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情怀到英雄史诗——论田沁鑫戏剧的现代呈现
田沁鑫
个人生活
田沁鑫(2张)父亲是一名军人 ,母亲是中央美院附中的老师 。
出版图书
(出版图书参考资料来源 )
幼有扎实的传统文化功底,并受国际现代艺术影响,涉猎戏剧、影视、音 乐、绘画和广告等跨域文化。她的作品是对中国传统题材和世界名著的全新探索,是对现当代社会话题的敏感捕 捉。以当代艺术观念和东方美学相融合的舞台呈现,强调肢体表达和诗化语言融合的表演 。(网易娱乐评)
田沁鑫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话剧院院 长,导演
01 人物经历
03 出版图书
目录
02 个人生活 04 人物评价
田沁鑫,女,汉族,1969年8月出生于北京市,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国家一级导演,北京大学影视 戏剧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四个一 批”人才。曾任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中国民盟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文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现任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委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
田沁鑫改编作品涉及萧红、张爱玲、老舍、李碧华、李敖等现当代名家作品。其导演作品被称为“田氏戏 剧”,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 。(腾讯娱乐评)
谢谢观看
作品曾获文华大奖、中国艺术节演出金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壹戏剧大赏年度大戏等,个人曾获文 华导演奖、文华编剧奖、金狮导演奖、曹禺文学奖编剧奖、中国话剧一百周年纪念文化部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 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人物等。
人物经历
生于1969年8月,1974年被送到什刹海体校学习体操,4年后进入北京艺术学校学习京剧 。 1992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 1993年,在校期间获得去往英国利兹大学留学的机会,留学期间担任《中国戏剧和中国文学》的助教。 1994年,前往日本参加东京青少年艺术节。 1995年大学毕业后,去往深圳做了一年广告 。 1997年,导演其处女作辽国历史题材话剧《断腕》 。 1998年,导演小剧场话剧《驿站桃花》 。 1999年,自编自导描写九一八事变的话剧《生死场》 。 2000年,与林兆华合作导演连台本贺岁京剧《宰相刘罗锅》 。 2001年,担任话剧《狂飙》的编剧、导演 。 2002年,执导音乐剧场《迷歌》 。
田沁鑫戏剧改编策略研究
2024.2┃ 剧作家129田沁鑫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编剧和导演,亚洲当代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导演之一。
她的戏剧曾获中国艺术节演出金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文华奖、曹禺文学奖等。
她的作品大多是改编经典文学名著和传统文化题材,其改编策略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新思维。
一、忠实原著与创新演绎田沁鑫在改编过程中既忠实于原著的精神和基本框架,又根据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心理接受特点,对原著进行创新性的演绎和解读。
她善于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舞台艺术相结合,创作出独特的戏剧语言。
1.文学经典的现代诠释。
田沁鑫擅长将中国文学经典作品进行现代诠释,如《生死场》《红玫瑰与白玫瑰》《四世同堂》等。
她不仅仅是简单地复述原著的故事,而是深入挖掘原著的深层含义,通过现代的视角和语言来重新讲述故事,使古典文学焕发新的生命力。
在《生死场》中,田沁鑫给予了女性角色更多的同情和关注,她们身上有着独立的的影子,在男性都被欺压的情况下,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有了一丝的反抗。
田沁鑫以更强的力度刻画了这种反对压迫、提倡自由的精神。
2.跨文化元素的融合。
在改编过程中,田沁鑫不拘泥于传统文化框架,而是将西方戏剧理论、表现手法及跨文化元素融入其中。
例如,她在舞台上运用现代舞蹈、音乐、多媒体等艺术形式,以此来增强戏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剧里加入了摇滚乐、流行歌曲、相声和快板,演员台词中文夹杂着英文,舞台上出现了自行车、电线杆子等道具,以此来解构莎士比亚戏剧的仰之弥高,让观众更乐于亲近这部戏,让经典戏剧走入民间。
3.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体命运。
田沁鑫的戏剧作品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体命运,她通过戏剧探讨当代社会问题,如性别平等、人性挣扎、历史记忆等,使得戏剧内容更加贴近现实,引起观众的共鸣。
田沁鑫曾说:“我就是希望做一部让外国人尊敬咱们的戏”“戏剧需要给观众精神关照”[1]。
在《四世同堂》《赵氏孤儿》《青蛇》《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她更多地关注社会和个人的命运。
试论田沁鑫创作之“主流戏剧”美学倾向——以《断腕》《生死场》《红玫瑰与白玫瑰》为例
试论田沁鑫创作之“主流戏剧”美学倾向—-以《断腕》《生死场》《红玫瑰与白玫瑰》为例王信怡武汉大学摘要:作为中国当代戏剧界的领军人物,田沁鑫曾在其处女作《断腕》中以“爱”为背景勾勒了浩然壮阔的民族 图景;其成名作《生死场》直指麻木的民众、试图描摹救亡图存的完整家国;而在与时代贴近之作《红玫瑰与白 玫瑰》中,又展现出在道德和情欲的冲撞下、“肉与灵”挣扎的个体。
无论是对中国传统宏大叙事题材如民族、家国的青睐亦或沧海一粟中个人情感的关注,都得以探析出这位饱含深厚人文情怀及严格审美追求的创作者所独树一帜的“主流戏剧”美学倾向。
关键词:田沁鑫主流戏剧美学倾向《断腕》《生死场》中图分类号:」805 文献标识码:A作为中国当代戏剧界的领军人物,田沁鑫自1997年 创作至今,已有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进入大众视野,其中 不乏艺术与商业双丰收之作。
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到:“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 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1]。
毋庸置疑,田沁鑫每一次的 感性创作中,必是经过“心灵化”主动选择的结果;而其身 为中国国家话剧院的一名导演,也必须理性的担负起促 进主流戏剧良性发展的职责。
同为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 的王晓鹰曾论述“主流戏剧”:“所指的是戏剧演出形态,在创作观念方面承袭了戏剧艺术的传统沿革并不断吸收 融汇随着时代发展而丰富起来的艺术表现手段……在所 表达的内容方面则与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 念和主流行为道德规范是相适应的,至少是没有明显抵 牾的……”[2]。
而田沁鑫在上述三部戏剧作品创作中,从外 在“形式”到内在“内容”均符合“主流戏剧”的美学定位,由此可以探析出这位饱含深厚人文情怀及严格审美追求的 创作者、所独树一帜的“主流戏剧”美学倾向。
_、以“爱”为背景所勾勒的民族壮阔图景田沁鑫的处女作《断腕》创作于1997年,讲述的是辽 国皇后述律平在爱人耶律阿保机死后,为保江山不惜断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7-0150-02腕的故事。
国话导演田沁鑫:戏剧家要有自己的文化态度
一
家戏 服公 司定制 的 1 0多 件 戏 服 外 ,通 过 政 府 的 呼 吁 和 引 导 ,在 社 会 中产 生 积极 的 舆 论 氛 围 ,将 刺 绣 她 说 , 目前 国 内各 地 政 府 均 在 文 化 转 变 为一 种 时 尚和 符 号 , 以此
需要排 队 3年等待制作 。
各 种 各 样 的戏 剧 节 ,她 直 言 不讳 。
“ 所 以我 觉得 我 们 还 是 应 该 立足 于 都说要先在 天津唱红 ,所 以像 梅 兰
过 。 ” 田沁 鑫 认 为 , “ 作 为话 剧 来
田沁 鑫 , 中 国 国 家话 剧 院 一 级 艺术 的 思 想 性 ,创 作 者 有 自 己的 文 芳 先 生 、周 信 芳 先 生都 在 天 津 演 出
出季、林兆华戏剧邀请展等 。
田 沁 鑫 对 曹 禺戏 剧 节 选择 的 剧
真 的 需要 明 星制 ,好 的剧 目是 可 以 目表 示惊讶 , “ 有很 多都是世界 级
田 沁 鑫 指 出, 因为 经 济 的发 展 , 演 很 多场 的 ,好 的 内容 也 会 得 到 观 的 ,我 也 没 想 到 它 的 阵容 能这 么强
特 别关注
国话导演 田沁鑫:
戏 剧 家要 有 自己 的文 化 态 度
口 张道正
“ 我 觉得 现 在 是 形 式 大 于 内 “ 从 内容 来讲 ,我 感 觉 并 不 乐 绝代 》说 : “ 天津的戏剧人很 有魄
容 。 ” 中 国 国 家话 剧 院 导 演 田 沁 鑫 观 。 ” 田 沁 鑫 坦 言 , 当 下 的 艺 术 内
等。
天 津 是 中 国著 名 剧 作 家 曹 禺的
出生 地 。 眼 下 , 由 天 津 大剧 院 主 办
浅谈田沁鑫戏剧艺术作品的成因
浅谈田沁鑫戏剧艺术作品的成因作者:白骏来源:《文化产业》2016年第04期摘要:改革開放30年来,海外戏剧理论和作品的大量传播,新旧观念的猛烈撞击,审美意识的急剧变化,审美心理的游移和彷徨,都对话剧艺术有所冲击,造成了中国话剧舞台艺术的观念、形态、样式、方法发生了巨大变革。
在此背景下,田沁鑫的出现为当下话剧市场汇入了一股清流。
纵观田沁鑫的话剧作品我们从宏观上可以看出她的作品是对复杂时空结构的演绎,使其作品更具现代风格和传统气派;在微观上,她不仅注重演员个体形象的塑造,同时将现代绘画、造型和戏曲进行翻新和改造,使其作品独树一帜。
作品的表达从根本上是一种对人的终极关怀,传承并弘扬了悲天悯人的艺术精神和艺术工作者的追求。
其作品在极力追求话剧市场化的当下环境的同时,注重话剧观感与观众主观感受的结合,而不是一味的让观众接受,一定程度上引导并影响着受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形成了田沁鑫審美的独有话语体系。
关键词:话剧现状;田沁鑫;文化修养;艺术精神;禅学思想环视当下中国戏剧现状,名义上全国还有三千多个正式的剧团,但剧团演出情况并不乐观,有兴趣走进剧场的观众微乎其微;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戏剧已经成为了一个比古董还要古董的名词。
因此有很多知名大学研究戏剧的学者们郑重提出“告别戏剧世纪”。
话剧市场主流的现实主义话剧演剧传统、寻求市场化的商业戏剧以及探索、先锋、实验性话剧等多元话剧形态的互竟共存的局面。
在这样的社会语境之下,田沁鑫的作品新锐、大胆,极具时代气息和个性化标签,她代表着一种文化符号的出现,无疑是给当下已经感到精神疲倦的舞台导演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
一个导演的成功有着太多的因素去挖掘,而在我看来文化厚度、精神追求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对田沁鑫的影响是深远地,本文也试图从这个三个方面浅谈一下她的戏剧艺术作品的成因。
一、文化的积淀文化与艺术孪生,文化是艺术的内容,它成为艺术作品的灵魂和最具价值的决定因素,文化也赋予了艺术作品独有的魅力。
从《1699·桃花扇》的导演风格看田沁鑫的舞台表达
从《1699桃花扇》的导演风格看田沁鑫的舞台表达朱梦颖【摘要】作为当代中国新锐戏剧女导演,田沁鑫对昆曲经典剧目《桃花扇》进行改编与执导,在尊重传统戏曲审美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舞台手段,创作出《1699·桃花扇》.田沁鑫在对认知昆曲艺术的基础上,将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的舞台相融合,又将戏曲舞台与话剧剧场相交合.在场面调度上更是做到了"文武兼备",为传统戏曲的发展,做出了有意的创新和改革.【期刊名称】《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4)001【总页数】5页(P51-55)【关键词】《1699·桃花扇》;田沁鑫;导演风格;舞台表达【作者】朱梦颖【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所南京21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811∗本文为2012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表演艺术理论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YSC014);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资助“中国特色艺术理论建构与文化创新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5ZSTD008)。
田沁鑫作为中国当代新锐戏剧女导演,在戏剧创作过程中将西方戏剧思维和中国传统戏曲观念相糅合,探索出一条在戏剧舞台上运用肢体语言表述内心感受的途径。
田沁鑫的导演风格表现为:在舞台视觉形象上,以象征为主要手段,以朴拙与力度为原则,以写意为理念,营造出整体视觉效果。
其导演构思体现在诸多方面,即设计演出的总体形象和技术方案,这其中又包括舞台环境、人物造型、场面设计、演出节奏等。
田沁鑫导演执导话剧多年,话剧舞台的表达大胆而赋有张力。
《1699·桃花扇》是一出昆剧,作为戏曲,在表达形式上与话剧有很多不同,但是田沁鑫一方面在舞台空间上力求将传统艺术和现代技术的舞台相融合,追求戏曲舞台和话剧剧场相交合的创新理念。
另一方面在场面调度方面运用“文武兼备”的场面调度手法,为传统戏曲的发展,进行了有效的创新与改革。
简论田沁鑫戏剧舞台上的东方美学
简论田沁鑫戏剧舞台上的东方美学作者:邓梦鹤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摘要:田沁鑫的戏剧虽深受西方自然主义和表现主义的影响,但导演在舞台上力图结合传统中国文化,通过对演出环境的简化、运用带有东方韵味的色彩以及带有象征性的舞台表达来创造出表现中国人思想的中国戏剧。
关键词:田沁鑫;戏剧;东方美学;传统五色中图分类号:I2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1-0131-03作为中国当代新锐戏剧女导演,田沁鑫的思想深受西方戏剧理论的影响。
然而她的话剧有意识地将西方戏剧理念与中国古典戏曲特点相糅合,在环境布局上力图追求中国式的写意之风。
同时灯光舞美遵循中国传统的色彩美学,加上演员象征性的舞台演绎,以观众所能接受的东方审美为载体,灌之以现代性话语,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导演风格。
在整个戏剧呈现上,首先最突出的就是极尽简练的环境布局。
一、写意式的环境布局纵观田沁鑫导演的话剧,不难发现,无论是现代剧《红玫瑰与白玫瑰》还是古装剧《赵氏孤儿》;无论是反应农民精神生活的《生死场》亦或是改编戏曲《1699·桃花扇》,以及近年来活跃在戏剧舞台上的《青蛇》《北京法源寺》等在舞台的空间布局上,导演都力求“用最简洁、直接、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最深刻的生活原生态和人们内心的思想。
通过这样的方式,力求找回戏剧原有的魂魄,让观众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戏剧之美”[1]。
正是秉承这一创作理念,我们看到的田氏戏剧,方寸之间无不散发着戏剧原始的力量之美。
(一)“空”的空间“空”的概念自古以来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世世代代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和言行。
《心经》有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里提到的“空”,并非“空无”之意,而是目之所见即为色,当“色”以其他不被肉眼所见的形式存在时,便化为“空”。
并非没有,而是诸性无常,变化即为永恒。
所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浅谈田沁鑫禅意戏剧中的文化内涵
浅谈田沁鑫禅意戏剧中的文化内涵田沁鑫作为当下中国极富创造力的戏剧导演,她具有代表性的戏剧《北京法源寺》《聆听弘一》《青蛇》以其浓郁的禅学色彩被观众称为“禅意三部曲”。
在田沁鑫的禅意戏剧中试图打破宗教与艺术之间的界限,在不同的文化领域和思想内涵方面建立起某种联系,通过在舞台上庄谐共生,空灵极简的空间设计及舞台布景等叙事策略去营造诗化般的禅境诠释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成就了禅意戏剧的思想高度和美学内涵。
标签:田沁鑫;戏剧;禅意;文化内涵《青蛇》《北京法源寺》《聆听弘一》三部无疑是最能代表田沁鑫禅意戏剧审美特征的舞台剧,因此也被称为“禅意三部曲”。
其中或思考情欲,或思辨历史,或追仰大师,主旨和表达方式虽异,但其内涵都透露出东方文化中特有的中国式的禅意美。
例如在戏剧《北京法源寺》中对戊戌变法这一历史主题采用戏剧化的处理方式,把整个复杂繁难的百年旧题聚焦于法源寺,通过典型化的戏剧表现方式反映时代精神。
法源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菜市口附近教子胡同,唐太宗李世民为征高丽死难将士所建,时名悯忠寺。
雍正时期修葺,改名法源寺,同时法源寺如今也是中国佛学院的所在地。
法源寺对生者有情,悯忠寺对死者有意。
康有为、谭嗣同等人的维新变法,最终寄托于佛家之虚无主义,以至于还与革命理想相接榫,这是百年中国改制与革命史中的一个独特的景观。
戏剧《北京法源寺》独具慧眼地展示了那个被重新编码的历史逐步复现并与中国传统文化勾连在一起,具有深厚的文化和思想底蕴。
北京法源寺内,当谭嗣同说出:出世入世,为众生舍身,此即回向人间,这种回向后的舍身才是真正的佛教。
谭嗣同从《华严经》中悟出人天之奥,忧愤中国积弱不振,以佛家冲决罗网之大无畏精神献身于变法维新。
人格无分贵贱,境界却有高低。
谭嗣同为勘破生死而来为四万万同胞乘愿而至,为后人树立舍己度人的榜样,或许我们只能远远地观望他。
儒家讲“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不是一种愚蠢,反观之是需要莫大的勇气,是抛弃荣辱甚至舍弃生命的证道。
2020学年杭州市余杭区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二性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二模)-含答案
2020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二次阶段性学业评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卡的相应的区域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考试结束后,上交试题卷和答题卷。
一、积累(18分)(一)班级组织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精彩开场】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①②③2.下列对语段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的一项是(3分)A.“密码”在句中指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潜移默化所特有的思想、文化、风俗等。
B.“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辛和不易,意义接近于“风餐露宿”“栉风沐雨”。
C.“沥尽心血”与“徐以杓酌油沥之”中“沥”都是“滴”的意思,比喻费尽心血。
D.“注脚”,即注解,是指用文字对“爱国情怀”作出解释,在这里用作动词。
3.请在上文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句子,使上下句衔接自然、连贯。
(2分)【感悟情怀】小文打算制作一期展板与同学们一起品读诗文,感悟情怀。
请你协助一起完成。
4.请完成展板上横线处的的诗句、作品名称及作家。
(7分)5.小语发现有一个模块不符合“家国情怀”这一主题,请你指出并阐述理由。
(3分)二、阅读(57分)(一)名著阅读(12分)6.小语即将参加“学习名家经典,激荡家国情怀”读书会。
请你帮助小语从下列人物中任 选一位,并结合作品内容,谈谈其中所体现的家国情怀。
(4分)A.江姐《红岩》B.傅雷《傅雷家书》C.宋江《水浒传》7.意象在现代诗的创作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请你以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 为例,结合“土地”意象赏析其情感并概括意象的作用。
(4分)8.小文创作了一首现代诗,请你参照示例补充意象,完成诗歌,并说明理由。
(4分)家国情怀与生俱来在血液中流淌在呼吸中存在没有家________没有国________(二)文学作品阅读(15分)腊月光其军①日子被脚步撵着,一转眼就是腊月。
田沁鑫:艺术滋养的“青春老灵魂”
田沁鑫:艺术滋养的“青春老灵魂”作者:余音来源:《时代邮刊·下半月》2021年第12期她是国家话剧院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院长;她的戏剧更多关注社会宏大题材、关注技术创新与融合,打破了人们对女性导演的固有认知;她的身影经常出现在综艺节目、大型文艺晚会的幕后……在万人体育场怎样办好一场高品质的文艺晚会?田沁鑫出色地完成了这样的“高难度”动作,也因过度劳累摔下舞台,3处骨折,打了12个钢钉。
田沁鑫说自己是个闲不住的人,从话剧导演到国家话剧院院长,再到“半个”跨界艺术家,她致力于把中国故事用更新、更好的方式,讲给更多人听。
田沁鑫从小就爱看戏,经常骑着自行车去很多地方找戏看。
“我最大的理想就是骑着自行车一辈子三六九城地看戏,老一辈艺术家们给我的影响太深了,我对传统文化特别迷恋。
”因为这份热爱,田沁鑫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导演专业,大学期间,她遇到了一场无疾而终的爱情。
毕业时,她为了远离北京这个“伤心地”,一心要去很远的地方。
“毕业那天,我跟老师说要去深圳。
老师对我说,可惜了,你会是个很好的舞台剧导演。
老师走后,我一个人去了学校剧场,剧场黑着灯,很安静。
看着台上那个小景、小椅子,我哭了,我是那么喜欢舞台剧。
”1996年,田沁鑫南下去了深圳。
在深圳,田沁鑫只看过两场戏,“我那时候才觉得北京真好,在北京能看戏。
离开后我才意识到,戏剧在我生命中的地位。
”一年后,田沁鑫回到北京,她决定为深爱的人导演一台戏。
想法很好,但去哪儿找钱成了问题。
一次,她偶遇了当年的大学同学,对方已经转行去中关村做生意了,挣了不少钱。
老同学一见到她就调侃说:“怎么混成这样了,要不要我借给你2000块钱?”田沁鑫张口就说:“2000太少了,你借我20万吧!”同学问她要那么多钱干吗,她就给同学讲了一遍心中的剧本。
听完故事,同学决定投资20万,做这部戏。
这就是田沁鑫完成的第一部作品《断腕》,讲述了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去世后,皇后述律平为实现丈夫遗志,平息叛乱、坐稳江山,后来又为了国家发展让出江山的故事。
浅析话剧导演田沁鑫《青蛇》中的女性情怀
浅析话剧导演田沁鑫《青蛇》中的女性情怀在谈论到女性导演的时候,绕不开的就是她们在创作构思时的女性思维。
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田沁鑫并不是一位女权主义者,但她的性别也决定了我们的研究方向中势必有了女性情怀的展露。
一、人与妖的女性视角话剧《青蛇》无疑是一场女人的戏,以女性的视角来叙述着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甚至跨越了千年。
即使剧中的小青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女人,但是妖也带了女性的情感和思维方式。
梦想着“我要做那一户户炊烟升起的人家,一扇扇亮着灯的窗户里面坐着的那个良家妇女”的白素贞从某一方面也代表着中国传统女性根深蒂固的思维。
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法力在她身上也不过成了接近许仙,帮助许仙的工具,她没有因为自己的能力而放大眼前的格局。
也是这样的性格使得她在违逆天伦盗得仙草,蛊惑百妖水漫金山寺以后只能看懦弱的许仙连她的爱意都不能接受,黯然走入雷峰塔。
田沁鑫为她找到的情感出路就是放下爱。
最能证明这一点的莫过于白素贞主动走进雷峰塔。
“走进”而不是“被迫”,这种无奈和艰辛,恐怕只有这个经历过的女子才能真正体会吧。
在《青蛇》中,小青不再是白蛇的附屬品,反而以全新的形象给这个流传了千百年的传奇打开了全新的视野。
看似浑浑噩噩不知所求的小青相比起目标明确的白素贞结局要好上许多,虽然一直表现着不通人情世故却比白素贞看得更为通透。
刚来到人间的青蛇是懵懂的,跟一心嫁人的白蛇不同,虽然懵懂,她却守住了自我。
白蛇笑问青蛇不懂人间,青蛇笑问白蛇太懂人间。
太懂人间的走向了自我封闭的路,而以小青是妖,她从来没有真心想做人。
也是借着她所代表的妖性,《青蛇》中的小青冲破了纲常伦理,跳出了千百年来固有的女性角色。
雖然乱性,甚至违背伦理勾引姐夫这样的行为在当今社会依然为人所不齿,但是创作者也用这样赤裸裸、血淋淋的手段展示着女性对于冲破枷锁,思考自己人生所求的探索。
也正是循着这样不断的追寻,小青得以活了五百年,见证了法海的轮回,求得爱的真谛。
另一方却是只见雷峰塔倒,不见白素贞。
最新-浅谈田沁鑫戏剧艺术特点 精品
浅谈田沁鑫戏剧艺术特点2003年金秋10月,上海美琪大剧院上演了国家话剧院携来的话剧《赵氏孤儿》。
这出戏改编自元杂剧家纪君祥的名著《赵氏孤儿》。
此剧以其新颖而又震撼人心的手法征服了沪上的众多观众及戏剧研究人士。
在上海乃至全国掀起了一阵波动,人们似乎又重新看到了话剧的力量与希望所在。
这出戏的导演正是国家话剧院的青年导演田沁鑫。
田沁鑫,1995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迄今为止导演话剧5部《断腕》1997,《驿站桃花》1998《生死场》1999《狂飙》2001和《赵氏孤儿》2003。
其中自编自导的《生死场》成为1999年轰动中国剧坛的力作,获2000年戏剧界戏剧文学奖最高奖----中国曹禺戏剧奖?剧本奖。
她被国内外专家认为是中国最有潜力的舞台剧导演。
①田沁鑫作为一位年青的导演,其自编自导的五部话剧与时下的一些先锋戏剧派的导演迥然有别,少了形式上的新奇古怪,也没有时下一些年轻导演身上的浮躁。
其五部话剧每一推出皆引起轰动,每部叫好。
在今天的话剧市场下作为一位年青的导演有何能耐推出既叫好又叫座的话剧。
带着这些疑点,我想就田沁鑫及其自编自导的剧目做一些探讨。
一、借历史故事,抒发现代人情怀。
纵观田沁鑫的戏剧会发现一个共同点,即是她的戏剧多取自于历史的题材,或改编自反映过去时代生活的戏曲和小说。
为什么田沁鑫如此热衷于历史题材呢?历史给了田沁鑫怎样的感同身受?《赵氏孤儿》改编自元代著名杂剧家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几百年来各种戏曲版本演绎的《赵氏孤儿》长演不衰。
元杂剧《赵氏孤儿》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晋国忠臣赵盾门客中有个叫程婴的义士,为报主恩,在赵家被奸贼屠岸贾所害获满门抄斩之罪时,让自己的亲子顶替赵氏孤儿受死,十六年后,赵氏孤儿长大得知义父屠岸贾即是让赵家满门抄斩的奸贼,遂斩屠岸贾为赵家报仇。
几百年来许多剧种演绎的不同版本的《赵氏孤儿》,都没有超越原剧以忠义为核心的范畴。
忠义作为几千年来规范中国社会的传统道德伦理,在今天的社会是否还要遵循,是否还要以以忠义为标准规范今人的行为呢?田沁鑫承认纪君祥的《赵氏孤儿》那种为忠义无数人前赴后继的勇气打动了她。
从小说到戏剧--论田沁鑫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的艺术魅力
4宋文植,许 玉:从小说到戏剧《红玫瑰与白玫瑰》通过讲述男女情爱故事,批判男权社会中的男性形象,控诉两性社会婚姻地位的不平等,体现女性的觉醒意识。
冲突是一部戏剧的核心,小说改编戏剧,关键在于如何调度舞台元素来表现小说中的各种冲突,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田沁鑫在舞台改编上,用极简写意的舞台布景来隐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通过“两人演一角”的形式来形象化体现情感关系,外化暗示每个人物的内在心理矛盾;打碎原本叙事结构,让时空交叉并行,增强戏剧冲突,以摆脱原著沉闷气息。
本文将从以上三个角度来赏析田沁鑫戏剧的艺术魅力。
一、舞台——灵与肉的爱情选择题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中,舞台空间被切割成三个部分,左边是佟振保家,里面住着白玫瑰孟烟鹂,右边是王世洪家,里面住着红玫瑰王娇蕊。
中间由两层玻璃隔开,形成一条甬道。
戏剧开始时,佟振保可以在甬道中来回顾盼,并通过门在两个房间中无拘束地游移穿梭。
孟烟鹂和王娇蕊则各自守在仿佛被人规划好的区域中,不能跨越。
仿佛是两朵被安放在玻璃橱窗中的玫瑰花,等待着被人审视挑选的命运。
这是通过舞台空间来表现女性形象在男性霸权社会中的符号化特征:女性永远是被选择的,被偷窥的,被禁锢的。
妻子就如同家中的装饰品,是男人身份地位的匹配物。
男人可以在女人面前“身在心不在”,女人却被要求身心都依附于婚姻,桎梏在男性对其身份的设定上。
舞台上的女性不管是受厌恶的妻子还是受爱慕的情人,都是被动的。
她们被男性拉来推去,“驱赶”到男性预设的位置。
舞台的分割不仅寓意女人在婚姻和情感上不可兼得,更体现着男性和女性地位的不平等。
艺术作品中的视觉形象直接作用于欣赏者的视觉感官,因而特别富有直观性和生动性[1]。
该剧的舞台视觉效果直观地传达出开放性的意义。
从观众的视角来看,这是一个简单分明的选择题——选择相濡以沫的婚姻还是选择干柴烈火的欲望。
左边白玫瑰,右边红玫瑰,再现了张爱玲在小说中的文字: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
浅析田沁鑫话剧中戏剧语言的特点
浅析田沁鑫话剧中戏剧语言的特点作者:王佳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20期摘要:田沁鑫是中国当代颇具影响力的话剧导演之一,在戏曲圈中,田沁鑫以解读经典闻名,她所执导的话剧《青蛇》《生死场》《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作品都是改编自经典剧作,将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改出新意,并加入本人的理解和想法。
她的代表作《青蛇》本是一个来自民间的故事,几经改编到李碧华版的《青蛇》让观众看到了不一样的故事,而田沁鑫正是在李碧华的基础之上进行修改的。
在话剧版《青蛇》的戏剧语言中既有原著的语言,也有田沁鑫所表述、改编的语言,本文将以话剧《青蛇》为例,分析田沁鑫话剧中戏剧语言的特点。
关键系:田沁鑫《青蛇》戏曲诗意意蕴一、中国戏曲对于田沁鑫戏剧语言的影响田沁鑫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戏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戏剧语言的表达上更是受到了中国戏曲的影响,将戏曲中的经验借鉴到话剧中来,增加了话剧的可看性、创新性。
(一)引子、坐场白。
对于话剧的戏剧语言来说,最常出现的就是对话,以对话推进剧情的发展,以对话体现人物的性格以及剧情中各个人物的关系。
但对于中国戏曲,戏剧语言又可以分为很多种,如人物之间的对话、念白、甚至是打破舞台“第四面墙”与观众对话、跳脱出角色的唱词等等,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诠释人物而且还可以叙述好故事。
田沁鑫话剧中的戏剧语言处处可以看出对于中国戏曲的借鉴。
中国传统戏曲中人物出场亮相时经常伴随着“引子”、“定场诗”、“坐场白,”作用就是角色自我介绍、自报家门,有时还会告诉观众自己将要去哪及将要干什么,这可以帮助演员和看客迅速进入剧情。
田沁鑫的话剧中也多次出现类似于“坐场白”的语言,话剧《青蛇》法海出场时就运用了这种方式。
如:法海:我叫法海,乃《白蛇传》中人士,金山寺方丈,庙里第一领导,是一个很年轻的寺庙领导干部……这种自报家门式的语言在戏曲中出现频繁,但是在话剧中就表现为一种“间离感,”因为话剧与观众之间还是有一定的陌生性和距离感,这就使得话剧对于观众有了新的体验。
田沁鑫:我做戏,因为我悲伤_名人故事
田沁鑫:我做戏,因为我悲伤女导演田沁鑫永远是个谜,她的戏,她的人,她的个性、外表以至内心,常常如同魔方的不同侧面变化万端,而每一个侧面都闪烁着,让你痴迷,让你惊喜,希望走近但又距离着……那是第一次走进她的家,空旷的客厅顶部装置着几只大射灯,以为走进小剧场却一眼瞥到角落里的白菜萝卜和女性杂志的封面。
深色的卫生间神秘而贵气,原木打造的一体橱柜质感深沉朴实。
而我们的采访是在阳台上,彼此盘腿在一小块榻榻米上,头顶一只古色古香的木制灯笼,薰香瓶发散出淡淡檀香,幽雅的古琴声徐徐缭绕……田沁鑫手把一只精致的紫砂壶,不疾不徐地冲开片片乌龙,话题就这样展开……因为生于60年代末田沁鑫儿时的梦是演戏,看着舞台上穿着花花绿绿各色戏装的人物打打唱唱,演绎人生,小孩子的心里觉得多美好。
后来她有机会真的学起了京剧,虽然最终没有站在舞台上,但却奠定了她的一生注定与戏有缘。
读书,是田沁鑫对儿时的美好回忆。
中国古典名著、西方经典名著、现代科幻小说……《红楼梦》、《金瓶梅》、《水浒》、《三国》、《西游记》,甚至《三言二拍》……统统成为田沁鑫青少年时期的精神武装。
大量的阅读和积累,使田沁鑫开始有了创作的冲动,居然在不大的年纪自己试着编起了“三言二拍”。
如果换到今天,田沁鑫说不定能成为低龄作家群的一员。
但当时,她把自己读进了中央戏剧学院,不是学编剧,而是学导演,因为做导演,也要懂文学剧本。
而以后田沁鑫做导演成气候的几部大戏,都是她亲自操刀写剧本,这不得不归功于当年自编“三言二拍”的功底。
而读书,更为以后田沁鑫形成独立成熟的艺术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的田沁鑫,在中国话剧界已是赫赫有名,不虚心地说:也是今天中国话剧舞台上最活跃最出色的女导演。
然而,各种媒体上如果不是因为说到她的戏,恐怕不大见到田沁鑫的名字。
以至于这次采访的开始,田沁鑫谨慎地把自己规定为:北京专业话剧院最年轻的导演、国家话剧院惟一的女导演。
一贯低调,这是田沁鑫的作风;埋头做事,扎实,不浮躁,这是田沁鑫的为人和做戏。
浅谈对田沁鑫戏剧创作的认识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244浅谈对田沁鑫戏剧创作的认识阴越(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摘要:在对话剧新旧观念冲击下,田沁鑫的出现为当下话剧市场汇入了一股清流。
田沁鑫的话剧作品的表达从根本上是一种对人的终极关怀,传承并弘扬了悲天悯人的艺术精神和艺术工作者的追求。
其作品在极力追求话剧市场化的当下环境的同时,注重话剧观感与观众主观感受的结合,而不是一味地让观众接受,一定程度上引导并影响着受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形成了田沁鑫审美的独有话语体系。
关键词:话剧;田沁鑫;创作;造型意识一、导演创作的背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艺术形式不断推陈出新。
电影艺术也逐渐被电视、网络等新型媒体所冲击、甚至是替代。
电影艺术、电视艺术,抑或者是当今网络媒体的兴起,使戏剧的影响在逐步缩小,更值得关注的是新兴媒体和艺术形式深刻地影响着观众对戏剧艺术的重新定位与审美。
加之社会的剧烈变革,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对传统文化的冷漠,人们对于艺术的体验已经趋向于快餐似的消费体验时代,相对于需要用一定的时间来创作、排演、欣赏的戏剧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这样时代背景和社会语境下,田沁鑫及其作品的出现代表着一种文化符号的出现,无疑是给已经感到精神疲倦的舞台导演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
作品为极力追求话剧市场化的当下环境,汇入了一股清流。
这股清流在根本上是一种对人的终极关怀,传承并弘扬了悲天悯人的艺术精神和艺术工作者的追求,形成了导演审美的独有话语体系,对话剧、电影等艺术形式带来了一定影响。
因其对人的关注,她同样注重话剧观感与观众主观感受的结合,而不是一味地让观众接受,她导演的作品都能吸引大批的现代观众,一定程度上引导并影响着受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
二、导演创作风格在剧本创作的过程当中田沁鑫更加注重对人性的挖掘。
田沁鑫的创作内涵以关怀人文与传承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为主旨。
田沁鑫的话剧主要强调我们民族那种韧性和生命力的顽强,更深刻的阐释对民族命运的反思。
试论田沁鑫创作之“主流戏剧”美学倾向
试论田沁鑫创作之“主流戏剧”美学倾向作者:王信怡来源:《艺术评鉴》2018年第18期摘要:作为中国当代戏剧界的领军人物,田沁鑫曾在其处女作《断腕》中以“爱”为背景勾勒了浩然壮阔的民族图景;其成名作《生死场》直指麻木的民众、试图描摹救亡图存的完整家国;而在与时代贴近之作《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又展现出在道德和情欲的冲撞下、“肉与灵”挣扎的个体。
无论是对中国传统宏大叙事题材如民族、家国的青睐亦或沧海一粟中个人情感的关注,都得以探析出这位饱含深厚人文情怀及严格审美追求的创作者所独树一帜的“主流戏剧”美学倾向。
关键词:田沁鑫主流戏剧美学倾向《断腕》《生死场》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7-0150-03作为中国当代戏剧界的领军人物,田沁鑫自1997年创作至今,已有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进入大众视野,其中不乏艺术与商业双丰收之作。
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到:“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1]。
毋庸置疑,田沁鑫每一次的感性创作中,必是经过“心灵化”主动选择的结果;而其身为中国国家话剧院的一名导演,也必须理性的担负起促进主流戏剧良性发展的职责。
同为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的王晓鹰曾论述“主流戏剧”:“所指的是戏剧演出形态,在创作观念方面承袭了戏剧艺术的传统沿革并不断吸收融汇随着时代发展而丰富起来的艺术表现手段……在所表达的内容方面则与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念和主流行为道德规范是相适应的,至少是没有明显抵牾的……”[2]。
而田沁鑫在上述三部戏剧作品创作中,从外在“形式”到内在“内容”均符合“主流戏剧”的美学定位,由此可以探析出这位饱含深厚人文情怀及严格审美追求的创作者、所独树一帜的“主流戏剧”美学倾向。
一、以“爱”为背景所勾勒的民族壮阔图景田沁鑫的处女作《断腕》创作于1997年,讲述的是辽国皇后述律平在爱人耶律阿保机死后,为保江山不惜断腕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e s t h e t i c c o ns c i ous ne s s a nd a r t t a s t e o f Ch i ne s e t r a di t i on a l c u l t ur e,u ni q ue on t he c u r r e nt d r a ma s t a g e .
ZH A NG Yu n。 LI Lu
( Be ns h a n Ar t Ac a d e my,Li a o n i ng Uni v e r s i t y,Sh e n y a n g 1 1 00 3 6,Chi n a )
Ab s t r a c t :Ti a n Qi n x i n ' s d r a ma i s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f e ma l e ' s f e e l i n g a t f i r s t ,a n d g r a d u a l l y b e c o me s
s p ac e,d i r e c t i o n a nd n e w po s s i bi l i t i e s i n t h e de v e l op me nt o f c on t e mp or a r y Chi ne s e d r a ma a r t .
gu a ge,c o nv e y s s p e c i f i c t h ou ght s o r e mo t i o ns o f t he c r e a t or . Thr o ug h c o nc r e t e c r e a t i o n,Ti a n pr a c ~
r e f r e s h i n g a r t i s t i c me t h o d s a n d me a n s o n s t a g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wi t h i n t e n s e v i s u a l wa l l o p a n d b o d y l a n ~
2 0 1 5年 0 3月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He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 辽 宁 大学 本 山艺术 学 院 , 辽宁 沈阳 1 1 0 0 3 6 )
摘 要 : 田沁鑫 的话 剧起初是 女性情 怀的抒发 , 逐 渐 而为 或静水 深 流 的平 民史诗 , 或 波 澜壮 阔的英雄传 奇 , 而无论是 女性情 怀 , 还是 史诗 追求 , 都始 终贯 穿着 中国传 统文化 的 审美意 识 与艺 术 品位 , 在 当前 的戏 剧舞 台上可谓 独树 一帜。结合其在 编剧上叙 事话语 的追求 , 田沁鑫 戏剧 的舞
c i v i l i a n e p i c l i k e q u i e t d e e p wa t e r f l o wi n g ,o r ma g n i f i c e n t s a g a . Ti a fs d r a ma a l wa y s r u n s t h r o u g h a n
台呈现相 应采用 了令 人耳 目一新的 艺术 方法和手 段 , 以强 烈的视 觉冲 击力 和狂 热 的肢体 语 言, 传
达 出创作者 的某种 思想或情绪 。可 以说 , 田沁鑫通 过具体 创 作 实践 了现代 艺术 观念 和东 方传 统 美 学观念 的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开创 出当代 中国戏剧 艺术发展 的新时空 、 新方 向 以及新 的可能性 。
Co mb i n e d wi t h t h e wr i t e r s n a r r a t i v e d i s c o u r s e p u r s u i t , Ti a n Qi n x i n S d r a m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d o p t s
Ma r . 201 5
第 1 5 卷第 1 期
Vo 1 . 1 5 NO . 1
文章 编号 : 1 6 7 1 —1 6 5 3 【 2 0 1 5 ) 0 1 — 0 0 6 5—0 6
从 女 性 情 怀 到英 雄 史 诗
论 田沁 鑫 戏 剧 的 现 代 呈 现
张 赞 , 李 璐
t i c e d t he c om bi n a t i o n o f t he m od e r n a r t an d o r i e nt a l t r a di t i on a l a e s t h e t i c c o nc e p t ,c r e a t i n g ne w t i m e,
Fr o m Fe ma l e Fe e l i ng s t o He r o i c Epi c
A S t u d y o n Ti a n Qi n x i n Dr a ma ' s Mo d e r n Pr e s e n t a t i o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