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产业结构情况比较
三大经济圈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比分别为:长 三角5.8:51.9:42.3 ;珠三角5.6:49.3:45.1;京津唐 三大区域产业发展概况比较表 4.0:42.3:53.7 。三次产业的排序分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 区域 GDP中三次产业绝对数值(亿元) GDP中三次产业相对结构 呈现为二、三、一结构、京津唐为三、二、一结构。从三 次产业结构看,长三角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高,其次为珠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三角,京津唐最低;第三产业比重则呈相反的态势,由高 到低依次为京津唐、珠三角和长三角。上述现象说明环渤 1112.72 9919.47 8092.8 5.8 51.9 42.3 长三角 海经济圈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升级换代快,且达到一个较 536.01 4716.57 4312.72 5.6 49.3 45.1 珠三角 高水平。在环渤海经济圈内部,北京三次产业构成 3.1% 、 34.7%、62.2%,产业结构优化程度最高,此外河北省廊坊 261.83 2773.48 3517.34 4.0 42.3 53.7 环渤海 、保定、秦皇岛三市的产业构成也呈现为三、二、一结构 。而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只有上海、南京、广州的三次产 16117.3 53540.7 35132.6 15.4 51.1 33.5 全国 业构成为三、二、一结构。
长三角:以产业创新为重点的战略取向。
长三角经济区域是我国最大的制造业基地,目 前正面临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由低端制造 业向先进制造业的战略转型,突出产业创新是其未 来战略定位的重要取向。长三角也具备以技术创新 推动产业创新的基本条件。长三角经济区域的科研 和技术创新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以长夜的提升和 优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科研成果转化率高。通过 产业创新,实现从成本为主要依托的比较优势向以 技术为依托的竞争优势转变,提升长三角在全球的 产业链中的位置。
(四)经济对外依存度比较
从进出口总额来看,珠三角最高,2118.65亿美元, 占全国的34%。其次是长三角,为1752.17亿美元。 最后是京津唐,为819.3亿美元。这从一定程度上 反映出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外向型程度 依次升高。同时,各区域内部差距悬殊。如在长三 角,进出口总额最高的上海市726.64亿美元,最低 的舟山仅为4.96亿美元 ;而在京津唐,北京和天 津的进出口总之和为753.37亿美元,占整个区域的 9%。
三大经济圈未来三十年总体战略 目标预期
发展契机及方向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契机主要来自滨海新区
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环渤海 区域经济发展正迎来千载难逢的良机。环渤海经济 圈的发展方向是:发挥交通发达、大中城市密集、 科技人才集中和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的优势, 以机械、电子、石化、汽车、建筑业等支柱产业的 发展和能源基地、运输信道建设为动力,依托沿海 大中城市,形成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 主的环渤海综合经济圈。其发展重点是:积极吸引 外资;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合作;发展旅游合作;加 强进出口贸易。
从人均GDP的角度来看,珠三角实力最 强,为36440.31元,长三角与京津唐相差不 大,分别为25262.24元和23721.3元。在珠 三角,九个城市中有六个人均GDP在30000 元以上,深圳在全国最高,为46388元。长 三角中人均GDP在30000元以上的城市有三 个,京津唐各城市最高人均GDP不足30000 ,仅有三个城市介于20000和30000元之间。
长江三角洲是指长江入
海而形成的冲积平原,包括上海市、 江苏省和浙江省的部分地区。长江 三角洲经济区是由沪、苏、浙三地 16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的复合型区 域,具体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 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 通、扬州和泰州,以及浙江省的杭 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 山和台州市,其区域面积 21.07 万平方公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 三角洲城市带已是国际公认的六大 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并致力于在 2018年建设成为世界第一大都市圈。
从利用外资的角度来看。长三角实际利用外资 最多,为178.51亿美元,占全国的34%。这从一定 程度上反映出长三角对外资的吸引力较强。珠三角 和京津唐依次是150.21和92.32亿美元,分别占全 国的28%和18%.这三大区域实际是利用你还外资占 到全国的80%.在各区域内部存在较明显的不均衡。 如在京津唐,北京实际利用外资最高,为51亿美元 ,而在最低的张家口仅为0.062亿美元。
珠三角地区毗连香港、澳门,是我国陆地上唯一
与这一远东金融、制造业中心相联系的地区,而且珠江 纵贯其整个地区,水陆交通极为发达,具有相当优越的 地理条件。珠三角城市群覆盖的空间地域范围包括广州 、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 山5个地级市和肇庆、惠州等县级市。其土地面积为2 .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0.23%;人口为 2625万人,占全国的2.04%。其中专业技术人 员占本区域总人口的3.9%。 珠三角经济圈起步最早 ,其区位优势独一无二——毗邻香港,当地华侨众多, 同时是我国最早建立经济特区的地区,早在改革开放初 期国家就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因此外资很早就大规 模涌入,香港传统加工业也早就向该地区转移,奠定了 该区域坚实的工业基础,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全 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从出口贸易额看,珠三角为1126.08亿美元,占全国的35%,略高 于长三角的923.97亿美元,远高于津京堂的2888亿美元。出口 贸易比上年增长,长三角超过珠三角为25%,珠三角为24%,均 远高于环渤海经济圈。
但是,从三大需求的人均值来看,珠三角的整 体优势和核心城市的优势尤其突出,特别是深圳, 各项指标远远高于其他核心城市:长三角由于人口 数是其他两大经济带的近三倍,除人均出口额略高 于津京唐之外,其他人均值均低于其他两个区域。 所以从人均值角度看,长三角的优势不复存在;京 津唐以人均值表示经济实力居中,其中北京的人均 消费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和上海相近,天津与其他 核心城市则有一定差距。
经济社会背景比较分析
(一)、综合经济实力方面
从国内生产总值角度看,长三角最高,占全国的19%,为 19124.98亿元,远远超过珠三角的9565.29亿元和京津唐的 6552.63亿元。除了区域内城市数量多之外,各城市经济发 展水平相对较高且均衡,也是长三角国内生产总值较高的主 要原因。其中,上海达到5408.76亿元,其余城市大部分在 400亿元以上。珠三角的GDP位居其次,其主要优势是各城市 的GDP都较高,均在400亿元以上。京津唐的GDP在三大区域 中最低,其中北京和天津合计为5263.86亿元,不及上海一 个城市,并且占到整个区域的80%。其余城市只有唐山在400 亿元以上,有三个城市在100亿元以下。反映出环渤海经济 圈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均衡,京、津两大直辖市与其他城市的 经济实力对比悬殊。
分 析 比 较 方 面
1
资源环境基础比较
2
经济社会背景比较分析
3
发展目标、契机及方向
分 析 比 较 方 面
1源自文库
资源环境基础比较
2
经济社会背景比较分析
3
发展目标、契机及方向
资源环境基础比较
环渤海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
带,向南,它联系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 洲、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向东,它沟 通韩国和日本;向北,它联结着蒙古国和俄 罗斯远东地区。这种独特的地缘优势,为环 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开展国内外多领域的 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成为 海内外客商新的投资热点地区。
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
是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 而成的一个三角洲,面积大约5.6万平 方千米。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流 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 海相望,包括广州、深圳 、佛山、东 莞、中山、珠海、惠州、江门、肇庆、 深汕特别合作区共10个城。珠江三角 洲地区是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 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南方地区对 外开放的门户,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 的主体区域,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 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辐射带动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发展 的龙头,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 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 一,有“南海明珠”之称。
(五)经济发展比较
环渤海: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战略取向。
环渤海区域是我国科技、文化、教育、人才、信息等优势 资源的最密集的地区,科研力量最雄厚,综合科技实力 居全国第一。区域内每百万人拥有的高等院校4.1所,是 全国平均水平的3.2倍,长三角的1.5倍,珠三角的1.8倍 ;每万人拥有的大学生数258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9 倍,长三角的1.8倍,珠三角的1.5倍。科研和人才的优 势决定了环渤海区域在科技的投入和产出还有开发应用 均居全国首位。突出科技创新,人才和科技既是环渤海 经济区域的优势,又是环渤海区域应坚持的发展方向。
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 角洲的概况
环渤海全称为“环渤海经济区”或
“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 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 域。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是中 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 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重要地位。环渤海 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辽宁、 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中部地区,共 五省(区)二市。全区陆域面积达112万 平方公里,总人口2.6亿人。环渤海地区 共有城市 157个,约占全国城市的四分之 一,其中城区人口超百万的城市有13个。
(三)三大需求比较
从消费和投资来看,长三角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 资总额分别为6246.93和6419.96亿元。均占全国的15%,远超 过珠三角和津京唐的同类指标。珠三角和津京唐则相差不大。 在各区域内,上海、广州、深圳、北京、天津等大城市起到很 重要的作用。如北京与天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和占到京 津唐的86%。从增长速度看,环渤海经济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增速略高,比上年增长12%,珠三角和长三角分别为11.4% ,11.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增长速度,以长三角最高,比上 年增长18%,远高于其他两个地区。
环渤海区位鸟瞰图
长江三角洲 素有“金三角”之称,它位于我国
东部沿海开放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带所组成的“T”字型 结合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黄金海岸线和黄金水道的交 汇口。由于长江三角洲位于东海岸线的中段,扼长江入 东海的出海口,并处在世界环球航线附近,发展外向型 经济有独特的优势,使长江成为我国内地对外开放,参 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走廊,长江三角洲成为联结内地经 济与国际经济的纽带。从地理环境看,本地区属北亚热 带湿润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区内水 网密布,东西是长江黄金水道,南北有京杭大运河,并 有太湖为中心、250多个大小湖泊组成的湖泊群,内 河航运四通八达,并与江、海、湖沟通,水运条件十分 有利。
珠三角:以制度创新为重点的发展方向。 珠三角的区位优势最重要一点为其所在位置的制 度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一直处于我国的 区域制度创新的前沿,具有全国领先的制度创新能力 ,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地区凭借毗邻港澳的地缘优 势以加工贸易起步,大量吸引海外资金,迅速成为我 国市场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地区。近年来珠三角地区 相继提出“深港自由贸易区”“深港经济同城化”“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概念,在跨越不同体制、不同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区合作等方面进行和尝试和突 破,率先制度的创新是珠三角的战略发展优势。
长三角经济圈发展的契机主要来自上海举办世博
会及国际性大都市建设。举办2010年世博会既是上 海提升城市功能,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加速器,同时它又 是一个辐射源,长三角其他城市都可能从中受益。20 08年8月6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上通过《进一步推 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 》,首次将“长三角一体化”上升至国家层面,并使“ 长三角”的地域范围、战略地位等从国家层面得到了确 切的定义。将区域整合置于启动宏观经济增长的大背景 下,充分借助当前区域整合的发展契机,重视各区域的 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以及产业优势,实现从“以时间换 空间”向“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转变,真正从区域“ 发展红利”中获取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