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与珠三角对外资吸引力的比较分析
利用外资调研报告
利用外资调研报告《利用外资调研报告》一、引言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利用外资的情况,我们组织了一次全面的外商直接投资调研,并撰写了本报告。
二、外资流入情况1.外资流入总体情况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外国直接投资总金额逐年呈上升趋势。
2024年,我国吸引外资达到了历史新高,达到了20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外资流入于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和高技术领域等。
对于我国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说明我国在国际投资领域的竞争力逐渐增强。
2.外资行业分布情况从外资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金融业、建筑业以及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行业等都是外资的主要流向。
这些行业的吸引力在于我国市场潜力的大、优惠政策的力度以及技术力量的增强等方面。
三、外资利用情况1.外资的主要用途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外资主要用于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进行技术创新以及加强企业管理等方面。
其中,技术创新投资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向之一、许多外资企业通过与国内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引进,进而提升自身竞争力。
2.外资利用地区分布外资的利用地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发达地区和一些内陆城市,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京津冀地区等。
这些地区在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市场交通等方面具备更高的优势。
四、外资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问题:地区差距拉大外资的利用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而一些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地区发展差距的拉大,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
对策:积极引导外资进入中西部地区,通过优惠政策等手段,吸引外资企业投资和扩大经营范围,以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2.问题:外资利用效益不高近年来,虽然我国吸引到了大量的外资,但是外资利用效益不高。
一部分原因是技术引进进展缓慢,部分外资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不足。
对策:加强与外资企业的技术合作,提升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的能力。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位优势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从区位优势看一、相同点:1.都处于河流入海的三角洲区域,港口较多,海运优势明显;2.都背靠广大内陆地区,对内陆的辐射、带动作用都较强,与内陆的合作协作都比较顺畅;3.区域内的铁路、公路网络都比较发达。
二、不同点:1.珠三角邻近东盟,而长三角邻近日韩;2.在与腹地通航方面,长江明显比珠江通航里程更长,更有优势;3.长三角的城际轻轨发展得更快一些。
从限制因素看:一、相同点:1.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现在都面临着土地、劳动力、能源、环境等制约;2.都面临着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压力;二、不同点:1.长三角产业科技含量相对较高。
珠三角是在承接港澳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中发展起来的,珠三角经济发展的软肋是自主创新相对不够,其产业科技含量整体上比不上长三角。
长三角承接的主要是日本、韩国的产业,科技含量较高。
2.长三角经济对外依存度相对较低。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长三角受到的冲击明显比珠三角轻。
反过来说,就是长三角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往来更为密切。
3.国家对长三角更为重视些。
尤其表现在政治上,原因就不说了,这可为长三角发展赢得更多资源。
4.珠三角在体制改革方面比长三角起步早、走得远些、探索得多些,也就是说珠三角体制的制约更少一点。
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珠三角发展以设立深圳、汕头、珠海三个经济特区作为先试先行实验基地,而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则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后方阵地。
5.教育方面,长三角的优质教育资源更丰富一些。
长三角高端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聚集优势更加突出。
6.交通方面,长三角占优。
长江航道的存在,为长三角幅射中西部提供了珠三有难以比拟的条件。
7.区域合作方面,长三角也走在前列。
文件里特别注重的是它怎么深化与香港和澳门的合作,而这样一个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是长三角所没有的。
但长三角围绕上海建立国际大都市,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大中心,面向东北亚、东南亚及全世界。
8. 在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方面,珠三角在推进区域一体化方面要走得更快一点。
长三角与珠三角IC行业现状对比分析
图一、中国IC设计主要企业分布
图二、中国6寸~12寸晶圆生产线
图三、中国IC封装主要企业分布
2005年中国IC十大企业区域分布
在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 (CSIA)评选的2005年中国十 大IC设计、制造、封测企业 中,长三角地区有19家, 数量上占绝大多数,而环渤 海地区虽然只有9家,但在 IC设计与封测上,排名都比 较靠前,总体实力与长三角 地区相仿,珠三角地区实力 较弱,以IC设计公司第一名 珠海炬力为亮点,而西部地 区没有企业入选,实力有较 大悬殊。 不难看出,在IC企业中,珠 三角的大企业是屈指可数的, 只有珠海炬力IC设计和深圳 赛意法IC封测入围,其余多 为长三角IC企业。
(5)经过多年的发展,长三角的IC产业链已基本形成,这包括以中芯国际、台积电、 上海宏力、苏州和舰等企业为代表的晶圆代工企业,以上海华虹、杭州士兰、上海 展讯为代表的IC设计企业,以上海Intel、江苏长电、南通富士通等为代表的封装测 试企业。上下游的完备配套为三地的IC设计企业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长三角与珠三角IC行业对比
珠三角IC产业链
长三角IC产业链
2006中国IC区域销售份额
中国IC从业人员分布估计
下表为长三角晶圆制造生产线情况 在晶圆制造封面,长三角实 力雄厚,而珠三角在这方面 是非常薄弱的。
1、长三角IC行业特点
(1)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链在四大区域中最为完整的,企业数量特别多,产业聚集度最高。 但是产业链偏向下游,IC设计企业虽然为数众多,但实力不如环渤海地区,制造和封测实 力非常强,已形成聚集效应,材料、设备等支撑产业也很完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近 年来成本有所提高,外资企业有西迁和北进的趋势,长三角地区发展速度有所放缓。 (2)长三角地区以上海、苏州以及无锡地区实力最强,特别是上海的IC制造和苏州的封 测,2005年上海和苏州两者IC产业的销售收入已经超过了中国总和的一半,杭州的IC设计 也具有一定实力。 (3)长三角地区对IC企业与IC人才都制定了较多的奖励与扶持措施。上海除了对IC企业给 于财政补助和对生产线给与贴息贷款外,政府还联合银行共同投资2亿元人民币,专门用 于扶持上海IC设计产业,并设立上海市IC设计企业专项担保基金解决IC设计企业贷款问题, 每年还斥资3,000万元人民币重点支持通信类、计算机类、IC卡类、消费类、机电仪表类和 汽车电子类的产品开发项目。并且建立了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集成电路设计研究中心、 研发公共服务平台、IC设计的专利专用数据库等配套措施为企业服务。苏州也组建了数额 为2亿元人民币的苏州工业园区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基金。无锡、杭州等城市也 提供了一定的财政支持。 (4)在人才培养方面,长三角地区拥有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 等著名大学和研究所,以及大量的职业技术学院;同时对海归和外地人才亦有很大的吸引 力,同时,各城市还制定了针对IC专业人才的税收、购车买房、投资高新企业等优惠。
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与经济发展
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与经济发展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已成为推动各国和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区域分布的特点以及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并非是随机的,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首先,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条件是关键因素之一。
沿海地区通常因为拥有便利的交通和港口设施,更容易吸引外商投资。
例如,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如长三角和珠三角,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交通网络,成为了外商投资的热点区域。
其次,市场规模和潜力也起着重要作用。
一个庞大且不断增长的消费市场对于外商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销售机会和利润空间。
再者,政策环境也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分布的重要因素。
政府提供的税收优惠、土地政策以及产业扶持政策等,都可能吸引外商将资金投向特定的区域。
此外,人力资源素质和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外商的投资决策。
拥有丰富高素质劳动力且劳动力成本相对合理的地区,往往更受外商青睐。
从全球范围来看,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
发达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
这些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市场机制和成熟的产业体系,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流入。
然而,近年来,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其在外商直接投资格局中的地位也逐渐上升。
以中国、印度和巴西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凭借其快速增长的经济、庞大的市场规模和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商直接投资。
在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也经历了显著的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这一时期,东部地区凭借政策优势和良好的基础设施,率先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推动了当地制造业和出口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逐渐改善,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中西部的政策,使得外商直接投资开始向中西部地区扩散。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比较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本特点
1、珠江三角洲的地貌类型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它的中部是珠江三角洲 平原,平原上散布着丘陵、地和残丘,在其东、西、北面边缘分布着成片 的低山。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域在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9℃,年均降雨量1776毫米。但夏 秋多台风和暴雨,仍有洪涝威胁。
⑤人才和技术优势:由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较高的
经济待遇,吸引了内地大批各式各样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形成了它 特有的技术、人才优势。近年来,广东省获得的专利技术占全国专利总 数的50%左右,其中80%又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有 利于高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珠江三角洲经济的腾飞始于20世纪80年代,短短的20多年这个区域 已从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全面转变成工业社会,成为我国著名的4大工业 基地之一,该区区人口占全国6%,而出口占全国1/3,与长江三角洲并称 中国经济两大发动机。目前,整个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增长方式由外延式向 内涵式、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传统工 业向现代化工业、城乡分离向城乡一体化转型,形成了高起点的知识、技 术密集型工业体系,高标准、大规模的第三产业以及竞争力较强的主体产 业群。此外,在交通、通讯、金融、信息咨询、高科技、旅游、文化和对 外交流等方面,也形成了比较优势和综合优势。
长三角VS珠三角
长三角VS珠三角赵海菲苏州科技学院经管学院改革开放30多年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也是经济最富朝气和活力的地区。
目前,两个地区初步形成了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区域竞争优势,形成了各自具有时代、地缘和文化特色的经济运行模式和产业结构特点,我们将从地理差异、产业结构、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总量、对外贸易结构、发展模式这几个方面来比较和分析两者。
一.地理差异:长三角和珠三角都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东临太平洋,虽然它们只占整个中国面积的1.5 % ,但生产总值超过了1/ 3 ,进出口贸易额超过60 % ,在全国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个区域发展条件、特色优势各不相同,互补性很强。
珠三角毗邻香港和澳门,具有较强的对外开放优势,可以接受港澳经济辐射,承接港澳产业转移,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外向型经济发达,是连接内地与国际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珠三角尽管其经济活动空间布局具有高度集中的特征,但它在发展过程中对国际市场比较倚重,对国内的扩散作用则相对较弱。
图1:珠三角地区长三角背靠广阔的内地市场,内源型经济发展速,可通过长江进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合作和交流,又可通过发达的铁路系统、公路系统及航空运输与全国进行经济合作。
长三角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扩散作用强于集聚作用,因而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表现出了大范围的空间扩散特征。
图2:长三角地区二、产业结构:长三角与珠三角根据自身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及比较优势等不同因素,在产业结构上形成并发展了不同特点的主导产业与产业集群特点。
珠三角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信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这些产业在珠三角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珠三角的制造业初步形成了以产业聚集为特色,以广州、深圳为核心,以中部都市区、珠江东岸、珠江西岸都市区为基础的产业地理布局。
以广州为核心的中部都市区,是全区政治、科教、文化及金融中心,也是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第二产业基地。
中国经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加速发展,展现中国新的发展格局!
中国经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加速发展,展现中国新的发展格局!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猛,各个地区都在加速发展。
其中,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展现出了中国新的发展格局。
首先,珠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包括广东省内的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在内,珠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企业众多,创新氛围浓厚。
特别是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发展迅速。
深圳的科技、文化、金融等产业日益繁荣,成为国内外企业和创业者的热门选择。
此外,珠三角地区还具备较为完善的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长三角地区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长三角地区集聚了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经济力量,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金融、贸易、航运等领域发展迅猛。
浙江的杭州、宁波等城市以创新为驱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领域蓬勃发展。
江苏的苏州、南京等城市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长三角地区通过加强合作与交流,形成了经济联动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
另外,环渤海地区也加速发展,成为了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河北、辽宁、天津等地的经济实力逐渐崛起。
环渤海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依托港口、物流等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企业落户。
河北的沿海城市秦皇岛以及雄安新区的设立,进一步推动了该地区的发展。
辽宁的大连、锦州等城市在装备制造、能源、旅游等领域有着巨大潜力。
天津则成为了国际物流和贸易中心,同时发展现代制造业。
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展现出中国新的经济发展格局。
这三个地区都具备独特的优势,在各自的领域中起到了带动整个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此外,这三个地区之间也存在经济合作和交流,形成了互补发展的局面。
这种新的发展格局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的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我国外资企业发展现状
09英本非师二班胡帅 090205216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发展与竞争力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外商投资企业[2]得到了长足发展,弥补了长期困扰我国的资金和技术双缺口,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增长,增加了出口、税收和就业机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技术进步,对我国贸易发展、国际收支平衡以及人民币汇率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快了我国经济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的步伐。
一、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外商长期持续地对工业领域投资形成了强大的生产能力,使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对我国工业的贡献不断增强,已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 外商投资工业企业[4]资产占到工业资产总量的四分之一。
外商对我国工业的持续投资积累了大量资产,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资产比重从1995年的15.2%,上升到2000年的20.4%,2004年的25.8%;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对工业资产增量的贡献率,从1995-2000年的29.1%,上升到2001-2004年的34.1%。
2.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对工业产出和利润的贡献份额均超过三分之一。
1993年以前,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较小,不足10%。
从1995年开始,随着利用外资规模的迅速扩大,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产值快速增长,对工业总产出的贡献大幅度提高,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04年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总产值比重比1995年增长了15.2个百分点(详见表1)。
同时,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对工业总产值增加额的贡献率不断增长,从“八五”的25.5%,上升到“九五”的50.2%,虽然2001-2004年有所下降,但仍保持着36.5%的份额。
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对利润和税收的贡献较大。
九十年代以来,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对我国利润和税收的贡献稳步增长,2004年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占工业利润的比重为32.5%,占上交税金的比重为19%,对工业税收增长的贡献率1995-2000年期间为27.8%,2001-2004年期间为21.1%。
对接长三角招商引资存在问题及建议
在当今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一直吸引着众多投资者和企业的目光。
然而,对接长三角招商引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度评估,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优化长三角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一、现状分析1. 招商引资政策存在滞后性问题目前,长三角地区各地的招商引资政策各有不同,虽然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提供了便利,但仍然存在一些滞后性问题。
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不及时更新,部分政策对中小企业不够友好等。
2. 企业需求与地方资源不匹配一些企业在进行招商引资时,往往难以找到与自身需求匹配的地方资源。
部分企业追求成本最小化,而当地资源可能无法满足其需求,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 缺乏一体化的招商引资合作机制当前长三角地区各地招商引资之间缺乏统一的合作机制,难以形成合力,导致资源和资金的浪费,也难以形成整体的投资吸引力。
二、问题原因分析1. 体制机制不够完善长三角地区各地之间的发展体制机制仍然互不相同,导致了招商引资政策的不协调性和不统一性,增加了企业投资的风险。
2. 信息不对称在招商引资中,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存在。
一些地方政府宣传自身资源和政策的优势,但实际上并不完全符合企业需求,导致了企业投资过程中的误判和失败。
3. 缺乏跨地区合作长三角地区不同地方之间缺乏跨地区的合作机制,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投资效益的降低。
三、改进建议1. 完善招商引资政策长三角地区应当加强区域内招商引资政策的协调和统一,建立跨地区的政策合作机制,以提高招商引资效率。
2. 加强信息公开和对接服务地方政府应加强信息公开,不断提升对接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精准的投资环境信息。
3. 建立统一的招商引资服务评台长三角地区可以探索建立统一的招商引资服务评台,为全区域的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招商引资服务,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合作机制。
四、个人观点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对外贸易的主要差异及发展对策
摘要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经济总量最大、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区,而且是我国最具发展活力,最有发展潜质的经济区。
但是,这两个经济区的进出口规模、主要进出口产品、主要进出口国别和贸易方式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对外开放时间、经济发展环境、吸引外资情况、经济模式和文化的不同。
对此,本文一一作了详述。
在未来的发展中,两地将继续保持在全国的优势和领先地位,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区域一体化进程深化、产业结构升级、综合经济实力加强等等。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在资源上有很大的互补性。
随着中国加入WTO,两地宜淡化经济边界,通过资源整合,带动经济的共同繁荣、提高整体的经济实力和区域经济竞争力、推动中国金融、贸易和物流业的发展,最终实现两地经济的共荣双赢。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对外贸易比较分析AbstractYangtze River delta and Pearl River delta have the highest developing level, largest economic volume, highest actual strength in China. In addition, they are the economic zones which have the most vigorous developing volatility and potential.However, the foreign trade scale, major import & export products, major import & export targeting 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modes are differentiate in some extent. These differences are caused by the following reasons: the time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investing environment, absorbing foreign funds, economic developing formula and culture differences. This essay gives a thorough analysis of all these elements involved. Referring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aths of the two regions, they will sustain the superior and leading states in the whole country. Moreover, they will also appear some new characteristics: deepened intra-regional integration, upgraded industrial structure, strengthened comprehensive economic capability and so on.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Pearl River delta have plenty of mutual supplements that will enable them to work coordinately with each other. After China’s entering WTO, these two economic zones should dilute financial frontier. With the help of resource consolidation, they will stimulate the co-development, heighten the co-strength and co-competitiveness. Therefore, we will promote the finance, commerce, transportation standard and achieve the prosperity of the two regions at last.【Key words】Yangtze River delta; Pearl River delta; foreign trade; compared analysis目录1.引言 (4)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外贸发展差异比较 (4)2.1两地进出口规模比较 (4)2.2主要进出口产品的比较 (5)2.3主要进出口国别的比较 (6)2.4贸易方式的比较 (7)3.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外贸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 (8)3.1对外开放时间的差异 (8)3.2两地环境的差异 (8)3.3吸引外资的差异 (10)3.4经济模式的差异 (12)3.5两地文化及其它的差异 (13)4.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对外贸易发展对策 (14)4.1长江三角洲 (14)4.2珠江三角洲 (15)5. 发展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对外贸易的战略选择 (16)5.1长江三角洲 (16)5.2珠江三角洲 (17)6.结论 (18)参考文献 (20)致谢 (21)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对外贸易的主要差异及发展对策1.引言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六市)和江苏(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八市)两省14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带。
从动态比较优势的视角探析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路径
从动态比较优势的视角探析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路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经济发达区域之一,也是我国对外贸易最集中和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本文将从动态比较优势的视角探析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路径,旨在深入分析该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优势和不足,为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一、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四个省市,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基地之一。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形成了以商务服务、金融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等为代表的对外服务贸易产业格局。
据统计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贸易领域不断丰富,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上备受瞩目的服务贸易中心之一。
在商务服务领域,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了一批颇具国际竞争力的商务服务企业,包括咨询公司、法律服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为外国企业提供市场调研、营销策划、投资咨询、法律服务等一系列商务服务,成为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桥梁和支持。
在金融服务领域,长三角地区拥有成熟的金融市场和专业化的金融机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等一大批金融机构成为国际投资者的首选之地,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进驻长三角地区,为国际投资者提供股票、债券、期货、外汇等金融产品交易和结算服务。
在人力资源服务领域,长三角地区凭借其丰富的人才资源和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成为中外企业争相竞逐的市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外国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招聘、培训、劳动力派遣等一系列人力资源服务,为外国企业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在文化创意服务领域,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龙头,形成了一批以影视制作、数字游戏、设计和创意产业为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与国际市场深度融合,为国际客户提供优质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
产业集群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因素分析
产业集群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因素分析摘要:本文分析了产业集群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得出产业集群存在的资源共享、专业化生产、良好的竞争环境及交易成本低等优势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群现今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如何有效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
从我国经济发展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分布可以看出,外商资本大量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集群地区,这说明产业集群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一、产业集群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对于外商而言,选择哪一区域投资必须要考虑该区域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及投资后各种运作成本的高低。
集群内的企业由于相互协作可以降低各类成本,这对外商投资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基础设施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公共资源,由于集群具有强烈的外部性,政府愿意将相关的教育、检验等公共设施资源投资其中,因此集群中会具有完善而齐全基础设施。
这些公共资源的投入能减少单个企业在交通、医疗与员工娱乐等方面的投入,也为新的企业进入提供了方便。
基础设施的投资对单个企业而言相对较大,因而一般由政府进行投资,而政府只会在企业集中的地区提供公共产品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另一方面,产业的空间集聚首先必须生产要素集聚,土地资源属于不可流动的生产要素,只有劳动力与资本的集聚才能完成产业的地理集聚。
而由于集群中企业集中度高,工人们在集群中就业的几率高于集群外,劳动力资源会在集群内实现集聚,企业间人力资源的流动更为自由。
由此集群中拥有熟练劳动力与高级技术人才的共享劳动力资源,降低了各企业培训员工的成本。
所以集群中的众多相互关联的企业之间可以利用共同的交通、分享共同的信息,面对相同的专业人才市场,从而实现相互间的资源共享及优势互补。
二、产业集群体现专业化的特点集群内的企业通过集聚产生的竞争效应形成不同的产品优势及技术特色,使集群中的分工进一步细致化。
各企业依据产品特色及技术要求再集聚,这样就形成了专业化的产业集群。
比较中国三大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地区)的发展特征
比较中国三大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地区)的发展特征杨俊涛摘要:近年来,我国三大经济圈发展迅速,值得我们对他们的发展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尤其比较他们的差异之处。
本文简单介绍一下三大经济圈的基本情况,就FDI投资环境,产业结构,核心城市经济辐射力,服务业发展,人才,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对三大经济圈进行分析关键词:发展经济圈比较一.三大经济圈的简单介绍自主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大城市经济圈是指以经济比较发达并具有较强城市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与其具有紧密经济联系和地域相邻的若干周边城镇覆盖的区域所组成的,经济吸引力和经济辐射力能够达到并促进相应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地域范围。
一般来说,大城市经济圈内至少有一个或多个经济发达并具有较强城市功能的中心城市①。
众所周知,中国有三大经济圈,首先简述一下三大经济圈的范围,长三角经济圈:一般指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包括江苏的苏州、无锡、徐州、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盐城、淮安、连云港、宿迁,浙江的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台州、金华、衢州、丽水,安徽的合肥、马鞍山,芜湖、滁州、淮南共30个城市。
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多条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珠三角经济圈:一般是指广东境内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肇庆市区,惠州市区,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高要县,四会县等14个市县。
京津唐地区:一般指以北京,天津为双核,以唐山,保定为双翼,包括北京,,天津以河北的唐山,保定,廊坊,秦皇岛,张家口,沧州等两个直辖市,三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②。
二.三大经济圈的发展特征1.长三角经济圈—投资拉动型,民资主导型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由于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科技教育和日趋完善的政策环境,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热土”,特别是跨国资本正大举向长三角地区转移,作为长三角经济中心的上海市日益发展成为大公司、大银行总部和研发中心的所在地,并正在朝着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大中心迈进。
长三角与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比较
机遇
企业战略、结 构与同业竞争
生产要素
需求条件
相关与 支持性产业
政府
(三)区域创新网络
政府 金融机构
企业 企业
学习
大学与研究机构 中介机构
(四)创新型网络资本系统
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组织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 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网络关系,并以此 进行资源整合,使拥有者或参与者获益的能 力。
它是能赋予企业竞争优势的资产,因此,网 络资本系统具有特定的经济价值。
无序竞争,协作不足。 5.部分集群所在地的政府管理、服务不到位。 6.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 7.部分同类产业集群间存在技术同质与恶性竞
争等不良结果。
四、全球竞争下两地产业集群 发展的比较分析
(一)两地产业集群中的政府行为及其发展模式
在长三角内,
浙江的产业集群属于“原生型”的发展模式,是市场 驱动型。浙江产业集群的发展较好地结合了本地的要 素禀赋优势和历史文化因素,它以专业市场为依托, 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以专业化产品为主业,生产性 企业子群落与商贸服务性企业子群落并联耦合,根植 性较强,集群聚集效应大,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三、珠江三角产业集群的发展 状况及其面临的困境
(一)珠江三角产业集群的地理分布、成因与特点 在珠三角,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三大产业分工体系: 东岸的东莞、深圳、惠州以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主,
是全国最大的电子通信制造业基地,被称为“广东电子信 息产业走廊”。 西岸的珠海、中山、顺德、江门则形成了以家庭耐用与非 耐用消费品、五金制品为主的产业带。 中部的广州、佛山是传统的电气、机械、钢铁、纺织、建 材、化工产业带。 珠三角由五金制品、纺织、服装、玩具、建材发展到家电、 电气、机械设备等产业聚集,再发展到重化工业、高新技 术产业的聚集。
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增长模式对比
长三角经济发展模式:“投资导向型”模式。
以大量的资本投入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表现为1.低级生产要素仍然是企业获利的基础,但企业已经向更高级的生产要素(现代化的通信设施、高级人力资本、优质的大学和研究所等)的创造方面迈进。
长三角目前企业仍以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为主,但拥有较高技术的企业越来越多,对高级技工的需求越来越多,此外长三角拥有众多大学和研究机构。
2.在提供大量半成品加工服务的同时,开始和外国企业合作。
截至2008年6月30日,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共有外商投资企业95745户。
投资总额8188.7亿美元,占全国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的37.9%;注册资本4515.4亿美元,占全国的30.9%;外方认缴3705.7亿美元,占全国的38.6%。
3.企业开始建立国际营销渠道,并与产品的最终使用者相接触。
,“长三角”地区不少企业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统计显示,2007年,沪苏浙三地“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境外投资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额双双攀升,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分别为78个、255个和420个,中方投资额分别为6.5亿美元、4.7亿美元和6.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2.5%、41.1%和1倍。
4.区域内的市场竞争加剧,促使企业改善产品质量,引进新的生产技术。
从政府到企业都有积极的投资意愿,但还不足以形成自主创新的能力,企业仍然在标准化程度较高,价格竞争敏感的市场环节中竞争,其产品设计也迁就于外国市场的需要。
由于缺乏能够积累经验和高度专业化的高级人力资源要素,企业只能吸收或获得一些产业的技术,所发展的生产流程技术也无法持续。
总结:与资源导向阶段相比,长三角地区在投资导向阶段对全球市场和资源价格波动的承受力有所增强,但仍很孱弱,再加之对外国技术的选择以及协调全球价值链中存在的大量风险,使一些产业逐渐衰退。
为此,该阶段一方面面临着低级生产要素资源的短缺,原来的区域比较优势即将衰落;而另一方面,新的比较优势又由于创造高级生产要素的能力与机制还不完善而没有形成,要突破这一窘境就要向“创新导向型”转变。
长三角和珠三角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长三角和珠三角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过度发展了,由此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中国太大了!每个地区都有很多的人口,超过一亿人口的地区就很多,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地区间的竞争是必然的。
”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长江三角洲同珠江三角洲之间的经济竞争,东莞台商协会副会长郭山辉做出了上述评论。
东莞台商协会是中国大陆会员最多的台商协会。
郭山辉本人是做豪华家具生意的,在东莞建厂已有多年,在全世界做欧美市场的家具生产商中,他的企业排在世界前五名以内。
但就在不久以前,他在上海附近设立了分厂,并且有连根拔的迹象。
由于他的迁移,当地与其生产相配套的七家台资企业同他一起迁往上海。
在那里,当地政府给了他几十亩土地,让他扩大生产规模。
因为他的企业规模大,又是新来投资,因而每当他回那里,必有官员去机场迎接,并悉心探问一番。
据介绍,在东莞投资的台商,绝大多数都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了分厂或分公司,最差的也要建个办事处。
曾因改革开放先行一步而成为沿海明珠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在面临来自长江三角洲地区咄咄逼人的竞争。
这种压力可以从不久前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个“高度重视”上体现出来,其中一个就是:高度重视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迅猛发展的势头,并提出要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
的确,如果考虑到珠江三角洲经济对外向型经济的高度依赖,那么外资北上对珠江三角洲的影响,不论怎样评估都不为过,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这一地区的未来。
当我们目睹世界五百强云集上海,台湾电子业龙头企业纷纷奔向长江三角洲地区,特别是,连珠江三角洲的台商也蜂拥北上时,我们不能不为珠江三角洲的明天而担忧了。
对珠江三角洲来说,确实有一个深刻反思、并在此基础上给自己重新定位的问题。
市场:没有长三角辽阔在谈及为何去上海设立分厂而不在当地追加投资时,郭山辉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长江三角洲的政策比较灵活,优惠,而且政府不收费,这是一个很大的差别,东莞这边收得比较厉害。
那边招商很积极,政府服务好,统一窗口办事,效率高。
珠三角港口群及长三角港口群的分析与对比
-5-
研究与探讨
一触即发。此两大港口群都拥有比其他港口更加深厚的腹地。 上 海 港 和 宁 波 - 舟 山 港 2006 年 的 集 装 箱 吞 吐 量 分 别 是 2 171 万 TEU 和 706.8 万 TEU,同比去年分别增长 1.2%和 1.35%。尽管舟山 - 宁波的合并带来一定的资源优势,在岸线 和土地资源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这并不能对上海航运 中心地位构成挑战。航运中心看的不是吞吐量,如果单从吞吐 量上超过上海港,舟山 - 宁波仍然是服务与航运中心的组合 港。
各港口和集装箱码头应根据自己特点、地理位置、经济腹 地、箱源情况及其它各项综合条件来确定自己在珠三角码头 群中的地位,形成相应的枢纽港、干线港、支线港和内河喂给 港,达到整体上的优势互补与协调发展。
3 长三角港口群内部的竞争
3.1 现状
长三角港口群是我国沿海五个港口群中港口分布最为密 集、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群,拥有 8 个沿海主要港口、26 个内河 规模以上港口。以上海为首,长江沿江港口为身,浙江、江苏的 沿海港口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一体两翼”的格局已经 成形。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的以上海港、宁波港、舟山港、 南京港、镇江港、南通港等组成的中国最大的港口群,为长江 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深圳港的优势在于与港商合作建设港口的先发优势。20 多年来,深圳市建设港口的资金约 200 亿元,其中外资投资占 65%,这其中 90%来自香港投资;目前深圳港的盐田、蛇口、赤 湾港区三个集装箱码头公司均以香港企业为主建设和经营。 对比之下,香港的劳动力价格平均是深圳的 2- 4 倍,建港费用 是深圳的 2- 3 倍,因此在码头企业进行定价时具有更好的竞 争性,能以较优质的服务和低廉的价格吸引船公司的挂靠。深 圳港的劣势主要是目前政策环境还不够宽松;海关等政府部 门相对低效、物流业发展水平低、港口作业效率有待进一步提 高,以及作为特区的政策优势逐步丧失等。
京津冀都市圈的优势与劣势探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比较分析
注 : 数 据 来 自北 币 、 天津 、 上 海三 个地 区和 河北省 、 江 苏省、 浙 江
省、 广 东省 的 2 0 1 3年 统 计 年 鉴 计 算 得 出
山表 1 可 以看 出, 相对 于珠 三角 地 区 , 京 津 冀 和 长 三 角 的 高等学校数 量较 多 , 这 为 两 个 地 区的 长远 发 展 创造 了 良 好 的人才储备 , 具有 更为广 阔 的发 展前 景 。同时 , 京 津 冀 地 区 的 高 等 院校 数 量 不 及 长 三 角 地 区 多 , 但 是 其 研 究 生 住 校 人数要 多于长 三角 地 区 , 可 见 京 津 冀 地 区 的 高 端 人 才 更 为
注: 根据北 京、 天津、 上 海三 个 地 区 和 河 北 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广 东省 的 2 0 0 7 -2 0 1 3年 统计 年 鉴 计 算 并 绘 制 得 出 。
江苏 省 、 浙 江省 , 珠三角 为广东省 。
表 1 2 0 1 2年 三 个 地 区 高 校 数 量 及 研 究 生 在 读 人 数
集聚 。闪此 , 就知识储 备层 面来 讲 , 京 津 冀 地 区 的 发 展 潜 力 最为 巨大 , 高 技 术 水 平 人 才 必 会 带 来 更 多 的 知 识 更 新 和 技 术 创 新 。北 京 的 中 关 村 科 技 园 区 已 经 成 为 了“ 中国硅 谷” 的 象征 , 北京 C B D 已经 成 为 了 名 剐 其 实 的 国际 化 商 务 中 心 , 大 量 的 际 5 0 0强 企 业 入 驻 , 金融、 保险、 房 地 产 企 业 在 激 烈 的竞 争环境 巾不断成长 。 比较而言 , 长三 三角 地 区 的 知 识 储 备 水 平 与 京 津 冀 地 区 不卡 H 上下 , 但 珠三 角地区 的发展 潜力 劣势 则 较为 突 出 , 该 地 区 高 技 术 水 平 人 才 的相 对 短 缺 必 将 成 为 发 展 的 短 板 。
珠江三角洲吸引外资的优势有哪些
珠江三角洲吸引外资的优势有哪些?
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外资的数量大、增速快,约占全国的30%在全居首要地位。
珠江三角洲吸引外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速速上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①珠江三角地理位置优越,临近港澳,交通便利。
②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1980年国家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广东占三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占了两个经济特区(即深圳、珠海经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地区(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现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了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③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吸引了大量的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珠江三角洲地区正是利用其优势条件,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而且对全国其他地区起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到像珠三角那样的种种优惠开放政 策, 只是在传统经济体制内部进行尝试。
20 世纪 90 年代是一个分水岭。中国 的改革开放由探索阶段转入全面推进阶 段。这个时期长三角经济发展的一个显 著特点是对外开放程度大大提高了。浦 东的开发和开放助力长三角在吸引外资 方面迅速赶超珠三角。到 1995 年, 浦东 的累计外商投资项目已有 3500 多个, 外 商协议投资额 92 亿美元, 其中, 1000 万 美元以上的项目有 260 个, 外商协议投 资额是 66 亿美元。到 1999 年底, 已有 67 个国家和地区的 5942 家外资企业落 户浦东, 总投资为 294 亿美元, 合同外资 115.68 亿美元。2002 年, 上海 吸 引外 资 突破了 100 亿美元。除上海外, 江苏南部 的南京到苏州一线, 正在迅速取代珠三
地方经济
Times Finance
长三角与珠三角对外资吸引力的比较分析
韩薪雨
摘 要: 随着国门的打开, 中国由世界经济的边缘区迅速走向全球分工体系, 与此同时, 大量外资涌入中国。中国是国际贸易大 国, 可实际上, 中国的出口中有一半以上是由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生产的 。这些在中国土地上蓬勃发展的外资企业 , 绝大 部分扎根在我国东南沿海 , 尤其是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 。大量外资的涌入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 , 还有先进的技术和管 , 招 商引资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继珠三角之后, 长三角成为一个新的外资集聚地, 且近几年来外商更多地 把目光投向长三角, 大有外资北上之势。是什么吸引了外商的眼球? 通过对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比较分析 , 应该能回答这一 问题, 从这一问题的答案中我们可以看到长三角与珠三角的优势与劣势, 以找到一条更科学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 长三角 珠三角 外资 比较分析
一 、长 三 角 与 珠 三 角 的 发 展 历 史 和 外 商投资现状
长三角与珠三角对外商的吸引力,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此强彼弱, 个中原因, 从二者的发展历程中可窥一斑。
长三角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 一, 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自古以来就有 “ 鱼 米 之 乡 ”、 “ 丝 绸 之 府 ”的 美 誉 。鸦 片 战 争后, 随着国际资本主义的进入, 上海成 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 各种产业资 本都向此汇集。作为计划经济时期的重 镇, 上海为长三角留下了重要的经济遗 产, 但经济的外向性程度降低了。与长三 角不同, 珠三角在改革开放前在中国经 济中并不占据重要地位, 广交会是珠三 角 经 济 上 唯 一 的 亮 点 。然 而 改 革 开 放 后 , 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各种特殊政策, 如广
体 系 。医院岗位设置有专业技术岗位 、管 理 岗 位 、工 勤 岗 位 , 不 同 岗 位 性 质 有 不 同 的 特 点 、要 求 , 医 院 可 根 据 不 同 岗 位 对 组 织贡献大小设计不同的薪酬体系。
3.根据 不 同 职位 等 级 设计 新 酬 体 系 。 组织内部同一性质的岗位有不同的职位 等级, 分为高级、中级、低级。对于医院高 层管理者与高级职称员工, 面对已经相 当高的薪资收入, 吸引与留住他们的则 更 多 是 医 院 声 誉 、个 人 发 展 空 间 、事 业 舞 台等直接薪酬外的因素; 对于中低级职 称 员 工 , 则 主 导 需 求 还 是 工 资 、奖 金 、住 房等更 大的自主权, 使广东经济面貌焕然一新。 尤其是 80 世纪末, 中央放宽对外商直接 投资的限制后, 珠三角的外资经济迅速 起飞。1980 年珠三角占全国利用外资总 额 的 3.3% , 2000 年 珠 三 角 占 全 国 实 际 利 用 外商 直 接 投资 的 21.1% , 2001 年 占 28.6% 。珠三角还是中国内地第一个放开 服务业的地区, 据广东深对外贸易与经 济合作委员会统计, 从 1979~2000 年, 广东省服务业的外商投资项目总数为 12,539 个, 协议利用外资金额 583.09 亿 美 元 , 是 总 金 额 的 34.22% , 实 际 利 用 外 资 244 亿美元, 占总金额的 24.7% 。与改 革开放后珠三角外贸经济的蓬勃发展相 比, 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较强 。20 世 纪 80 年代上海的发展相对滞后, 它没有
!!!!!!!!!!!!!!!!!!!!!!!!!!!!!!!!!!!!!!!!!!!!
部、外部同行业的同等职位人才相比具 有公平性。合法性, 薪酬体系的设计应当 在国家和地区相关劳动法律法规、政策 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合理性, 具有可支付 性 、可 操 作 性 、可 激 励 性 。
( 三) 薪酬体系设计策略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的要 求, 对不同需求层次的员工设计有针对 性 的 总 体“ 薪 酬 包 ”, 例 如 : 对 于 高 层 次 需 求 员 工 , 医 院 应 强 调 和 突 出“ 人 本 管 理 ”, 从关心人, 理解人, 尊重人的角度, 多考 虑员工从工作中获得的心理收入, 而对 于低层次需求为主导的员工, 医院应在 直接薪酬和间接薪酬上多给以关注。具 体可尝试如下策略: 1.根 据 员 工 年 龄 等 自 然 特 征 设 计 符 合员工需求的薪酬体系。例如年老的员 工 对 于 养 老 、医 疗 方 面 较 为 关 注 , 则 可 以 给这样的员工在养老储蓄、医疗保险等 间接薪酬上多加以关注; 而年轻员工处 于成家立业阶段, 则可以给这样的员工 在 直 接 薪 酬 、住 房 、培 训 及 职 业 规 划 方 面 多加以关注。 2.根 据 医 院 不 同 岗 位 要 求 设 计 薪 酬
4. 根据 员 工 职业 发 展 阶 段 设 计 符 合 员 工 自 身 特 点 的 薪 酬 体 系 。人 的 职 业 生 涯 按照时间划分为不同的几个阶段, 可分为 探 索 、确 立 、维 持 、衰 退 四 个 阶 段 , 医 院 可 据此准确定位员工不同时期的主导需求。 对于处于探索阶段的员工, 医院重点提供 在职培训和学习成长的机会 、进行职业生 涯规划与指导, 对不适合岗位的员工给予 工作轮换; 对于处于确立和维持阶段的员 工, 医院可考虑提供事业发展舞台 、晋升、 赋 予 更 多 的 责 任 、参 与 决 策 的 机 会 或 特 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