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秦岭-淮河一线”教学设计
初中二年级下学期地理《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及秦岭-淮河线》教学设计
(学生)读图、勾画,思考、笔记
(教师展示)我国年降水量图和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总结强调:西北地
(学生)笔记
(教师展示)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图,对照四大地理区域图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划分依据。
2.“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展示)我国典型地区的景观(学生活动)感受我国的地理差异
(启发提问,明确教学目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我国分为那四个地理区域?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展示)随堂练习
(学生)完成习题
(学生推导总结、笔记)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气候
(教师展示)中国地形图,对照四大地理区域图
(学生推导总结、笔记)青藏地区与周边地区的划分依据是地形地势,青藏高原的突出特征是:高寒。
(教师展示)总结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位置、范围、划分界线的图
(学生)记录、补充、背诵笔记
(教师展示)秦岭-淮河的位置,一系列地图中秦岭-淮河的位置
(展示)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温度带分布图、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学生)总结并笔记,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师展示)我国南北方地理环境差异的视频
(学生)总结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差异并填写表格,思考其中哪些方面属于自然地理,哪些属于人文地理,两者有怎样的关系。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秦岭-淮河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说出其分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八年级地理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优秀教案
第二节“秦岭——淮河线〞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地理特征;2、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识图、析图能力;2、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秦岭、淮河,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通过读图找出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和两侧地理特征的差异,把已经学过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
[教学重点]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
[教学用具]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提问创情境导入新课:从南北方人的饮食谈起,刚刚这餐你主要吃的是什么?二、复习激兴趣我们曾学过的《晏子使楚》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秦岭与淮河到底在?你能用地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吗?三、探究见真知1、让我们从图中找到它。
展示秦岭与淮河的位置图片,让学生通过找、画、说、想,熟悉秦岭——淮河的位置。
〔展示〕秦岭——淮河一线图,在图中显示。
(秦岭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关中平原,南侧是狭窄的汉水谷地;)①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出秦岭——淮河的位置, 并在课本P7的中描出这条线。
②请再仔细读图:说出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均为东西向。
)③秦岭—淮河的范围,包含哪些省区?a) 先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出秦岭—淮河经过的各省名称。
b) 实战演习:湖北、河北、江西、山东、浙江、陕西、山西省分别位于秦岭---淮河线南北哪面。
④历史上人们将淮河称为〝害河〞。
什么是“夺淮入海〞?淮河为什么会成为害河?〔展示阅读材料。
〕黄河夺淮入海1128年,黄河在今河南原阳南岸破堤决口后,黄河水侵夺了淮阴以下的淮河的河槽,与淮河合流入海。
1855年,黄河又在北岸决口该由利津入海。
2023届中考地理专题复习: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设计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教学重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在地理分区中的意义。
教学难点秦岭—淮河一线在地理分区中的意义。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照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导入新课】通过“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时就曾说过,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案例导入“秦岭—淮河”的学习。
认真观看视频,通过前面预习明白地理分界线是哪一条分界线,让学生明白这是一条过渡带通过有趣的案例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
讲授新课【承转】由导入引出“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和走向、流向的特点。
由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引出一月份0℃等温线一、气温分界线。
【0℃等温线提出】每年一月分是北半球最冷的时候,这时候0℃等温线就在秦岭--淮河经过的地方。
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高于0℃,因而河流不会结冰,没有结冰期。
而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温度在0℃以下,能被冻得瑟瑟发抖。
观察地理图册,在课本上找出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并用铅笔进行描绘;找出地理位置后,标出“秦岭—淮河”所处的地理位置、秦岭的走向、淮河的流向及流向产生的原因。
学生在地理图册上自主寻找并用笔描绘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加深学生的印象。
【预设答案】一月份0℃等温线和秦岭—淮河的走向基本一致。
【承转】由一月份0℃等温线引出我国温度带划分。
二、温度带分界线温度带的划分主要是根据各地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的,这条分界线刚好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该线以北属于暖温带和中温带,该线以南则属于亚热带和热带,橘子就是典型的亚热带水果,所以柑橘种植在秦岭--淮河以北,就成了不能吃得枳了。
【承转】由800mm等降水量线引出我国降水和干湿区的划分。
三、降水和干湿区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与年800mm等降水量线相吻合,该线以南降水丰富,在800mm以上,为我国的湿润区,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初中地理秦岭——淮河线教学设计及反思
初中地理《秦岭——淮河线》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秦岭、淮河,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分区等三部分内容。
这一节涉及的地图比较多,主要是综合复习前面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读图找出秦岭——淮河线两侧的地理特征的差异。
把前面所学的内容做一个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通过读图找出其他的地理界线让同学能清晰的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分区,为下面分区地理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地理特征。
(2)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及界线。
(4)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5)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教学难点:分析秦岭——淮河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显著差异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秦岭—淮河景观图片的课件,看同学们能从图片中读出哪些信息?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读出的秦岭—淮河地理信息。
二、合作探究(一)秦岭——淮河1、淮河为什么会称为“害河”“夺淮入海”?①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②“夺淮入海”:1128年,黄河在今河南原阳南岸破堤决口后,黄河水侵夺了淮阴以下的淮河河槽,与淮河合流入海。
直到1855年,黄河又在北岸决口改由利津入海。
更为严重的是,1938年国民党政府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黄河水南流,再次侵夺淮河流域。
从决口到堵口的9年中,造成了54000平方千米的黄泛区。
②分组讨论:学生搜集的有关淮河称为“害河”的原因③师生共同总结:成为“害河”的原因:在黄河夺淮的700年中,黄河多次泛滥,携带大量的泥沙。
淤高了淮河的河床,使中游的河槽变成了半地上河、下游的入海出路淤塞。
每遇汛期,上游来水大增,下游有无通畅泄水渠道,一直破堤决口,泛滥成灾。
(过渡)秦岭—淮河到底在哪里?让我们从图中找到它。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秦岭—淮河线》教案
B黄河 冬季不 结冰
C秦岭—淮河以北的农 作物一般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D油菜、甘蔗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
8、秦岭和淮河的南北两侧没有明显差异的是:
A、自然环境;B、农业生产方式;
C、人们的生活习惯;D、民族和宗教信仰;
9、跨我国四大分区的省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淮河成为“害河”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淮河水质日趋恶化的趋势,树立治理和保护淮河以及当地水资源污染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①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②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教学难点
①秦岭、淮河的空间位置在地图上的落实;
②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原因。
教
学
过
程
引入新课(1分钟)
由“橘生淮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导入 。
A、四川;B、甘肃;C、宁夏;D、青海;
课堂小结(1分钟)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 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地理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调整,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下节课我们将对南 方地区 和北方地区作专门的学习。
教
学
反
思
新课推进
自学自测(12分钟)
一、秦岭与淮河
1、秦岭山脉呈东西走向,与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
2、淮河自西向东流,主流经高邮湖南入长江,另一支东入黄海。
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差异。
2、秦岭——淮河一线,与我国1月0℃等温线和8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成为亚热带与暖温带、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的教学设计
《秦岭―淮河线》的教学设计《秦岭―淮河线》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地理特征,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分界线位置;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识图、填图等活动完成认知,让学生达到知识与能力的目标,通过探讨更深层次的把握秦岭―淮河线在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了解我国地理区域的同时,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为将来建设祖国时能因地制宜,按自然规律办事。
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①秦岭、淮河的空间位置在地图上的落实;②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教学过程【一】学习设计(学生用)一、秦岭与淮河认知:识图:图4-1秦岭――淮河线示意图、p7页图1-5中国行政区划、p21页2-2中国主要山脉分布、p42页图2-28 中国主要河流分布 1、秦岭山脉的走向为走向,为水系和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其主峰是,北侧是,南侧是。
2、淮河发源于,流向是。
主流是经高邮湖南入,另一支东入。
3、秦岭山脉穿过、、等省级行政区,它们的省级行政中心分别是、、。
淮河了流经的省级行政从西到东依次是、、。
资料一、黄河夺淮以前的淮河古代淮河水系,大体上是独流入海的淮河干流以及干流南北的许多支流。
淮北支流主要是洪汝河、颍河、涡河和汴泗河、沂沭河等。
其中支流水系变化最大的是泗水水系。
古泗水源出蒙山,经曲阜、兖州、沛县至徐州东北角会汴水;又在邳县的下邳会沂水、沭水,在宿迁以南会濉水。
至今淮阴与淮河会流。
古泗水的上游部分与现在的泗河相似,下游部分由于黄河夺淮,已被南四湖和中运河所代替。
古泗水流域面积比现今骆马湖以上沂沭泗水系面积要大,当时是淮河最大的支流。
资料二:淮河本来属于外流河,即淮河水最终将由陆地流入海洋,淮河原本也有自己的入海水道。
初中地理 《秦岭——淮河》教学设计
多媒体展示“秦岭以一己之力挡住南下冷空气?”短视频教师: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我国的哪一条山脉?图中有云的一侧代表的是南方的高空还是北方的高空?在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秦岭阻挡了南方的湿润气流北上,在南方的高空,云雾翻涌,而北方的高空,晴空万里。
秦岭南北两侧,景观差异明显。
在“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中,秦岭居于榜首,这也说明了秦岭的重要地位,那么它为什么如此重要呢?它有哪些重要的地理意义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秦岭——淮河。
一、找秦淮1、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东西绵延约1500千米,平均海拔在1500—2500米之间,高大的海拔为它阻隔气流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淮河发源于河南,全长约1000千米。
秦岭——淮河一线东西连接,形成了一条十分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在我国有极其重要的地理意义,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图”2、秦岭:东西走向淮河:自西向东流3、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甘肃省、陕西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划图”过渡语:成语南橘北枳出自故事《晏子使楚》,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橘子树因淮河南北的环境条件不同,结出味道不同的果实,也反映了秦岭——淮河两侧的差异。
那么秦岭——淮河两侧地理差异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4、秦岭之“力”过渡语:秦岭之“力”主要表现为对季风的阻挡作用。
①降水——教师:来自于海洋的暖湿气流自南向北推进,而秦岭像一面“挡风墙”一样,阻挡了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北上,使秦岭以南降水充足,秦岭以北降水明显减少;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该线大体一致教师:有没有哪位同学充当小老师,顺着老师的思路,从冬季风的风向、性质角度分析,秦岭是如何阻挡冬季风的呢?(学生分析,教师引导补充)②气温——教师:冬季风是自北向南推进的冷空气,秦岭阻挡了寒冷的冬季风南下,使秦岭南北冬季气温差异显著1月0℃等温线大致与秦岭——淮河线一致过渡语:秦岭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了天然的大屏障,时常以一山之“力”阻挡北上暖湿气流与南下冷空气的步伐,使秦岭两侧气温、降水存在明显区别。
秦岭—淮河线教学设计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一、指导思想根据《课程标准》“认识区域地理”中的标准,旨在突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本节重在通过地理界线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有一个整体把握,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及合作探究等能力,兼顾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秦岭与淮河,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等三部分内容。
这一节涉及的地图比较多,主要是综合复习前面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读图找出秦岭——淮河线两侧的地理特征的差异,把前面所学的内容做一个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通过读图找出其他的地理界线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分区,为下面分区地理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地理特征。
2、掌握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采用地图和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然后再通过分析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采取合作、讨论、探究等学习形式开展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均能参与,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到祖国的各个地方去旅游,在课堂上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五、教学难点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七、教学方法读图法、多媒体教学法八、课时安排第1课时九、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晏子使楚》,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走进秦岭——淮河:活动一:读图回答问题1、在图上找出秦岭和淮河的位置2、看一看,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活动二:找出秦岭—淮河线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
秦岭淮河一线教学设计
秦岭淮河一线教学设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阅读地图,能说出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2)、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2、能力目标:(1)通过读图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归纳总结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2、教学难点: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图文结合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讲述法等。
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使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景观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可以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我国各大区域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以及当地居民在生活、生产方面的差异,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四、课型:复习课五、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每年的春晚是全球华人的视觉盛宴,同学们一定也享受过了吧,那么今年元宵的中国谜语大会有同学关注吗,讲课之前,请同学们猜个谜——多一点就不准了(打一字),话说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外交部长晏子到楚国访问。
楚王设宴款待晏子。
席间,两位兵士押着一个犯人来见楚王,楚王问其人所犯何罪,兵士按设计好的话回答: “这位齐国人是个窃贼。
” 楚王故意摇头对晏子说: “齐国人怎么喜欢做这样的事,” 晏子也摇摇头说: “橘生淮南则为橘, 橘生淮北则为枳。
”齐国人在国内从不做犯法之事,到了楚国便成了这个样子,真是风气不同啊~”看来晏子这位外交家还是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的,他知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认识到淮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同学们知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的原因吗,学生:略教师过渡: 此处的“淮”指的是我国的那条河流,(“淮河”。
)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地理科普教学的必杀技:秦岭淮河地理教案设计2
地理科普教学的必杀技:秦岭淮河地理教案设计2淮河地理教案设计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地理不仅拥有丰富的知识体系,更是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但是,由于历史地理学科教育的滞后和地理教学稿件的单一,地理科普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实践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本文将介绍一种通俗易懂的地理科普教学的必杀技:秦岭-淮河地理教案设计。
一、教学相关知识点本次教学将涉及的地理知识点包括:1、地质构造:秦岭的地质构造和演化过程。
2、自然地理景观:秦岭自然地理景观的形成、演变和特点。
3、生态环境:秦岭-淮河地区的气候和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
4、经济地理:秦岭-淮河地区的经济地理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教学方法本次教学将采用互动式课堂教育和探究式学习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在课堂上,老师将首先介绍秦岭和淮河地区的地理情况,解释其地质形成、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等基础知识。
接着,老师将分发相关材料,供学生阅读和探究。
学生根据材料,自主完成相关问题的解答,并组成小组讨论汇报。
在课堂结束后,老师将与学生一起参观当地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通过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该地区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地理素质。
三、实施方案1、地理教学主题:秦岭-淮河地理科普教育。
2、教学载体:课堂教学、探究式学习、实践教学。
3、教学目标:了解秦岭和淮河地区的地质形成、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
4、教学内容及时间:课前阅读(30分钟)+课堂探究(90分钟)+实践教学(2天)。
5、教学过程:第一步:介绍秦岭和淮河地理情况(10分钟)。
第二步:分发相关材料,供学生阅读和探究(30分钟)。
第三步:组织学生根据材料,自主完成相关问题的解答,并组成小组讨论汇报(50分钟)。
第四步:课后,与学生一起参观当地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2天)。
6、课后评估:应用场景评估、课后作业评估、实践教学评估、考核成果评估。
探秦岭淮河之美:地理教案设计的优秀范例2
探秦岭淮河之美:地理教案设计的优秀范例2地理教案设计的优秀范例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地理教案的设计则是地理教育的关键。
本文将以探秦岭-淮河之美为例,探讨地理教案设计的优秀范例。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到秦岭-淮河地貌风景、资源类型、地质背景、自然灾害、区域文化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的能力,提供地理素养的基本素材。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秦岭-淮河地貌风景、资源类型、地质背景、自然灾害、区域文化等关键知识点。
教学难点:区域文化的引导与启迪。
三、教学内容1、秦岭(4P)秦岭是中国的一个著名山脉,穿越陕西、甘肃、四川、重庆四省市。
秦岭的地质背景、地貌特征、生态系统等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
2、淮河(4P)淮河是中国著名的大河之一,其流域面积广,分布有许多水利工程、自然景观等美丽的景观。
3、秦岭-淮河地区的旅游资源(4P)秦岭-淮河地区是一个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其景观特点及文化特色等,值得我们去认真探寻。
4、秦岭-淮河地区的地貌类型(4P)秦岭-淮河地区的地貌类型是什么呢?这是一个我们需要了解的问题。
本课将以秦岭与淮河的自然风貌为主。
5、秦岭-淮河地区的区域文化(4P)在本课最后一个环节,我们将重点介绍秦岭-淮河地区的区域文化特点。
这些文化只有我们了解了,才能真正了解这一地区的风土人情。
四、教学方法1、课前预习和自学互动让学生在授课前预习相关内容,并通过提问互动和讨论,来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和研究。
2、互动式讲授通过交流、调研等途径,以达到教师与学生互动式讲授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兴趣。
3、实践式教学通过活动和实践来贯彻课程,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到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估1、课后测试采用小测试或短答题,来检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状况。
2、活动报告在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求他们产生一份详细的实践报告和心得体会,并且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展示和交流。
八年级地理下册《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教案、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地理环境的情感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通过对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的探讨,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人地关系观念。
4.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提高地理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前期的地理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地图阅读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两侧地理差异的认识尚不全面,对地理现象背后的原因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此外,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3.完成课后练习题,针对课堂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巩固。要求同学们认真作答,遇到问题及时向教师或同学请教,确保作业质量。
4.进行一次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与秦岭-淮河一线相关的地理现象。每组整理出至少三个实例,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此作业旨在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鼓励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地考察或访谈,了解秦岭-淮河一线附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将考察或访谈的成果以图片、文字或视频的形式进行记录,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此作业有助于同学们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秦岭-淮河线》教案
《秦岭-淮河线》教案【课题】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一节秦岭-淮河线【知识目标】1、了解秦岭、淮河的走向和流向,以及它们经过的主要省份和基本概况。
2、掌握“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
3、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重点】1、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教学难点】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教学用具】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电脑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景观图,知道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
【承转】要了解我国的区域差异及原因,首先让我们来学习我国区域的划分和一些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板书】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一节秦岭-淮河线一、秦岭与淮河概况【读图】4-1“秦岭-淮河线示意图”,完成课本P75“活动”1、2、3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秦岭—淮河的位置,秦岭的走向及淮河的流向;秦岭、淮河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等。
【阅读】“阅读材料”:P75“秦岭”与P76“淮河”【活动】(1)秦岭简介(2)讨论:淮河为什么会成为“害河”?治理淮河有哪些可行的办法?【教师归纳】【承转】了解了“秦岭-淮河”线的位置、特征之后,我们来讨论一下这条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板书】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1、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讲授】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
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不同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在它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板书】2、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活动】完成课本P76的活动第1、2题。
(1)“猜一猜,这是我国的哪一条山脉”?(2)“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而秦岭南侧的安康的最低气温为-7.6℃,这是为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肯定和指正。
《秦岭—淮河线》教学设计与反思
《秦岭—淮河线》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
教材分析 教材开篇用通过读图活动让学生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通过阅读材料介绍了 秦岭、淮河的基本情况。接着进入了本节课的重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材通过表格的形式列举了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最后又简述了中国四大 地理分区范围、界限等方面概况,这是中国区域地理的基础,也是承上启下的一部 分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及其界限 2、教学难点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过程
教 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 图
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 听故事,在地图上找
讲故事
激 趣 导 入
橘生淮北则为枳”。同学们知道“橘 到秦岭淮河,讨论淮河
同 评价
教师 评价
于与 作,虚心听取别 作,能接受别合作的精神,
人合 人的意见
人的意见。 难以听进别
作
人的意见
能有条理表达 能表达自 不能准确
思 自己 的意见,解己的意见,有表达自己的
维的 决问题的过程清 解决问题的 意思,做事缺
条理 楚,做事有计划 能力,但条理乏计划性,条
性
性差些
理性,不能独
放 PPT 秦岭淮河的风光图片)
内容,提高学生积极性。
二、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
活跃课堂气氛,同时 1.通过游
义
给学生在老师和同学面 戏,培养合
1.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词语闹 前表现自己的机会,满 作学习的能
分家。
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 力。
讲 2.根据游戏的结果总结秦岭淮 求。
2.通过
河线两侧地理环境的差异。
秦岭--淮河线教学案
秦岭----淮河线教学案课前延伸:(一)、教学目标1、了解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其地理特征。
2、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人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
3、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分界线的位置。
4、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我国辽阔的美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1、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分界线的位置教学难点:如何去比较区域自然地理之间的差异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理论联系实际、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1、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2、多媒体课件(二)、预习检测:1、秦岭的走向是(),淮河的流向是()。
2、秦岭淮河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在它的南北两侧,()和居民的()有显著的差异。
3、秦岭淮河线以北,一月平均气温在(),秦岭淮河以南,一月平均气温在()。
课内探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我国有座东西走向的山脉,山北人们以旱地为主,山南以水田为主;山北树木冬季落叶,山南树木大多常绿。
猜一猜这是我国的哪一条山脉?(秦岭)2、请同学们观察大屏幕四幅地图: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的温度带分布图,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分别找出1月份0摄氏度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说明它们的地理意义?这些分界线大致都经过哪里?(秦岭---淮河线)(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其重要的地理意义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75-76页图文资料及活动”,解决以下问题:(1)、看插图4—1秦岭—淮河线示意图,谁能说出秦岭—淮河一线的走向?结合我国政区图,谁能说出秦岭—淮河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区?(2)、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_____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和_____;以南耕地类型以______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步掌握等值线图的基本判读方法,在接下来的小组讨
论 中能够运 用这 些判 读 方法 。
那么秦岭 一淮河一线在哪里?为什 么说秦岭 一淮
河 流 无 结 冰 期 有 有
秦 无
特 征 土 流 失 程 重 (除 黑 龙 江 及 其 岭 不 严 重 水 严
度 支流等河流外 ) 淮 含 沙量 多少 多 (除黑龙 江及其 支 河 少 流等河流外 ) 耕 地 类 型 旱 田 水 田 农 业 作 制 度 耕 一 年 一 熟 或 两年 三 熟 线
— —
一
年 两 熟或 三 熟
河一线划分 中国东部的南北?它南北两侧有哪些主要差
异?是如何产生这些差异的?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展开 我们今天的探秘之旅 。 【 期望 学生达到 】学生对于 南北划分讨论的答案
生 产 主 要 粮 食 作 物 小 麦 民居 顶 居 多 平 方 言 少 较
判断方法,分析 和描述地理要素特点 的方
法
活动三 :解析神 秘 ,分析秦岭
一
学生填写任 务单,将 造成 南北差异的各地
淮 河 一 线 重 要 意 义,如 何 造
理要素之问的关 系整理 出来,正确看待南 北文化 差异 。 增进对地理要素与人 类生产
生活紧密联 系的理解 ,树立正确的人地发
秘报告 ”任务单 ,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地 图
册 ,完成填空题 ,讨论并总结 出发现的秦岭 一淮河一线 的意义。 教师先 以地形组为例做个示范 ,指导 大家学会某
2 .冬季秦 岭 一淮 河一线 以南气温主要在——
以武汉和海 口两个城 市为例 分别为 3 .四个城 市 中南北 最大温差
活动 的动 力 。
【 过渡 】 首先 ,让我们一起寻找这条神秘界线 。
请从纬度和行政 区两个 角度描述秦岭 一淮河一线 的准确位置。 ( 纬度位置 :大约3 。N~3 。N 间; 2 4 之
从行政区角度描述 :陕西省南部 一河南省与湖北省交界
一
安 徽 省和江 苏 省北部 )
【 活动一 】 发现神秘 请 学生根 据老师提供 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参照书
温 越往 北 越—
—
以上
℃和
℃ 。
℃ 。 说明我 国冬季 气
一
区域地形地势特点判读和描述方法。示范 “ 总结”的格 式规范 ,语言表述规范。 然后 ,分发任务到各小组 ,合作 完成。教师指导
学生结合 已学气温、降水知识先独立完成填空题 ,然后 小组结合填空题综合讨论 、总结秦岭 一淮河一线作为我 国东部南北地理界线的重要依据 ,即秦岭 一 淮河一线的 重要意义 。
取 信 息 ,引 出影响 差异 的 主要 自然地 理要 素 :地 形 、气 温和 降水 ,并 从这 三 方面 思考和 探 究 。
【 活动二 】 探索神秘
根据地形 、气温 、降水三方面给 各小组 下发 “ 探
以 黑龙 江省 北极 和 北京 两个 城 市为 例 气温分 别 为
℃ 。
~
—
℃ 和
展观
成 南 北 差异
六 、教学 过程
【 引入 】 教师展示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 0 第七期 08
封面 ,卷首语 : “ 河南人 ,北人还是南人?”引发学生 对中国南北分界的讨论。
以长 江或 黄 河为 划分界 线 的居 多, 因此 会对 为什 么是 秦
岭一 河一 线 划分 产 生疑 问 ,这 疑 问就 是 支撑 整 个探 究 淮
种 类
水 稻
尖项居 多 繁多
初 中地理
【 过渡 】 跨越秦岭 一淮河一线 ,我们感受到南北
从 自然景观到人文风俗的变化 ,那么为什么 ,这条神秘 的界线南北会产生这么明显的变化?首先让我们一起来 找出造成这些差异的 自然地理要素有什么? ( 地形、气
温 、降水 )
和色块代表数值范围判读 ,等值线疏密程度代表数值变
气温组1( 参考 图册P — 页 ) ( — 分小组讨论 完成 ) ( 每
空 2 ,满 分 5分 ) 分 0
1 .冬 季秦岭 一淮河一 线 以北气温主要 在— — ℃ 以 下 .
大家共 同找到 了解密的金钥匙 ,接下来就让我们
一
起去探索神秘差异的原因。 【 望学生达到 】 期 能从 图文 资料 中快速准确地获
本P 3 5 ,快速 完成 “ 3 、P 1 发现报告”。
发现 报告 ( 南北差异对 比 )
文章 中提到了 中国东 部的南北分 界线 ,自然界线 和人文界线是重合的 ,都是秦岭 一淮河一线 。历史上秦 岭一 淮河一线就因其南北两侧 自然景观和人文风俗 的明 显差异受到了地理学家和旅游探险者的亲睐 ,在10 年 98
差异 类别 植被 主要 植 被
以北 (学生填写 ) 落 叶 阔 叶林
以南 ( 学生填 写 ) 常 绿 阔 叶 林
大 大
长
覆 盖 率 大 小 小 流 量 大 小 小
汛期 长短 短
的《 新撰地文学 》中就有了将它作为南北界线的说法 。 至今秦岭还被列为国内十大最热 户外探险路线 , 《 马可 波罗游记》中也记录了淮河两岸风俗的差异 。众多旅友 都亲身跨越这条分界 “ 带”,感受和探索南北差异。
初 地 中理
± : 螋 垒 — 箜塑 鲎 ●
活动二 :探 索神 秘 ,发现秦岭
一
描述秦岭 一淮河一线 南北地形 、气温、降
淮 河 一 线 的 重要 意 义
水 分布特 点,复 习我 国气温和降水季节分 配和地 区差异 及影响 因素 , 总结 出秦岭 一
淮河一线的重要 意义,初步掌握等值线 图
探索报告 ( 秦岭一 淮河一线的重要( 或 小 )。
— —
4 .秦岭 一淮河一线以北 为— — 带、一 带 ,以南为 带、 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