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心理学介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收稿日期:2006-03-14 作者简介:糟艳丽(1981 —),女,回族,甘肃张家川人,西北师范大学 2004 级研究生,主要研究心理学基本理论。
- 84 -
糟艳丽:后现代心理学介评
的标志是什么呢?后现代学者哈桑对其特征作了精 辟的阐述:“不确定性,它包括多元论、反叛、随 机 性、分化、模糊和破裂;破碎性,包括对总体和总 体性的不信任;反正统性,对权威的挑战是其重要 内容;非我性,抛弃将主体等同于实体的传统;内 在性,反对超验性,强调心灵与语言的自生能力。”[3]
第 23 卷第 1 期(2007)
河西学院学报
Vol.23 No.1(2007)
后现代心理学介评
糟艳丽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发端于20 世纪中期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是现代西方各种学术思潮、流派、观念的综合或拼凑,
其主要理论来源有结构主义、浪漫主义、虚无主义与怀疑论倾向、20 世纪分析哲学、大众化文艺运动、存在
- 85 -
河西学院学报
2007 年第 1 期
多的社会属性,对其表征与探究,以实证主义为主 的研究范式总是鞭长莫及,尤其是心理学的应用分 支更是如此。随着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转向,对于心 理学的人文性越来越关注。例如,对于人与人、人 与自然、社会等的转向,使心理学更倾向于人文性 质。在后现代主义心理学中,也存在着两种意见: 以格根为代表的社会建构论者,倾向于把心理学归 于社会科学,而柯菲尔,迈克尔等人则把心理学归 于中间学科或交叉学科[7]。 两种取向的存在,本身就 证实了其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意义。其研究对象的 特殊性则决定了其学科性质的特殊性。心理学的科 学性质和人文性质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性,也许, 称心理学为社会科学是合理的,当然也不排斥实证 的方法。而后现代范式的转向,从方法论的角度来 说,有可能作为一种促进因素,超越自然科学与人 文科学的对立。
动,提倡公共知识、经验性知识;心理学更应注重 差异性,呼吁多元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而不是 唯一的。
( 一 ) 后现代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后现代心理学更多注重的是研究思想、方法、 学科性质等问题。后现代思潮对主流心理学的研究 范式提出异议,要构建新的心理学模式。以下从几 个方面分析后现代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 1、关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当然是人,这一点是毋庸质 疑的,但是怎样研究人,研究人的什么,是需要关 注的重要问题。首先,后现代主义者主张对人进行 哲学上的解构,而不是孤立地看待人,要研究人的 交往问题,注重人性,尤其是人的社会性。例如后 现代背景下或其他社会背景下的人性问题;其次,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当前心理学一味追求的是抽象 的、普遍的客观知识,这对于人类生活没有多少实 践意义,心理学应该去研究有社会价值的、局部 的、与文化、历史相结合的问题,使心理学更好地 服务于大众的日常生活,也就是提倡整体论和从文 化历史的角度来研究人的心理;心理学要在开拓视 野,探究人类丰富的心理世界的同时,避免走向还 原论与拟畜论的道路;再次,后现代主义者批判心 理学只研究可内部观察的直接经验或可外部观察的 行为,而否认意识背后人类的精神存在或者说是人 的心理活动的内隐状态。这样只强调自然属性,必 然忽略社会属性,使研究得出的结论只适合脱离社 会文化历史特征的自然人,势必影响心理学的价 值。此外,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还有很大的潜力值得 热爱生活的人去挖掘,如心理投射现象的研究、超 个人主义的研究等;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视角出发, 运用诸如伦理学等人类优秀成果,多方位地探究人 的高级心理与行为。 2、关于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心理学的学科定位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追溯到 冯特时期,心理学兼具科学与人文两种属性,后继 的主流心理禀承了实证主义哲学的量化研究传统, 认为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而推崇布伦塔诺现象学 研究传统的非主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属于人文科 学。崇尚实证主义的心理学试图走物理学的道路, 在其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在研 究手段、工具以及实验、认知心理学等领域,都有 了很大的进展,这一点不能否认。从此意义上说, 心理学倾向于自然科学,但这种经验主义、实证主 义的取向也遭遇了不少的批评。心理现象包含了更
对心理学的学科定位问题。因此,心理学后现代的 建构不能缺少理念的多元化。
4、关于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 当前心理学研究中理论与应用各有侧重,米德 尔顿(Middleton,D. Edward,D.) 等人对其分裂与对 立 概括了三种情形:1. 心理学理论主要由“理论”驱 动,其应用主要由“问题”与“需要”驱动;2. 心 理学理论倾向于在人为设计的实验环境中做研究, 其应用倾向于在真实世界中做研究;3. 心理学理论 关注实验的控制、可靠性和研究结果的概括化程 度,其应用主要关注人类实际生活,依据问题选择 方法,不太注重其研究结果的概括化[8]。当前的理论 心理学太趋于理论,长期在定性定位问题上摇摆不 定,很难有长足的真正心理学理论的超越;而应用 心理学既追求理论支持,又讲求实验、数据支持, 为其科学性服务。而无论其所依据的理论,还是得 出的数据结果,都只起到了依据和证据的作用,而 没有实质上更多的建树。对于理论与应用的分离, 两阶段模式作为一种解释,主张我们应该等待理论 的进步与完善,认为理论经经验研究检验之后,才 可发展其应用。也许理论和应用都正处在一个发展 过程之中,严格地要求理论、应用各司其职并统一 协调有些不现实。但理论总是指导实践的,而实践 又是理论的来源。从研究对象的意义上来说,心理 学的后现代转向可以促使心理学从更多具体情境性 的、有实用价值的实践出发,推进理论的完善。目 前,心理学尤其在职业性应用方面,取得了许多新 的进展,例如在心理治疗、工程心理、人力资源管 理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可以为人们工作、生活服务 的成果,这种应用型的科研模式及其定性的、语言 学的知识的引用都取得了成功,逐渐被接受。此 外,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的不协调有许多原因,因此 存在广阔的潜力予以改观。例如,异质文化背景下 理论与实践的套用应该慎重,心理学的本土化应该 是理论与应用二者兼有的本土化。 ( 二 ) 后现代主义与心理学的发展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思潮,一种趋势。正如它在 哲学、文学等各个领域中产生影响一样,它使人以 更加概括的角度审视心理。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新 事物总有代替旧事物的使命,但也如其他领域里已 取得的成果不容置疑一样,心理学在理论范式、研 究方法等各方面都具有可取之处。提倡后现代能够 使心理学研究更加成熟,更加符合时代的特征与人 性的发展完善。诚然,我们不能因为要批判,就彻 底否定现代主义的因素。心理学就其现代性来说,
3、关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现代心理学坚持实证主义取向,以实验法为主 要研究方法,具有严格的研究程序,甚至否认非实 证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后现代思潮对这种 倾向的批判尤为激烈。认为实证主义研究范式适合 于可观察的客观心理现象,而无益于主观心理活 动,不利于对实际心理问题的研究。主张心理学研 究方法多元化,应充分重视定性研究,使心理学研 究工作从严格控制的封闭的实验室里解脱出来,更 多地在自然状态下研究真实的人类心理。人的行为 是有情境性的,而情境很难用事后的假设加控制的 实验设计来再现、甚至预设,对于人类个体的研究 本不应该通过实证方法使其简单化和神秘化,更何 况心理状态的差异性,更不应该用数字符号来替代 进而揭示并推断。而且,人的心理余兴不可避免要 涉及社会文化,且不可避免会带有研究者及参与者 的个人主观色彩,不可能彻底实证化。因此,要想 使方法本身的特征与研究对象的属性得以兼顾,就 要使二者相结合。但重要的是,应该以研究的问题 为中心,而不能因为方法前提而限制课题的选择。 多元的方法是指除了实证的方法以外,可以广泛选 择诸如释义学的、建构或解构式的、叙事式的、生 态学的、现象学的、文学评论的等各种方法探讨深 层次的心理内容。由于长期以来,学术界存在着定 量的才是科学的偏见,对定性的研究方法持轻视和 怀疑的态度。抑制了其他方法的运用,这也是遏制 心理学发展以及造成科学家从事的心理学研究与大 众对心理学实践意义的期望之间的分离越来越明显 的原因之一。对于多元方法的接纳,部分地取决于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心理学;学科建设;理论;应用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0520(2007)01 - 0084 - 04
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兴起于西方的后现代主义 思潮被全面的介绍到国内,从而引起了哲学、文化 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的普遍重视。许多 学科都以后现代主义为哲学背景,反思本学科的建 设问题,心理学也一样。根据有关介绍,后现代主 义是对实证主义、经验主义、个体主义、人文主义 等的评判与概括。它的产生与存在,似乎是对当前 心理学领域研究取向对立的一种缓解。同时,它有 其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科学、哲学背景等,因 此,有的学者认为,它也应当成为一种研究范式, 为人类智慧的前进服务。本文试图通过对后现代主 义思潮和后现代心理学的评价,对心理学的学科理 论建设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后现代思潮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浪潮发端于20 世纪中期西方发达 资本主义国家由现代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 时期。有学者认为“后现代主义是现代西方学术中 各种思潮、流派、观念的综合或拼凑”[1]。 这 是 因 为 它的产生具有丰富的理论来源和复杂的社会根源。 就其理论来源来说,涉及到结构主义、浪漫主义、 虚无主义与怀疑论倾向、20 世纪分析哲学、大众化 文艺运动、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 社会批判理论、现象学和解释学等。这些文化思潮
的汇聚和传播,迅速波及整个世界,并渗透到人们 的意识形态中,进而引起了社会科学诸多学科领域 的变革,比如政治、道德、哲学、文学、艺术、心 理学、教育学等,可以称之为一场社会文化运动。
( 一 ) 后现代思潮潜入人类认知领域 后现代主义问题涉及对二战以来西方文化和学 术倾向的认识和评价,是一个有关全球文化处境的 问题。它作为一种新的观念被人们接受,使人们的 人生观、价值观乃至宇宙观等发生了变化,这是由 于社会形态变化导致的人们的认知方式发生转变的 结果。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商业活动全面扩张到了文 化领域,生产方式改变了个体生存方式,人们对传 统文化的信仰和信任发生了动摇;西方反理性主义 文化的发展导致主体尊严的丧失和存在价值的危 机,还有自我意识以及价值标准的失落。正如美国 学 者 K.J.Gergen 所 言[2],后现代学者必备的条件之 一,就是对自己所处的文化具有强烈的反省意识。 后现代主义是对传统精神文明和价值取向的反思和 质疑,认识到在变化的社会背景下,应该有新的社 会准则、文化经验、生存方式和处事原则等。同 时,后现代主义是对人与人、人与环境的新的审 视,主张人际沟通与关系重建,倡导人与自然的交 融,反对主客对立的二分法思维模式。后现代主义
主义、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现象学和解释学等。后现代思潮影响下的后现代心理学 ,
对目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方法、学科性质等问题做了深刻的反思,对主流心理学的研究范式提出 异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议,主张构建新的心理学模式,被视为对主流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的反叛。我们认为,后现代主义对心理学 发
展的批判与期望,也许可以看成是其现代化道路的完善,是其发展史上向前迈出的重要步骤。
( 二 ) 后现代思潮对学术界产生了影响 后现代思潮最初诞生于文学、艺术、建筑、哲 学等领域,但很快学术界就嗅到了它的气息。因 此,西方学术主流产生了一丝动摇,学者们开始在 更高的层面上反思。“现代思潮”,即主流心理学 的 特征是遵循理性的、实证的原则作为哲学认识论基 础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而后现代思潮旨在破除对 理性、科学的绝对信任和盲崇;现代思潮可以概括 为科学、理性、自由、民主博爱、绝对、统一性、 一体化、经验性和终极关怀[4];后现代思潮则可称为 否定和怀疑的理论本性;非中心化的解构策略;多 元化的思维风格;富有建设性的创造精神和寄予关 爱的全球视野[5]。后现代广泛介入学院的学科,向其 基本的假设和实践以及各个领域的知识探究与教育 之 分 离 发 起 挑 战 ( 参 见 Rosenau 的 研 究 , 1992 ; Seidman 与 Wagner , 1992 ; Dickens 与 Fentana , 1994;Seidman,1994;Ritzer,1997。)[6] 二、后现代思潮与心理学的发展 有人称21 世纪是心理学的青春期,这个比喻比 较形象。那么,处在这个“暴风骤雨”期的心理 学,就像一个正处于多事之秋的人一样,不可避免 地要承载更多的契机与挑战。后现代的产生部分地 是由于对现代学术思潮的不满。因此,它带有批判 性和建设性。诸多的学科都可以从后现代思潮中吸 取各自所欠缺的养分。心理学是一门较新的学科, 但也是一门存有许多争议的学科。后现代思潮一方 面被视为解决现代心理学危机的一股力量,同时也 可看作心理学理论体系中又一种新的视角。当代主 流心理学,相对于后现代心理学来说,可以称为现 代心理学,它是以实证主义作为哲学认识论基础, 按照理性原则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后现代 主义心理学则认为心理学应放弃“纯科学”的追 求,而要对其学科性质重新定位;实证主义被认为 是有局限的,为了不使它促进心理科学理论与实践 的分离,应该采用实践知识的哲学认识论,应该更 多地致力于有实用价值的、具体的、与情境有关的 局部知识上,因为一切知识和真理不是普遍的,而 是特定的和情境性的,心理学中也不存在普遍的客 观规律;心理研究应由经验驱动,而不是由理论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