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共64页

合集下载

中外教育管理史

中外教育管理史

中外教育管理史二、中国教育管理史部分(一)中国古近代国家教育机制的演变1.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P9—10)答案:其一,“独尊儒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加强思想统治的重要文教政策,是对“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完全否定,将文化教育提高到治国平天下的战略地位。

自此以后,教育逐渐被封建社会公认为是“为政之首”。

从这一意义看,“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其二,实现了文化教育的儒学化,促成了教育的政治伦理化。

这种政治伦理化的教育,被历代统治者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较充分地发挥了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重大作用。

所以说,汉代“独尊儒术”是中国古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文教政策,对封建教育起了规范化和定型化的作用。

当然,“独尊儒术”政策的实施,也宣告了百家争鸣局面的结束,极大地限制了学术的发展,局限了封建教育的功能拓展,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起的消极作用也是很明显的。

2.中国近代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潮(P48—49)答案:“中体西用”思潮表现了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矛盾态度。

它在两种文化之间讲体用关系,割裂了体用的统一。

洋务派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西方的物质文明,而坚持认为中国的精神文明远远高于西方的精神文明,表现出了过分夸张的民族优越感的心理。

它所采取的折衷主义形式,实际上是以消极的态度来适应世界历史变化的潮流。

这是一个典型的文化保守主义口号,是阻碍中国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化这一历史进程的。

3.民国元年教育宗旨(P65)4.中国古代教育行政体制发展的特点(P27)5.1922年学制的新特点(P80—82)6.九品中正制(P29—30)答案: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的主要选士制度。

它是指各州、郡的中正官按九等来品评本地人士,并以其品状上报朝廷,作为吏部授官的重要依据的一种选士制度。

由于其品评中注重了对士人家世的考察,在门阀政治占据上风的历史条件下,它保证了门阀士族任官的资格和特权。

中国教育经费投入

中国教育经费投入

324.45
23.41
262.00
16.50
1987 年
385.11
5.97
346.70
6.86
271.56
3.65
1988 年
443.53
15.17
414.49
19.55
323.22
19.02
1989 年
594.67
34.08
518.14
25.01
397.72
23.06
1990 年
659.36
10.88
图3 1978-1985年教育投资与国民经济977
财政教育 拨款比例 (%)
财政性教 育支出占 GNP比例 (%)
0.00
5.00
10.00
15.00
1986-1990 年的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教育经费投入的基本格局是: ——全社会教育投资 2446.1 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教育拨款 1680.6 亿元,均比“六 五”期间翻了一番以上。“七五”计划确定的国家财政用于教育事业费 1166 亿元 的目标全面超额完成,实际执行数为 1390.1 亿元,完成计划的 119.2%。
专栏 2. 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教育投资与国民经济投资比例的调整
教育支出占 GNP 比例为 2.96%,比建国前期 1952-1977 年邓小平同志 1980 年曾针对教 育投资比例过低的状况尖锐地指出:“经济发展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的发展的比例失 调,教科文卫的费用太少,不成比例。……从明年,最迟从后年开始,无论如何要逐步加 重这方面,否则现代化就化不了。”(“目前的形势与任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 250 页)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意见,“六五”期间教育投资与国民经济投资比例作了重大调整。1985 年与 1980 年比较,财政支出中教育拨款比例由 8.78%提高至 11.22%。整个“六五”期间财 政支出中教育投资比例为 10.95%,国家财政性期间的 6.81%和 2.18%的平均水平有了明显的 提高。

第二节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第二节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第二节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在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成过程中,最先形成和完善起来的是学校教育系统。

最初的教育制度就是学校教育制度,所以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校行政制度,主要涉及学校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二是学校管理制度,主要涉及到学校内部管理的一些关系,如考试制度、教学制度、评估制度、奖励制度、升留级制度等。

学校教育制度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最初的学校类型比较简单,各类学校之间没有复杂的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到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才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学制又有向上下延伸和向纵深发展的趋势,学校的类型更加多样,它们的关系也更加复杂。

20世纪,欧洲国家先后将原来两轨学校系统合为一轨,这是世界学制的革命性变化。

具体到各级各类学校来看,其主要表现有:1、幼儿教育欧美发达国家纷纷重视早期教育,为使幼儿教育迅速走向普及,许多国家已经把幼儿教育列入学制。

与此相联系,幼儿教育阶段主要有两个变化:一是幼儿教育的结束期普遍有所提前,原来7岁的提前到6岁,6岁的提前到5岁;二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联系加强,甚至使幼儿教育的大班和小学的低年级结合起来。

如英国规定5—7岁儿童入幼儿学校,而幼儿学校又作为小学的一部分;法国从1970年起5岁儿童已经全部进入幼儿学校,把5—11岁的儿童划分为5—7岁,7—9岁和9—11岁三个教育阶段,使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小学教育随着义务教育已经由小学发展到初中乃至高中阶段,小学教育成为普及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教育的起始阶段。

而由于学生身心成熟期的提前,教师水平和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对儿童潜力的重新认识等原因,都促进了小学教育的变革。

现代教育原理课后练习答案

现代教育原理课后练习答案

现代教育原理课后练习答案第一章教育概说思考与练习一、填空题1.孟子2.杜威3.《论语》4.《大教学论》5.田蒲武雄6.普通教育学7.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8.贝斯特二、单项选择1.C2.B3.D4.A5.D6.B7.C三、名词解释P6 P15 P18P7 P15 P19P8 P17四、简答题1.参见P212.参见P243.参见P27-P29五、论述题参见:P21第二章教育的历史演讲(上)——教育制度思考与练习一、选择题1.A2.A3.B4.B二、名词解释P40 P48 P60 P51三、简答题1. 参见P33~P342. 参见P383. 参见P52四、辨析题参见P45~P46五、论述题参见P62~P64第三章教育的历史演进(下)——教育思想思考与练习一、单选题1.B2.D3.A4.B5.A二、多选题1.ABCDE2.BE3.ABC4.ACD 三、填空题1.百科全书2.自然人心理3.教学阶段4.学科的基本结构发现法早期教育5.发现积累6.五育并举思想自由,兼容并包7.课堂教学8.面向现代化四、简答题1. 参见P69~P702. 参见P86~P893. 参见P88~P894. 参见P105五、论述题1.参见P80~P82 P86~P892.参见P103第四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思考与练习一、单选题1.A2.D3.B4.C二、多选题1.CD2.ABD3.DE4.ABC三、填空题1.自然性质社会性质2.P130四点3.数量结构地域分布(P113-114)4.教育民主的发展全民教育教育的终身化、构建学习社会(参见P147)四、简答题1. 参见P115~P1162. 参见P116~P1173. 参见P140~P141五、论述题1.P125~P1272. 参见参见P144~151第五章教育与人的发展思考与练习一、填空题1.尊重个性因材施教2.P108二、辨析题1. 参见P176~P1792. 参见P179~P181三、简答题1. 参见P163~P1652. 参见P171 P174~P1763. 参见P172~P173四、论述题1. 参见P176~P1822. 参见P182第六章教育目的思考与练习一、选择题1.C2.A3.B4.B5.A二、名词解释P208 P210P204 P216三、简答题1.P209 P2102.P203~P2063.P198四、辨析题参见P193~P194第七章教育内容思考练习一、填空题1.P2292.P2553.P263二、名词解释P253 P255P264 P264三、选择题1.ABC P229~P2312.C P2543.ABCD P256四、简答题1. 参见P2592. 参见P2573. 参见P233五、论述题1. 参见P2602. 参见P2633. 参见P260~262第八章教育途径思考与练习一、选择题1.A2.ABCD P2803.B二、名词解释P269 P269 P280三、论述题1. 参见P272~P2742. 参见P275~P2763. 参见P2784. 参见P2825. 参见P284~P285第九章教育形态思考与练习一、填空题1.P2932.P2963.P301二、简答题1. 参见P296~P2972. 参见P299~PP3003. 参见P302~P303三、辨析题P305(参见)四、论述题1.参见P305~2.参见P303第十章教师思考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B2.B3.A4.B5.B二、名词解释P357 P345 P372三、简答题1. 参见P322~P3242. 参见P319~P3203. 参见P3254. 参见P3305. 参见P357四、论述题1. 参见P334~P3372. 参见P316~P3243. 参见P345~P3464. 参见P328—结合教师角色特点谈(P329)5. 参见P370~第十一章学生思考与练习一、填空题1.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监督自我反馈自我发展2.P401二、名词解释P389 P399三、选择题1.ABDE2.ABCD3.B四、简答题1. 参见P3782. 参见P389~P3993. 参见P376~P377五、论述题1.参见P377~P3852.参见P401~P4123.参见P389~P400《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作业1答案(第一----三章)一、简答题1.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答:(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建国以来的中国职业教育

建国以来的中国职业教育

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振兴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导致生产劳动制度和 方式的剧变。城镇必须自行开展全面的 就业及再就业工程。
农村也出现了不曾有过的就业、立业问 题。
以往的从业体制已无法维持下去,教育 体制的改革也就势在必行。
“应该考虑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比例, 特别是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 校、技工学校的比例”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
1990-2000年普高与中职(均不含成人学校)招生数变化
500万 400
415.85
472.69
300 249.76
200 100
227.27
228.34
333.35
普高 中职
0
91 93 95 97 99 01
90 92 94 96 98 00

普通高中与中职招生数变化情况
精英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关注少数精英的培 养,以单一的学术标准评价所有的学习者,选 拔少数,淘汰多数。
职业教育则要实现“学校无不用之成材, 社会无不学之执业,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 之生”的目标。
职业教育与精英教育宗旨相悖,但职业教 育并不排斥精英教育,而在以精英教育为主体 的教育制度下,职业教育却不容易受到公平对 待。
1995年全国中等学校发展情况 (单位:万人)
职业教育的法律建设
1994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颁布。
第8章规定:“国家通过各种途径,采取 各种措施,发展职业培训事业,开发劳动 者的职业技能,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 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
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颁布。第19条“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 度”。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
《决定》提出从中学阶段开始分流,强调 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同时积极发 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概述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概述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概述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以来至今。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不断改革和完善教育体系,以适
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人民的教育需求。

以下是对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
概述:
第一阶段:基础教育的普及(1949年-1978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对基础教育的普及和大
规模发展的努力。

在这个阶段,政府着力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他们增加了教育投资,建设了更多的学校,并且
制定了教育政策,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基本教育。

第二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1978年-1999年)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中国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因此对高等教育
的需求也迅速增加。

在这个阶段,中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体系,提高
大学的数量和质量。

政府投资增加,大学扩招,学科设置不断丰富,
国外高校合作交流也逐渐增加。

第三阶段: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2000年至今)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教育进一步加强了对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的
关注。

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学校开展科研和创新活动,并加强对教师培养和发展的支持。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
教育中的应用,并通过推动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提供更多灵活的学
习方式。

上述对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概述显示了中国教育在不断改革和发展中,逐步提高了教育普及率、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

尽管在教育资源
均衡、教育改革深化和教育质量提高等方面仍然面临挑战,但中国政
府一直致力于不断改进教育体制,以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优质的教育。

歌声中的记忆:中国近现代史共47页文档

歌声中的记忆:中国近现代史共47页文档
歌声中的记忆:中国近现代史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7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概述(PPT 64页)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概述(PPT 64页)

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时期的教育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1、民主和科学教育被重视 2、教学采用国语和白话文 3、对女子教育的推进(1922年女子获得了平等的教
育权) 4、学校行政管理方面的改革: 北大的办学方针: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兼容并包 5、勤工俭学运动
二、资产阶级教育思潮、教育运动和教育实验: 平民、工读、职业、实用主义思潮。
二)派遣留学生:
派遣留美幼童。1872年在容闳极力倡议下,首批 30名幼童赴美留学,共派出四批120名留美儿童, 后因在留学生管理上出现分歧,于1881年被全部 撤回。但即使是这些尚未完成学业的留美学生, 也仍然成为了我国近代科技、实业、管理、外交、 军事和教育等领域的知名人士。(代表人物:詹 天佑、容尚谦、黄开甲等)

• 四、新政时期的教育:留学高潮兴起(梅贻琦、胡 适、竺可桢、陶行知、陈鹤琴)。清末学制包含资 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因素,是传统和近代的综合产 物。
• “游美学务处”在选派留学生同时,着手筹建留美 预备学校——清华学堂(1911年正式开学,民国成 立后改为清华学校)
五、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 辛亥革命时期创办的学校: 爱国学社:蔡元培、章太炎 爱国女校:蔡元培于1902年创
第三节:中国近代学制的沿革
一、清末新教育制度——“壬寅学制”“癸卯学制” 壬寅学制:1902年在管学大臣张百熙的主持下拟定
了一系列有关学制系统的文件,统称《钦定学堂 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但并未实施。 分为三级七段(小学九年、中学四年、大学六年) 癸卯学制:1904年清政府公布了由张百熙、荣庆、 张之洞重新拟定的一系列有关学制系统的文件, 统称《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三 段六级。(9、5、3-5)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经历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变革和发展。

从最初的传统学制、鸦片战争后的义务教育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开放后的现代化教育,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在与时俱进、不断改革。

一、义务教育的建立19世纪末,中国开始接受西方现代化文明,学校教育开始受到重视。

1901年,清政府颁布《新学制》,设立了小学、中学、大学三级学校。

但是由于帝国主义侵略,近代中国的学校教育并没有发展起来。

1911年辛亥革命后,新政府正式倡导义务教育,并在1921年制定了《中华民国义务教育法》。

此法规定,凡年满六岁至十四岁的儿童,都必须接受小学教育,这是的起点。

二、社会主义教育的建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被列为发展的优先领域之一。

中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取消了旧的考试制度和教育等级制度,建立了新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针。

教育资源和教育资金得到大力投入,教育的普及率得到极大提高。

三、新时期的现代化教育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学校教育也开始不断地进行改革。

1982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其中明确提出要推行素质教育。

9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科技和教育理念也急剧变革。

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培训等方面都得到了大幅度改进。

通过不断的教育改革,已经从传统的知识教育向更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人格素养的教育方向转变。

四、未来发展方向未来的学校教育,应该注重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教学与人才储备的结合。

对教师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除了传授文化知识外,更需要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和心理学等相关知识,为学生的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

综上所述,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从义务教育开始,到社会主义教育,再到现代化教育,我们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以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大学教育学ppt课件)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大学教育学ppt课件)

%%%%%%
%%
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1995年每10万人中第三级教育学生数的国际比 较
美 英 德 法 加拿 日 意 中 印 国 国 国 国 大 本 大 国度

533 313 262 360 6984 313 310 46 61
9 980
9 3 13
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1995年2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国际比 较
傅道春编著: (中国杰出教师行为访谈录)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午版,
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一、 教与经济
(一)、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下表为部分国家的教育经费支出比较
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如我国,国民党统治大陆时期培养的大学生共计 18.5万人,而新中国头十七年就培养了155.5万人。 1981年与1976年相比,我国全日制高校由392所发 展到704所,在校大学生从56.5万人发展到128万人。 2002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003所,其中,普通高 校1396所,高等教育总规模达1600万人。可见发展 之迅速。若横向比较仍有差距。如美国在20世纪80 年代正式注册的高校就有3000所,在校生为1130多 万人。美国只有2.5亿人,而我国有13亿人口。
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部分国家教育经费支出的比较
美国
1992
5.5%GDP
加拿大
1992
7.6%GDP
日本
1991
4.7%GDP
德国
1993
4.8%GDP
英国
1992
5.4%GDP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精)

如何选择“救国方案”关系 到“两个中国之命运”。选择前 者中国必将重新走入黑暗,中国 人民的命运不可能得到任何改善, 国家会重新陷入内战甚至亡国。 通过历史性选择:中国最广 大人民群众共同选择了中共提出 的创造“人民共和国”的方案。
人民为什么要共同选择中共、选择中共 提出的“救国方案”呢?这是因为 ①地主阶级与买办大资产阶级的方案违 背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人民的 唾弃; ②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也严重脱离中国 实际,也未得到中国广大群众拥护,连 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认为行不 通。 ③只有中共提出的“建国方案”才代表 与反映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与共同心愿。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P61P63 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 的世界P61-P62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P62— 3、反法西斯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 化P63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P63-70 1、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P64-65 2、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P6566 3、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艰难 处境P68-70
中国革命就是在工人阶级的先 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 过全中国人民共同的、长期的、艰 苦卓绝的和曲折反复的斗争才取得 彻底胜利的。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人民 才振臂高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 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万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今天,我们在教科书中,在课堂内外回 顾我们的历史途程,还有一个问题必须高度 重视——即这30年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根本 不同。它是在中共领导下,经过全中国人民 艰苦卓绝的长期斗争,不仅推翻了压在中国 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废除了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社会丑恶与社会变态制度;而且还 结历次中国革命提出了“救国方案”和苏俄 式的“救国方案”与“革命道路”进行了精 心筛选;最后由中共依据中国实际,创造性 地提出了唯一适合情况的“救国方案”与政 治主张: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轻松备课实用课件(部编版)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轻松备课实用课件(部编版)

解放区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画》、丁玲《太阳照在桑 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
三、文学艺术成就
2.美术:①齐白石擅长绘花鸟草虫。 ②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创作了《田横五壮士》《愚公移山》等巨作 。
齐白石的虾
《愚公移山》
三、文学艺术成就
3.抗战歌曲:①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其中 由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我国国歌。
新课导入
这是哪里? 北京大学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 知道科举制度的弊端、废除及历史意义;知道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京师大学堂的创建等;掌 握《申报》、商务印书馆、电影等的出现;了解民国时期文学艺术取得的成就。
壹 近代教育的发展 、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 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二、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③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 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上海的《东方杂志》
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
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
影响: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中考链接
(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1940年徐悲鸿创作鸿篇巨制《愚 公移山》;无独有偶,1945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 表大会闭幕式上作题为《愚公移山》的报告,二者都是以“愚公精神”
C 号召人们( )
A.实行民主选举,激发斗争热情 B.争取美苏支援,坚定胜利信心 C.团结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D.开辟致富道路,带动经济发展
,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B ( )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妇女教育实践(1840—1949年)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妇女教育实践(1840—1949年)

2004年9月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Sep.2004 第41卷第5期Journal of N orthwest N ormal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s )V ol 141N o 15 [收稿日期]2004201204[作者简介]顾宁(1955—),女,江苏吴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从事妇女史研究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妇女教育实践(1840—1949年)顾 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 100006)[摘 要]从1840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近现代中国经历了大的社会动荡和社会变革。

与此同时,提倡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社会运动和思潮带动了兴女学、女学纳入教育体制、教会办女校和女子留学等社会实践。

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奋斗,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然而从受教育的总的状况看,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90%的中国妇女仍是文盲。

因而,将解决妇女教育方面的艰巨任务留给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关键词]近现代中国;男女平等;倡女学;教会女校;女子留学[中图分类号]G7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9162(2004)0520064206 1840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英国、美国、法国等列强的强迫下,中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根据《南京条约》,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5个口岸分别成为通商口岸。

西方传教士在洋枪洋炮的蔽护下,开始在中国大肆进行传教和办学等活动。

中国这个以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经济为核心的古老农业国家和封建社会,在外国资本的冲击下,开始发生变化。

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也开始发生动摇。

近代中国社会进入一个大动荡时期。

随着西方科学文化和社会思潮被介绍到中国,“天赋人权”和男女平等的思想也逐渐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主义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乾坤定位”、“阴阳定性”的等级伦理观发出了挑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专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专题


科学理解旧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反清、独立,把推翻清政府和终结
君主专制、建立独立国家相结合。但没有鲜明提出 反帝,没有认清国内敌人真面目。 民权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三民主义的核心 内容),第一次指出未来中国根本出路。但盲目照 搬西方政治制度,忽略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诉求。 民生主义——第一次按照西方理论解决土地问题。 但无法彻底解决封建土地所有制。
举大总统 颁布《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 清帝被迫宣布退位 开启近代中国历史 新纪元。
这体现了历史发展趋势
共和制政体更符合民主本意,拥有强大生命
力。 经过长期反复较量,绝大多数现代国家都实 行了共和制(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 家),抛弃君主制。
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话 辛 革 意 中 前中 的 立 时 辛 》亥 革 命 义 体 赴国 集 , 中 亥 命 。 上 现 后人 中 振 国 革 100

的 。 继民 反 兴 人 命 周 近 它 顽为 映 中 民 的 年胡 纪 锦 代 开 强救 。 华 争 爆 念 涛 民 创 斗亡 也 深 取 发 大: 族 了 争图 是 切 民 , 会《 上 在 民 完 的存 当 愿 族 是 的 纪 主 全集 而 时 望 独 当
讲念
——
辛亥革命的失败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主要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具体解释见教材第65-66 页)。 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建立代表大地主和 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辛亥革命失败。 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辛亥革命的失败,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破产和失 败。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辛亥革命 继承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辛亥革命未竞事业。

中国近代的大学分析

中国近代的大学分析

中国近代的大学1、何谓大学大学是国家的高等教育学府,是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授权颁发学位的综合性高等教育机关。

它选拔具有高中以上学历者进行教育和培训,并以考试、考核的方式检验其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现在的大学,一般包括一个能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院和数个专业学院,以及能授予学士学位的一个本科生院。

综合性大学还应包括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关系与对外交流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远程网络学院等。

今天通常意义上的大学,是西方文明的产物。

在英文中,大学(综合性高等学府)一词为“University”,是由“universe”(宇宙)这个词的前身派生而来的,它首次被记录下来是在大约1300年前。

在中世纪的西方,拉丁文在政府、宗教和教育等领域得到使用,universitas这个词被用来指由教师和学生所构成的新联合体,这即是今天的大学的最初形式。

在更早的时代,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在雅典附近的Academos建立“Academy”,教授哲学、数学、体育等,这被一些人认为是欧洲大学的先驱。

欧洲中世纪的大学,是从教会所办的师徒结合的行会性质学校发展起来的。

在11世纪,“大学”一词和“行会”一词同样被用来形容行业公会。

但是到了13世纪,“大学”一词就被用来专指一种学生团体了。

中世纪的大学主要有3种形式:教会大学,学生和教师在一个校长领导下形成一种密切配合的团体,像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

公立大学,由学生选举出来的校长总揽校务,如博洛尼亚大学、帕多瓦大学等。

国立大学,由帝王征得教皇认可而建立的,如西西里的腓特烈二世成立的那不勒斯大学、卡斯蒂拉的斐迪南三世成立的萨拉曼卡大学。

后来大学发展到中国,也是走了类似样一条路:从教会大学(还有部分非教会经营的私立大学)到公立大学到国立大学。

那么,哪所大学是全世界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历来便有争议。

1088年在意大利波罗尼亚(Bologna)建立的博洛尼亚大学,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