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心理学介评
后现代心理学方法论及其评价
维普资讯
・
-
—
—
24 ・ 4 - — —
甘 肃农业
20 年 第 5 ( 06 期 总第 28期 ) 3
大卫 ・ 椿呈蒡 . 后现代抖学—— 抖学魁力曲再现 . 中西■聿 出i挂 19 . f 96 . 大卫 ・ 椿呈芳 . 后现代学 . 马弄 方 . 聿 中史囊聿 出簟社 19 车 . 95 大卫 ・ 椿王蒡 . 后现代抖学—— 抖学魅力曲再现 . 中圈■i 出簟社 1 6 l - 9 . 9
yR蹦 h ya d妇 n n n 咖 . 脚 N P nt : J: f e, i ,m a t r . 9 9 1 —4 yP嚣 17 : 1 8
判科学主义正是批判它 的非理性发展 , 那么是 不是又暗含 对理性 的推崇之
嫌?
现代西方哲 牛主要巍最 . 中国人 民 大学 出葳挂 18 . 98 2 量选默 牟 告■ 学Ⅱ : I 真襄 与方岳一朴 竞和索5. 1台北 : 时报文化 出 葳有 限公司 .95 19 3王克千 . 代西方哲 学 ̄i . 现 tt 中翻青车 出 . 葳挂 18 . 96
用 打动学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有用科研去支撑教学, 自己深刻理解和把握了的理论去服学生、 充 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作用, 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 生 , 才能真正实现科学理论进大学生头脑的目的。 二、 改进课堂教学. 提高育人实效 接班人, 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特殊使命。为此, 必须创新育人观 ( 意见) 提出, 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的主导作 念, 提升育人素质, 积极改进课堂教学, 为大学生成人成才服务。 用。高校课堂教学 , 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的育人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育人 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任何时候都无法在脱离课堂教学 的状态下获得完美实现。贯彻落实 意见) 的要求, 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 的意见)以下简称( ( 意见) 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 < ) 首先, 要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教学内容的 领性文件。< 意见) 指出,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 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工作中, 增删取舍与讲课的深度和广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很多内容就其知识 层面来讲, 学生已经在中学期间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教学中, 对于这部分 具有重要地位和作 用。 要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讲得精深, 要从知识层面向理论层面提高, 要 深化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改革,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 内容, 实现由“ 是什么” 为什么” 向。 飞跃。如果只 的针对性, 实效性和吸引力、 感染力,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 让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方面, 是重复他们已经知道的东西, 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 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特殊使命。 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各门课程之间, 在某些内容上 创新育人观念 。 提升育人素质 这就需要在各门课程之间协调分工, 各有取舍, 避免重复性 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作用 , 必须树立以学生为心,内化 也有重复之处, “ 要紧紧围绕“ 育人” 这个中心 目 知识” 的育人观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 过去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教 教学。教学中应采取专题讲座的授课方式, 科学选择所讲专题的内容。教师的讲授不要简单重复教材, 而应把重点 师为心。教师执行国家的指令, 规定的教学内容学生必须学, 如果不学或者 标, 放在指导 学不好那是学生的问题, 很少从教师 自身方面查找原因。新时期高校思想 放在对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发展有直接指导意义的重要原理上, 参考书及主动思考问题上。找准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点, 用理 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首位任务就是要转变教育教学的理念, 实现从 学生阅读教材, 解决现实问题, 让学生在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理解马克思 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 理解学 论分析、 掌握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其次,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生,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对当代大学生求知、 求新、 求乐、 求助的多种需 主义, 就理论讲理论的授课方 求, 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面临哪些思想问题, 在其成长和发展中需要哪些 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注意避免过去那种照本宣科, 必须坚持理 论联系实际的 教学原则。 既要讲清楚基本理论观点, 又要紧 政治理论知识。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 为保证学生健康成才服务, 提高思 式 , 密联系包括历史的、 现实的、 国内的、 国外的等种种实际,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 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 才能使学生真切地 “ 内化知识” 就是教学内容“ 进大学生头脑”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化的最新成果解释现实问题。只有联系实际进行教学, 对理论产生内在的兴趣乃至追求。特别要 是大学生的必修课, 开设这类课程的根本 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 理解理论的时代性和当代价值, 难点、 疑点问题, 有针对性地为他们释 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注重联系大学生所普遍关心的热点、 才能真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走进大学生的内心, 受到他们的 和可靠接班人, 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 内化” 为大学生内在的思想政治 疑解惑。这样, 欢迎和认 司。 素质和能力。 再次, 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充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 内化” 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就是要让大 必须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 学生坚信马克 思主义, 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 分发挥其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 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包括: 课堂讲授、 专题讲座、 课堂讨论、 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 教师不能仅仅看学生记忆了多少理论 度和需要出发, 学生自学、 组织参观、 社会调查、 心得写作等等。中心 目标就是要 知识, 而重要的是要看学生“ 内化” 了多少知识, 即有多少马克思主义理论知 教师导学、 调动他们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积极 识“ 进头脑”“ ,内化” 为多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 , 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 性, 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通过各种灵活有效的方式, 引导学生在科学理论 学的根本任务。 独立自主地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教师而言, 就是 邓小平曾 指出: “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 人才, 的指导下, 培 不仅“ 授人 以鱼”更 , 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 关键在教师。教 要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授学生思维的方法, ” 。对学生而言, 就是要通过 自己的思考来理解和感悟理论, 从而 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 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授人以渔” 并内 化为稳 定的 认识和信念。 要充分利用已 有的多媒体设备、 网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广大高校教师的历史责任, 而从 真正认同 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教师则起着关键作用。因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络设备等现代技术手段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服务。如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直观的图片, 或生动的录像教材, 以达到板 师对育人工作的水平和素质, 直接关系到育人的质量。�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
(4)呼吁和强调心理学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心理学家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提倡心理学在建构世界新文化上的 独特贡献,这一点,是十分正确的,对我国心理学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5)后现代主义十分重视人与人的心理差异,如价值观的不同,风格的差别等,这比较符合具体的人性的看 法,也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因而,也是对心理学的研究有利的。
产生背景和缘由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个历史分期的概念,表示现代化的后期或资本主义发展的后期。有人认为,后现代社会是 一个完全商品化了的、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是在60年代中叶建筑学中使用的。 后来,艺术、文学、社会学领域也经常使用这一概念。70年代,法国的某些哲学家从哲学发展的角度对后现代主 义这一历史时期进行了界定。后现代主义思想是对后现代主义时期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风格等方面的 认识和分析。也可以说是近10年来各种哲学思潮、艺术观点、建筑风格、社会心态的汇集。例如劳塔得从知识结 构的变迁方面阐述了后现代知识结构的特征。弗克特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后现代时期知识的商品化与权力的联结 形式。后现代主义思想是对后现代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文化特征和代表某种时代 的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思潮,它也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与反思,对科学与文明的审视,对线型二分化认识论的 置疑,对人生价值的重新估价。无论是从艺术观、文化历史观还是从哲学思想来看,后现代主义思想都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了商品经济从产业型向消费型过渡时期,人们面对现实与理想、信念与行为的矛盾。
(2)轻视低级心理的研究,重视高级心理的研究,强调心理学应尽快与伦理学、艺术、社会学接轨。
后现代心理学
后现代心理学后现代心理学是一种新兴的心理学学派,于20世纪后期兴起并逐渐发展壮大。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主要观点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探讨后现代心理学的特点和意义。
一、理论基础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于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想。
后现代主义追求独立、多元、相互关联的叙事,强调个体的主观感受和经验的重要性。
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心理学家们开始反思传统心理学的权威性和客观性,并倡导采用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研究方法和观察视角。
二、主要观点后现代心理学主张个体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强调不同个体的主观体验和认知方式各不相同,拒绝简单概括和归类。
后现代心理学批判了传统心理学的普遍化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适的心理学理论可以解释所有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后现代心理学强调语言的重要性,认为语言是人们构建和表达自我认同的重要媒介。
因此,后现代心理学关注个体在特定社会和文化语境下的意义构建和沟通方式。
后现代心理学还重视个体与权力关系的问题。
在传统心理学中,权力往往被忽视,而后现代心理学倡导关注权力的存在和影响。
它认为权力关系会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需要将权力纳入心理学的分析框架。
三、实践应用后现代心理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强调实践应用和社会变革。
后现代心理学倡导将权力和社会正义结合起来,关注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需求。
在临床心理学领域,后现代心理学鼓励心理治疗师以开放的态度面对患者,关注患者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
后现代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传统教育往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统一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和表现。
而后现代心理学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需要个性化的教育和关怀。
因此,后现代心理学为教育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包容的视角,试图推动教育改革,使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四、后现代心理学的意义后现代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对传统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传统心理学对个体的规范和限制,强调个体的多样性和多元性。
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研究综述
1 、关 于心 理 学 的 研 究 对 象 首先 ,后现代 主义者主张对人进行整体的解构 ,而不是孤 立地看待 人 ,要 研 究 人 的交 往 问题 ,注 重 人 性 ,尤 其 是 人 的社 会 性 。在 具 体 的社 会 背景 下对人性 问题进行研究 ;其次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 当前心理学一 味追求 的是抽象 的、普遍 的客观 知识 ,这对 于人类生 活缺乏实践 意义 , 心理学应该去研 究有 社会 价值 的、独 特的 、与文化 、历 史相 结合 的 问 题 ,使心理学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的 日常生活 ,也就是提倡整体 论和从文 化历史 的角度来研究人 的心理 ;再次 ,后现代主义者批判心理 学只研究 可内部观察 的直接 经验或可外部观察 的行为 ,而否认意识背 后人类 的精 神存在 或者说是人 的心理活动 的内隐状态 。这样只强调 自 然 属性 ,必然 忽略社会属性 , 使研究得 出的结论 只适合脱离社会文化历史 特征的 自 然 人 ,势必影 响心理学 的价值 。此外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还有很 大的潜力 值得热爱生活 的人去挖掘 ,如心理投射现象的研究 、超个人 主义的研究 等 ;我们应该从不 同的视角 出发 ,运用诸如伦理学等人类优 秀成果 ,多 方 位 地 探 究 人 的高 级 心 理 与 行 为 。
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研究综述
文/ 张 天 雷
摘 要 :后 现代 心理学是 2 O世纪 8 O年代 中后期在 西方兴起 的一种新的思潮 ,是后现代 主义时代 精神的产物。在后 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一些从 事后现代心理 学思想研 究的心理 学工作者 ,对 目前 心理学的研 究对 象、研 究策略 、研 究方 法、 学科性质等问题进行 了深刻的反 思,对主流心理 学的研 究范式提 出异议 ,主 张建构新 的心 理学研 究模 式,被视 为主流 心
浅析后现代心理学影响下家庭治疗的发展
浅析后现代心理学影响下家庭治疗的发展一、概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心理学的认识逐渐加深,后现代心理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学流派,以其独特的观点和方法在家庭治疗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心理学强调个体的主观性、差异性和多元性,关注人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这为家庭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对后现代心理学影响下的家庭治疗发展进行浅析,探讨其在家庭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
A. 后现代心理学的定义和特点后现代心理学作为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新的心理学流派,它对传统心理学进行了批判和反思,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观点。
后现代心理学的出现,对家庭治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后现代心理学强调个体的主观性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在这一观念下,家庭治疗不再仅仅关注病人的心理问题,而是更加注重患者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发展。
家庭治疗师需要尊重患者的个性差异,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期望,以便更好地帮助患者实现自我价值。
其次后现代心理学强调社会文化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在这一观念下,家庭治疗不仅要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关系,还要关注家庭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
家庭治疗师需要深入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和社会文化环境,以便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
再次后现代心理学强调多元化和包容性,在这一观念下,家庭治疗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治疗方法和理论框架,而是更加注重创新和发展。
家庭治疗师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便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来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
后现代心理学强调对话和互动,在这一观念下,家庭治疗师不再是权威的“心理医生”,而是与患者建立平等、互信的关系。
在治疗过程中,家庭治疗师需要倾听患者的心声,引导患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以便更好地帮助患者认识自己、解决问题。
后现代心理学的出现为家庭治疗带来了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方法。
在这一背景下,家庭治疗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技能水平,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幸福。
谈谈后现代心理学
谈谈后现代⼼理学我们长期⾯临⼀个问题,就是该如何向新⼀代的⼈介绍⼼理学。
坐在讲台下的有“90后”的吧,⽽站在讲台上的都是“60后”的⼈。
⾃⼼理学创⽴到现在有⼀百年了,⼈类这个群体真的是⼀成不变的吗?还是随着时代的改变,⼈⾃⾝也会变化? ⼼理学的产⽣是在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科学主义盛⾏。
⼼理学也受到当时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
当时的理论体系到底适合不适合现在的孩⼦们呢?是要为你们创造⼀个新的模型,还是要把你们套在快⼀百年的旧的模型⾥⾯?这是我们⼀直在思考的问题。
其实六七⼗年代出⽣的⼈不太了解1985年以后出⽣的⼈,因为我们⾯对的现实是不同的现实。
⼀个⼈⾯临的环境决定了他的价值观和思维结构。
我们这代⼈接受的都是⾮常线性的思想体系,但是这个体系是不是真的对⼈的⼼理是⼀个权威的解释呢?后现代理论认为,过去所谓的科学并不是⼀个代表真实形态的科学,包括⼼理学在内。
所以在后现代有⼀个巨⼤的挑战就是,要重建⼀种⼼理学的系统。
现在⼏乎所有的⼼理学家都在谈⼼理社会学⽽不谈⼼理学,为什么?⼈并⾮仅仅是⼀个本我的驱⼒完成,其实是⼀个社会的产物,他⽣活在⼀个现实的社会体系⾥⾯。
所以现在不再把⼼理学和社会学分割开来,⽽把它们糅合起来。
⼼理疾病是被“看”出来的 另外⼀个特征,过去的⼼理学家都⾃以为掌握了某种真理。
⼀个学过⼼理学的⼈能看到⼼理学上的疾病,这种“看到”是值得分析的。
⼀个未曾学过⼼理学的⼈看不到⼼理学的问题,或者⼀个未曾学过抑郁症的⼈不知道抑郁症是什么,他也⽆法去诊断抑郁症。
只有在内⼼已经建⽴了⼀种观察系统或者诊断标准的⼈才能看到疾病。
这种“看到”到底是⼀种建构,还是⼀种真实存在,这是在后现代⼀直不清楚的问题。
我们究竟是有了这⼀套观察系统才看到了问题呢,还是问题本⾝就存在?所以呢,现在的⼼理分析师,不管是美国、英国还是德国的,他们都普遍地⾮常谦虚,因为他们不敢说把⼼理学学会了。
他们不知道问题是真实存在还是因为这套观察系统才被看到的。
后现代心理学
后现代心理学后现代心理学是一种新兴的心理学分支,它对传统心理学的框架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与重构。
本文将探讨后现代心理学的定义、主要观点及其对心理学领域的影响。
一、后现代心理学的定义后现代心理学是一种反思性的心理学,旨在挑战传统心理学的认知范式和科学主义取向。
后现代心理学强调主体的多样性、相对性以及个体背景的重要性,反对一切普适性的、预设的真理。
后现代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是受到文化、社会、历史和权力关系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它拒绝将个体的心理现象简化为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和多样性。
二、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观点1. 反对大敘事后现代心理学批判传统心理学中的大敘事,认为这种一刀切的框架无法呈现出个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后现代心理学主张采用小敘事,关注个体的具体经历、语境和互动。
2. 拒绝二元对立后现代心理学追求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如主体与客体、心理与生理、心理与社会等的对立。
它强调这些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和相互作用。
3. 脱离实证主义后现代心理学提出,实证主义的假设和方法并不能完全解释个体的心理现象。
它主张应采用以多元方法论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包括故事性叙述、现象学和解构主义等。
4. 强调权力与语言后现代心理学关注权力与语言对心理现象的塑造作用。
它认为语言和权力关系的建构对于理解个体的主观体验和心理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三、后现代心理学对心理学的影响1. 方法论的变革后现代心理学的兴起,促使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们反思传统心理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论。
研究者们开始探索新的方法,包括文化心理学、社会建构主义和叙述研究等。
2. 个体主义的崛起传统心理学倾向于以人类作为研究对象,而后现代心理学强调个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它呼吁将个体的主观体验和背景纳入研究范畴,从而促进了个体主义的崛起。
3. 引发跨学科对话后现代心理学的兴起引发了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与交叉研究。
例如,对于文化心理学的研究需要与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进行合作,以全面理解个体心理现象的多样性和相对性。
后现代心理学
后现代生活观
追求生活舒适. 追求爽\酷的感觉. 寻求刺激.
后现代主义
一方面表现为以当下存在为中心的本 体论,另一方面表现为口语即言语中 心论的语言学。 从横向思维转向纵向思维:理性思维 方式的“树状结构”转为后现代横向 思维方式的“根状茎”理论。同层面 的丰满。
后现代主义
“根状茎”结构代表着后现代的思维方式,
后现代生活观
后现代人推崇中国古代老子和庄子的 生活哲学,这就是一种能屈能伸、从 容不迫、静中有动、随机应变、顺其 自然、具有不宣扬个性,也不顺从共 性的自由生活方式。
后现代生活方式
不再遵守传统道德和规范所规定的生 活,愿意尝试各种新生活的可能性。 充分利用消费社会提供的休闲条件, 宁愿过以消费旅游为基本方式的“游 牧式”生活,将生活艺术化和美学化, 不但使生活充满着艺术的气息,而且 使生活本身也成为艺术。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认为探求绝对真理的惟一性的哲学已 不复存在,只存在着各种形态的哲学; 真理不复存在,存在的只是对真理的 不同解释。 真实也只存在于话语、解释、言谈、 思考、写作和传播中;
“现代化”过程指商品化、城市化、 社会机构化和理性化的过程
是一个充满发明,革新和活力的过程。 “现代性”体现的是理性和启蒙的精 神,它相信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人性和道德的不断改良和完善,人类 将从压迫走向解放。“现代性”通过 新的技术,新的运输方式和交往方式, 产品的分配和消费形式,现代艺术和 意识形态散布到日常生活中去。
后现代心理学 或后现代社会心理学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 不是一个学派, 而是 一种思潮
后现代主义哲学 不是哲学 而是 一种哲学反思
后现代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概述
后现代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概述20世纪的文化经历了三个时期: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后现代文化的兴起,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在西方心理学界逐渐兴起并传播开来,这就是后现代心理学。
后现代心理学的特征在于对现代心理学予以反叛和消解,尤其是对以实验主义、实证主义和个体主义为宗旨的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反叛和消解。
它是在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和现代心理学陷入“合法危机”的形式下萌生的一种探讨处于后现代境域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机制的当代西方心理学研究的新视野、新趋势。
1.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思想后现代心理学认为现代心理学已处于危机之中,传统心理学的实证主义思想和方法应受到抨击和反叛。
综合其思想,现把后现代心理学的基本主张归纳为以下几方面:在研究内容上,后现代心理学认为应当看重局部的、边缘的、有用的、本土化的心理学专业知识,而对普遍的、抽象的、客观的、囿于实验室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不感兴趣。
在研究对象上,倡导突破传统心理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固执与褊狭,主张不以可观察的对象为限,力主心理学研究视角的多样化。
在研究方法上,提倡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主张整体论、建构论和系统观的研究法则,反对人为地分解和切割人的心理现象。
倡导以社会建构论、历史文化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反对割裂人与社会文化的关系;重视人的主观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认为把客观性、经验性这些硬科学的实证原理运用到心理学的研究中是荒唐的。
主张恢复和重视心理学质化研究的地位和价值,以弱化科学主义心理学对量化研究的过分器重,终结实证方法的霸权地位。
在研究理念上,提倡多元性、不确定性、无序性和矛盾性,淡化对绝对性、客观性、普遍性真理的追求,注重从文化、历史、社会、环境等方面来考察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机制。
关注事实与价值的融合,认为人的态度和价值可以决定什么东西可能成为事实。
重新确立了价值、目的、意义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在学科定位上,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对现实问题的适应和解决,强调心理学的生命力在于实际应用,坚持心理学之边缘性、交叉性和中间性的学科定位。
浅析后现代心理学
浅析后现代心理学作者:祁俊贤马长红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07期摘要:20世纪后现代心理学应运而生。
它扬弃了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原则方法和研究范式,超越了其理论误区和世界局限。
主要观点是:放弃追求普适性,承认历史性和具体性;批评唯一性,提倡多元性和差异性:坚持心理学的中间学科地位。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心理学治疗理论及技术的发展有开放性的影响,使心理治疗更具人性化、社会化,更具创造性。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心理学心理治疗[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4-0109-01 一,后现代心理学的兴起与内涵现代心理学以自然科学为标杆其弊端暴露无疑,在现代人的社会生活中逐渐丧失了应有的意义。
后现代主义思潮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它是一种具有多元性又具有某种一致性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企图解构和超越现代哲学和文化理念的思想潮流。
它集中体现了西方哲人们对“现代”哲学的强烈不满情绪,同时也昭示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后现代心理学在哲学、社会文化和心理学三大背景下产生。
后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的知识、概念和理论完全是社会建构的产物。
在后现代语境下,对人的心理有了一个全新的更深刻地认识。
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主张心理的社会建构。
后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心理、意义都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发明”,是社会的建构。
在后现代主义和社会建构论看来,语词的意义又随着群体和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即知识只不过是以语言形式表述的社会一致意见。
第二,提倡相对主义。
后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是复杂的,它产生的原因也是受外界环境和个人已有的概念体系的影响,故应采取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人的心理进行研究。
第三,强调互动的源泉作用。
在后现代心理学者看来,即便是“感觉”这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也是特定共同体的社会互动的结果,更不用说复杂的心理现象了。
而“建构”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需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来实现。
FreeKaoYan心理学的后现代思想
后现代思潮的两大代表
• 多元文化主义,其主要观点有:
• 1.文化是决定行为的重要因素。一种社会行为不仅受 到个体内部因素的调节,也为社会的文化因素所制约, 而且由于个体某些内部因素如需要、动机等也是在社 会文化的影响下而形成的,因此从根本上讲,行为是 社会文化的产物,行为的研究不能脱离制约行为的特 定文化背景。因此,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应该融入文化 的概念,给文化影响以应有的重视。
后现代主义不能视为 一种成体系的理论或 者一种综合性的哲学 ,而是形形色色的关 于当前社会的判断与 阐释,是一种对众多 相互联系的现象的描
述。
后现代心理学大师、丹麦著名教育心理 学家 斯丹纳•苛费尔(Steinar Kvale) 主要著作有《心理学与后现代主义psychology and postmodernism》论 文集
111934193419641964是后现代文化思潮的术语开始应是后现代文化思潮的术语开始应用和歧义迭出的阶段用和歧义迭出的阶段226060年代中期和后期是后现代文化思潮与现年代中期和后期是后现代文化思潮与现代主义精英意识彻底决裂并呈现一种反文化和代主义精英意识彻底决裂并呈现一种反文化和反智性思潮阶段反智性思潮阶段331972197219761976是正式出现存在主义的后现代主是正式出现存在主义的后现代主义思潮阶段义思潮阶段70年代末至年代末至8080年代中期是后现代思潮概念年代中期是后现代思潮概念日趋综合和更具包容性的阶段日趋综合和更具包容性的阶段科学哲学观念的更新科学哲学观念的更新后现代哲学理念的助势后现代哲学理念的助势现代科学视野的转向后现代科学视野的转向后现代科学精神的导引现代科学精神的导引心理学自身的矛盾运心理学自身的矛盾运由于旧的由于旧的知识体系知识体系的崩溃的崩溃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发展西方文化西方文化陷入了严重的精神危机之中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
一、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方法论
(二) 建构论对还原论
科学主义心理学坚持将复杂的心理现象化简为物理,化学,生 理过程,试图以生物的,生理的或机械运动形式来解释人的复杂 心理活动. 格式塔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还原论. 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皮亚杰坚持以建构论来反对还原论. 格根(Gergen)极力倡导社会建构论,认为社会建构论者关 注人们对他们生活于期间的世界的(包括他们自身)描述、解 释或说明.
第四节 后现代心理学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
(三)价值介入
心理学的最重要的角色和作用应体现在具体 应用及解决现实问题之中,而不是忙于形成抽象的 理论、获取无关宏旨的零散知识。
美国心理学家桑普森 (E.E.Sampson)研究 指出,后现代主义则主张科学知识与其他知识一样, 不可能不偏不倚或价值中立
一、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
三、关于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苛费尔、迈克尔(M.Michae1)等人则尝试着超越心理 学之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对立的学科定向,坚持心理学是 一门中间、边缘、交叉学科,这种主张比较符合当前心理 学的发展潮流,也是不少心理学工作者的共同意愿。
在一些后现代时期的心理学家眼中,心理学要想顺应 时代的潮流,直面错综复杂的后现代心理生活,就必须挣 脱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所设置的桎梏,超越无意识的迷宫, 放弃自我崇拜,将视野投注到人类活动与现今的自然和文 化世界之间的关系之上。从这层意思上讲,心理学似乎更 具有人文社科的性质。
第二节 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方法论与研究取向
一、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方法论
(一)整体论对原子论
在心理学研究中,凡是认为经验或行为可以分析为几 种简单元素的,都可以化为原子论心理学。 构造主义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都坚信原子主义的立 场.前者为主观原子论,后者为客观原子论,它们都强调对心 理现象进行元素分析. 现象学的创设者胡塞尔注重整体分析的方法, 机能主义心理学反对元素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经验与行为的整体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采用整体观研究心理学. 以格里芬(D.R.Griffin)等人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者尝试着用后现代整体有机论来代替现代机械论世界观.
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后现代心理学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心理学流派,它与传统的现代主义心理学有所不同。
后现代心理学强调了文化、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同时也关注了权力、语言和知识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并探讨其对心理学领域的影响。
首先,后现代心理学强调了主观性和多样性。
传统的现代主义心理学通常关注普遍适用的规律和一般性的结果,而后现代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他们的经历和观点都是个体化的。
后现代心理学主张将个体视为具有多重身份和多重真相的存在,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其次,后现代心理学拒绝了客观真理的概念。
传统心理学通常关注寻找客观真理,试图找到普遍适用的规律和解释。
然而,后现代心理学认为真理是相对的,是由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所塑造的。
后现代心理学强调了语言的作用,认为语言是构建现实和认知的工具,不同的语言和说法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此外,后现代心理学强调了权力和知识的关系。
传统心理学常常被视为一种权力工具,通过对人的行为和思维进行控制和规范。
后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是权力的一种形式,它可以用来支配和控制人们。
后现代心理学提倡批判性思维,鼓励人们对权力结构和知识制度进行反思和质疑。
最后,后现代心理学关注了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传统心理学常常将个体视为独立的实体,忽视了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而后现代心理学认为个体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是由文化和社会因素塑造的。
后现代心理学强调了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相对主义,认为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和行为模式。
总之,后现代心理学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心理学流派,它强调了主观性和多样性,拒绝了客观真理的概念,关注了权力和知识的关系,以及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后现代心理学对传统心理学提出了质疑和挑战,为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和视角。
它提醒我们要关注个体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同时也要反思和质疑权力和知识的作用,以及文化和社会对个体的塑造。
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青年心理
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青年心理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以90后和0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青年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在后现代的社会语境下,这些青年们的心理状态也受到了诸多影响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青年心理,分析他们的特点、困惑和发展方向。
1. 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青年心理特点后现代主义在社会、文化、政治、科技等多个领域都对个体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样的语境下,中国青年的心理也呈现出一些特点。
个性多元。
后现代社会给予了个人更多的选择空间,青年们更加注重个性的表达和发展。
不再受制于传统的规范和束缚,他们更加注重自我意识的建构和表达,呈现出更加多元的心理特点。
焦虑情绪普遍。
在后现代社会中,信息爆炸、竞争激烈、变化迅速,这些因素都会对青年的心理产生影响。
许多青年面临着学业、就业、情感等方面的压力,焦虑情绪普遍存在。
他们需要承受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因此焦虑、忧虑、困惑成为了他们心理中的常态。
对自我认知和寻找身份的探索。
后现代社会中,传统的价值观和观念受到了挑战,青年们需要重新审视自我,寻找自己的身份和意义。
他们更加倾向于探索自我、追求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存在形式,同时也更加注重自我实现和发展。
情感表达更加多元化。
后现代社会给予了青年更多的情感表达空间,他们更加倾向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情绪。
无论是通过文字、音乐、绘画、摄影等形式,青年们对情感的表达更加多元而丰富。
2. 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青年心理困惑在后现代社会语境下,中国青年也面临诸多心理困惑。
首先是身份认同的困惑。
在传统的社会语境下,人们的身份和角色往往是相对固定和明确的。
而在后现代社会中,个体身份的多元化、社会角色的模糊化,导致了青年们在身份认同上产生了困惑。
他们需要面对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多种身份期待和选择,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身份认同。
其次是情感困惑。
在后现代社会中,青年们经历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和多元化,需要面对更加多变和复杂的情感关系。
在这样的情感困境中,他们往往感到无所适从,需要面对社会、家庭、个人等多重身份和情感的冲突与挑战。
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三种新取向:后现代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进化心理学
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三种新取向及其比较西方心理学在近二十年里先后出现了后现代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等新的研究取向。
这三种取向在对现代主义心理学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构建各自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视野,并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和影响。
这些新取向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兴趣和关注,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这些研究领域,形成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对心理学研究的现代主义范式形成了深刻的影响和冲击,以致于演变成了三种心理学的新运动。
后现代心理学的反思与批判科学心理学建立之后,心理学便进入到了现代主义取向的发展时期。
现代主义取向尽管始终处于派系林立、纷争不断的格局,但确存在一些共同特征,即重视科学的价值,强调科学的方法、信奉经验主义以及个体的中心地位。
而以格根、肖特、伯特为代表的后现代心理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刻地解构与批判:反主客二元论;反实在论;反科学至上论;反个体中心论。
积极心理学的反思与批判积极心理学认为,科学心理学主要面临三项主要使命: ①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 ②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充实幸福; ③发现并培养具有非凡才能的人。
而实际上,二战以后的西方心理学把自己的研究重心放在了心理问题的研究上,如心理障碍、婚姻危机、毒品滥用和性犯罪等等, 心理学正在变成为一门类似于病理学性质的学科,积极心理学称之为病理性心理学或消极心理学。
赛里格曼认为,消极心理学背离了心理学存在的本意,因为它导致了“很多心理学家几乎不知道正常人怎么样在良好的条件下能获得自己应有的幸福。
”进化心理学的反思与批判西方主流心理学的心理起源观主要有两种倾向,即内源决定论与外源决定论,进化心理学者对二者都持批评态度。
首先,进化心理学反对内源决定论,主张尽管心理机制是社会行为的前提,但并不是如某些内源决定论者所言——受某种盲目的本能或内驱力驱使,而是心理机制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次,相对于内源决定论,进化心理学更反对外源决定论。
外源决定论对于心理机制的基本预设是人生来是一个“白板”,后天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上传文档)
参考文献: • [6]菲尔.莫伦.弗洛伊德与虚假记忆综合[M]. 申雷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 [7]高峰强,车文博.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基本观点[J]. 心理科学,2001 • [8]闫杰.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心理学质化研究兴起的影 响[J].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 [9]高峰强.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 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4
(三)社会建构论心理学
4、社会建构论的评价 • 意义 • (1)它对心理现象的定位对西方心理学最大 的冲击。 • (2)提出了不同于经验主义的科学观和方法 论。 • (3)对克服传统心理学的机械主义还原论倾 向和个体主义倾向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社会建构论心理学
4、社会建构主义的评价 • 批评 • (1)社会建构主义的相对主义观点 • (2)在解释心理现象时持的激进的观点
1、社会文化背景 • (1)信息社会或后工业社会的现实依据: 后现代心理学思想根植于后现代社会及其 文化范围之中,是对后现代社会和文化的 一种积极反应。 • (2)对现代心理学思想的反叛 • (3)是新技术革命时代资本主义制度危机、 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的反映和产物
(一)后现代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2、科学背景 • (1)现代科学视野的转向 • 机械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 20世纪40~50年代:控制论、信息论、运筹 学和一般系统论 • 60、70年代: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 论
(一)多元文化论思潮
• 多元文化论 (multiculturalism) 是流行于现代西 方社会科学中的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它强调 文化的多样性。 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认为 心理学就其本质来讲是西方主流文化的产物, 因此, 这种心理学具有文化的局限性,并不具有 适用于所有文化的普遍意义。
后现代心理学
后现代心理学“后现代心理学”中有说过“人之所以觉得不幸福,是因为期望太高”后现代心理学的典型特征是反对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
它认为心理现象并不是一种"精神实在",而是一种文化的社会建构。
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建构论,多元文化论、后现代女性心理学都是后现代心理学的。
后现代心理学-基本概述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是9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思潮,是后现代主义时代精神的产物。
在一定程度上,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反映了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信息社会,从产业商品过渡到消费商品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心态。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对行为主义的机械还原论、弗洛伊德的生物还原论以及人本主义学派的“自我中心论”的批评以及加强对高级心理研究的建议是值得深思的。
但对主流心理学的全盘否定,对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因果决定论的怀疑是没有根据的。
未来心理学的发展只能是在正确思想指导下,朝着文理结合、微观与宏观研究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地探索与前进.后现代心理学-基本主张20世纪60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出现于西方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
后现代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影响了心理学家,其直接的结果是80年代以后产生的后现代心理学。
从后现代的立场出发,后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尽管以往的心理学理论和流派充满着对立和矛盾,但是它们都是现代主义的产物,即都是把心理或行为看作是一个独立于研究者的“实体”。
这个“实体”客观地存在于某个地方,等待着研究者去发现和认识。
心理学的知识是以这个实体为基础的。
后现代心理学反对这样一种观点,其基本主张是:第一,反基础主义。
现代主义站在两分法的立场上,认为存在着作为理性的主体和被主体和理性认识、描绘、反映或表征的客体或实在。
这些客体或实在是自明的,不需要加以证明。
知识是以这种实在作为基础的,科学的知识是这些实在的精确描绘。
心理学的知识同样如此,从理论上讲,心理学的知识是对作为“心灵”、“精神”等实在的精确反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汇聚和传播,迅速波及整个世界,并渗透到人们 的意识形态中,进而引起了社会科学诸多学科领域 的变革,比如政治、道德、哲学、文学、艺术、心 理学、教育学等,可以称之为一场社会文化运动。
( 一 ) 后现代思潮潜入人类认知领域 后现代主义问题涉及对二战以来西方文化和学 术倾向的认识和评价,是一个有关全球文化处境的 问题。它作为一种新的观念被人们接受,使人们的 人生观、价值观乃至宇宙观等发生了变化,这是由 于社会形态变化导致的人们的认知方式发生转变的 结果。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商业活动全面扩张到了文 化领域,生产方式改变了个体生存方式,人们对传 统文化的信仰和信任发生了动摇;西方反理性主义 文化的发展导致主体尊严的丧失和存在价值的危 机,还有自我意识以及价值标准的失落。正如美国 学 者 K.J.Gergen 所 言[2],后现代学者必备的条件之 一,就是对自己所处的文化具有强烈的反省意识。 后现代主义是对传统精神文明和价值取向的反思和 质疑,认识到在变化的社会背景下,应该有新的社 会准则、文化经验、生存方式和处事原则等。同 时,后现代主义是对人与人、人与环境的新的审 视,主张人际沟通与关系重建,倡导人与自然的交 融,反对主客对立的二分法思维模式。后现代主义
——————————————— 收稿日期:2006-03-14 作者简介:糟艳丽(1981 —),女,回族,甘肃张家川人,西北师范大学 2004 级研究生,主要研究心理学基本理论。
- 84 -
糟艳丽:后现代心理学介评
的标志是什么呢?后现代学者哈桑对其特征作了精 辟的阐述:“不确定性,它包括多元论、反叛、随 机 性、分化、模糊和破裂;破碎性,包括对总体和总 体性的不信任;反正统性,对权威的挑战是其重要 内容;非我性,抛弃将主体等同于实体的传统;内 在性,反对超验性,强调心灵与语言的自生能力。”[3]
( 二 ) 后现代思潮对学术界产生了影响 后现代思潮最初诞生于文学、艺术、建筑、哲 学等领域,但很快学术界就嗅到了它的气息。因 此,西方学术主流产生了一丝动摇,学者们开始在 更高的层面上反思。“现代思潮”,即主流心理学 的 特征是遵循理性的、实证的原则作为哲学认识论基 础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而后现代思潮旨在破除对 理性、科学的绝对信任和盲崇;现代思潮可以概括 为科学、理性、自由、民主博爱、绝对、统一性、 一体化、经验性和终极关怀[4];后现代思潮则可称为 否定和怀疑的理论本性;非中心化的解构策略;多 元化的思维风格;富有建设性的创造精神和寄予关 爱的全球视野[5]。后现代广泛介入学院的学科,向其 基本的假设和实践以及各个领域的知识探究与教育 之 分 离 发 起 挑 战 ( 参 见 Rosenau 的 研 究 , 1992 ; Seidman 与 Wagner , 1992 ; Dickens 与 Fentana , 1994;Seidman,1994;Ritzer,1997。)[6] 二、后现代思潮与心理学的发展 有人称21 世纪是心理学的青春期,这个比喻比 较形象。那么,处在这个“暴风骤雨”期的心理 学,就像一个正处于多事之秋的人一样,不可避免 地要承载更多的契机与挑战。后现代的产生部分地 是由于对现代学术思潮的不满。因此,它带有批判 性和建设性。诸多的学科都可以从后现代思潮中吸 取各自所欠缺的养分。心理学是一门较新的学科, 但也是一门存有许多争议的学科。后现代思潮一方 面被视为解决现代心理学危机的一股力量,同时也 可看作心理学理论体系中又一种新的视角。当代主 流心理学,相对于后现代心理学来说,可以称为现 代心理学,它是以实证主义作为哲学认识论基础, 按照理性原则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后现代 主义心理学则认为心理学应放弃“纯科学”的追 求,而要对其学科性质重新定位;实证主义被认为 是有局限的,为了不使它促进心理科学理论与实践 的分离,应该采用实践知识的哲学认识论,应该更 多地致力于有实用价值的、具体的、与情境有关的 局部知识上,因为一切知识和真理不是普遍的,而 是特定的和情境性的,心理学中也不存在普遍的客 观规律;心理研究应由经验驱动,而不是由理论驱
主义、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现象学和解释学等。后现代思潮影响下的后现代心理学 ,
对目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方法、学科性质等问题做了深刻的反思,对主流心理学的研究范式提出 异
议,主张构建新的心理学模式,被视为对主流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的反叛。我们认为,后现代主义对心理学 发
展的批判与期望,也许可以看成是其现代化道路的完善,是其发展史上向前迈出的重要步骤。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心理学;学科建设;理论;应用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0520(2007)01 - 0084 - 04
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兴起于西方的后现代主义 思潮被全面的介绍到国内,从而引起了哲学、文化 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的普遍重视。许多 学科都以后现代主义为哲学背景,反思本学科的建 设问题,心理学也一样。根据有关介绍,后现代主 义是对实证主义、经验主义、个体主义、人文主义 等的评判与概括。它的产生与存在,似乎是对当前 心理学领域研究取向对立的一种缓解。同时,它有 其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科学、哲学背景等,因 此,有的学者认为,它也应当成为一种研究范式, 为人类智慧的前进服务。本文试图通过对后现代主 义思潮和后现代心理学的评价,对心理学的学科理 论建设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动,提倡公共知识、经验性知识;心理学更应注重 差异性,呼吁多元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而不是 唯一的。
( 一 ) 后现代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后现代心理学更多注重的是研究思想、方法、 学科性质等问题。后现代思潮对主流心理学的研究 范式提出异议,要构建新的心理学模式。以下从几 个方面分析后现代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 1、关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当然是人,这一点是毋庸质 疑的,但是怎样研究人,研究人的什么,是需要关 注的重要问题。首先,后现代主义者主张对人进行 哲学上的解构,而不是孤立地看待人,要研究人的 交往问题,注重人性,尤其是人的社会性。例如后 现代背景下或其他社会背景下的人性问题;其次,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当前心理学一味追求的是抽象 的、普遍的客观知识,这对于人类生活没有多少实 践意义,心理学应该去研究有社会价值的、局部 的、与文化、历史相结合的问题,使心理学更好地 服务于大众的日常生活,也就是提倡整体论和从文 化历史的角度来研究人的心理;心理学要在开拓视 野,探究人类丰富的心理世界的同时,避免走向还 原论与拟畜论的道路;再次,后现代主义者批判心 理学只研究可内部观察的直接经验或可外部观察的 行为,而否认意识背后人类的精神存在或者说是人 的心理活动的内隐状态。这样只强调自然属性,必 然忽略社会属性,使研究得出的结论只适合脱离社 会文化历史特征的自然人,势必影响心理学的价 值。此外,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还有很大的潜力值得 热爱生活的人去挖掘,如心理投射现象的研究、超 个人主义的研究等;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视角出发, 运用诸如伦理学等人类优秀成果,多方位地探究人 的高级心理与行为。 2、关于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心理学的学科定位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追溯到 冯特时期,心理学兼具科学与人文两种属性,后继 的主流心理禀承了实证主义哲学的量化研究传统, 认为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而推崇布伦塔诺现象学 研究传统的非主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属于人文科 学。崇尚实证主义的心理学试图走物理学的道路, 在其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在研 究手段、工具以及实验、认知心理学等领域,都有 了很大的进展,这一点不能否认。从此意义上说, 心理学倾向于自然科学,但这种经验主义、实证主 义的取向也遭遇了不少的批评。心理现象包含了更
一、后现代思潮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浪潮发端于20 世纪中期西方发达 资本主义国家由现代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 时期。有学者认为“后现代主义是现代西方学术中 各种思潮、流派、观念的综合或拼凑”[1]。 这 是 因 为 它的产生具有丰富的理论来源和复杂的社会根源。 就其理论来源来说,涉及到结构主义、浪漫主义、 虚无主义与怀疑论倾向、20 世纪分析哲学、大众化 文艺运动、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 社会批判理论、现象学和解释学等。这些文化思潮
第 23 卷第 1 期(2007)
河西学院学报
Vol.23 No.1(2007)
后现代心理学介评
糟艳丽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发端于20 世纪中期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是现代西方各种学术思潮、流派、观念的综合或拼凑,
其主要理论来源有结构主义、浪漫主义、虚无主义与怀疑论倾向、20 世纪分析哲学、大众化文艺运动、存在
对心理学的学科定位问题。因此,心理学后现代的 建构不能缺少理念的多元化。
4、关于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 当前心理学研究中理论与应用各有侧重,米德 尔顿(Middleton,D. Edward,D.) 等人对其分裂与对 立 概括了三种情形:1. 心理学理论主要由“理论”驱 动,其应用主要由“问题”与“需要”驱动;2. 心 理学理论倾向于在人为设计的实验环境中做研究, 其应用倾向于在真实世界中做研究;3. 心理学理论 关注实验的控制、可靠性和研究结果的概括化程 度,其应用主要关注人类实际生活,依据问题选择 方法,不太注重其研究结果的概括化[8]。当前的理论 心理学太趋于理论,长期在定性定位问题上摇摆不 定,很难有长足的真正心理学理论的超越;而应用 心理学既追求理论支持,又讲求实验、数据支持, 为其科学性服务。而无论其所依据的理论,还是得 出的数据结果,都只起到了依据和证据的作用,而 没有实质上更多的建树。对于理论与应用的分离, 两阶段模式作为一种解释,主张我们应该等待理论 的进步与完善,认为理论经经验研究检验之后,才 可发展其应用。也许理论和应用都正处在一个发展 过程之中,严格地要求理论、应用各司其职并统一 协调有些不现实。但理论总是指导实践的,而实践 又是理论的来源。从研究对象的意义上来说,心理 学的后现代转向可以促使心理学从更多具体情境性 的、有实用价值的实践出发,推进理论的完善。目 前,心理学尤其在职业性应用方面,取得了许多新 的进展,例如在心理治疗、工程心理、人力资源管 理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可以为人们工作、生活服务 的成果,这种应用型的科研模式及其定性的、语言 学的知识的引用都取得了成功,逐渐被接受。此 外,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的不协调有许多原因,因此 存在广阔的潜力予以改观。例如,异质文化背景下 理论与实践的套用应该慎重,心理学的本土化应该 是理论与应用二者兼有的本土化。 ( 二 ) 后现代主义与心理学的发展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思潮,一种趋势。正如它在 哲学、文学等各个领域中产生影响一样,它使人以 更加概括的角度审视心理。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新 事物总有代替旧事物的使命,但也如其他领域里已 取得的成果不容置疑一样,心理学在理论范式、研 究方法等各方面都具有可取之处。提倡后现代能够 使心理学研究更加成熟,更加符合时代的特征与人 性的发展完善。诚然,我们不能因为要批判,就彻 底否定现代主义的因素。心理学就其现代性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