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教育发展史ppt课件
2019 6
3、秦、汉的教育
秦代推崇法家学说,以暴力和苛政统一思想,焚书禁学,以法 为教,以吏为师,结果迅速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王朝覆灭。汉初, 去秦苛政,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有效地恢复了经济和民间学术文 化。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学 校,行选士,确立起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意识形态,也成为此后延 续两千余年的文教政策。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 289年),名轲,字子舆。汉族,东 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市 是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人,战国 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 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 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 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 鲁等诸国,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 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 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 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 “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作《孟子》七篇”。
2019
-
1
目录
一、古代教育的发展 二、古代教育代表人物 三、近代教育的发展 四、现代教育的现状
2019
-
2
中国是世界上惟一的文化没有中 断过的文明古国,专门的、有组织的 教育活动至少已延续了4000多年。 在整个古代,文化教育可以说一直居 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将教育视为 治国安邦之本,更是中国的一贯传统。
2019 3
一、古代教育的发展
2019
-
4
1、奴隶社会教育制度
“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 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 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 掌握在官府。 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领主贵族政治,并垄断文化教育,即 “学在官府”,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的“六 艺”教学内容,也都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 会作用主要是承担着社会上层建筑的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的 阶级性、等级性是鲜明的。
3、秦、汉的教育
秦代推崇法家学说,以暴力和苛政统一思想,焚书禁学,以法 为教,以吏为师,结果迅速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王朝覆灭。汉初, 去秦苛政,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有效地恢复了经济和民间学术文 化。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学 校,行选士,确立起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意识形态,也成为此后延 续两千余年的文教政策。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 289年),名轲,字子舆。汉族,东 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市 是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人,战国 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 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 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 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 鲁等诸国,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 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 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 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 “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作《孟子》七篇”。
2019
-
1
目录
一、古代教育的发展 二、古代教育代表人物 三、近代教育的发展 四、现代教育的现状
2019
-
2
中国是世界上惟一的文化没有中 断过的文明古国,专门的、有组织的 教育活动至少已延续了4000多年。 在整个古代,文化教育可以说一直居 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将教育视为 治国安邦之本,更是中国的一贯传统。
2019 3
一、古代教育的发展
2019
-
4
1、奴隶社会教育制度
“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 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 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 掌握在官府。 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领主贵族政治,并垄断文化教育,即 “学在官府”,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的“六 艺”教学内容,也都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 会作用主要是承担着社会上层建筑的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的 阶级性、等级性是鲜明的。
中国近代史ppt课件图片
02
政治变革
洋务运动
总结词
清朝政府为应对内忧外患而开展的改革运动
详细描述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清朝政府推行的一场旨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军事装备的改革运 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的进程。
戊戌变法
总结词
清朝政府推行的一次政治改良运动
外交关系的变化
01 不平等外交
中国在近代史时期被迫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 导致中国在外交上处于劣势地位。
02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由于长期战败和割地赔款,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03 国际地位下降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国际地位大幅下降,成 为列强的瓜分对象。
06
人物与事件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民族危机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面临着空前的民族危机,民族 矛盾日益激化。
历史分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共计70年 。这一时期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建立 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新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 计30年。这一时期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专政的国家政权。
科学技术
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西方科学技术大量传入中 国,包括但不限于铁路、电报、电话等,对中国 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文化运动
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 旗,反对愚昧和专制,提倡新道 德、反对旧道德,对中国传统文 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白话文运动
新文化运动中,白话文逐渐取代 文言文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语言 ,促进了文学的普及和大众化。
【创新设计】2105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精美课件: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ppt课件
返回
◆历史•必修3•(配人教版)◆ 应用示例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大学数 量不断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更加合理。高等教育出现 这一繁荣景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制定了正确的教育方针 B.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C.实行改革开放
D.经济迅速发展 解析:教育的繁荣与以上四个选项都有关系,但从 “文革”中得到的教训是只有在安定团结的局面下,我国各 项事业才能健康的发展。 答案:B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历史•必修3•(配人教版)◆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
◆历史•必修3•(配人教版)◆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历史•必修3•(配人教版)◆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 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金品质•高追求
◆
二、如何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方法点拨
返回
◆历史•必修3•(配人教版)◆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历史•必修3•(配人教版)◆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1.主要措施 (1)1949年底,召开第一次全国________会议。 ①内容:决定建立________事业;确立教育要为 ________服务,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②意义:成功地将__________教育改变为沿着________ 方向前进的人民教育。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历史•必修3•(配人教版)◆
(4)大力普及九年________,制定了《________》。 (5)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与________并举。 (6)高等教育增设了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建立了学 位制度,改革高校________制度,扩大学校办学的______。 (7)20世纪90年代,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 “________”计划。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知识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了解现代 中国教育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 育和教育的复兴,全面讲述了 新中国教育的三个阶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资料分析法分析和理解我国教育 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总体上宏观概括开基创业17年 新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在培 养学生阅读、分析、概括、记忆等一 系列能力的基础上,加强爱国主义思 想教育。
1946年的 6.9倍 1946年的 3.9倍
1947年的 1.1倍
1949年的 14.1倍 1949年的 4.9倍
80993所
168100所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历程
1.拉开序幕: ①接管旧教育,创建人民教育事业 ②1949年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③加强中小学教材和教育图书编写出版工作 2.制定方针: 思考:开基创 1957年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业经历了怎样 3.初形体系: 的发展过程? 表现: ①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 ②全日制、半工半读和业余教育共同发展 意义: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奠定了共和国教育 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探究其间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新加坡
新加坡制定了一项关于生孩子 的法律:凡持有高等学校毕业文凭 的妇女,生一个孩子其 薪金增加 5%;生两个孩子,薪金增加 10 %生三个孩子,薪金则增加 15%。 同时该法律又规定:没有受过高等 教育的妇女,如生育第二胎,则要 处以罚款。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新中国头17年) 1.原因 2.历程 二、动乱中的教育(文革时) 1.原因 2.表现 3.影响 三、教育的复兴(文革结束后) 1.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 2.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⑴指导思想 ⑵具体措施 ⑶成就
我国近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进程与未来发展趋势(1)ppt课件
C、1920年,廖世承和陈鹤琴在南京高师开设测验课程,并以心理测验量表测量了学生,这算 是在我国正式开始应用科学心理测验。1921年他们正式出版《智力测验法》一书,当时影响 较大。
4
D、在五四运动期间我国教育测量达到第一个高潮。但在往后的发展也面临混乱,测验出 现偏差。基于此著名学者文伟、陆志伟、陈鹤琴、萧孝峡等倡议组织“中国测验学会”, 专门从事测验理论研究。该学会于1931年正式成立,这也是我国教育测量和评价方面的第 一个学术研究组织。进入30年代以后,至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以“中国测验 学会”成立为契机,我国的教育测验运动及其研究又获得了新一轮的发展。涌现大批著作 如:《智力是什么》、《常态曲线之基本原则》、吴天敏著《中国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之经 过(第二次修订)》、汤鸿靠著《教育测验》。
3
二、发展历程
(1)间续发展阶段
1905年我国废止承袭已1300年的封建科举制度之时,正值西方教育测验运动方兴 未艾,在内与外、主动与被动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西方教育测量的理论很快 就传入了中国,并进而在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中国的教育测量运动。
A、1918年,美国人瓦尔科特在北京清华学校任教时,用推孟修订的比纳量表测量了该校高等 科四年级学生;同年,俞子夷仿造了一种小学生国文毛笔书法量表,但也并未引起广泛注意。
b、规范化阶段(1990~1996年)
1990 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 《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 于教育评价的规章性文件,标志着我国教育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走向了规范化。 1991 年 4 月,又发布了 《教育督导暂行规定》。 1993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了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指出:“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的 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各地教育部门要把检查评价评估学校教育质量作为一项经常性的任务。” 1994 年 1 月,国家成立了全国高等教育评估研究会。 在这个阶段,在原国家教委的领导下,全国教育评价工作开始有序地展开,不仅请国外学者来华讲 学,而且与国外学者一起研讨教育评价的问题;并且在上海创办了《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这是第 一本关于教育评价的专业杂志,接着又在北京创办了基础教育评价专业性杂志—— 《教育评价》
4
D、在五四运动期间我国教育测量达到第一个高潮。但在往后的发展也面临混乱,测验出 现偏差。基于此著名学者文伟、陆志伟、陈鹤琴、萧孝峡等倡议组织“中国测验学会”, 专门从事测验理论研究。该学会于1931年正式成立,这也是我国教育测量和评价方面的第 一个学术研究组织。进入30年代以后,至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以“中国测验 学会”成立为契机,我国的教育测验运动及其研究又获得了新一轮的发展。涌现大批著作 如:《智力是什么》、《常态曲线之基本原则》、吴天敏著《中国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之经 过(第二次修订)》、汤鸿靠著《教育测验》。
3
二、发展历程
(1)间续发展阶段
1905年我国废止承袭已1300年的封建科举制度之时,正值西方教育测验运动方兴 未艾,在内与外、主动与被动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西方教育测量的理论很快 就传入了中国,并进而在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中国的教育测量运动。
A、1918年,美国人瓦尔科特在北京清华学校任教时,用推孟修订的比纳量表测量了该校高等 科四年级学生;同年,俞子夷仿造了一种小学生国文毛笔书法量表,但也并未引起广泛注意。
b、规范化阶段(1990~1996年)
1990 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 《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 于教育评价的规章性文件,标志着我国教育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走向了规范化。 1991 年 4 月,又发布了 《教育督导暂行规定》。 1993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了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指出:“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的 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各地教育部门要把检查评价评估学校教育质量作为一项经常性的任务。” 1994 年 1 月,国家成立了全国高等教育评估研究会。 在这个阶段,在原国家教委的领导下,全国教育评价工作开始有序地展开,不仅请国外学者来华讲 学,而且与国外学者一起研讨教育评价的问题;并且在上海创办了《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这是第 一本关于教育评价的专业杂志,接着又在北京创办了基础教育评价专业性杂志—— 《教育评价》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 的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 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
有机会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职业教育的重 要性:培养高 素质技能人才, 促进经济发展
职业教育的发 展历程:从最 初的职业学校 到现在的职业 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的特 点:注重实践 操作,强调技 能培养
职业教育的发 展趋势:与产 业紧密结合, 培养适应市场 需求的人才
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全面建设现代教育体系 1950年代,推行普及教育,建立各级各类学校 1970年代,恢复高考制度,选拔优秀人才进入高校 19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资源 1990年代,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1世纪初,实施新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
化教育。
添加标题
教育国际化的优 势:教育国际化 可以促进文化交 流、提高教育质 量、增强学生的
国际竞争力。
添加标题
教育国际化的问 题:教育国际化 也带来了一些问 题,如文化冲突、 语言障碍、教育 质量参差不齐等。
添加标题
教育国际化的挑 战:教育国际化 需要面对各种挑 战,如如何平衡 本土化与国际化、 如何提高教育质 量、如何培养学 生的国际竞争力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中 国 教 育 的 发 展 历 程 03 现 代 中 国 教 育 的 特 点 04 现 代 教 育 的 问 题 与 挑 战 05 未 来 中 国 教 育 的 发 展 趋 势
01
添育的特点
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1986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 义务教育法》 颁布,规定适 龄儿童和少年 必须接受九年 义务教育
有机会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职业教育的重 要性:培养高 素质技能人才, 促进经济发展
职业教育的发 展历程:从最 初的职业学校 到现在的职业 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的特 点:注重实践 操作,强调技 能培养
职业教育的发 展趋势:与产 业紧密结合, 培养适应市场 需求的人才
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全面建设现代教育体系 1950年代,推行普及教育,建立各级各类学校 1970年代,恢复高考制度,选拔优秀人才进入高校 19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资源 1990年代,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1世纪初,实施新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
化教育。
添加标题
教育国际化的优 势:教育国际化 可以促进文化交 流、提高教育质 量、增强学生的
国际竞争力。
添加标题
教育国际化的问 题:教育国际化 也带来了一些问 题,如文化冲突、 语言障碍、教育 质量参差不齐等。
添加标题
教育国际化的挑 战:教育国际化 需要面对各种挑 战,如如何平衡 本土化与国际化、 如何提高教育质 量、如何培养学 生的国际竞争力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中 国 教 育 的 发 展 历 程 03 现 代 中 国 教 育 的 特 点 04 现 代 教 育 的 问 题 与 挑 战 05 未 来 中 国 教 育 的 发 展 趋 势
01
添育的特点
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1986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 义务教育法》 颁布,规定适 龄儿童和少年 必须接受九年 义务教育
中国现代教育PPT课件
情况,分别为2至3年。另办一年左右的
进修班。学习内容,设置 “以毛主席
著作为基本教材的政治课;实行教学、
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荐的工农兵学员
科研、生产三结合的业务课;以备战为 内容的军事体育课”。
北京大学红卫兵在批斗北大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
清华大学在批斗反动学术权威
教育复兴
1.教育战线上的拨乱反正
。
2.确立“教育优先、科教兴国”战略
邓小平多次强调:经济发展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要 确立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先地位。
1995年5月6日,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 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 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 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科教 兴国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中 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7.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投入力度
国家出资支持西部20所高校建设,并在西部180多个县, 建立职业教育中心;进一步实施东西部对口支援,增加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 展。
8.成就
到20世纪末,我国已经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 青壮年文盲。
教育兴办 教育挫折 教育繁荣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为了”根本大计”我国对中国教育做了如下思考
1.坚决实施”三个面向””四有”新人的方针和义务教育 法,依法治教。 2.把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大基础教育的 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推动农村义务教育,促进贫困 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 3.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 “211工程”计划。 4.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 度。
中国教育发展史ppt课件
2、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官学的衰落和私学的兴起。春秋时期,我国奴隶制崩溃而 转向封建制,经济、政治的大变化,也变化在教育上。为旧经济旧 政治服务的受贵族垄断的“学在官府”的教育走向没落.春秋战国 周天子权威尽失,列国纷争,旧的传统秩序完全被打乱,原来的官 学教育体制也崩溃了。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的孟子、荀子,各有学术特色。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也是教 育剧变的时代。学校教育从官府移向民间,私学兴起,养士盛行。 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站在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立场上,各抒 己见,相互辩驳,相互争鸣,而又相互吸收、补充,促进了教育思 想的发展和教育经验的丰富,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呈现出前所 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构成了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最为丰富多彩的一页, 教育价值呈现多维度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
4、魏晋南北朝的教育
魏晋南北朝近400年,是我国历史上处于分裂和长期战乱的 时期。由于社会动荡等原因,官学时兴时废,教育总的来说是不景 气的。由于当时社会上佛、道、玄学盛行文学、史学、自然科学发 达,儒学不振,退居次要地位。
这一时期豪强地主垄断政权,形成了势力强大的门阀世族 集团。这个集团的内部要分配政治权力,这就必须对选士制度进行 改革。“九品中正”选士制度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墨子(公元前468 —公元前376), 名翟(dí),汉族,我国战国初期宋 国国都(今河南商丘)。是战国时 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 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及主要 代表人物。后来其弟子收集其语录, 完成《墨子》一书传世。他提出了 “兼爱”、“非攻”、“尚贤”、 “尚同”、“天志”、“明鬼”、 “非命”、“非乐”、“节葬”、 “节用”等观点。墨子创立的墨家 学说,并有著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 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墨家 创始人。其主要思想有兼爱、非攻、 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 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PPT课件
湖南 中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四川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吉林 吉林大学 福建 厦门大学 山东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湖北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991年4月,《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深入 安徽大别山区采访,在众多的泥孩子中发现一双 闪亮的“大眼睛”,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 具感染力的照片,推出了全国希望工程形象代 表——“大眼睛姑娘”苏明娟。她那双渴望知识的 “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热心于希望工程事业的人。 苏明娟本人也得到了希望工程的资助,先后在家 乡读完小学和中学后,2002年又被安徽大学职业 技术学院录取,成为一名大学生。
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 高考考场,参加高考制度恢复 后的第一次考试。
1977年某大学的开学典礼
1986年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 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从法律上规定了政府、学校、 家庭和社会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 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 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
趋势
蓬勃发展 奠基
挫折
1949年 1966年 1976年
如何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 含义?
现代国家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 而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关键在于教育。 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 前途,从世界来看,哪一个国家重视教育,那 么这个国家就兴旺发达。 (如战后日本德国)
⑶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2.表现
(1)将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颁布义务教育法,确保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 对中等教育实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2)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211工程) (3)启动希望工程 (3)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我国近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进程与未来发展趋势(1)ppt课件
E、在抗日战争期间,正是西方教育评价研究诞生并迅速发展,我国的教育测量在此时走向 低谷,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泰勒“八年研究”及其它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自然是不可能介 绍到我国来的。甚至连“教育评价”的概念都未能引进,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的研究水平自 此与世界拉开了距离。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在教育测评方面,积极改革考试方法,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测评活动。首 先,转变测评思想,把考试作为推动学习、检查教学和学员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同时在考试方法 上进行改革,其具体作法为:①改革书面考试。考前教员先拟发题目,指定参考书,学员据此作好 准备,在小组讨论会上充分发表意见,相互学习,相互启发补充遗漏,在此基础上学员进一步收集 资料,结合讨论所获得的新体会、新收获,按照自己新的见解写出答案。阅卷则采用同学间互阅的 方式,学员们交换试卷,根据标准答案进行评判。②加强了实际斗争中的考试。抗大在考试方式上 不仅采取书面考试方法,还十分注重在实际斗争中考查学员的水平。为此,抗大组织学员参加各种 现实斗争,通过实地斗争进行测评。评价方法的创新,有效地克服了“分数主义”、“锦标主义”、 “及格主义”,促进了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900-1949年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相结合,并呈现多种体制的多元 化格局;教育测量活动蓬勃发展,翻译引进国外的测验量表,修 改编制量表,建立学术组织,开设测量课程,出版测量方面的专 著;建立教育督导制度
G、50年代末期,中苏两党乃至两国的矛盾已初露端倪。到了60年代初,以布加勒斯特会议为 标志,中苏论战全面爆发,两国关系彻底破裂。此时,政治上的斗争再次延伸到教育领域中来, 我国教育系统对于以凯洛夫教育学为代表的苏联教育模式,由学习模仿转变为声讨批判。至此, 在教育评价领域,欧美式的教育测验既以“资”字号被否定于前,学习以五级分制为核心的苏 式的考评方法又以“修”字号被批判于后,而教育行政领导部门又并不能指出评价发展的正确 方向在哪里,于是我国的教育评价研究遂陷于无所适从的困境而再次被迫中断。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在教育测评方面,积极改革考试方法,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测评活动。首 先,转变测评思想,把考试作为推动学习、检查教学和学员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同时在考试方法 上进行改革,其具体作法为:①改革书面考试。考前教员先拟发题目,指定参考书,学员据此作好 准备,在小组讨论会上充分发表意见,相互学习,相互启发补充遗漏,在此基础上学员进一步收集 资料,结合讨论所获得的新体会、新收获,按照自己新的见解写出答案。阅卷则采用同学间互阅的 方式,学员们交换试卷,根据标准答案进行评判。②加强了实际斗争中的考试。抗大在考试方式上 不仅采取书面考试方法,还十分注重在实际斗争中考查学员的水平。为此,抗大组织学员参加各种 现实斗争,通过实地斗争进行测评。评价方法的创新,有效地克服了“分数主义”、“锦标主义”、 “及格主义”,促进了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900-1949年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相结合,并呈现多种体制的多元 化格局;教育测量活动蓬勃发展,翻译引进国外的测验量表,修 改编制量表,建立学术组织,开设测量课程,出版测量方面的专 著;建立教育督导制度
G、50年代末期,中苏两党乃至两国的矛盾已初露端倪。到了60年代初,以布加勒斯特会议为 标志,中苏论战全面爆发,两国关系彻底破裂。此时,政治上的斗争再次延伸到教育领域中来, 我国教育系统对于以凯洛夫教育学为代表的苏联教育模式,由学习模仿转变为声讨批判。至此, 在教育评价领域,欧美式的教育测验既以“资”字号被否定于前,学习以五级分制为核心的苏 式的考评方法又以“修”字号被批判于后,而教育行政领导部门又并不能指出评价发展的正确 方向在哪里,于是我国的教育评价研究遂陷于无所适从的困境而再次被迫中断。
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PPT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背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
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 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
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
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
制定教育现代化文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
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
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
会精神、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编制背景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汇报人:多多
汇报时间:201X
1 2
3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编制背景意义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五大突出特点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背景
01
《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 编制背景意义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编制背景意义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五大突出特点
突出 特点
注重规划实施。坚持宏观引导与具体行动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可落实 的战略任务,明确了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
坚持总体规划、分类指导,使文件在规划教育现代化全局的同时对各地推进实施具有更强的指
导性。
03
《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 战略背景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背景
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权) 4、学校行政管理方面的改革: 北大的办学方针: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兼容并包 5、勤工俭学运动
20
二、资产阶级教育思潮、教育运动和教育实验: 平民、工读、职业、实用主义思潮。
教育实验:黄炎培《山西划区试办乡村职业教育计 划》 陶行知的乡村师范和山海工团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 晏阳初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的定县 实验区。
• “游美学务处”在选派留学生同时,着手筹建留美 预备学校——清华学堂(1911年正式开学,民国成 立后改为清华学校)
17
五、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 辛亥革命时期创办的学校: 爱国学社:蔡元培、章太炎 爱国女校:蔡元培于1902年创
立 大通师范学堂:1905,陶成章、
徐锡麟;秋瑾曾主持校务。
18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912年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
21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党化教育:先进步后反动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
1、工农教育:北方最早成立的工人教育机构是长辛 店劳动补习学校,湖南是最有计划最能反映工人 教育发展实际的学校,广东是农民教育开展最早 的地区。
抗日战争时期的教育:提倡国防教育,实行文化教
育工作中统一战线方针。“干部教育第一,国民
二)派遣留学生:
派遣留美幼童。1872年在容闳极力倡议下,首批
30名幼童赴美留学,共派出四批120名留美儿童,
后因在留学生管理上出现分歧,于1881年被全部
撤回。但即使是这些尚未完成学业的留美学生,
也仍然成为了我国近代科技、实业、管理、外交、
军事和教育等领域的知名人士。(代表人物:詹
天佑、容尚谦、黄开甲等)
2、废除八股文考试,改革科举制度(设立经济特 科,选拔维新人才);
3、讲求西学,建立新式学堂(令各省府厅州县大 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新式学堂)。 以上措施对封建传统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 由于封建官僚的抵制,这些措施大多并未实施即 被废止,但它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新潮流。
•
16
• 四、新政时期的教育:留学高潮兴起(梅贻琦、胡 适、竺可桢、陶行知、陈鹤琴)。清末学制包含资 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因素,是传统和近代的综合产 物。
2
(二)外国人向中国输入
西方文化,建立新式学 英国传教士——罗伯特·马
堂。
礼逊是中国大陆第一位基督新
教传教士,他在华25年,在许
多方面都有首创之功。200年
前,他编辑出版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部英汉字典——《华英字
典》。他第一个把《圣经》译
成中文,以自己的医学知识在
澳门开办了第一个中西医合作
的诊所。他揭开了基督新教在
9
•
万木草堂修葺一新,对外开放。
10
谭嗣同
梁启超
湖南时务学堂总理及教习合影
11
1894年10月和11月《万国公报》 刊登的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1899年2月的《万国公报》
12
中共“一大”嘉兴南湖会址 馆内珍藏的《时务报》、《公车 上书》、《大同书》。
13
北大在蔡元培
任校长以前,
官气较重,因
为自国子监、
5
• 京师同文馆:洋务派最早创办的外国语学院。
• 特点:它是专为培养“译员”“通事”而设,
•
课程侧重“西文”和“西艺”; 京
•
实行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度 师
• 1902年京师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 同
文
馆
旧
址
6
2、福建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海军制造学校。
它被誉为近代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还有 “英国学堂”和“法国学堂”)它是由左宗棠奏 请设立的。
教育第二”
22
第三节:中国近代学制的沿革
一、清末新教育制度——“壬寅学制”“癸卯学制” 壬寅学制:1902年在管学大臣张百熙的主持下拟定
了一系列有关学制系统的文件,统称《钦定学堂 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但并未实施。 分为三级七段(小学九年、中学四年、大学六年) 癸卯学制:1904年清政府公布了由张百熙、荣庆、 张之洞重新拟定的一系列有关学制系统的文件, 统称《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三 段六级。(9、5、3-5)
科举制度被取
消後,很多人
都以北大(京
师大学堂)为
科举的替代品,
以此为仕途捷
径。1917年,
蔡元培接任北
大校长,对北
大进行了大规
模的改革,使
北学堂匾
14
京师大学堂的洋教习 校钟
红楼旧校址
15
三、百日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1、设立京师大学堂(1898年创办,1900年毁于战 火,1902年复办);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
第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时期的教育
• 一、近代教育的起步: • (一)地主阶级内部提出改革,向西方学习: • 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以龚自珍、魏源
和林则徐为代表的一些开明地主和知识分子率先 发出了要求变革和学习西方的呼声: • 一是要求“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 二是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龚自珍) • 三是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即向西 方学习。 • 魏源还编写了《海国图志》,林则徐是开眼开世 界的第一人。
见》一文,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 并举的教育思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19
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时期的教育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1、民主和科学教育被重视 2、教学采用国语和白话文 3、对女子教育的推进(1922年女子获得了平等的教
)
7
1872年首批小留学生
中国留学之父容闳
8
三、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
(一)戊戌维新的改革措施及影响
•
戊戌维新又称“百日维新”发生于1898年6月
11至9月21日,共103天。以康有为、梁启超、谭
嗣同、盛宣怀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所从事的教
育改革活动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二)新式学堂:万木草堂(康有为在广州设立)、 时务学堂(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陈宝箴创 于湖南)、京师大学堂(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
中国的传教历史。
3
澳门著名的马礼逊教堂 4
二、洋务派“新教育”和“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发生于19世纪60至90年代,其基本内 容是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奕忻、曾国 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在 教育上采取了改革措施,开辟了传统教育之外的另 一番天地。
一、洋务学堂的创办 洋务学堂的目的在于为洋务运动培养翻译、外交、 工程技术、军事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教学内容以 “西文”和“西艺”为主。它大概分为外国语学堂、 军事学堂和技术实业学堂三类。
20
二、资产阶级教育思潮、教育运动和教育实验: 平民、工读、职业、实用主义思潮。
教育实验:黄炎培《山西划区试办乡村职业教育计 划》 陶行知的乡村师范和山海工团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 晏阳初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的定县 实验区。
• “游美学务处”在选派留学生同时,着手筹建留美 预备学校——清华学堂(1911年正式开学,民国成 立后改为清华学校)
17
五、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 辛亥革命时期创办的学校: 爱国学社:蔡元培、章太炎 爱国女校:蔡元培于1902年创
立 大通师范学堂:1905,陶成章、
徐锡麟;秋瑾曾主持校务。
18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912年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
21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党化教育:先进步后反动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
1、工农教育:北方最早成立的工人教育机构是长辛 店劳动补习学校,湖南是最有计划最能反映工人 教育发展实际的学校,广东是农民教育开展最早 的地区。
抗日战争时期的教育:提倡国防教育,实行文化教
育工作中统一战线方针。“干部教育第一,国民
二)派遣留学生:
派遣留美幼童。1872年在容闳极力倡议下,首批
30名幼童赴美留学,共派出四批120名留美儿童,
后因在留学生管理上出现分歧,于1881年被全部
撤回。但即使是这些尚未完成学业的留美学生,
也仍然成为了我国近代科技、实业、管理、外交、
军事和教育等领域的知名人士。(代表人物:詹
天佑、容尚谦、黄开甲等)
2、废除八股文考试,改革科举制度(设立经济特 科,选拔维新人才);
3、讲求西学,建立新式学堂(令各省府厅州县大 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新式学堂)。 以上措施对封建传统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 由于封建官僚的抵制,这些措施大多并未实施即 被废止,但它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新潮流。
•
16
• 四、新政时期的教育:留学高潮兴起(梅贻琦、胡 适、竺可桢、陶行知、陈鹤琴)。清末学制包含资 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因素,是传统和近代的综合产 物。
2
(二)外国人向中国输入
西方文化,建立新式学 英国传教士——罗伯特·马
堂。
礼逊是中国大陆第一位基督新
教传教士,他在华25年,在许
多方面都有首创之功。200年
前,他编辑出版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部英汉字典——《华英字
典》。他第一个把《圣经》译
成中文,以自己的医学知识在
澳门开办了第一个中西医合作
的诊所。他揭开了基督新教在
9
•
万木草堂修葺一新,对外开放。
10
谭嗣同
梁启超
湖南时务学堂总理及教习合影
11
1894年10月和11月《万国公报》 刊登的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1899年2月的《万国公报》
12
中共“一大”嘉兴南湖会址 馆内珍藏的《时务报》、《公车 上书》、《大同书》。
13
北大在蔡元培
任校长以前,
官气较重,因
为自国子监、
5
• 京师同文馆:洋务派最早创办的外国语学院。
• 特点:它是专为培养“译员”“通事”而设,
•
课程侧重“西文”和“西艺”; 京
•
实行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度 师
• 1902年京师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 同
文
馆
旧
址
6
2、福建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海军制造学校。
它被誉为近代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还有 “英国学堂”和“法国学堂”)它是由左宗棠奏 请设立的。
教育第二”
22
第三节:中国近代学制的沿革
一、清末新教育制度——“壬寅学制”“癸卯学制” 壬寅学制:1902年在管学大臣张百熙的主持下拟定
了一系列有关学制系统的文件,统称《钦定学堂 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但并未实施。 分为三级七段(小学九年、中学四年、大学六年) 癸卯学制:1904年清政府公布了由张百熙、荣庆、 张之洞重新拟定的一系列有关学制系统的文件, 统称《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三 段六级。(9、5、3-5)
科举制度被取
消後,很多人
都以北大(京
师大学堂)为
科举的替代品,
以此为仕途捷
径。1917年,
蔡元培接任北
大校长,对北
大进行了大规
模的改革,使
北学堂匾
14
京师大学堂的洋教习 校钟
红楼旧校址
15
三、百日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1、设立京师大学堂(1898年创办,1900年毁于战 火,1902年复办);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
第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时期的教育
• 一、近代教育的起步: • (一)地主阶级内部提出改革,向西方学习: • 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以龚自珍、魏源
和林则徐为代表的一些开明地主和知识分子率先 发出了要求变革和学习西方的呼声: • 一是要求“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 二是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龚自珍) • 三是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即向西 方学习。 • 魏源还编写了《海国图志》,林则徐是开眼开世 界的第一人。
见》一文,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 并举的教育思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19
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时期的教育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1、民主和科学教育被重视 2、教学采用国语和白话文 3、对女子教育的推进(1922年女子获得了平等的教
)
7
1872年首批小留学生
中国留学之父容闳
8
三、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
(一)戊戌维新的改革措施及影响
•
戊戌维新又称“百日维新”发生于1898年6月
11至9月21日,共103天。以康有为、梁启超、谭
嗣同、盛宣怀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所从事的教
育改革活动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二)新式学堂:万木草堂(康有为在广州设立)、 时务学堂(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陈宝箴创 于湖南)、京师大学堂(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
中国的传教历史。
3
澳门著名的马礼逊教堂 4
二、洋务派“新教育”和“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发生于19世纪60至90年代,其基本内 容是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奕忻、曾国 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在 教育上采取了改革措施,开辟了传统教育之外的另 一番天地。
一、洋务学堂的创办 洋务学堂的目的在于为洋务运动培养翻译、外交、 工程技术、军事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教学内容以 “西文”和“西艺”为主。它大概分为外国语学堂、 军事学堂和技术实业学堂三类。