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双语版汉语课(第十一课财富)第3课时

合集下载

第11课 《短文两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11课 《短文两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板书设计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色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声——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朝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暮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要点: 1、把握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
任务三:品味语言,思悟主题。
• 2.思悟主题,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 《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的心境是微妙而复杂的,既有被 贬谪的悲凉,也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还有漫步的悠闲。 “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 闲无比,内心悲凉又无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 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既有自嘲、自慰之意, 又有自许的意味,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
游记写法。 2、品味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作
者的思想情怀。
• 写作背景助读
“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 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 ,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 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 ,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 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 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 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本文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 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 言外之意?
• 所写景物的特征——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 无限生机。
• 结尾这一句的言外之意——“我”能够和谢灵运一样欣赏到 山川风物的绮丽美妙,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隐含作者的自豪之 情,也表现了作者期望与谢灵运比肩之意。
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 样的画面?请任选一个角度,用“这里有_____之 美,你看_____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八年级剑桥第11课

八年级剑桥第11课
J极oe好l: 的Yeah, but gue猜ss猜w看hat? He
was slower than almost everyone in the race!
Pete: Still. We're我ta们lk正ing谈a论bout 26 mruinlensinhge. rTeh. eTrhea'st'nsoanw许aawy多Ifuc的loluoltdodf o
• 4. Pete thinks he is better runner than Joel's dad.
• 5. Debbie and Pete think it's
ridiculous to seven hours.
r可un笑a m的a,rat荒hon谬in的
• 1. Joel doesn't thinks his dad is enthusiastic about sports.
• 1. Why do you think Joel laughs when he tells his friends about his father's finishing time?
• 2. Do you agree with Jess that what is important is to set yourself a goal and go for it? Why/ Why not?
• 1. Joel thinks his dad is enthusiastic
about sports.
热情的
• 2. Joel's dad finished the marathon,
and Joel was impressed with his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八年级上册语文书所有的课文都有哪些呢,大家不妨来看看了解一下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如果有助于您的写作,还请您介绍本店铺给您的同学。

第十一课 财富之源 教学案

第十一课  财富之源 教学案

第十一课财富之源教学案第十一课财富之源教学案【教学目标】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和创造精神2、增强学生的辩证思维,能正确认识劳动与懒惰、劳动与财富、智慧与财富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知道创造财富的源泉有哪些,掌握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途径【教学重点】创造财富的源泉。

【教学难点】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途径。

【教学过程】一、【导学示标】由课本p86故事《庄稼汉和他的孩子们》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提示:详细阅读教材,在课本中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并用铅笔划出来,圈出一些关键词,再把此问题写在课本中这些答案的对应位置。

独立完成并熟记,背下重要问题。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提示:详细阅读教材,在课本中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并用铅笔划出来,圈出一些关键词,再把此问题写在课本中这些答案的对应位置。

独立完成并熟记,背下重要问题。

)1、如何理解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1)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

人类所享有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辛勤劳动的结晶。

(2)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著称。

我们的祖先以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五千年的光辉文明。

近现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越来越繁荣富强的国家。

(3)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指引下,广大人民群众依靠勤劳的双手和苦干实干的劲头,实现了脱贫致富,走上了小康之路。

2、如何正确理解财富来自智慧与开拓?(1)创造财富,不仅要靠勤劳,还要靠智慧,要有发现财富的慧眼和敢于创新的头脑。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努力学习、勇于实践、敢于突破的精神,对于创造财富、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2)智慧创造财富的一一个重要方面是科技进步和科学创新。

科技进步和科学创新是发展答:财富基于勤劳,财富源于智慧,劳动、科学技术、智慧与开拓精神都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

第十一课 财富

第十一课 财富

第十一课财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自学并掌握好本课的重点词语词语,达到能灵活用词语的程度。

(2)通过自读课文,使每个学生能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进一步掌握课文叙述方式和段落大意。

2.能力目标:(1)学生能用重点词造句,组成词组。

(2)以问题的方式理解全文,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基本内容。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本课文,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3.德育目标:(1)教育学生学词语时应该学会灵活应用而不是死记硬背。

(2)阅读课文,学会重视写作方式,应用在自己的学习上。

教学重点(1)学习并掌握词语和词组的用法。

(2)正确、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1)词语要求会读,会写,完全理解,并会运用。

(2)通读课文,掌握课文中心内容。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自读,分段讲解,转述段落,总结全文。

课题第十一课财富新课题目第一课时讲解运用词语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与要求1、通过检查预习情况,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本课词语的读音,意思和词意。

二、能力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的发展为准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在朗读中自主学习词语,组织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三、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句,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词语,达到会写会读的程度。

教学难点能完全理解词语大意,并学会运用。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讲练结合,自读教具课本、黑板、粉笔、教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春风送暖,但温暖人心的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和信任。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本篇课文中所出现的陌生词语。

一、教学内容印染:纺织品的印花和颜色.印染技术:阿力木的印染技术很高精装:书籍的精美的装订精装本. 我买了精装的一本书效益:效益和利益: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充分发挥水库的效益;名气:名声:小有名气 .他是一位很有名气的医生;浪潮:比喻大规模的社会运动或声势浩大的群众性行动:改革的浪潮/ 浪潮汹涌/革命的浪潮告辞:(向主人)辞别:我怕耽误他的时间,谈一会儿就告辞了。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十一课《财富之源》(2课时)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十一课《财富之源》(2课时)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十一课《财富之源》(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财富之源》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财富的来源,理解劳动、知识、智慧、创造等是财富的重要来源,从而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财富的来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知识和财富观念,但对财富的深层次来源可能理解不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主动探究和思考。

同时,学生对于现实生活中的财富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和引导学生的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劳动、知识、智慧、创造等是财富的重要来源;了解我国关于财富创造的方针政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财富的来源,我国关于财富创造的方针政策。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财富的来源。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财富的来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辅资料。

2.相关案例、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财富创造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财富?财富从哪里来?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劳动、知识、智慧、创造等财富来源的具体例子,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财富的来源。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财富来源的理解和看法,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八下语文第十一课笔记

八下语文第十一课笔记

八下语文第十一课笔记一、课文翻译明朝时期,一位名叫王叔远的工匠技艺非凡,他能够将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器具、人物,乃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无不信手拈来,栩栩如生。

他曾赠予我一只桃核雕刻成的小船,描绘了苏东坡乘舟游览赤壁的场景。

这艘核舟长约八分多,高约两米。

中部隆起的部分为船舱,覆盖着箬竹制成的船篷。

船舱两侧设有小窗户,共计八扇。

打开窗户,可见雕花栏杆,左右对称。

关闭窗户,右侧刻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句子,左侧则刻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均施以石青色。

船头坐着三人:中间是戴着高帽、胡须浓密的苏东坡,右侧是佛印,左侧是鲁直。

他们一同欣赏一轴字画手卷。

苏东坡右手握住画卷右侧,左手搭在鲁直肩上。

鲁直左手握住画卷末端,右手指点着画卷,似在交谈。

两人右脚露出,左脚略隐,身姿略侧,两膝相互靠近,均藏在衣褶下。

佛印宛如弥勒佛,袒胸露乳,仰望天空,神情与苏、黄截然不同。

他右膝着地,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弯曲,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粒粒可数。

船尾横放着一柄船桨。

船桨两侧各有一撑船的人。

右侧的人梳椎形发髻,仰脸,左手倚横木,右手扳右脚趾,似在呼喊。

左侧的人右手握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置茶壶,目光注视茶炉,神色平静,若有所待。

船底略平,作者名款题写在下方:“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如蚊足,一笔一划清晰可见,字体呈黑色。

此外,还加盖一颗篆字印:“初平山人”,红色。

整艘船上,刻有五人,八扇窗;竹篷、船桨、炉、茶壶、手卷、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及篆文,共计三十四个字。

然而核舟长度不足一寸。

这是选用狭长桃核雕刻而成的。

魏子细观此舟,惊叹不已:啊,技艺实在神奇巧妙!《庄子》、《列子》中所记载的能工巧匠,虽被誉为鬼斧神工,但谁能于不足一寸之材上运刀自如,且刻画人物胡须眉毛清晰可见?若有这样的人,告知我,我也定会怀疑其言不由衷。

然而如今,这却是眼前真实的事实。

据此推断,在棘木刺尖端,或许也能雕刻出母猴来。

第11课《短文二篇》课件(共38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短文二篇》课件(共38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竹等,展现奇丽之景。
【解析】抓住“山川之美”来写。
三、简答题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 角度来写的? 【答案】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 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2.“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 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二、综合理解
1.下列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A.本文通过描绘山川的秀丽景色,发出对自然美景的由衷赞美,
抒发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B.文中对于美景的描写动静结合,如“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从静态上描写,而“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则从动态上为山川增添了
11 短文二篇
学习 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 文章主要内容,积累常见文言词语。(重点) 2.把握文中景物的特点,学习课文的写景手法,理解和 把握作者的情感。(难点) 3.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
资料 速读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 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早年游历访道时 足迹遍及江浙的名山胜水,后退隐茅山。梁武帝礼聘不出, 但参与朝廷大事咨询,时人称其为“山中宰相”,著有《陶 隐居集》《本草经集注》等。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隐居时回复朋友谢中书的书信的 一部分。南北朝时,政局动荡,社会混乱,不少文人遁迹 山林,从自然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常常在书中 描山画水,表明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勃勃的生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徐厂长嗜(shi)书如命,如碰到本好书会读个 通宵。 (√)
3.徐厂长知识面很广,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源头 来自书籍。 (√) 4.老徐能把精神财富转换到物质财富,他才是书的 真正主任。 (√)
5.我赞成莱辛的话:“生活中。。。。。。最有用 的东西是钱财。” (×)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五) 布置作业
1.做课本第108页练习一 内容 2.做课时测试全内容
谢谢大家
再见!
(1) 能够概括段意,准确把握课文 的结构。 (2) 能够熟练运用“除了……”等句 式进行交际表达。
三.教学过程
(一) 复习课文内容导入新课
1 .老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 “我”为什么要到他的家里去采访? 3.老徐有个什么样的家? 4 .他的家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 5. 老徐读书有什么特点?
(二) 师生一起分析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提出几个问题 让学生回答。
深学课文
授课人:图妮萨柯孜。图拉普
2013/5/1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阅读课文的技 巧和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句,准确 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步具备概括的能力,能找出含 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人物访 谈类散文在内容侧重上的安排。
这是一篇人物访谈,作者采用了记实的写法,通过对 主人公家庭生活“平淡”,“简朴”,但在精神世界 上却“富足”,“机智”的对比,给读者揭示了一个 生活真理-——书能给人带来 真正的财富——智慧。注意学习这种学习方法。
1. 徐厂长的家是怎样的?
答:房子陈旧,不大,分为里外两间;没什么家具,一台 小收音机和一架小电扇是唯一的家用电器。家里用的桌布 和窗帘也都是旧的。
2.文中是怎样突出徐厂长物质生活清贫的?这 样描写有什么目的?
答:身为布厂的厂长,却身居简陋的住房,连桌布和窗帘 也都是旧的。但他拥有丰富的藏书,把许多钱都花在买书 上了。这样写反衬出徐厂长在物质生活上清贫,在精神生 活上却十分富有。
蕴藏
健谈
精装
运用
通宵
确切
1.他上次抱回来一套什么( 精装 )的书,就花了58快钱。
2.老徐很( 健 谈 ),也很幽默,知识面很广,上至天文, 下至地理。 3.这些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本身的价格,在这间小小的屋 子里(蕴藏 )着一个富足的金矿。
4.碰到好书,读个( 通宵 )也是常有的事。
5.他能从丰富的历史故事中引出人才开发的观点,他能把国 外的先进经验( 运用)到改革的实践中去。 6.( 确切 )地说他们算不上是书的主人,而老徐才是书 的主任。
3.为什么说“书是徐厂长的命”?
答:他见了书比什么都亲,常常通宵达旦地读书。
4.徐厂长是这样读书的?
答:他每天都要读书,回来得再晚也要读上一会儿书才休 息。碰到好书,那更是通宵达旦地读。
5.为什么说和徐厂长谈话时一种享受?
答:徐厂长不仅健谈,而且很幽默,知识面广。他能从丰 富的知识中引出人才开发的观点,能把国外的先进经验运 用到改革的实践中去。
6.如何理解“生活中………最有用的东西是才智” 这句话?
答:因为才智可以创造财富。
(三) 句型学习
了解学生模仿课文中 “ 除了……… ” 等句式造句 的情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如:靠墙的柜子上摆着一台旧收音机,除了屋角那 架小电扇,似乎没有什么别的家用电器。
(四) 巩固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1.老徐是我北京印染厂厂长,高级工程师, 他家除了书多外,摆设得很豪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