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 (1)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的物体可以用来进行测量的概念。
2.掌握使用不同物体来进行测量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同的物体可以用来进行测量。
2.教学难点:如何正确选择物体来进行测量,如何确定单位。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种不同形状、大小、重量的物体,如铅笔、纸张、橡皮擦、小石子等。
2.课前准备:制作课堂展示板,准备实验用具。
四、教学过程:1.引入:(1)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物体可以用来进行何种测量。
(2)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2.讲解:(1)介绍物体的测量方法:长度的测量可以用铅笔、宽度的测量可以用纸张等。
(2)讲解如何确定正确的测量单位,引导学生思考选择合适的物体进行测量。
3.实践:(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选择不同的物体进行测量,比较结果。
(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总结使用不同物体进行测量的规律。
4.拓展延伸:(1)让学生自行探究其他不同物体可以用来进行测量的方法,并进行展示。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出使用不同物体进行测量的优缺点。
五、课后作业:1.设计一个实验,利用自己家中的物体来进行测量,并写出实验报告。
2.总结使用不同物体进行测量的方法,并思考为什么需要标准单位。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1.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2-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2-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一、教学内容分析《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是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中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物体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面积等属性。
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 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不同物体的特性,如长度、宽度、高度等。
2. 教授学生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测量,如尺子、手指、纸条等。
3.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和长度。
4.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1. 学生已经通过日常生活和之前的科学课程,对物体的大小、长短等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学生已经学会了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如尺子、量杯等。
3.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比较、分析、总结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测量,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物体特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素养,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素养,让学生了解物体的大小、长短等特性,培养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素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态度。
4. 培养学生科学交流的素养,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情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层次:一年级的学生年龄普遍在6-7岁之间,他们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对物体的大小、长短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比较、分析、总结的能力。
他们已经学会了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如尺子、量杯等。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长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活动,培养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尺子、铅笔等作为测量工具,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热爱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长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2. 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长度测量。
3. 实验活动:用不同的物体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测量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使用不同物体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同物体作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1. 教具:直尺、卷尺、铅笔、尺子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测量活动,引发学生对长度测量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长度测量的基本方法,并示范如何使用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实验,使用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4. 讨论与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讨论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6. 拓展活动:学生分组,用生活中的常见物体(如铅笔、尺子等)作为测量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8.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测量家中的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来,下次课堂分享。
9. 板书设计: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长度测量基本方法:1. 使用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
2.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铅笔、尺子等)作为测量工具。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
为了给教案提供一种创新的测量方式,我们可以使用以下物体进行测量:
1. 毛笔:毛笔的长度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大小或长度。
教师可以用毛
笔来演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与学生一同讨论结果。
2. 铅笔:铅笔的重量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重量。
教师可以在不同物体
上放置铅笔,通过铅笔与物体的重量相比较,学生可以掌握物体的重
量概念。
3. 水杯:水杯的容积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容量。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
不同的物体放入水杯中,并观察水杯中的水位变化,从而测量物体的
容量。
4. 毛绒玩具:毛绒玩具的高度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高度。
教师可以要
求学生使用毛绒玩具进行高度测量,让学生熟悉使用不同物体进行测
量的方法。
5. 塑料尺:塑料尺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塑料尺进行具体的测量操作,培养学
生的测量技能。
通过使用这些不同的物体进行测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科学】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1)教案教学设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1)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便于信息的交流。
3、测量需要让标准单位的物体首尾相连,需要统一起点、终点。
、测量需要让标准单位的物体首尾相连,需要统一起点、终点。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
、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
2、能运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
、能运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
3、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
、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1、逐步适应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逐步适应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和习惯。
、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和习惯。
3、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
、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测量单位的标准化给交流带来的便利。
体会到测量单位的标准化给交流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能用不同的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并能对数据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能用不同的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并能对数据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教具:PPT 、铲子、两条纸带、2把剪刀、两色记号笔、2块橡皮、礼品袋、佩奇和佩奇妈妈的贴纸、小立方体和小棒的板贴各2、翻页笔,板贴:家、商场、课题、佩奇、佩奇妈妈。
课题、佩奇、佩奇妈妈。
学具:材料1:佩奇组:纸带、铲子、水彩笔、剪刀、小立方体、记录单1。
佩奇妈妈组:纸带、礼品袋、水彩笔、剪刀、小棒、记录单1材料2:佩奇组:小棒、记录单2。
佩奇妈妈组:小立方体、记录单2。
一、复习导入(4min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了一位神秘嘉宾——小猪佩奇。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一. 教材分析《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是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不同的物体进行测量的方法。
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作为测量工具,如尺子、手指、步长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过一些测量的经验,比如用尺子量长度、用步长量距离等。
但他们对测量工具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测量方法也较为简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测量工具,并教会他们正确的测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的测量工具,如尺子、手指、步长等,并能够运用这些工具进行测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测量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乐于探索和尝试。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测量的重要性。
2.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长度的物体,如尺子、手指、步长等。
2.准备测量工具,如尺子、绳子等。
3.准备实践活动场地,如教室、操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帮小猴找出最长的一条线”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不同长度的物体,如尺子、手指、步长等,并向学生介绍这些物体的测量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测量方法,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测量结果和心得体会。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一年级科学教案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一年级科学教案
可以使用以下物体来进行一年级科学教案的教学:
1. 放大镜:让学生观察微小的物体,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磁铁:演示磁性现象,让学生了解磁铁的吸引力和磁场的概念。
3. 水晶球:讲解光的折射原理,让学生通过观察水晶球中的影像了解折射现象。
4. 温度计:教授温度测量方法,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5. 弹簧:展示弹力的产生,让学生了解弹簧的弹性原理。
6. 电池和灯泡:制作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灯泡发光,了解电池、导线和灯泡的作用。
7. 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讲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和基本结构。
8. 动物标本: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动物标本,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9. 地球仪:教授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理位置、地形等,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
10. 显微镜: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世界,了解微生物的存在和显微镜的原理。
这些物体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知测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
2. 让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物体作为工具进行简单的测量。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测量及其意义。
2. 学习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测量。
3. 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测量。
难点:让学生理解测量的重要性,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测量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尺子、绳子、杯子等。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相应的测量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测量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测量的意义和作用,示范使用不同物体进行测量的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选取合适的工具和物体进行测量。
4. 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成果,分享测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活动中的收获,强调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6. 拓展:教师提出拓展任务,让学生在生活中尝试运用测量解决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测量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测量方法和工具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收集学生的测量成果,分析学生的测量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运用所学测量方法,测量家中的物品长度、重量等,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结合测量活动,写一篇关于测量的小作文,分享自己的测量经历和感受。
八、课程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鼓励学生在测量方面发挥潜能。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测量竞赛,提高学生的测量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友的长度,谁能告诉我桌子的长度是多少?学生:(用不同的物品)老师,我用纸带测量,长度是70厘米。
学生:(用不同的物品)老师,我用橡皮测量,长度是10厘米。
学生:(用不同的物品)老师,我用小棒测量,长度是20厘米。
学生:(用不同的物品)老师,我用小立方体测量,长度是5个立方体长。
2.引导学生认识标准单位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不同的物品测量出来的长度是不同的,这样交流起来会很麻烦。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标准单位来测量长度,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测量结果更加一致和可比较。
学生:明白了,老师。
3.教授使用标准单位进行测量的方法。
师:现在,让我们来使用标准单位——米,来测量桌子的长度。
首先,我们需要让标准单位的物体首尾相连,需要统一起点、终点。
然后,我们将标准单位的物体放在桌子上,看看需要几个标准单位才能测量出桌子的长度。
学生:好的,老师。
4.运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
师:同学们,我们测量出来桌子的长度是多少米呢?学生:老师,我测量出来是1.5米。
学生:老师,我测量出来是1.6米。
学生:老师,我测量出来是1.4米。
5.组织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
师:同学们,我们可以把测量结果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上,也可以用图表的形式来组织信息,更加直观地展示我们的测量结果。
学生:好的,老师。
6.巩固练。
师:现在,让我们来练一下,使用不同的物品和标准单位来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学生:好的,老师。
7.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了使用不同的物品来测量长度,认识了标准单位的重要性,掌握了使用标准单位进行测量的方法,学会了运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还学会了组织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
希望大家能够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与惯,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
友,你知道如何确定桌面的长吗?让我们一起摸摸桌面的长吧。
现在,让我们看看活动记录表,确定我们获得了什么奖励,并在相应的物品前面画上“√”。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测量的概念。
培养学生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感知测量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1.3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测量的概念。
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测量的重要性。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
第二章:使用尺子进行测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使用尺子进行测量的方法。
培养学生准确测量物体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尺子的使用方法。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2.3 教学过程教师讲解和示范尺子的使用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使用尺子测量物体。
第三章:使用天平进行测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使用天平进行测量的方法。
培养学生准确测量质量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天平的使用方法。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使用天平进行测量。
3.3 教学过程教师讲解和示范天平的使用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使用天平测量物体。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测量,纠正测量错误。
第四章: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的方法。
培养学生准确测量温度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4.3 教学过程教师讲解和示范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
第五章:综合实践活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测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5.3 教学过程教师提出综合实践活动的任务和要求。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测量,纠正测量错误。
学生展示实践活动成果,分享测量经验。
第六章:测量长度竞赛6.1 教学目标让学生巩固测量长度的方法。
科教版一年级科学教案-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四、研討
1.引導學生觀察數據
2.我們的測量結果有哪些不同?
3.用物體和用手測量,哪個更準確?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一、回顧
回顧上節課用拃測量物體。
二、聚焦
除了用手測量,我們還可以用什麼來測量長度呢?
提出任務:使用常用物體來測量書的長度和桌子的高度。
三、探索
1.物體的選擇
教師出示測量工具,學生選擇並說理由
2.預測填寫記錄單
3.測量方法:確定起點和終點,首尾相連排成一條直線。
4.測量書的長
5.彙報測量結果
課程基本資訊
課例編號
10
學科
科學
年級
一年級
學期
第一學期
課題
《用不同的物體來測量》
教科書
教學人員
姓名
單位
授課教師
指導教師
指導教師
指導教師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通過測量,知道不同的物體可以作為標準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長的工具便於測量長的物體。
【科學探究】
通過測量書的長和桌子的高,知道測量方法,能用數字描述測量結果。
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以圖表的形式組織資訊和整理測量結果。
【科學態度】
逐步適應使用多種測量工具和測量單位,養成記錄數據的意識與習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體會到測量單位的標準化給交流帶來的便利。
教學重點:通過測量,知道不同的物體可以作為標準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以圖表的形式組織資訊和整理測量結果。
小学科学2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
小学科学2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物体的尺寸和形状;2. 学会使用不同物体来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测量技能。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彩笔、图片或实物等;2. 学生准备:学生课本、笔和纸。
三、教学过程:导入:1. 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的物体,如铅笔、橡皮擦、教室桌子等,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尺寸和形状。
引入:2. 教师提问:如何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呢?3.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探究:4. 提示学生使用不同物体来测量长度。
- 教师示范:教师将一个铅笔放在桌子上,将另一个铅笔排在桌子旁边。
教师问学生:在这两个铅笔的长度中间还有多少个铅笔的长度?- 学生操作:学生用一支铅笔从一个铅笔的端点移动到另一个铅笔的端点,计算移动的铅笔数量。
- 教师引导:教师提醒学生根据移动的铅笔数量来测量长度。
比如,这个桌子有4个铅笔那么长。
5. 提示学生使用不同物体来测量面积。
- 教师示范:教师将一个橡皮擦放在桌子上,将另一个橡皮擦排在桌子旁边。
教师问学生:这两个橡皮擦的面积有多大?- 学生操作:学生用一支橡皮擦横向移动到另一个橡皮擦的边缘,计算移动的橡皮擦数量。
- 教师引导:教师提醒学生根据移动的橡皮擦数量来测量面积。
比如,这两个橡皮擦的面积相当于2个橡皮擦那么大。
6. 提示学生使用不同物体来测量体积。
- 教师示范:教师将一个铅笔盒放在桌子上,将另一个铅笔盒排在桌子旁边。
教师问学生:这两个铅笔盒的体积有多大?- 学生操作:学生用一个小块橡皮擦填充第一个铅笔盒,直到填满并记录填充的橡皮擦块数量,然后将橡皮擦块依次放入第二个铅笔盒中计算容纳的橡皮擦块数量。
- 教师引导:教师提醒学生根据容纳的橡皮擦块数量来测量体积。
比如,这两个铅笔盒的体积相当于4个橡皮擦块那么大。
总结与拓展:7.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使用不同物体进行测量的方法,并强调测量过程的注意事项。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科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是通过对物体进行观察和比较,确定其大小、长度、重量等数值的过程。测量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如何使用小石子来测量一根铅笔的长度。这个案例展示了测量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1.采用更多生活化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技巧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完《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这节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觉得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是非常有效的。大家对于测量这个问题,都能积极地从生活中找到例子,这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测量基本概念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来进行讲解,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
二、核心素养目标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合作交流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主动提出问题,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分析不同物体作为测量工具的特点;2.在实践中,发展空间观念,理解长度测量的基本原理;3.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分享观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目标充分体现新教材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不同的物体可以用来测量长度、重量等属性。
2. 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测量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增强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长度测量:用尺子、绳子、小木棍等不同的物体来测量课本、桌子、椅子等物体的长度。
2. 重量测量:用石头、棉花、小金属块等不同的物体来测量书本、文具等物品的重量。
3. 学习常见的测量工具:尺子、天平、秤等。
4. 探索不同的测量方法:直接测量、比较测量、转换测量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操作、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
2.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测量工具和测量物体,如尺子、绳子、小木棍、石头、棉花、小金属块等。
2. 准备实验操作的场地和环境。
3. 准备汇报交流的模板和引导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测量?测量有什么作用?2.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课本、桌子、椅子等物体的长度和重量。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不同的测量方法,总结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
4. 汇报交流:各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他们的实验结果和测量方法,分享他们的创新思路。
5.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和汇报进行点评,总结测量的重要性和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科学的乐趣。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操作技能和测量方法的正确性。
2. 听取学生的汇报交流,评估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测量活动,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测量实践,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精选】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科版 (1)
2.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2.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3.测量需要让标准单位的物体首尾相连,需要统一起点和终点。
科学探究目标:1.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2.能运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1.逐步适应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2.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和习惯;3.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测量单位的标准化给交流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用不同的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并能对数据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2.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3.测量需要让标准单位的物体首尾相连,需要统一起点和终点。
难点:1.逐步适应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2.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和习惯;【教学准备】纸带、小棒、小立方块、标记棒、记号笔【教学过程】一、导入1.上节课我们发现同样高度的桌子,用手来测量时,测量的结果差别很大,这是为什么?2.那用什么来测量桌子的高度,会更准确呢?老师这里有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小朋友们看一看,可不可以用来测量?(橡皮筋、弹簧、小棒、小立方块)3.今天我们就用小棒和小立方块这两种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4.老师这里有三个闯关游戏,你想不想玩?可是一关比一关难,只有特别认真听讲的小朋友才能闯关成功,你敢接受挑战吗?二、学习测量方法第一关:考一考1.看视频,学习用小棒如何测量桌子的高度;2.请一个小组到黑板上演示测量方法,其他小朋友找一找操作错误的地方;3.看关键步骤图,学习用小立方块测量的方法;4.小游戏:火眼金睛看一看图中的操作方式对不对?如果错误,错在哪里?三、测量活动第二关:量一量1.出示测量要求:(1)仔细测量,比一比谁量得最准;(2)两人一组,相互合作;(3)听从指挥,铃响立刻坐端正。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的第4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了解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2. 学习用直尺、卷尺等工具进行长度测量;3. 尝试用不同的物体来进行长度测量;4. 感受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但对长度测量概念的理解和操作还比较陌生。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过一些长度的经验,如比较物体长短、排队等,但对长度测量的方法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长度测量的过程,培养他们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学习用直尺、卷尺等工具进行长度测量,尝试用不同的物体来进行长度测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究真理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学习用直尺、卷尺等工具进行长度测量,尝试用不同的物体来进行长度测量。
2.难点:掌握长度测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测量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长度测量的意义和常用工具。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长度测量,培养测量意识和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观察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卷尺、不同长度的物体(如小棒、铅笔、书本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把直尺或卷尺,以及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帮小兔子测量跳绳长度”,引起学生对长度测量的兴趣。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是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的?引出长度测量的概念。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以及长度单位的概念。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物体作为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但是对于长度单位和测量方法的理解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测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让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物体作为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区分。
2.如何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测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度单位模型、测量工具(尺子、卷尺等)、不同种类的物体(如书本、笔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长度单位模型、测量工具和不同种类的物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是怎么测量物体的长度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从而引出测量长度的方法。
2.呈现(10分钟)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展示常用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毫米等),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不同的物体作为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测量结果,分享测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点评学生的测量方法,总结测量长度的技巧。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用尺子和卷尺测量长度,我们还可以用什么物体来测量长度呢?”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使用其他物体进行测量。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比较与测量第4节《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物体长度和重量的感知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不同物体的测量单位。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测量的方法,掌握常见物体的长度和重量单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能够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简单的长度和重量测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测量的方法,掌握常见物体的长度和重量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物体的测量单位,并能够正确运用。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于长度和重量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他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还不够发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操作和示范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老师出示几个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书、橡皮等,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长度。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这些物体来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呢?示例:老师:同学们,我这里有一支铅笔、一本书和一个橡皮,你们观察一下,它们的长度有什么不同?谁能告诉我铅笔、书和橡皮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学生:铅笔大概15厘米长,书大概25厘米长,橡皮大概5厘米长。
第二环节:讲解与示范1. 老师向学生介绍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测量的方法,如使用铅笔来测量课桌的长度。
2. 老师示范使用铅笔来测量课桌的长度,并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测量结果。
3. 老师介绍常见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并让学生理解不同单位的用途和关系。
示例:老师:现在我们来学习使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长度。
比如,我用这支铅笔来测量一下课桌的长度。
你们看,铅笔一共用了几支?长度是多少?学生:用了3支铅笔,长度是45厘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回答。(一年级)
3、回答。(学校好)
4、回答。(桌椅)
5、回答。(是)
6、回答。(想)
7、回答。(愿意)
用手摸桌面
二、聚焦任务
1、师:你想知道桌面有多长吗?
2、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桌面的长?(板书:测量)
3、师:看看你的身边,你能用什么物体来测量桌面的长?
4、师:同学们想法可真多,选择的物体都不一样。(板书:不同的物体)
5、师:生活中的许多物体都可以作为测量的工具。你想不想知道怎么用它们来测量我们的桌面呢?
6、师:好,今天就让我们用不同物体来测量。(把板书补充完整,写上“用”和“来”)
1.回答。(想)
2、回答。(量一量)
3、回答。(小棒、橡皮等)
5、回答。(想)
三、探索活动:测量
1.确定什么是长。
师:老师要看看谁了解桌子朋友,知道桌面的长在哪里?
科学学科一年级上册教案第4课总11课
课题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课时
1
任课班级
一
执教
齐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不同的工具可用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便于测量长的物体。
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测量需要让标准单位的物体首尾相连,需要统一起点、终点。
3、师:是幼儿园好还是学校好?
4、师:咱们每天来到教室看到最多的东西是什么呀?
5、师:课桌陪伴我们最多,它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呀?
6、师:我们的好朋友课桌今天有话说,你想听听吗?
7、师:它呀想知道谁最了解它,知道它的桌面在哪里,桌面有多长,你愿意告诉它吗?
注:师边问问题,边发物品。同桌之间发的物品不一样。尽量每人发一个物品。
4、填表,汇报。
5、听歌做手指操活动。
四、研讨
1.师:看看这张表,用小棒测量桌面的长的结果和用小棒测量书面的长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2、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师:同学可真聪明,让我也明白了,用不同的物体测量,结果不可以比较。用相同的物体测量,结果可以比较。老师希望下次还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新知识。下课。
5、第一次操作。
同桌合作完成。
找出一组正确的,和一组不正确的,让他们在投影下分别演示操作。
其他学生指出错误的那组问题在哪里。
6、第二次操作。
错误的改正。
师强调:
1、记录表写上名字和日期。
2、一人操作一人数数。
③、数完以后要填写在记录表中相应的格子中。
3、完成后用你最好的坐姿告诉老师。
7、汇报。
生汇报结果,同时写在黑板上。
师:我们和桌子打个招呼吧,摸摸桌面的长吧。
2.、确定使用工具
师:同学们看看老师刚才奖励了你什么?
师:看看你的活动记录表,你和你的同桌得到了什么就在那个物品前面画“√”好吗?
3、确定起点和终点。
师:谁来说说你想从哪里来始量到哪里?
4、确定每一个单位之间要首尾相连,一条直线摆放。
师播放视频。
师:我们的小棒要象翻跟头一样从起点翻到终点。你们愿意看看小棒翻了几个跟头吗?
摸桌面的长。
2、
回答。
在学生活动手册的记录表上画“√”。
3、站起来示范,说出从起点量到终点。
4、看视频。
回答。(愿意)
5、同桌合作测量。
在投影下演示。
其他学生评价。
6、同桌第二次合作测量桌面的长度。
7、汇报操作结果。
8、回答。(用不同的物体测量,结果不可以比较。)
9、
回答。(想)
回答。(好)
3.同桌合作测量书面的长。
科学探究目标:
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
能运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
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与习惯。
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测量单位的标准化给交流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纸带、橡皮、回形针、小棒、小立方体、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表。
教师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由我来给你们上一节课好不好?
2、师:你能告诉我你上几年级了?
8、小结。
师:看看这张表,我发现了问题,为什么用小棒测量的桌面和用橡皮测量的桌面结果不一样?
9、测量书面的长。
师:你还想用刚才的方法量一量吗?
师:我们来量一量书面的长好吗?
10、同桌合作测量书面的长。
师:看看谁的物体跑得快。
11、填表,汇报。
5、同学们想和Βιβλιοθήκη 一起做手指操活动活动吗?1.
回答。(指出桌面较长的边是桌面的长。)
1.观察数据。
回答。(用相同的物体测量,结果可以比较。)
板书设计
4、用不同物体来测量
我选的物体
测量结果(个)
桌面长度
书的长度
橡皮
小棒
回形针
立方体
我的发现
用相同的物体测量,结果可以比较吗?
可以不可以
用不同的物体测量,结果可以比较吗
可以不可以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