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教案
高中政治历史讲课教案模板
一、课题《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背景、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理解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国家历史、民族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具有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背景、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
2. 教学难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我们国家在近代历史上经历了怎样的变革?这些变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2. 引导学生思考,总结近代中国历史的特点。
(二)新课讲授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背景(1)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民族危机的加剧。
(2)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民众的疾苦。
(3)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2.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1)林则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提倡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2)魏源: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强调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3)严复:主张“维新变法”,提倡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4)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倡导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5)梁启超:主张“民主共和”,倡导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3.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1)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促进了民族觉醒和民族意识的增强。
(3)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课堂小结1. 总结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背景、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
2. 强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四)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近代中国的其他思想解放潮流。
2. 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对中国社会变革影响的论文。
五、板书设计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背景1.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复习教案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课程标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规律总结】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学习,就抓住三大特征、四个阶段三大特征: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2、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3、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四个阶段: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2、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3、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4、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原因:西方列强侵华扩大,民族危机逐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逐渐发展【知识网络图表】【知识梳理】第20课西学东渐【拼音】xī xué dōng jiān渐,音“jiān”,意为流入,进入。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学设计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板书)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者:吴云创内容标准:①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②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③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鸦片战争后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
②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
③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开始传入、广泛传播到成为主流思潮这一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①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②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③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历史必然性;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乐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将学习西方与爱国主义、将爱国主义与现代化有机结合。
②用批判的眼光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用赞赏的态度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在解放思想方面的传承和发展价值,养育崇仰思想先驱的感恩情怀。
③概括并评述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所做的努力,体会他们为信念而奔波而实践的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探究式问题教学法、表格归纳总结教学重点:①鸦片战争后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
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
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开始传入、广泛传播到成为主流思潮这一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史实。
教学难点:①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②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③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历史必然性;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推荐学习]2018版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标要求: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第十四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习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即器物—制度—思想。
2.理解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体西用”思想的特点及实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3.掌握不同时期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情景导学]材料两则漫画漫画1漫画 2 《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贴在墙上思考:材料的两则漫画反映了什么思想主张?提示:中体西用。
一、“开眼看世界”[教材导学]1.背景(1)英国鸦片走私船频繁出没于中国东南海域。
(2)清朝君臣对“岛夷”的情况一无所知。
2.表现(1)林则徐①成就: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②地位: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①成就: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②作用: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带动了关于世界知识的书籍的出版。
[轻巧识记] “开眼看世界”[易错易混] 在民族危机之下,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但是林则徐、魏源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因此其主要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并不是要改变社会制度。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教材导学]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
2.主张: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3.含义: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教案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民主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基本活动和结果;通过对维新派、革命派思想形成背景的分析,逐渐掌握综合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各派思想的比较,逐渐掌握辨别、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片、文字材料的分析,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先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前赴后继的,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勇气;体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背景和各个时期的特点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让学生把握本节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由此导入新课授新一、“睁眼看世界”1.林则徐出示材料:“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我炮不能及,是器不良也。
彼之放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转展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
”——林则徐请学生问答: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言语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西方的军事技术比中国先进。
探索、爱国、勇敢等精神,言之成理即可)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理由是什么?(①重视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②设译馆,编译外国书籍和报刊如《四洲志》、《华事夷言》等;③仿制西方战舰;④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2.魏源出示材料:“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请学生回答:(1)材料反映出作者的一种什么样的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这一主张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含义:学习西方的长处;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
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意义:成为近代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出示材料:材料一:林则徐在广东主持军务期间,积极探求西方军事技术科学,引进西方先进船舰大炮并加以仿制。
2018版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教师配套文稿:专题十三第40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
[把握·历史脉络]本专题主要讲述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主要包括两条知识主线: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解放潮流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
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处于“器物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仿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制度,处于“制度层面";资产阶级激进派则掀起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处于“思想层面"。
“向西方学习”屡次碰壁,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引导民族资产阶级武装推翻清政府,成立了中华民国,引发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引导中国人民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复兴历程.第40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1)背景清朝国势渐衰,社会矛盾尖锐。
读书人与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2)概况①林则徐:组织编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被誉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②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③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了洋务运动。
2.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向西方学习(1)主要主张①思想上:以进化论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反思洋务运动。
②政治上:主张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
③经济上: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学案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引言分析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思想界逐渐出现西学热,主张向西方学习。
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为标志,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研究思想解放,探求强国之路。
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
由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到学习社会政治学说。
五四运动后,向苏俄学习,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终于找到一条自己的路。
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内容。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3、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联系必修①②的有关内容,讨论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
2、运用制表或列举的方式,将学西方、寻变革的思想历程梳理清楚。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激发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认识到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重点难点:1、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2、认识近代思想发展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导课: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思想主流:儒家思想。
这一思想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
随着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沉寂的中国在政经济外交等领域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
思想领域更是翻江倒海-----。
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文字内容。
问题1: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近代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次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了解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影响3.能够分析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二、教学内容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背景3.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思想解放潮流的历史背景和影响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拓展思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3.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的方式,让学生实际分析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讲述某位思想家的故事,引出今天的主题: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讲解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将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家的思想解放观点等重要内容传授给学生。
3.讨论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或全班,让他们针对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背景、思想解放观点等进行讨论。
4.案例分析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实际分析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5.总结教师通过总结的方式,让学生对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背景、思想家的思想解放观点以及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等进行回顾。
五、教学评价分析学生完成案例分析后的表现,评价学生分析和理解能力是否提高,评价教学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六、教学资料无七、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何?2.教学方法是否合适?3.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是否提高?4.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预期?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教学计划。
八、教学拓展1.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深入了解思想解放运动。
2.学生可以参观博物馆或展览,了解历史背景。
3.学生可以进行相关研究,拓宽知识视野。
九、结语思想解放运动是近代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思想解放潮流,对历史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教案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通史概要:本专题讲述的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
2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的转变,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学习西方思想的过程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交融的过程,导语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和掌握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了解和掌握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民主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基本活动和结果;②通过对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过程内容的的理解和运动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的分析,逐渐形成综合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比较和评价,形成对二者清楚的认识,并形成辨别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③初步认识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是个逐步深入和提高的过程,而且历史发展的进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先进人物的思想和主张并不一定被同时代的人欣赏或接受的历史事实。
(2)过程与方法:①教师通过重点讲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
②引导学生结合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分析本节内容所涉及的思想产生的原因,对推动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法,认识这些先进人物的开拓精神及时代带给他们的局限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先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前赴后继的,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勇气。
体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
②通过对先进人物思想和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责任心,努力做一个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在先辈们努力奋斗的基础上早日把中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
③通过学习认识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培养追求真理,克服困难,实现人生理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通用3篇)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通用3篇)《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篇1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1、学习西方、寻求变革了解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林则徐、魏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严复、康有为、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魏源:编撰《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明确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详细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严复:翻译出版《天演论》,宣扬社会进化论思想。
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见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扬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他的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扬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熟悉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见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新文化运动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①新文化运动的兴起:a为了反对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b19xx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青年杂志》从其次卷起,改名《新青年》。
c《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②主要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0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学案
第30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纲要求]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考点一从“中体西用”到维新思想1.“师夷长技”的主张(1)早期维新思想①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②代表:王韬、郑观应等。
③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④局限: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它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2)康梁维新思想①背景: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严重;经济上,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②代表④影响: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误区警示] “中体西用”思想较之“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更系统化、纲领化。
但这一思想中的“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冲突并未消除,影响了其对“西学”的深入理解和运用,从而严重削弱了西学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也决定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巧思妙记] 用数字归纳法理解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辨析比较] 维新派与洋务派二者虽然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主张明显不同。
洋务派维护封建制度和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
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分歧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图示记忆] 维新变法思想[答题术语必备]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3.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改变现状。
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4.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中国古代思想的建设非常牢固,作为一个由封建社会转变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封建思想的陋习仍旧存在人们心中,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好好学习并掌握这部分知识,赶快学习起来吧。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本单元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思想界逐渐出现的西学热。
在西学影响下的近代思想就是向西方学习。
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为标志,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研究思想解放、探求强国之路。
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中,先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后学习社会政治学说。
甲午战争以前主要学习西方科技,之后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学说。
五四运动后,向苏俄学习,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终于找到一条自己的路。
2、思想解放:⑴地主阶级:①林、魏抵抗派“新思想”:即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②洋务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只学器物,不学制度;⑵农民阶级:①太平天国:第一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②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但没有将西方工业文明与列强侵略区分开来,不利于中国近代化;⑶资产阶级:①维新派:早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康梁仿效日本实行君主立宪,结果证明改良道路行不通。
②革命派:孙中山提出,学习美国试图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③激进派: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
⑷无产阶级:1921年成立了中国,1922年中共二大确立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原因:①鸦片战争失败,“天朝上国”梦幻惊醒。
②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逐渐传入中国。
2、主要倡导者:①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提倡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学设计
-《中国近代史》(相关章节)
-相关人物传记,如《康有为传》、《梁启超传》等。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关注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相关的现实问题,提高历史使命感。
4.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5.教师在批改作业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答题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影响: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在科技、教育、军事等方面的近代化,为后来的改革运动提供了借鉴。
3.讲解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的改革思想,以及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民主革命理念。
-分析维新派与革命派的异同,探讨两者在思想解放潮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4.讲解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民主、科学思想,以及李大钊等人的马克思主义传播。
-图片包括但不限于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陈独秀等代表人物的照片。
-视频资料可选取与思想解放潮流相关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感受这一历史时期的氛围。
2.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提问:“请大家回顾一下,我国近代史上有哪些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分别发生在哪个时期?”
3.教师简要介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背景、意义,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阐述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作用,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中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贡献”、“思想解放潮流对当代中国的启示”等。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教师点评并总结。
6.定期组织作业讲解,针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综合 教案 (3)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人民版必修3重点: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的渐进过程和不同层面难点: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应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2)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改良政治,君主立宪的主张。
康梁维新派: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孙中山革命派: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激进民主派:前期——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2.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及作用。
变法思想19世纪期的知识分子:王韬、郑观应兴办学校;君主立宪。
但没有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
展开;中国资本主义产生;西学的传入等。
的形成奠定基础制度层面,没有付诸行动。
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主张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兴民权,建立君主立宪制;兴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变法通议》。
实行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等。
思想启蒙,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制度层面并付之于实践3.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提倡民主与科学,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后期:(五四运动后),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
(4)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4.近代思想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核心是向西方学习,纵向分析可分成三个阶段和层次:第一个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其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以坚船利炮为核心的物质文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空坐标】【线索引领】线索1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解放潮流: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
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处于“器物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仿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制度,处于“制度层面”;资产阶级激进派则掀起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处于“思想层面”。
“向西方学习”屡次碰壁,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
线索2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引导民族资产阶级武装推翻清政府,成立了中华民国,引发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引导中国人民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复兴历程。
第30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纲要求]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考点一从“中体西用”到维新思想1.“师夷长技”的主张(1)早期维新思想①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②代表:王韬、郑观应等。
③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④局限: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它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2)康梁维新思想①背景: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严重;经济上,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②代表④影响: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误区警示]“中体西用”思想较之“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更系统化、纲领化。
但这一思想中的“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冲突并未消除,影响了其对“西学”的深入理解和运用,从而严重削弱了西学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也决定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巧思妙记]用数字归纳法理解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辨析比较]维新派与洋务派二者虽然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主张明显不同。
洋务派维护封建制度和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
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分歧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图示记忆]维新变法思想[答题术语必备]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3.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改变现状。
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4.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
5.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
6.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向西方学习推进到制度层次,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却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考向康梁维新思想的主张、特点[史料研读]史料一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史料二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
……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史料三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1.史料一中“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说明康有为主张向西方学习,变革政治制度。
2.史料二中“偷运西学之果”指宣扬维新变法、仿西方改制。
“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说明康有为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3.史料三“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反映了当时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借助“先王”是为了减少改革的阻力。
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来宣扬变法”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说明了什么?试答:直接目的:减少变法的阻力。
说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成熟,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不敢彻底与封建势力决裂,也说明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
[史论归纳]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学说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2.成因(1)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硬性地宣传资产阶级主张,否定封建伦理道德,阻力很大,必然会失败。
(2)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幻想“中西结合”。
[对点训练]1.(2017·湖北武昌调研)梁启超曾说:“海禁既开,外侮日亟,曾文正……创制造局首以翻译西书为第一义……同文馆及西士设教会于中国者,相继译录,至今二十余年……故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子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
”这反映了当时() A.洋务运动超越封建改革范畴B.民族觉醒促进变革意识发展C.多读西书是宣传革命的手段D.国人传统知识结构根本动摇解析:选B。
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阶级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一次自救运动,并未超越封建改革,故A项错误;曾国藩翻译西书,意在挽救清王朝统治,而梁启超所提倡的“自强”“自立”,意在宣扬维新思想,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说明随着西学的传入,变革意识在发展,故B项正确;梁启超宣扬改良主义,所以他倡导的欲“自强”“自立”并非宣传革命,故C项错误;“学子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可知当时读西书,仅限于少数知识分子,传统知识依旧根深蒂固,故D项错误。
2.(2017·山东齐鲁名校协作体联考)康有为在《日本变政考》中指出:“自道咸以来,已稍知变法,然收效莫睹……不知全变之道。
”这里康有为批评的是() A.中体西用B.君主立宪制C.民主共和D.实业救国解析:选A。
根据材料此种思想开始于道光咸丰年间,且其不知全变之道,由此推测该思想为仅仅主张学习西方的中体西用思想,故A项正确;君主立宪思想为康有为一派的主张,故B项错误;C、D两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错误。
3.(2017·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质检)严复认为宋代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不知其时之风俗之心不足以行其政”,今日变法如果不从根本上痛下功夫,必然会重蹈王安石的覆辙。
为此,严复提出的变法主张可能是()A.立宪法、改官制、定权限B.修铁路、办船政、建设海军C.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D.倡民主、谈科学、写白话文解析:选C。
根据材料“不知其时之风俗之心不足以行其政”说明严复的变法主张是从民众角度提出的,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错误;B项是洋务派主张,故错误;C项符合材料“不知其时之风俗之心不足以行其政”的信息,故正确;D项是新文化运动主张,故错误。
考点二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新文化运动(1)背景①物质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②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③客观因素: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2)兴起①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宣传民主与科学,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②旗手: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③阵地:《新青年》(主要阵地)、北京大学(活动基地)。
(3)内容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影响①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②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原因①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③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表现①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②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③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
④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⑤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面向工人的刊物。
(3)影响: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误区警示]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其兴起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其直接原因是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思维拓展]新文化运动前期三大内容之间的关系(1)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
(2)提倡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
(3)提倡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手段”。
[轻巧识记]新文化运动[名师点拨]“一、二、三”归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个转变:新文化运动后期内容转变。
二大背景:新文化运动推动和十月革命胜利。
三大步骤:开始传播、广泛传播、中国化。
[答题术语必备]1.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原因,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的尊孔复兴逆流是其直接原因。
2.《青年杂志》创刊,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3.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它既是对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