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空间理论解读后现代戏剧的荒诞性_刘晓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语言 在后现代戏剧中不再体现语言的交流功能,而是变成一种支 离破碎的文字符号,语言符号的表意功能与戏剧语言无意义的呈 现作为两个输入空间,二者都具有表达的语言这样的共同结构, 然而语言的表意功能几乎消失殆尽,反复无意义的对白,答非所 问,混乱跳跃的思维反应在毫无逻辑的语言片断中。这样的语言 片断只能是无意义生活的填充物,即我们生存在一个荒诞的世界 里的结论:语言无意义,生存亦无意义的概念。 爱尔兰作家贝克特是荒诞派文学运动中在戏剧方面最杰出、 最有影响的人物。《啊!美好的日子》体现着作者采用摒弃现实 场景、逻辑推理和条理清晰的连贯情节的戏剧形式,来反映丧失 理性、无助的、荒诞的生活。 语言是该剧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该剧只有两个人物 和一个没有任何变化的场景中,所有的表演都集中在人物的语言 上,然而二个人物:一个话多的像流水一样,没有止境。一个却 惜字如金。第一幕,温妮一直在讲,然而她的说话对象似乎根本 就没有听到她所说的话,即使是不得不回答的问题,也只是简单 的一两个词,甚至用哼声来应答;第二幕,当温妮已无法说话, 而威利也只能费力的爬过来看看她。空洞的戏剧对白与日常对话 作为二个输入空间的相似部分,即交流的双方运用的语言工具, 但所传达的信息并没有达到交流的目的,因而在合成空间中形成 了世界无意义,交流亦无意义的荒诞概念。 二、情节 循环的情节也是后现代戏剧颠覆传统认知模式的戏剧手法之 一。后现代戏剧的认知过程,不但涉及到现实空间与戏剧空间的 输入,而且包含戏剧空间内不同戏剧单元的空间输入。因而对于 反复出现的相同情节,人们要结合现实空间输入与前后情节的空
与传统戏剧对现实世界有序的表达不同,后现代戏剧的戏剧 世界是一种意识的错乱,时间观念的消失,对传统和权威的蔑视 和挑战,是破碎形象的堆积和组合。后现代戏剧的认知过程,首 先是构建两个心理输入空间:后现代戏剧呈现的无序世界和现实世 界。后现代戏剧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无意义的语言、循环 的情节、疏离的人物。对应的是现实世界中表意的语言、有序的情 节、正常的人物。二个输入空间共享的抽象结构即表达的语言、故 事的情节、存在的人物。荒诞派戏剧家用荒诞的手法将现实世界最 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扭曲,变形、剪切、拼接,赋予它们新的表现 张力。以上的三方面经过跨空间映射,部分结构进一步在合成空间 中形成了现创结构,即语言不再传达信息,故事不再按逻辑发展, 人与人的交流不再有意义。也就是对于现实世界的重新认识:信仰 的迷失、传统的消解、权咸的颠覆、世界的荒诞、生存的无意义。
大众文艺
文艺评论
心理空间理论解读后现代戏剧的荒诞性
刘晓燕 (牡丹江师范学院商务英语系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2)
摘要:本文运用 Fauconnier提出的心理空间理论分析后现代戏剧 的荒诞性,认为后现代戏剧家运用荒诞的艺术手法构建的戏剧世界与 现实世界,构成了二个输入性心理空间,并通过空间映射建立一个包 含“现创结构”的输出性心理空间,即合理性概念的缺失和荒诞性概 念的形成过程。并选取贝克特的《啊!美好的日子》作为例证来分析 其荒诞性的构建过程。
பைடு நூலகம்
142
参考文献: [1]Fauconnier,G. Mental Spaces: 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p:16. [2]Fauconnier, G. &M. Turner. The Way We Think: 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M]. New York: Basic Books, 2002. [3]Fauconnier,G.&M.Turner.ConceptualIntegration Networks [J]. Cognitive Science, 1998,(22): 133-187. [4]曹道根,马玉君.反讽意义的心理空间表征[J].人文杂志.2008(4):186. [5]施咸荣,金志平,高行健.荒诞派戏剧选[M].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
三、人物 后现代戏剧疏离的人物也构成了对传统认知的挑战。人与人 的关系也不再是交流的对象而是异化的概念存在。现实人物的正 常关系与戏剧人物的疏离关系作为两个输入空间拥有着共同的结 构:戏剧人物仍然扮演着现实世界的某个角色,也存在着某种的 人际关系。但荒诞戏剧中的人物如蝇蚁一样庸庸碌碌不知何为。 因而后现代戏剧疏离的人物在合成空间中产生了人与人之间关系 的异化,生存的无助等概念。 在人物塑造方面,贝克特颠覆了约定俗成的概念,温妮整 日百无聊赖做着同样的事情。齐腰的土堆使她只能活动上身,也 只能奋力做着触手可及的事情。她甚至想睡去的愿望也只能是泡 影,俨然一副行尸走肉。温妮的生活不再是正常的衣食住行,她 的世界里只有回忆和与死亡的挣扎。 剧中有一段这样的对话:当温妮看到威利爬回自己的洞穴, 问他是否是能听到自己说话: 威利:(恼火)听见了。 温妮:现在呢? 威利:(越发恼火)听见了! 温妮:现在呢?现在呢? 威利:(口气粗暴)听见了! 温妮反复想知道丈夫是否听到的目的却是:只要知道你在那 儿能听见我说话即使事实上没在听,这就是我全部的需要。温妮 与威利的陌生关系与现实世界中的人际关系作为两个输入空间拥 有着共同的结构特征,进一步在合成空间中形成了对世界的新认 识:人生无常,生活总是将人们置于绝境,孤独与无助将是世界 的本来面目,并揭示出人类在一个荒谬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 结语 后现代戏剧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常规,开辟了戏剧发展的新 领域。它的产生也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是人类生存状态的真实写 照。从心理空间理论的视角来说,戏剧空间与现实空间,既有对 应,也有疏离。人们从中得到的不仅是对生活、生存概念的从新 界定,也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从新审视与反思。
间输入不断地建立心理空间。荒诞派戏剧打破了正叙或者倒叙的 场景顺序,幕与幕之间似乎没有相互联系,屈指可数的人物和反 复的动作,几乎没有变化的场景,讲述的故事没有开始,没有发 展,也没有结局,一切都在发生,又似乎没有产生任何的效果。
循环,是贝克特戏剧常用的戏剧手法,剧中温妮和威利的 生活是在延续了西西弗斯那种徒劳的、不知所措,一切行为变得 没有意义的感受。正如温妮总结自己的生活:从早到晚,就是说 在从起床铃响到就寝铃响的时间里,我该做什么,我又能做什么 呢?生活就像掩埋温妮的那个土堆一样——无法逃脱,只能无奈 的接受。留下的只是和温妮一样的发问:生活没有意义,存在没 有意义,那么对于这个荒谬的世界又能做什么呢。这样循环的情 节成为失去意义的生活和消失的时间的体现,在合成空间中进而 形成生存世界的无序与荒谬的新认知。
关键词:心理空间;后现代戏剧;荒诞性;《啊!美好的日 子》
随着心理空间理论成为认知语言学领域发展的主要趋势, 也为其在后现代戏剧文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契机。西方 认知语言学家弗柯尼尔提出的心理空间是认知者关于人、事物和 事件的某一领域的部分知识的临时汇聚。(Fauconnier,1994: 16) 心理空间理论为意义建构提供了新的视角,指从两个输入 空间部分地映射而产生包含突现结构的合成空间的认知过程。国 内外对于后现代戏剧的研究多集中于纯文学领域,对其跨学科的 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认知领域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