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肌钙蛋白I的分子印迹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合集下载

其他类型生物传感器介绍

其他类型生物传感器介绍

其他类型生物传感器介绍一、纳米生物传感器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生物传感器也带来了新的革命,一些纳米传感器和纳米执行器应运而生。

例如有一种为糖尿病患者研制的超小型的、模仿健康人体内的葡萄糖检测系统的智能药丸,即纳米智能药物,它能被植入皮下,监测血糖水平,必要时释放出胰岛素,使人体内的血糖和胰岛素含量总处于正常水平。

由生物大分子构成,利用化学能进行机械做功的分子马达,也是一种纳米系统。

它包括线性推进和旋转式推进两类。

DNA解旋酶是线性分子马达,而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的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是旋转式分子马达。

有种能探测单个活细胞的纳米探针,可插入活细胞内,探知会导致肿瘤的早期DNA损伤程度。

美国康纳尔大学一个科研小组最近研制成功了“纳米直升机”,它有一个用金属镍制成的螺旋桨,并且利用它的生物分子部件而将人体内产生的ATP转换成能量,利用这一能量它们可以在人体细胞内“飞翔”和“着陆”。

科学家希望它能帮助医师清除细胞缺陷和释放药物。

实验结果已经显示,在人体生物能量的驱动之下,这种三件式的“纳米直升机”能自行组装、维护和修理。

另外,利用纳米材料的吸附能力强、比表面积大、表面反应活性高、表面活性中心多、催化效率高等优良特性,把纳米敏感颗粒引入到生物传感器的组装中可制备体积更小、灵敏度更高而且可靠性更好的高性能生物传感器。

如把纳米金颗粒或纳米铂颗粒(图-1)引入敏感膜制备中,则生物传感器灵敏度等性能有可能极大的提高。

Mirkin 和Lin等采用金纳米-DNA探针成功识别了靶基因,表明纳米技术能提高DNA传感器的灵敏度、稳定性及专一性。

中国科学研究院上海应用物理所日前研制出一种新型电化学DNA 纳米生物传感器,使DNA检测变得便捷而廉价。

其创新点在于引入“金”纳米粒子进行电化学信号的放大,从而显著增强了DNA检测的“嗅觉”,其灵敏度比常规荧光检测方法高出约1000倍。

该技术的检测速度也较快,对于标准DNA样品约1小时就能给出数据,能实现传统检测手段所无法做到的DNA现场检测。

采用生物传感技术的POCT仪检测肌钙蛋白Ⅰ的临床价值

采用生物传感技术的POCT仪检测肌钙蛋白Ⅰ的临床价值
采用生物传感技术的 POCT 仪检测肌钙蛋白 I 的临床价值
王 伟 刘 宓 刘 翛 杨 欢 杨 莉 ( 贵州省肿瘤医院检验科,贵州 贵阳 550004)
〔摘 要〕 目的 通过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金标法 POCT 仪比较,评价采用生物传感器法的 POCT 仪对血清肌钙蛋白 I( cTnI) 测定的临床 应用价值。方法 从贵州省肿瘤医院、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收集血清样本共 177 份,采用 i-STAT 生物传感 POCT 仪、ADVIA Centaur CP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以下简称 CP) 和普朗金标法 POCT 仪同时测定血清样本中 cTnI 的水平,以 CP 为比较方法,评价生物传感器法 POCT 仪的检测性能。结果 通 过 与 CP 检 测 的 结 果 比 较 发 现,i-STAT 的 检 测 性 能 明 显 优 于 金 标 法 POCT 仪,其 敏 感 性 和 特 异 性 分 别 为 86. 94% 和 100. 00% ; 检测低浓度 cTnI 时与 CP 相关性略差,高浓度 cTnI 时相关性良好,r = 0. 945。结论 采用生物传感技术的 POCT 仪的检测性能明显优于金 标法的 POCT 仪,其线性范围与 CP 相似,且相关性好; 因此可较好地应用于急诊检测,同时还可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和疗效观察。
王 伟等 采用生物传感技术的 POCT 仪检测肌钙蛋白 I 的临床价值 第 24 期
·07·
法 POCT 分析仪采用普朗医疗南京基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 产的 FIA 8000 免疫定量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使用西门 子医学诊断产品有限公司生产的 ADVIA Centaur CP 全自动化 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相应的检测试剂分别为美国雅培公司生 产的 i-stat cTnI cartridge 芯片; 普朗医疗南京基蛋生物技术有限 公司生产的 cTnI 检测试剂盒; 西门子医学诊断产品有限公司 生产的超敏 cInI 测定试剂盒。 1. 4 实验方法 同时用三种仪器测定血清标本的 cTnI 浓度。 检测前采用各仪器厂家提供的定标品和质控品进行定标质控。 1. 5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7.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2、电流型电极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采用电流型电极为信号转 换器的趋势日益增加,这是因为这类电极和电位型 电极相比有以下优点:
①电极的输出直接和被测物浓度呈线性关系,不像 电位型电极那样和被测物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 ②电极输出值的读数误差所对应的待测物浓度的相 对误差比电位型电极的小。
③电极的灵敏度比电位型电极的高。
离子选择电极 电位型电极
氧化还原电极
电化学电极
电流型电极
氧电极
1、电位型电极
离子选择电极
离子选择电极是一类对特定的阳离子或阴离子 呈选择性响应的电极,具有快速、灵敏、可靠、 价廉等优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常直接用它测定 体液中的一些成分 (例如 H+ , K+ , Na+ , Ca2+ 等)。 氧化还原电极 氧化还原电极是不同于离子选择电极的另一类 电位型电极。这里指的主要是零类电极。
Xiaoping Liu,Oihui Liu.Nitric Oxide.2005,13(1):68~77
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根据敏感物质分类)
酶传感器
免疫传感器 组织传感器、细胞传感器等
(一)酶传感器
酶电极电化学电极顶端紧贴一层酶膜
朱建中,周衍.传感器世界.1997,4:1~8
共价结合法 a .重氮 e.烷基化法 物理包埋法 将酶分子包埋在凝胶的细微格子里制成固定化。 常用的凝胶有:聚丙烯酸胺、淀粉、明胶、聚乙烯醇、 海藻酸钙、硅树脂 用凝胶包埋法制备的固定化酶如:木瓜蛋白酶、纤维素 酶、乳酸脱氢酶 b.迭氮 c.卤化氰 d.缩合
2、酶传感器应用
(1)葡萄糖传感器
大肠杆菌改良型葡萄糖传感器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分子印迹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分子印迹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分子印迹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李成学;张娟琨;蒋树海;张艺;周浩;宋可【期刊名称】《生物加工过程》【年(卷),期】2012(10)3【摘要】Using o-phenylenediamine and hydroquinone as the fuctional monomer, and cardiac troponin I as the template, the molecular imprinting membrane was synthesized in the PBS solution of pH 7.0 by cyclic voltammetry on the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with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 This membrane exhibited a specific recognization of cardiac troponin I,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0. 01 -2. 00 μ,g/mL, the concentrations and peak currents showed a linear relationship The detection limit was 2 ng/mL, the respond time was 15 minutes. The molecular imprinting biosensor had advantages of easy preparation, good specificity and stability.%应用分子印迹技术,以邻苯二胺和对苯二酚为功能单体,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为模板分子,在pH 7.0磷酸盐缓冲液中,利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表面聚合形成了分子印迹膜.该分子膜对cTnI有特异性识别作用,在0.01~2.00 μg/mL的范围内,cTnI的浓度与氧化峰电流的变化呈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2 ng/mL,响应时间为15 min.该分子印迹传感器具有制备简单、特异性及稳定性好等优点.【总页数】6页(P61-66)【作者】李成学;张娟琨;蒋树海;张艺;周浩;宋可【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育部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育部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育部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育部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育部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育部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212.3【相关文献】1.表面分子印迹法制备克仑特罗印迹材料及其分子识别特性 [J], 杨挺;陈国;吴银良;赵健;朱勇2.表面分子印迹法制备克仑特罗印迹材料及其分子识别特性 [J], 杨挺;袁柳杰;陈国;吴银良;赵健;朱勇3.虚拟模板印迹法制备苯酚分子印迹聚合物用以吸附微量甲苯 [J], 马衍东;刘运传;王雪蓉;周燕萍;王倩倩;姚凯4.分子印迹技术手性分离氨基酸衍生物(Ⅱ)—流动相对分子印迹聚合物手性拆分效果的影响 [J], 隋洪艳;李红旗;沈忠耀5.分子印迹技术手性分离氨基酸衍生物(Ⅰ)—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色谱评价及物理化学表征 [J], 隋洪艳;李红旗;沈忠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的生物传感器①

一种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的生物传感器①

一种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的生物传感器①魏景艳② 宋大千③ 卜丽莎④ 朱冬元⑤ 牟 颖 刘 霞③ 张寒琦③ 金钦汉③ 张桂珍④ 丁家华⑥王维忠④ 罗贵民 (吉林大学分子酶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3) 中国图书分类号 R392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484X(2004)0420272204[摘 要]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定量检测法。

方法:用亲和层析法提纯cTnI,免疫BA LBΠC鼠及新西兰兔,并用杂交瘤技术及膜渗滤亲和层析法,制备了特异性抗cTnI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

以葡萄球菌蛋白A作基底膜,特异性多克隆抗体作捕捉抗体,单抗9F5作第二抗体,制成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

比较了直接法和夹心免疫法检测血清cTnI的性能。

结果:夹心免疫法的最低检测限(018μgΠL)是直接法的5倍(4μgΠL),检测范围为(018~20)μgΠL,批内及批间精密度分别达318%~511%,613%~811%。

用该夹心法及国外试剂盒分别检测40名健康献血队员和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水平,两者符合率分别为9715%和9416%。

结论:所建立的夹心免疫法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符合临床诊断要求。

[关键词] 心肌肌钙蛋白I;抗心肌肌钙蛋白I抗体;夹心免疫法;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急性心肌梗死Detection of cardiac troponin I in sera with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biosensorWEI Jing2Yan,SONG Da2Qian,BU Li2Sha,ZHU Dong2Yuan,MU Ying,LIU Xia,ZH ANG Han2Qi,JIN Qin2Han, ZH ANG Gui2Zhen,DING Jia2Hua,WANG Wei2Zhong,LUO Gui2Min.K ey Laboratory o f Molecular Enzymology and En2 gineering o f Ministry o f Education,Jilin Univer sity,Changchun130023,China[Abstract] Objective:T o develop a novel quantitative method to measure cardiac troponin I(cTnI).Methods:Cardiac troponin I was purified from human left ventricular tissue by affinity chromatographic method and used to immunize BA LBΠC mice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s. Three m onoclonal antibodies(9F5,2F11,8C12)against human cTnI were generated by hybridoma technology.The specific polyclonal antibody against cTnI was prepared by immuned pure New Z ealand rabbit with cTnI and by nitrocellulose membrane filtration2affinity chromatography with skeletal muscle troponin I.A surface plasm on res onance biosens or for cTnI was prepared by 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PA)as intermedi2 ate analyzer and the prepared specific polyclonal antibody as capture antibody and m onoclonal antibody9F5as the second antibody.T w o meth2 ods of measuring cardiac troponin I were compared:direct assay and sandwich immunoassay.R esults:The lowest detection limit(018μgΠL)of the sandwich immunoassay for cTnI was five fold as much as that(4μgΠL)of the direct assay and the sandwich immunoassay showed the detec2 tion range of018to20μgΠL and within2run variation of318%~511%and between2run variatio of613%~811%.The40healthy donors and 28patients with acute my ocardial in farction(AMI)were measured for cTnI by the sandwich immunoassay with surface plasm on res onance bio2 sens or and by Lifesign MI T roponin I test device as standard.The coincidence rate of tw o assays was9715%and9614%,respectively.Con2 clusion:The prepared sandwich immunoassay with surface plasm on res onance biosens or is a specific,simple,sensitive and ideal assay of cTnI in sera of patients with AMI.[K ey w ords] Cardiac troponin I;Antibodies to cardiac troponin I;Sandwich immunoassay;Surface plasm on res onance biosens or;Acute my ocardial in farction 肌钙蛋白I是肌钙蛋白复合体的三种亚单位(TnI、TnT、TnC)之一,参与肌肉的兴奋2收缩耦联。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摘要本文制备了一种对铅离子(Pb2+)具有高灵敏度,选择性的离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

将还原氧化石墨烯银纳米复合材料(rGO/AgNPs)作为增敏剂,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X射线衍射( 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对增敏材料进行了分析表征。

以吡咯(Py)为功能单体,采用电聚合法在已修饰的电极表面制备离子印迹膜(rGO/AgNPs/IIP-GCE)。

利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循环伏安法(CV)对印迹电化学传感器进行性能表征。

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5.0×10-9~5. 0 ×10-5 mol/L范围内,响应电流与金属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μA)=13.1491-2.3441logC,相关系数R2=0.9927,检出限为5.0×10-11mol/L(S/N=3)。

该离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成功应用于水环境中Pb2+的痕量检测。

关键词:分子印迹;还原氧化石墨烯银纳米复合材料;电化学;铅离子AbstractAn Ion Imprint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 with high sensitivity and selectivity for lead ion (Pb2+) has been prepared.Reduced graphene oxide silver nanocomposites (rGO/AgNPs) as sensitizers. The sensitize mterials are cha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ed spectrscopy (FTIR),X-ray difaction (XRD) and scaning eletron micscopy (SEM). Ion iprinted film (RGO/AgNPs/IIP-GCE) was prpared on the modfied electrode surface by electropolymerization with pyrole (Py) as functional monmer. The impennted senersors were charactaerized by difaffrential pulse vltaeemmetry (DPV),electrocherw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and cyclic volawarametry (CV). The reesults show that in the raeange of 5.0×10-9~5.0×10-5 mol/L,the respnse current ha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macaetalions. The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is I(MUA)=-2.3440logC+13.1491,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2=0.9927,and the detection limited is 5.0×10-11mol/L (S/N=3). The ion-imprint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trace detection of Pb2+ in water samples.Key words: Molecular imprinting; Reduced graphene oxide silver nanocomposites; Electrochemistry; Lead ion目录摘要............................................................................................................................................. I Abstract ...................................................................................................................................... I I 第1章绪论 (1)1.1 分子印迹技术 (1)1.1.1 分子印迹技术简介 (1)1.1.2 分子印迹技术原理 (1)1.1.3 分子印迹技术的分类 (1)1.1.4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聚合方法 (2)1.1.5 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条件的选择 (2)1.1.6 离子印迹技术 (3)1.2 电化学分析法 (3)1.3化学修饰电极 (4)1.3.1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 (4)1.3.2化学修饰电极的应用 (5)1.4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 (6)1.4.1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原理 (6)1.4.2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种类 (6)1.4.3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 (7)1.4.4石墨烯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7)1.5 Pb2+的概述 (8)1.5.1 Pb2+的简介 (8)1.5.2 Pb2+的危害 (9)1.5.3 Pb2+常用的检测方法 (9)1.6 工作内容及意义 (9)第2章实验部分 (11)2.1 仪器与药品 (11)2.1.1 主要仪器 (11)2.1.2 主要试剂和原料 (11)2.2 功能化氧化石墨烯(FGO)的制备 (12)2.3 还原氧化石墨烯银纳米粒子(rGO/AgNPs) 复合材料的制备 (12)2.4 功能单体及比例的选择 (13)2.5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 (13)2.5.1 rGO/AgNPs电极的制备 (13)2.5.2铅离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 (13)2.5.3 rGO/AgNPs/MIPs-GCE的条件优化 (13)2.5.4 GO/AgNPs/MIPs-GCE的性能检测 (14)2.6 标准曲线的绘制 (14)2.7 干扰实验 (14)第3章结果与讨论 (15)3.1 GO和FGO的红外表征 (15)3.2 GO、rGO/AgNPs 的XRD表征 (16)3.3 GO、rGO/AgNPs 的SEM 表征和TEM表征 (16)3.4功能单体及比例的选择 (17)3.4.1 功能单体的选择 (17)3.4.2 功能单体比例的选择 (18)3.5 电极性能的检测 (19)3.6实验条件的优化 (21)3.6.1扫速及扫描圈数的选择 (21)3.6.2洗脱吸附时间的选择 (21)3.6.2 pH的选择 (22)3.7 干扰试验 (22)3.8 标准曲线的绘制 (23)3.9 实际水样的测定 (24)结论 (25)参考文献 (26)第1章绪论1.1 分子印迹技术1.1.1 分子印迹技术简介分子印迹技术它作为是一种专门目木示分子制备一种特别性质特点的选择性聚合物的方法,是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该聚合物经常被描述为制造“钥”的“手动锁定”。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制备及在蛋白质检测上的应用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制备及在蛋白质检测上的应用

2017年第36卷第7期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533·化 工 进展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制备及在蛋白质检测上的应用刘艳丽1,李小军2,贺晓荣1,李延斌1,李红朝1(1中北大学化学系,山西 太原 030051;2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430223)摘要: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是分子印迹技术与分析传感器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先进技术,它结合分子印迹的优点,避免了传统传感器的缺点,提高了电化学传感器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并且缩短了响应时间,更因其设计简单、经济实用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领域的欢迎。

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传感器的5种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涂层法、原位聚合法、电聚合法、溶胶-凝胶法和自组装法以及这5种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4种分子印迹传感器(MIPs 电容/阻抗型、MIPs 电导型、MIPs 电位型、MIPs 电流型)在蛋白质检测上的应用,并且其检测方式以及时间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相信随着技术的更新发明与创造,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检测领域会拓展到更多的领域。

关键词: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蛋白质中图分类号:TQ3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7)07–2533–07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16-2080The fabrication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electochemical sensor and itsapplication in protein detectionLIU Yanli 1,LI Xiaojun 2,HE Xiaorong 1,LI Yanbin 1,LI Hongchao 1(1Department of Chemistry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030051,Shanxi ,China ;2China Rings EngineeringCo.,Ltd.,Wuhan 430223,Hubei ,China )Abstract :Molecular imprinting electrochemical sensor is a combination of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 and analytical sensor technology ,which possess the advantages of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 ,avoids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sensors ,improves the electrochemical sensor sensitivity and selectivity ,and shortens the response time. Because of its simple design ,economical and practical advantages ,this technology becomes popular in more and more areas. In this paper ,five commonly used preparation methods for molecular imprinting sensors include coating method ,in situ polymerization method ,electric polymerization method ,sol-gel method and self-assembly method are introduc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five methods are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of four molecular imprinted sensors (MIPs capacitance/impedance type ,MIPs conductivity type ,MIPs potential type ,MIPs current type )in protein detection was introduced ,and its detection methods and time to achieve the desired results. Believe that with the technical update of the invention and creation ,molecular imprinting electrochemical sensor detection field will be expanded to more areas. Key words :molecular imprinting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protein分子印迹技术作为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化学分析技术,主要过程就是形成与目标分子的化学功能互补的人工识别元素或者腔体[1]。

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Ⅰ在心肌炎中的临床应用

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Ⅰ在心肌炎中的临床应用

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Ⅰ在心肌炎中的临床应用
刘爽;刘晓文;赵淑彬
【期刊名称】《实验与检验医学》
【年(卷),期】2004(022)004
【摘要】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在心肌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Access微粒子化学发光系统检测45例心肌炎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结果心肌炎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0.75±0.46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0.071+0.046μg/L,P<0.01),在心肌炎的诊断中,心肌肌钙蛋白Ⅰ阳性率(79%)高于肌酸激酶同工酶MB(35%)的检测,治疗过程中大多在第四周左右开始转阴.结论心肌肌钙蛋白Ⅰ是一个特异的、敏感的心肌损伤血清标志物,有助于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页数】2页(P301-302)
【作者】刘爽;刘晓文;赵淑彬
【作者单位】118003,辽宁省丹东市第二医院检验科;118003,辽宁省丹东市中医院;118003,辽宁省丹东市传染病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1+2;R542.1
【相关文献】
1.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在心肌炎中的应用 [J], 范存琳;曹华军;李士军;程艳杰;邱阳;肖晓光
2.心肌肌钙蛋白T(cTnT)在心肌炎中的动态变化及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J], 李晓丽
3.固相免疫层析定性法和化学发光定量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Ⅰ比较 [J], 张静瑜;张伟;夏昌宇;徐国宾
4.磁敏免疫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方法与性能比较 [J], 侯立安;夏良裕;嵇巍;徐二木;刘茜;刘荔
5.自建微阵列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自身抗体及其初步临床应用 [J], 何成山;姚晓阳;蒋秀娣;陆志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l c r c e ia i s ns r o o e u a m prntng wih c r i c t o n n I e t o h m c lb o e o fm lc l r i i i t a d a r po i
L h n x e Z IC e g u , HANG J a k n,I u n u JANG S u a , HANG Yi Z h h iZ , HOU Ha , O o S NG Ke
1 i。 该 分 子 印 迹 传 感 器 具 有 制 备 简单 、 异性 及 稳 定性 好 等优 点 。 5mn 特
关键词 : 生物 传 感 器 ; 肌 肌 钙 蛋 白 I循 环伏 安 法 ; 子 印迹 心 ; 分
中 图 分 类 号 :Q 1. T 22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62— 6 8 2 1 )3— 0 1 0 17 37 ( 0 2 0 0 6 — 6
Absr c : i g 0 p e ye e imi e a d h d o u n n st e f ci n lmo o r n a d a r p n n I t a t Usn 一 h n l n da n n y r q i o e a h u t a n me ,a d c r ic to o i o a h e l t hemo e u a mp i t g me st et mp ae,t lc lri rni mbr n ss n h sz d i h BS s l to fpH 0 b y n a ewa y t e ie n t e P ou i n o 7. y c — ci o tmmer i t l sy c r o l cr d t lc l ri rn i g t c n lg l vl c a ty Ol he ga s a b n ee to e wih mo e u a mp itn e h o o y.Ths me r n x i mb a e e —
心 肌 肌 钙 蛋 白 I的 分 子 印 迹 电化 学 生 物 传 感 器
李成 学, 张娟琨 , 蒋树海 , 张 艺 , 周 浩 , 宋 可
( 津科技大学 生物工程 学院 教育部工 业微生物重 点实验 室 天津市工 业微 生物重点 实验 室 , 天 天津 3 0 5 ) 0 47

要 : 用分 子 印迹 技 术 , 邻 苯 二 胺 和 对 苯 二 酚 为 功 能 单 体 , 肌 肌 钙 蛋 白 I cn ) 模 板 分 子 , p . 应 以 心 (T I 为 在 H 70磷
( e aoa r o Id si coil yo eMiir f d ct n Taj e aoa r o Ids i coi oy K yL brty fn uta Mi bo g fh n t o u ao ,i i K yLb rt fn uta Mi bo g , o rl r o t sy E i nn o y rl r l C l g f ieg er g Taj nvr t o c neadT cnlg , i j 04 7 hn ) o eeo Boni ei , ini U i sy f i c n eh o y Ta i 30 5 ,C ia l n n n e i S e o nn
s o d t s1 n t s p n i wa 5 mi u e .Th lc lri me e mo e u a mprn i g b o e s rha d a a e fe s r p r to g o i tn is n o d a v ntg s o a y p e a ain, o d s e i ct nd sa ii p cf iy a t b l y. i t Ke r y wo ds: o e o ;c r i c to o i bis ns r a d a r p n n;c ci o mmer y lc v ha ty;moe u a mp itn l c l ri rn i g
第 1 第 3期 O卷
21 0 2年 5月






Vo . 0 No 3 11 .
M a 01 v2 2
C ie eJ u n lo ip o e sE gn e i g h n s o r a fB o rc s n i e rn
d i1 . 9 9 j i n 1 7 3 7 . 0 2 0 . 1 o:0 3 6 / . s . 6 2— 6 8 2 1 . 3 0 2 s
酸 盐 缓 冲 液 中 , 用循 环 伏 安 法在 玻 碳 电极 表 面 聚合 形 成 了分 子 印 迹 膜 。该 分 子 膜 对 c n 有 特 异 性 识 别 作 用 , 利 TI L的 范 围 内 ,T I 浓 度 与 氧 化 峰 电 流 的 变化 呈 线 性 关 系 , 测 下 限 为 2 r/ L 响 应 时 间 为 cn 的 检 gm , i
h b td a s e i c r c g iain o a d a r p n n I o h o c n r to f0 01 — 2 0 Ig i ie p cf e o n z to fc r ic to o i , n t e c n e tain o . i . 0 x /mL ,t e h c n e tainsa d p a u r n s s o d a l a ea in h p Th ee to i i wa g o c nr to n e k c re t h we i rr lto s i e d t cin l t ne m s 2 n /m L, t e he r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