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文言文总复习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知识点山水篇小石潭记------唐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词语:1. 水尤清冽尤:格外。
2.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道路。
见:出现。
3. 为坻,为屿,为嵁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4. 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5. 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6.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凄清。
居:停留。
7. 隶而从者隶:跟从。
8.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9. 下见小潭下:在下面。
10. 日光下澈下:往下。
11. 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
1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像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那样。
13. 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 似与游者相乐乐:逗乐。
1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16. 记之而去去:离开。
二、句子翻译。
17.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18.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19.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0.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中考语文总复习八年级下册第19篇 小石潭记(唐柳宗元)文言文阅读梳理
原文
课下注释
参考译文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⑫幽邃(suì)⑬。以其境过清⑭,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⑫悄怆:凄凉。⑬邃:深。⑭清:凄清。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边,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记录下游览经历就离开了。
续表
原文
课下注释
参考译文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随着同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续表
【思维导图】_
续表
【文章主旨】
本文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角度 二 写景特点
4.(教参“问题探究”1)作为一篇游记,本文的写景具有哪些特点? ①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使读者眼前逐一出现不同景物: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声,由水声寻到小潭,犹如跟随导游边移步,边观景,边听讲解,富有画面感和动态感。到小石潭以后,又采用定点观察的方式,由近及远,写出小石潭及周围景物的特点。
变式提问1:作者游览小石潭过程中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简析其变化原因。 心情变化:由游览之初的“乐”到离去之时的“忧”或“悲”。 变化原因:当时的柳宗元遭到贬谪,心情是悲苦的。游览山水本是为了排遣心中抑郁之情,但这种山水之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便会油然而生。变式提问2:文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由“乐”到“忧”的变化,“乐”和“忧”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2022河南) ①小石潭水声悦耳,游鱼灵动、可爱,让作者感到快乐。②小石潭周围凄清的环境触发了作者内心被贬谪的悲凉,让作者感到忧伤。
中考语文总复习八年级上册第12篇 三峡(北魏郦道元)文言文阅读梳理
《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当时南北分裂,此书记北方河流,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与作者实地考察的成果;涉及南方江河,则博采他人记述,精心选择,细致加工,融汇成文。
变式提问:分析本文为何先写“山”后写“水”,写“水”又不按四季顺序写的理由。 第一问:①“峡” 指“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故先从山写起。②先写山,既可揭示水流迅速的原因,也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展现三峡的奇绝。 第二问:先写夏水,再写春冬水,是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也最具特点。
原文
课下注释
参考译文
至于夏水襄(xiānɡ)陵⑧,沿⑨溯(sù)⑩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⑪御风,不以疾也。
⑧襄陵:水漫上山陵。襄,冲上、漫上。陵,山陵。⑨沿:顺流而下。⑩溯:逆流而上。⑪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核心命题角度】
角度 一 景物特征
1.(教材“思考探究”二)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 夏天,江水满溢,一泻千里,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春冬季,水流和缓,潭深水碧,优美、雅致。秋季,万物萧条,凄清哀婉,引人悲伤垂泪。
角度 二 写作手法
2.(教材“思考探究”一)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作者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②接下来,按照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未按照四季更迭的顺序写,而是借着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与第1段一脉相承;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文气相贯。③三峡之所以成为“峡”,是因为旁有群山约束,中有江水流淌,二者缺一不可。山为屏障,是峡之外围,所以第1段先写山,勾勒全貌;水是峡之筋骨,所以后两段重点写水,而又从动、静两方面写其特色。④最后又将目光聚焦于山,首尾呼应。
八年级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复习资料
八年级,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复习资料,八年级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复习资料(一)、《桃花源记》1、写出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3、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
4、文中描写桃花源生活心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描写桃花源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6、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7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8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9文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10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出自本文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鸡犬相闻;无人问津。
12文中作者理想的社会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13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14、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桃源人与世隔绝的原因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6、关于桃花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二)《陋室铭》1、文中的名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10.三 峡1.重点词语解释①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②自非亭午夜分....(正午;半夜)③不见曦.月(日光,文中指太阳)④夏水襄陵..(升到高处;大土山)⑤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⑥虽.乘奔.御风(即使;飞奔的马)⑦不以..疾也(不如,比不上)⑧或.王命急宣.(有时;宣布 )⑩飞漱.其间(冲荡)⑪清荣.峻茂(茂盛)⑫林寒涧肃.( 肃杀,凄寒 )⑬属引..凄异(连接;延长)⑭空谷传响.(回声)⑮哀转..久绝( 声音悲凉婉转 )2.通假字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3.一词多义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②绝⎩⎪⎨⎪⎧哀转久绝.(消失)绝.多生怪柏(极)③疾⎩⎪⎨⎪⎧不以疾.也(快)君有疾.在腠理(小病)4.古今异义①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②或.王命急宣 或⎩⎪⎨⎪⎧古义:有时今义:表选择关系③属.引凄异 属⎩⎪⎨⎪⎧古义:连接今义:属于 5.词类活用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形容词作名词,急流) ③回清.倒影(形容词作名词,清波) ④良.多趣味(形容词作副词,实在,真) ⑤每至晴初霜.旦(名词作动词,结霜) ⑥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6.、特殊句式省略句A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省略主语“三峡”,即“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省略主语“两岸”,即“两岸重岩叠嶂,隐天蔽日”)7.重点句子默写①侧面描写群山高峻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文中与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相对应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总括三峡春冬美景的句子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写高猿长啸声音特点的句子是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题(附答案)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题一、阅读《桃花源记》,回答1~5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渔人甚异.之②阡陌..交通③不足.为外人道也④便扶向.路⑤寻.病终⑥后遂无问津.者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 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我的研读:4.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我的联想:5.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①本文的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试举一例进行说明。
我的鉴赏:②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
我的探究:二、阅读《陋至铭》,回答1~5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九课内文言文阅读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人教部编版:专题九课内文言文阅读(一)三峡1.解释下列重点实词。
阙处完全没有(1)略无..亭午夜分如果不是(2)自非..(3)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4)至于夏水襄.陵冲上、漫上(5)沿溯.阻绝逆流而上(6)不以疾.也快(7)则素.湍绿潭白色(8)回.清倒影回旋(9)绝.多生怪柏极高(10)清荣.峻茂茂盛(11)良.多趣味甚,很(12)属引.凄异延长久绝声音悲凉婉转(13)哀转..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3)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二)答谢中书书1.解释下列重点实词。
(1)古来共.谈共同(2)高峰入.云耸入交相辉映(3)五色交辉..俱备四季(4)四时..(5)晓雾将歇.消散(6)夕日欲颓.坠落(7)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
文中有“欣赏”“领悟”的意思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三)记承天寺夜游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形容水的澄澈(2)庭下如积水空明..交错纵横(3)水中藻、荇交横..(4)盖.竹柏影也大概是(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58则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总复习
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58则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总复习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原文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2.术未尽也()3.先则恐逮于臣()4.夫诱道争远()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2.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注释:①管仲,隰(x)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春往而冬反()2.迷惑失道()3.遂得水()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原文3.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不若无闻也()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原文4.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导读: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我欲之楚()2.将奚为北面()3.吾马良()4.此数者愈善()二,翻译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5.千里之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导读: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注释: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②捐:白白费掉.③市:买.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君遣之()2.而捐五百金()3.于是不能期年()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3.而吾以捕蛇独存()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用文中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翻译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6.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②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注释:①发:启封.②恙:灾害,忧患.③说:通悦,高兴.④本:根本的,重要的.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2.不然()3.苟无岁()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____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________,意义是_______________,形容_________________.原文7.齐欲伐魏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导读: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注释:①淳于髡(k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③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④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⑤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一,解释加点的词1.天下之疾犬也()2.各死其处()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4.谢将休士也()()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二,翻译: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寓言故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8.赵襄子饮酒赵襄子①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②,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③,而殊不④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⑤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⑥!然亦殆矣!导读:赵襄子日夜饮酒不止,还不知醒悟,优莫将其与殷纣相比,使赵襄子霍然顿悟,优莫可谓善于劝谏的了.注释:①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②废酒:停止饮酒.③矣:语气词,了,表示已经实现的事情.④殊:副词,很,极.殊不,意思是,一点也不.⑤然则:(既然)如此,那么.⑥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相亡:一块儿灭亡.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我诚邦士也()2.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3.今天下尽桀也()4.不亡何待()二,选文然亦殆矣!中殆的意思是______,我们还学过,_____,百战不殆.三,翻译1.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优莫把赵襄子饮酒五日同纣的行为作_______,语意深长.原文9.沛公至咸阳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①知天下隘塞,户口②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③.导读: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一皆一独,将萧何的深谋远虑刻画得淋漓尽致,刘邦得萧何可谓天助也③.注释:①具:通俱,全,都.②户口:人口.③者……也:裹判断.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2.以何为丞相()()3.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二,翻译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萧何是刘邦的谋士,夺得天下的功臣之一,刘邦得天下,其功不可没,历史上还有一个关于萧何和韩信的著名典故,即___________.原文10.四面楚歌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②,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账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③.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④!歌数阕⑤,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导读:项王夜起悲歌,盖世英雄的穷途末路在形象地描写中呼之欲出.注释:①诸侯: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②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国方言土语唱的歌.③不逝: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逝,向前行进.④奈若何:把你怎么安排.若,你.⑤数阕:几遍.乐终叫阕.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2.项王则夜起()3.自为诗曰()4.莫能仰视()二,翻译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歌数阕,美人和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项王兵败垓下,在___自刎,有关历史上这一典故,李清照曾写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项王的_______________之情;毛泽东也写过一首诗,其中有:宜将剩勇追穷寇,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11.孙叔敖遇狐丘丈人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①,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②.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③.导读:狐丘丈人的三利\三患之说,自古到今,很有道理,原因在于有些人得到三利之后纵情傲物,以至于物极必反,走向灭亡.而孙叔敖清醒从政,因而能善始善终,真是明智之人.世人在名誉,地位,金钱面前真要冷静小心啊!注释:①仆闻之:我听说.仆,谦称.②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归,归结.③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尧,舜,传说中的圣君.病,患苦.诸之乎的合音.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孙叔敖蹴()然易容曰()()2.仆闻之()3.小子不敏()4.官大者,主恶()之()二,翻译1.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狐丘丈人说三利必有三患,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12.孔子见罗雀者孔子见罗雀者①,所得皆黄口②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③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④也.导读:文章借罗雀者之口,说明善惊远害,贪食易得的道理,孔子告诫弟子以所从为祸福,君子慎其所从,可谓警世之言.注释:①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②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③独:表示转折,相当于却.④戆(zhung):愚.败:祸乱,祸害.一,解释加点的词1.大雀从黄口()2.孔子顾谓弟子曰()3.利食而忘患()4.善惊以远害()二,翻译1.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孔子教育其弟子要慎其所从,与亲_____而远_____有相似之义.原文13.教子王大司马①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②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③时有一学士④,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⑤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⑥,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导读:文中列举了正反两个教子事例,孰好孰坏,读者一目了然.作者用意也不难分辨.注释:①王大司马:即王僧辨(~555年),南朝梁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字君才,初仕北魏,归粱后任湘东王萧绎的左常侍及司马.②湓(pn)城:也称湓口,古城名.③梁元帝:即萧绎(508~554年),字世诚,南朝梁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初封湘东王,镇守江陵(今属湖北),侯景叛乱时,派王僧辨,陈霸先等讨景,事平后,在江陵即帝位.在位三年,为西魏所掳,被杀.④学士:官名,南北朝时,学士为编纂撰述之官.⑤揜:同掩,遮蔽,掩盖.⑥婚宦:结婚和做官.此指成年.一,解释加点的词1.性甚严正()2.年逾四十()3.少不如意()4.揜藏文饰()二,翻译1.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三,文中将魏老夫人教子与梁元帝时一父亲教子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作一正反_______,来说明教子的重要性,切不可一味娇惯溺爱自己的子女.四,试举历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正面,反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14.石崇与王桤争豪石崇与王恺争豪①,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②,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③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④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⑤,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⑥.恺罔然自失.导读:石崇,一个较高级的封建社会官员,竟富甲天下,试问钱从何来,不问自知.而作为一国之君的武帝,不仅不管,反而帮助王恺与之斗富争豪,正如孟子所云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注释:①石崇与王恺争豪:石崇和王恺争比豪富.石崇,宇季伦,西晋人,是当时最大的富豪.王恺,字君夫,官至后军将军.②武帝,恺之甥也: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武帝,晋开国君王司马炎.③如意:一种供赏玩之物.④疾:同嫉,嫉忌.⑤条干(gn)绝世:枝条树干世上少见.⑥如恺许比甚众:像王恺那样的非常之多.一,解释加点的词1.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2.恺以示崇,崇视讫()3.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4.如恺许比甚众,恺罔然自失()()二,翻译1.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枝柯扶疏,世罕其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中描写石崇与王恺争豪,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的方法.原文1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注释:①孔融被收:孔融被逮捕.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中外,指朝廷内外.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④冀罪止子身: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属.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以保全他们生命不能不(fu),同否.⑥寻亦收至:不一会儿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寻,不久.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2.冀罪止于身()()3.二儿可得全不()4.寻亦收至()()二,翻译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原文16.长安何如日远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②.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③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④.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⑤答曰:举⑥目见日,不见长安.导读:明帝两次的回答不一样.自然不能都对,但他却都能说出个道理来.这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注释:①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②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流泪的样子.③意谓:心里认为.④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⑤邪(y):同耶.⑥举:抬起.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元帝问洛下消息()2.潸然流涕()3.元帝异之()4.更重问之()二,翻译1.具以东渡意告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明帝两次回答问题自相矛盾,你怎么看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17.床头捉刀人魏武将见匈奴使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②,使崔季珪代③,帝自捉刀立床头④.既毕⑤,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⑥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⑦,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导读:匈奴使者并不知座中的曹操是假的,但慧眼识英雄,决非平凡之才.曹操当机立断派人追杀他,也是防患于未然.注释:①魏武将见匈奴使: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臣.魏武,即魏武帝曹操.匈奴,古代北方一少数民族.②雄远国:威震远国.③使崔季珪代:(他)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匈奴使臣).崔季珪,名琰,字季珪,据说长得很有威仪.④帝自捉刀立床头:魏武帝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捉刀,握刀.床,古时一种坐具,不是卧具.⑤既毕:指接见完毕.⑥魏王何如:(你看)魏王这人怎样⑦雅望非常: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l.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2.帝自捉刀立床头()3.魏王雅望非常()4.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二,填空魏武将见匈奴使的使,词性为_____解释为_____;使崔季珪代中的使,词性为_______,解释为________.三,在匈奴使者眼中崔季珪雅望非常,但曹操却是气度非凡.说明曹操虽形陋,但英雄气质自然流露,非崔季珪可比.此事世人多认为曹操阴险奸诈,你对曹操的看法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18.雪夜访戴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②.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⑥,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导读:雪夜喝酒,吟诗,忆好友,连夜冒雪乘舟访友,真是兴致极高.然而刚到门前却又抽身返回,真是高人雅致,此中真意,只可意会,不好言传.注释:①王子猷居山阴:王子猷住在山阴.王子猷(yu),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山阴,今浙江绍兴.②命酌酒:命令(下人)斟酒来喝.③咏左思《招隐》诗: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左思,字太冲,西晋大文人.④戴安道:名逵,字安道,名画家.⑤剡(shn):今浙江省嵊(shng)县.⑥经宿方至:过了一夜才到.一,解释加点的词1.夜大雪,眠觉()2.四望皎然()3.因起彷徨()4.经宿方至()二,翻译1.造门不前而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即便夜乘小船就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左思,西晋大文人,《招隐》诗曰:策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岩穴无结构(房屋),丘中有鸣琴.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试背诵.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19.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大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②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导读:陈元方虽年小,对无信\无礼的人正色批评,令人敬畏.有其子必有其父,从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陈太丘的为人和修养.注释:①期:约定时间.②元方:陈太丘的儿子,字元方,名纪.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太丘舍去()2.尊君在不()3.下车引之()4.元方入门不顾()二,翻译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原文20.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导读:在文辞上下功夫提炼,叫做炼字.一字的精当,往往流传千古.柳絮因风起就使谢道韫名垂千古.注释:①谢太傅: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官至宰相.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俄而雪骤()2.白雪纷纷何所似()3.撤盐空中差可拟()()二,翻译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与撒盐空中差可拟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差强人意B.参差不齐C.成绩差D.出公差四,谢道韫,东晋女诗人,王凝之之妻,世称咏絮才.请再举出1-2个古代炼字流传千古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写出出于本文的成语:______________.原文21.七步诗文帝尝令东阿王①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导读:古人说兄弟如手足,但兄弟之间为了争王位,争财物而互相残杀的从古到今却屡见不鲜,这不是太可悲了吗!注释:①文帝:曹操之子曹丕.东阿王,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曹植,大诗人.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不成者行大法()2.萁在釜下然()3.漉菽以为汁()4.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二,萁在釜下然的釜解释为____,写出一个同义的成语_______.三,《七步诗》一般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22.太宗罢朝大宗曾罢朝①,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②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③.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徵得直言.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导读: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可见魏徵正言直谏很多.尽管如此,也经常会触怒太宗.文皇后能在太宗盛怒之时,指出君圣臣忠之道并朝服以贺,也算是独具卓识之人了.注释:①太宗曾罢朝: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太宗,指李世民.罢朝,指因生气而散朝.②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死后谥文德,故称.③不自得:不痛快.指意见被反对而窝火.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会杀此田舍汉()()2.谁触忤陛下()3.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4.妾闻主圣臣忠()二,翻译1.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用‖标示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四,唐太宗李世民曾说\_______________,可见魏徵之正言直谏.原文23.永某氏之鼠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①异甚.以为己生岁值子②,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又禁僮③勿击鼠.仓廪庖厨④,悉以恣鼠不问.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衣⑤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⑥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
统编版语文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第一课《三峡》(一)《三峡》阅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本文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
2.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晴初霜旦初生牛犊 B.哀转久绝巧妙绝伦C.不以疾也讳疾忌医 D.高猿长啸拔苗助长3.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描写水势盛大,又用“,”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
(用原文的语句填空)4.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来源】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三峡》与《入蜀记》比较阅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类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类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大将军邓鹭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妻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
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永宁元年,代刘恺为司徒。
明年,邓太后崩,内宠始横。
安帝乳母王圣,因保养之勤,缘思放恣:圣子女伯荣出入宫掖,传通奸赂,尤为骄淫。
与故朝阳侯刘护从兄瑰交通,瑰遂以为妻,得袭护爵,位至侍中。
震深疾之,诣阙上疏,书奏不省。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
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待李闫兄于震,震不从。
宝乃自往候震曰:“李常待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
”震曰:“如朝是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
”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
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
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
由是震益见怨。
三年春,帝东巡岱宗,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
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
及车驾行还,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
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意望,有诏遣归本郡。
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
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
身死之日,以杂木为馆,布单被载足盖形,勿归冢次,勿设祭祠。
中考总复习—课内文言文
中考总复习—课内文言文(八上册)《桃花源记》缘溪行( ) 芳草鲜美( ) 渔人甚异之( ) 欲穷其林( )仿佛若有光( ) 屋舍俨然(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阡陌交通( ) 悉如外人( ) 黄发垂髫( ) 具答之( )便要还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 )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便扶向路( ) 处处志之( ) 便舍船()寻向所志( ) 诣太守( ) 欣然规往( ) 未果( )寻病终( ) 后遂无问津者(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不足为外人道也。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陋室铭》有仙则名( ) 惟吾德馨( )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 )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可爱者甚蕃(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不蔓不枝( )()亭亭净植( ) 陶后鲜有闻(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宜乎众矣(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核舟记》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尝贻余核舟一()罔不因势象形()()()盖大苏泛赤壁云()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石青糁之( )其两膝相比者(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佛印绝类弥勒( )矫首昂视( )神情与苏、黄不属( )诎右臂支船( )珠可历历数也( )左手倚一衡木( )其船背稍夷(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 )( )男有分(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 )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 )( )是谓大同(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试题及答案1 三峡【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或王命急宣____________________(2)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______(3)良多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属引凄异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3.《三峡》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4.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
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浙江地区初中语文初二文言文总复习资料[原创]
文言文总复习一、文学常识:1、《为学》选自《白鹤堂集》,体裁为议论文,作者彭端淑是清代学者。
中心论点: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易亦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说明的道理:为学的难易的转化,关键在于学与不学(事在人为)。
2、《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是南北朝时北朝的民歌,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一个勤劳善良,勇敢坚强的古代女性,歌颂了他热爱家乡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出自本文的成语:扑朔迷离。
3、《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作者李白,是唐代诗人,体裁七绝诗。
作者抒发了遭流放的悲寂愤懑的感情。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体裁七律诗,作者杜甫是唐代诗人,着重抒写了“喜”字,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5、《卖炭翁》作者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这是一首新乐府体的叙事诗,叙述了一位烧炭老人的谋生艰难,通过揭露唐代“宫市”的掠夺行经,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文中反映卖炭人矛盾心理的句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揭示了老人的悲惨处境)。
6、《水调歌头》选自《东坡乐府》,体裁:词,作者苏轼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这首词抒发了人生感慨和怀亲人的深情。
7、《破阵子》选自《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人,抒发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的心情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8、《孟子》两则的体裁为议论文,作者是孟子的弟子和他的再传弟子。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论的书。
孟子是战国时期一位善于辩论的思想家、政治家。
文中体现了他的“仁政”主张,表达了他反对战争,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
文中以“五十步”比喻梁惠王之政;“百步”比喻邻国之政。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运用排比和对比手法,说明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9、《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号醉翁,他是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文以醉翁之“乐”贯穿全文,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
《三峡》一、作者,字善长。
北魏学家、散文家。
他著有。
本文选自。
三峡是峡、峡、峡。
二、重点注释1、重岩叠嶂()2、略无阙处()3、夏水襄陵()4、或王命急宣()5、沿溯阻绝()()6、虽乘奔御风()()7、素湍绿潭()8、绝巘多生怪柏() 9、不见曦月()10、属引凄异()() 11、良多趣味()12、自非亭午夜分()()13、林寒涧肃()三、重点句子翻译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四、原文回答1、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2、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3、表现春冬季水清流缓慢的句子是:4、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5、描写三峡连山之密的句子:6、从侧面交代三峡两岸山势之高的句子:7、描写夏季三峡水势浩大的句子:8、形容三峡江水澄清、风光妩媚的句子:9、最能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10、《三峡》中以快马和疾风来衬托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五、思考问题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答: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答: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说明三峡秋天寂静、凄清的特点。
3、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原句1: (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理由2:落差大原句2:4、“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意思是什么?这使我们想到李白的哪两句诗?答: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当晚就到达江陵。
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短文两篇》一、《答谢中书书》作者,字通明,号,南朝齐时家,著有。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期末总复习(全面详细)
第1层:感慨发端,以“ 共谈”概说从古至今人人 皆爱“山川之美”,以“ 美”点明全文中心。第2 层:作者以清峻的笔触具 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第3层:以赞美和感慨 收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 溢于言表。
【中心概括】本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书信中的一部分。作者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写作特色】(1)结构严谨。作者先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再具体描写山川之美,融 情于景,表达了对山水的赞美之情;最后发出慨叹,总结全文,首尾呼应。(2)意境优美。作者笔下的山水相映 成趣,色彩配合绚丽动人,晨昏变化生动丰富,动静结合,使人心旷神怡。(3)语言凝练。言简意赅,多用四字 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3、课内外【甲】【乙】两文理解性分析。(3分) 考查对文言文内容和主旨的把握,并会归纳概括(作者相关 or主题相关)
另:1、通常有一道涉及文学常识的选择题。(2分) 考查作者及背景相关识记,或涉及文章内容及思想。 2、有时会有一道理解性默写题。(2分) 考查文章识记与理解。
八上古文知识点一览
三峡
课文原文(北魏 · 郦道元) 教参译文(加粗字词为重点注释,波浪线为高频翻译考点)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 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
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 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
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层解
第1层:点明时间 、地点、人物和 “夜游”的起因 。第2层:描写庭 中月光的澄澈。 第3层:议论抒怀 。
【思维导图】
记承天寺 夜游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带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景公之时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③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途者,无闻其乡;所睹于里④者,无闻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者兼月⑤,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②陛:宫殿的台阶。
③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
⑤兼月:两个月。
兼,两倍的。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立有间/飞漱其间B.乃令出裘发粟/征于色,发于声C.令所睹于途者/道听途说D.无言其名/名扬四海(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结合原文,根据你的理解,晏子是如何劝说景公的?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
写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并分析它好在哪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用了两个奇特的比喻,写出了月 光澄澈透明,月影的可爱。
1、作者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答:深秋月夜承天寺院内的竹柏月影。
2、根据作者此时的处境,想想他寻找张怀民 “为乐”的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他们一同被贬到黄州,有共同的语言。
本文写作上的特点是什么?这样写 有什么效果?
• 写作上的特点是:否定句多,多用 “不”字。 • 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 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 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 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 墨精粹而笔调诙谐。
内容理解:
• “好读书,不求甚解” • 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 • “性嗜酒” “期在必醉” • 率真放达 • “环堵萧然” “晏如也” • 安贫乐道 • “常著文章自娱” “忘怀得失” •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以古人自比,衬托出“陋室不陋”,自己德行高洁
爱莲说
“说”是古代议论文的的一 种,大多就一事、一物或 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 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 篇幅一般不长,与现代杂 文相似。
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有哪些美好品质?
• 出淤泥而不染 • 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 合污,不随波逐流。 • 濯清涟而不妖 • 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 宠,不炫耀自己。
发出来。
第 二 层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写 写陋室幽雅、恬静的自然环境。 以景色之雅 室居环境、见“惟吾德馨” 写 处处紧扣什 明“陋室”不陋 交往人物、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么 “惟吾德馨” 日常生活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 可知室中主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表达室主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高洁傲岸的节操、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只劳形。 安贫乐道的情趣。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
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五柳先生传
传记
传记是一种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 作品,又单称“传”。“赞语” 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 的文字。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 褒贬做进一步补充和阐述。使人 物个性更为鲜明,是传记的常规 形式。
• 本文文体? • 传。自传。 • 赞语中哪句话与“不慕荣利” 照应? • 不汲汲于富贵 • 本文成语? • 不求甚解
八年级文言文总复习
桃花源记
作者
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 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 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因 “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 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 为“靖节先生”。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 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大同”社会的特征
1、人人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 “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世外桃源是根据“大 同”社会体制构想出 来的。
三峡
作者
作者:郦道元 北魏地理学家
选自《水经注疏》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 景观的?
答:文章先写山,再写水。写山, 则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 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 先写夏季景色?
答: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 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 将“夏水”为首来写。
答谢中书书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能够和 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原文句子: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 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幽 美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祥和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好客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淳朴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好奇 与世隔绝 与世无争
自云先世避秦时难,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外界生活不满
说明雕刻家构思的巧妙, 赞美他的高超技艺,也显 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 卓越成就。
小结
课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 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文 中对核舟所刻的人、物、字等描摹细致入 微,形神兼备。 文章按总——分——总的顺序,层次 分明,结构清晰。先概括介绍,然后按船 舱、船头、船尾、船背顺序具体说明,最 后归纳小结。重点明确,紧扣核舟的主题 对船头的情景进行生动具体的描摹。这些 都值得我们深入体会。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 和志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 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 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 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著文章。 •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然贫困, 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的 刻画出来。
• 文章哪句话点明五柳先生的性格? 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 点明性格的句子:闲静少言,不慕 荣利。 • 本文从五柳先生的身份和称号写起, 描绘出一个安贫乐道,不追求荣华 富贵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不想 与世俗同流合污,淡泊名利,洁身 自好的情感。
作者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 者刘禹锡 (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授监 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 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 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 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 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 在任上写的。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 一般都是用韵的。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天下为公 选贤举能 讲信修睦
•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 的基本特征的 ? • 1、人人受到关爱(人不独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 有所养) • 2、人人安居乐业(男有分,女有归) • 3、物物尽其用(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 藏于己) • 人人尽其力(力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第 一 层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 修辞 作用 实,说明房屋虽然简陋, 以山水引出陋室。“仙、龙” 都是暗喻品德高尚的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点明全文主旨,
但室主人品德高尚,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就不仅不觉其“陋” 作用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一语 反而能显出其高雅。 统领全篇,以下文字皆由此生 含义
书---书信,一种文体。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讲 究对仗和声律,多用偶 句(骈句)。
• 本文文体? • 书。书信。 • 本文主旨(情感)? • 主旨句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
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 鄙弃功名 爱慕自然 避世退隐 • 奇山异水,“奇”在那,“异”在 哪? • 奇:高(山) 寒 密 多 (树)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 “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2.从文中找出表现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 趣之雅的句子。 景色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3.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何作用?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 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 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 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 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 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 形象。
核舟记
作者
魏学洢
选自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课文如此细致地介绍核舟这雕刻 晶的艺术形象,说明了什么?
文中的桃花源是个什 么样的地方 ?
桃花源是个风景优美、民风 淳朴、宁静安乐的理想社会
桃花源是个朦胧飘忽的世界, 种种的神秘色彩, 表面上是描 写桃花源的隐蔽, 实质上,作者 是暗示了: 桃花源,本来就是子 虚乌有的 , 它只是作者追求的 一种美好境界 , 一种对现实生 活不满的精神寄托。
陋室铭
3、最后一句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 答:体现了作者被贬后清冷孤寂的心情。 4、本文的主旨句是哪句?
答:“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作者抒发的感慨是什么?包含了作者 什么感情?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人者耳。
作者的闲,表现了他贬谪的悲 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人生的感慨,也表达了豁达乐 观的情感。
《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 义
• 闲人,原指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 得无聊、无所事事,而是包含着复杂的 意味。在文中,闲人指闲情雅致的人, 作者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其次, 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 者在政治是有远大的抱负,但是遭到贬 谪,也发出人生的感慨。
观潮
作者
周密,宋代 选自《武林旧事》
痴
3.作者“痴”在哪里?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4.文末舟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包含了作者对“痴”字的称赞, 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 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 雅致”,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喜 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5.“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 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划线的词有何作用?
• 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讨论: 1、第一段哪句话写钱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 日,势极雄豪。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 潮怎样的特点? 仅如银线(形)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色) 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声) 吞天沃日势极雄豪(势) (正面描写) 比喻、夸张 由远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