 的校正。
用格网体系管理庞杂的地理要素数据 , 使之标准 化以描述地表事物和现象; 2008 年, 满志敏就格 网体 系 在历 史地 理 学中 的 应用 进 行了 初 步探 讨 %, 并指出了其在历史数据管理和成果展示方 面的优势。格网体系中的历史数据标准化处理使 得两套数据的可比性 问题找到了理 想的解决途 径。这些想法需要实在的研究加以检验。 上海市西部的青浦区是实验历史水系精细复
图1
王家戤村北部水系 1918、 1978 年叠加效果 地籍、 地形测 量 & 第 二章 地 形测量 & 第 三节 1: 2. 5 万、 1: 5 万、 1: 10 万地 形图 测绘 , ( 上海 ) 上海社会科 学院出 版社 , 1999 年 4 月 , ( 上 海市 方 志办官方网站 w ww . shtong. g ov. cn 网上数据库 ) 。
一
资料来源和处理方法
民国五 1. 历史数据来源 ( 1) 1918 军图! 实际分辨率判定
明、 上海、 松江、 南汇、 川沙等地实测 1: 50000 地形 图共 27 幅。平面控制采用小三角测量 , 测图使用 照准仪、 罗针标定图板。 46 厘米 ) 36 厘米矩形分 幅, 假定坐标, 高程采用南京大石桥测量局内假定 标高 , 使用民国 二年 ( 1913 年 ) 制定 的地 形图图 式! ∀ 。所见资料中 未直接说明这次由江苏省陆 军测量局执行的测绘成果就是 1918 军图! , 但将 测绘志中的记载和 1918 军图 ! 进行比对却可以 发现两者颇多相似。首先 , 两者都没有在图幅上 出现经纬度坐标, 而是使用假定坐标, 只追求图幅 之间拼接上的连续性而忽略地形图的数学属性; 其次 , 两者的比 例尺都为 1: 50000, 分 幅都为 27 幅; 第三, 本文所用 1918 军图! 中的相关图幅边 记载了测图、 复制和印刷时间 , 其中测图时间都是
第 25 卷 第 2 辑 2010 年 4 月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Jour nal of Chinese H istor ical G eog raphy
Vo l. 25, N o. 2 Apr. , 2010
大河三角洲历史河网密度格网化重建方法
以上海市青浦区 1918- 1978 年为研究范围 潘 威1 满志敏2
军用地形图中的湖荡面积 、 河网密度 、 河流长度 等指标 , 比对两 者相关指 数的分 布状况 和变化 程度发 现 1918- 1978 年本区河网密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开挖新渠的同时大量保留地表原有水体 。 通过本个案研究总结 出大河三角洲历史 河 网面貌的复原方法包括图形资料实测情况判断 、 实际分辨率分析 、 误差来源探讨 、 调校误差 、 格网体系构建等步骤 。 [ 关键词 ] 大河三角洲 [ 中图分类号 ] K 928 [ 收稿日期 ] 2009 02 23 [ 基金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 研究 基金 ( 05JJD770113) 变!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40771056) 上 海地 区开 埠以 来城 市 、 聚 落和 水网 空间 结构 演 上海城市活动空间研究 ( 1842 1937) ! 。 河网密度 格网化方法 青浦区 [ 文章编号 ] 1001 5205 ( 2010) 02 0005 10 [ 文献标识码 ] A
致; 第四, 1918 军图! 注明标高为 本局假定标高 点二十九米起算! 、 图式为 民国二年所定之地形 原图图式! , 和测量志的记载一致。在同一时间同 一地区有两批人员进行同一标准的测绘工作的可 能性基本可以排 除, 因 此本文 所用 1918 军图 ! ( 枫泾镇! 分幅除外 ) 就是使用江苏省陆军测量局 民国五 一 七年测量的数据 , 民国十三 十九 年复制时依据民国二年版式进行整饰 , 民国二十 二十四年印刷。 对图幅进行后期定位是对其上的水体信息进 行提取的基础。吴淞口是上海地区重要的地标, 以其作为全套图定位的标准。对吴淞口近代地貌 变迁的研究可以发现 , 吴淞口西侧岸线自 19 世纪 末 20 世纪初人工 护岸工程修建后处于相对稳
( 1.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暨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 , 陕西西安 , 710062; 2.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 上海 , 200433)
[提
要 ] 本研究以 2004 年上海市 青浦区为研究范围 , 基于 GIS 技术构建格网体系 , 提取 1918 年 和 1978 年 2 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