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沉降变形处理方案(终稿)

合集下载

隧道沉降观测方案

隧道沉降观测方案

.

京沪高速铁路

施工方案报审表(TA1)

工程项目名称:京沪高速铁路施工合同段:JHTJ-3标段七工区编号:

注:本表一式5份,承包单位2份,监理、咨询、建设单位各1份;如不需要咨询或建设单位签署意见,则去掉该栏目。

.

龙山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 隧道概况

本隧道位于曲阜至徐州区间。进口里程DK570+880,出口里程DK571+270,全长390m。隧道内的坡度为12‰的上坡和3.5‰的下坡,隧道进口DK570+880至DK571+193.75段设置R=25000m的竖曲线,出口段位于曲线上,出口段线位穿张山口小学,线位右侧距张山口村约50m,隧道洞身最大埋深52m。

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1、2、1 工程地质

龙山隧道围岩有Ⅱ级、Ⅲ级、Ⅳ级围岩。Ⅱ级主要是斜长花岗岩,中粗粒结构,中细粒结构,夹石英岩脉,局部有角闪石捕掳体,微风化,呈大块状砌体结构。Ⅲ级主要是斜长花岗岩,中粗粒结构,弱风化,呈碎石状松散结构。Ⅳ级主要是表层位块石土,灰白色,松散,潮湿,块石成分为斜长花岗岩,下部位斜长花岗岩,中细粒结构,夹石英岩脉,有角闪岩捕掳体,微风化,呈大块状砌体结构。

地质表

1、2、2 水文地质

隧道洞身有少量基岩裂隙水,由大气降水补给,对普通混凝土不具侵蚀性。

二.沉降观测方案依据的规范、技术标准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T12897-2006

隧洞变形处理方案

隧洞变形处理方案

隧洞变形处理方案

隧洞是现代交通建设中常见的工程结构,但由于地质条件、施工技术等因素的影响,隧洞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变形问题。为了确保隧洞的安全运营,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案来解决隧洞变形问题。

一、问题分析

隧洞变形问题主要包括地表沉降、隧道壁面开裂、隧道顶部下沉等情况。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隧洞结构的破坏,甚至危及隧洞的使用安全。

二、处理方案

1. 地表沉降处理方案

地表沉降是隧洞变形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为了解决地表沉降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加固地基:通过加固地基的方式,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地表沉降的发生。

- 补充土方:在地表沉降的区域,补充适量的土方,填平沉降区域,恢复地表的平整度。

2. 隧道壁面开裂处理方案

隧道壁面开裂是隧洞变形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为了解决隧道壁面开裂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补强隧道壁面:对开裂的隧道壁面进行补强处理,使用钢筋混凝

土等材料进行加固,增强隧道壁面的承载能力。

- 注浆处理:通过注浆技术,将浆液注入开裂部位,填充裂缝,增强隧道壁面的整体稳定性。

3. 隧道顶部下沉处理方案

隧道顶部下沉是隧洞变形中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为了解决隧道顶部下沉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加固隧道顶部结构:对下沉的隧道顶部进行加固处理,使用钢梁等材料进行加固,增强隧道顶部的承载能力。

- 排水处理:通过排水系统,及时排除隧道内部的积水,减少水压对隧道顶部的影响,防止进一步下沉。

三、处理效果评估

在实施隧洞变形处理方案后,需要对处理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的主要指标包括地表沉降情况、隧道壁面开裂情况、隧道顶部下沉情况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评估处理方案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和改进处理措施。

隧道浅埋段初期支护沉降分析和处理措施

隧道浅埋段初期支护沉降分析和处理措施

隧道浅埋段初期支护沉降分析和处理措施

摘要:本文通过遵义县南白至楠木渡二级公路寒婆岭隧道浅埋暗挖隧道穿越污水方涵时产生涌水,淹没整个已完隧道工程的工程事故分析及处理情况介绍,使建设者从中得到一些教育。

关键词:暗挖隧道涌水事故处理

Abstract: this paper ZunYiXian south white to nanmu with secondary roads were crossing the tunnel dug tunnels through the shallow tunnel FangHan generated when the sewage water gushing and flooded the whole has ended tunnel project engineering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is introduced, make builders get some education.

Keywords: underground tunnel gushing water accident treatment

一、工程概况

遵义县南白至楠木渡二级公路寒婆岭隧道(K8+750~K9+620)全长870米,布置方式为单洞双车道,建筑限界净宽、净高分别为10米和5米,半径5.3米,按公路-I级荷载进行设计,设计应用新奥法原理,采用复合式衬砌。进口浅埋段长57米设计为V级围岩,顶板厚0~14米,于2009年12月20日进洞开挖,27日掘进尺9米后发现套拱与初期支护环向连接处有变形裂缝,且变形越来越大,项目业主和监理单位现场查看后,及时召开了现场工地会议,作出立即停工并加强监控量测的决定,到2010年1月7日,地表累计下沉量为0.13米、拱顶累计下沉量为0.23米、水平收敛0.08米。

隧道沉降处置方案

隧道沉降处置方案

隧道沉降处置方案

1. 引言

隧道是现代交通工程中常见的一种交通通道形式,其建设在城市交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各种地质、工程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隧道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沉降问题。隧道沉降会对交通运行安全和城市的承载能力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对隧道沉降的及时处置方案非常重要。

本文将针对隧道沉降问题,介绍一种具体可行的处置方案,以确保隧道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与安全。

2. 隧道沉降原因分析

在提出沉降处置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分析隧道沉降的原因。常见的隧道沉降原因主要包括:

1.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导致土层的饱和程度改变,从而引起土壤的重新压缩,进而导致地表和隧道沉降。

2.地下施工引起的土体变形: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挖掘和土体开挖会引起土体变形和重新压实,从而导致隧道沉降。

3.地下虚空区域:地下空洞、地下沉积物的溶解和回填不充分等原因会导致地下虚空区域的形成,进而引起地表和隧道的沉降。

4.地下管线破裂或泄漏:地下管线的破裂、泄漏和漏水等情况会导致土壤流失和土体变形,进而引发地表和隧道的沉降。

3. 隧道沉降处置方案

为了有效应对隧道沉降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处置方案:

3.1 地下水位控制与调节

针对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沉降问题,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隧道周边地下水位的变化,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进行调节。

•调整附近地下水抽排井的运行模式,以控制地下水位的上升或下降。

•加强对附近地下水文环境的研究,制定合理的地下水资源利用方案,以减轻地下水位变化对隧道的影响。

3.2 地下施工监控与加固

地铁隧道结构沉降原因及防治措施探析

地铁隧道结构沉降原因及防治措施探析

地铁隧道结构沉降原因及防治措施探析

摘要: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我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范围不断扩展,

为了保证城市居民出行便捷,建设发达安全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十分重要。而城

市机动车不断增加使城市路面交通的通畅性大大降低,因此,为了保证城市交通

的通畅性和有序性,兴建城市地铁是当前城市建设和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

地铁建设过程中,重视地铁隧道结构的沉降问题是保证地铁运行安全的关键因素,因此,对地铁隧道结构的沉降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有

助于提高地铁隧道结构的稳定性,保证地铁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地铁隧道;沉降原因;地质条件;改进措施

1 地铁隧道结构沉降的一般因素

地铁隧道结构的稳定性是保证地铁运行安全的重要基础,但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可能会

出现一些原因导致地铁隧道结构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影响地铁隧道的正常使用,并且对地

表上的建筑物也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造成地铁隧道结构不均匀沉降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以下几个:

1.1 下卧土层的均匀性较差。一般来说,地铁隧道结构的下卧土层呈纵向分布,不同土层

的性质、分层以及过度等情况都会影响下卧土层的均匀性和平衡性,而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因为下卧土层的均匀性不够稳定就会导致施工偏差,增加地铁隧道结构的沉降量。

1.2 隧道埋深对地铁隧道结构承载力的影响。隧道埋深度主要影响地铁上方结构的承载力,尤其在地铁隧道附近进行施工就会对地铁隧道的施工质量产生影响,使地铁隧道结构出现侧

向位移,导致沉降现象发生,并且地铁隧道附近施工也会使地铁结构出现振动,从而造成沉降。

建筑物沉降变形应急预案

建筑物沉降变形应急预案

建筑物沉降变形应急预案

一、处理措施:

1、提前准备一定数量的钢支撑,及时架设临时支撑。

2、提前准备双液注浆、旋喷注浆机械各一套,编织袋、短木桩等相关应急物资若干。根据预案,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3、加大对地面沉降监测的频率,随时观察变形动态,发现异常,

立即增设或加密支撑,并以监测信息指导开挖。监测方案详见第7章

施工测量与监控量测。

建筑物沉降主要控制标准及保护措施表

1、注浆孔布置:注浆孔布置于建筑物周边桩与地梁周边,主要在桩周布置,间距L5m,孔深根据建筑物桩基深度确定。

2、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浆一水玻璃双液浆,浆液配合比初步确定:注浆浆液浓度由稀到浓逐级变换,水灰比控制在0.8:1-L1;水玻璃浓度35〜40BM;水泥浆与水玻璃的体积比为1:0.6o具体的浆液配合比通过在注浆前及开始几个孔注浆时的现场试验确定。

3、注浆量及压力:注浆以加固土体,提高建筑物基础承载力为目的,同时也考虑到建筑物的安全,施工过程中通过加强监测,缓慢加大注浆压力,注浆压力一般控制在1〜2Mpa;注浆量根据地层加固区需充填的地层孔隙数量及现场试验来确定;同时也应加强各方面的监测,以便指导注浆。

4、注浆步骤:

(1)注浆孔采用钻机钻孔后插入小导管(或用冲击钻破除硬化地面后打入小导管),用双液注浆泵注浆,浆液在进入小导管前混合。

(2)加工注浆管:在650钢管前端2m范围内梅花型布设直径8mm左右的注浆眼,间距20cm左右。把加工好的注浆管与注浆塞一起下入注浆孔内。

(3)注浆前先注水试压,注水压力IMpa,持续20min左右。

隧道沉降观测规范

隧道沉降观测规范

隧道沉降观测规范

篇一:23隧道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新建兰渝铁路LYS-10标

四方山隧道斜井

隧道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编制:_________________ 复核: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 中铁二局兰渝铁路LYS-10标段项目经理部一分部

2012年2月

隧道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本技术交底适用于四方山隧道(斜井作业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按照设计要求及国家相关规定,要求对隧道进行沉降观测,以便及时调整设计措施使隧道沉降达到预定的控制要求。同时为合理确定轨道开始铺设的时间,确保兰渝铁路轨道结构铺设质量。

二、技术依据

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2、《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

建设[2006]158号);3、《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4、《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94);

5、《地面沉降水准测量规范》(DZ/T 0154-95);

6、《地面沉降监测技术要求》(DD2006-02);

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8、《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9);

9、兰渝公司《新建铁路兰州至重庆线沉降变形观测管理办法》(兰渝铁技【2010】48号)

10、中铁二院《新建铁路兰州至重庆线广元至重庆段基础沉降观测》

三、技术要求

3.1 沉降变形观测网的建立3.1.1 一般规定

1.垂直位移观测无砟采用DS05型仪器按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观测。垂直位移观测数据量大,应采用电子水准仪自动记录,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方便数据处理。垂直位移观测使用的水准仪和标尺类型应满足国家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

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地面沉降处理

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地面沉降处理

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地面沉降处理

隧道工程在城市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隧道的建设和运营,地面

沉降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这不仅会给城市的交通和建筑物带来一定的影响,还可能对地下管线和地下水等下方设施造成损害。因此,合理有效地处理地面沉降问题至关重要。

首先,地面沉降的成因需要得到准确的分析。地面沉降主要分为自然沉降和人

为沉降两种。自然沉降是指地面在地质条件、降雨和地下水位等自然因素影响下出现的沉降现象,而人为沉降则是由于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下开挖和土方移动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因此,在处理地面沉降问题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定位,以确定适当的解决方案。

其次,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是预防和控制地面沉降的关键。在隧道工程施工中,采用合理的支护结构和地下开挖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小地面沉降的发生。例如,使用先进的顶管等管道施工技术,可以降低地面沉降风险,减少对地下管线的影响。此外,合理设计的水平定向钻孔等技术也能减少地面的振动和变形程度,从而降低地面沉降的影响。

此外,隧道施工后的监测和预测也是地面沉降处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特定区

域进行地面沉降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沉降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现代技术手段,如激光测距和遥感影像等,能够提供准确的地面沉降数据,并进行模拟和预测。这样一来,工程管理者可以更好地掌握隧道施工对地面沉降的影响程度,并及时采取措施来保护周围的建筑物和地下设施。

最后,解决地面沉降问题还需要兼顾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隧道工程施工对地

面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沉降,还涉及噪音、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因此,在处理地面沉降问题时,需要同时考虑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例如,在挖掘土方时,可以采取精确的土方预测和控制方法,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而降低地面沉降的发生。

隧道拱顶下沉处置措施方案

隧道拱顶下沉处置措施方案

隧道拱顶下沉处置措施方案

隧道拱顶下沉问题是隧道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尤其是深埋软土地区更加严重。

下沉一方面会对隧道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对车辆和行人的安全带来潜在的危险。因此,下沉问题需要得到合理的处置,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针对隧道拱顶下沉的处置措施方案。

客观分析问题原因

做好处置措施的第一步是要了解问题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制定对策。下沉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地质原因。隧道直径过大、直线距离过短、强冻土区等因素造成地质

环境恶劣,导致隧道沉降加剧;

2.施工不当。施工地质勘查不充分、地质预报不准确,施工进度过快、

施工工艺不科学、技术人员素质低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隧道下沉;

3.环境影响。外力因素,如地震、洪水等环境因素也有可能导致隧道下

沉。

针对不同的原因,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

措施方案

地质原因

1.加固地基。采用灌浆加固和捣密加固等方式,加强隧道地基的承载能

力。

2.使用抗沉降支架。钢抗沉降支架的应用,可以抵消掉地基沉降的影响,

从而降低对隧道结构的影响。

施工不当

1.使用精密仪器进行施工。重视地质环境勘查,根据环境条件确定合理

的施工方案并使用精密仪器进行施工,避免过早进入到全面施工中,从而降低了出现问题的风险。

2.人员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使得每个工人能准确地

掌握施工方案的每个步骤,减少人为失误的发生。

环境影响

1.安装隧道变形监测系统。利用科学的测量手段,对隧道结构的安全状

态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2.动态排水技术。对于软土地区的隧道,采用动态排水技术可以有效地

降低软土环境下隧道触水的可能性,减少隧道沉降的风险。

隧道区间地表沉降施工方案

隧道区间地表沉降施工方案

隧道区间地表沉降施工方案

1. 引言

在城市地下隧道工程建设中,地表沉降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地表沉降会给周围环境、建筑物和地下设施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隧道区间地表沉降施工时,需要制定合理的方案来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隧道区间地表沉降的施工方案。

2. 施工前的调查和设计

在开始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设计,以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和地下情况,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2.1 地质调查

通过地质调查,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特征,包括土质、岩性、地下水位等情况。这些信息将有助于确定施工方案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2.2 隧道结构设计

根据地质调查结果,确定合理的隧道结构设计,包括隧道的几何形状、材质选择等。同时,需要考虑隧道施工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以减小地表沉降的风险。

3. 施工方案

基于前期的调查和设计,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是减小地表沉降的关键。

3.1 地表沉降监测

在施工期间,需要对地表沉降进行实时监测。可以采用测量仪器自动记录地表沉降的变化,并及时预警。这样可以及时调整施工措施,以减小地表沉降的影响。

3.2 地下水位控制

地下水位是影响地表沉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地下水位的控制。可以通过排水井和注水井的设置,调节地下水位,减小地表沉降的风险。

3.3 施工方法选择

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对减小地表沉降至关重要。常见的施工方法包括盾构法、开挖法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施工方法,并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小地表沉降的影响。

3.4 地表保护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地表保护措施,以减小地表沉降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的影响。这些措施包括设置挡土墙、固定邻近结构物等。

沉降整改专项方案

沉降整改专项方案

沉降整改专项方案

1. 背景介绍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由于地基承载能力不足、地质条件不佳或施工方法不当等

原因,常常会出现地表沉降的现象。地表沉降不仅会影响土地的稳定性和使用价值,还有可能对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必须对沉降问题进行及时的整改和处理。

2. 整改目标

本沉降整改专项方案的目标是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和土地的正常使用,确保建筑

物和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具体目标如下:

1.检测和确定沉降区域及范围;

2.分析沉降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3.进行整改施工,恢复地基承载能力;

4.监测整改后的效果,确保沉降问题得到解决。

3. 整改步骤

步骤一:沉降区域勘测和范围确定

1.对可能存在沉降问题的区域进行勘测,包括现场实地勘测和相关文献

资料的调查;

2.根据勘测结果,确定存在沉降问题的区域范围。

步骤二:沉降原因分析

1.收集并分析沉降区域的地质勘测数据和监测记录;

2.利用现代地质勘测技术,进行沉降原因的分析和判别;

3.根据分析结果,找出导致沉降的主要因素。

步骤三:整改措施制定

1.根据沉降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2.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处理、加固地基、改善地下排水等方面的措施;

3.确定整改方案并进行评估。

步骤四:整改施工实施

1.按照整改方案,组织施工队伍,实施整改工程;

2.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

3.过程中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

步骤五:整改效果监测

1.在整改施工完成后,设置沉降监测点;

2.使用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和监测设备对沉降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3.监测结果与预期效果进行对比,评估整改效果。

市政道路路基沉降处理施工方案

市政道路路基沉降处理施工方案

市政道路路基沉降处理施工方案

市政道路路基沉降是指由于地质条件不良或工程施工不当等原因,道路路基部分产生下沉或沉降现象。如果不及时处理,路基沉降会给道路使用和行车安全带来严重影响。因此,针对市政道路路基沉降问题,需要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

一、路基沉降原因分析:

1.地质条件不良:柔软粘性土、弱胶结土等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地区容易发生路基沉降。

2.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都可能引起路基沉降。

3.施工工艺不当:施工时控制不好填方夯实、排水等工艺,导致路基沉降。

二、路基沉降处理方法:

1.加固处理:对于路基沉降较小的情况,可以采取加固处理。主要包括增加填土层厚度、采用加筋土壤等方式,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荷载承载能力。

2.地基改良:对于地质条件不良的地区,可采用地基改良技术来解决路基沉降问题。常见的地基改良方法包括加固地基、灌浆加固以及地基加固等。

3.排水处理:地下水位变化是路基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排水处理对于防止路基沉降非常重要。可以采用建设排水设施、挖设排水沟等方式,提高路基的排水效果。

4.维护养护:加强市政道路的维护养护工作,定期检查路基状况,并

及时采取补强措施,修复路基沉降问题。

三、施工方案:

1.调查研究:在进行路基沉降处理前,需要对道路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包括实地勘察、检测地下水位、测试土壤性质等。通过调查研究,了

解道路的具体情况,为后续的处理方案提供依据。

2.方案设计:根据调查研究结果,设计路基沉降处理方案。方案设计

要考虑到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变化、路基沉降程度等因素,并采取合适的

隧道变形处理施工方案

隧道变形处理施工方案

隧道变形处理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与背景

本次隧道变形处理工程涉及某一重要交通隧道的维护,旨在解决隧道结构出现的变形问题,保障交通安全和隧道的正常使用。隧道全长XX公里,采用XX结构设计,自投入使用以来,受地质条件、交通流量、自然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形。为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制定此施工方案进行变形处理。

二、变形监测与分析

在施工前,需对隧道进行全面变形监测,通过布设测点、采用精密仪器进行测量,收集隧道变形的准确数据。同时,结合地质勘察资料和历史变形监测数据,对隧道变形进行分析,确定变形类型、变形速率和变形趋势,为后续施工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三、原因调查与评估

针对隧道变形,需开展原因调查与评估工作。通过现场勘察、材料检测、专家论证等手段,分析隧道变形的主要原因,如地质条件变化、施工质量问题、外力作用等。同时,评估变形对隧道结构的影响程度,为制定加固与修复方案提供依据。

四、应急安全措施

为确保施工期间隧道安全,需制定应急安全措施。包括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限制交通流量、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制定应急预案等。在发生突发情况时,能迅速响应、有效处理,确保人员和设施安全。

五、加固与修复方案

根据变形监测与分析结果,制定加固与修复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变形,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如注浆加固、锚杆加固、钢支撑等。同时,对受损部位进行修复,恢复隧道结构的完整性。方案应明确加固与修复的范围、方法、材料和技术要求。

六、施工方法与步骤

为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需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法与步骤。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控制、施工后的验收与养护等。明确各道工序的具体操作、人员配置、设备使用等,确保施工有序进行。

沉降处置方案

沉降处置方案

沉降处置方案

背景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重载建筑和地下工程的兴建增加了地基承载压力,导致地基沉降问题愈演愈烈。地基沉降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建筑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因此,对于沉降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置方案。

沉降原因

地基沉降是指建筑物或结构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土体在很长时间内的压缩变形和环境和水文作用的影响而导致下降或移动的现象。造成沉降的主要原因有土体自重、地下水位变化、工程挖掘、降雨排水等因素。对于不同原因导致的沉降,需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

沉降处置方案

基于不同原因导致的沉降,可采取以下三种不同的沉降处置方案:

土体改良

土体改良是指通过针对地基土体来改变其结构和力学性能,以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和减小沉降量。土体改良方法包括土体加固、灌浆加固、地下注浆加固等。例如,在地下铁路建设中,可以通过预应力灌浆法注入到潜在的被破坏区域内,并形成一种统一的加固作用来消除沉降。

强夯处理

强夯处理是指用高能量的瞬间负压作用力打夯钉或钢板,通过永久性下沉来增加地基承载力和抵抗沉降能力,达到提高地基地基承载力的目的。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加强由浅到深的地层,如干胜、粉砂、砂的土层。强夯处理还可用于加强路基、堤坝、码头、机场跑道等承载平台的地基。

补偿加固

补偿加固是指针对地基已经发生沉降的情况下,通过对建筑物进行加固处理来消除沉降的影响。补偿加固方法包括土工布栽、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加固等。例如,当建筑物已经发生沉降时,可以在地下注入加固柱,提供支撑强度和刚度,以拦截地基沉降的活动力并保护建筑物的稳定。

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及处理

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及处理

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及处理

摘要:盾构隧道施工是城市地铁隧道施工中最常用的施工方法。指在工程施工前,利用挖掘机等机械挖出地下土体,勾勒出隧道工程的总体框架。由于施工区

域土体密度、强度或特殊地形的影响,在地铁隧道施工中容易出现一些误差。由

于机械设备在地下作业过程中相对比较困难,如果隧道施工再次遇到粘土,施工

难度不仅会增加,而且施工用地沉降的偏差也会增加。

关键词:隧道施工;地面沉降;处理;

随着施工进程的加快,挖出的土越来越多,驱动力和应力将继续增加,导致

施工现场大规模移动或出现施工地面突起等现象。为了防止盾构施工方法对地质

和土体的影响,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千斤顶支撑地面,等地铁隧道内多余

的土体全部运走后再收回千斤顶。但其缺点是千斤顶支撑的地面突然失去支撑力,导致隧道塌方,即施工沉降。

1城市地铁隧道施工特点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考虑城市发展时应该考虑车辆的数量。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人们购买私家车的愿望。人们普遍认为,购

买私家车可以方便日常出行,这导致了城市交通堵塞和生活环境的污染。为此,

提出了建设城市地铁隧道工程,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交通拥挤问题,而且为广大旅

客提供了便捷、舒适的旅行方式。但同时,城市地铁隧道的施工也会引起地面沉降,这不仅对人们的出行造成一定的威胁,而且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城市地铁隧道建设的整体质量,减少人行安全隐患,有必要制定科学合

理的对策,从根本上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行。由于城市地铁速度比其他交通方式快

得多,运行时间短,因此能有效地解决道路拥挤现象。另外,地铁票价相对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交通压力,减少了城市行车数量。地方铁路线路通过居民区的,应当采取减震措施,防止对居民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地铁总运行时间长,行

暗挖隧道穿路路面沉降专项应对方案

暗挖隧道穿路路面沉降专项应对方案

暗挖隧道穿路路面沉降专项应对方案

暗挖隧道穿路路面沉降是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位的改变

或施工挖掘引起的地下水脱空现象,导致地表路面发生下沉的情况。这种

情况会给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危害。因此,必须制定专

项对策来应对暗挖隧道穿路路面沉降问题。

1.预防措施:

隧道施工前应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和水文地质调查,以了解地下水位

和地层情况,预测可能出现的暗挖隧道穿路路面沉降风险。根据调查结果,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包括:

-构筑临时马蹄槽或围堰,防止地下水流失和回灌;

-使用泥浆平衡盾构机进行掘进,保持地下水位相对稳定;

-采用张拉预应力或喷射注浆技术,加固地下岩土和路面。

2.监测与预警系统:

建立全面的监测与预警系统,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水位、地表沉

降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该系统应包括:

-地下水位监测系统:安装水位测量仪器,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

-地表沉降监测系统:采用测量仪器对地表沉降进行定期和实时监测;

-数据分析与处理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及时发出

预警信号。

3.施工控制:

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地下水位变化和地表沉降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包括:

-合理安排挖掘顺序和施工进度,避免过度挖掘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或地表沉降;

-采用适当的降水井、抽水泵等设备,控制地下水位的变化;

-在地表沉降较大的区域,加大支护措施,如加固地基、搭建临时桥梁等。

4.应急预案: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暗挖隧道穿路路面沉降问题进行应急处理

-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和评估,判定沉降情况的严重程度;

-采取紧急措施保护周边建筑物和交通设施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出口沉降变形处理方案

一、设计情况

1、 D65+100~ D65+450段原设计为Vc型复合衬砌,支护及衬砌参数:超前支护采用Ø89管棚,初期支护采用拱墙工22钢架,间距0.5m,拱部采用φ22组合中空注浆锚杆,边墙采用φ22砂浆锚杆,锚杆长3.0m,环纵向间距为1.2×1.2m,锁脚锚管长4.5m,每榀每侧2根,φ6钢筋网片间距20×20cm,C30喷射混凝土厚28cm,衬砌厚度为55cm,仰拱厚65cm。

2、设计地质情况:设计围岩为白垩纪下统磨石砬子组砂砾岩,拱顶为砂砾岩和弱风化砂砾土分界线,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有裂隙水。

二、施工及沉降变形情况

目前掌子面施工至 D65+348,按三台阶法开挖,中台阶开挖至D65+360,左侧下台阶施工至D65+376,右侧下台阶施工至D65+372,仰拱及填充施工至 D65+382,二衬施工至 D65+406。

10月6日早7:00测得 D65+348~ D65+382段34米发生变形,10月8日测得拱顶最大累积沉降量69.1cm,初支出现不同程度变形及侵入二衬限界。地表观测相对高差发现地表下层,沉降范围D65+348~ D65+376,最大下沉量达1.1m。

三、施工计划安排

1、2012年10月15日至2012年11月20日对洞内沉降变形段进行加固和洞顶地表的封闭覆盖。

2、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对洞内沉降变形段进行

换拱并施做二衬。

3、出口掌子面不再掘进,采取隧道进口掘进贯通。

四、处理方案

(一)方案目标:

1、控制沉降,安全过冬,确保冻融期安全;

2、保证隧道贯通时掌子面和现已开挖变形支护段的安全。

(二)控制沉降变形措施

1、施做衬砌

对目前已施作仰拱及初支还没变形地段,加快二衬施工推进至D65+382处,避免初支变形范围进一步扩大。

2、 D65+382~ D65+348沉降段加固

(1)加固原则:先洞内后地表,洞内由外向里进行,先用套拱加固后径向注浆。

(2)待 D65+382~ D65+406段二衬完成, D65+376~D65+348段监测稳定后,先在 D65+379~ D65+377段施做套拱,套拱采用I22a工字钢架,间距0.5m,共支立5榀,套拱工字钢采用14槽钢进行纵向连接,环向间距2m。套拱与原初支间喷射C30砼封闭,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cm。套拱下部采用I22a工字钢架横向支撑,喷射C25砼设临时仰拱。套拱底面标高在现有原状土基础上施做,底面稍作开挖,套拱基础必须牢固,松软土体注浆加固,提高承载力。套拱定位后及时施做锁脚锚管,左侧拱脚的锁脚锚管每榀设置三排即6根,长度4~5m,角度5~10度,管内注浆对软弱基础进行固结,以提高承载力,同时插入直径32mm的螺纹钢增加锚管的刚度和抗剪度。

每榀套拱施做前先由测量队对 D65+379~ D65+377段已变形断面测量,套拱工字钢比照变形初支内断面稍小加工,安装时尽可能密贴已变形初支,工字钢外侧与原初支间空隙采用混凝土喷射密实。

(3)在变形地段每间隔2m施作一处套拱。按以上方法施做D65+375~D65+373、D65+371~D65+369、D65+367~D65+365、D65+363~D65+361、D65+359~D65+357、D65+355~ D65+353、 D65+351~ D65+348段套拱及临时仰拱。

(5)套拱加固施工完毕后开始进行径向注浆,注浆里程为D65+348~ D65+380,注浆环向范围为:上台阶和左右侧中台阶以及左侧部分下台阶范围;注浆孔梅花型布置,孔深5m ,直径50mm导管长度4.5m,间距1m(视注浆效果可适当调整)梅花型布置,浆液水灰比1:1,注浆压力0.5-1.0Mpa。注浆量视注浆压力而定,当压力不再上升或上升缓慢时换孔,下一个孔的注浆量参照上一个孔的注浆量适当调整。

3、洞内加固完成后开始对地表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一是对地表裂缝进行水泥砂浆灌注回填封闭;二是对地表凹陷区用原状土进行回填成拱形,表层铺填粘性土后用防水油布覆盖,将地表水引入周边挖好的截水沟。

(三) D65+382~ D65+348沉降段处理

1、处理原则:从外向里进行,采用套拱先加固后逐榀拆除初支换拱处理,仰拱和二衬及时跟进。

2、处理方法和顺序

第1步:对 D65+382~ D65+379段原初期支护逐榀拆除换拱,

只对初支侵线部分逐榀拆换,采用人工配合“啄木鸟”进行拆除。拆除原变形拱架将托换的钢架安装至设计位置并喷护完成之后方可拆换下一榀钢架。钢架落底至下台阶墙脚,初支预留沉降量加大为35cm。换拱采用工22钢架,间距0.5m,锁脚锚管每环每侧为三排即6根,长度5m,向下倾斜约10度,并注水泥浆。

第2步:对 D65+377~ D65+375段原初期支护逐榀拆除换拱。方法同第1步。

第3步:拆除 D65+379~ D65+377段套拱和临时支撑,再对该段原已变形初支钢架逐榀拆除换拱,换拱采用工22钢架,间距0.5m,锁脚锚管每环每侧为三排即6根,长度5m,向下倾斜约10度,并注水泥浆。

第4 步: D65+382~ D65+375段换拱完成后,每3m一段开挖仰拱,仰拱开挖采用无爆破机械开挖,并及时施工仰拱初支及仰拱、填充混凝土,封闭成环。

第5 步:施工 D65+382~ D65+375段二衬混凝土。

第6步:对 D65+373~ D65+371段已变形初支钢架逐榀拆除换拱,换拱采用工22钢架,间距0.5m,锁脚锚管每环每侧为三排即6根,长度5m,向下倾斜约10度,并注水泥浆,保证中台阶拱脚土体固结。

第7步:拆除 D65+375~ D65+373段套拱和临时支撑,再对该段原已变形初支钢架逐榀拆除换拱,换拱采用工22钢架,间距0.5m,锁脚锚管每环每侧为三排即6根,长度5m,向下倾斜约10度,并注水泥浆保证中台阶拱脚土体固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