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比较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经济地理学课程论文

经济地理学课程论文

经济地理学课程论文院校:吉首大学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名称:经济地理学课程论文题目: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竞争力比较分析学期:2012-2013第一学期目录摘要---------------------------------------------------------31.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1.1交通枢纽作用-----------------------------------------------31.2增长极作用-------------------------------------------------41.3支撑经济总量的中流砥柱作用---------------------------------42.经济竞争力的比较分析------------------------------------------43.城市群发展竞争力的比较分析------------------------------------53.1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现状----------------------------------53.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现状------------------------------------64.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比较分析--------------------------------------6 4.1空间网络差异------------------------------------------------64.2时间错位差异------------------------------------------------64.3生态位扩充差异----------------------------------------------75.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竞争力的比较分析-----------------------------75.1发展水平----------------------------------------------------85.2发展能力----------------------------------------------------86.总结-----------------------------------------------------------8附录:参考文献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竞争力比较分析摘要一国的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其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3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3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通过阅读地图和资料,分析地理位置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的特点。

结合珠江三角洲的实例,说明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

2.外向型经济、区际联系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掌握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本条件和特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板书资料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法、探究学习等综合学习法、读图分析法、联系法与比较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地理位置深圳和珠海在珠江三角洲,而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屏幕上出现珠江三角洲位置图。

哪位同学说一下珠江三角洲的位置。

珠江三角洲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请同学们利用地图分析讨论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观察“珠江三角洲地形分布”图和“气候分布”图,利用已有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属哪个热量带和我国的哪个温度带。

回答珠江三角洲的降水条件和干湿状况。

活动后,由学生得出结论:珠江三角洲气候优越;农业基础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总结:强调位置和改革开放的政策。

播放一段关于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录像,为学生提供关于该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材料。

(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老师解释相关定义:外向型经济是指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联系的某国或某地区的经济体系。

外向型经济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外向型经济是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贸易、资本、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经济交流活动。

狭义的外向型经济是指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标的经济活动。

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以后,逐步将经济发展的目标由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大力发展以出口创汇为目标的外向型经济。

需要明确的是,不要求掌握外向型经济的规范概念,而是要求运用有关资料,如文字材料、地图、照片、数据和相关案例等,来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重点应落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上。

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经济转型的制度变迁模式比较——兼谈西部地区走向市场经济的对策

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经济转型的制度变迁模式比较——兼谈西部地区走向市场经济的对策
dsr t o rai t e o o c t n i o a d v l mp n . i i e l e i c n mi r s i n l e e tc t z s a l o et Ke yW o d :n t u i n lC a N ; c n mJ T a s i ; r e c n my r s I s tt a h n e E o o e rn i o Mak tE o o i o t ̄
. .
C mp rt ey t e e o o c t n i o a rc s fte w sel dsr t d e t n o aai l , c n mi r s in lp o e s0 h e tr i i , u o ma y ̄ t n ,sv r lw. t a v h a t l tc A o ¥ i ey so I h s s
型过程相对缓慢 , 市场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 阻碍了西部经济的发展。随着世纪之交西部大开发战略的
提 出 , 展西部 市 场经济 已刻不 容缓 。本 文 旨在 通过 总结 比较珠 江三 角 洲 和长 江 三角 洲走 向市场 经 发 济的经 验和不 同的制度 创新模式 , 为西 部经济 实现 转 型发展寻找 一条 道路 。 二 、 国地 区经 济转型 的两种 制 度创新模 式研 究 我 ( ) 一 长江 三角 洲 : 内生渐 进式 制 度创新模 式 内生 渐进 式制 度创新模 式 , 是一 种依靠 系统 内部 变量 的边 际创新 、 际演 进来 促进整个 系统 实现 边
C mp r o fh si t nl h g MoesnteE oo cT asin l o ai no eI tui a o  ̄ s t n t o Cn dl i cnmi rnioa h t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比较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比较
2、珠江三角洲历来是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地区,素有“鱼米之乡” 之称。珠江三角洲具有十分突出的农业资源优势,土地肥沃,灌溉水源充 足,农作物可全年生长。良好的水热组合和丰富的土地资源相结合,加上 充裕的劳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使本区成为广东省稻米、甘蔗、蚕桑、塘 鱼和水果集中产地之一。珠江三角洲濒临南海,海岸线长达1060多公里, 滩涂面积715.51多平方公里,对围垦和发展海水、淡水养殖及捕捞十分有 利。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本特点
1、珠江三角洲的地貌类型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它的中部是珠江三角洲 平原,平原上散布着丘陵、地和残丘,在其东、西、北面边缘分布着成片 的低山。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域在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9℃,年均降雨量1776毫米。但夏 秋多台风和暴雨,仍有洪涝威胁。
⑤人才和技术优势:由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较高的
经济待遇,吸引了内地大批各式各样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形成了它 特有的技术、人才优势。近年来,广东省获得的专利技术占全国专利总 数的50%左右,其中80%又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有 利于高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珠江三角洲经济的腾飞始于20世纪80年代,短短的20多年这个区域 已从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全面转变成工业社会,成为我国著名的4大工业 基地之一,该区区人口占全国6%,而出口占全国1/3,与长江三角洲并称 中国经济两大发动机。目前,整个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增长方式由外延式向 内涵式、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传统工 业向现代化工业、城乡分离向城乡一体化转型,形成了高起点的知识、技 术密集型工业体系,高标准、大规模的第三产业以及竞争力较强的主体产 业群。此外,在交通、通讯、金融、信息咨询、高科技、旅游、文化和对 外交流等方面,也形成了比较优势和综合优势。

长三角VS珠三角

长三角VS珠三角

长三角VS珠三角赵海菲苏州科技学院经管学院改革开放30多年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也是经济最富朝气和活力的地区。

目前,两个地区初步形成了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区域竞争优势,形成了各自具有时代、地缘和文化特色的经济运行模式和产业结构特点,我们将从地理差异、产业结构、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总量、对外贸易结构、发展模式这几个方面来比较和分析两者。

一.地理差异:长三角和珠三角都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东临太平洋,虽然它们只占整个中国面积的1.5 % ,但生产总值超过了1/ 3 ,进出口贸易额超过60 % ,在全国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个区域发展条件、特色优势各不相同,互补性很强。

珠三角毗邻香港和澳门,具有较强的对外开放优势,可以接受港澳经济辐射,承接港澳产业转移,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外向型经济发达,是连接内地与国际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珠三角尽管其经济活动空间布局具有高度集中的特征,但它在发展过程中对国际市场比较倚重,对国内的扩散作用则相对较弱。

图1:珠三角地区长三角背靠广阔的内地市场,内源型经济发展速,可通过长江进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合作和交流,又可通过发达的铁路系统、公路系统及航空运输与全国进行经济合作。

长三角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扩散作用强于集聚作用,因而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表现出了大范围的空间扩散特征。

图2:长三角地区二、产业结构:长三角与珠三角根据自身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及比较优势等不同因素,在产业结构上形成并发展了不同特点的主导产业与产业集群特点。

珠三角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信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这些产业在珠三角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珠三角的制造业初步形成了以产业聚集为特色,以广州、深圳为核心,以中部都市区、珠江东岸、珠江西岸都市区为基础的产业地理布局。

以广州为核心的中部都市区,是全区政治、科教、文化及金融中心,也是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第二产业基地。

八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教案范文

八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教案范文

八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地理特征。

2.掌握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点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

2.教学难点:珠江三角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经济区域吗?(2)学生回答: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

2.知识讲解(1)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利用地图,引导学生找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并讲解其范围。

(2)珠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讲解珠江三角洲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3)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点讲解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

3.案例分析(1)讲解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历程,以广州、深圳等城市为例,展示其经济发展成果。

(2)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4.课堂讨论(1)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对我国有哪些积极影响?(2)学生回答:提高我国经济实力、促进地区平衡发展等。

(1)讲解珠江三角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引导学生关注珠江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

四、作业布置1.复习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

2.思考:珠江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举措?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珠江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1.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有了清晰的认识。

2.课堂讨论活跃,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

3.作业布置合理,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不足之处:1.时间安排不够紧凑,课堂讨论环节略有拖延。

2.部分学生对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历程了解不够,需要在课后加强自主学习。

2019-2020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第3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优质课

2019-2020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第3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优质课

珠三角地区范围
珠江三角洲 有狭义和广 义之分,广 义的珠三角 包括港澳地 区在内,狭 义的不包括。 这里所讲的 珠三角指狭 义的珠江三 角洲。
珠三角地区位置 113。
115。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位置——我国的南大门
①从纬度位置看,珠江三角洲处于我 国的哪个温度带?
热带和亚热带
②从海陆位置分析珠三角的交通情况? 水陆交通便利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转出区: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 3.失业人口增加。
转入区:1.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 升级的时间,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2.环境污染加剧; 3.缓解就业压力。
产业结构优化、经济迅猛发展
劳动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产业升级
2002 1999 1996 1994
1990
① 人口增长快,粮食需求多

② 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占用不少耕地

③ 农业多种经营使得粮食播种面积有所减少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 图(乙)”,完成下列各题。

鲁教版高中地理三第四单元第3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优秀学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三第四单元第3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优秀学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三第四单元第3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优秀学案--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学校:班级:姓名:【考纲解读】考纲:“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工业化和都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要紧要紧问题,说明解决这些问题的计策措施。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能够回忆阻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分析珠三角地区工业进展快的要紧缘故;能够回忆都市化的三个表现、了解珠三角地区都市化的进程及我国几种典型的都市化模式;能够分析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都市化推进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计策措施,树立可连续进展的理念;能回忆阻碍农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分析珠三角地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缘故。

【探究活动一】结合80年代的时代背景、材料一和教材9 9-100页内容,分析近几十年来珠三角地区工业快速进展的要紧缘故?材料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处于产业机构调整过程中。

一方面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另一方面在工业内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查找新的出路,为珠三角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都市化提供了契机。

1970-1990年美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图美国几个要紧的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的产值变动表【探究活动二】对比读图,从哪些方面能够看出珠三角地区都市化水平的提高?【探究活动三】我国区域都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大伙儿来连一连!珠三角模式大都市扩散乡镇企业进展工业化都市化浙江温州模式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都市化苏南模式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都市化云南德宏模式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都市化东北模式沿边开放边贸进展都市化【探究活动四】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和教材103-105页内容,分珠三角地区在工业化都市化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可连续进展的措施。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范畴逐步扩大,专门是长三角地区的崛起,使珠三角的进一步进展面临严肃的挑战。

长三角与珠三角的经济发展状况

长三角与珠三角的经济发展状况
其中长三角为7109元,是全国的2.2倍;珠三角 为6331元,是全国的1.9倍。长三角的城镇居民 人均收入与珠三角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
正在缩小;而从2004年开始,长三角的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开始超越珠三角,并且差距有进
一步扩张的趋势
区域竞争力主要指一个地区在发 展过程中,与其它地区相比较所 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 资源和市场的能力(崔功豪等 区 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对于区域 竞争力的评价,目前国际国内通 用的方法主要有多因素综合评价 法、多目标层次分析法和SWOT 分析法等。
分析长三角和珠三角 的经济发展状况
长江三角洲现状
主要现状: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指由江浙沪三省市中包括上海、南 京、杭州、苏州、无锡、扬州、南通、镇江、湖州、宁波、绍 兴、舟山、温州、嘉兴、常州等16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的区域 。长三角的崛起是在珠三角之后,20世纪90年代初,以浦东开 发为龙头,以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为主的“苏南模式”和“温 州模式”相伴随,带动整个长三角地区上了一个新台阶。 GDP现状: 2012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GDP总量达到4.2万亿元, 占全国比重达到18.7%,超过一季度1个百分点。同时,其GDP 增速实现回升,均值达9.4%,高于一季度0.4个百分点,与 2011年的GDP增速持平。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
件 1.地理位置优越 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同香港、澳门
毗邻,靠近东南亚 。 2.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 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侨乡,与港澳 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
景和密切的血缘关系。
珠三角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经济增长模式仍属粗放,增长后劲乏力 2、资源环境约束力度加大,经济发展进入高成本 时代 3、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技术升级受限 4、区域经济发展协调不足, 产业同构现象严重

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

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

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2.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3.知道三角洲、城镇化等概念含义。

(二)能力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的地理名称;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状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3.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对外开放的前沿”、外向型经济及城镇的发展。

(二)教学难点1.“对外开放的前沿”空间概念的形成;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方法读图法、比较法、“角色扮演”法等。

四、教具准备有关彩图、自制投影片、录像片等五、课时安排二课时六、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方法1:请到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过或从电视上看过该区新闻或专题报道的同学谈谈他(她)对那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所见所闻。

在学生对所学知识具备初步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特点?带着问题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

方法2:请问哪一位同学知道目前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内区域有哪些?同学们在发言中可能会提到苏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

然后教师设疑:“那么为什么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会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呢?”在学生优先发表见解后,再继续深入分析,使学生真正明白本区各方面的优势所在。

中国三大经济圈的地理特点教案

中国三大经济圈的地理特点教案

中国三大经济圈的地理特点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中国三大经济圈的地理特点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三大经济圈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 掌握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圈、长江中游经济圈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地理特点。

3. 理解中国经济圈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和区域发展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知识点一: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圈1. 介绍东部沿海经济圈的概念和范围。

东部沿海经济圈是指中国沿海地区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辽东半岛为核心,向外扩展至辽宁、山东、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的一片经济活跃地区。

2. 了解东部沿海经济圈的地理特点。

(1)地理位置优越:靠近世界主要海洋航运通道,便捷的水陆交通网,方便的对外贸易。

(2)资源禀赋丰富:丰富的海洋资源、煤炭资源和自然港湾资源等。

(3)开放条件好:国际间经济、科技、文化交往频繁,具有较高的对外开放度。

3. 分析东部沿海经济圈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意义。

(1)带动中国经济发展:沿海经济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和财富创造的空间。

(2)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促进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3)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交流:沿海地区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通过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可以推动中国的对外开放进程。

知识点二:长江中游经济圈1. 介绍长江中游经济圈的概念和范围。

长江中游经济圈是指以长江中游地区为核心,包括湖北、湖南、江西等省的一个经济区域。

2. 了解长江中游经济圈的地理特点。

(1)丰富的水资源:长江是中国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2)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中游地区拥有较大的农田面积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是中国的重要粮食和农产品生产基地。

(3)交通便利:长江中游地区交通发达,有着较完善的水陆交通网络。

3. 分析长江中游经济圈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意义。

(1)丰富的农产品供给:中游地区农业发达,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和农产品供给。

八年级地理下册7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教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7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教案新版湘教版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中心城市,并说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材料说出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2、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情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二、学情分析:本节教材是在了解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分析与评价区域地理位置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难点: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四、教学准备: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视频材料,自制幻灯片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训练、启发引导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学生欣赏《珠江颂》。

千万年的云烟千万年的退旋南方不老的天空给了你不息的源泉北回归线的阳光生长希望的家园一条最温暖的河流把几十个民族紧紧相连千万次的变迁千万次的期盼南方多梦的岁月给了你多情的容颜人类创造的奇迹自然馈赠的奇观一条最美丽的河流把绿色的春天唱到永远啊珠江你把波涛带给大海地球因为你而更加蔚蓝啊珠江你把中国带给世界未来在这里起锚扬帆多媒体展示有关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的图片,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师生共同学习。

(二)新课讲解承接: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珠三角”。

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由珠江沿岸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

出示珠江三角洲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的教学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的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图、识图 、析图 、自 主学习、小组学习 、小组内讨论 、小组间交流等活动 ,
高 中 地 理
过 渡 总结 :珠 江 三 角洲 地 区工 业 化 呈 现 出两 大 阶 段 ,这 与珠 江 三 角两次 大规模 的产业 转移 是 分不 开的 。
型 ± 箜 塑
发达的工业体系。
垒 望 — —一
成就 :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建立了轻工业基 地 ,外贸出口基地 ;并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较
总 结过 渡 :珠 江三 角洲 地 区利 用地 缘 、人 缘 优 势 大 力发展 外 向型 经济 ,并逐 渐与 国际市场接 轨 ,在发 展
下 面我 们 来 学 习 “ 珠 江 三 角洲 地 区两 次 大规 模 产 业 转
[ 教 材分 析 ]
1 . 本 节 内容 的地位和 作用
区域 的可持续 发展是必修3 的核心 内容 ,本节 以 珠江三角洲为案例 ,分析 “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
展 ” ,这也 是 区域可持 续发 展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不仅 符
[ 课标 要求 ]
以经济发达地 区为例 ,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 化的推进过程 ,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 , 说明 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一

2 0 1 3年 第 3期
高 中地理
‘‘
经 济发达地 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珠江三角洲地 区为例 ” 的教学
江苏 省宿 迁市 马陵 中学 ( 2 2 3 8 0 0) 龚长 松
为了进一步将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在 每个学科课组内J l b r ! . N开展 ,学校教研室要求每个学科组 长要起到引领 示范 的作用 ,在全校范 围内上一节示范 课。结合我带的年级及教学进度 ,我选择高二体艺班上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比较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比较

3、珠江三角洲交通发达,到2000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 、珠江三角洲交通发达, 年底, 公里, 年底 公路通车里程达29029公里, 公里 公路网密度达0.70公里 平方公里。珠江有八大口入海,河网水系发达, 公里/平方公里 公路网密度达 公里 平方公里。珠江有八大口入海,河网水系发达, 港口众多,水上交通极为便利。京广、京九、广九、 港口众多,水上交通极为便利。京广、京九、广九、广茂和广梅汕铁路贯 穿并交汇于三角洲内,还有广深准高速铁路。目前, 穿并交汇于三角洲内,还有广深准高速铁路。目前,以广州为中心以及珠 江三角洲各中心城市为中心的高速公路网正逐步形成。 江三角洲各中心城市为中心的高速公路网正逐步形成。以广州白云国际机 场为核心的珠三角航空港与全国主要中心城市和众多国际城市通航。 场为核心的珠三角航空港与全国主要中心城市和众多国际城市通航。
(一)从地理条件看,两江三角洲皆为我国大江河下游的冲积平原。 一 从地理条件看,两江三角洲皆为我国大江河下游的冲积平原。 (二)从二者在全国形成的辐射面及影响看,珠江三角洲偏居南方一 从二者在全国形成的辐射面及影响看, 位于珠江的下游,位置只是处于广东省境内,远离中原和内陆地区。 隅,位于珠江的下游,位置只是处于广东省境内,远离中原和内陆地区。 而长江三角洲是由地扼大陆中部, 而长江三角洲是由地扼大陆中部,把中国分为南北两部分的长江冲积而 成的,处于整个国家海岸的中点,作为长江流域经济腾飞的“龙头” 成的,处于整个国家海岸的中点,作为长江流域经济腾飞的“龙头”, 它的起飞, 它的起飞,对于我国南北两翼和以长江为纽带的中西部发展都会产生强 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区位条件呈现三个突出特点: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区位条件呈现三个突出特点: ——位于太平洋的西岸 东北亚和东南亚交汇处的中心地带, ——位于太平洋的西岸、东北亚和东南亚交汇处的中心地带,处在东亚 位于太平洋的西岸、 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区域经济中心; 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区域经济中心; ——位于我国沿海的南部地区与北部地区交汇处的中心地带,能够很方 位于我国沿海的南部地区与北部地区交汇处的中心地带, 位于我国沿海的南部地区与北部地区交汇处的中心地带 便地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产生经济联系; 便地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产生经济联系; ——位于我国沿海经济带与内陆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有对外开放的有 位于我国沿海经济带与内陆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 位于我国沿海经济带与内陆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 利条件,又有十分广大的内陆腹地。 利条件,又有十分广大的内陆腹地。

高中地理湘教版三教学案第二章小大智慧中外产业转移实例分析含答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三教学案第二章小大智慧中外产业转移实例分析含答案

中外产业转移实例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内和区域间工业区位因素不断变化,导致不同产业在区域间转移。

中外产业转移的案例很多,现选取几个略作分析:一、世界汽车产业四次大转移1.转移图示2.原因分析世界汽车产业发生了四次明显的转移现象。

第一次汽车转移发生在1915年左右,汽车产业由欧洲转移到美国,原因是美国东北部有丰富的资源,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汽车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二次汽车转移发生在1970年左右,汽车产业由美国转移到欧洲,原因是欧洲采用差别化和大批量相结合的先进生产方式,而且具备经济科技发达、市场需求旺盛、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成为第二次汽车产业转移的转入区域;第三次汽车转移发生在1985年左右,由欧美转移到日本,原因是日本重视科学技术的投入,利用良好的生产组织,生产出了成本低、质量好的汽车产品;第四次汽车产业转移发生在1995年左右,世界许多汽车生产公司纷纷落户中国,原因在于中国具有大量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和潜在的庞大市场.二、20世纪下半叶东亚地区产业转移1.转移的方向此轮产业转移的多为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工人的工资高低对这类企业的区位影响较大,致使工业区位也随着发生变化。

其过程如下图所示.2.转移的规律其转移有一个共同规律,都是转向劳动力工资较少、数量较多的地区.当该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工资水平提高,生产成本变高,利润减少时再次进行转移。

而原来劳动力导向型企业所在地区则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侧重发展技术导向型企业或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

工业区位转移到达地的产品多向工业区位转移出发地销售.三、我国的产业转移1.转移图示2.原因分析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凭借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国家改革开放政策优惠的机遇,以及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侨乡等优势,吸引了海外产业向这里转移,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范围的逐渐扩大,具有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腹地范围优势的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兴起,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制造业开始向这些地区转移,随着土地、劳动力、能源等方面成本的提高以及环境的恶化,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到土地、劳动力成本较低,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

开放的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

开放的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第二课《开放的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标:1-2-6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课标解读:“不同地区”:在第五单元基础上,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为基本格局,在四大地理区域内,选择既能体现区域总体格局又能反映各自独特自然与人文特色的地区。

(尺度辩证思想,整体论思想)如何达到课标要求:既要展示各区域丰富多彩的人文特色,又要分析自然环境与人文特色之间的联系。

(人地关系论思想)二、【教材简析】: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色差异显著。

在第五单元基础上,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为基本格局,在四大地理区域内,选择既能体现区域总体格局又能反映各自独特自然与人文特色的地区。

在第六单元中选择了北方地区的山地、高原、南方地区的平原,盆地。

来展现我国不同区域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同时,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人地和谐的观念。

2.教材结构体系:“开放的珠江三角洲“重点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珠三角。

珠三角发挥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开放性农业和工业,建立了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紧密联系,特别是与港澳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利用相关地图,描述珠江三角洲在中国的位置;2.从地形图、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综合分析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的特点;同时让学生能够通过有关图文资料,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认识、描述珠江三角洲的人文特色;3.分析本区域的自然景观、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特色,理解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4.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理解一个地区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体验、感悟的过程,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对外贸易的主要差异及发展对策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对外贸易的主要差异及发展对策

摘要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经济总量最大、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区,而且是我国最具发展活力,最有发展潜质的经济区。

但是,这两个经济区的进出口规模、主要进出口产品、主要进出口国别和贸易方式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对外开放时间、经济发展环境、吸引外资情况、经济模式和文化的不同。

对此,本文一一作了详述。

在未来的发展中,两地将继续保持在全国的优势和领先地位,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区域一体化进程深化、产业结构升级、综合经济实力加强等等。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在资源上有很大的互补性。

随着中国加入WTO,两地宜淡化经济边界,通过资源整合,带动经济的共同繁荣、提高整体的经济实力和区域经济竞争力、推动中国金融、贸易和物流业的发展,最终实现两地经济的共荣双赢。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对外贸易比较分析AbstractYangtze River delta and Pearl River delta have the highest developing level, largest economic volume, highest actual strength in China. In addition, they are the economic zones which have the most vigorous developing volatility and potential.However, the foreign trade scale, major import & export products, major import & export targeting 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modes are differentiate in some extent. These differences are caused by the following reasons: the time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investing environment, absorbing foreign funds, economic developing formula and culture differences. This essay gives a thorough analysis of all these elements involved. Referring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aths of the two regions, they will sustain the superior and leading states in the whole country. Moreover, they will also appear some new characteristics: deepened intra-regional integration, upgraded industrial structure, strengthened comprehensive economic capability and so on.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Pearl River delta have plenty of mutual supplements that will enable them to work coordinately with each other. After China’s entering WTO, these two economic zones should dilute financial frontier. With the help of resource consolidation, they will stimulate the co-development, heighten the co-strength and co-competitiveness. Therefore, we will promote the finance, commerce, transportation standard and achieve the prosperity of the two regions at last.【Key words】Yangtze River delta; Pearl River delta; foreign trade; compared analysis目录1.引言 (4)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外贸发展差异比较 (4)2.1两地进出口规模比较 (4)2.2主要进出口产品的比较 (5)2.3主要进出口国别的比较 (6)2.4贸易方式的比较 (7)3.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外贸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 (8)3.1对外开放时间的差异 (8)3.2两地环境的差异 (8)3.3吸引外资的差异 (10)3.4经济模式的差异 (12)3.5两地文化及其它的差异 (13)4.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对外贸易发展对策 (14)4.1长江三角洲 (14)4.2珠江三角洲 (15)5. 发展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对外贸易的战略选择 (16)5.1长江三角洲 (16)5.2珠江三角洲 (17)6.结论 (18)参考文献 (20)致谢 (21)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对外贸易的主要差异及发展对策1.引言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六市)和江苏(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八市)两省14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带。

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

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

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以重工业制造业为主,但在杭州等地的手工业制作也很发达。

珠三角是轻工业生产模式,以服装等轻产业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

比较研究两个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历程和经济规模,探讨其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可以为两个三角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同时也为其它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长江三角洲是指长江入海而形成的冲积平原,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的部分地区。

本文中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指由沪、苏、浙三地16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的复合型区域,具体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和泰州,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和台州市,其土地面积为10.9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8121万人〔2002年〕。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已被公认为世界六大城市带之一。

珠江三角洲是指珠江千百年来冲刷出来的一块平原,北起广州,呈扇形向东南和西南放射,东面有经济特区城市深圳和与之相邻的东莞市,西面由北至南有:佛山、江门、中山以及与澳门接壤的经济特区城市珠海市。

本文中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14个市县: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7市,以及惠州市的市区和惠阳、惠东、博罗三县,肇庆市的市区和高要、四会两市,其土地面积为4.17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2365万人〔2002年〕。

【一】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指标的比较1.长江三角洲GDP规模高于珠江三角洲,但人均GDP低于珠江三角洲;两地GDP约占全国的28%。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两地区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到1995年两地GDP总量达到13076.5亿元,其中长江三角洲为9216.0亿元,珠江三角洲为3860.5亿元。

长江三角洲GDP总量为珠江三角洲GDP总量的2.4倍。

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对比复习课件

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对比复习课件

交通网络
珠江三角洲
发达的陆路、水路和空路交通网络,包括高 速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
长江三角洲
发达的陆路、水路和空路交通网络,包括高 速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珠江三角洲
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经济和生 态旅游。
长江三角洲
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其三个主要支流贡江、乌江和沅江形成。
经济发展
珠江三角洲
以制造业为主导,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 之一。
长江三角洲
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是中国最富裕和发达的 地区之一。
人口分布和城市规模
1
珠江三角洲
人口密集,包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
2
长江三角洲
人口众多,包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
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 对比复习课件
欢迎来到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对比复习课件!本课件将比较分析两个地 区的地理特征、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和城市规模、交通网络、环境保护与可 持续发展、文化特色与旅游资源以及未来展望和发展方向。
地理特征
珠江三角洲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由珠江及其三个主要支流桂江、北江和东江形成。
文化特色与旅游资源
1
珠江三角洲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悠久的历史遗迹,如岭南文化和广府文化。
2
长江三角洲
独特的文化景观和世界知名的旅游景点,如上海滩和苏州园林。
未来展望和发展方向
珠江三角洲
继续推动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加强国际合作和全球影响力。
长江三角洲
加强城市间协调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
人口劳动力的比较
人力资源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源泉。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 的发展。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广东省总人口为8642万人,其中流 动人口为3104万人,而珠江三角洲地区流动人口为2152万人,占全省流动 人口的82%,是全国吸引外来劳动力最多的地区之一,低劳动成本优势得 到充分发挥。在大量劳动力向珠江三角洲集聚的同时,也加速了各种生产 要素(生产资料、资金、技术、人才)向该地区的集聚,这就大大推动了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使得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经济地位进一步提 高。 与珠江三角洲相比,长江三角洲在高素质人力资源方面享有得天独厚 的优势。该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社会经济基础较好,不但人口密集, 而且人口素质相对较高,高科技人才资源丰富。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1000 余所科研机构,150余所高等院校和300多所中等专业学校,教学科研基础 雄厚,科技人才密度高,高级人才比重大。此外,还拥有大批熟练的高素 质技术工人。这些都对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 兴产业十分有利。90年代以来,在开发开放浦东的有力推动下,长江三角 洲外向型经济发展呈现出起点高、规模大、增长快的特点,这与其拥有雄 厚的人力资源有着直接关系。
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基本特点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自然条件优越,土地平坦肥沃,水资源丰富,水运条 件得天独厚,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组成得综合运输网,加上 经过多年建设形成的通讯、网络等资讯条件,使本区域拥有了良好得投资 环境。铁路方面,铁路营运里程占全国铁路总营运里程的6.4%,区域内按 国土面积计算的铁路网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倍; 公路方面,京沪、 沪宁、沪杭高速公路以及在建的上海到成都高速公路共同构成快速公路 网;水运方面,上海市是全国的海空运输枢纽,全国第一大港上海港, 2002年上海港吞吐量达到26384万吨,占同期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的 15.8%;宁波港是全国第二大港,吞吐量达到15398万吨,占全国的 9.2%。空运方面,上海是国内第一个拥有两个大型机场的城市,周边有若 干机场与之呼应。
珠江三角洲是指珠江千百年来冲刷出来的一块平原,北起广州,呈扇形 向东南和西南放射,东面有经济特区城市深圳和与之相邻的东莞市,西面 由北至南有:佛山、江门、中山以及与澳门接壤的经济特区城市珠海市。 本文中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14个市县: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 东莞、中山等7市,以及惠州市的市区和惠阳、惠东、博罗三县,肇庆市的 市区和高要、四会两市,其土地面积为4.17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2365 万人(2002年)。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 经济发展的比较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自然条件的比较
长江三角洲是指长江入海而形成的冲积平原,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 江省的部分地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由沪、苏、浙三地16个地级以上城 市组成的复合型区域,具体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 州、镇江、南通、扬州和泰州,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 绍兴、舟山和台州市,其土地面积为10.9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8121万 人(2002年)。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已被公认为世界六大 城市带之一。
(一)从地理条件看,两江三角洲皆为我国大江河下游的冲积平原。
(二)从二者在全国形成的辐射面及影响看,珠江三角洲偏居南方一 隅,位于珠江的下游,位置只是处于广东省境内,远离中原和内陆地区。 而长江三角洲是由地扼大陆中部,把中国分为南北两部分的长江冲积而 成的,处于整个国家海岸的中点,作为长江流域经济腾飞的“龙头”, 它的起飞,对于我国南北两翼和以长江为纽带的中西部发展都会产生强 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展,工业新区不断涌现。目前在 浦东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之外,还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8个,国家级高 新技术开发区6个,保税区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个,省级开发区88个, 在数量上和功能齐备方面都居全国之首。从而使城市用地不断扩大。这些 条件,使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投资环境最好的区域之 一。
பைடு நூலகம்
3、珠江三角洲交通发达,到2000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29029公里, 公路网密度达0.70公里/平方公里。珠江有八大口入海,河网水系发达, 港口众多,水上交通极为便利。京广、京九、广九、广茂和广梅汕铁路贯 穿并交汇于三角洲内,还有广深准高速铁路。目前,以广州为中心以及珠 江三角洲各中心城市为中心的高速公路网正逐步形成。以广州白云国际机 场为核心的珠三角航空港与全国主要中心城市和众多国际城市通航。
4、珠江三角洲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毗邻港澳和东南亚,是我国著名 的侨乡。中国有约500万海外华人,大约拥有2万亿美元的资产,其中 70%集中在东南亚地区,而在东南亚华人中,65%以上的祖籍为珠江三角 洲地区。因此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先天的人缘优 5、珠江三角洲为我国最 早成功推行改革开放的区域之一。改革开放20年来,珠江三角洲初步建 立起了市场经济体制和外向型经济体系。珠江三角洲人思想解放,改革开 放的思想深入人心,从而最早形成了思想意识和经济体制的优势。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 技术条件的比较
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比较 (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珠三角利用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制
度优势和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成功地把握住了东亚产业转移的机遇,创 造出与“东亚经济奇迹”相比毫不逊色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业绩。经 过20多年的发展,珠三角一举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商品经济最活跃、经济发 展最快的地区,人民收入有了巨大提高,创立了经济发展的珠三角模式。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区位条件呈现三个突出特点: ——位于太平洋的西岸、东北亚和东南亚交汇处的中心地带,处在东亚 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区域经济中心; ——位于我国沿海的南部地区与北部地区交汇处的中心地带,能够很方 便地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产生经济联系; ——位于我国沿海经济带与内陆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有对外开放的有 利条件,又有十分广大的内陆腹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